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凱瀛西遊記


秦時明月漢時關,幾回夢裡遊長安 。對於喜歡歷史的我,到十三朝古都之稱的西安旅遊,一向是我心中的夢想,2010年的正月,我終於能到這令我魂牽夢縈的古都西安座為期八天的旅遊,也算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了。其實這次的旅遊也算是歷經了波折的,早在去年的12月中我在網站上看到西安華山及壺口瀑布八日遊的行程,便覺得相當吸引我,妹妹也有約我在元旦時全家一起帶小謙翊去日本東京玩,但因為還在勞工局上班不好意思請假及價格太貴而作罷,在網路上找到了這個西安八日遊的行程,價格不到兩萬塊還算合理,加上勞工局的工作在1月15日便結束了,剛好可以利用過年前的這段空檔到西安去旅遊,於是二話不說便向旅行社報名了,也把相關的資料都給了業務,滿心期待這次的旅程。雖說報名了但心中還是很忐忑不安,因為電視新聞一直在報導華北及西北下了前所未有的大雪,擔心行程會受阻加上網路上報名的人數也一直不足10人,也擔心無法成行。一直催業務趕快把合約書及行程表寄過來給我,總算在1月20日收到了所有的東西,也確定了出發日期了。就在出發前傍晚五點多收到了領隊辛榮峰先生給我的電話,他跟我說西安很冷要多帶些衣服,最好有帽子圍巾手套等,要做好去爬雪山的準備。同時因為行程中有一天要上海拔兩千多公尺的華山,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帶巧克力去補充熱量,也跟我說了一些需要注意的東西,我問了他這團有多少人,他說我們這團只有8個人,除了我之外還有唐先生一家五口及一對在當老師的姊妹而已,算是相當迷你的團體,大陸當地旅行社也說這團是賠錢的,因為我們在合約書中有一個自費六百元的按摩行程,如果有推的話要我們多少做一下。我自己也在旅行社工作過,了解這些情況的。因此也不會去拒絕的。

1月25日那天台北下著大雨,我一早便叫了計程車把我載到板橋的客運站,搭上大有巴士八點的班車前往機場,大概九點十五左右到第二航廈的華航團體櫃檯前,碰到了團員和領隊辛先生,他大概告訴了我們一些該注意的事項後便把機票發給我們,同時帶我們去櫃檯辦了行李的托運手續,便要我們可以慢慢進去了,我們的航班11點50分起飛,在進海關後還有一些時間,我在書局逛了一下有賣張學良的回憶錄便稍微翻了一下,張學良當年發動的西安 事件改變了當時的整個近代史,這次的行程我們也將會前往這個事件的發生地華清池參觀,也可以多了解一下這段的歷史。

我們11點半進到了登機口,跟辛先生及團員聊了一下,唐先生對於書法很有興趣,他想去西安有名的碑林博物館參觀,但因為這次的行程並沒有安排,領隊說會和導遊講一下,如果時間許可的話會安 排我們去,但是每個人要自費70元人民幣,兩個姐妹和我都沒有異議,不久廣播傳來因為機件維修,會晚一點起飛。大概12點左右我們開始登機,12點半飛機在大雨中起飛前往西安。

這次的飛行因為是華航直飛的班機,大概要四個小時的時間,因為這時節是西安旅遊的淡季,台灣要去的觀光客並不多,飛機上大部分都是來台灣旅遊要回西安的大陸人,飛機起飛不久空中小姐送來了餐飲,我點了雞肉飯,吃了餐又休息了一下,不久便從飛機的窗口看到了壯觀的黃土高原。飛機大概四點半抵達了西安市郊的咸陽新余機場,因為氣溫大概零度左右,領隊要我們把厚的大衣圍巾都穿戴起來,帶我們去領行李,在出關時我的行李不小心掉到地上,把手摔壞了,當地的導遊夏蘭小姐答 應回飯店幫我處理,不久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西安市區了。

從機場到西安市區約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小蘭和我們介紹了西安市的狀況,西安古稱長安取名為長治久安之意,從兩千多年前的周王朝便在這兒建都了,而後的秦、西漢、新莽、東漢的獻帝、西晉的愍帝、魏晉南北朝的前秦、後秦、前趙、西魏、北周、隋、唐都以此為首都先後達1300多年之久,所以古蹟相當豐富,當地人幾乎隨手一挖都可以挖到漢、唐時代的寶貝,全市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總人口已經達到803萬,城區人口已超過500萬。這裡也是外國人除了北京外最喜歡的旅遊地區了。

途中小蘭要我們注意看高速公路兩旁一堆一堆的土丘,她說這兒又名咸陽原,漢朝包括漢高祖劉邦及呂后的長陵、景帝劉啟的漢陽陵、漢武帝劉徹的茂陵等漢朝共有13個皇帝有九個葬於這一帶的,有句俗諺說:「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這也是陝西人的驕傲。因為皇帝的陵墓都在這一帶,所以有很多貴族在附近建了新興的都市陵邑,因此這裡也有很多的貴族子弟終日無所事事,飲酒賽馬的因此有一個五陵少年之稱,來形容這些紈絝子弟。

車子慢慢經過了六村堡〈小蘭說當地人念作六村埔〉進入了未央區,小蘭說:「西安市分為九區四縣,九區包括灞橋、雁塔、蓮湖、碑林、新城、未央、臨潼、閻良及長安區,四縣為高陵、藍田、周至及戶縣。我們現在經過的未央區便是當年的漢朝皇宮了,歷史上有名的韓信功高震主最後蕭何和呂后便是把他誘騙進未央宮將他逮捕問斬的。漢代的長安城北如北斗,南像南斗。先建城市再築城牆的。隨著車子慢慢的進入市區高樓大廈也越來越多了起來,不久車子下了高速公路來到了曲江新區這裡是新開發的經濟貿易區,這裡燈光燦爛燈火通明,是西安最新的開發區了,小蘭說:「我們到這兒 便進入了唐朝時代的長安城範圍了。」不久我們接近了唐代長安城的地標大雁塔,我門住的唐華賓館便在大雁塔旁邊了。

到了唐華賓館領隊分了房號給我們,我和辛領隊這幾天都住同一間房間,稍微休息了一下便下樓到飯店的餐廳用餐,我們今晚用的大唐迎賓宴,菜色不錯,還有服務員在一旁專門為我們八人倒飲料及酒水,享受了皇帝般的待遇,她們還建議我們吃完飯後可以到附近的大唐不夜城走走,或到大雁塔北廣場欣賞亞洲最大的音樂水舞噴泉,大家今天也吃得很飽,大概八點半左右,我們八人和辛領隊一起走出飯店到附近逛街。

西安的夜晚相當繁華,我們走出飯店前往大雁塔廣場,這裡有很多年輕人在這兒逛街的,本來要去欣賞音樂噴泉的水舞表演,但公安說表演的時間為八點半到八點五十,我們走到北廣場可能已經結束了,所以我們便決定先去逛大唐不夜城,明天再去看水舞。大唐不夜城位於飯店附近,沿途有很多如必勝客、肯德基、永和豆漿、曲江影城等,都是仿唐朝的宮殿建築,相當有特色,配合上兩旁閃爍的燈光及雕塑,噴泉在夜色中別有一番特色,我們也逛了一家類似家樂福的華潤萬家超市,裡面的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應有盡有,唐先生他們買了很多當地的水果,直到9點半她們要關門了我們才走回飯店。

回到飯店後看了一下我的行李箱,因為有些地方被摔壞了,辛領隊建議我再買一個,同時可以看看有沒有綁行李的行李帶可以綁一下的,因為我們還有好幾晚會住在這個飯店,可能會找機會去華潤萬家買吧,因為今天坐了一天的飛機有點累了,洗了一下澡便休息了。

沉寂千年的地宮傳說


1月26日是我在西安旅遊的第一天,一早六點多醒來,太陽還沒出來,覺得有些寒意。在辛領隊醒來後準備了一下便到樓下的西餐廳用餐。唐華賓館的早餐雖然種類不很多,但是吃飽是沒有問題的,辛領隊也有要服務員現場幫我們煎了荷包蛋及泡咖啡,不久團員也陸續下來用餐了,大概七點四十分左右導遊小蘭進了餐廳,我們今天八點半要出發,而且今天還住在唐華賓館,所以不用出行李,時間相當充裕,在用完早餐後我便到飯店的庭園逛了一下。

唐華賓館的庭園整個仿唐朝宮殿式的建築,亭台樓閣都相當精巧,在湖面還結了一層的薄冰,湖面還有綠頭鴨淌洋,顯得相當悠閒。但我注意到庭園的一角還有兩隻的孔雀不怕人的在園中閒逛,這種象徵鳳凰的孔雀替這庭園增加了不少的生氣,古語有謂:「有鳳來儀」,也難怪大陸人這麼喜歡孔雀吧。

八點半左右我們準時上車展開今天的旅程,我們今天要去旅遊的是西線,包括唯一兩個皇帝合葬墓的乾陵及有關中祖廟之稱唯一供奉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關節舍利子的法門寺,車程也要兩個小時左右。在高速公路上我們看到了茂陵的指標,小蘭解釋著:「茂陵是漢武帝的陵墓,面積有20甲大,除了漢武帝外還有李夫人及漢代大將軍霍去病的陵寢。當時這一帶有7萬人口居住在附近。」她也講了漢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當時有名的詩人李延年曾經這樣形容過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也因為這首詩李夫人成為和武帝最鍾愛的妃子之一,死後永陪漢武帝於地下。
不久後我們經過了昭陵,這裡埋葬的便是鼎鼎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這裏也有陪葬李世民最愛的長孫皇后(文德皇后)及昭陵六駿!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昭陵六駿”石刻就列置其中。石刻中的“六駿”是李世民經常乘騎的六匹戰馬,它們既象徵唐太宗所經歷的最主要六大戰役,同時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創建過程中立下的赫赫戰功。昭陵六駿是指陝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可惜今天時間太趕,沒辦法進去參觀。李世民替大唐王朝建立了不世的基業,他一生跟隨父親李淵征戰殺場,替大唐王朝承先啟後,在位年間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之治,任用賢才,從善如流,雖然因玄武門之變殺兄弟而取得王位,但也是形勢使然,暇不掩玉,在史書上還是有很高的評價。

大概10點左右我們抵達了乾縣,乾縣位於長安城西北,伏羲的先天八卦中的乾位,顧名乾縣。唐高宗李治和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陵墓便在這兒的梁山上了,1961年中國把這兒公布為重點文物的保護單位,也陸續在附近發掘了永泰公主墓及章懷太子墓,我們今天便先參觀了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墓位於乾陵以北,永泰公主李仙蕙是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也是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她對於祖母武則天的所作所為多有異議,也在朝堂上和祖母多有口角和爭執,唐長安元年(西元701年)以年僅17歲的荳蔻芳齡卒於洛陽,和丈夫武延基合葬一處陪葬乾陵。我們在小蘭的帶領下進入了地宮,墓為斜坡土洞磚室墓,全墓由墓道、五個過洞、六個天井、俑道、八個便房和前後墓室所組成,象徵著永泰公主生前的榮華。武士列在闕樓和六戟兵器架前組成嚴密的儀仗隊永恆保衛著公主,由俑道進入墓中,唐墓的壁畫栩栩如生,小蘭幫我們解釋了盛唐時期女子的穿著,開放而多元,甚至有穿胡服,跳胡舞及女扮男裝者。此外裡面還有男女騎射俑、武士俑、鎮墓獸及各種動物俑、唐三彩俑等充分表現出盛唐的陶瓷工藝的高超技術。

我們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參觀了永泰公主墓後,小蘭要我們去上一下洗手間,然後便上車前往武則天和高宗李治的乾陵參觀。

從這兒到乾陵不過十分鐘左右的車程,很快的我們到達了乾陵,小蘭買了票我們便進去參觀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帝王陵墓才有的獨特象徵華表,在永泰公主陵時我們也有發現到這種東西,之後便是一排長長的參道,兩旁種植了一些的柏樹還有一些石刻的文臣武將及一些動物,這是乾陵首創的,後代的一些帝王陵墓也都照這個規格建的。

乾陵參觀的重點便是無字碑和神功聖德碑了。小蘭先帶我們去參觀了無字碑,這個據說是中宗李顯為了母親所立的,當時他不知道該以做兒子的身分替母親立碑或以一個做皇帝的身分替前任皇帝立碑,所以立了這個無字碑,或有一說武則天當時認為自己的功勞太大,乾脆不立碑文讓後代人來褒貶評價,現在無字碑上隱約可以看到一些風化模糊的字跡中間還有一段女真文,便是後代騷人墨客所提的。

在無字碑前小蘭幫我們介紹了武則天的生平傳奇,武則天原名武照,山西文水人,父親是武士護是唐朝開國的大將軍,十八歲時被選入當時所有人都在哭,只有她一人在笑,因此頗有男子的氣概。她被選入宮時只是一個才人,後來被封為昭儀,也和當時還是太子的李治有過一段感情。唐太宗駕崩後她被遣送到洛陽的感業寺出家,但雄心萬丈的她正在等待一個機會。果然上天對她特別眷顧,機會終於來了唐高宗李治即位,由於他寵愛蕭淑妃,造成王皇后的不滿,在謀臣的建議下前往感業寺迎回武媚娘,藉以打擊蕭淑妃,她當時對王皇后也百依百順,王皇后對她也言聽計從,但打敗蕭淑妃後,武媚娘設下計謀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給王皇后,最後成為高宗皇后。唐高宗李治體弱多病,常有暈眩之症狀,武則天在旁協助聽政史稱二聖時期,高宗死後索性改國號周,自稱神聖則天皇帝。殺了長子李弘,次子章懷太子李賢無心政治曾做黄瓜台詩云:「種瓜黄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可食,四摘抱蔓歸。」來諷刺母親因而被貶到邊關,後被賜死,三子李顯被廢為盧陵王貶到南海,四子李旦也被貶邊關,在朝廷重用了武三思、張昌宗、張易之及酷吏來俊臣等,因此造成了駱賓王等忠臣的反叛,最後狄仁傑一語興唐,在武則天八十一歲駕崩後迎回中宗李顯結束了長達19年的武則天統治時期。

在參觀完無字碑後我們參觀了神功聖德碑,這碑文是武則天為高宗李治所立的洋洋灑灑有八千餘字,其實高宗李治並沒有顯著的功績可言,也沒有戰過沙場,其所以能夠延續貞觀之治,都是武則天在背後為他出謀策劃的,她為李治歌功頌德何嘗不是在稱讚自己呢,我們後代來看這段歷史相當可笑,也不得不佩服武則天的權術了。

繼續小蘭帶我們參觀六十一番臣像,小蘭說這些都是各國來大唐進貢的使臣,當時大唐盛世盛況空前,長安城市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城市,每天來長安城的留學生、學問僧及各國商人絡繹不絕,數以萬計相當熱鬧。至於這些番臣都沒有頭顱有人說是乾縣當地居民砍斷的,也有人說是來參觀外國人不堪祖先在此受辱而砍斷的,正確的說法莫衷一是。

