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齊魯大地的呼喚

齊魯大地,人文薈萃,早在東周年間姜子牙佐周滅商,受封於齊地,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魯國皆在此地建國,所以出了很多知名的歷史人物,也有五嶽之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的東嶽泰山,所以一直也昰我想去旅遊的地方,2019年11月我總算能一償夙願也算一件開心的事。
這次出國其實早在三月間去山西玩時便有團員在計畫了,當時也只是在說說而已,没想到到了半年後真的约组起來了,八月左右有團員傳了一個五福旅行社山東八日遊的行程,有去包括青島、濟南、泰山、曲阜、煙台、威海等地,行程相當喜歡,問了小林,他和他姐夫也有興趣,我們便和團友們報名,原本11月9日要出發,但是突然被五福旅行社放鵨子,臨時說那團航班不飛走不了,所以我們又拿了同樣的行程给別的旅行社估價,最後由揚子旅行社的小邱說要幫我們出團,但因立榮航空只有星期二及星期五飛青島,所以我們改為11月12日出發,在這段時間小邱一直和我們和山東方面的旅行社連絡,也有一直傳當地的温度和注意事項给我們,算是相當稱職的領隊了,就在充滿期待的心情下,出發的日期總算到了。
11月12日那天,我五點左右起來,簡單的用了早餐,我叫的計程車也已經到了,我便把行李拉下來搭計程車,五分鐘後已到了機埸巴士的搭乘站,這時已有兩位小姐在那兒等車,5:40分左右機場巴士來了,但是剩下兩個位子而已,兩個小姐搭上車,我就搭不上了,要等下一班肯定會來不及的,正不知道如何是好時,剛好另一個小姐也要去機場,我們問了計程車要800元,於是決定共乘前往,從這兒到二航廈也要一個小時,大概六點四十分到機場,也差不多到團體的集合時間了,不久便找到了領隊小邱, 他幫我們辦了通關手續,也遇見了上次去山西玩的幾位朋友,其中有一個人竟是以前在新奇的同事淑英,她和她先生黄木琳黃總也參加這次的團體,真的是太意外了。和他們打了招呼,不久小邱帶我們掛行李,通過海關,我們的飛機九點起飛前往青島。
我們搭的立榮航空班機由桃園直飛青島大概三個小時,中午十二點左右已經抵達青島的流亭機場上空,從空中鳥勘青島,城市高樓櫛比鱗次,規劃的相當有序,飛機十二點半順利地降落,我們跟著小邱出海關,青島機場並不大,所以通關和領取行李大概二十分鐘左右,我們出了機場,當地的導遊小侯帶我們去停車場上遊覽車,我們這次八天搭的遊覽車都是三排座的新車,座位寬敞,坐起來相當舒服,我們的導遊是一個大概30多歲的小夥子,他的名字叫侯鵬舉,和民族英雄岳飛的字一樣,他要我們叫他小侯,首先他帶我們去吃午餐,青島市是山東第二大城,人口有將近一千萬人,青島位於山東半島的南部,三面環海,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與旅遊城市。市區內「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再加上海濱浴場環繞城區,優美的景色使青島有「東方瑞士」之美譽。
不久我們到餐廳,青島靠海,所以海鮮相當出名,導遊說當地的蛤蠣相當有名,青島當地人喜歡哈啤酒,吃蛤蠣,另外還有海參、扇貝、海螺、黃花魚等都是當地特色,另外值得推薦的美食是流亭豬腳,山東青島街道的特色傳統名菜。此菜色澤鮮亮、味道鮮美、清爽不膩、鹹淡適中,肉質軟硬適度、組織緊密有彈性、無任何防腐添加劑,堪稱綠色食品。豬腳有冰過上面有一層結凍的肉汁,看起來好特別,吃起來就像果凍豬腳,不會有油膩感。
另外到山東不可不品嘗山東的大饅頭,作為世代相傳的手工藝麵製品,王哥莊大饅頭至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其中王哥莊村街道的麵塑最具代表性。現如今,王哥莊的麵塑已經成為了青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青島吃完午餐後我們開始便參觀青島的景點,第一站便是名聞遐邇的青島啤酒廠。
青島啤酒博物館是青島啤酒為慶祝建廠百年所規劃開放的景點,坐落在青島啤酒一廠的區域內,2003年8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整體建築屬於1903年的德式工業式建築,總面積為6000多平方公尺,分為百年歷史和文化、生產工藝、多功能區三個參觀區域。青島啤酒是採用優質原料、特有菌種、以及青島當地絕妙甘甜的泉水,再加上由德國移植而來的經典釀造技術,以泡沬潔白細膩、澄澈清亮、口味醇原柔和、香甜爽口而馳名。自1954年出口至世界各地之後,已然成為世界名牌,更是中國啤酒的第一名牌。館內集合了青島啤酒的歷史發展歷程、啤酒文化演變、啤酒製造流程…等介紹,另外還有品酒娛樂及購物專櫃。在青島啤酒博物館,順著時空的脈絡,遊客可以經由詳盡的圖文資料、各式展覽品,瞭解啤酒的神秘起源及青啤的悠久歷史。來到青島,錯過了青島啤酒,就不能說來過青島呢!
我們在這兒參觀了整個青島啤酒的生產線,最後來到一樓有青島啤酒的免費暢飲,小侯還招待了我們每人一包啤酒花生,這個行程我們十分喜歡。
在啤酒廠喝了有名的啤酒後我們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小魚山公園。
小魚山公園是青島最佳風景眺望點之一,一是因為它位於市中心,是青島離海最近的一座山,地理位置絕佳;二是因為它的海拔僅60米,爬山不累,登到山頂能看到“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最具青島代表性的景色。小魚山山頂有三層八角閣覽潮閣,高18米,頂覆綠色琉璃瓦。沿著盤旋樓梯登閣觀景,近處是一幢幢掩映在綠樹中紅瓦黃牆的德式建築,往東南能見到第一海水浴場金色的沙子接連著蔚藍的大海,往東北能見到太平山上的青島電視塔,往西天氣好時能分辨出遠處的小青島和棧橋,往北能拍攝到信號山公園的全景,信號山山腰上的迎賓館和山頂三幢紅頂蘑菇樓清晰可見。這附近也有清末維新變法的出名人物康有為的故居,中國近代歷史名人「康有為」因「戊戍政變」廣為人知,晚年居住於青島,住處位在青島著名的旅遊景點小魚山山腳,樓高三層,背山面海。故居為磚木結構的德國式建築,原是1899年至1900年所建的德國總督副官官邸,1923年康有為遷居青島後不久,便購入自已名下,取名「天游園」,不過1927年康有為病逝於此,之後此地亦稱為「康有為故居」。
在參觀完小魚山公園後,我們前往參觀另一個青島有名的景點德國天主教堂。
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又稱浙江路天主教堂、聖彌愛爾大教堂,是天主教青島教的天主教主教座堂,大教堂坐落青島老城區浙江的高坡上,始建於德國租借時期。1934年德國人維昌祿(Georg Weig)任青島教區首任主教期間(1925-1941)新建了今天的這座大教堂磚石雙塔建築,鐘樓高55米,曾經長期是青島最高的建築物。平面為拉丁十字形,正門朝南。立面屬於仿哥德式和羅曼式的折衷。整體建築面積為3223.58平方米,共佔地約2470平方米。教堂的兩座鐘樓塔身高56米,頂尖各豎有4.5米高,1噸多重的大十字架,西塔上部懸掛一口大鐘,東塔上部懸有三口小鍾。教堂內部採用古典圓拱屋頂,面積為1896平方米,主廳高18米,所有的大小窗戶都以聖經中的故事為題材的彩色玻璃圖案拼成。教堂內牆柱和屋頂用黃、白色粉刷,花紋和線腳為金黃色,屋頂共裝有7盞大型銅吊燈原先教堂前門上方有一架管風琴,以亞洲最大聞名於世,文革時遭到破壞。
教堂的設計者是德國天主教聖言會修士阿爾弗雷德·弗萊波爾(Alfred Fräbel, 聖言會),由克雷曼(TheophoruKleemann, SVD)修士從德國帶來圖紙。原計劃由克雷曼負責施工監理,但是克雷曼於1931年9月突然去世,臨時改為由畢婁哈(Arthur Bialucha)負責施工。由於資金不足,畢婁哈修改了圖紙,將原圖紙的巴洛克風格鐘樓頂改為四棱錐形鐘樓頂。 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在相當的長的時間裡曾經是青島最高的建築,是青島城市輪廓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也是浙江路和肥城路兩條馬路的對景。教堂在文革時期曾遭到破壞。修復後,於1981年復活節恢復做彌撒,唱詩等宗教活動。自1999年起,在非宗教活動時間向遊客開放。1992年,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作為青島德國建築的擴充部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參觀完這天主教堂後,小侯帶著我們走了十多分鐘的路前往青島另一有名景點棧橋參觀。
青島棧橋,俗稱前海棧橋。初建於清光緒18年,初為鐵碼頭,為提供運送軍用物資和訓練水軍之用,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經過數次的重修和改建之後,現在的橋身長達440公尺、寬8公尺,與青島市內最繁華的中山路呈一條線,由海岸直伸入海,故有「長虹遠引」的美譽。青島灣北側太平路沿岸現規劃為棧橋公園,遍植松樹、綠草、花木扶疏,是青島夏日弄潮戲水的好去處,夜晚華燈初上則為觀賞青島灣夜景的浪漫場所。
青島棧橋與小青島隔水相望,是青島的的十大景區之首。青島市政當局非常重視棧橋的維護,因此它在南端增建了半圓形的防波堤,堤內新建具有民族風格的雙層八角亭閣「回瀾閣」。當遊客漫步海濱時,可以看到青島外型有如彎月一般,而棧橋恰似一道彩虹跨越,故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的美名。當地居民特別喜歡在夕陽西下時,到這裡觀浪潮、吹海風。
在參觀完棧橋這景點後,天已經慢慢黑了,我們走回遊覽車上開車前往餐廳用晚餐,因為碰到下班時間有些塞車,但這正好讓我們欣賞迷人的青島夜景,我們晚餐也是以青島海鮮特色為主,還有一道水煎包,我覺得還不錯吃,小邱還買了當地的水果招待團員,這八天的行程,每餐都有兩、三道水果,車上還有零食、餅乾我看回去不胖都難了。
吃完晚餐我們回飯店休息,車上小侯和我們說明天我們會先去黃島新區搭琴島之眼摩天輪,車程要大約兩個小時,然後用午餐後要搭約五個小時的車到山東的第一大城也是山東的省會濟南,是我們這次旅遊最遠的一次車程,明天的溫度會比今天降個 7-8度,要我們要多穿些衣服,不久我們回到了飯店,我這幾天都和領隊小邱睡一間房,本來小林和他姊夫想去劈柴院逛,劈柴院位於中山路商業圈,是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天津路圍合的街坊,老青島人都知道,劈柴院有個路名叫江寧路,據考,是德國占領青島之後,於1902年修建了此路。經過漫長歲月變遷,小小的街上匯集了海鮮、小吃、燒烤等各色美食。主街上多是酒館、飯店,除了元惠堂、李家餃子樓、張家壇子肉等名店,還有很多不起眼的小飯鋪、糖果店、書場和遊樂場。北街則是以賣熟肉為主,有德州扒雞、福山燒雞、南肚、醬肝等。但離我們住的飯店實在太遠了,就算搭計程車去也要四十多分鐘,加上已經快八點半了,在過去也怕太晚了,因此就不出去了。今天很早起也玩了一天了,洗了澡便休息了。

海景摩天輪的遠眺

2019年11月13日我在青島的飯店中醒來,準備了一下行李便到樓下的餐廳用了早餐,餐廳早餐不錯,吃的也很飽,走到飯店外看了一下覺得天氣有點涼涼的,又回房間加了件衣服,七點半下來大堂和團員們集合,小侯也在那裏熱情的招待大家,八點上遊覽車開始今天的行程。
我們今天早上要搭兩個小時的車到黃島區去搭琴島之眼摩天輪,小侯在車上跟我們介紹了黃島經濟特區,黃島區位於膠東半島東南部,膠州灣西海岸,坐標範圍為北緯35°35′~36°08′,東經119°30′~120°18′,東經120°經線穿過轄區,全區東與青島市區隔膠州灣相望,南隔海州灣與江蘇連雲港市相對,西至東分別與日照市東港區日照市五蓮縣,濰坊市諸城市,青島市膠州市接壤。城區分為東西兩部分,分別位於黃島區,別稱青島西海岸新區,是青島市的一個市轄區,同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黃島區是國家海陸統籌發展試驗區、國際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示範區、國際航運樞紐、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先導區。其中北部6街道與王台(含黃山經濟區)、靈山衛街道辦事處(含積米崖港區)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和董家口港區均位於黃島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海洋大學黃島校區,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校區,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濱海學院,青島黃海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紛紛在此落戶。
黃島區以連續多年舉辦青島國際啤酒節主會場,世界園藝博覽會西海岸分會場,世界比基尼模特大賽也成功舉行,這標誌著世界比基尼模特大賽首次走近中國。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其中黃島區位列第7名。2016年,黃島區在山東省137個縣(市、區)中規模和漲幅均位列第一。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全區陸域面積209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500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達282千米,是沿黃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亞歐大陸橋東部重要端點,是瀋(陽)海(口)、青(島)銀(川)國家東西、南北大通道的交匯點;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與釜山、東京、舊金山等灣區城市處於同一條黃金緯度,具有輻射內陸、連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戰略區優勢。
兩個小時候我們來到了這個區域,因為這都是新開發的區域,建築和市容都與青島城區不同,街道比較乾淨,我們不久到要搭琴島之眼摩天輪的商場了。
被譽為「琴島之眼」的摩天輪,坐落於山東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的唐島灣畔,面朝大海,是青島海上嘉年華探險樂園的景點之一,每天都會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玩觀光體驗。這座花費巨額投資的摩天輪,總高 68米,懸掛36個全透視無敵海景轎廂,每13分鐘14秒轉動一圈,象徵著一生一世永恆不渝,是國內唯一一座海景摩天輪,也是青島西海岸及青島旅遊的新地標。
摩天輪的一旁,是極具歐式風情的海上嘉年華,也是遊客們來青島的必到之地。白天的摩天輪樸實,安靜,升到最高的觀光點,可俯瞰整個青島黃島區。腳下是黃海,隨著逐步升高,會有不同的視覺感受。「琴島之眼」摩天輪每個轎廂可乘坐6人,可同時乘坐216人,成人票價50元。小侯說其實最有看點的是摩天輪的晚上,升級歸來的琴島之眼於每周六、日及節假日的晚間,都會準時上演絢麗動感的音樂燈光秀,有超過100種場景的炫目燈光,十分夢幻。夜幕中的青島「琴島之眼」摩天輪燈光閃爍,宛如一隻巨型夜光錶盤扮靚了海濱的夜空。當夜幕低垂之際,矗立在唐島灣畔高達68米的「琴島之眼」摩天輪上,36個全透視海景觀覽轎箱猶如鐘錶的刻度,一齊刷刷閃爍著不斷變換的紅綠藍各色亮彩,魅幻迷人。
我們到這兒大概10點半,一些商場都還没開,小侯先帶我們去上了洗手間,然後我們六個人一個車廂,雲淡風清,隨著摩天輪的慢慢轉動,我們欣賞了彌習彌佳的黄島景緻及浩瀚無際的黄海海景,這種景色是在夜晚也欣賞不到的。「琴島之眼」摩天輪果然日夜皆有不同的景緻。
我們搭完「琴島之眼」摩天輪後便到附近的餐廳用了午餐,餐後我們要搭约四個半小時的車程前往山東省第一大城濟南,這段路有近四百公里,我們停了兩個休息站,一個是諸城,那是一個小縣城,屬濰坊管轄,這裏曾經有發現過世界上最大的鴨嘴恐龍化石,巨大諸城龍,有恐龍博物館,休息站也有諸城龍的雕刻,相當壯觀。不久經過濰坊市,高速公路上也看到另外一個有名的渤海之眼的摩天輪,另外一個休息站則是泰安的萊蕪,再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大概五點左右抵達了山東省的省會泉城濟南,因為天空已經慢慢暗了,小侯跟我們介紹了一下這個千年古城濟南,明天才會有半天的濟南參觀行程。
小侯在車上跟我們介紹了濟南這個城市濟南,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市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環渤海地區。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0個區、2個縣,總面積1024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46.04萬人,城鎮人口537.89萬人,城鎮綠化率72.1%。 濟南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中西部、華北平原東部邊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陸軍機關駐地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山東半島,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濟南名人也很多,唐朝的開國元勛秦瓊便住在五龍潭一帶,宋朝有名的女詞人李清照也是居住在趵突泉一帶,還有愛國詞人辛棄疾都是濟南的名人,可以說泰山的神明多,濟南的名人多。說著我們已到今天用晚餐的餐廳,我們今天吃的是特色的泉水宴,提起濟南美,自然離不開當地人最愛的兩種元素,泉水與荷花。泉水宴原材料大多取自黑虎泉的水和大明湖遙牆萬畝荷塘的荷花。為了體現老城故事,又配以蒲菜,脆藕,茭白,有【奶湯蒲菜煲海參]、【秦府酸辣蒲菜丸】、【芙蓉湖蝦仁】給人留下昔日宮廷御宴的回味。
在享用豐盛的泉水宴我們回飯店休息,明天上午要遊覽黑虎泉、大明湖等濟南知名的旅遊景點,下午要趕去曲阜,飯店附近有一間良子足療,有些團友有去按摩,但我沒興趣,所以還是要早點休息,養精蓄銳一番。

