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來去鹽水慶元宵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天大家都會大肆慶祝,全台各地也都有很多燈會活動,而2022年2月12日(農曆正月十二)這天我有幸前往以「北天燈,南蜂炮。」聞名的鹽水的月津港參觀有名的月津港燈會,更是十分難得的經驗。
其實這次的旅遊是妹妹的同學凱舒提議的,決定的很倉促,由於妹妹的同學看朋友傳的訊息,看鹽水的燈會很美,想去看,前一晚七點多打電話给我們,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因為太臨時了,也訂不到飯店,所以我們就決定一天來回的行程。
2月12日那天大概11點左右,凱舒開車來到我們家,我和弟弟準備好了,便下樓,由弟弟接手開車,除了我們三人外,還有凱舒的兩隻狗狗。我們沿路南下,此時北部的天氣還是陰雨綿綿的。到了台中的清水休息站已經一點半了,我們到服務區用餐,也讓兩隻小狗下來溜噠溜噠,大概兩點左右繼續上路,過了彰化後艷陽高照,一掃心中的陰霾,大概三點左右下了嘉義水上交流道,由於時間尚早,弟弟說我們可以先去後壁鄉的菁寮村先去逛一下再前往鹽水。
台南後壁鄉的菁寮老街因為拍攝電影無米樂的崑濱伯住在這兒因而得名。
最近則又因有名的電視劇俗女養成記而爆紅,逛這條老街可以欣賞到劇中的一些場景,其中中藥行便是劇中陳嘉玲的家!另外也可以參觀陳嘉玲小時候住的三合院!這裏參觀是需要門票50元,但可折抵30元的消費,在這兒可以看到當年拍攝的客廳、廚房、書桌、房間等,讓有回到當時的感覺。
老街中有一家叫「稻稻來」的商店,販賣多是手工吐司麵包等。取名是台語「慢慢來!」的諧音,食尚玩家節目曾經採訪過,所以也吸引來很多遊客,是老街最有人氣的商家之一。
我們在這兒逛到四點半左右,便離開這老街前往鹽水,鹽水離這兒並不遠,我們五點前已到了市區,在月津港附近找地方停車!這兒有很多公有停車場,但都不是很大,加上來看燈會的人很多,要找停車埸不是那麼容易,也有些私人民宅開放空地讓我們停車,酌收一百元或一百五十元不等,我們在附近找了一個一百元的停車場,停好車,因為天色未暗,便先去逛了橋南老街。
鹽水區可說是臺灣較古老的城鎮之一,原居住有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在鄭芝龍、顏思齊來臺前(1621年)就已有漢人移民進入,是船隻進入八掌溪的集散地。最早稱大龜肉庄(疑為西拉雅人稱潟湖之轉音),後改為大圭壁庄;康熙56年《諸羅縣誌》記載:「鹹水港街,屬大奎壁莊,商賈輳集」。乾隆後,文獻開始寫作鹽水港,但閩南語仍讀作Kiâm-chúi(鹹水)。係因臨倒風內海,港內有鹹水而得名,相對上游有一汫水港(指淡水之意)。又因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雅稱月津,臺灣Gua̍t-tin、月港,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諺,繁華一時。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興建鐵路縱貫線,並預計於鹽水設置車站,但最後並未完成。傳言此因地方仕紳唯恐「斬斷地龍」,影響地方發展而作罷。然《台灣鐵道史》一書中記載,當時日本當局乃為考慮鹽水地區尚有河運之便,遂在三條計畫線(分別經由鹽水、新營、白河中,選擇條件較平均,經由新營的路線。稍後官方雖一度研議新營經由鹽水至北門嶼(今北門區)之支線彌補不足,但亦未完成。最後雖有私營鐵路(後稱布袋線)連結新營車站並延伸至布袋,但鹽水榮景已不再,區域中心機能為新營所替代。產業則以製糖業為主,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在岸內有製糖工場。鹽水港因日軍為鞏固據點,於布袋興建堤防而淤塞。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於此地設置「塩水街」,劃歸新營郡管轄,戰後改設臺南縣鹽水鎮,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改為臺南市鹽水區。