最後我們來到了墓碑前,這裡有郭沫若所提的武則天和唐高宗合葬墓及唐高宗的乾陵墓碑,小蘭說:「背後的梁山又名乳頭山,海拔約有1000米,當年在選擇墓地時,唐代堪輿學大師袁天綱及李淳風都分別看上這裡的風水,李治和武則天便是葬在那裏的,傳說高宗李治非常喜歡書法,晉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正本便在此墓中,唐末黄巢起義時曾發動民夫四十萬發掘也未找到墓道口,五代時期盗墓賊溫韜也企圖打開乾陵而未果,因為乾陵沒有被打開過,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了。
因為時間已經12點多了,我們還要再搭30分鐘的車程到法門寺用餐,於是便慢慢的離開了乾陵,千年之後驀然回首,只留下武則天的是非功過給後人評議了。

法門寺傳奇


2010年1月26日我們在參觀完乾陵後前往寶鷄關中祖廟的法門寺參觀,在車上小蘭解釋著:「寶鷄古稱西歧,又稱雍城,陳倉,早在周文王時期便已成為都城。歷史上姜子牙便在渭水邊釣魚而被周文王相中,委以重任,後秦文公四年(西元前七六二年)建陳倉城,韓信於西元年二零六年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策助劉邦取得關中平原,唐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以陳倉山(今鷄峰山)的石鷄啼鳴乃易名寶鷄。此地五丈原諸葛亮在蜀漢建興十二年(西元二三四年)第五次北伐功敗垂成病逝於此,也是有名的古城了。」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宋代法門寺承襲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闊氣勢,被恢復到最大規模,當時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書“皇帝佛國”四字於山門之上。金元之際,法門寺仍是關中名剎,“藏經碑”中有寺僧抄寫大藏經5000卷之記載。金人也刻“詩碑”盛讚其寺塔。民國二十八年(1939)在愛國志士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文革期間,紅衛兵欲挖地開塔,良卿法師點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塔下珍寶。 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邊倒塌。 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
,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499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
,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

大概1點半左右我門抵達了這傳奇的法門寺,一停好車,當地的小販便集過來跟我們兜售拜拜的香燭,到門口便被莊嚴的氣勢而感動,在小蘭買了門票後我們跟著她進入寺中,我們先到法門寺的餐廳中享用素齋,雖然說是素齋但做得相當可口,色香味俱全,讓我胃口大開吃了好幾碗飯了,餐後在小蘭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下午的參觀行程。

首先我們走一公里多的佛光大道,這是法門寺景觀主軸,它貫通了山門和合十舍利塔,是從世俗世界到靈境朝拜佛祖舍利的必經之路,當地人戲稱為成佛之道。小蘭體諒我們特別買了電瓶車的票,讓我們輕鬆的遊這條成佛之路。沿途我們看到了十八羅漢、五組的金色菩薩,60根經橦雕塑藝塑品。佛光大道兩側以佛教經典體材,「法界源流」和「佛陀聖蹟」兩條文脈設立了16組景觀藝術品,使遊客於移步易景中感悟到佛法的經深和偉大。

我們大概五分鐘左右下了電瓶車,小蘭帶著我們參觀法門寺塔,此塔建於東漢年間到了唐代都有增修,寶塔在1981年西半邊倒塌,地宮中的寶貝及佛祖舍利子才得以重見天日,1987年政府決定仿古代樣式重修,寶塔下的地宮出土了佛祖舍利和2000多件的文物,現在都珍藏在珍寶館中,目前法門寺的地宮在維修我們沒辦法進去參觀,但小蘭還是用圖片幫我們解釋了當時地宮發現了四枚的佛骨舍利,包括了一枚真身靈骨舍利和三枚的影骨舍利,真身靈骨舍利經過中國佛教協會認定為釋迦牟尼佛的中指舍利,唐憲宗時有名的大文學家韓愈曾因為憲宗要迎這枚舍利而上了諫迎佛骨書而被貶為潮州刺史,留下:「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的給姪兒韓湘的詩句,如今看來是極大的諷刺。

在參觀完法門寺塔後我門前往參觀合十舍利塔。這合十舍利塔是知名台灣建築師李祖原所設計的,塔高148米,地上六層地下一層,合十舍利塔的造型,為雙手合十,雙手合十表示了佛教的儀式特點、基本理念和人類追求和平的基本意願。在雙手合十造型中,內含的唐塔表明了歷史和現代的圓滿融合。在雙手合十的空間內,又供奉有三身、三世諸佛、菩薩,又表明了這是宇宙法界。通過雙手合十的建築造型,表現了佛教和合、和睦、和諧、和平的思想內涵。塔下的朝聖廣場可容納10萬人,沿著階梯慢慢走上去可以欣賞到整個法門寺的壯觀風景,一入大殿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黃金打造的四大天王巨像,莊嚴肅穆。座高七米圓雕鑿銅貼金的大日如來佛祖耀然於眼前,不少善男信女都在此參拜佛祖金身。小蘭說:「佛祖真身靈骨舍利子便在下方的蓮花座,每逢初一、十五及假日會升上來讓人們參拜。」我們今天沒有辦法見到有些許的遺憾。

我們在大殿參拜了佛祖後,小蘭帶我們到地下室的珍寶館欣賞當年法門寺地宮所發現的珍寶,首先便是一幅 大唐皇帝迎佛骨的壁畫,小蘭解釋著:「唐朝盛世由於人民生活富裕,所以佛教十分興盛。唐朝的皇帝也有迎佛骨的習俗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據史載“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干戈平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每次迎佛骨時,長安城萬人空巷,爭相目睹盛事,迎佛骨的隊伍綿延不絕,前頭已到了法門寺前,後面隊伍還在長安城內。有錢的富商巨賈甚至會當空灑錢施捨給民眾呢。佛骨迎回後必須先在皇宮供奉三日,然後輪流到長安城大小寺院宮奉,最後送回法門寺。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因為父親死亡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寺院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

在法門寺珍寶館內展示著相當多的寶物,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唐禧宗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一起送回的捧真身菩薩是唐懿宗三十九歲生日時為供養佛指舍利而敬造的。咸通十四年(八七三)在迎送佛舍利時,與佛祖之金骨真身一併請入地宮永為供養。捧真身菩薩雙手捧著放置刻有發願文的鎏金銀匾荷葉盤,願文為:「奉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薩,永為供養。伏願聖壽萬春,聖枝萬葉,八荒來服,四海無波。咸通十二年辛卯歲 十一月十四日 皇帝延慶日記」。捧真身菩薩造像取法於吉祥天女的造型,蓮台束腰鏨刻四大天王,不但契合「發願文」中「八荒來服,四海無波」的鎮護國家思想,也與捧真身菩薩「永為供養」的法義相應。此尊之表法:一為供養,二為護國,三為懺罪四為增福延壽。這是第一尊在地宮出現作為供養品的佛菩薩像。此外還有供奉佛祖靈骨舍利的水晶寶函及鎏金臥龜蓮花、鎏金雙蛾紋銀香囊、護法石獅、鎏金銀龜盒、蹙金繡衣、鎏金雙輪十二環錫杖、鎏金銀碾槽及銀碾軸、八重寶函等相當多的珍寶,讓我們大開眼界。

傍晚五點左右我們離開了法門寺回西安市區用餐,小蘭說:「附近有一個馬嵬坡的地方便是當年楊貴妃的葬身之處,那裏還保有一 個楊貴妃墓便是楊貴妃的衣冠塚,到底楊貴妃結局是不是真的被縊死 ,還是流落到民間的娼妓院中,抑或是東渡日本,目前史學家還眾說紛紜,有待更多的史料才能證明了。」

大概7點左右我們回到了西安市的餐廳用餐,在餐後因為我們想看精彩的水舞表演,小蘭便要司機把我們送到大雁塔北廣場,看完表演後我們在自己走回飯店。司機也答應了,我們八點左右用完餐司機把我們送回大雁塔廣場時剛好差不多八點半,小蘭說:「因為這裡的人比較多,要我們小心好自己的財物。」

大雁塔音樂水舞廣場是2004年才完成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也是西安市的地標。中心水景和音樂噴泉位於北廣場中軸線上,南北長350米,東西寬52米,T字型結構,共分為百米瀑布水池、八級跌水池及前端音樂水池三個區域,可分區獨立表演或整體表演。音樂噴泉規模宏大,流光溢彩,美崙美奐。其中八級噴泉方陣,噴頭點達1024個,每個噴頭均由一台水泵及一台變頻器獨立控制。音樂噴泉共設計有獨立水型22種,均是國內最新推出的科技含量較高的新穎水型。而60米寬,20米高的大型激光水幕,4台噴火火泉從水中噴出,在6米高空充分燃燒低溫爆開,更增加了整個噴泉的奪人氣魄。噴泉共計有水泵1360台,變頻器1124台,彩燈3300餘盞,噴頭2000多只。噴泉的燈光采用水下池面地燈、LED光帶及岸上電腦燈多光源照明。音樂採用高保真遠射程專業音像系統,使噴泉聲、光、水、色有機交融。 每天晚上八點半準時上演二十分鐘的精采水舞秀,在夜幕低垂之際看著噴泉在好時光、夢幻大唐等多首音樂組曲的伴奏下隨波起舞,配合燈光雷射效果,舞出各種花樣,水柱最高可噴 到六米高,全程精彩,絕無冷場。很多人也在這兒拍快照,把你和音樂噴泉的背景忠實的留下紀錄,到西安來旅遊這婆娑曼妙的水舞表演是絕對不容錯過的。

在欣賞了音樂噴泉表演後,我們沿著大慈恩寺遺址公園慢慢走回飯店,整個大雁塔北廣場有兩個百米群雕、八組大型人物群雕和40塊地景浮雕全部圍繞大唐盛世展開,使整個廣場成為全亞洲最大的主體文化廣場。萬佛燈塔塔體的雄壯、塔身上的大小佛像、密檐的細部處理從形式到內容都暗示著唐代文化的審美精神。 “大唐盛世”浮雕再現著唐時市井農桑的安定繁華和充滿活力的大國氣度。 “絲綢之路”浮雕則表現著絲綢之路的繁華景象。 這個遺址公園有很多的詩人雕塑及詩人們對於曲江所做的一些詩句,在月色及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的好看,我們便這樣慢慢的欣賞附近的美景,慢慢的走回飯店,結束今天的行程。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神祕地下軍團的傳奇(上)


2010年1月27日是我在西安旅遊的第二天,今天我們將參觀有世界第八奇景的兵馬俑博物館和以溫泉著名歷代帝王的離宮華清池,這兩個景點也都是這次旅遊的重點。7點多起來後把行李整理了一下,因為我們今天將住到華山腳下的華山客棧,所以行李必須寄交飯店,整理好了後下到餐廳用了早餐,八點半左右出發開始今天的行程。

小蘭跟我們解釋我們今天 要參觀的是西安東線的旅遊景點,最主要的是有世界第八奇景的兵馬俑博物館,為了這個景點她特別梳了一個類似兵馬俑的頭髻,從西安市到臨潼約需兩個小時的車程,她在車上和我們講了秦始皇和驪山皇陵的故事。

「秦始皇嬴政出生於公元前259年,當時父親嬴異人在趙國為人質,戀上了邯鄲的歌妓趙姬而生下了嬴政,後異人被大商人呂不韋認為奇貨可居秘密送回秦國,並輾轉得了王位,嬴政和趙姬流落民間吃盡了各種苦頭,七年後才被接回秦國。因此在小嬴政的心中便有些憤世忌俗的想法。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登上秦王的位置,重用相國呂不韋及丞相李斯開始為統一六國做準備,在內他平定了成蹻和嫪毐的叛變,在外他統一了當時的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在西元前221年統一了天下,制定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廢除周王朝以來的封建制度改把天下分成36郡,實行郡縣制。自認為功勞超過遠古的三皇五帝,因此議定了始皇帝的封號。統一天下後意氣風發的他又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入侵命民工築了萬里長城,同時築了供其享樂的阿房宮,為了箝制讀書人議論朝政他下令焚書坑儒,為了怕天下人民造反把天下所有的有錢人遷到咸陽,同時收了天下所有兵器熔成了12個大金人,他又建馳道供他任意巡遊,為了求長生不老,派了方士徐福、盧生等人出海求仙藥,公元前210年病死於沙丘,享年49歲。綜觀其一生,功過難評,但他也創造了一 個新的時代了。」

『此外秦始皇也是相當有遠見的君主,他 在13歲即位時便開始著手驪山皇陵的修築了。司馬遷的史記有這樣 的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併天下,天下徒役70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治廓,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將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樹草木已象山。」當時由丞相李斯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至秦滅亡時陵園尚未竣工,可見工程的浩大了。據史料和出土的文獻記載,秦始皇陵是當年秦王朝地上王朝的重現,人世間的一切,在地下無不俱備。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兵馬俑博物館便位於秦始皇陵東側1500公尺處,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它之所以被發現也是一個傳奇。其實早在以前當地人便曾經挖出了類似的秦俑,當時出土時有十多種鮮豔的顏色,但顏色隨即慢慢氧化退掉,當時人稱為瓦王爺把它們請回家供奉,直到西元1974年3月29日,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的農民楊志發、楊彥信等人在抗旱打水井時發現了像人身軀一樣的空心破陶器,隨後又陸續挖出了幾個殘破的陶製人頭及斷腿、胳臂的亂陶片,同時還有銅箭頭及銅弩機等,他認為這是文物把他拖到縣文化館給黃館長鑑定才讓這奇蹟公諸於世的。』

不久我們到了臨潼縣,我們先參觀了一個兵馬俑的複製工廠,在工廠人員的講講下,我們了解了2000多年前秦朝人如何利用高超的陶藝技術製作出這如真人般的兵馬俑 ,兵馬俑是分段製作的,首先把實心的身體和腳部及踏板用模板做好,再利用黃土高原的特有黃土填入模板,放入窯裡燒900度,完成後再把頭部軀幹等空心處完成,兵馬俑千人千面,臉部表情都有不同的奧秘也在於此。重心在下,都完成後再組合起來。每個兵馬俑最重的有300公斤,最輕的也有100公斤,以當時秦人的科技能完成這麼多的陶俑也不簡單了。另外以現代的科技也僅能複製比較簡單的陶俑,陶馬則沒有完成過,在兵馬俑坑中進發現了400多隻的陶馬,這工藝當時如何燒製的現在還是個謎團。另外這裡也有展示唐三彩兩次窯燒的過程,也是唐代工藝的極致展現。工廠也有賣一些小型的兵馬俑及小紀念品,可以選購做個紀念。

大概十點半左右我門抵達了這嚮往已久的秦陵兵馬俑博物館,小蘭買了門票後我們進去參觀,因為從這兒走到兵馬俑坑前大概還要二十多分,小蘭貼心的幫 我們安排搭電瓶車進去,節省了一些走入的時間也讓我們在這裡停留多一點的時間,好好欣賞這世界第八大奇景的兵馬俑博物館。

我們進到了兵馬俑博物館,由文宣部的黃小姐幫我們做導覽解說,因為我們這次要參觀銅馬車展示廳及一號坑、二號坑與三號坑,整個行程走下來也要兩個到兩個半小時,他要我們先去一下洗手間,我則趁這時間在附近拍了一些相片,在團員們都出來後我們先去參觀了銅馬車展覽廳。

進入展示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七公尺高的線裝戲偶,這是全世界最高的戲偶,2008年北京奧運時便曾經運到奧運會場,引起全球人注目的眼光,而兵馬俑博物館也是在1987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全中國人的驕傲。