名人之城,聖人之都

2019年11月14日,一早起來發現濟南的天氣有點涼涼的,到樓下吃自助餐,碰到淑英夫妻便一起用餐,同時聊了下近況,同事分別多年,還能再次巧遇一起出遊,想當難得的機緣。
八點多我們上遊覽車開始今天的旅遊,小侯說來到濟南就要體驗當地人的生活,他要我們準備一個空的水瓶,去接黑虎泉的泉水,當地人習慣直接生飲,但怕我們水土不服,建議我們接水回去在飯店燒開用來泡茶,喝起來特別甘甜,也不知道是不是如此,但我們還是都有被接水的容器,我們第一個遊覽的地方便是黑虎泉。
黑虎泉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於"黑虎泉泉群"之首。位於濟南黑虎泉路下環城公園南隅的護城河南岸。黑虎泉在濟南泉水中是最有氣勢的,巨大的泉水從三個石雕獸頭中噴射而出,在水池中激起層層雪白的水花,動人心魄,令觀者無不驚歎,夜色中遠遠聞聽更是聲如虎吼。因其聲、色特點而得名。黑虎泉泉源處於懸崖下一深3公尺、高2公尺、寬1.7公尺的深邃天然洞穴之中。水清澈見底,寒氣襲人。洞口由青石壘砌,內有巨石盤曲伏臥,上生苔蘚,猶如猛虎深藏。泉水從巨石下湧出,湍擊岩石,發出震天的鳴響。夜半朔風吹入石隙裂縫,驚人的吼聲在洞中回蕩,酷似虎嘯,故以名之。黑虎泉最大湧量一日可達4.1萬立方公尺,僅次於趵突泉,在濟南諸泉中居於第二位。水自洞中通過暗道由標高27.88公尺的石雕獸頭口中噴出,形似瀑布,然後瀉入長約13公尺、寬9公尺的石砌方池中。此獸名曰霸下,傳說爲龍王之六子,性好喜水,常棲水邊。池口獸頭清末僅爲一個,後來於西元1931年整治泉池時建爲三個。池內泉水清澈如鏡,池北爲一水閘,標高6.93公尺,水漫流形成水簾,流入護城河中。
20分鐘後我們已到了這個景點,黑虎泉在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街道濟南環城公園(東南護城河外側),隔河北與解放閣相對,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石皤水府色蒼蒼,深處渾如黑虎藏;半夜朔風吹石裂,一聲清嘯月無光。)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黑虎泉泉群的主泉列入2004年4月評選的新七十二名泉中。該泉群沿南護城河兩岸分佈,東起解放閣,向西延伸約700米,共有14處泉池,為濟南第二大泉群。 黑虎泉一名最早見於金代《名泉碑》,歷城志亦載黑虎泉自“崖下水出,彙為一池,汩汩有聲,流入城壕,其清可鑑眉須。”關於其名來源有多種說法,較為普遍的說法認為泉源出於懸崖下深凹的洞穴,中有一巨石盤曲伏臥,因遍生苔蘚而顯蒼黑,狀如猛虎深藏,泉水從巨石下湧出,激湍撞擊,水聲轟鳴,狀若虎嘯,再加上每逢夜半風撲洞中,伴隨泉水噴湧更壯其聲,故稱黑虎泉。明代嘉靖年間曾在洞穴上方建有黑虎廟,後頹圮,清代修砌石池時改以石雕虎頭引水。1931年8月泉池再次擴建,除擴大、加深外四周砌以石壁及短牆,並增為三個虎頭噴水。1985年在環城公園整修時又增設了觀賞泉水的亭台,供遊人憑欄賞看泉湧及周邊景色。該泉泉水標高27.88米,泉水從高2米、寬1.5米、深3米的洞穴岩孔中湧出,繼而從並列的三個石雕虎頭中噴入長13米、寬9米的石砌方池,最後通過池北岸的水閘瀉入護城河,形成一道蔚為壯觀的白色水簾,在濟南七十二名泉中其湧水量僅次趵突泉,其噴湧狀態與趵突泉同為反映濟南地下水位變化的晴雨表。
我們跟著小侯的帶領下走過橋到附近風景優美的地方拍了不少照片,接著來到有名的黑虎泉旁,當地很多濟南人都拿了水瓶裝這清澈的泉水,甚至有很多人直接生飲,我們也裝了一些黑虎泉的泉水,停了半個小時後我們上車前往芙蓉街。
芙蓉街是一條泉城濟南特色的老街以及小吃街。位於濟南市中心,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因街上有一名泉——芙蓉泉而得名。芙蓉街北起西花牆子街南口,南與泉城路相連。東鄰馬市街,通起鳳橋街、翔鳳巷和芙蓉巷,西鄰玉環泉街,通省府東街。瀝青路面,全長432米,寬4.6米。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小吃,無需門票,四季皆宜,全天開放。 在濟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熱鬧的。無數的小商小販,在路兩邊各據一攤或一店,各色小吃琳琅滿目。芙蓉街上每天人流不斷。相比於大多數寂寂無聲的老街,這芙蓉老街充滿了商業活力。現在的芙蓉街,以小吃聞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來芙蓉街是衝著它的小吃來的。許多逛街購物的人餓了累了都會來這裡吃飯,幾塊錢就可以混個飽肚。腳下是青石板的路面,眼中是路邊一個個的小吃店,鼻中是各色小吃的香味,耳中是各路小販的吆喝。傍著繁華的泉城路,芙蓉街依然熱鬧,但這熱鬧是輕鬆的,是市井的,是鍋碗瓢勺叮叮噹噹的熱鬧。不久我們穿過熱鬧的芙蓉老街來到曲水亭街,曲水亭街在北魏時,當地士大夫已經在鄰近建曲水流杯池,即是王府池子。舊社會,每逢三月三,文人雅士聚首水邊洗濯運氣,設宴暢飲美酒,托盤放“流杯池”水上漂流而下。托盤停處,河邊人必要一飲而盡,並吟詩娛賓,或被罰酒過去此等盛會止於清未民初。鄰近還有珍珠泉及其周邊最初為元代濟南府知事張榮的宅邸,明代則為朱見潾的德王府。據《歷城縣誌》記載:府內"泉眼以數十計",其中濯纓湖"廣數十廟,蓄魚無數"。1639年,濟南被清軍占領,德王府被毀。1667年,山東巡撫周有德將原德王府重建為巡撫衙門,直至1937年日軍占領濟南前均為山東省府所在地。1979年12月起為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駐地,辦公區域與觀光區域隔開,市民可購票入內遊覽。清巡撫院署大堂於1979年9月被公布為濟南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座大院則於2007年公布為濟南市文物保護單位。
穿過曲水亭街我們便來到大明湖南岸了,大明湖在濟南舊城北部,現在的市區中心,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另外兩處名勝趵突泉及千佛山 。其占地面積81萬平方米,湖水面積約46萬平方米,約佔舊城的三分之一。
大明湖公園大門有郭沫若手書“大明湖”匾額,門首一副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起初大明湖範圍很大,南至濯纓湖,北通鵲山湖。西晉永嘉年間,分割大湖,基本規模延續至今。大明湖湖水面積46公頃,水平均深度為3米。水源來自城區珍珠和王府池附近的泉群,然後由北水門流入小清河,向東注入渤海湖底為不透水的火成岩,泉水不易下泄,再加排水系統合理,便形成了“霪雨不漲、久旱不涸”的特點。
清代乾隆志書《歷城縣志·山水考四》所載:湖光浩渺,山色遙連,夏挹荷浪,春色揚煙,蕩舟其中,如游香國,簫鼓助其遠韻,固江北之獨勝也。明湖泛舟為元、明時的濟南八景岸上翠柳垂蔭,湖中碧波映荷,輕舟爭渡,遊舫徐行;樓台亭榭,隱現蔥蘢之間,景色宜人。義大利傳教士馬可·波羅在《中國遊記》中寫大明湖:“園林美麗,堪悅心目,山色湖光,應接不暇”。清朝劉鶚在《老殘遊記》,作家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均寫到大明湖美景。
歷史悠久的大明湖的人文景觀也是極為著名多處建築景觀是為紀念古人政績、行踪而修建,如歷下亭、月下亭、鐵公祠、小滄浪、北極閣、匯波樓、南豐祠、遐園、稼軒祠等,引得歷代文人前來憑弔、吟詠。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張養浩,明代李攀龍、王像春,清代王士禎、蒲松齡等都曾為大明湖留下膾炙人口的文章,詩詞,乾隆皇帝更鐘愛此湖,相傳他和還珠格格紫薇的母親夏雨荷便是在此認識的。
我們在大明湖遊覽的時間大概半個多小時,湖上有畫舫可以遊覽湖中各景點,一人也只要十元,但因為時間不夠,我們十點半還要到百花洲聽曲藝秀,所以也沒辦法搭畫舫遊湖,在湖畔走走,感受文人墨客的風采,也算不枉此行了。
我們遊玩景色優美的大明湖後,來到對面的百花洲。百花洲,很多濟南市民並不陌生。珍珠泉群之水,經過曲折的玉帶河,纏纏綿綿匯入此地,再穿過鵲華橋潺潺流入大明湖,是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韻味的集中承載地段。這些老街巷在歷史的年輪裡,還更添一股歷史的風韻。
「曲山藝海」的主人,非常熱愛中國曲藝,精通中國相聲,身居「曲山藝海」看得多了自然欣賞水平就高,一個相聲新人到濟南一張嘴,濟南觀眾就知道他幾斤幾兩,一般演員想得到濟南觀眾的認可和好評,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才有了「北京學藝,天津練活兒,濟南踢門檻兒」等流傳了幾十年的老話。說白了,你只要得到了濟南觀眾的認可,你在曲藝界、相聲行就能火了。
「閒言碎語莫要說,表一表芙蓉館的演員真叫棒」。明府芙蓉館大師雲集如被稱為「中國快板王」的表演藝術家王文喜便長駐於此表演。王文喜先生是國家一級演員,著名快板大師王鳳山先生的次子,四歲跟隨父親在濟南西市場「落地」演出。繼承了王派快板的表演風格,同時很多業內人士讚譽他快板的表演技巧為「快板雜技」。
我們在百花州聽完曲藝秀便去濟南的餐廳用餐,餐後還要拉車兩個小時前往曲阜,小侯先讓我們在車上休息一下,快到曲阜時跟我們說了孔子的事蹟。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為魯國人,遠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後,他的祖先分封到宋國其十六世祖是帝乙,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微仲宋公仲,十二世祖是宋前閔公,十一世祖弗父禪讓給弟宋厲公曾為宋國上大夫,七世祖孔父嘉是曾為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孔父嘉子避災逃到魯國鄒邑定居,作魯國的大夫。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鄒邑,為鄒邑大夫。叔梁紇與原配施氏連出九個女兒,他望子心切,於是續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卻腳有殘疾。叔梁紇在七十二歲時三度娶妻,娶了十八歲的顏徵在,由於婚姻不合禮制,被史書稱為野合(婚姻)魯襄公廿二年西元前551生孔丘,顏徵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字仲尼。
孔子生而首上圩頂,而孔子,名“丘”,即是來源於此的說法。而唐朝司馬貞認為:“圩言烏。頂音鼎。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即孔子頭頂中部有凹陷。清朝陳立相信此說,“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丘焉。”史學家錢穆在《孔子傳略》中也持此說。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據中國度量衡條,西周一尺約19.1公分,八寸為一尺,則孔子身高約186公分;以魯尺當遵循週禮而言,則《孔子世家》所載之九尺六寸,當為186公分。)被後世稱為“長人”,這是孔子父親的遺傳。據《左傳·襄公十年》曾記載:孟獻子曾稱讚孔子父親叔梁紇能力舉城門,說:「這就是《詩經》所說的『像老虎一樣有力氣』的人。」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辛,三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魯國東部的防山,孔母没將墓的所在地告訴孔子。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其撫養成人。
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的母親在他 17歲時去世,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為了打聽父親葬處,他將母親棺殯停於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聽。後孔母的鄰居曼父之母,告訴孔子叔梁紇的墓處,孔子這才將父母合葬於防山。第二年,孔子在為母親守喪時,季孫氏宴請士一級的人(饗士)。孔子前往,不想卻被季孫氏家臣陽虎訓斥並拒絕。但後世學者多懷疑此事有偽。19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倉儲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孔鯉先孔子而死,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23歲時孔子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學生有顏由(顏回之父) 、曾點(曾參之父)、冉耕等。魯昭公十七年,郯國國君郯子訪魯。郯子博學多才,27歲的孔子慕名拜見。大約三十歲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來到孔子身邊。此後,孔子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相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和代表,故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 三十五歲時,魯昭公被魯國掌權的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擊敗,逃到齊國,孔子便離開魯國到齊國。孔子曾與齊太師談說音樂,聞習韶樂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說:「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他日又問政於孔子,孔子說:「政在節財。」景公想封孔子為尼谿田大夫,遭齊相國晏嬰進言勸阻,晏嬰認為孔子會干擾齊國的文化。後來得知齊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沒有辦法,只好辭退孔子,孔子則重回魯國,聚徒講學。魯定公九年,51歲的孔子仕魯,初為中都宰(中都為今山東汶上縣),一年後做司空,再升為大司寇,期間行攝相事。魯定公十年,魯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在此事件中“文功武備”,取得外交上的勝利,使齊歸還侵占魯的汶陽等地。魯定公十三年,孔子為重新確立魯公室的權威,策劃實施“ 隳三都 ”的政治軍事行動,希望能夠削減三桓的實力,於是先墮叔孫氏之郈,再墮季孫氏之費,後沒能圍攻孟孫氏郕邑,功敗垂成。魯定公十四年,孔子誅殺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但有看法認為少正卯事件是受到法家思想影響的後世學者所杜撰。由於孔子治下魯國頗有起色,引起齊人警懼,齊大夫黎鉏設計,向魯贈送女樂文馬使魯定公不問朝政,並讓孔子與魯定公、季桓子等人之間在道德與政策上的分歧難以彌合,最終孔子去魯適衞。
離開魯國以後,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輾轉於衞、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然而均未獲重用。其間,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險。孔子到了衞國,在前往陳地時,途經匡城,顏刻舉策指著郭外缺口說:「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誤以為是魯國的陽虎,而遭圍捕。子路感到憤怒,奪戟準備交戰,但被孔子阻止。過程中孔子曾與顏回失散,一度以為顏回已死。衞靈公提供孔子與仕魯時同等的俸祿。居住一段時間後,遭人誣諂而離開。孔子在蒲城滯留幾個月後返回衞國。拜見衞靈公夫人南子時,孔子朝著北面,低頭俯地,不正視;夫人南子亦於帷幕中再拜孔子。子路得知後,為此事甚感不滿,表面上不說,但孔子心裏明白,孔子便對著子路向天發誓說:「我如果不對的話,就讓老天厭棄我吧!」數月後,衞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孔子為次,其餘官員在後,招搖遊市而過。孔子對此事引以為恥,顏刻問有何恥辱,孔子感嘆:「我從未見過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道德的人啊!」便離開衞國 。
孔子到了宋國以後,在大樹下和弟子習禮。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將大樹拔除。弟子打算盡速離去,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在鄭國時,與弟子失散,孔子獨自站立在郭東門。有人告知子貢,東門有人儀表像喪家之犬。弟子終把孔子尋回,並將此話告訴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周敬王三十一年(魯哀公六年,前489年)壬子,吳伐陳、楚伐蔡之際,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隨即出發。陳、蔡大夫懼怕孔子為楚國所用,便將孔子圍困在陳、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絕糧七日,許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舊講誦不絕。後來派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接孔子。顛沛流離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歲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尊為國老,但未受魯哀公的任用,這段期間孔子專注於教育和古籍整理。前483年,獨子孔鯉先孔子而死。前481年,顏回先他而去世。孔子有所感慨:“昔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恆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告季孫”,後孔子向季康子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西元前479年3月9日(魯哀公十一六年四月己丑日,儒略歷 3月9日,格里歷 3月4日,夏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終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回首一生,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大概三點左右,我們來到了曲阜,曲阜雖是個小縣城,但因有孔廟、孔府、及孔林等世界遺產,所以吸引來不少海內外遊客,我們曲阜有兩個行程,一是遊孔府,二是乘馬車遊古城,最後會在曲阜的酒樓享用孔府宴才會回今天要住宿的泰安市。
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子後裔被封衍聖公,住宅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後裔一直是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是中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佈局。
孔府大門,為間五檁懸山式建築,匾書“聖府二字”,為明朝嚴嵩所書。門兩邊有對聯一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點,寓“富貴無頭”,“章”字一豎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聯概括出千百年來“聖人家”的氣派。
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六廳,在二門以內兩側,分別為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公共管理孔府事務。明代建築,共五間深三間,寬敞大方,為當年宣讀聖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之處。
孔府佔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佈局:東路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孔府花園從李東陽、嚴嵩到乾隆皇帝,前後3次大修,其間還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園越修越大,佔地10餘畝。其中有山、水、林、曲橋、花塢、水榭、噴泉,還有水中石島、乘涼的花廳、敬花神的石壇、賞月的涼台、焚香讀書的壇屋。園內還有一株近幾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樹五枝,中生一株槐樹,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有詩曰:五幹同枝葉,凌凌可耐冬。聲疑喧虎豹,形欲化虯龍。曲徑陰遮暑,高槐翠減濃。天然君子質,合傲岱岩松。
小侯帶著我們逛孔府,跟我們解說了魯壁藏書的故事,魯壁藏書源於西元前221年,秦王統一六國之後焚書坑儒,孔子第九代孫孔鮒將書藏於故宅牆壁內,直至西元前154年,魯恭王在擴建王宮時,才從牆裡發現了《尚書》、《論語》、《孝經》等,使古籍重見天日。另外我們參觀孔府時也有看到孔府大戲的演出,一個小時後,我們才離開孔府搭上馬車遊這古意盎然的古城。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孔子故里,被譽為“東方聖城”、“東方耶路撒冷”地處山東省西南部,北距省會濟南135公里。東連泗水,西抵兗州,南臨鄒城,北望泰山,總面積895.93平方公里。“曲阜”之名最早見于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
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纣滅商,武王將其胞弟、王國宰輔周公旦封于故地曲阜,立國為“魯”我們搭上馬車遊故魯國都城相當難得的體驗,我們參觀了明城牆的遺跡和萬仞宮牆。
曲阜正南門清乾隆帝御筆 "萬仞宮牆"
萬仞宮牆是孔廟建築體系中的最南邊的正門。一般以城牆的形式體現。其名字的出處來源於《論語 ·子張第十九》: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其大意是說叔孫武叔在朝上對大臣們說:“子貢比孔子的學問還要淵博。”子服景伯告訴了子貢。子貢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裡面的房舍有多好看。老師的牆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只有找到了門,走進去,才能看到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惜能找到門的人畢竟很少,所以叔孫大夫這樣評價老師的學問,不也是很正常嗎?”故此後世多以“賜牆及肩”作為自認才疏學淺的自謙之語,又以“萬仞宮牆”來形容孔子學問淵博,藉此讚揚孔子崇高的思想。
曲阜孔廟建於魯哀公十七年(西元前四七八年)又稱闕里至聖廟,建築雄偉,多次整修,為中國最古老的宮殿式建築,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同為中國三大建築群,曲阜孔廟擴大至現有規模,始於宋代,今日之佈局則是清雍正、乾隆年間重修後形成的。廟宇總面積約327.5畝(合13萬平方米),呈狹長方形,南北長約1100米,建築模仿皇宮規制,沿中軸線左右對稱,佈局嚴謹。廟內共有九進院落,包括五殿、一閣、一坦、兩廡、兩堂、十七座碑亭,總共480間,其中最古老的建築是建於金代的一座碑亭,其後元、明、清、民國各代建築皆有。孔廟四周,有高墻環繞,配以門坊角樓,院內紅墻黃瓦,雕樑畫棟,古木參天。孔廟最南緊鄰曲阜縣城南門,作欞星門為正門。欞星門內,以紅墻區隔南北,正中闢門,經聖時門、弘道門,組成三進院落,均為空擴庭院,松柏森森。其中弘道門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初時為孔廟正門,清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根據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欽定其為“弘道門”再北自大中門起、同文門、奎文閣和十三御碑亭。之後從大聖門開始分為三路建築群,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中路建築群(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跡殿、兩廡等),祭祀孔子祖先的東路建築群(崇聖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聖祠、家廟等)和祭祀孔子父母的西路建築群(啟聖門、金絲堂、啟聖王殿、寢殿等),可惜時間晚了,已經休園了,因此無法參觀。
最後我們又搭上馬車回到曲阜城,我們今天便在曲阜城內孔府大酒樓享用孔府宴。
孔子生於西元前551年9月28日,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不但以儒學影響中國文化,並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等飲食觀點,做為孔府宴的基礎。第一道上的便是六藝冷菜,禮是金錢牛腱、樂為涼拌海蜇、射是糟滷鴨舌、御是原汁海螺凍、書指苦菊貝裙、數為香芹菜苗。第二道麒麟御書 ,魚鱗片片豎立來自孔子降世的傳奇,據說孔子誕生前,有麒麟嘴叼玉石出現在院子裡,玉石加有文字:「水精之子,繼衰周而素王。」意即孔子非凡人,雖無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於是孔子的母親顏氏繫絲線於麒麟犄角,後世將麒麟送子視為吉兆。為了表現麒麟之貌,特選帶鱗鯛魚連皮切塊油炸,令魚鱗片片豎立,酥脆可口。而後便有一道菜是魯壁藏書,從頭到尾只見線麵不見蝦子的蠶絲蝦,為魯壁藏書做了詮釋。還有一道尼山踏青,居然有與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有關,據說,幾年前孔德成以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赴尼山祭祖,同行學者以菜豆腐比喻尼山的翠綠青草,順勢將此菜定名為「尼山踏青」,成為孔府宴的新菜品,由此亦可見孔府宴的博大精深,最後甜點則是詩禮銀杏本是滿滿一大盤糖煮銀杏,如今卻改成了水梨冰糖燉銀杏,這些菜餚滿樣都充滿著典故,讓我們大快朵頤之際還能了解源遠流長的儒家文化和其含義。
在吃完晚餐後我們前往今天要住宿的泰安市,這裡到泰安也要大概90分鐘的車程,我們在車上欣賞古城曲阜的迷人夜景,不久車子上了高速公路,我們也小憩了一下,大概八點半抵達泰安飯店,我們的飯店還不錯,房間有浴缸可以泡澡,因為明天要上泰山需陪養體力,所了泡了澡,九點多休息。