我們逛老街時有經過北帝殿,這前面有炮城,廟方說這便是四天後施放蜂炮的地方,鹽水蜂炮相傳起源於清光緒11年(公元1885年)7、8月間,鹽水地區瘟疫流行不退,當時因醫藥不發達,死者日眾,居民恐慌,祈求關聖帝君解災救難,後來決議迎請神轎於元月13日至15日3天出巡遶境,迎請關聖帝君於元宵夜命周倉將軍為前導,信徒隨神轎沿路燃放爆竹震嚇驅逐瘟神,遶境大街小巷至天明。經過硫磺煙硝洗禮果然去除瘟疫,此後每年元宵節關聖帝君遶境燃放爆竹迎駕助興成為習俗,並流傳迄今。因深具聲光娛樂效果和觀光魅力,「北天燈‧南蜂炮」名聲不脛而走,成為臺灣元宵節兩大盛會,並且和北港犁炮、臺東寒單炮並稱「臺灣三大炮」,近年來透過國際媒體報導後,更有了「世界三大民俗慶典之一」、「全球十大最危險祭典之一」、澳洲Get Lost雜誌「全球十大最佳慶典」等頭銜。經交通部觀光局入選「2020-2021年臺灣觀光雙年曆『國際級』活動」及2019臺灣小鎮漫遊活動入選臺灣30經典小鎮。鹽水蜂炮的璀燦亮麗,可媲美巴西聞名世界的「嘉年華會」,元宵夜鹽水各商戶隨著神轎遶街施放蜂炮,使整個鹽水古街漫天震響,此起彼落,夜色中天空五光十色,聲光千變萬化蔚為奇觀,是絕無僅有的民俗體驗。 
位於月津港港口邊的「橋南老街」,是鹽水區早期最熱鬧的一條街道,也是清朝時期鹽通往南北鄉鎮的重要交通樞紐要道(往台南、嘉義、北港、布袋等地),總長400公尺、寬6.8公尺,是台灣現存的清朝古道之一,昔日商家林立、商賈大戶錯落,相當熱鬧。橋南老街是鹽水現存最古老的街道,部份保留台灣式商店建築,現有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打鐵鋪「泉利號」,衣舊堅持以手工打造器具,其中以農具最為出名。由於晚上有活動,逛街的人潮很多,老街販賣的東西比較有特色的便是有商家把鹽水的蜂炮和商品組合,販賣給遊客這是比較少在其他地方看到了。
六點我們回到橋南老街的入口,天色也慢慢暗了,開始今天的賞燈之旅。
今年是鹽水燈會10周年,由於去年因疫情關係沒有舉辦所以今年特別盛大,規模更是歷年最大,五大展區、共計超過83件藝術作品,帶領各位旅客走進魔幻璀璨世界。包括車站燈區、巷弄燈區、藝術燈區、新創燈區、徵件燈區等範圍很廣,我們今天主要逛的便是以親水公園為主的藝術燈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月亮的故事,鹽水蜿蜒的河道形成了彎月狀,故得名「月津」。月亮也是月津港燈節每一年的重要元素。藝術家結合在地著名的月津八景詩句「聚波漁火」為主題,並運用如同月亮的燈球與在地居民共同創作。透過剪下各式各樣的船隻,在燈球上呈現過往「聚波漁火」的畫面。讓在地居民一起在月亮上述說屬於鹽水的故事。
走過橋有一個很大的月球在河道上,純樸的鹽水在月津港燈節期間,仿彿進入另一個超現實的魔幻時空,時間、空間都似乎停住了,一切的幻境皆成了可能,在夜晚呈現不同樣貌。以月亮為主體,搭配高彩度的線條呈現,呈現出旋轉、舞動的奇幻力量,搭配直徑六米的月亮,擬仿水上優雅情境,以「伴月」命名,希望用一種陪伴、伴隨的心境,將2021月津港燈節魔幻時光記憶是帶著微笑與回憶的,也讓來參觀民眾伴著月亮探索、體驗整座魔幻的鹽水小鎮。
另外藝術家延續流星燈的系列,以水為題、以光為素材,應用擬真的手法,呈現一座從天而降的瀑布。觀眾的眼睛看見奔流如水的燈光,在認知的錯覺下判斷為瀑布流動的畫面,看似奇幻,實則隱含著多重的思辨。有趣的是,在我們觀賞流動瀑布(光?)的同時,是否真正在意過底下河水的存在?在充滿各種媒體刺激的世界裡,我們是否已習慣運用幻象去看待事物,反而忽略了眼前的真實?幻象、視像、想像…熟真熟假?我們的心中,相信何者的存在?