我們接著參觀最重要的兩部銅馬車,1980年11月考古學家在秦始皇陵東側發現了這兩部的銅馬車,當時也碎裂成了3000多片,考古學家用了八年的時間才把這兩部彩繪銅馬車復原,這是迄今中國所發現的體型最大,年代最久,結構最複雜,製作最精美的銅鑄馬車,因此也有青銅之冠的美譽。

1號銅馬車為雙輪單轅結構,前駕四馬,車輿為橫長方形,寬126公分,進深70公分,前面與門的兩側有欄杆,後面留門以供上下。車前配有弩機和銅簇,右側有盾牌。車上有華蓋,下立一名90公分高的銅御官俑,頭挽雙髻,可見其職位之高,左腰配玉珮可以避邪,後有配劍可以格殺勿論。這輛車是為二號車開道的,又稱為立車、高車,重量1061公斤,是秦始皇座車的前導車。

2號銅馬車又名安車是四馬單轅的雙輪車,車廂較大,近似方形,四周封閉,上面有龜甲型的篷蓋,車廂前後左右各有一窗戶,窗戶上有鏤空的菱花形窗板,可以自由開合,開窗則涼,閉窗則溫,又名「轀輬車」,估計便是秦始皇的座車了。2號車廂外有一跽座的銅御官俑,車馬通體彩繪,裝飾華貴,整輛車重1200多公斤,是目前所發現的青銅馬車中最大了了。

兩部銅馬車的主體都是青銅所鑄,一些零件部分為金銀飾品,金和銀的熔點不銅,秦人能把每個部分分別鑄造,然後用嵌鑄、焊接、黏接、鎦接、子母釦、銷接等各種工藝將各部位連接起來,車馬和俑的大小相當於真車的一半,各種鍊條仍能靈活轉動,開閉自如,不禁讓人對2000多年前的工藝技術大表讚服。

在參觀完兩輛青銅之冠的銅馬車後,黃小姐帶我們看了用現代科技復原的華蓋,這個華蓋可以自由靈活的各個角度活動拆合,為主人擋風遮陽,整個華蓋用了許多的工藝技術,也有了包括世界上的第一個齒輪,世界第一把暗鎖,世界第一個合頁和世界上第一把插梢,另外我們也參觀了當時俑坑所發現的一 些青銅劍,這裡共發現了21把青銅劍,最長的有94公分,最短的也有81公分,黃小姐說:「當時有一把青銅劍被壓在秦俑之下而彎曲變形,但工作人員把秦俑移開後這把劍奇蹟式的彈了回來,恢復了原狀,這把劍目前展示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另外秦劍長、扁、窄、劍身修長呈柳葉形,中部起脊,四縱四鍔,構成對秤的扁狀八面體,劍身前端刃部稍稍內縮,這種設計使青銅劍的受力部分得到最佳,劍身前端刃部稍稍內縮,這種設計使青銅劍的受力部分得到加 強,又保持了一定的彈性劍身也不會過於沉重,是秦軍所以能夠虎嘯鷹揚,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另外還出土了大量的銅弩機、銅劍簇、青銅鈹等都是無堅不摧的神兵利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兵器埋於土中兩千多年了,出土後表面依然光潔明亮,顏色青灰,閃閃發亮,刃鋒銳利的程度不減當年,依然可以削金斷玉,據考古專家研究,這些兵器上都有一層含有鉻化合物的氧化層,而這技術直到20世紀的30年代人們才發現電鍍鉻的技術,為何2000多年前的秦人也有這種技術?這也是科學家百思不解的原因。

我們在黃小姐的導覽下逛了這個展示廳,接著便是今天參觀的重點1號坑了。

神祕地下軍團的傳奇(下)


2010年1月27日上午11點左右,,在兵馬俑博物館解說員黃小姐的帶領下,我們進入了兵馬俑博物館的1號坑參觀,一進入便被壯觀的景象所吸引,黃小姐解釋著:「兵馬俑博物館有三個坑,方位南一北二各自獨立,互不相通,是一組模擬軍事序列,旨在拱衛地下皇城的御林軍,從各坑的結構與兵馬俑的裝備情況判斷,一號坑象徵由戰車和步兵組成的主體部隊,二號坑則是步兵、騎兵和車兵穿插組成的混合部隊,三號坑是統領一號及二號坑的軍事指揮所。」

兵馬俑一號坑在南方,坑體東西長230公尺,南北寬62公尺,面積14260平方公尺,分成長廊和11條過洞,裡面列著6000多個陶質武士和車馬俑,每個陶俑最高的1米92,最矮的1米74,平均高度1米8,千人千面,表情各不相同。組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軍陣場面。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看到這些陶俑整個震驚了,法國總理席哈克在參觀後更說:「世界上有7大奇蹟,兵馬俑坑的發現是世界第八奇蹟了。沒有看過金字塔不算到過埃及,沒有看過兵馬俑不算來過中國。」甚至連丹麥女王馬格莉特,美國總統柯林頓都為這個奇景而讚嘆驚呼過。

黃小姐也跟我們解釋了整個軍陣的配置,在坑道的東邊是三列橫隊的步兵俑,每列68人,皆身穿無甲戰袍,手持強弩,是整個軍陣的先鋒,首尾各有一個投戴板冠的軍吏俑是各列的指揮官。軍陣的西邊是與前鋒相同的三列步兵俑,其中兩列朝前,一列向後皆為身穿鎧甲的重裝弩兵,是軍陣的後衛。整個軍陣的南北兩側也各有兩隊弩兵,每隊184人,前半部為無甲輕裝,後半部多為鎧甲重兵,少數帶有配劍,是為側翼,每個側翼部隊幾乎達到了三個聯隊的規模。所謂:「有鋒有衛,敵人必走。」前鋒後衛側翼包圍中的是主力部隊,由38列縱隊組成的車兵及步兵,單兵的武器配置以戈、矛、鈹、戟等長於刺殺的兵器為主,同時配置有相當數量的弩兵,其戰鬥隊型既有能獨立作戰的步兵,也有能混合作戰的組合。

在參觀這為數壯觀的一號坑時,黃小姐跟我們說了:「兵馬俑坑中有些地方明顯有被燒過的痕跡,推測可能是楚霸王項羽入關中時把這燒掉的,其用意是要讓秦始皇在地下也不得安寧。但是並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項羽曾經發現過這個俑坑。」我認為也許不應該把所有的原罪都歸給項羽。畢竟成王敗寇,新一代的帝王常常把前朝的君主羅織罪名,這是中國史官的悲哀吧。

我也發現了所有的主力部隊都是面朝東方,問了黃小姐,黃小姐說:「部對面朝東方有兩個因素,一是東方為日出的地方,象徵著秦國的兵力如旭日東昇,永恆不墜。另外一層意思是秦始皇雖然滅了六國統一天下,但還是怕六國後人報復,所以安排成這樣來恫嚇六國的。」

接著我們把握時間前往參觀2號坑,2號坑位於1號坑東端北側20公尺處,占地6000平方公尺,被區隔成各自獨立又互有聯繫的四個部分,是由車兵、步兵、騎兵構成的曲尺形方陣,這裡估計有1000個陶俑,車馬和鞍馬500多匹,它東面凸出的唯一 小方陣,由334個弩兵組成,南部為64乘戰車組成的方陣,每排有8輛戰車,共分為8排,每輛戰車上有2-4名的士兵,中部為19輛戰車和隨車徒手兵俑,北部有戰車六乘,鞍馬和騎兵124個組成騎兵陣,也都面朝東方,就兵種、陣容、造型和姿態方面,都比1號坑來的豐富和精彩,但目前都被用黃布蓋起來,因為怕裡面的彩色陶俑像1號坑一樣氧化掉了,所以中央決定,在沒有更好的保護方法之前先不要開挖出來。

在參觀完二號坑號,黃小姐讓我們先去上了洗手間,兵馬俑博物館內有賣兵馬俑的相關書籍 ,如果買了書還可以拿給當初發現兵馬俑的楊先生簽名留念,相當有紀念的價值,每套100元,當地人有對聯云:「翻身要靠共產黨。」「致富全因秦始皇。」而横批則是:「感謝老楊。」但因為我家中已經有了相關書籍了,所以沒有買。不久候我們轉回二號坑的另一邊參觀。

2號坑的另外一邊有幾個展示櫃展示著兵馬俑坑拿上來的陶俑,包括騎兵俑,跪射俑、將軍俑、士兵俑、立射俑等,這些陶俑也曾經來台灣展覽過,其中有一個彩繪綠面的跪射俑最為讓世人所驚嘆。這個在2號坑出土的跪射俑整個俑均施以彩繪,面部的綠色彩繪尤其完整,眼睛黑白分明,黑褐色的頭髮配上紅色髮帶,黑褐色的漆皮甲,紅色的甲帶;領部及袖口為藍色,白色的戰袍,從右大腿處可以看出第二層戰袍為藍色,長褲者為綠色。從側面看,整個跪射俑像極了陝西省的地圖,所以也是陝西旅遊局的最佳代言人了。

在看完2號坑後,我們走出來到外面的空地,黃小姐說:「這是兵馬俑4號坑的位子,但是這裡並沒有發現任何的陶俑,有學者認為這是還沒有建成的中軍,因為具漢書記載,驪山王陵還沒完工時,秦末起義軍周章部隊便已經打到這附近了,所以四號坑來不及完成。」

最後黃小姐帶我們參觀的是屬於中軍的3號坑,與一號及二號坑來比,三號坑只有520平方公尺,只有一號坑的二十七分之一明顯的小了許多,它的平面成不規則的凹字型,東邊有一斜坡們道,俑坑分為南、中、北三個區域,區與區之間有長廊相連,南北兩區的入口處有門楣,上面還有紐形帶柄銅環,表示這以前掛有門簾。這兒出現的兵器都是儀衛兵性質的銅弋和一號及二號坑實戰兵器不同,因此推測這應該是中軍帳。俑坑南區呈土自行的廂房,有前廊、甬道及前室後室組成,應該是將軍們休息議是的地方,中區出土了駟馬戰車一輛,步兵俑4個,可看出其為高級將吏。北區是一長方形大廳,有22個鎧甲武士俑及一些動物骨骼和兩根鹿角。專家推測可能為行前占卜吉凶用的。

在我們參觀完這兵馬俑博物館後,已經快一點了,小蘭來帶我們慢慢走出去,由這兒走到停車場大概要半個小時,中途小蘭在附近的商家買了當地特產的水果石榴給我們吃,在前往餐廳用餐的途中我們經過了秦始皇的驪山王陵,當年秦始皇選擇在此築陵的原因便是因為驪山北面多黃金,南面有美玉,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宣太后、秦昭王、秦襄王的陵墓都在驪山的西麓,在戰國後期驪山一帶已成為秦國宗族的墓地,因此才會把皇陵選在這一帶的。目前這一帶出土了很多秦始皇的陪葬坑,包括百戲俑、石鎧甲、珍奇異獸坑、曲尺形馬廄坑等,專家估計秦始皇陵至少有53平方公里,但因為還沒有確實證據,誰也不敢斷言,真正的秦始皇陵有多大,也許只有秦始皇贏政自己才知道吧。

在經過秦始皇陵前,小蘭特別要司機把車開慢一點讓我們可以好好欣賞這驪山陵,我想起了一首關於秦始皇的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鈌浮雲,諸侯盡西來。神威自奮武,大略展雄才;收金鑄金人,函古正東開。魂斷會稽嶺,馳騁瑯琊台。」

溫泉水滑洗凝脂


2010年1月27日下午,在參觀完世界第八大景的秦陵兵馬俑博物館後,我門前往臨潼的一家餐廳用餐,今天我們吃的是有陝西八大怪之一的褲帶麵風味餐,關中人吃麵,喜歡將麵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麵煮熟以後,撈在碗裏,無論是澆肉臊,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為在滿滿一大碗裡,其實只有一條長長像褲帶一般寬的麵條。可口又耐饑。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裏,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在吃完中飯後我門前往最有名氣的華清池參觀,華清池位於驪山腳下,因為有溫泉所以是自古帝王的離宮,當時西周的最後一任君主周幽王便為了得到妃子褒姒的一笑在這山上的烽火台舉起烽火來戲弄諸侯,造成了犬戎的入侵而亡國的。但最令華清池聲名大噪的無非是風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了。大詩人白居易就做過長達六百多字的長恨歌來形容這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小蘭也用了長恨歌來幫我們介紹了這一段的傳奇。

楊玉環是山西永濟人,從小喪父,因為容貌出眾,天生麗質,又善胡旋舞,17歲那年被選入皇宮成為壽王李瑁的妃子。壽王李瑁為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之長子,當時是太子的熱門人選,但武惠妃病死後,在高力士的勸說下,玄宗皇帝改立了忠王李瑀為太子。

開元28年〈西元740年〉當了29年皇帝,年已五十六歲的玄宗到華清宮避寒,詔了壽王妃進去伺候,這風流天子一見到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驚為天人,被她嬌豔的容貌給迷住,但強搶兒媳畢竟面子上掛不住,在經過高力士,李林甫的精心安排下,楊玉環以出自本人的孝心,紀念玄宗生母竇太后祭辰為名自願剃度為女道士,賜號太真,被安置在太真宮內,直到五年後的天寶四年,正是被封為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玄宗皇帝對她十分寵愛,「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貴妃愛吃荔枝,每年從南方的廣州快馬飛馳三日,只為了把新鮮的荔枝送來給貴妃嚐鮮,在皇宮內專門為貴妃織錦刺繡的工匠便有700人之多,貴妃的三個姊妹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及秦國夫人,遠房的兄弟為鄉里所不齒的無賴賭徒楊國忠也因善於阿諛鑽營被封為宰相,「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男來重生女。」楊氏一門榮華富貴,不可同日已語。

無奈好景不常,天寶14年〈西元755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李林甫清君側為由起兵造反,很快的占領了東都洛陽,次年六月破潼關進逼京師,玄宗帶著貴妃姊妹,皇子皇孫、楊國忠、陳玄禮、高力士等人在部隊的護衛下倉促逃離長安,次日來到了馬嵬坡前,憤怒的侍衛部隊發生兵變,殺死了楊國忠和楊氏一門,甚至要求賜死貴妃,「君王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命高力士將其引入佛堂縊死,結束了絕代紅顏38歲的生命。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紅顏空此處。」安史之亂發生後不久,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靠著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將向回紇借兵收復了長安城,玄宗被迎回皇宮立為太上皇,但殿宇依舊,人物已非,那明眸皓齒,能歌尚舞的楊玉環已不在了,「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未曾來入夢。」玄宗天子開始相信了方士之說,命人請了方士去找貴妃的魂魄來相見,這方士在「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之後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貴妃的魂魄,但楊玉環也不願再見到玄宗皇帝了,只把皇帝當年賜給她的玉鈿金釵送回來,同時請方士代為轉告:「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延無絕期。」

不久我們到了驪山腳下的華清池了,小蘭買了門票後帶我們進去參觀,一入望京門,便見到芙蓉湖旁巍峨的殿宇長生殿了,小蘭說這是根據唐代文獻重修的,也是貴妃和玄宗 皇帝盟誓的地方。接著我們走過了神女亭及忘仙橋,當年的玄宗皇帝 在這兒對貴妃作無窮盡的思念的。