五嶽泰山,唯我獨尊

2019年11月15日在泰安飯店醒來,打開窗到便看到雄偉的山峰,那便是五嶽群山中的東嶽泰山了,我曾到過華山,上過嵩山少林寺,去過衡山的七十二群峰的嶽鹿山,今年去過三月恆山腳下的懸空寺,再加上眼前這座東嶽泰山,中國有名的五嶽我便都涉足了。雖然我不一定能夠攻頂,但也算一償宿願了。
我們雖然住在泰安了,東嶽泰山也在我們眼前,但離我們要登泰山的路還要將近一個小時, 所以我們今天7點40分辨要離開飯店了,6點半左右去吃了早餐,泰安藍海御華酒店的早餐也很豐盛,還有提供酒類飲料可以拿,但因為等一下將是爬山的行程,所以也沒有敢喝。
七點四十分我們上了遊覽車開始今天的行程,小候和我們介紹泰山的歷史。
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位於濟南、長清、肥城、泰安之間。其南麓始於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方圓426平方公里。主峰位於泰安市境內的玉皇頂,海拔1545米。相對高差約1300米。泰山約形成於3000萬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區域地層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崗岩及各種片麻岩等幾種古老岩石構成,距今約24-25億年,屬於太古岩類。魯西地區(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帶海漕,造山運動使沉降帶上的岩層褶隆起為古陸,形成規模巨大的山系,經歷長達20億年風化剝蝕,地勢逐漸平緩。成於距今約1億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於太平洋板與歐亞大陸板塊的擠壓和俯衝,泰山在燕山運動的影響下,地層發生廣泛褶皺和斷裂。在頻繁的地殼運動中,泰山山體快速抬升,距今約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山輪廓基本成型。泰山因其高度,氣候也呈垂直變化,山下為暖溫帶,山頂為中溫帶。山上則多雲霧繚繞的天氣,年均降水量為1132mm,山下只750mm。
泰山植被覆蓋率達80%,山麓上依次可見落葉林、闊葉針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草叢,林帶垂直界線分明,植被景觀各異。現有種子植物144科,989種,其中木本植物 72科433種山下為草本植物72科556種,藥用植物111科462種。
泰山山體雄偉壯觀,景色秀麗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盤古死後,頭部化為泰山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因其氣勢之磅礴為五嶽之首,故示出這一帶早期的人類活動。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也反映出早期黃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動狀況戰國齊國的長城,今遺址猶存。 進入秦漢之後,泰山逐漸成為政權的象徵幾千年來泰山自然景觀融入了帝王封禪、詩文渲染、工匠藝術以及科學考察等因素,構成了泰山風景風景區內形成了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佈、三重空間(以岱廟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陰曹地府”,南天門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條軸線(連接這三重空間的景觀帶,主要是岱廟中軸線北延直到玉皇頂)的景觀格局。從海拔150餘米的山麓泰安市區,至中天門海拔847米,南天門1460米,玉皇頂1545米,層層迭起,構成泰山的獨特景觀。
歷經幾千年文化積澱,泰山上存有許多人文景觀。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中國古代各朝代文獻記載,此山經常是皇帝設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和舉行封禪大典之地。相傳遠古時代就有72位首領來此巡狩祭祀。自秦代以來中國古代有12位帝王來此封禪朝拜。第一個在此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傳說;一說漢武帝八登泰山,驚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唐中宗李治和武則天、宋真宗都曾於泰山封禪。在泰山封禪祭祀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極其隆重的曠世大典。被人認為凡是異姓而起或功高顯德的帝王,天神必將賜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資格到泰山報告成功,答謝受命於天之恩,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歷代傳統。所謂 “封”是在泰山極頂聚土築圓壇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於天;“禪”是在山下小山丘積土築方台壇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之情而皇帝本人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真龍天子所以漢代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禪篇》中說:“王者異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報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該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所以必於泰山何?萬物之始,交代之處也。”
除此之外數千年來泰山自然景觀被融入帝王封禪、宗教神話、書畫意境、詩文渲染、工匠藝術等文化因素,構成了龐大的泰山美學文化。
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訪此山,並留下詩句。孔子的名言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詩歌“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决眦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是千古佳句。”
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封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雙遺產之一

一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了泰山西北麓,我們換成了小巴欣賞美景,是條現代化的登山線路,此路沿途景點主要有:桃花峪、彩石溪(彩石溪票價20元) 、桃花源等,此路線以自然風光為主,被稱為“秀區”。 秋日桃花源的秋色,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七彩绚麗,斑瀾多姿,層次分明,深沉厚重。立體的質感,體現出秋天豐碩的底韻,飽滿生命敦厚的質量。在慢慢賞美景下我們到了從桃花源索道站,從這兒我們要再換一次纜車才能到達山頂。
從桃花源索道站換索道上山大概20鐘,我和領隊小邱一台車,慢慢地欣賞了彌息迷佳瞬間變化的山景,偶爾雲霧飄來,讓我們感覺如入十里霧中,有仙山的感覺。
我們到下了索道,慢慢地走到南天門賓館,也十點了,泰山的景點多,我又爬得慢,小侯規定我們十點五十分要在這集合下山,只剩五十分我真的無法攻到玉皇頂,就能爬多少算多少吧。
首先我來到了天街,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街市。天街位於岱頂,西起南天門,東止碧霞祠,全長0.6公里這裡不僅風景優美,而且買賣興隆,商舖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風俗,是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進了南天門再上兩層台階就是天街,天街自古以來就似懸在天上的一條街市。古代的香客,現在的遊人都對這條街存有深刻的印象。天街上佈滿了賓館、飯店、商舖。據記載,天街從清代就開始繁華,當時的一些店鋪老闆用實物作為招牌,有笊籬家、葫蘆家、雙鬥家等等;這些店規模大點的有五、六間房,小的僅一、二間,白天賣香火元寶,晚上供香客住宿。天街石坊向東路北,為乾隆行宮及唐代文學家蘇源明讀書處舊址。街北側均為以後改建的仿古建築,街南面築起了一條長長的石欄,遊客憑欄可遠眺中天勝景,泰城夜色走進天街無論購物還是觀景,都是十分愜意的。
在天街可以看到南天門的索道和有名的泰山十八盤,泰山十八盤在對鬆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雲門,今名開山,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闢。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後毀。西岩有清道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大龍峪,雨季眾水歸峽,飛泉若瀉,前為新盤口。明萬曆年間,參政呂坤跨澗建渡天橋,並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甚為方便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巖,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於谷口,是泰山古建築充分利用地理環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境的典範,是泰山的重要標誌物之一。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雲梯倒掛。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雲梯”、“如登天際”諸刻。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十八盤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泰山風景區內。從對松山谷底至南天門的一般山路叫「十八盤」。全程79盤,共計1633級,前393級稱慢十八盤;中767級為不緊不慢十八盤;後473級為緊十八盤。,是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
在這兒也可以遠眺泰山主峰玉皇頂,風景也是很漂亮的。
在天街休息一下後我繼續向前走了段階梯來到碧霞祠。
碧霞祠位於岱頂天街與大觀峰之間,主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對婦女幼童的庇祐特別靈驗。碧霞祠始建於西元1009年,壁上刻「萬代瞻仰」四字,蒼勁有力,建築巍峨氣派,完整保存了明代建築規模和銅造鑄件,建築主體則屬於清代中晚期風格。以山門為界,分內外兩院,登山路線由東、西神門進入,神門上建有閣樓,旁有鐘鼓樓。進入大山門,正門上匾額豎寫「碧霞祠」三個金色大字,正殿香亭供奉明代萬曆年間鑄造的碧霞元君銅像,而正殿東西為配殿,鐵瓦覆蓋,分別供奉眼光神、送生娘娘。碧霞祠建築佈局周密,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南低北高,層層遞進,是中國高山古代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
碧霞祠在上還有一段陡坡,上去便是唐摩崖,唐摩崖,刻於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為唐玄宗李隆基封襌泰山後所制。銘文刻於岱頂大觀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厘米,寛530厘米。現存銘文1008字。(包括標題“纪泰山銘”和“御制御書”),字徑25厘米,隸書。額高395厘米,題“纪泰銘”,2行4字,字徑56厘米,隸書。銘文為玄宗李隆基撰書,相傳由“燕許”修其辭,韓史潤其筆。形制狀觀,文辭雅馴,為漢以來碑碣之最。其書法道勁婉潤,端端渾厚,為隸書造成一种新面目,透露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在上便有五嶽獨尊的石刻,“五嶽獨尊”景觀石群,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海拔1545米。歷經百年滄桑的“五嶽獨尊”四個字是正楷書體,清光緒丁未年間(公元1907)年由玉構題書,摩崖高210厘米,寬65厘米,大字徑55x42厘米。在其左側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五嶽獨尊”歷來被視為顯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標誌性讚語。新版人民幣五元幣的背面,就是此圖案。
玉皇頂位於碧霞祠北,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是泰山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為泰山絕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玉皇廟位於玉皇頂上,古稱太清宮、玉皇觀,始建年代現已不可考,明成化年間重修。主要建築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東西配殿等。東亭可望“旭日東昇”,西亭可觀“黃河金帶”兩大泰山奇觀。玉皇廟殿內祀玉皇大帝銅像,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於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殿前有“極頂石”,標誌此地是泰山的最高點。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證明這裡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玉皇頂傲視群雄,亭立峰巔,極目四望,確有“一覽眾山小”之感。現在玉皇頂已成為登泰山觀看日出的絕佳地,是人們登高望遠憑眺祖國大好河山的地方 。
因為我腳程比較慢,爬到碧霞祠已快10點40分了,便慢慢下山唐摩崖和玉皇頂便沒有在上去了,好在夥伴有上去也分享了一些的照片,讓我一解遺珠之憾,10點50分慢慢地走到桃花源索道再搭纜車換景區巴士慢回停車場搭遊覽車結束今天東嶽泰山的行程。
中午我們便在泰安市區用午餐,其中有一道特色的山東煎餅,傳統特色麵食。現代煎餅製作方法的創制年代難以考證,但“煎餅”一詞的使用山東煎餅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傳孟姜哭長城,所帶食物即煎餅。清代蒲松齡《煎餅賦》:溲含米豆,磨如膠餳,扒須兩歧之勢,鏊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 ,經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蟻行,黃白忽變,斯須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熱鐺,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於俄頃,圓於望月,大如銅錚,薄似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制也。
另傳說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初,兵微將寡,常被曹兵追殺,一次被圍在沂河、湅河之間,鍋灶盡失,而將士飢餓困乏,又不能造飯,諸葛亮便讓伙夫以水和玉米麵(應該為其他穀類,三國時期玉米還未從美洲引入中國)為漿,將金(銅鑼)置火上,用木棍將米漿攤平,煎出香噴噴的薄餅,將士食後士氣大振,殺出重圍,當地人也習得此法做食,但銅鑼昂貴,且易開裂人們便以鐵製成鑼狀的煎餅烙。從此煎餅在沂蒙乃至山東大地上流傳至今。煎餅的吃法,一般都要用煎餅卷豆腐,卷海帶絲,卷肉絲,卷油條,以及卷其他各種各樣菜餚。只要你能想到的,大概都可以捲進去。最經典、最普遍的吃法,當屬煎餅卷大蔥了。拿一大塊煎餅對折幾下,放上大蔥,抹上辣的豆瓣醬或麵醬,鮮嫩、水靈、味道十足。泰山人常卷小豆腐、山野菜、鹹魚吃!煎餅是魯西南地區的主食之一,長期以來備受人們喜愛,煎餅中間加入韭菜、白菜、小黄瓜、胡蘿蔔、等蔬菜,配以整辣椒、胡椒、孜然、粉條等佐料上鍋騰熟,即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菜煎餅。上市者多以熏豆腐為佳餚飲酒,佐餐。
在用完午餐後我們要搭車前往齊國的國都淄博,從這兒出發約需三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在車上稍微休息一下,導遊也在車上賣了一些如阿膠、核桃、紅棗等、海苔等土特產! 因為高速公路上出了些小狀況,我們到淄博現改稱為臨淄,因為臨近淄水而得名,已經五點多了,預計參觀的蹴躅博物館己經關門了,所以我們改成明早再去參觀。我們直接回今晚入住的萬豪酒店,把行李放到房間後休息一下,五點半下用餐,用完餐後又到附近逛了一下才休息!今天和昨天一樣都有浴缸可以泡澡,大概九點多便休息了。