走到另一區更是令人驚艷,菱田裡波光間的作品重拾「月津港」舊時菱田風情,採收紅菱的船筏,逐水波光影而行,浮葉生動,簇擁成團團碧綠。場景浮現,解構過往樣貌重新再造,營造現代感十足,層疊錯落、奇幻的菱田景緻,晚風輕拂著葉,伴光隨影呼吸,舊念竟譜成一曲,田間此起彼落。船筏已是記憶的載體,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不忘這片土地,曾帶給我們富足的生活榮景。
月光紛飛:鹽水因臨「倒風內海」而自然形成 了一處內海的港灣,其港灣像月亮一樣 ,因而有了月津、月港之稱,鹽水就像 是一處被月亮環繞的城鎮一般。 月津港的水流串起了過往居民的 記憶,水的漣漪圈起了這些年的相遇、 圈起了那些年的相知、相約,更是串起 了所有時光,一年一年的累積堆砌向上 ,水面也映照出段浪漫、魔幻的光影和 沉積月津港裡所有的美好時光。
光電蜂炮城結合當地特色作品依附在親水河道一端新完成的渡槽橋中,連結鹽水的文化特色,試著用燈光與橋的空間關係演繹蜂炮炮城的意象。將燈具橫向排列,依空間關係置入於橋結構中、橋下及水面下,模擬蜂炮串射、爆炸及煙火繚繞過程的光影效果,並結合以電子音樂與蜂炮聲響素材創作的實驗音樂,用不同以往的視覺與聽覺體驗為觀眾創造蜂炮文化新的想像。 然而在現場卻聽不到激烈的音樂聲響,需透過行動裝置與耳機連結到另一時空,閃爍的燈光與激昂的聲響在每一個觀眾身上實現了魔幻般的結合。
逛完月津港親水公園28個作品已經七點多了,我們沿著大馬路永成戲院這間戲院遠看很像以前日式木造車站,跟八角樓一樣,都是鹽水必訪景點,古色古香的場景,讓人感到悠閒。這次月津港燈會結首度進軍南台灣的的日本超夯藝術團隊「teamLab」大作!將於永成戲院的沉浸式互動投影作品《彩繪水族館》,絕對要深入、好好體驗這國際級光影藝術展演。
除了藝術燈區擴及到公18-4水域,公18-2徵件燈區也有別以往,全新策畫以「船說-One Piece航行計畫」為主題,今年入選的水域作品在藝術性與創新性上都比往年更多元精采;而公18-2後段水域更首度規劃水上船屋,作品除了平面繪畫,也涵蓋立體裝置、影像、聲音裝置、表演藝術等,不同船屋內的豐富樣貌,與以往觀展體驗大異其趣。甫完工的公2、公3及公16水域,首度新闢為提供年輕藝術團隊實際操作、獨立策展的新創燈區實驗場域,由藝術團隊404N.F規劃策展,帶來5件新型態的大型裝置藝術,呼應「月之美術館」做為藝術培育平台,持續帶動地方藝文產業的刺激與發展。
大概八點左右,我們走回老街入口,便去吃了當地特產鹽水意麵。 鹽水意麵(Yanshui Noodles)為鹽水主要名產,據長者所言鹽水意麵攤位煮麵販售已歷經70年以上歷史,甚至更早,最早期煮麵發源地在八角樓前方顏清安及鹽水國中內的阿三阿水(兩兄弟合夥生意),現今兄弟妹兒媳開枝散葉,來鹽水隨處可見意麵小攤或餐廳每一家都有不同的風味,不僅麵條重要,調味也非常重要!《慢食府城》紀錄了四種意麵的起源:1.鄭成功手下的福州伙頭兵在塩水製作,因此才有「塩水意麵」、「福州意麵」等說法。 2.因加入鴨蛋使得麵糰較硬,製做者揉麵時必須出大力氣,會發出「噫、噫、噫」的聲音,因而命名為「意麵」。3.因蛋麵的顏色像如意,因而得名。4.源自「伊府麵」,簡稱伊麵,後轉音成意麵。其實不管哪種說法,都是當地的特色。
我們找了一家店吃了好吃的鹽水意麵便慢慢地準備北上,期間我們經過歷史建築鹽水八角樓。