我們經過了這些地方後來到了九龍湖畔,波光瀲灩的九龍湖上立著有新成妝術的楊玉環漢白玉雕像,豐腴的體態,楚楚動人,小蘭說:「唐代的女子比較豪放,以肥為美。這也是楊玉還能夠得寵於玄宗的原因之一。」九龍湖畔還有龍吟閣,龍石舫、飛霜殿、沈香亭等知名景點,記得詩仙李白曾經為了楊玉環做了三首的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勘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曲紅顏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欄杆。」

小蘭說說:「 這九龍湖畔每年三月到十月的晚上還會上演一場以白居易長恨歌改編的長恨歌秀,雖然一張門票並不便宜,但因為場面浩大, 又是中國第一部實景演出的歌舞大秀,往往一推出便被搶購一空座無虛席呢。」

在參觀完風景優美的九龍湖後,我們便走到當年歷代帝王和楊貴妃沐浴的湯池參觀,小蘭說:「中國已知溫泉達2700多處,獨華清池溫泉以芳香凝脂、動人故事名冠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稱。華清池溫泉水溫常年保持43℃,水質純淨、細膩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矽、氟離子等多種礦物質,對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均有明顯的療效,因而吸引歷代帝王沐浴遊幸。唐禦湯遺址發現於1982年4月,經過三年多的發掘,在4600平方米發掘區內,清理出唐玄宗與楊貴妃沐浴的”蓮花湯”、“海棠湯”、唐太宗沐浴的“星辰湯”以及“太子湯”、以及專為御膳房太監所設計的“尚食湯”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同時出土的還有三彩脊獸、蓮花紋磚和新石器、秦、漢等時期的文物3000餘件。禦湯遺址的發現是我國隋唐考古的又一重大成果,為研究我國沐浴史、封建等級制度和唐代宮廷建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史料。

在我門參觀完這些唐代的浴湯遺址後,小蘭帶我門去浴手洗,在這裡我們可以洗到和楊貴妃、唐玄宗和歷代帝王同樣的溫泉,雖然我們只能在這兒洗手,但還是覺得相當滿意的,在洗完溫泉後,我門前往華清池另一個有名的地點五間廳參觀。

千秋功過自難評


五間廳在環園內,一進入園中便可以看到一個荷花池,在池旁有一長廊,其中有一間楊妃池是郭沫若的親手提字,傳說庚子拳亂時西奔到此的慈禧太后及蔣介石都在這兒洗過溫泉,現在這兒還保留著當時的遺跡供後人憑弔紀念呢。

五間廳在華清池園內眾多仿古建築物中,有一座磚木結構的廳房,南依驪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樹木蔥鬱,因由五個單間廳房相連名五間廳。五間廳是古環園中的主要建築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於廳的前廊簷,氣宇軒昂。與周圍的三間廳、望河亭、飛虹橋、飛霞閣相映成趣。
五間廳建於清朝末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駐蹕於此。 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為高級官員遊覽休憩的場所。 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入陝,以華清池為“行轅”,下榻五間廳,在此策劃高級軍事會議,堅持“攮外必先安內”的國策,強迫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率東北軍、十七路軍進攻紅軍。張、楊兩位將軍為促蔣抗日救國,在此諫阻蔣介石放棄內戰政策,聯合紅軍抗日,蔣介石斷然拒絕。張學良、楊虎城遂聯合行動,於12月12日發動兵諫,在院內進行了一場激戰,蔣介石在寢室聽見槍聲,從後窗倉皇出走,越後牆而過,躍入深溝,碰傷脊背,由侍衛攙扶上山,匿身於西繡嶺虎斑石處的草叢中,被搜山部隊發現,扶掖下山,如今山上還保留著「兵諫亭」又稱為「捉蔣亭」的遺跡。 
五間廳由西往東依次是:秘書室、蔣介石臥室、蔣介石辦公室、部署進攻紅軍的會議室、侍從室主任錢大鈞的辦公室。五間廳的玻璃窗、牆壁上迄今還保留兵諫發生激戰時的彈痕,各房間辦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複製擺放。與五間廳相鄰的三間廳(亦稱桐蔭軒),始建於1900年,曾為達官顯貴遊覽下榻之所。1936年10月、12月隨從蔣介石而至的侍衛官、秘書曾在此廳住宿。 12月12日晨,兵諫發生,蔣的侍衛官衝出門外,憑藉院內的建築物拼命抵抗。至今三間廳的牆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處彈痕。如今三間廳已闢為“蔣介石在華清池”活動展覽,展出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

在五間廳前小蘭講了西安事變的整個歷史,這場又叫「雙十二事件」的西安事變,整個影響了中國的近代史,就因為缺這臨門一腳,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得以在陝北延安站穩腳步,後來宋美齡親赴西安勸蔣介石和張學良和解,張學良在12月25號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結束了海內震驚的事件。被蔣介石認為:「漢卿〈張學良字〉小事聰明,大事糊塗。」的張學良退出了政治舞台,跟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先居北投的禪園,後來搬到新竹的清泉,和趙一荻小姐過著幽居清境的歲月,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張學良逐漸獲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5月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1995年離台,僑居美國。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醫特勞比院病逝,享年101歲。關於少帥張學良的一生功過,我覺得相當難以斷言,曾如張學良自己傳記中所言:在事變之後幾十年間,張學良一直聲稱:「作為一個軍人,我是應該被槍斃;但是我依照我的良心做事,我沒有做錯!」 在晚年,離開國民黨控制範圍旅居美國的張學良卻對其31年到36年幾年間的作為表示了相當的悔意。作為一個基督徒,張學良曾效法使徒保羅:「我是罪人中的罪魁。」

在參觀完這對近代史來說的西安事件爆發的地點後已經四點了,我們離開了這極富盛名的華清池,前往華陰縣的華山腳下,沿途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溫泉旅館,不久車子上了高速公路往東行去,因為這一路上還要大概兩個小時的車程,小蘭跟我們稍微解釋了一下,所謂的關中平原便是北起武關,南到蕭關,西到寶雞的大散關,東邊便是潼關,也叫函谷關,我們今天要到的華陰縣便很接近潼關了。

5點半左右我門下了高速公路不久便來到了今天晚上我們要住宿的華山客棧了。我們到了以後,領隊給我們分了房間,然後我們便到飯店樓下的「九指食府」吃有名的射鵰英雄宴。在武俠大師金庸筆下的射鵰英雄傳中,古靈精怪的黃蓉便會烹調各樣的好菜,什麼「玉笛誰家聽落梅」、「四十四孔明橋」、「叫化雞」、「梨肉好郎君」各樣別出心裁,,稀奇古怪的菜色,搞得九指神丐洪七公口水直流,甚至把自己畢生所學的降龍十八掌傳給了郭靖,今天華山客棧也把這些菜色弄了出來給我們吃,只是畢竟華陰縣是個小地方,吃的東西可能沒有西安來的那麼豐富和多元,但光聽菜名也可以讓人加食慾大振呢。

華陰的夜色相當寧靜,這兒沒有向西安市那麼熱鬧的商店給我門逛,飯店有給我們按摩的折價券,但是因為明天早上便要去征服素有五嶽中最雄峻險偉的華山了,今天要多培養一下體力,到附近的幾家小店逛了一下後便回房間休息了。

誰將倚天劍削出依天峰


記得唐朝詩人唐代詩人張喬曾有"誰將倚天劍,削出依天峰。卓絕三峰出,高奇五嶽無"的詩句。在五嶽之中,華山以『險』著稱以其雄偉峻奇,被稱為西嶽,但一般人對它的印象大部分停留在武俠小說中的華山論劍,在金庸的眼中華山是座聖山,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兩部小說中,武林中的高人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峰、南帝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老頑童周伯通和後輩郭靖、黃蓉、楊過等人在這兒一較高下舉行了三次的華山論劍,而金庸筆下嗜酒如命的浪子令狐沖也是出自華山派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三:南峰「落雁」,為太華極頂,海拔 2160.5米;又有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雲台、玉女二峰相輔於側,36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文人謂之西京王氣之所系。山上奇峰、怪石、雲海、鳴泉、飛瀑、古蹟遍佈,著名景點多達210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等。華岳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的「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這次西安旅遊能到這兒來朝聖,也是一大樂事了。

2010年1月28日早上起來後先到飯店前逛了一下,從飯店的庭園可以近距離的觀賞到整個華山的美景,雄偉俊奇,氣勢磅礡,在山頂上還有白雪覆蓋,相當美麗,我在這兒拍了一些照片,然後便到飯店享用早餐。這兒早餐的數量和種類畢竟比不上唐華賓館,但因為早上要爬山大概要走個三、四個小時,小蘭還是要我們盡量多吃一點, 才有體力爬山。同時因為山上氣溫冷,她要我門把手套、圍巾、帽子等裝備齊全,才可以盡覽華山的美景。

我們大概八點半離開飯店,十分鐘後便來到華山的旅遊服務中心,這兒展示著華山的景點資料和照片,在遊客中心的地板上還有整個華山的景點和公里處,相當貼心。小蘭在這兒幫我們買了門票和接駁車的車票,不久我們便登上接駁車進入華山了。

從遊客中心經過黃甫峪到我們要去搭纜車的地方瓦廟溝還要大概15分鐘的車程,在接駁車上我欣賞了兩旁壯闊雄偉的山景,小蘭說:「華山是幾億年前形成的,整個山都是花崗岩地形,遠古時代的大禹治水時便曾在這兒留下遺跡,中華民族的名稱也是因此而來的,如今在華山南峰還有華夏之根的景點呢。」

不久我們便下了車前往纜車站搭有名的索道上華山北峰了,再前往纜車站兩旁的小澗中有一些冰塊及冰瀑,為這冬季的華山增添了不少的美景。這兒有一個智取華山。1949年,在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北的強大攻勢下,國民黨部隊旅長方子喬率殘部逃上華山,在山口要道設下重兵,企圖憑借天險負隅頑抗。解放軍某團偵察參謀劉明基率領小分隊潛入山區,打聽到當地藥農常生林曾從山後險徑上北峰採藥,急忙趕往常家。此時,一伙國民黨士兵正在常家搶糧,常生林用斧頭砍傷一士兵後逃走。恰巧小分隊趕到,奪回糧食,救下常母性命。是夜忽起暴風雨,常家茅草房頂被狂風掀起。偵察員們冒著大雨,用自己的被子蓋在屋頂上,又幫助常家修好房子。常母深受感動,遂找回常生林為小分隊帶路。常生林帶領小分隊從後山上山,一路上攀懸崖、登峭壁,飛渡天橋險境,趁夜摸上北峰,突襲守敵。隨即展開攻勢,促使華山咽喉要道千尺幢上的守敵投降。爾後又控制了北峰與西峰之間的通道蒼龍嶺。方子喬急忙組織西峰部隊反撲。偵察隊員面對強敵,沉著應戰,堅守陣地。正在危急時刻,回團部送信的常生林帶大部隊趕到,與小分隊合力攻上西峰,全殲守山之敵。

華山纜車在1996年才開始營運的,以前要到北峰頂必須爬上1.5個小時的山路,現在有這種纜車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和體力,一台纜車可以做六個人,因為現在是華山的旅遊淡季,來搭的人並不多,所以很快的便排到隊了。我和領隊辛先生和兩個黃老師搭同一部纜車,隨著纜車慢慢的爬升我們欣賞到了風雲變幻,彌習彌佳的山嵐風景,也在纜車上拍了不少得漂亮相片,大概20分鐘後我門抵達了華山北峰。

北峰是登臨其它四峰的要衝,高雖不及其它幾峰,但山勢險峻非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嶺通向南面,形勢十分險要,是易守難攻之地。我們在下了纜車後小蘭帶我們前往挑戰華山北峰。從這兒過雲台山莊便到了北峰頂了,小蘭找了一個空曠的地方跟我們解釋了華山主要的五個山峰。

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主要山峰,東峰是觀賞日出最美的地方又名朝陽峰,在東峰下有一鷂子翻身的險道,可以通往下棋亭,便是陳慱老祖和趙匡胤下棋贏得華山的地方。南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65米‧又名落雁峰,最著名的景點是南天門、仰天池及華夏之根,這裡有華山最險的長空棧道,西峰狀似蓮花‧又名蓮花峰,有名的故事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便發生在這裡。中峰又名玉女峰,相傳有玉女騎白馬進入山中,因此而得名。這兒有蒼龍嶺是華山的第三險道,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貪戀風景,走到此處不敢下山,投書求救留有韓退之投書處為這雄偉俊奇的華山留下一段佳話。整個華山200多個景點要全部走完約需1至兩天的時間,我們中午12點便要搭纜車下山用餐了,所以先遊華山北峰,如果有餘力的話可以走到蒼龍嶺就很厲害了。

不久我門爬到了海拔1654公尺的北峰頂,這裡最有名的便是金庸親筆所提的「華山論劍」四字,金庸雖把華山視為聖山,在他的小說中多次提到華山劍派、華山論劍等處,但他並沒有登臨過華山。2003年10月8日,金庸先生以79歲的高齡上了華山北峰,在當時是一件大事,台灣和香港、大陸的電視台都有實況轉播,他是搭纜車上山,但是想親自走一段路體會他心目中的聖山,當時大家都大陣仗嚴陣以待,金庸親臨華山北峰,提下「華山論劍」四字,留下永恆的記憶。旁邊還有一塊石頭,刻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分別是金庸所寫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及鴛鴦刀等14部小說的頭一字。由北峰遠望華山諸峰,雲霧裊裊,山色奇絕,難怪這會是金庸眼下的聖山。

在北峰頂上我還發現了有很多山道兩旁繫著鐵鍊上掛著一個一個的鎖頭,問了小蘭,他跟我解釋說:「那叫做同心鎖,在大陸很多的夫妻或情人一起登上名山時,都會買這種鎖頭掛在鐵鍊上象徵著她們的愛情能永浴愛河,永結同心。不只華山有這種特殊景觀,如安徽的黃山,山東的泰山等都可以看到這種同心鎖的。」

大概10點左右我們慢慢走下了北峰,我們又向華山的中峰挑戰,小蘭說:「自古華山一條道,在華山我們是不會迷路的,但是要考量自己的體力,注意自己的安全,告訴我們12點整要集合的地點後便要我們自己上山。」她和唐奶奶及小安麒便在集合地方等我們了。

我和辛領隊及團員們便慢慢的朝中峰前進,首先過的是僅容一人擦身而過的擦耳崖,接著是一段幾乎90度的天梯,扶著鐵鍊慢慢的爬上山,過了三元洞,便可以看到有名的仙掌了,金庸筆下華山派的令狐沖及岳不群所建立的的華山派便在此處了,我們在這兒休息了一下,欣賞華嶽仙掌,便又慢慢徐步上山,我們在上山的途中看到有些道士肩挑著重擔快步上山,還口中唱著「嗨喔,嗨喔,嗨理個喔。」翻成普通話便是「很好,很好,非常的好。」真的很厲害,我們也看到了山上的貓好像有練過功夫似的快步穿梭於陡峭的岩壁之間,華山真的是人傑地靈的地方,連動物都比我們人還強呢。