齊國故都,風華绝代

2019年11月16日在臨淄醒來,到飯店樓下用了早餐,萬豪飯店是不錯的飯店,早餐多元豐富,吃的很飽,7:40分到大廳集合,8點準時出發開始今天的行程。
今天我們所旅遊的地方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故都,小侯在車上和我們介绍了齊國的歷史。 齊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稱營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 。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 田齊 ”,為戰國七雄之一,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齊侯田英正式稱王(史稱齊威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前685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弒殺齊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齊大夫鮑叔牙早有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在襄公在位期間就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今山東莒縣),另一大夫管仲則協助公子糾逃奔魯國。前685年,齊大臣雍廩殺國君無知與大夫連稱,國內無君,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相回國,魯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臨淄即位,是為桓公。齊桓公即位後,發兵迎擊魯國,在乾時(今山東淄博市桓台縣)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讓齊國成為強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國、陳國等四國諸侯會盟,而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為中原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數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第一次“ 九合諸侯 ”。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將齊國的霸業推至高峰。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公子開方、易牙、豎刁等人,當賢臣管仲、隰朋及鮑叔牙等相繼逝世,齊國開始走下坡路。齊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為太子,並囑託宋襄公予以照應。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後來易牙、豎刁等人擁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公子昭逃奔宋國。前642年春,宋襄公聯合曹國、衛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於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即位。此次動亂之後,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
齊國一向由天子二守的國氏、高氏兩公族輔政,其後有鮑氏(鮑叔牙之後)、崔氏(齊丁公嫡子季子之後)、慶氏(公子無虧之子慶克之後)、晏氏(晏弱之後)、高氏(惠公子公子祁之後)、欒氏(惠公子公子堅之後)等卿大夫掌政,卿大夫勢力日大,互相兼併,更開始廢立齊國國君。桓公由高傒迎立。崔杼迎立莊公姜光即位,殺太傅高厚,獨掌朝政。後來因莊公與崔杼妻棠姜有染,崔杼大怒,聯合棠無咎弒君,另立莊公弟公子杵臼為君,即齊景公。前546年,左相慶封(慶克之子)攻滅崔氏,崔杼自殺。前545年,鮑氏、高氏、欒氏攻滅慶氏,慶封逃到吳國。此後,齊國由上大夫晏嬰主持國政。晏嬰生活節儉,謙恭下士。對內匡輔國政,屢次勸諫景公,拔擢賢才司馬穰苴、越石父等;對外出使別國,機敏善辯,不辱使命,使齊國名揚諸侯。
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在孟軻勸說(據《孟子》,孟軻只言“燕可伐”,未言“齊可伐燕”,所以孟軻本人否認自己勸說齊宣王伐燕)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齊破燕之戰大敗燕國前298年-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函谷關",迫秦求和。前288年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湣王為東帝,欲約與共伐趙。同年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秦王亦去帝復稱為王,前286年,湣王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到達巔峰。湣王意欲吞併周朝,成為天子。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濟西之戰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軍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繼位,田單使用反間計,使得樂毅被廢除職務,燕惠王改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領,樂毅被迫出奔趙國。田單組織反攻,以“ 火牛陣 ”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前265年,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親君王后輔政。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後,王后的族弟後勝執政。後勝為人貪婪,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王建聽信了後勝的主張,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備。終於到五國滅亡後,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秦國統一天下,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琅邪郡自此秦國統一天下,並建立秦朝。 大概9點左右我們抵達了第一個參觀的景點蹴鞠博物館。
臨淄足球博物館位於足球起源地——山東省淄博市臨淄中心城區,足球博物館位於齊文化博物院太公湖畔,佔地面積1.18萬平方米。建成後的新館集參觀遊覽、休閒娛樂、歷史文化研發、產品開發等諸多功能於一體,濃縮了中國的蹴鞠文化史、體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系統展示了2400多年以來足球的起源、發展和傳播過程。臨淄足球博物館是世界上首家專業足球博物館,它濃縮了中國的蹴鞠文化史、民俗發展史、體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是一部立體的足球文化百科全書。2004年7月15日,時任國際足聯主席的布拉特先生在北京莊嚴宣布,足球起源於淄博臨淄。臨淄足球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展示足球起源與發展歷史的足球博物館,是國內外首家專業足球博物館。中國古代的蹴鞠是現代足球的起源。它誕生於海岱之間的古齊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淄博,蹴就是“踢”的意思,鞠是“球”的意思。蹴鞠依托強盛的軍事物質文化基礎,隨著封建社會的興衰走過了一條與封建社會的命運幾乎一致的發展道路。漢代時它獲得極大的發展,唐宋時期最為繁榮,從元明時期開始走向衰弱,清代主要在民間流行,近現代只在少數民間地區開展,在臨淄地區還保留著這項運動。 臨淄足球博物館是兩層樓建築,分古代足球和現代足球兩大部分,走進一樓大廳首先是由歷代蹴鞠和足球組合而成的一條歲月的河流,象徵著從蹴鞠到足球的發展歷程,它的發展痕跡構成了臨淄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L”和“Z”,同時也是英文單詞“世界”的首字母“W”。它的兩廂一邊是古代蹴鞠的花樣動作,一邊是現代足球明星經典的踢球動作,兩者交相互應,揭示了整個博物館的主題,那就是:臨淄的蹴鞠,世界的足球。一樓大廳至北向南,依次為序廳、溯源廳、起源廳、發展廳、繁榮廳、暗弱廳和影響傳播廳,主要揭示了古代足球的發展歷程。樓上展區共分三個部分,首先是足球起源的確認,然後是中國現當代的足球,最後是世界足球。整個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資料詳實,陳列有古今中外為世人所驚羨的近二百件珍貴文物和幾百幅歷史圖片,還利用數位科技復原場景20多個,在這裡可以看到精彩的古代蹴鞠表演。 蹴鞠博物館前有一排很漂亮的銀杏樹,大家在那兒拍團體照完的不亦樂乎,ㄧ小時後我們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井塘古村落。
井塘古村位於山東省青州市區西南15公里處王府街道辦事處。是一座歷經500餘年滄桑風雨,依舊保存較完好的明代建築風貌的古村落。井塘古村始建於明代景泰七年(1456年)。據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考證,該村因東南紗帽山下有一清泉,常年不涸,形成一塘,村民將塘砌石築高為井,村名便由此而來。此泉也是青州母親河“ 南陽河 ”的源頭。井塘古村依山而建,依托衡王府院落,形成了具有明代建築風格又有西部山區居住特色的古建築群,是山東省內保存比較完好的一處古村落。整個村落被古村防禦牆所包圍,城牆用青石砌成,每隔30多米修建一處城堡(炮樓),具有自衛防禦功能。井塘村以明朝衡王女婿吳儀賓的七十二古屋為中心,形成了以張家大院、吳家大院、孫家大院為佈點的風格獨特的古民居建築群。並有保存完好的古石橋、古井、古廟、古石台等。民居以典型的青州西部山區四合院形式依山相連而建,坐落在一整塊大石板上。門樓是青磚青瓦砌成,門楣雕龙画虎精細之至。通向院落的台階均由石塊砌成,少者七八級,最多一處有七十二級,建築氣勢宏偉。古村中還有明代古樹10餘株,其中有500年的皂角樹和千年朴樹,仍旺盛生長於山腰石縫間,夫妻槐兩株根莖相互纏繞,擁抱而生,立於懸崖之中,歷經風吹雨打而屹立不倒。相傳這是衡王女兒下嫁貧窮百姓的愛情見證。由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代表作《紅高粱》改編,著名導演鄭曉龍執導,著名影星周迅、朱亞文、秦海璐、於榮光、黃軒等主演的電視劇版《紅高粱》劇組到井塘古村取景拍攝。井塘古村作為原生態的古村落群,經過兩年來的保護性修復建設,逐步恢復了歷史原貌,成為我市旅遊產業的精品景點之一。《紅高粱》劇組先後3次到井塘古村進行了考察。古村也以其古樸的山村風貌、整體的民俗環境嬴得了劇組青睞,成為該劇取景地之一。 在參觀完井塘古村後已12點了,我們便前往青州用餐,青州是個小縣城,吃得當然沒有大城市好,但也吃得飽,然後我們便去參觀青州城。
青州實際有治所是從東漢末年開始,先後順序是臨淄城,廣固城,東陽城,南陽城,益都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2000多年之久。青州之名,始見於《尚書·禹貢》:“海岱惟青州”,為古“九州”之一。東方主春、主木,故曰青。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昔天下九州便是徐為古“九州”之一。東方主春、主木,故曰青。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昔天下九州便是徐州、冀州、荊州、揚州、青州、兗州、雍州、梁州跟豫州,目前的古城是從重修的,城內現存古街巷上百條,包括被評選為“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以及偶園街、衛街、東門大街、北門大街、參將府街等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名稱已經延續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些街巷肌理清晰,空間佈局完整,較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傳統風貌,其中,北門大街、偶園街、東門大街是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的街巷,遊客走在其中將領略到青州古城曾經的輝煌,感受到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許多詩句,不管王心鑑的《遊雲門山》:「閒訪雲門山,悠然踏龜鱗。移步皆蒼翠,招手即白雲。勿擾陳摶夢,恍聞範公吟。明月照青州,仙境蛻俗痕。」還是趙居貞的《雲門山投龍詩》,都把青州的美景,刻畫得激動人心。中國四大小說之一的施耐庵水滸傳五十七回標題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描述梁山泊好漢中雙龍山的武松、魯智深、楊志聯合桃花山的李忠和周通及宋江率領的梁山好漢和雙鞭呼延灼便是在青州城大戰的,雖然青州城是重修的,可是亦可看出其雄偉及易守難攻。今天是週六很多人都攜家帶眷到此逛街,給古城帶來了人潮。
我們兩點左右離開青州城前往濰坊,這兒過去也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大概四點左右我們抵達了濰坊的楊家埠,我們今天最後要參觀的便是楊家埠的大觀園。 為了讓遊客對楊家埠民俗藝術能有更深一層的瞭解,於1986年五月成立了4A級旅遊景區「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
整個園區占地面積200畝,建築面積十萬平方公尺,展示廳、製作車間以及明代保留至今的建築皆進入眼廉,深入淺出、有條不紊地完整介紹風箏與年畫的起源和作品,遊客平均遊覽完整個景區需要2個小時。園區內設立有藝品製作廠、民俗館、年畫館、風箏博物館、嫦娥奔月臺等數十個景區,集風箏製作、年畫印製與民俗旅遊為一體。 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以傳統民俗為主體、年畫風箏為主導,引領遊客感受濃郁的民間藝術氣息。懸掛天邊的龍頭蜈蚣和各式造型紙鳶、老師傅精湛的年畫製板工藝表現、喜氣洋洋的剪紙藝術和木版年畫,讓園區每年均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來訪,成為濰坊與世界各地進行文化交流的主要景區。
在這兒我們跟著導覽員的腳步先參觀了年畫博物館,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興起於明代,清代達到鼎盛期,楊家埠曾一度出現「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畫版上萬」的盛景,產品流布全國各地。數百年來,楊家埠木版年畫逐步發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樸雅拙、簡明鮮豔的風格。它的題材極為廣泛,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災除禍;美女娃娃、吉祥歡樂;人情世事、男耕女織;小說戲曲
、神話傳說;山水花卉、飛禽走獸;時事新聞、諷刺幽默;還有些以實用為目的,服務于人們的現實生活。看著老師傅們畫著年畫,一個版只用一個顏色,如果要有其他顏色就還要再換版套色,一件作品有幾種顏色便要換幾次版而且要分毫不差,對他們精湛的技藝非常佩服。
然後我們參觀了風箏博物館,楊家埠的風箏大概可分硬式、軟式、板式、串式、立式及特技風箏,三級風可飛,五級風不折,普遍是用較強韌的絹絲製成,顏色鮮艷,骨架堅固,外型精巧,許多觀光客來買根本就不是為了玩,而是當成藝術品收藏著。風箏製作分為:骨架削切組裝、繪畫上色、上膠、零件黏附、試飛實測,楊家埠生產的手工風箏,不但外型漂亮,在品質控管上也是非常嚴謹的。每一支風箏在賣出去之前都會先進行試飛考驗,以確保客人所買的風箏都有辦法飛上藍天翱翔~這一大片草地就是他們進行試飛的地方。這裡的風箏最常見到的造型,就是蝴蝶、蜻蜓、鳥...等。也會看到一些人物肖像、魚、螃蟹等特殊造型風箏。裡面最大的風箏是一隻老鷹,這支風箏很酷,裡面有藏一些機關,飛上天的時候因為風力的推動,老鷹的喙跟爪子都會一張一合,真是天才的設計!這裡做過最大的風箏是一支龍頭蜈蚣長型風箏,全長350米,據說這支超級大風箏,大到試飛的時候要用卡車來拉!可惜在楊家埠裡面只能看看這隻大龍的照片,小型的複刻品,大龍本尊就看不到了。
 在參觀完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後天也慢慢暗了,我們前往濰坊市區用晚餐,我們今天吃的是火鍋有牛肉、羊肉、培根、五花肉、蔬菜、魚肉等都可以加點,今天天氣有點涼,吃火鍋正好。在吃完火鍋回飯店時經過白浪河上我們欣賞到另一個摩天輪渤海之眼,小侯也幫我們做了介紹。
位於山東濰坊市濱海區白浪河入海口處的「渤海之眼」摩天輪2018年啟用
。總高度145米的「渤海之眼」摩天輪創下了三個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無軸式摩天輪、世界上首例編織網格形式摩天輪、世界上首次無軸式輪橋合一摩天輪,是濱海重點打造的文化旅遊項目。白浪河大橋摩天輪採用橋梁與摩天輪結合的形式,橫跨白浪河
,大橋全長540米。摩天輪矗立大橋中央,直徑125米,總高度145米,有36個轎廂,每個轎廂能夠坐8到10人,運行一周約需30分鐘。遊客乘坐世界最大的無軸式摩天輪,可近觀白浪河、遠眺渤海灣,俯瞰濰坊濱海中央城區城市美景,飽覽海河風光。橋下空間還精心準備了五項頂級室內遊樂項目,使濰坊濱海白浪河景區成為集交通、觀光、旅遊、商業和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不久我們回到了飯店休息。