鹽水八角樓位於鹽水區中山路四巷一號,是台南市的文化古蹟,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是鹽水糖郊富商葉開鴻與其長子葉瑞西等人聘請唐山師傅來臺耗時十年才完工,建材則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福州杉、磚瓦與石條。最初是一間兼作葉連成商號辦公處的三進大廈,北側還建有茶房,屋後則有花園,乙未戰爭時,日本伏見宮貞愛親王率領混成第4旅團約15000多名日軍於10月10日登陸嘉義布袋口,與林德謙所率領的一營約500名黑旗軍及麻豆談少宗所率之300多人發生戰鬥,此時鹽水港街(鹽水之舊稱)則在葉瑞西與鄉紳翁煌南的率領下支援3000名義勇,但後來臺灣義勇不敵日軍而潰敗,談少宗敗走,而翁煌南與葉瑞西則先後請降。10月12日時日軍攻入鹽水港後,伏見宮貞愛親王將八角樓作為下榻處與指揮所直到10月18日為止。日治後期,葉家宅邸在昭和十年(1935年)因市街改正而拆除了第一進部分,改為水泥樓房,而這批樓房在二次大戰時於1945年6月中旬的轟炸中被炸毀。之後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時由於日本政府計畫將八角樓改為「伏見宮貞愛親王紀念館」,所以將葉家後代遷走,並拆除第二進部分,於庭中豎立「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舍營所」石碑紀念。該項工程於隔年完工,耗資3萬多圓,平時有士兵站崗,路過民眾須脫帽行禮,騎車者亦得下車以示尊敬。戰後歸還葉家,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年5月27日公告為歷史建築。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年5月11日公告為古蹟。該建築曾入選臺南縣歷史建築十景,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第7名)之一。
八角樓,兩層樓高,以大陸福州杉及石灰石磚為主要建材由福州師父一手完成,因屋頂八角分執而得名整棟建築由12支長24公尺、直通二樓的福州杉支撐,樑、楹、門、窗全以榫接法完成,並以大量格扇門做為裝飾壁牆為全台閣樓宅第的經典之作,堪稱當時的豪宅大院,八角樓位於鹽水區中正路與中山路交叉口,原是佔地300多坪的3進大厝,日據時期已拆除兩進,今日看到的為第3進,八角樓設有一處後花園,但光復後改建成郵局,當年工匠以接榫方式搭建1樓、2樓完全沒有使用釘子來銜接的功夫,足以成為傳統建築技藝的最佳見證,因921震災受巨創,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爭取行政院文建會經費挹注,2005年底完成整體修復工程。2010年3月4日甲仙地震後,原臺南縣政府文化處立即前往勘災,將第一手災情回報文建會,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立即於3月6日進行勘查,損壞情形如下:二樓茶樓結構嚴重傾斜、一樓和二樓後側以及閣樓樓梯間牆面出現嚴重的龜裂;二樓後側的木柱和牆面錯位,多處窗框、門框和木柱錯位龜裂,古蹟損害嚴重,必須立即進行搶修。與會專家學者建議應優先針對茶樓及八角樓後側門柱進行緊急加固,並於進行整體結構安全評估後辦理緊急搶修,以避免古蹟損害情況加劇。目前台南市政府極力维修,恢復現況後開放參觀。
大概九點左右我們上了新營交流道,高速公路也都很順,所以我們在泰安休息了一下便繼續北上,11點半左右回到了中和,凱舒接手開車回家,终於結束了12小時台北鹽水一日遊。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