大概11點左右我們爬到了蒼龍嶺下,蒼龍嶺莽莽蒼蒼,筆直插天,好像蒼龍騰空,此嶺上的台階只有2尺多寬,兩旁萬丈深壑,山勢陡峭如刀削斧劈。嶺脊上下高差約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在這裏遙望青松白雲,耳聽風聲大作,令人心驚目眩。遊人到此,莫不驚嘆。為華山的第三險道,當年的韓愈貪看風景來到此處,畏懼不敢下山,在此投下書信,由當地太守派人上山用棉被將他裹住下山,因此有留下韓退之投書處之景點,過了這奇險無比的蒼龍嶺便道金鎖關了,金鎖關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五雲峰經通往東、西、南、中四峰的咽喉要道,金鎖關後則無路可通,所以又稱為通天門。關內關外登山路兩側鐵索上掛滿的情侶鎖、平安鎖重重疊疊,紅繩彩線迎風搖曳,也是關前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到蒼龍嶺休息了一下,在這裡買了一瓶飲料喝,因為擔心時間來不及,便慢慢的和辛先生下山了,沿途來登華山的旅客也越來越多了,大概11點45分我們到了集合地點和小蘭碰面了,因為唐先生和兩個姊妹還有繼續往上爬,所以還沒有下山我們便在這兒等她們,小蘭也跟我們說了她爬華山的故事給我們聽,我也在附近逛了一下,這裡有一塊天然的花崗石,裡面有中國的地形相當奇特,大概12點多,唐先生他們下來了,我們便搭纜車下山,結束了今天的華山之旅。

在前往飯店用中餐的途中,小蘭跟我們說這附近還有一個西嶽廟,也是值得一遊的景點。「西嶽廟建築始于東漢,發展於唐、宋,完善於明、清。由於它自創建開始,就是皇帝或學遺專員祭祀華山神的專用場所,加上歷代統治者多借神自重,他們都以祭千嶽神來表明自已的統治及承天受命,故形成了廟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建築史上的特殊地位。廟占地面積約 119880 平方米,五嶽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廟宇,故有五嶽第一廟之稱。建築形式外城內廓、中軸對稱,其規格僅次於皇宮壇廟的二級祭祀建築。它的莊嚴宏偉、富麗堂皇實是北京故宮的縮影。雖然伴隨歷史變遷,幾經人禍、兵燹及自然災害的破壞、現仍保存有金城門、欞星門、石牌樓、牌坊、灝靈殿、碑樓、禦書房等古建築多處以及各類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碑碣五十餘通。 西嶽廟供奉西嶽華山神白帝少昊。從整體佈局而言,西嶽廟建築群座北向南,朝向華山主峰,主要建築沿著南北軸線左右對稱,前後分六個空間,相互襯托,協調對比,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但行程沒有安排,也擔心回西安的高速公路會塞車,所以沒有辦法去參觀。

我們依然回到昨天晚上用餐的華山客棧享用華山特色的汽鍋雞料理,大概2點半左右慢慢回西安,這段路也大概兩個小時,四點多回到西安,由於離吃晚飯的時間還早,我們先參觀了一個購物點,這裡賣的主要是玉器和珠寶,陝西的藍田產玉藍田玉是我國開發最早的玉種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藍田縣位於西安市東南,雖然名氣不低,但市場接受度與發展情況並不理想。而從2004年藍田玉通過了原產地域保護之後,僅僅兩年時間,當地藍田玉的門店就從四五十家增長至350多家藍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漢白玉、黃玉,多為色彩分明的多色玉,色澤好,花紋奇。歷代皇室和顯貴都視藍田玉為珍寶,秦始皇曾用藍田玉做玉璽,楊貴妃的玉帶也是藍田玉。據近年勘測,藍田玉儲量達100萬立方米以上,主要分佈在玉川鄉和紅門寺鄉。當地民間玉匠過去都是用人工採玉加工,近年來開始使用機械採石加工,生產出多種多樣的裝飾品和工藝品。如玉杯;玉硯、玉鐲、健身球等。不少玉石品隱現出天然的山水圖像,不失為物美價廉的工藝品。唐朝大詩人李商隱也曾寫過詩來稱讚這藍田玉的。。
「錦瑟弦端五十弦,一弦一注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珠明月有淚,藍田玉暖日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領隊說:「喜歡的話可以買一個作紀念,順便幫小蘭做些業績。」

我花了四十元買了一個小玉珮,然後我們到西安市區享用肥牛火鍋料理,再回唐華賓館大概7點半左右。小蘭說:「明天將會是我們這次行程搭車最久的一天,因為我們要去參觀的黃帝陵在黃陵縣,將要將近3個小時的車程,參觀完黃帝陵吃完午餐後,我們要到富川縣的壺口瀑布,也需要四個小時的時間,最後要再搭兩個小時的車到延安,所以我們明天7點便要出發了,因為還要出行李,所以我們必須6點就起床了,希望我們早點休息。」

在回飯店後由於我的行李箱有點裂開了,辛先生認為這樣並不安全,於是和我去逛了大唐不夜城的華潤萬家超市,買了一個109元的行李箱,我也請他吃了肯德基的蛋捲冰淇淋,不久便回飯店休息了。

中華民族的驕傲


2010年1月29日早上,西安天空才濛濛的亮,我們便起床到飯店的餐廳用了早餐,大概七點左右,西安人都還在夢鄉中,我們便上車準備要出發了,因為我們今天要到陝北去旅遊,路途有4百多公里,加上早上八點開始是西安的上班尖峰時間,相當容易塞車,所以我們要盡早出門。

在小巴上小蘭和我們解釋了一下今天的行程,不久進入南門西安市區了。小蘭說:「西安城牆共有13.7公里,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城牆了,當年柯林頓來訪問時便是從南門進入的。我們的行程有一天會上西安的城牆,到時會好好跟我們解釋的。」因為早上還早,路上的行人三三兩兩的並不多,我們避開了塞車時段,不久出了北門,上了高速公路往北方開去了。

在經過于右任的故居三原縣後我們進入了耀洲市,這裡產的瓷器相當有名,宋代有很多著名的窯廠都在這附近,小蘭也跟我們解釋了陝西八大怪的第二怪「碗盆難分開」她說:「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耀州另外還是藥王孫思邈的故鄉,這裡有一個藥王山的石刻也是當地有名的旅遊景點。

車子慢慢進入了陝北,沿途可以看見黃土山上有不少的窯洞,這是陜西北部黃土高原地帶的特色建築。當地人為了方便耕種和取水,於是在天然的山壁上挖洞居住。窯洞結構簡單,但選擇挖鑿窯洞的地方卻十分講究。窯洞必須在黏土上建造,才會牢固。窯洞居民會在洞壁上加鋪磚石,在洞外堆砌磚牆,使窯洞更加鞏固。窯洞與窯洞往往相連起來。如果地勢許可,也可在窯洞上再挖窯洞,以隧道相連,建成多層式的窯洞。窯洞設有灶台,窯洞居民可於洞內生火造飯,方便之餘,又可提高洞內氣溫,幫助他們度過寒冷的冬天。但在天氣炎熱時,窯洞居民便會走到洞外燒飯。

除了窯洞外我也發現這兒的房子建築,一般房子的屋頂大都為人字形,可是這裡的屋頂只是人字的一撇,相當有特色。問了小蘭,小蘭說我的觀察相當仔細,這兒的房子這樣建築是有其原因的,因為陝西乾旱少雨,年雨量不過六百毫米,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那珍貴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裏,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因此這房子半邊蓋也是陝西八大怪之一。

車子慢慢經過了以產煤和石油聞名於世的銅川縣來到了宜君,這裡有隋煬帝楊廣所修築的離宮玉華宮,唐朝李世民也把這當成避暑離宮,甚至後來的玄奘法師 也在這兒圓寂的,也是有名的景點,但由於今天的行程真的是太趕了,因此沒有辦法安排我們去參觀。

大概10點半,經過長途的車程後我們來到了陝西省的黃陵縣,我們要前往參觀的便是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衣冠塚,小蘭和我們解釋:「黃帝有很多的名字,有人說他是當地有熊氏的族長公孫軒轅,是神話中的傳說人物,他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曾在涿鹿打敗了當時的酋長蚩尤,統一了中原,他發明的指南車,他的妻子嫘祖教人養蠶抽絲,製作衣服,他的大臣倉頡發明了結繩記事,對整個中華民族有非常重要的貢獻,因此歷朝歷代的君王都會在清明節這天來這兒祭拜黃帝的。」

我們到達橋山黃陵時,小蘭先去買了票,我們便在這附近拍照,但見此地群山環繞,沮水上結上了厚厚的冰層,我們進入祭拜黃帝的軒轅廟參拜,這兒有很多歷代帝王、名人留下的石碑,孫中山、蔣介石也都留下一些的遺跡,我們首先便到軒轅廟祭拜黃帝。軒轅廟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軒轅黃帝的正殿,也是整個廟院的主體建築,座落在廟院最北邊。它重建於明朝,後代屢有修繕之舉。 1959年曾做過一次較大規模的重修,近年來也部分整修過。人文初祖大殿佔地282平方米,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大殿屋頂為歇山頂,雕透花脊,屋面由灰佈板與筒瓦相扣覆蓋,簷部施勾頭滴水,前簷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前簷當間建有六扇隔扇門,次間、稍間則各有四扇隔扇門。簷下的欄額、平板枋為和璽彩繪、斗拱彩繪,兩側與兩側背面、內樑等處的彩繪,均精緻華麗,絢爛無比

正殿門楣上懸掛有國民黨愛國將領程潛於1938年祭陵時所題“人文初祖”大匾,字體鐵畫銀勾,剛中藏秀,時間為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夏立。大殿正中木質壁龕內供放著一尊巨大的石刻軒轅黃帝浮雕像。這尊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浮雕像,是以東漢武梁祠的畫像石拓片為藍本,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放大刻製而成 。黃帝浮雕像為全身像。石料採用陝西富平墨玉,高3.6米,寬3.3米,重11噸,浮雕軒轅黃帝沉穩站立,步履向東又回首望西,抬臂揚手,冠帶簡樸,著裝。在軒轅殿兩旁有不少祭祀的法器。

在參觀完軒轅古廟後,我們到院中參觀了皇帝當年親手所植的松柏,橋山古柏滿山遍野,青黛一片,翠色長駐。古柏林面積86.67公頃,8萬餘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竟達3萬多株,是我國最大的次生柏樹林,也是黃陵最珍貴的自然與歷史景觀。橋山古柏,姿態萬千。古人有賦贊曰:“高者參天,低亦拂雲”,“非煙非霧,亦青亦蒼”,“黛橫半嶺,綠堆高崗”。最著名者有“黃帝手植柏”,位於軒轅廟內,樹高19米,樹圍10米,謂七人合抱猶不圍。相傳此柏為黃帝時期所植,為世界古老之柏樹。軒轅廟另有一柏,稱“掛甲柏”、“將軍柏”。據傳,西漢元封之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征北方歸途,祭黃帝陵時曾在此樹上掛過盔甲。該柏不僅巨大,且樹皮斑痕密布,彷彿鑽甲狀,常有柏液流出,屬柏樹之稀有品種。

沿中軸線北行即到誠心亭。該亭面闊五間,進深一間,面積約85平方米。歇山頂上,灰佈板瓦與筒瓦緊緊相扣,前簷施勾頭滴水,四邊無牆,欄額下為花格裝飾,旋子彩繪。明間南北兩側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間、補間外側有圍欄圍護。亭柱上書有兩幅楹聯:“觀天地生物氣象,讀古今經世文章”;“誠朝聖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兒女情”。亭前東南側有一磚砌壁,上書簡介:「歷代帝王將相、墨客騷人,現代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同胞華僑、外籍華裔,謁拜黃帝時,先要在誠心亭整衣冠,備禮品,平靜心情,消除雜念,然後緩步進入。」

在誠心亭西側,方台上置著一塊天然巨石,石上的花纹圖案,酷似一個人追着太陽跑,越看越像“夸父追日”。“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在中國幾乎是人人皆知,他追求光明的獻身精神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是在石頭上看到天然形成“夸父追日”圖案却不多見,堪稱奇觀。

這附近還有一個黃帝的腳印石,正殿前西南側有一塊傳自漢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於黄陵民間傳說為“黄帝黄城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軒轅廟院内。整塊石頭约一平方米。青石面上,刻有黄帝脚印一雙,長0.62米,深约2厘米。民間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幣或零錢以測運氣如何的習俗“投向脚印大拇趾運氣最好,為大吉大利云云。”

在參觀完這些景點後,我們要上山上參觀黃帝的衣冠塚,由於上山要半個小時左右,小蘭擔心時間不夠,要我們自費10元搭電瓶車上山,大家也都沒有意見,於是我們決定搭車上山。

橋山黃帝陵一帶自古便有八景之說,分別為橋山夜月、沮水秋風、黃谷黃花、北岩淨雪、龍灣曉霧、鳳嶺春煙、漢武仙台及軒轅古廟,我們下了接駁車首先見到的便是下馬石沿着神道拾階而上,兩側古柏參天,形態各異,翠色長駐。在距黄帝陵约200米的神道旁,一座明朝嘉靖年間垂立的下馬石悄然静立,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馬”八個大字,令人肅然起敬。古代山路崎嶇,謁祖祭陵者多騎馬坐轎,行至此處,均下馬下轎,整理衣冠,恭行至陵前。

我們慢慢的上山,這附近古柏森天,有很多名人都在這兒種植柏樹,我便看到了國民黨主席連戰、還有影視巨星成龍所親手種的古柏,與橋山的美景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神道盡頭,便步入陵園了。陵園四周,順依山勢,修有綿亙不絕的青磚圍牆,高1.6米,塗以紅色,象徵至尊至偉。牆頭為紅椽綠瓦,古色古香。整個陵園,南北約210米,東西約72米(前寬42米,後寬81米)。陵園門有兩個,分立漢武仙台東西兩側。從東門進入陵園,走不了幾步,左側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築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書“漢武仙台”四字,為明代嘉靖七年閏七月所立,落款為“池南唐琦書”。此台始建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塚橋山。據後人相傳,當年漢武帝令甲士修築這座“祈仙台”時,確切人數達18萬之多,不過是人人用戰袍掬一袍土罷了。此台距陵墓45米,兩條石砌曲徑通向台頂,四圍古柏環抱,台頂高達林表。登臨其上,四周景色盡收眼底。時下遊人有“登台一次,增壽一年”之說。

越過漢武仙台,穿過一座漢代風格欞星門,便是位於橋山山頂正中的黃帝陵塚了。黃帝陵塚前即為祭亭,亭寬10米,深6.15米,建築形式為歇山頂,飛簷起翹,氣宇軒昂。亭前置放供桌、祭器與各種供品等,亭中置一高大石碑,碑高4.3米,寬1.2米,上刻“黃帝陵”三個大字,為郭沫若先生受毛澤東囑託,於1958年5月手書。該亭由八根柱子支撐,上部四角捲起處係有風鈴,微風起時,風鈴齊鳴,悅耳動聽。亭柱上有兩幅楹聯,一為:「奠華夏宏大業基始祖恩德澤萬世,樹炎黃浩然正氣民族精神炳千秋」;「中華國脈承龍脈,黃帝英魂壯民魂」。祭亭地面鋪以花崗岩石,顯得純淨清亮,素樸莊重。從古至今,每年的清明、重陽祭祀大典,多在這裡舉行。此處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追思先祖功德,抒發民族情感的重要場所。
在黃帝衣冠塚前,小蘭要我們逆時針的走一圈,表示對中華民族始祖的崇敬,而後我們變慢慢下山,因為已經將12點了,我們要趕快前往餐廳用餐,下午我們還要搭4個半小時才能到壺口瀑布,所以早上的行程必須趕一點,我們也都能諒解。黃帝陵這裡有賣族譜,讓我們能正本溯源,唐先生他們有買,因為時間真的很趕,所以我們下山後馬上搭車前往餐廳用餐啦。