蓬萊自古仙境地

_
2019年11月17日,早晨天空微微亮,我便在濰坊的飯店中醒來,我們今天要前往素有海外仙山的蓬萊參觀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蓬萊閣景區,也要爬一點山,但小侯跟我說不用擔心,如果真的爬不動可以到炮台區走走,那是欣賞蓬萊閣最美的地方,也可以欣賞黄海及渤海的交界處,相當漂亮。 蓬萊山,又稱為蓬丘、蓬萊仙島。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到山東沿海一帶,曾擔任御醫的徐福便和秦始皇說,海中有三座神山,分別是蓬萊、方丈、瀛洲,而島上就住著神仙,請求出海尋找仙丹,傳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萊、瀛洲,方丈,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始皇求仙訪藥之處,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珠軒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秦始皇一口便答允了徐福的請求。不過,經過幾年,花去了許多銀兩,徐福空手而回。徐福恐怕受到秦始皇責備,於是編造蓬萊海中有一條鯨魚,阻撓船隻前行。秦始皇深信不疑,派出弓弩手士兵出海,殺掉鯨魚。徐福其後再率童男童女3000人,在船上載了五穀種子出海。據說,徐福這次出航,抵達日本本州和歌山等地方,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定居下來,未有再返回中原。至今仍有不少人指,日本土著的農耕知識、捕魚方法、冶煉、製鹽等技術,都是來自徐福。時而至今在和歌山新宮町東南有一有座山,亦取名為蓬萊山,還建有徐福之墓。 《山海經海內北經》中就有“蓬萊山在海中”之句;列子卷五《湯問》:亦有“渤海之東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的記載。記載中另外兩座山被傳說中的龍伯國巨人釣去了守護神龜,因此沉沒於海中,“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也發生在這裡,相傳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萊閣醉酒後,展示各自的寶器,凌波踏浪、渡海而去,“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傳說便由此流傳。
從濰坊到蓬萊約需三個小時的車程,但因高速公路有大霧封路,必需先走一段快速道路才能上高速公路,所以又多了約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八點半出發,到蓬萊時已快十二點了,因此我們先去餐廳用餐。
我們今天用午餐吃的是特色的八仙宴,蓬萊有“八仙過海”傳說,以此為據,1989年蓬萊賓館廚師新創“八仙宴”:以大蝦、海參、扇貝、海蟹、紅螺、真綢等海珍品為主要原料,由8個拼盤、8個熱菜和1個熱湯組成。拼盤製作仿照八仙過海使用的寶物拼成圖案,造形生動別緻,工藝精巧,盤盤都有神話典故,不僅味道鮮美,還可觀賞助興;熱菜更為精緻,呈現蓬萊多處名勝景觀,巧奪天工;熱湯以八種海鮮加雞湯製成,味道鮮美奇特。
用完午餐用完午餐用完午餐用完我們前往蓬萊閣景區,這裡有一組八仙過海的雕塑,小侯跟我們說了八仙過海的傳說。
話說有天,八仙興高采烈地來到蓬萊閣上聚會飲酒八仙每人準備一道菜,酒至酣時,鐵拐李意猶未盡,對眾仙說:「都說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景緻秀麗,我等何不去遊玩、觀賞?」眾仙激情四溢,齊聲附和。呂洞賓說:「我等既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憑個人道法,意下如何?」眾仙聽了,欣然贊同,一齊棄座動身而去。(另一說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會歸來。)八位仙人聚到海邊,個個亮出了自己的法寶。逍遙閒散的漢鍾離,把手中的芭蕉扇甩開扔到大海裡,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游哉地向大海深處漂去。清婉動人的何仙姑步其後塵,將荷花往海裡一放,頓時紅光四射,花像磨盤,仙姑亭亭玉立於荷花中間,風姿迷人。眾仙誰也不甘落後。吟詩行俠的呂洞賓、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隱跡修道的曹國舅、振靴踏歌的藍采和、巧奪造化的韓湘子、借屍還魂的鐵拐李紛紛將寶物扔入海中瞬間,百舸爭流,各顯神通,逞雄鎮海,悠然地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中。 八仙遨海,頓時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東海龍王急派蝦兵蟹將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顯其能,所為。東海龍王惱羞成怒,率兵出來干涉。八仙據理力爭,與之抗辯,東海龍王下令蝦兵蟹將搶走藍采和。眾仙見狀大怒,個個奮勇上前廝殺,在海裡打起一場惡戰。眾仙連斬東海龍王兩個龍子,嚇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紛紛敗下陣來。東海龍王怒不可遏,急忙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不制服眾仙誓不罷休。於是四海龍王催動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驚天巨浪,殺氣騰騰地直奔眾仙而來正在一觸即發之際,忽見金光閃爍,濁浪中閃出一條路來,原來曹國舅白雲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懷抱雲板在前開路,眾仙在後緊緊跟隨,任憑巨浪排山倒海,卻奈何不了他們。四海龍王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又調動了四海兵將準備再戰。南海觀音(一說如來佛)從此處經過(或說專門來調停),便喝住雙方出面制止,東海龍王放出藍采和,八仙拜別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
一點左右我們到了蓬萊閣景區,先去參觀龍王廟,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築群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這裡供奉的是傳說中的四海龍王之首東海龍王敖廣。龍王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神之一,不僅因為我們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而且因為中國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國家,農民就怕土地乾旱,而在古代傳說中,龍具有下雨的神性,所以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求雨和對龍的崇拜就有很重要的意義。宋以來帝王封龍神為王,從此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了。唐天寶十年正月(公元751年),玄宗皇帝給四海龍王加了封號,東海廣德王、南海廣利王、北海廣澤王、西海廣潤王,從此這龍王廟便又名東海“廣德王祠”了。龍王宮的佔地面積為2117平方米。這裡是龍王宮的前殿,裡邊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這裡是龍王宮的正殿。請看這副楹聯:“龍酬丹崖所期和風甘雨,王應東坡之禱翠阜重樓。”上聯是說漁民們在丹崖山上供奉龍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無颶風、漁民平安、風調雨順。下聯是說蘇東坡曾到登州任過知府,因看不到海市蜃樓而感到十分遺憾,於是向東海龍王做了祈禱,龍王體念蘇東坡的心情,終於顯靈,第二天蘇東坡果然見到了海市塵樓。另外龍王廟後殿為龍王寢宮有一幅對聯饒有趣味上聯是:賜大聖定海神針千年磨盡,下聯為還八仙渡海寶物萬里波平。
第二個我們參觀的便是天后宮,山東蓬萊閣以“八仙過海”傳說故事著稱。但蓬萊閣中的天后宮也因其歷史悠久、規模雄偉而名聞遐邇。天后宮位於蓬萊閣的“丹崖仙境”牌樓後正中,額曰“顯靈”,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結構是四進院落,南北朝向,自南向北依次為正門、鐘鼓樓、戲樓、前殿、垂花門、東西廡、正殿東西耳房、後殿。據歷史記載,蓬萊閣天后宮始建於宋崇寧年間(1102一1106年),廟額為“靈祥”。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麗,因遇路風“八舟溺七”後獲媽祖庇護,唯路允迪坐舟有驚無險。路允迪奏明聖上,擴建成四十八間規模。道光十六年(1826年)毀於火災。第二年重修,把原來“靈祥”改為“顯靈”,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之一。 天后宮正殿坐落在這裡。正殿寬16米多,進深14米多,前明廊立柱4根,兩兩相對,額題“道德神仙”,明廊兩邊牆壁分別鑲嵌《重修天后宮記》和《重修天后宮碑記》刻石,殿內有八支金色柱子,其中有四根是鐵力木。這鐵力木質地堅硬,經久不裂,使天后宮正殿堅固無比。正殿中央1米台上為三面大小水紋木格神龕,內供奉3米多高的天后雕塑像。左右兩邊各立二侍女。殿內兩側皆為高台,塑有8尊神像,分別為四海龍王、傳達天帝旨意的文官、手持萬法歸宗的文官、傳達天后旨意的文官、掌管文印的文官。這天后宮中龍王為媽祖站班,是因為相傳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麗前曾經祭拜過龍王,要求庇佑,結果遇大風,“八舟溺七”。後來只有求媽祖,媽祖顯靈,才使路允迪免於遭難,所以龍王不如媽祖,只好為媽祖站班了!媽祖正殿因香火旺盛,在道光年間被火燒殆盡,後重建時在後照壁上刻寫“烏龍壓鎮”,把火災鎮住。 四進院落也就是天后宮最後邊的一座建築物——後殿,也是媽祖寢殿,建有東西耳房,形制小巧,用料考究。簷下兩端採用磚雕,亦圖亦文,圖文並茂。磚雕的文字聯結而成為五言絕句一首:“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雲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後殿底層寬13米多,進深7米多,額題: “福賜丹崖”,意為媽祖能福佑丹崖,丹崖為蓬萊閣地方的別稱,因該地皆呈丹色。殿內用雕花板隔二為三,刻雕各種故事:“喜鵲登枝”、“松鶴迎年”、“福滿四方”等。二樓為媽祖梳妝樓,寬13米多,進深5米多,擺設各種臥具。
接著我們來到蓬萊閣主樓,蓬萊閣坐落在山東省蓬萊市城北海邊的山崖上,最早創建於1070年的宋朝。它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一起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是一個中國古建築群,主要由呂祖殿、三清殿、蓬萊閣、天后宮、彌陀寺等建築組成。 每個建築又包括許多別具風格的樓、殿、亭、台等。蓬萊閣的一大奇觀就是海市蜃樓,每年都能吸引無數的遊人。蓬萊閣高踞丹崖極頂,其下斷崖峭壁,倒掛在碧波之上,偶有海霧飄來,層層裹纏山腰,畫棟雕粱,直欲乘風飛去。蓬萊閣二樓則有八仙醉酒圖的雕塑,雕刻的栩栩如生是很值得參觀的景點。
接著我們走下來參觀蓬萊水城,蓬萊水城,位於市區西北丹崖山東側的蓬萊水城,它的歷史要追尋到宋代。宋慶曆二年在此建用來停戰船的刀魚寨,明洪武九年在原刀魚寨的基礎上修築水城,總面積27萬平方米,南寬北窄,呈不規則長方形,負山控海,形勢險峻,它的水門、防浪堤、平浪台、碼頭、燈塔、城牆、敵台、砲台、護城河等海港建築和海防建築保存完好,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水城,港灣俗稱小海,居城中,呈長袋形,是水城的主體,為操練水師與泊船之所,寬度平均約100米,南北長655米。水深隨潮汐而變,最低時約3米多。平浪台,迎水門而立,外設防波堤,長約80米。小海沿岸以塊石砌築碼頭,寬5~10米,供船隻停靠。航海燈樓為清同治七年(1868)增築,1958 年重修,磚石結構,六角,尖頂,高11.6米,內設扶梯可供攀登,上設燈亭以為導航。燈樓高踞丹崖山上,臨崖修築,拔壁參天,今仍可實用。 蓬萊水城與蓬萊閣相鄰而居,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是中國古代海防建築科學的傑出代表。水城由水中城牆環繞而成,周長約3公里,面積25萬平方米。它是古代的海防堡壘,依山傍海。出入海上的地方,建有一座水門,設閘蓄水。平時,閘門高懸,船隻隨意進出;一旦發現敵情,閘門放下,海上交通便被切斷。水門兩側又各設砲台一座,駐兵守衛,形成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防禦體系。是一處獨具特色的海防要塞,也是我國目前保宋、明以來,水城一直成為膠東沿海停泊戰船,駐托水師,屯兵練武之地。 水城內外的主要建築有:水門水閘、防波堤、平浪台,碼頭、炮樓、燈樓、護城河和水師營地。水城雖然經歷了九百多年風雨的侵蝕和海水的沖刷,但仍然十分堅固,昔日的雄偉氣勢絲毫未減。
當人們從丹崖往下看時,水城有“斷崖千尺,下臨天地”之勢,往上看,丹崖山巔的蓬萊閣,綠樹掩映,殿閣凌空,雲煙繚繞,浮光耀金。閣前古桐含笑,垂柳拂面,牌坊高聳,詩碑林立,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在這裡操練過海軍,英勇抗擊入侵我國海疆的倭寇,立下了不朽的功績,為歷代後人所讚頌。蓬萊和水城,南北呼應,交相輝映,是全國的重要旅遊和避暑勝地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
這裡還有一塊北宋朱處約所題的蓬萊閣記:(世傳蓬萊、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處。其言恍惚詭異,多出方士之說,難於取信。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萊,豈非秦漢之君東遊以追其跡,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萊不得見,而空名其邑曰蓬萊?使後傳以為惑。據方士三山之說,大抵草木鳥獸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宮室偉大,氣序和平之狀,餐其草木,則可以長生不死。長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脫於無何有之鄉,際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說者有矣。嘉佑辛丑,治邦逾年,而歲事不愆,風雨時若,春蓄秋獲,五穀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潤澤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廟,即其舊以構此閣,將為州人遊覽之所。層崖千仞,重溟萬里,浮波湧金,扶桑日出,霽河橫銀,陰靈生月,煙浮霧橫,碧山遠列,沙渾潮落,白鷺交舞,游魚浮上,釣歌和應。仰而望之,身企鵬翔;俯而瞰之,足躡鰲背聽覽之間,恍不知神仙之蓬萊也,乃人世之蓬萊也。上德遠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於仁壽之域,此治世之蓬萊也。後因名其閣曰蓬萊,蓋志一時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萊也。)
當下賦詩一首以記蓬萊之行:(蓬萊自古仙境地,徐福到此求仙丹;八仙在此過渤海,繼光曾經抗倭奴)
下午兩點,我們結束蓬萊閣景區的參觀,上了遊覽車前往煙台的卡斯特酒莊,從這裡到煙台約需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在車上我休息了一下,時的車程,在車上我休息了一下,不久便到了卡斯特酒莊。
張裕卡斯特酒莊由中國葡酒業巨頭張弼士先生所創的張裕公司和法國葡萄酒業巨頭卡斯特公司合資興建,位於煙台至蓬萊的黃金旅遊線上。酒莊佔地兩千一百畝,其中釀酒葡萄園五百畝,主體建築五十畝,葡萄長廊、道路二十畝煙台張裕卡斯特酒莊是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閒為一體,成為煙台市又一旅遊景點;同時它又是張裕高檔葡萄酒的釀造基地;而且還是引進、選育國內外優良葡萄新品種,進行相關栽培技術研究的的重要場所。 酒莊建築為歐式園林風格。葡萄園種植的葡萄都是世界知名品種,主要有蛇龍珠、赤霞珠、梅鹿輒、霞多麗、貴人香等優良無毒葡萄新品種。葡萄酒莊一詞源於波爾多,法語為城堡之意,它是指一塊陸地單位,包括葡萄園、酒窖、葡萄酒及其相關的建築。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目前大多數的國外葡萄酒莊,都已發展成具有旅遊功能的莊園。當今國際上頂級的紅、白葡萄酒無不來自酒莊。張裕.卡斯特酒莊是張裕集團和法國葡萄酒銷售量第一的卡斯特集團合力打造的中國第一座符合國際酒莊標準的專業化葡萄酒莊園,椅山臨海.環境優美,十分符合國際上興建葡萄酒莊的3S原則:大海(SEA)、沙灘(SAND)、陽光(SUN)。它佔地142公頃,其中釀酒葡萄園135公頃。卡斯特酒莊 ,總面積2700平方米,深4.5米,全部採用芝麻灰花崗岩吊頂,大青石鋪地,是目前國內最現代化的酒窖。其主要功能是儲藏葡萄酒,供遊人參觀品酒。酒窖共分為4個區域,品儲區、瓶式發酵起泡酒儲區、葡萄酒(干紅、幹白)。酒窖中現有從法國進口的橡木桶1200多個。酒窖常年溫度12—16度,濕度75-80%,充分保證了葡萄酒在良好環境中的緩慢醞釀和成熟。卡斯特酒莊酒的陳釀和儲藏,均在法國ALLIER地區進口的橡木桶中進行。法國ALLIER地區的橡木桶是舉世聞名的,其中的橡木,具有樹齡大樹質密的特點,是法國最負盛名的橡木主產區,最適合儲藏優質的葡萄酒。它含有豐富的呈香物質和酚類物質,製成的橡木桶決不滲漏,而且能改善葡萄酒的香氣和內在結構,將橡木中的多酚和芳香物質浸入到酒中,使酒更加醇和,因此非常適合高檔干紅葡萄酒的儲藏和陳釀。
我們參觀了酒窖和生產線,也品嘗了干紅和干白兩款的葡萄酒,相當香醇,酒莊也送我們一人一瓶的紀念酒,整個參觀時間約一小時。
參觀完酒莊我們前往煙台酒店,煙台市山東半島的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南鄰黃海,北瀕渤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隔海相望。煙台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909千米,瀕臨渤海,有島嶼63個。煙台市轄4區、1縣、7個縣級市;截至2018年底常住人口712.18萬人。煙台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節點城市、山東半島骨幹城市,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海濱城市,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點建設港口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與威海,同為中國著名的雪窩2016年12月7日,煙台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7年,煙台入選為第五屆煙台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的目標,成為全省唯一、全國僅有的兩個獲得文明城市“五連冠”的地級市。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被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8名。
我們今天在酒店享用煙台風味餐,其中有一道煙台燜子:相傳一百多年前,有門氏兩兄弟來煙台曬粉條,有一次剛將粉胚做好,遇上了連續陰天,粉條曬不成,粉胚就要酸壞。情急之下,門氏兄弟將親戚們請來用油煎粉胚,加蒜拌着吃,大家異口同聲說好吃,有風味。於是便幫門氏兄弟支鍋立灶煎粉胚賣,人們都说好吃,但問此食品叫什麼名,誰也說不出。其中一智者認為此品是門氏兄弟所創,又用油煎燜,就脱口而出叫“燜子”。
煙台也是蘋果的產地,煙台蘋果以其色澤鮮艷、清脆香 甜而聞名于世,歷來為國內外市場所喜歡,是中國最重要的蘋果產地。產地以煙台轄區內的棲霞、萊陽、萊西、龍口、招遠、蓬萊、海陽、牟平、福山為主。其中煙台蘋果的主產區是棲霞市、萊陽市、萊西市、萊州市,蘋果個頭大、皮薄,全區採用無公害套袋技術,山東棲霞市素有"膠東屋脊"之稱,面積2017平方公裏,主要地形為丘陵山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特點。這樣的地理自然環境,非常適宜栽植蘋果,棲霞人栽蘋果的悠久歷史有100多年。改革開放以來,棲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蘋果產業,果園面積迅速增加到65萬畝,年產蘋果10億公斤,成為支柱產業。棲霞因此享有"中國蘋果之都"和"中國蘋果第一市"之稱。主產區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中心地帶的招遠、蓬萊(尤其是大辛店龍山店)、棲霞、福山、牟平、海陽、萊陽、萊西、齊山鎮、龍口七夼村等地。這裏的氣候屬暖溫帶,境內丘陵連綿,溪澗縱橫,空氣濕潤,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極利于糖份的有效積累,且土壤為中性偏鹼的沙壤土質,含有較豐富的磷、鉀、鈣、鎂等元素,具備栽培蘋果及利于蘋果生長的優良自然條件。
我們晚餐也有吃到煙台紅富士,這種蘋果果實個大、果形正,色澤鮮艷紅潤,外表光滑細膩,口味酸甜適口,咬一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纖維少,質地細,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總糖量16.4%,含有鐵、鋅、錳、鈣等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可起到幫助消化、養顏潤膚的獨特作用。煙台蘋果有"水果皇后"美譽,受到許多人的喜愛!用完晚餐後,小侯和我們說明天有寒流來襲,威海天氣會降個7-8度,加上是海邊會很冷,要我們把大衣都穿上,不久變回房間泡了澡便休息了。

甲午海戰的彈火硝煙

2019年11月18日,早晨起來發現天氣真的變涼了,走出飯店發現今天煙台的温度只有5度,我們今天要去威海在海邊,一定會更冷,趕緊把大衣穿上,然後到飯店吃早餐,吃完早餐後上車開始今天的行程。
小侯說:我們今天要去的威海市昰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城市,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即由此而來。威海市是中國第一支現代海軍的搖籃,也是1894-1895年甲午戰爭時北洋海軍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1895年,日軍從榮成市登陸,"威海衛之戰"攻占威海衛,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7月1日,英國與滿清政府簽訂了訂租威海衛專條,成為英租威海衛,成立威海衛華勇營負責威海衛的防務與治安,並於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1930年10月,中國收回除劉公島外的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劉公島至1940年由英國歸還中華民國。威海市地處北緯36°41′ - 37°35′、東經121°11′ - 122°42′,作為山東半島的最東端三面環海,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和琉球群隔海相望,西與煙台市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1公里,總面積569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69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佔土地總面積的15.77%,丘陵52.38% ,平原佔27.56%,島嶼佔0.28%,灘塗佔4.01%。地理位置海岸類型屬於港灣海岸,海岸線曲折,岬灣交錯,多港灣、島嶼。擁有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4A級風景名勝區8處,3A級風景名勝區6處,2A級風景名勝區1處;省級旅遊度假區4處,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8處,遊覽景區80多處,境內近千公里的海岸線上,有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的誕生地劉公島,秦始皇東巡過的“東方好望角”天盡頭、中國道教全真派發祥地聖經山、凝聚中日韓三國人民友誼的赤山法華院、亞洲最大的天鵝棲息地天鵝湖、大東勝境鐵槎山、天下第一灘銀灘、母愛聖地大乳山等眾多自然、人文景觀。
從煙台到威海約需一個半小時,小侯和我們說了北洋海軍的成立和甲午大戰的始末。
北洋水師,又稱北洋海軍、北洋艦隊,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軍艦隊,於1888年12月17日在山東威海衛劉公島正式成立。北洋水師是清朝新式海軍四支艦隊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巨者,規模一度為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然而軍事預算屢屢遭到宮廷擠壓,至1894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争時除噸位外,砲裝、艦速等指標已經全面落後於舉國進行建設全新海軍的日本。
1860年代,中國洋務運動展開。清政府於是決定每年撥出白銀四百萬兩作為經費(實際用在購置軍艦款項只為每年一百萬兩),加快建設海軍。江蘇巡撫丁日昌擬出「海洋水師章程」六條,建議沿海建立水師。大清海軍计划分為三支海軍艦隊:北洋水師負責山東、直隸及以北之黃海,南洋水師負責山東以南及長江以外之東海,廣東水師負責福建及南海,後來時任之南洋大臣沈葆楨,以四百萬年費同建南、北兩洋艦隊經費分散力量不足。而北洋艦隊負責守衛北京京師,奏准優先集全力建造。1875年慈禧太后諭令北洋大臣李鸿章創設北洋水師,李鴻章通過中國海關總税務司赫德向英國訂造鐵甲艦超勇。 1880年,李鴻章派李鳳苞出使德國,以三百萬兩白銀,向伏爾鏗船廠訂造鐵甲艦鎮遠號戰艦 1881年,先選定在旅順和威海衛兩地修建海軍基地。超勇、揚威由中國海軍軍官駕駛下回國。李鴻章又在 大沽建造船塢一所,並派陸軍提督丁汝昌統領北洋水師。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后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成立,醇親王總理海軍大臣,慶親王奕劻和李鴻章會辦,着力建設海軍。李鸿章委託駐外公使許景澄、曾紀澤幫同辦理;分别向英國、德國訂造巡洋艦致遠號,防護巡洋艦靖遠號防護巡洋艦,經遠級巡洋艦來遠、定遠、鎮遠二艦回國,被日本視為威脅。 1891年,戶部大翁同龢奏光緒皇帝《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停止購買海軍軍械兩年。至此以後,北洋海軍未能新增一炮一艦。時為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時,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艦隊已多年未置新艦,不少舊艦又過量使用,部份應進行之改造工程如更換新式火炮亦未能施行。原有的戰艦已開始落伍,無論航速、射速皆落後於日本。
1894年,清廷的進行了三十餘年後,海軍分為北洋、南洋、福建和廣東四支艦隊。其中北洋水師實力最為強大,其他各支水師除廣東水師的三艘小型巡洋艦滯留北洋參加了海戰以外,因實力貧弱,在戰爭期間無所作為。這是世界史上第一次頗具規模現代鋼鐵軍艦(當時稱呼「鐵甲艦」)海戰,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艦隊海戰。售出軍艦給日清雙方的英國及當時各軍事大國極為關注此場海戰。然而,因為各支水師的負責官員,除經手貪污其砲彈經費外,尤其總理度支翁同龢因與李鴻章之私人恩怨而阻撓給北洋艦隊撥款,導致在戰爭前夕北洋艦隊在軍備上已遠遠落後日艦。日本海軍各支艦隊於甲午戰爭爆發前夕統一整編為聯合艦隊伊東祐海軍中將擔任聯合艦隊司令。聯合艦隊的編隊分為本隊和第一游擊隊。總的說來此時北洋水師對比日本海軍,已經沒有多少“大艦巨砲”優勢可言,1894年中日對比是20CM以上火砲:31/15,20CM以下火砲230/140,速射機關炮244/294,魚雷管39/43,航速11.48/12.84,鐵甲艦2/0,裝甲巡洋艦3/1,防護巡洋艦3/8。而這還是將北洋海軍不可能指揮的其他水師加在內的計算。此外,聯合艦隊主力艦隻採用最新式設計,實戰性能遠遠強於北洋水師,聯合艦隊在戰前大量裝備苦味酸烈性炸藥砲彈,此種砲彈無論鐵木中彈即燃。就在 1894年的8月1日,清日兩國同時向對方宣戰。北洋艦隊和聯合艦隊面臨著相同的任務:護送援軍、爭奪朝鮮半島附近海域的製海權。北洋水師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線巡弋。8月10日,日本聯合艦隊迫近威海,光緒皇帝責難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 畏葸 ”,北洋大臣李鴻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黃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憤怒和緩解輿論的壓力。9月12日,北洋水師主力艦12艘由威海出發,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護送陸軍登陸。與北洋水師在戰略上“保船制敵為要”不同,日本海軍在戰爭之前就制定了以艦隊決戰奪取制海權的明確計劃,並在北洋水師海軍基地進行騷擾。日本大本營在戰前依海戰結果制定了上中下三套方案,上策是若日軍取得制海權,則陸軍在山海關與天津之間登陸擊敗清軍,迅速結束戰爭,以避免西方各國幹預。中策是若雙方都沒有取得制海權,則陸軍致力於佔領朝鮮。海軍軍令部相信決戰勝負取決於戰術,而非軍艦的數量或質量。伊東祐亨戰前製定的戰術是將艦隊分成本隊與第一游擊隊,增加運用彈性,速度最快、配有速射的新艦編入第一游擊隊,迎敵時全隊特別是第一游擊隊立即攻擊清軍陣形最弱的部分,之後再攻擊其餘敵艦。各艦直到進入有效射程才准開火。當日本聯合艦隊護送援軍登陸仁川的行動完成後,9月13日,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游擊隊開赴鴨綠江口,搜尋向北洋水師主力決戰。致遠艦被擊沈,管帶鄧世昌拒绝獲救,與愛犬同沈海底。後世有謂:「此日漫揮天大淚,有公是壯海軍威。」中日海軍大戰前大量西方觀察者認為中國將獲勝。然而英國的中國艦隊司令埃德蒙·佛萊曼特上將說“是役也,無論噸位,員兵,艦速或速射砲,新式艦,實以日本艦隊為優”。戚其章認為這是持平之論。
黃海大戰的結果北海海軍全軍覆沒,李鴻章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五十年之久,如今回憶起來痛心疾首。
大概九點半左右我們抵達了威海,我們首先參觀威海的幸福之門。
幸福門被譽為“威海之門”,建於2005年,成為威海的標誌,代表著威海現代化的城市形象。坐落於威海老港南側100米處,屬於幸福公園的景觀之一幸福門就在海邊。站在幸福門上可以清晰看到劉公島上的景色以及戰爭時期留下的遺跡。
我們下車參觀但這兒風很大,冷風撲面而來讓人很不舒服,所以我們沒有停很久,又上了遊覽車準備前往碼頭搭船前往劉公島參觀甲午戰爭博物館。
但我們到碼頭導遊小侯下車要去買票才知道今天因為海上風浪太大,船不開了,我們當下決定前往定遠艦參觀。 定遠號是清朝北洋水師戰艦之一,其同型艦(定遠級鐵甲艦)為鎮遠號戰艦一樣,定遠號同為清廷向德國訂購的戰艦之一,於波蘭伏爾鏗造船廠 (1857年)建造,為大清國北洋艦隊的主力艦。在造艦合約中,原本訂明除艤裝外在完工後付運中國,但受中法戰爭影響,德國需保持中立,所以在戰爭結束後才付運。定遠號於1885年10月服役,並成為大清國北洋水師的旗艦。在甲午戰爭前,定遠號曾出訪俄羅斯、朝鮮半島、日本等地,日本方面一度為這艘強大戰艦所震懾。在大東溝海戰中定遠艦開炮時洋員"馬吉芬"(「鎮遠」艦幫辦)回憶曾和丁汝昌一同站在炮口附近突遇冷不防開炮,被炮風震倒,但翻譯時被誤作「與此橋齊飛」,長期地造成了定遠的飛橋腐朽不堪的錯誤說法。 此艦於1895年二月十日中日甲午戰爭威海衛之戰遭日軍魚雷擊中失去行動能力,隨即彈藥用罄,定遠號管帶(艦長)下令將炸艦自沉,隨後劉步蟾吞鴉片自殺。隔日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
為紀念這段歷史,2004年,中國方面開始建造定遠艦的一比一複製品。工程於5月開始,威海港及當地企業威高集團投資5000萬人民幣,秦皇島瑞星船務工程負責,嚴格按照當時的規格仿造。紀念艦於9月13日建造完成並下水,至2005年4月16日駛往威海港,當日也進行了海祭儀式,紀念甲午戰爭中抗擊日軍的北洋水師。現時這艘仿製品停泊於威海港作為水上博物館,展出定遠艦、北洋水師及甲午戰爭等內容。
當我們到港口時也看不到定遠艦,小侯去問了人才知道定遠艦也進船鄔維修了,我們也沒辦法去參觀,雖然有些遺憾,但為了安全考量也沒辦法了。小侯問了大家的意見,因為威海可看的點不多,我們決定拉車回青島參觀五四廣場和奧運帆船中心,今天劉公島沒去,每個人退我們六十元,大家也都沒意見,我們便拉車回青島了。
從威海到青島有高速公路,但也要約三個小時的車程,中間我們在即墨的休息站停了一下,這裡便是田單當年用火牛陣破樂毅光復齊國的發生地點,大家上了一下洗手間,繼續趕路,12點半左右到了青島,小侯在機場附近選了一家餐廳讓我們用午餐,然後開始下午的行程。
今天下午我們要參觀的是五四廣場和奧運帆船中心,五四廣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東部,是1990年代末在青島東部新建的中心商務區海濱建設的廣場,因紀念五四運動中,學生捍衛青島主權的愛國行為而得名,廣場被東海西路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分是1994年填海形成,著名雕塑“五月的風”即位於南部分。五四廣場外圍海面為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帆船比賽,2008年夏季奧運會水上帆船項目的賽場,而五四廣場的內陸外圍是青島新東部商圈,北面是青島市政府所在地,西北方向路口處有地鐵五四廣場站。小侯和我們說了五四運動的背景: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民國八年)5月4日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治下的京兆地方,是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事件起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中日雖然同為戰勝國,但列強將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有國人極度不滿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五四最著名之口號是「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官員)」,廣場以東海路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中軸線上建有市政府辦公大樓、隱式噴泉、點陣噴泉、「五月的風」雕塑及海上百米噴泉,展現青島出莊重、堅實、蓬勃向上的精神。主體雕塑「五月的風」以螺旋上升的造型和火紅的色彩來象徵流動的風,藉以體現「五四運動」反帝國主義與展現愛國精神的基本原則。浮山灣內離岸60公尺處,建有一大型噴泉一座,噴出的水柱高度可達100公尺,為中國最高的海中噴泉。五四廣場巧妙將雕塑作品結合花園造景,有效結合海天景色與營造出典雅舒適的氣氛。
我們在這兒逛了一下,過了橋來到奧運帆船中心。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簡稱“奧帆中心”)於位中國青島市黃海近岸的市南區浮山灣畔,原本為北海船廠的廠區,現時已改建為用於國際或國內賽事之用的帆船比賽場地,其總用地面積達45 公頃,並分為水上及陸上兩部分,前者如兩個防波堤、突堤碼頭和奧運紀念牆碼頭;後者有行政與比賽管理中心、運動員公寓、運動員中心、媒體中心、後勤保障與功能中心,建成後首個比賽為2007年8月舉行的“好運北京”2007青島國際帆船賽。該投資達人民幣33億元的帆船中心會於2008年北京奧運與2008年殘疾奧運時用比賽上。隨後會用在各比賽、國家隊訓練及供人使用的用途。
在參觀完這兩個景點後大概四點半了,我們上車到今天下榻的青島香格里拉飯店,這飯店就在五四廣場的地鐵站旁,地理位置很好,附近有華潤萬象城,從飯店的房間可以看到海灘,我們在房間休息一下,五點半下來一樓享用豪華的自助餐。
香格里拉飯店一品堂供應菜色豐富的國際自助餐,另設有開放式料理區,提供鮮活海鮮、中式/日式/韓式料理、新鮮沙拉和誘人甜點。我們是第一個進場的,包括大閘蟹、牛排、生魚片、海鮮、扇貝等料理相當多元豐富,明天我們便要結束這八天的山東行程回台灣了,大家趁著今天吃豪華料理,聊著這些天的趣事,也為這次行程做一個完美的註腳。
吃完豐盛的自助餐後隨部走走,青島的夜景迷人而多采多姿,在五四廣場上映著迷人的燈光秀,主題燈光秀在激情變換中,五四廣場遊人攢動,海岸邊上休閒的人們,不斷變幻的迷人夜景,激情演繹,油畫般質地的海灣,迷人的海灘讓人久久留戀,難以忘返,我想我愛上了這個迷人的城市了。我走到萬象城逛了一下,直到十點左右才回飯店休息。