黃河之水天上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入海不復回。」這首李白的將進酒名聞遐邇,童叟皆知,這次的西安旅遊能親自到黃河壺口瀑布欣賞這李白詩中所謂的美景也是一大樂事了。
2010年1月29日在參觀完黃帝陵後,我們前往黃陵縣的餐廳用餐,小蘭和我們說:「黃陵縣是鄉下地方,吃的東西可能沒有西安好,但因為我們今天很晚才會吃晚飯,還是要我們多吃一些。她已經交代餐廳少油、少辣了,但因為陝西人相當喜歡吃辣,她不確定餐廳一定能符合我們的要求 。」
不久我們到了餐廳用餐 ,果然不出所料每樣菜都是很辣,記得小蘭跟我們解釋過陝西八大怪中有一怪便是辣子是道菜,「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油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肴。就連西安城裏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麵,又能夾饃吃。相當美味可口,人們常說“油潑辣子「ㄅㄧㄤˊㄅㄧㄤˊ麵」,這種麵條寬而厚,正宗的麵條,寬度可達五到八公分,長度可達1公尺,因「麵條像腰帶」,厚度與硬幣差不多,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成為陝西民俗中的十大怪之一。
不久車子便下了高速公路開始於崎嶇蜿蜒的山路上慢慢上山,兩旁都是黃土高原和窯洞的景觀,晃著晃著大家也慢慢沉沉的睡去,我也趁這時間做了短暫的休息,3點半左右師父把車停在加油站前讓我們上個廁所,因為這裡是小鄉鎮,窮鄉僻壤的,廁所也沒有門,大家都不敢上,不久又繼續上車往壺口前進。
大概4點半左右,小蘭看大家都休息的差不多了,便為我們介紹壺口瀑布。小蘭說:「壺口瀑布位於陝西省北部的富川縣,是黃河中流流經晉陝大峽谷時形成的一個天然大瀑布,瀑布寬達3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有3萬平方米,是僅次於貴州黃果樹瀑布的中國第二大瀑布。滾滾黃河水流經此處,500米的洪流受到兩岸山壁的束縛,上寬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湧,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顧名壺口瀑布。這裡有旱地行船和水裡冒煙兩大奇景。1997年6月1日台灣飛車達人小黑柯受良駕三菱越野跑車飛越黃河壺口瀑布。山西一邊的跑道為250米長、50米寬木質跑道﹔陝西一邊為落地點,由紙箱、海綿等構成保護墊。柯受良在250米的跑道上,將車由1擋推向5擋,瞬時提速到時速150英 哩。成功的飛越了壺口瀑布,改寫了中國人成功飛越黃河的第一人,也為壺口留下了不朽的傳奇。」
不久我們經過了一片的蘋果園,小蘭說:「這時候還不是蘋果的產季,如果是夏天來,兩旁的果園好似被火燒過似的,結實累累的蘋果才較好看呢。」小蘭也唱了陝西的民謠給我們聽,她本來便是道地的陝西人,唱起當地的民謠相當悅耳,當然也獲得了我們如雷的掌聲。
五點左右,我們接近了壺口瀑布,小蘭要我們注意一下兩邊的圳溝中都有冰柱或冰瀑,這些晶瑩剔透的冰柱與冰瀑在我們亞熱帶國家的人來說相當少見,大家也都紛紛拿起相機來拍照,為這段旅程增添了許多的回憶。
車子再繞過了一座山頭,我們便看到了中國人的母親之河─黃河了,從山上遠望黃河,有些河面都也結冰了,但還是氣勢洶湧,磅礡澎湃,不久巴士便進入停車場,小蘭帶我們走去看瀑布,因為河面有些地方已經結冰了,小蘭要我們小心的走,不要滑倒了,我們慢慢的走到瀑布邊,瀑布水流急促,轟雷之稱不覺於耳,走到壺口瀑布的附近岩石上,則感覺到大地強烈地顫抖著,山谷回蕩著轟轟的雷鳴般聲響。仿佛在河水的巨大衝擊之下,大地山谷已覺得無法抵抗,任憑河水肆虐,沖刷岩石,帶走泥土,惟有恐懼地抖動著,不停地發出呻吟。
這兒還有人牽著當地的驢子和觀光客拍照,一次五毛錢算是便宜的了,團員們也都在這兒照相留念,司傅也指著對面山西省的小學說:「當年的柯受良便是在從那兒飛過黃河的。」
小蘭說:『 壺口瀑布風光,隨四季而變換。春季之壺口瀑布,上游冰雪開始消融,所謂“桃汛”來臨。時值桃紅柳綠之際,風和日麗,遠山開始披上一層淡淡的翠綠,然而,上游的冰淩仍不時飄浮而下,匯聚在壺口瀑布的上游寬闊的河道,繼而傾瀉跌下,如山崩地裂,瓊宮驚傾,激起玉屑冰晶,四處拋灑。此時之水色山光,顯得格外嫵媚。而當夏季來臨,黃河進入洪訊時期,河水水位急聚抬高,反而減低了瀑布的原有落差,從而使壺口瀑布變成了一灘急流。這一現象與瀑布通常在洪季更顯得氣勢磅薄的特性不盡相同,此時去觀賞瀑布,則無法見其本色。秋高氣爽,北雁南飛,秦晉高原萬里無雲。登高遠望,壺口瀑布的來形去勢,一目了然,不禁令人感到心曠神怡。每當日出,瀑下煙霧,折射成道道彩虹,環跨天穹,色彩繽紛,若“桃浪兩飛翻海市,松崖雷起倒蜃樓”之夢幻景象。而當大雨滂沱,或陣陣秋雨之後,黃河壺口瀑布,若黃龍騰雲駕霧而來,只見風雨煙霧,瀰漫天空,天地水三體一色,故有“四時霧雨迷壺口,兩岸波滔撼孟門”的詩句。至於數九寒月,秦晉高原往日的黃色大地頓然消失,而披上了素裹銀裝,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真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派北國風光,此時之壺口瀑布,亦變成一匹白練,尤其令人神往。河水凍結,人畜來往無阻。現在我們到的時間是壺口旅遊的淡季,也看不到瀑布最壯觀的時候,如果要領略壺口瀑布的磅礡氣勢,最好在秋高氣爽時在來。有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壺口瀑布似乎又是華夏子孫所蘊蓄著的無限的內在力量的象徵。壺口是黃河的著名天塹,壺口瀑布是萬里黃河之上唯一的一座瀑布,它與雄偉多姿的龍門和號稱“九河之蹬”的孟門合在一起,組成“黃河三絕”。因此有:「不觀壺口大瀑布,難識黃河真面目。」的說法。』
我們在這兒停留到了五點半,太陽慢慢要下山了,我們離開黃河壺口瀑布前往延安,小蘭說;「這趟車程也要兩個小時左右,延安是陝西北部非常繁華的一個都市,主要因為這裡是紅軍的革命聖地,所以政府給這裡的人較多的優惠和補助,因而造成了整個城市的繁華,在延安的消費能力甚至還比西安高出許多,因為我們只在這兒住一晚,他要我們好好領略延安的美。」
由壺口到延安的這段路程並不算短,都是些小路而且都沒有路燈,加上天色也暗了下來了,司傅小心翼翼的開車到八點左右,經過長途的跋涉我們總算到了陝北最繁華的都市延安了,大家都給司傅熱烈的掌聲鼓勵,這次旅程中最遠的一段長征之路圓滿結束了。
因為現在是陝西的旅遊淡季,到延安旅遊的團體很少,加上已經八點多了很多餐廳都打烊了,要怎麼樣找到合適的餐廳又是小蘭的一大考驗,在市區繞了十多分鐘,總算找到一家適合的餐廳,小蘭去點了幾樣的特色小菜,我們便進去用餐了。今天小蘭有點一道烙餅,這種餅很大,像是鍋盔似的,小蘭說:「這便是陝西八大怪之一的鍋盔像鍋蓋。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團放進頭盔裏,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做鍋盔,麵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
在品嘗了這些陝北特有的小吃後,我們到今天下榻的銀海國際大飯店休息,這是延安市區最好的一個五星級飯店了,飯店樓下的商店家雖然已經九點多了,還是燈火通明,霓虹燈招牌閃閃爍爍的,非常繁華,街的轉角不遠處還有夜市可以逛,算是相當熱鬧了。今天因為搭了那麼久的車,也相當累,加上外面氣溫很低,洗了舒服的熱水澡便休息了。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悠悠寶塔山滾滾延河水


2010年1月30日清晨在晨曦中甦醒,延安的天氣還算不錯,早上在銀海國際大飯店的頂樓用了早餐,順便欣賞了一下延安的市容,延安市高樓大廈十分繁華,八點半左右上車開始今天的延安半日遊,因為昨天忘了把礦泉水帶回飯店,早上上車一看,礦泉水結冰了,真的很誇張。

我們早上第一站要參觀的是位於市區的革命紀念館,從飯店過去不過十分鐘的車程,但才開一會兒師傅發現車子不能動了,原來昨天晚上加的油有問題,小蘭當機立斷要我們下了巴士換當地的計程車前往,我們共搭了三台車,我和小蘭共乘一部,大概5分鐘後我們抵達了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位於寶塔區西北延河東岸,距城1公里處。建於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54年遷往楊家嶺原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定名為“延安博物館”。1955年遷至城內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改名為“延安革命紀念館”,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現址。展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紅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來延參觀時題寫的館名。該館陳列面積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還有模型、油畫、雕塑及場景復原等輔助展品,並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增強陳列的動態效果,陳列空間裝置有電子屏幕、播放延安時期的歷史資料片和一些重要團體、人物在延安參觀活動的錄像。還裝置有聽音臺,一次可容納15人,遊客可自選聽取陜北民歌、陜北說書等文藝節目,門廳內設有多媒體電腦系統的電子觸摸屏,輸入有延安各參觀景點和延安幹部學校的有關資料,供遊客自由查詢。紀念館前是一大型廣場,廣場平坦開闊、綠地成片,繁花似錦。廣場正中巍然聳立的是毛澤東銅像,銅像由著名雕塑師程允賢設計,高5米、重約3噸,連基座通高8.15米,基座上鐫刻著江澤民總書記手書的“毛澤東在延安”。銅像名為“高瞻遠矚”,毛澤東身著中山裝,雙手叉腰目視遠方,浩氣淩霄。1997年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毛澤東進駐延安60週年紀念日落成揭幕。延安革命紀念館成為每位來延安參觀、考察、旅遊者必到之處。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該館參觀時指出:“一個黨史陳列,就是一部黨史教課書”。1989年,江澤民總書記來延視察時,也神情專注地參觀了該館全部殿覽內容。延安革命紀念館就是中共中央在延這最為生動的教材,是中國20世紀一個輝煌的聚光點。1996年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在紀念館內小蘭和我們解釋了紅軍的革命發展史,也看到了毛澤東當年乘坐的吉普車及陝西百姓克勤克儉,一針一線縫製給紅軍的戰袍,可見共產黨當年深得民心,受到許多無產階級的愛戴,才能順利的從國民黨手中取得政權。

大概10點左右,我們離開延安革命紀念館,司傅的車子也重新加滿了油,我們前往第二個景點楊家嶺。

楊家嶺位於延安城西北約2.5公裡處,原是一處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及主要領導在這裡居住。在此期間,毛澤東領導解放區軍民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領導全黨展開了偉大的整風運動﹔主持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第七次全國黨代會﹔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也是在這裡召開的。

我們到了楊家嶺,首先欣賞了一個當地人用秦腔唱著陝北的名謠,他穿著當地的服裝,打著花鼓,唱作俱佳的表演,博得我們滿堂的掌聲與喝采,也讓我們見識到了陝西八大怪之一的秦腔吼起來。小蘭說:「秦腔的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進楊家嶺溝口的中央機關大門, 首先看到的是機關大禮堂,蒼鬆環抱,依山聳立,它是由楊作才設計、中央機關同志自己動手於1942年建成的,分大廳、舞廳、休息室三部分。中共中央辦公廳大樓在中央大禮堂左後方,一層是會議室和作戰研究室﹔二層是李富春、楊尚昆、王首道等同志的辦公室﹔三層是政治局會議室。中央政治局經常在這裡召開重要會議,制定和通過了許多重要文件,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在這裡召開的文藝座談會上發表的。
楊家嶺毛主席舊居位於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辦公廳樓右邊的山坡上。院內有三孔坐西向東的石窯,中間一孔是辦公室,左邊一孔是寢室,另外一孔是工作人員的住室。在此居住期間,毛澤東發表了《反對投降活動》、《新民主主義論》、《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等許多重要文章,領導了抗日戰爭。

在楊家嶺拍了一些照片後,我們接著前往毛澤東所居住過的另一個地方棗園參觀。

棗園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位於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這裏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現舊址大門石柱兩側尚有康生所書“延園”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繼續領導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解放區軍民開展的大生產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產黨“七大”,領導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並領導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戰作了充分準備。現棗園舊址有中央書記處小禮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張聞天、彭德懷舊居、“為人民服務”講話台、中央醫務所、幸福渠等景點。棗園是一個園林式的革命紀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麗,環境清幽,交通方便,終年遊客不斷。1996年,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世紀之火”火炬傳遞活動採集“革命之火”火種的儀式在棗園隆重舉行。棗園已成為全國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參觀完這兩個中共的革命聖地後也快12點了,我們前往今天在延安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寶塔山參觀,小蘭說:「延安有寶塔山、清涼山及鳳凰山,其中寶塔山是延安的地標,也是延安的最高點,山上建有唐代修建的寶塔,北宋范仲淹任延州知府時有在這兒建了烽火台和嘉嶺書院,寶塔山又稱“嘉嶺山”,位於延安城東南,寶塔建於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在塔旁邊有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此外山上還有長達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是難得的石刻藝術。山上現已建成為寶塔山公園,林木蔥郁,環境優美。寶塔山是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是遊覽延安的必去之地。」

不久我們到了寶塔山下,小蘭要我們慢慢的爬上山去,階梯雖然有些陡,但大家還是慢慢的爬上山,經過約半個小時我們爬到了山上,從這兒鳥瞰整個延安市區的風景,底下有滾滾的延河水流過,對面的清涼山也相當漂亮,不覺讓人心曠神怡。

我也注意到了當地有些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小蘭說:「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汗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這便也成了陝西八怪之一的帕帕頭上戴了。」

在參觀完寶塔山後,我們到延安的餐廳用午餐,由於今天是周六,也是黃曆上的黃道吉日,有很多對新人選擇在這天完婚的,我們在一樓餐廳用餐,餐廳的二樓便有兩場婚宴,我們在用餐的途中看到了有新人在迎娶,也看到另一對在送客,習俗和台灣的略有不同,送客的新人並沒有捧糖果給來參加婚禮的賓客,迎娶的除了放鞭炮外還有鼓樂助陣,讓我們也分享了一些新人的喜樂。趁這機會小蘭也跟我們介紹了陝西八大怪的新娘不對外。小蘭說:『關中地區因為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所以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甚至有俗語說:「大姑娘不對外,二姑娘三千塊,三姑娘隨便帶,四姑娘嫁老外。」但因為大陸實施計畫生育,所以只能生一胎,因此姑娘不對外便成了陝西的特色了。』

在用完午餐後大概兩點,車子上了高速公路回西安了,延安到西安有高速公路,大概4個小時便可以回去了,中途師傅在宜君縣的休息站休息,這裡賣的水果香甜可口,相當不錯,唐先生他們有買高速公路的地圖集,發現竟然也有台灣的高速公路,大陸方面還規劃了一條福州到台北橫越台灣海峽的高速公路,只是這條高速公路完工的日期似乎遙遙無期呢。

將近七點半,我們回到了西安的唐華賓館享用晚餐,可能因為陜西北部吃得不是那麼好,晚餐的菜色相當不錯,樣式也比較多,又有專人服務所以覺得相當享受,在晚餐後和領隊又去逛了曲江遺址公園。

曲江池遺址公園北接大唐芙蓉園,南至秦二世陵遺址,占地面積1500畝。專案從唐曲江池遺址、秦二世皇帝墓等文物古跡的保護性開發、城市功能配套和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的角度出發,依託周邊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和人文傳統,構建集生態環境重建、觀光休閒娛樂、現代商務會展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生態和娛樂休閒區。曲江池遺址公園由我國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張錦秋院士擔綱總規劃設計,依託周邊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恢復再造曲江南湖、曲江流飲、漢武泉、黃渠橋等歷史文化景觀,再現曲江池地區在歷史上“青林重複,綠水彌漫”的山水人文格局。建成後的曲江池遺址公園與周邊的曲江寒窯遺址公園、秦二世陵遺址公園、唐城牆遺址公園等,形成1500畝的城市生態景觀帶,此時天空皓月高懸,「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在這美麗的夜色中,參觀這個遺址公園更有詩情畫意的感覺了。直到10點左右才回飯店休息。

千年古城風華再現


2010年1月31日是我們在西安旅遊的倒數第二天了,我們今天和明天上午都要參觀西安市區的一些景點,所以大概都八點半出發就行了,早上在餐廳用了早餐,和辛領隊聊了一下,辛領隊住在中和的南勢角,他說明天晚上會送我回家,不用麻煩弟弟來接我了,我也很謝謝他這些天來對我的照顧,他真的是我這幾次出國碰到的最好領隊了,他說以後有便宜的團體會跟我說,如果時間和金錢許可的話,真想再和他一起出遊。

八點半左右我們上了車開始今天的西安市區巡禮,第一站便是有中華文化瑰寶之稱的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位於古都西安大雁塔西北側,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和“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由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築群組成,占地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豐富。陝西歷史博物館建成後,集中珍藏了陝西地區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餘件,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其中青銅器、陶俑、金銀器和唐墓壁畫等文物,多為巧奪天工之瑰寶。

飯店到那兒也大概十分鐘車程而已,到了那兒博物館還沒開門,但已經有很多人在排隊買票了,小蘭要我們先在附近拍照,她去排隊買票,9點左右她拿到了票,我們便進去參觀了。

這座博物館由我國著名女建築師張錦秋設計的,既反映了盛唐的建築風格和氣勢,又兼收並蓄傳統園林和民居的設計手法,整體採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調,創造了一個莊嚴、質樸、宏偉,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氛的現代空間環境。展覽廳是全館的主體部分,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時陳列三部分組成,整個陳列展線總長 1500米。2000多件文物皆是珍品基本陳列包括序言大廳、地方史陳列及中央廳,面積6000平文米。展出的2000多件文物,是從館藏的11.3萬件文物中精選出來的,大部分屬於國家一、二、級文物,其中不少是剛剛從全省各地徵調來的精華,首次與觀眾見面。在各展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墓壁畫真品展 ”。這些壁畫分別出土於50、70、80年代,來自武則天的次子章懷太子李賢和她的孫女李仙蕙等的墓中。我國歷代墓葬壁畫,不論是出土數量或是藝術價值,均首推唐墓,主要集中在唐都長安周圍。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收藏了1000平方米左右,居全國各文博考古單位之首。基本陳列在中央大廳,分上下兩層,為陝西地方史陳列廳,分為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個部分,集中反映了從藍田猿人到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陝西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西側為專題陳列廳,主要展出陝西有特點的歷史文化專題,如“絲綢之路”、“耀州瓷展覽”等。東側為歷史文化展覽廳,主要供中外文化交流,接待全國各省市的文化文物精品展覽。

小蘭的歷史相當好,她在歷史博物館內跟我們從最早發現的藍田猿人,到半坡文化的母系社會,周代的先祖后稷在這兒教人種植農業,周代的青銅器,石鼓文,秦始皇陵出土被壓在兵馬俑下又自動彈回的寶劍,漢代呂后的寶璽,漢代長安城的規模,在漢代帝王陵出土的文物,唐代的唐三彩及壁畫,她都瞭若指掌,跟我們如數家珍,大陸導遊的功力真的不容小覷。

在一個唐代長安城的解說牌前,小蘭和我們解釋了唐代長安城的規模。

長安在唐太宗擴建之後,其東西長十八里一百五十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周長六十七里,城高一丈八;若以今日尺度計算,東西相距有9.7公里,南北長8.2公里,城牆總長度35.8公里,高和寬各5公尺。皇城南北三里,東西五里。

唐代長安城的建設,是在考察了各種地形特徵,經過周密設計之後才施工的,布局異常整齊就成為它的基本特徵。其總布局是外城之中有內城。長安由外郭城、皇城、宮城三部分所組成,所有城牆均由夯土築成。其街道的布局是東西十四條大街,南北十一條大街;街道兩旁設有排水溝,並種植槐樹和榆樹做為行道樹,即岑參詩中提及的「青槐夾馳道」。全城中以朱雀大街最寬,今測定為155公尺。以朱雀大街為界,把長安城一分為二,街的東邊屬於萬年縣,西邊屬於長安縣。兩縣各領五十五坊;由於城的東南角有一直角曲折,萬年縣實領五十四坊。每一坊有四門。坊是整齊的長方型街廓,面積大小不一,普通的是東西950公尺,南北500公尺。坊的周圍有單層的磚牆,四面各有一門,門與門之間有通道,也有曲折的小巷。坊中住有人家,也有佛寺和道觀。每坊的管理人員設有兩位坊正、四位吏、八個夫役。在坊最開敞的地方設立街鼓做為信號之用,坊門規定朝開夕閉,居民晚上不能隨便外出。皇城又名子城,是政府機關所在地,有南北走向的街道七條,東西向五條。東邊有宗廟;西邊自社稷壇起,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隸屬尚書省、九寺、四監全櫛比而列。穿過此區後是一條由東而西的狹長形大廣場,足足有兩百多公尺寬,入朝的人全部在此下馬;這片廣場正是軍事上的緩衝地帶。皇城的東西南三面都有城牆,單單北面沒有;皇城沒有北牆,兩宮城卻有十公尺高的南牆,從皇城無法仰攻宮城。所以太宗和建成、元吉鬩牆之爭即玄武門之變,還有玄宗平韋氏之亂全由西內苑攻入宮城北面的玄武門,這才是入宮的捷徑。宮城是皇帝和皇族居住與處理朝政的地方,由太極宮、東宮、掖庭宮組成。東宮是皇太子、掖庭宮是嬪妃居住的地方,和太極宮有相通的門。唐代長安城的宮殿有三組: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南內興慶宮。太極宮和大明宮均倚龍首原而立,稍不同的是大明宮在長安城北龍首原上,宮的南牆即外郭城的北牆,就像長安城突然長出一個頭一樣。太極殿是太極宮的正殿,是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的主要舞台。官員上朝時,一、二、三品的大員頭戴博山巾,身穿紫色大科綾羅圓領長袍,腰繫金帶,掛著金繡的魚袋,內裝魚形名牌,為入宮的憑證;四、五品的官員,身穿紅色小科綾羅圓領長袍,腰繫犀角帶,掛著銀繡的魚袋;至於穿綠的六、七品和穿青的八、九品還不夠上朝的位分。宮內五衛的衛士,夾道林立,全戴鶡冠,穿緋衫、絁裲、烏皮靴,各衛的人衣服所繡的花紋不同。皇帝戴通天冠,穿絳紗袍。

在兩個小時的參觀過程,讓我們了解了整個陜西的文化與歷史,而後我們前往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

西安碑林座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咸寧學均設在這裏而得此名)。它於北宋二年(西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徵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裏,展示了聖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誌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蹟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62年被公佈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碑林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墓誌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碑林博物館收錄的明碑很多,小蘭首先帶我們看的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通高353釐米,寬103釐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國和敘利亞兩國文字記載了唐時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亞傳入我國的情況。《明德受紀碑》上刻有“大順”、“永昌”字樣。這是明未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的遺物。另外刻于唐天寶四年(西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注解並親自以隸書書寫的《石台孝經》,歐陽通書寫的《道因法師碑》,與其父歐陽詢的《皇甫誕碑》很相近,結構嚴謹,書法險勁,是值得珍視的書法名碑;顏真卿的《顏勤禮碑》、《顏家廟碑》、《多寶塔感應碑》等,氣勢雄渾,蒼勁有力,是標準的“顏體”;柳公權的《大達法師玄秘塔碑》,筆力遒美瘦挺,勁如削竹,結構峻整,神足韻勝,是“柳體”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懷仁和尚從晉王羲之遺留的墨蹟中選集而成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則更是膾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書家懷素的《千字文》,筆意奔放,流利灑脫,為世所珍。草聖張緒的草書「肚痛帖。」也是聞名於世的少見佳作。此外,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聖作之碑》是瘦金體的代表。關帝詩竹碑在圖畫中藏有:「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畫中藏詩也屬一絕。若對書法有興趣這裡有一些拓本,字帖可以選購,雖然參觀碑林博物館需要自費70元,但看到這些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十分值得的。

參觀完碑林博物館後已12點左右了,我們結束上午的行程,前往德發長享用餃子宴。

盛唐盛世的再現



2010年1月31日在上午欣賞完陝西歷史博物館和西安碑林博物館後,我們前往有名的德發長吃著名的餃子宴,這是很多外國人到西安來一定要來吃的特色餐廳,這兒的餃子相當多元,有雞肉的、蔬菜的、香菇的、魚肉的、蝦仁的、家常的相當多元,配合上一些西安特色的菜餚,吃得相當不錯。餐後我們逛了鐘鼓樓廣場和回民一條街。

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坐落於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簷,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每邊長35.5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簷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並分別與明城牆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西安鐘樓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許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所以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來說,它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冠,鐘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鐘一口而得名。初建地址在今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明神宗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鐘樓整體遷移於今址。鐘樓的二樓西牆上,嵌有一方《鐘樓碑》,記述了這次令人難以置信的遷移。鐘樓底部基座全部用青磚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均為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過去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的通道,人流車輛從券洞通過。隨著城市發展,券洞無法適應交通流量需要,現在已封閉,而在鐘樓周圍開闢了圓形環道。

在西安城內,與鐘樓相媲美的姊妹建築就是鼓樓,兩樓遙相輝映,故有“姊妹樓”和“文武樓”之稱,唐代詩人李咸有詩云“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即是對兩樓的精恰寫照。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東與鐘樓相望,面積約1924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建築形式是歇山式重簷三滴水,南北正中闢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券洞門,樓的外簷和平座都裝飾有青綠彩繪斗拱。登樓的青磚階樓設在磚台基兩側。鼓樓南簷下正中,懸掛有“文武盛地”藍底金字匾額,是陝西巡撫張楷重修此樓竣工後,摹仿乾隆皇帝的“御筆”。北簷正中懸掛有“聲聞于天”匾額,筆力挺拔,相傳為咸寧李允寬所書。

西安鼓樓是我國現存明代建築中僅次於故宮太和殿、長陵棱恩殿的一座大體量的古代建築,也是目前所存在全國最大的鼓樓,且在我國同類建築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 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比鐘樓早4年,迄今已有625年歷史。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乾隆五年(1740)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擊鼓報時,故名“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鼓樓巍然聳立。從50年代開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繕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1996年西安市重製了鼓樓大鼓,恢複了“晨鐘暮鼓”的傳統。該鼓聲音宏亮、渾厚,重槌之下,十里可聞,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鼓。在鐘樓和鼓樓之間,開闢了鐘鼓樓廣場,綠草紅花點綴其間,造型獨特的聲光噴泉不時變換,是古城人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在參觀了鐘鼓樓廣場後,我們走到了北院門的回民一條街參觀,北院門位於鼓樓北側,唐代屬皇城範圍,尚書省即位於此地。宋元明清時的京兆府、奉元路總管府、西安府等均設在此街及其周邊。清代因街北巡撫部院署與今西大街以南總督部院署分稱“北院”、“南院”,遂名此街北院門。1900年慈禧太後攜光緒帝逃至西安,曾居北院,稱“行宮”,當時各省所貢銀兩物品均在此聚集,銀號店鋪應運而生,盛極一時。西側的大學習巷內最早是唐長安城的一個小坊,當時西域的回紇族幫助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郭子儀從甘肅回長安時,帶回了200多個回紇將領和隨從,他們住在這個小坊附近學習唐朝的法令和漢人的文化,所以這個地方取名為“大學習巷”,並逐漸擴展成為西安的回坊。 如今的北院門回坊文化風情街為北院門、西羊市、化覺巷形成的環形旅遊散步道,全長1100米,即為俗稱的“回民街”。街區內為仿古明清建築風格,南有鼓樓,北有牌坊,清真大寺、古宅大院鑲嵌于鱗次櫛比的店鋪食肆之間。步入其中,地鑲青石、鋪懸金匾、老街繁錦、美味飄香,是西安獨具古城風貌與現代文明的歷史文化旅游街區。回民街作為飲食集中的街區而出名,這裏現在雖然被當作了針對外地遊客的旅遊點,但其實當地居民一直把這裏當做吃小吃、逛街休閒的主要場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飯納涼消磨時間的市民的更多。其實整個“回坊”地區都是飯館林立,各種各樣的清真食肆與攤點密密麻麻連成一片,其中不乏當地人最認可的老字號小店賣的東西也十分便宜,我在巷弄找到了綁行李的帶子,兩條不過20元,也花了10元買了銅馬車的複製品算是很值得的。

在逛完這裡後我們前往有名的德福巷,這裡原是一片老房子,因為巷弄又窄又黑,故稱為黑虎巷,1995年西安是把這改為文化一條街,歷經3年的整修,改建的德福巷古色古香,雄偉壯觀的古牌仿,錯落有致的仿古建築,加上引進許多的咖啡店,韻味悠然,成為古城旅遊的新景點,穿過咖啡飄香的德福巷後,湘子廟便在前面了。