別了齊魯大地

2019年11月19日是我在山東旅遊的最後一天,我們今天12點的飛機,所以今天9點要出發,所以今天是沒有任何行程的,因為飯店便是在五四廣場的地鐵站前,所以從飯店到五四廣場走路大概十分鐘左右,趁著早起空氣好去走了一下,在五四廣場吹著海風沒有昨天喧擾的人潮,這才是青島的印象吧。有人說去旅行不是因為有錢,而是不想老了後悔,這次的旅行也見證了許多歷史課本的故事,算是十分難得的經驗吧。
大概八點左右,我到飯店的一樓享用早餐,香格里拉飯店的早餐選擇不少,因為今天午餐會在飛機上吃,所以早餐有吃得飽一點,碰到領隊小邱和我說:飯店房間的水果可以帶著吃,但回台灣機場前一定要吃掉,就回了房間,把行李準備好就下樓來和大家集合了,小邱幫大家在飯店前拍照,旅遊這幾天小邱一直把大家照顧得很好,在車上有零食、餅乾,到景點就一直幫大家拍照,是個很稱職的領隊,團員們這幾天相處也相當融洽,今天要離開了有些不捨,但離別是為了再次的相聚,也希望不久的將來還能和小邱和團員一起旅遊。
九點我們上了遊覽車,小侯和我們話別,旅遊八天山東半島從沿海城市青島玩到了內陸的濟南、曲阜、泰安、臨淄、濰坊,再到沿海的蓬萊、威海最後回到青島,對於這片齊魯大地感受良多,雖然沒有欣賞到想看的中華封禪大典的夜秀,最後一天也因為天氣因素沒辦法登上劉公島,親自見證甲午海戰那段彈火硝煙的歷史,但整體來說這次行程是圓滿的,趁著還在青島我看著窗外美景,試圖把整個青島的美景映在我的腦海中,或許今生我不會再有機會來到這段充滿人文氣息的齊魯大地,但是餘願足以了。
10點多我們到了青島的流亭國際機場,小侯幫我們辦了登機即掛行李的手續,在海關口一一和我們握手話別,他老婆是台灣人,住在台北,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在台北和他不期而遇。
我們進了海關等待飛機,我們搭的立榮航空12點起飛,在青島機場逛了一下,不久便聽到廣播可以登機了,我們登上飛機離開了青島。
從青島回台北大概兩個多小時,在飛機上吃了餐,看了場電影,大概三點半左右便回到了桃園的中正機場了,領了行李出了海關,小林有請朋友來接,我們先送小林姊夫回林口,然後回到中和也五點半了,順利地結束了八天山東的齊魯大地之旅。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晉美山西,盡善晉美

山西大地物華天寶,雖然資源貧寂,並不算是中國富庶的旅遊省分,但也擁有如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等世界遺產,一直很想有機會能去那兒旅遊,就在去年本想11月份約小林前往山東旅遊,但小林那時候公司忙,假也排不出來,最後在購物台看到山西六日遊的行程,和小林研究了一下,本來是要去的,但購物台的行程也不太可能成團,和鄧姐討論了一下,最後決定走百威的行程,那是八天的團體,有兩天的時間會走五台山,還會去想去的北嶽恆山懸空寺及雲岡石窟和平遙古城,算是比較符合我的要求,和小林討論了一下,決定參加那個行程,就要鄧姐幫我報名了,也约了小林出來把證件都收了,一起交给了鄧姐,完成了報名的手續,就在行前的星期五接到領隊阿翔的電話,他跟我說五台山的氣温可能會比較低,要我們注意保暖,衣服以洋蔥式穿法方便穿脱為主,我也利用時間去換了1000元的人民幣,一切準備就绪,就期待那天的到來了。
3月19日那天終於到來,那天早上七點多我起來後把行李拖了出來,走到樓下剛好碰到橘5號的公車便搭上公車搭了兩站到中和運動中心,看了1968往機場的公車還20多分鐘才會到便從容不迫地吃了早餐,吃完早餐公車也差不多到了,搭上公車前往機場,大概九點左右,我已到了機場的第二航廈,因為集合的時間是9點45分,領隊也還沒到,便在機場晃了一下,9點半再回集合地點,團員也陸續到了,聯絡了一下小林,他也快到機場了,我們便找了領隊報到,領隊阿翔把機票給我們,也把送我們的wifi機給了我們,然後要我們11點半前在D1登機門前集合,我們便自己去逛了,我和小林通關後便去逛了免稅店,他買了兩條的香菸、然後慢慢地到登機口,休息了一下,不久就廣播可以登機了。
由台灣飛山西太原機場約需三個多小時,飛機準時12:15分起飛,在機上吃了個餐,也跟空姐拿了飲料和啤酒小喝了一下,大概下午4點左右飛機慢慢抵達了太原的武宿機場,從窗外望出去,壯闊的黃土高原景色,讓我們相當感動,隨著飛機的慢慢下降,我們也相當的興奮,4點半左右飛機平安降落在太原的武宿機場,機場有很多山西名人的介紹如堯、舜、禹、晉文公、四大美女的貂蟬和楊貴妃,名將藺相如、廉頗、衛青、霍去病、關雲長、薛仁貴、尉遲恭、狄仁傑、郭子儀、楊業等都是有名的將領,大思想家荀子、西漢時女官班婕妤、一代女王武則天、唐朝文學家王勃、王之渙、王昌齡、王維、溫庭筠、北宋的宰相文彥博、司馬光、到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的元好問、有名的元曲四大家的關漢卿、白樸、鄭光祖,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等都是耳熟能響的歷史人物我們隨著領隊慢慢走出海關提領行李,當地的導遊喬丹已在那兒等我們了,我們上了車開始今天的旅程。
 在車上小喬稍微幫我們介紹了太原這個城市,太原市,簡稱並,古晉陽,別稱并州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的省會,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基地,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太原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同時是山西經濟金的決策和管理中心。華北地區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區域。太原市擁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境內的晉陽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國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其亦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太原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春季升溫快,多大風、沙塵天氣。夏季相比同緯度之華北平原地區較為涼爽,很少出現氣溫在35°C以上的高溫天氣。秋季晴朗乾燥冬季較為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5.5°C,極端低溫-25.5°C(1958年1月16日)。最熱月平均氣溫23.4°C,極端最高氣溫39.4°C(1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氣溫10.0°C。無霜期140-190天,結冰期約120天。年平均降水量425.5毫米。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第一個景點便是長風經濟特區位於河西的“長風文化商務區”如今已成為太原的地標建築,記錄了幾代人共同的記憶,殊不知,十多年前,這裡還是太原城區最南端,過了“長風街”,盡是大片農田。2001年太原市提出了“擴容提質,南移西進”的宏偉戰略,並在2002年完成對長風文化商務區的選址,決定將該地段打造成為南部新區的標誌工程之一。2008年,長風文化商務區的第一項工程開工,短短幾年的時間,太原美術館、省圖書館、山西大劇院等建築拔地而起,昔日的荒草灘逐步變成太原南城的新地標。
環境綠化也是長風商務區吸引改善購房者來此定居的重要原因之一。長風商務區屬於太原市重點旅遊項目之一,靠近有山、水、濕地等景觀資源生態系統完好的晉陽湖公園景觀資源,具有得天獨厚和不可複制的區位優勢。除此外,綠化率也是參照太原市最高標准設計的。優美的環境、便捷的交通和生活設施,令長風商務區周邊成為太原最適宜居住地區之一,也成為太原·市房地產市場最保值項目首選地段。
長風文化商務區周邊匯聚了萬國城MOMA、富力現代廣場、蘭亭禦湖城、綠地世紀城、聖湖觀瀾國際、海天天鵝堡、陽光汾河灣等十餘個知名商業地產項目,圍聚成一個長風區品質生態圈。其輻射長风街西延、晉陽湖、城南濱東沿岸的區位優勢,和將成為太原行政主區域的政策優勢,以及縱貫多條主幹道的交通優勢,都成就了長風商務區的“王牌”特色。
我們在這兒逛了一下感受這兒的閒適與優閒,也逛了一個商場,發現這兒的物價也並不便宜,小喬說:因為這兒的租金比較高,也是太原最富裕的地方,所以物價比較高,東西比較貴也是正常的事了。
在逛完這個景點後我們便上了車要去吃晚飯了,我們吃飯的地方便是山西會館,山西文化無處不在!從大門走到包間兒都是晉裝飾物,很多牌匾門墩兒房犄都是老物件兒!棒棒噠!到這裡吃飯已經不僅僅是吃了,還有敬觀,品味,傳承,更多的獲取晉文化內涵並弘揚晉文化!這應該是山西會館的掌櫃的要表達的,在吃飯時還可以看到山西的歌舞表演及麵食刀削的表演,還有每人一盅唐王得勝湯:據說此湯是為了慶祝打仗勝利,唐王李世民設宴褒獎眾將領和士兵,當地禦廚為了表達對唐王稱讚和欽佩,還特別為他進獻特製的鮮湯一份,唐王品嘗後贊許連連,追問:“所謂人間美味,此湯何名”。禦廚答道:“唐王得勝湯。”唐王龍顏大悅,重賞禦廚。此湯乃山西本土名貴食材長山藥,蟲草花,枸杞,龍骨老母雞鳳爪等精心焙制而成,成湯秀色可餐,味道鮮美可口,品嘗之後香氣四溢,吐氣若蘭,唇齒留香。更加以滋陰補陽之功效,真可謂大自然的饋贈,源自於山西的珍饈之享。
在吃完飯後我們上了車回酒店休息,今天我們住和頤酒店雙塔店,附近有一個小夜市,但是因為我們明天要上五台山,車程也要四個多小時,很早就要起床了,便沒有去逛,和小林去了附近的超市買東西回來吃,10點多便休息了,期待明天世界遺產五台山之旅。