湘子廟位於西安市南門內湘子廟街,是西安城內現存的唯一道教祖師廟。據說湘子廟是“八仙”中的韓湘子出家之地,創建於宋。金元時毀於戰火,現在湘子廟的格局是定於明代的。自明末到民國初,湘子廟一直香火鼎盛,後經戰亂,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毀。近代湘子廟曾長期被借用,在2005年按原貌修複,並重新用於宗教用途。

湘子廟由寺廟區、南院和北院構成。其中寺廟區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由廣場、山門、香泉、過殿(靈光殿)組成;後部分系大殿,即湘子殿。全國的湘子廟有十多處,西安的湘子廟是韓愈姪子韓湘子出家之地。故而歷代以西安湘子廟為湘子文化的發源地。據傳韓湘子居其叔祖韓愈官邸內院,為修行修性,曾築一地下密室,常居其內練功養性,後稱湘子洞。數十年前在湘子廟內挖防空洞時,曾挖到一暗室,據稱即為當年的湘子洞。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湘子在歷史上實有其人,是唐代著名文豪韓愈的侄孫,曾登長慶三年(823年)進士,官大理丞。至宋代起,民間將一些仙話與韓湘聯系起來,韓湘遂成為道門仙人。後來的戲曲小說中又多稱其為韓湘子。據傳韓湘曾是呂岩(即呂洞賓)弟子,元明之時,名列八仙之中。

參觀完湘子廟後已經三點半了,我們又去參觀了珍珠店,因為我們四點半必須進到大唐芙蓉園,欣賞五點的「夢回大唐」歌舞秀,小蘭要我們把握時間參觀,四點十分左右我們便離開了前往大唐芙蓉園。

小蘭解釋著:「大唐芙蓉園整個建築花了13億人民幣,建築在曲江上, 曲江文化源遠流長,興起於秦漢,繁盛於隋唐。秦時利用曲江地區山水景致優美的自然特點,秦王朝在此開闢了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樂遊原,使曲江成為上林苑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代,曲江進入了繁榮興盛的時期。曲江從秦到隋唐,歷時一千三百年之久,是中國古代園林及建築的集大成者。其被闢為皇家園林,建有芙蓉園、紫雲樓、杏園、漢武泉、大雁塔和大慈恩寺等諸多景觀。 當時的芙蓉園被闢為皇家園林禁苑芙蓉苑(也稱芙蓉園),並修建了紫雲樓、彩霞亭等重要建築。唐玄宗為潛行曲江芙蓉園臨幸作樂,沿城牆專門修築了由皇宮至芙蓉園的夾城。每逢曲江大會,唐明皇則攜寵妃百僚登臨芙蓉園紫雲樓與民同樂,唐長安城萬人空巷,皆歡聚遊宴於曲江,大唐盛況可見一斑。現在我們參觀的大唐芙蓉園位於西安市區南部的曲江新區芙蓉路99號。芙蓉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占地1000畝,其中水面300畝,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也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公園總體規劃及建築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張錦秋承擔,園林設計則由日本世界級大師秋田寬承擔。芙蓉園包括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飲等眾多景點。園內有全球最大戶外香化工程,有全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築群,每晚有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表演。這裏不僅集中國園林及建築藝術之大成,還是首個“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主題公園。每當夜幕降臨,芙蓉園內華燈齊放,流光溢彩,亭台樓閣美輪美奐,仿佛夢回盛唐之絢爛光華。」

四點半我們進入了知名的大唐芙蓉園,因為現在是旅遊淡季,很多如高蹺、秦腔、舞獅、皇家迎賓儀式、長安鑼鼓方陣等表演可能都取消了,不免有些遺憾,我們先在小蘭的帶領下到鳳鳴九天劇院欣賞當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都欣賞過的「夢回大唐」歌舞秀。

「夢回大唐」歌舞秀全部表演將近一個小時,全劇由序曲:「遊園驚夢」和「夢幻霓裳、夢邀秦王、夢浴華清、夢縈西域、夢遊曲江及夢回大唐」等七個部分組成,動用了上百演員,集合了盛唐風情、歌舞精粹、炫麗奇幻,神秘刺激,場面壯觀,狂歡多彩的大型舞台劇,劇中演員衣香鬢影,服裝考究,配合上多姿多采的聲光音樂效果,令人意醉神迷,好像穿過時光隧道重新回到大唐盛世的感覺。

在欣賞完「夢回大唐」歌舞秀後,我們來到御宴宮享用精采的「大唐芙蓉宴」。

大唐芙蓉園御宴宮的盛唐御宴是在對唐代飲食文化史認真考證的基礎之上,採用曲江遊宴和宮廷御膳為主演繹開發的,每一個菜點都有可靠的史料依據,都有精彩的講解。盛唐御宴不只是菜點的品嚐,重要的是大唐芙蓉園在就餐環境上,設置了唐代固有的几案和長方形高桌,選用當時具有的金、銀、玉、瓷、三彩等餐具,開創了唐詩名句應對酒令等,營造出盛唐神韻畫面,展示著高貴典雅食尚傳承。在品味盛唐御宴的過程中,您還可以欣賞到御宴宮專業的琴師為您提供精彩的民樂演奏,整個用餐會有專門的唐御宴講解為您一一介紹每一道唐菜品的歷史文化及菜品典故。當您來到大唐芙蓉園,坐在這古樸、溫馨的御宴宮,由穿戴唐服飾的“仕女”來接待,品美味、用美器、飲美酒、聆美樂、賞美景,無疑是一種美好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

在用完色香味俱全的「大唐芙蓉宴」後,夜幕慢慢的低垂了,此時整個芙蓉園打上了燈光,流光溢影,美輪美奐,紫雲閣等建築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的好看,我們走過紫雲閣,閣下有唐太宗親賜的凌煙閣24功臣像,來到九龍湖畔欣賞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齊天大聖」。

水幕電影在七點半開演,全長20分鐘,是園內集科技性、藝術性、娛樂性為一體的夜間表演活動。整個水幕由三塊扇形水幕組成,幅寬120公尺,高20公尺,利用鐳射的輔助,突出水幕上水的流動質感,利用鐳射表演點、線、面的呈現,給人不同的感官刺激。故事情節為嫦娥仙子在紫雲樓上放置的一顆明珠被白骨精盜走了,守護這明珠的龍龍請了好友齊天大聖孫悟空和二郎真君楊戩一同尋找白骨精的下落,最後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找回這顆明珠的故事。整個水幕電影配合上音樂、噴泉、鐳射、水雷、水霧、焰火,讓觀賞者隨著劇情的起伏而震撼、瘋狂、感動堪稱是世界上一流的頂級表演。

在參觀完精采的水幕電影後,大唐芙蓉園也要關門了,我們慢慢的沿路走回停車場,上了車小蘭跟我們說了:「明天我們便要回台灣了,我們的班機是下午五點起飛的,大概三點半到機場便可以了,所以早上我們還有大雁塔及西安城牆兩個行程,因此大概八點半要出門,本來是有一個自費的按摩活動要推的,但是我們每天行程都很緊湊,可能也沒時間去做了,因此這六百塊就省下來,明天下午参觀絲綢如果有興趣的話在多少買一下吧。」不久車子回到了唐華賓館,因為明天要回台灣了,附近也差不多逛遍了,便沒有再出去逛,整理了行李後便休息了。

永恆的長安



2010年2月1日是我在西安旅遊的最後一天,早上依然在唐華賓館享用早餐,我也去飯店櫃台繳了電話費,小蘭熱情的招呼我,同時給我看了他門公司賣的「新絲綢之路」的dvd,那我看了蠻喜歡的,因為這次旅遊都沒有什麼消費到,看看身上的人民幣還夠,便跟她買了,做個這次到西安旅遊的紀念。

早上八點半我們出發開始今天的市區巡禮,第一站便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大雁塔和大慈恩寺了。

在車上小蘭和我們講了大雁塔的故事:「大雁塔是唐朝玄奘法師修建的,玄奘在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中是個耳根子軟,只會唸經的和尚,事實上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他是一個有名的佛學家、翻譯家更是一個旅行家。玄奘(602-664年),生於隋仁壽二年,俗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十三歲被朝廷破格錄取,在洛陽淨土寺剃度為僧,不久便升座述經。貞觀元年(627年)他結伴上表奏請朝廷,申請赴印取經。唐王因建國之初,社稷未穩,下詔不許。其他人紛紛退縮,而他不為所動,矢志不改,並且利用出國前三年時間,從佛經研究、語言梵文及物質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準備。
玄奘於唐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遊學西域。他單人獨騎沿著“絲綢之路”,克服數不清的艱難險阻,經過整整八年的艱難跋涉和五萬餘里孤征,經過130幾個國家,終於達到佛教聖地―天竺印度,如願以償地就學於著名的那爛陀寺拜戒賢長老為師。後又用了五年時間在天竺佛國尋道,遍遊全印眾國。當返回那爛陀寺時,已位居這座佛教最高學府的主講,僅次於恩師戒賢。
公元642年,在玄奘求法圓滿欲回大唐之時,受邀參加了古印度規模空前、規格很高的佛教學術盛會。在會上,玄奘法師為論主,其辯才無礙、博學宏論折服了與會者,連續十八日無人能發論辯駁。大乘僧眾稱玄奘法師為“大乘天”,小乘僧眾稱他為“解脫天”,佛教之“天”,就是之菩薩眾神。為回大唐譯經弘法,玄奘說服勸阻自己回國的恩師、道友及各國國王,於公元645年(唐貞觀十九年)攜經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載譽回到長安。並於次年奉敕與長安弘福寺譯經3年。
公元649年(唐貞觀二十三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該寺首任主持,專心致力於佛經翻譯事業。並於唐永徽三年創建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取回的經像、舍利。唐顯慶三年,玄奘移居西明寺譯經。又於次年奉旨率翻譯住僧與弟子至銅川玉華寺,居素成院,從事《大般若經》的翻譯。終在公元663年(唐龍朔三年)率眾譯成《大般若經》六百卷。他一生只收了兩個弟子,一個是新羅國的王子圓測,另一個則是大將尉遲恭的姪子尉遲窺基,唐麟德元年(公元664)操勞一生的玄奘法師因病在玉華寺圓寂。其靈柩還京奉大慈恩寺並安葬於長安城東白鹿塬上」。
我們到達慈恩寺後,由當地的解說員幫我們解釋了慈恩寺和大雁塔。

大雁塔原稱慈恩寺浮圖。經歷千辛萬苦取回佛經的玄奘法師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准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其塔基成方形,邊長120尺約42米左右,塔身加塔剎相輪、露盤通高180尺,每層皆存舍利,共一萬餘粒。玄奘法師親自參加建塔,搬運磚石,歷時兩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師親自組織建造的這座塔,因轉表土心,風雨剝蝕,草木叢生。五十餘年後逐漸毀壞。於武則天長安年間女皇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重新基建,更新改造為七層寶塔(人稱七級浮屠),較前更加莊嚴雄偉。人們常說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概由此而來。

大雁塔是我國仿木構樓閣式磚塔的佼佼者,更以“唐僧取經”故事馳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通高為64.7米,塔基現高4.2米,南北約48.7米,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底邊長為25.5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我國唐代建築砌檐柱、斗拱、欄額、檀枋、簷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每層四面均有劵門,底層南門洞兩側鑲嵌著唐太宗禦撰的《聖教碑》和高宗李治所撰《述聖記》兩通珍貴石碑,具有很高藝術價值,人稱“二聖三絕碑”。塔內裝有樓梯,供遊人登臨,可俯視西安古城全貌,令人心曠神怡。

當地導覽員也和我們說了雁塔提名的故事:「大雁塔的傳說很美,而雁塔提名自古激勵著文人搔客。雁塔提名據說是出現與唐中宗神龍年間,有個姓張的進士在遊覽大雁塔時,非常開心,將名字題在大雁塔的塔壁上,其他人紛紛效仿。後來新科進士都要到雁塔用黑色筆把名字寫在大雁塔的塔壁上,如果有人當了卿相,還要把姓名改為紅筆書寫。白居易在27歲時考中進士,還做詩一首“慈恩塔下提名處,十幾人中最少年。” 」

慈恩寺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歷1350餘年。大慈恩寺位於古城西安南郊,創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寺院新建落成時,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庭聖命,為首任上座住持,並在此翻譯佛經十餘年。
大慈恩寺院山門內,有鐘、鼓樓對峙,中軸線之主體建築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鐘樓內懸掛明代鐵鐘一口,嘉慶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鑄造,重三萬斤,上鑄有“雁塔晨鐘”字樣。為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寺內牡丹亭種植有名貴牡丹70多種。但因為現在季節不對,沒有能看到盛開的牡丹花。

大概10點左右,我們離開了大慈恩寺,前往這次旅遊最後的一個景點西安古城牆參觀。

西安城牆位於西安市中心區,是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築起來的,呈長方形,牆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2米,南牆長3441.6米,北牆長3241米,總周長11.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現存城牆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世紀後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

不久我們便到了有名的西安古城牆了,西安古城牆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遊覽西安古城牆,對了解古代戰爭、城市建設建築藝術都很有意義。
我們走在這三重甕城的城牆上,這裡有許多弩機、雲梯、衝車等冷兵器時代的攻城兵器,西安古城牆在1400多年以來擔任重要的防禦角色,雖然現在的戰略地位已失,但還是具有觀光休閒的價值。在城牆上還可以騎腳踏車及電瓶車環繞的,很多西安人都在此處休閒的。

在遊玩西安古城牆後,我們前往上海老客享用在西安的最後一個午餐,其中車行經過了樂遊原的地方,小蘭說:『樂遊原在唐代是很有名的景點,如李商隱、王勃、王維、李白、杜甫等詩人都曾受皇帝的邀請到這兒來登高望遠的。其中以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登樂遊原一詩特別具有代表性。』

不久我們到了餐廳用餐,今天我們這餐吃得相當豐富,中旅的一個經理也拿了要送我們的小兵馬俑、大紅棗、民間剪紙等禮物來送我們,到下午2點左右才用完餐。

我們下午參觀了一個帝寶絲綢場。西安自漢代開始便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到了唐朝中西方貿易盛極一時,所以到西安參觀絲綢是必要的,這裡展示著漢代絲綢之路從西安經河西走廊到新疆在轉到中亞的過程,及蠶絲被的製作,這裡也有賣絲綢和蠶絲被,有些團員有買,我並不需要所以也沒有買,在參觀完絲綢工廠後,我們前往機場。

三點半我們抵達了咸陽機場,小蘭在通關口前和我們握手道別,到西安旅遊這幾天,小蘭對我們的照顧真的很細心,講解的也都很好,雖然我們這團體是小團體,沒有多少的消費能力,小蘭拿到的小費聽說也都要交回公司,但小蘭沒有任何怨言,算是相當盡職的導遊。我也跟小蘭說要她有時間能到台灣來玩,讓我能盡地主之誼。

我們搭的華航飛機5點20分準時起飛,飛機上的旅客還是以西安人到台灣旅遊的居多,在飛機上用了餐點,回憶這幾天在西安旅遊的點點滴滴,不久便沉沉睡去,夢中我見到了永恆長安不朽的傳奇。

8點半飛機安全的降落在中正機場,我和團員及辛領隊出了海關,又搭接駁車到第二航廈領了行李,和團員們告別後,領隊開車送我回中正路,結束這八天的西安古蹟之旅。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