世界遺產五台山

2019年3月20日是我們正式山西旅遊的第一天,因為我們今天要趕到佛教聖地五台山地,所以必須很早出發,7點多和小林起床後到樓下的餐廳用餐,和頣酒店在太原算是四星的酒店,早餐選擇並不多,但吃飽是没問題的,八點上車開始今天的行程。
我們一上遊覽車沒有看到小喬,才知道我們導遊換了一個人,是一個帥哥叫李超的,他這未來的七天都將和我們再一起旅遊,他要我們叫他小李,他也是個領隊帶過很多山西人到台灣來旅遊過,所以對台灣相當熟悉,在車上他跟我們用山西的地圖來認識整個山西省的地形,山西面積15萬6000平方公里,東以太行山及王屋山和河北省相隔,西部則以呂梁山和陝西省相隔,南部則以黃河和河南省為界,整個位於黃土高原中部,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稱謂,這個稱謂最早見諸(史記)。意思是說外有河內有山。西邊是自北而南劈開黃土高原的晉陝大峽谷,黃河從內蒙古高原奔泛而下,一瀉千里,它的東部邊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脈,成為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整個一山西省自北而南分為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及運城盆地,長治盆地、晉城盆地,陽泉盆地、壽陽盆地、襄垣盆地、黎城盆地等盆地。地形東西窄南北長,很像台灣,他打趣地說:(山西人說富富裕裕汾河灣,湊湊合合晉東南,哭哭啼啼呂梁山,打死不過雁門關。這是山西人的最佳寫照),我們這八天七夜的遊覽是晉北和晉中地區,他以台灣來比喻太原位於地理中心,相對於台灣的埔里,而我們今天要去的五台山相較於台灣北部苗栗的獅頭山,而渾原懸空寺位於恆山,要過恆山隧道相對於台灣的雪隧出來的宜蘭一帶,至於最北方的城市大同則相對於台灣的基隆,然後沿高速公路往南走到平遙古城,則相當於台灣的嘉義一帶,最後一天回到太原,相當於走了一個8字形,這樣比喻淺顯易懂,也博得大家的掌聲。
隨著遊覽車慢慢離開了太原市區我們慢慢看到黃土高原的景觀,小李也跟我們介紹了一些五台山的故事和名人,五台山在中國山西省東北隅,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稱為金五台,銀峨嵋,銅普陀,鐵九華,五台山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是世界佛教五大聖地之一,同時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對外推出的35張旅遊王牌產品之一,也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五台山並非一座山,而是座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東台望海峰、南台錦鏽峰、中台翠巖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鬥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疊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因此有漢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在此和諧共享。五台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寺、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這些寺廟除了黛螺頂須爬一千多個石階外我們都會去參觀,到時候也會跟我們詳細解說,另外五台山也出了不少名人,包括薄一波(1908年2月17日-2007年1月15日),原名薄書存中國山西省定襄縣蔣村人,鄧小平主政時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主要領導人之一。還有一個便是山西王閻錫山,我對閻錫山是比較有興趣的,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舉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將軍府同武上將軍,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宣佈於臺灣「復行視事」,復職中華民國總統。閻錫山隨即請辭行政院院長,3個多月的代理總統生涯亦告結束,後被聘為總統府資政。此後閻錫山便定居於陽明山永公路上,過着“十年隱居,十年著作”的生活,期間共有近五十名忠心部屬也跟著遷入,打理閻錫山住居生活。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於臺北病逝,葬於陽明山。閻錫山故居與閻錫山墓園分別在2004年10月7日與2010年3月16日,被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但仍由閻錫山侍衛打理。只不過,隨年齡漸長,在井國治過世後,閻錫山故居十餘年來僅剩張日明一人打理,但如今張日明已八十餘歲,行動日益不便,始決定將故居等市定古蹟捐予臺北市政府做後續維管。2011年5月23日,故居捐贈給台北市政府,盼由政府接手後,能有更完善的文化資產保存。2018年1月20日對外預約開放。
11點半左右,我們總算抵達了五台山風景區的服務中心了,我們下車過了安檢才又在上遊覽車前往吃今天的中餐,來到了佛門清淨地,我們今天中午吃了素齋,但比較油及比較鹹,吃的並不是那麼好,但是下午還有爬山的行程,所以還是要多吃一些保留一下體力才能應付下午的挑戰。
吃完了午餐我們開始下午的行程,首先上了遊覽車。由司機幫我們載到菩薩頂放我們下車,我們便開始三小時的徒步下山之旅。
菩薩頂是我們在五台山參觀的第一間寺廟菩薩頂,又稱大文殊院、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位於五台山靈鷲峰上,為五台山最大的黃教寺院。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廟,該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稱“大文殊院”。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年),法雲法師重建,為“真容院”。北宋景德年間,宋真宗敕建開設文殊像並賜匾額“奉真閣”。水滸傳中鲁智深便在此出家。明永樂年間,改名為“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後,沿稱大文殊寺”。清朝順治十三年(1656年),改為藏傳佛教喇嘛廟。康熙皇帝賜菩薩頂大喇嘛提督印,並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撫、大同總兵、代州道台一並向其進貢。清朝皇帝、王公、喇嘛每逢朝禮五台,一般都住該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並設軍隊保護,其地位凸顯尊貴。 大照壁上行,為108級石台階,十分陡峻。牌樓中門為康熙皇帝御題“靈峰勝境”。大雄寶殿為單檐歇山頂,覆黄色琉璃,供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三佛。文殊菩薩大殿院前有石牌坊,石壁上有康熙皇帝御筆“五台靈境”四字。此外,該寺還藏有《甘珠爾》一部。康熙、乾隆、嘉慶皇帝都曾到此朝拜,金碧輝煌,頗有皇家寺廟的規模。
我們跟著小李走完菩薩頂後走下一百零八個階梯,象徵消除人世間一百零八個煩惱,接著參觀第二間寺廟顯通寺。
顯通寺,又稱大顯通寺,大孚靈鷲寺、花園寺、大華嚴寺、大吉祥顯通寺、大護國聖光永明寺、永明寺等,該寺建東漢永平年間,晚於白馬寺數年,世稱“中國第二古寺”,初名大孚靈鷲寺,意在引用佛陀講經於靈鷲山典故,北魏時擴建,稱花園寺,唐太宗時重建,易名大華嚴寺,明太祖時重修,賜額“大顯通寺”明成祖賜名“大吉祥顯通寺”,明神宗再賜“大護國聖光永明寺”,簡稱永明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為大顯通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併入五台山古建築群。
顯通寺的特色有一個觀音殿,小李跟我們講了不肯去觀音的故事,五代後梁明貞二年,因中國佛教在唐時傳去日本,當時有很多為了求法留學的日本出家人,都到中國來訪道尋師。其中有慧諤和尚,遠渡重洋,航海來到我們中華大國,一方面尋師訪道,一方面參禮各處的佛教聖地。有一天來到山西五台山,朝拜大智文殊師利菩薩,遍遊五台勝地,參觀名勝,看見一尊觀音大士的聖像,清淨莊嚴,心羨不已。本想向該寺當家師傅商討請回日本供養,恐怕人家不允所求,所以他最後的辦法,只有不與而取。他以為這是出於善心,能使日本人民睹聖像而生敬信,“皈依者福增無量,禮念者罪滅河沙”,這種做法決不會是犯佛戒中的“不與而取的盜戒”吧?所以他打定了主意,就偷偷的把這尊聖像拿走了。 慧諤和尚既然獲得這尊無上至寶的聖像,當然不敢再在五台山逗留下,馬上束裝就道,買舟東渡,預備回歸本國去了。當這條船開到現在浙江定海縣所屬的舟山群島,有一名叫新羅礁的地方,忽然海洋中擁現出無數的鐵蓮花(今稱蓮華洋),擋舟不能前進,如是者三日三夜,這隻船始終無法開出,只有遠遠在普陀山四周打轉。如果向東開,即有鐵蓮花從海中湧現出來,阻道不前。慧諤和尚此時已經嚇得驚惶萬狀,心中忐忑不定。俗語說:“為人不作虧心事,空中打雷我不驚。”他這時自己開始靜坐思過了。他捫心自問,生平無大過,從來沒有做過什麼不可告人的壞事,為什麼今天在海洋遭阻,進退不能呢?佛教徒遇著無法解決的困難事,唯一的法寶,就是跪向佛前,求哀懺悔。當他跪到菩薩像前,忽然想起這尊菩薩是不與而取偷來的,這時他恍然大悟,引咎自慚,很快的跪下去禱告著說:“觀音大士!弟子因見菩薩聖像莊嚴,我國佛法未遍,聖像少見,我想將菩薩聖像請回日本供奉。假使我國眾生此時無緣見您,當從所向,弟子即就該處,建立精舍,供奉聖像。 ”禱罷舟行,竟至潮音洞邊,安然停下。 
那時普陀山還是一片荒島,毫無人煙,雖然在漢時就有漢光武皇帝的好友嚴子陵先生的岳丈梅子真先生,隱居在這個山上,修真養性(即今梅福庵,內有梅福仙人煉丹井。普陀山又名梅岑山,即指此也)。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海中有此山,一直到五代梁明貞年間,仍然還是一座荒山孤島,只有幾個捉魚為業的漁翁,在山上搭幾間茅草蓬子,住在海邊山凹裡。當時慧諤祖師靠舟上山,尋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才在靠潮音洞不遠的山旁邊,找到一間漁人茅舍。該舍主人就是打魚為業的張漁翁,經過慧諤和尚說明來意,他大為感動,同時也歡喜不得,菩薩連日本一個國家都不願意去,而要住在我們這個孤島荒山之中,這一座荒山真是與菩薩有莫大因緣了。我們住在這裡附近的人民,也真是有很大的福德和善根,所以才能得到觀世音菩薩顯化此山。 他思想至此即很慷慨的向慧諤和尚說:「師父!你們貴國的人,既無緣見佛,那你就與菩薩一併住在我們山中。我把住的房子和地方讓出來,你可以築庵供奉菩薩。我這便過海去,叫各地民眾,大家來山拜佛供養你,你不要再回日本去了。」
慧諤禪師因此不再回日本而就在山上築庵安住,呼名曰“不肯去觀音院”後改為普濟寺,他就成了普陀山第一代的開山祖師了。這就是我國普陀山開山之來由。
在顯通寺參觀完後,此時天空下起了雨,我們走到廊道躲雨,李導也和我們說了文殊殿,五方文殊方便朝台的故事,不久雨小了,我們便又繼續往下一個寺廟行去。
塔院寺為顯通寺塔院。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擴充建寺,明神宗萬曆年間重建,是五台山「五大禪林」、全山「青廟十大寺」之一。現白塔始建於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阿權尼哥設計,將以前的慈壽塔置於大塔腹中。該寺建築兼有漢藏佛教風格,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影壁、牌坊、石階、周門、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慈廷壽寶殿、塔殿藏經閣,以及山海樓、文殊發塔等建築。塔院寺中最著名的是大白塔和文殊發塔。藏經樓中有轉輪藏,以及二萬餘冊漢文、蒙文和藏文經書。塔院寺的大白塔也是五台山的象徵。
塔院寺還有一座文殊發塔。文殊發塔位置在塔院寺方丈院的後面,一強牆之隔於方丈院。但是塔的形狀和大白塔相比很相似,卻沒有大白塔宏偉,因為是高度不夠。關於文殊塔,還有一個優美的傳說故事。據說北魏年間,大孚靈鷲寺每年三月廟會,設「無遮齋 」,不分僧俗,不別貴賤,也不分男女老幼,凡是赴齋者,都給飽餐一頓。一天,有位衣衫襤褸的女子,懷裡抱著一個嬰兒,手裡拎著一個小孩,另外還牽有一條狗,隨著人 流走近寺院,她見眾香客施捨金銀,自己卻身無分文,便剪下幾綹頭髮作為施捨之物。這時,還不到吃齋的時候,貧婦便對主僧曰:「吾有急務,遽就他行,請先分我食」。按齋會規定,每人一份,知客師 認為嬰兒不會吃,只給她兩份。她立即相爭:「我們三人為何兩份?」知客僧沒有言語又給她一份。:「我這裡還有一條狗呢?」知客僧猶豫一下再 勉強給她一份。可是她又說話了:「我腹內有子,亦當得食」。她這種貪得無厭的行為,引起知客僧的不滿:「在腹內未生,為何要食?汝求僧食無厭!」她被呵斥後說一偈曰:「苦瓜連根苦,甜瓜徹地甜,是吾超三界,致使阿師嫌。」吟罷, 躍身騰空,貧婦化為文殊菩薩像,嬰兒和小孩變成二童子,狗也變成了綠毛獅子,文殊菩薩在雲光縹緲之處,又吟偈子道:「眾生學平等,心隨乃境波。百骸俱舍盡,其如僧愛何?」寺院內上千齋客趕緊 面朝菩薩禮拜。知客僧將貧婦舍下的頭髮當作黑舍利建塔埋藏。這就是流傳的赴齋施發的故事。
在離開塔院寺後我們來參觀位於隔壁的萬佛閣。萬佛閣,又名五爺廟,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台懷鎮中心,創建於明代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曾是塔院寺屬廟。清代重建,改為黃廟,五龍王殿與文殊殿是其主要建築。萬佛閣坐北朝南,佔地2040平方米,計有殿堂6間、崇樓3間、僧舍20間、戲台一座、佛塔2座、明碑3通。
龍王殿:五龍王殿為萬佛閣北殿,建於清代,殿內塑五尊龍王坐像,五龍王(俗稱“五爺”)居於殿內正中,左側為大龍王、二龍王、龍母,右側為雨司、三龍王、四龍王。廟內供奉的五龍王即五爺是廣濟龍王菩薩的尊稱,五龍王被文殊菩薩降服後成為了文殊菩薩的護法。五爺普施甘露,福澤萬民,保佑人民福壽安康。
文殊殿又稱萬佛閣,殿內下層供奉明代脫紗三大士像,他們分別是:騎綠毛獅子的文殊菩薩,騎大白象的普賢菩薩,騎朝天吼的觀音菩薩,每尊塑像高約三米左右。大殿內左、右、後面三壁的滿面木製小格中,盡是約10厘米大小的泥塑貼金佛像,連橫樑上都是小佛,樓上二層殿內三壁同樣佈滿金佛,上下兩層合計共有佛像萬尊。
就在這時天空飄下了細雪,我們南方人看到飄雪都相當興奮,靄靄白雪隨風飄落,讓我想起世說新語中的一段話:大雪紛飛何似,灑鹽空中方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我們今天還有一個羅睺寺要看,所以既使下雪也不減遊興,跟著導遊走去參觀。
羅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創建於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2013年公佈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順彎曲的夾牆石道來到山門前,門兩旁的石獅,一雄一雌,碩大雄渾,威武壯猛。台懷中心區諸寺多雕有石獅,而唐代的遺作惟有此一處。山門裡一共四重大殿第一重為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分別是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持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纏長蛇的西方廣目天王,持雨傘的北方多聞天王,民間稱他們為風(持劍者)、調(抱琵琶者)、雨(持傘者)、順(握蛇者)四神。第二座殿為文殊殿,內供文殊菩薩,不同於一般青廟,這裡的文殊菩薩面部為乳白色,而非貼金黃色,肩膀兩邊伸出了肩花,花上還放置了經書和智慧劍,文殊坐騎是臥在蓮花上,而不是站立磚台。這些都體現了黃教文殊造像的特點。第三座為大雄寶殿,內供釋迦牟尼佛(人間婆娑世界)、藥師佛(東方琉璃世界)、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合稱“三世佛”。三世佛前為協侍菩薩和供養菩薩。第四重殿裡的“開花現佛”最具神秘色彩。殿內正中高豎一朵蓮花,內含四尊佛像,有時八瓣蓮花會緩緩綻開,現出四方阿彌佛其實,這是巧設機關的結果這大蓮花與下面的大圓盤用通柱連在一起,當僧人在圓盤下的暗室驅動木輪,通柱即會轉動,蓮花隨之開啟或閉合,遂出現“開花現佛”景觀。另外,在圓台上塑24個神像,稱“二十四天”。
參觀完羅睺寺後已經四點左右了,李導說:五台山的寺廟大概四點多就會關門了,所以他幫我們叫遊覽車來接我們,要我們先去上廁所,這廁所因為是在五台山的景區內,所以特別乾淨,窗明几淨堪稱五星級的廁所了。
不久遊覽車來了,我們便上遊覽車回到今天住宿的花卉山莊國際酒店,不過十多分鐘已經到了,我們便先回房間休息,六點半在下來飯店的餐廳吃晚餐,五台山是山區資源有限,吃得有時候不是那麼好,但是我們也能諒解。吃完飯後和小林到附近走走,這附近有一家便利商店,買一些零食,回頭看天空星星格外明亮,我們就在寧靜的山區中度過一晚,明天還有一天五台山行程,希望也能一切順利。

五台山黛羅頂,朝拜五方文殊真開心

2019年3月21日繼昨天在五台山走了半天連續參觀了五所寺廟後今天還是繼續在五台山旅遊,早上六點多起起來發現五台山氣溫零下二度,還是很冷,趕快多加了件衣服,7點到餐廳吃飯,8點到樓下大堂集合,八點半準時出發開始今天的旅程。
一上車小李跟我們說:我們今天還是會參觀五、六所寺廟,但不同的是我們今天會同點進出,可以考量自己的腳力,真的不行就不要勉強待在遊覽車上休息。他發水給我們,發現礦泉水竟然結冰了,五台山真的是清涼山啊。
遊覽車10多分鐘後來到第一個寺院,也是五台山寺廟群最北的一個寺院碧山寺。 碧山寺,又名廣濟茅蓬、普濟寺、護國寺、北山寺,位於山西五台山,漢傳佛教著名的十方禪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寺建於北魏,後重修於明朝,清乾隆年間改名為碧山寺,宣統年間,又稱為廣濟茅蓬,宣統二年,乘參、恆修法師朝禮五台山北台頂時,時遇凍雨,路有死者。兩位法師使山上茅廬與山下碧山寺聯成一體。該寺無償接納各方遊僧、方丈和尚實行選賢制、叢林師父度的弟子不得在本寺常住,因此,碧山寺名聲大振。民國時期,虛雲、圓瑛、印光三位法師都曾在此講經傳法。該寺為典型漢傳佛教寺院,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雷音寶殿、戒壇殿、藏經殿,雷音寶殿,殿內正中供"毘盧佛",兩壁供十二菩薩,大殿左山牆外壁,嵌有一塊明萬曆年間的石刻題詩,傳聞宋朝楊家將中楊五郎、以及民國時手刃殺父兇手軍閥孫傳芳的施劍翹都在出家。
小李帶我們參觀完碧山寺後跟我們說:當年楊家將中楊五郎出家的地方在旁邊不遠處,但因為風水好被林彪看中,目前已是軍事管制區沒辦法去參觀了。
接著我們上了遊覽車參觀另一間寺廟廣化寺。
廣化寺在台懷鎮營坊村北端,北鄰五台山尼眾律學院普壽寺,東面為潺潺流水清水河。北高南低,視野開闊。 廣化寺歷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華嚴道場,在其後殿後至今還保存著一座北宋元豐三年(1080)的一座八角單亭閣式石塔。塔身正面下部刻一方門,門之兩側下方還雕有兩位金剛,門之上方為一豎匾,上書「宋故金壇郎十宮德之塔」,字體剛勁有力,似為瘦金體。該塔通身由青石雕成,雕刻華麗細膩,十分典雅精緻。具有頗高的學術價值。
就在這時團員們看到有纜車通往山頂,導遊說那是要通往山上黛羅頂的交通工具,黛羅頂有奉祀著五台山的五方文殊,也是熱門的寺廟,但要爬一千零八個石階,考量時間所以沒有安排在行程內,團員討論了一下,覺得那麼遠來一趟了,不上去看好像有點可惜,於是決定自費100元搭纜車上山,請導遊幫我們安排,導遊問了一下還有票就讓我們回遊覽車上搭車去纜車站搭纜車上山。
黛羅頂纜車是兩人一起搭的,沒有護欄,看上去有點危險,但可以整個欣賞到四周的風光,上山大概要20分鐘左右,上山到達纜車站,視野非常開闊,可以看到五台山上積著瑞靄白雪,風光綺麗,大家都被眼前的山景震攝,拍了不少照片,發現這一百塊是沒有白花的。
我們跟著小李來到黛羅頂,黛螺頂的主殿是著名的五方文殊殿,小朝台指的就是朝拜這座大殿中供奉的五方文殊菩薩,東台聰明文殊、北台無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和西台獅子吼文殊。小李說:乾隆皇帝來了好幾次五台山,因為天氣不好,路也難走,始終都沒有登上台頂。於是他就在黛螺頂塑了五尊文殊菩薩像,並請了很多聖者和高僧大德一起修法以迎請五方文殊菩薩來到這裡。如此一來,朝拜黛螺頂的功德就和朝拜五個台頂是一樣的。法王如意寶在世時,為了方便信眾朝拜文殊菩薩,就在喇榮溝,學院周圍的五座山上,帶領所有的高僧和出家人一起修法迎請五方文殊菩薩到喇榮溝來。從此,這山上常常出現瑞相,不可思議。因此繞山的信眾越來越多。喇榮溝也就被稱為多康的五台山。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在這裡朝拜和在五個台頂朝拜的功德是一樣的。
我們在山上朝拜了五方文殊菩薩,發現大陸人有的真的很虔誠,從山腳下一步一叩首的朝山,這麼的虔誠,相信五方文殊菩薩也會感動而實現他們心中的願望吧。
大概11點半我們走回纜車站搭纜車慢慢下山,這時正可以看到五台山寺廟群的美麗風景,這是今天最值得的一趟新奇體驗了,下了纜車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上午最後一間寺廟殊像寺參觀。
殊像寺屬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五台山懷鎮西南0.5千米處,因寺內供奉着文殊菩薩而得名。創建於東晉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年)又重建,後毀於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再建,萬曆年間(1573-1620年)又重修,寺內有重修碑記。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弘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進香,見文殊妙相莊嚴,令人起敬,「默識其像以歸」。 佛經中釋迦有「東方主尊菩薩是文殊,有時現比丘像,有時現國王像」。而「文殊」又譯「曼殊」,「曼殊」與「滿洲」相似,所以西藏達賴喇嘛進丹書時,稱清朝皇帝為「曼殊師利大皇帝」。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獅子溝傳言,進而有人就附會說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薩轉世。乾隆和太后對此不加可否,任說其說。回到京師,太后令人按五台山文殊模樣雕刻石像供於香山寶相寺。 乾隆三十九年,弘曆特命內務府仿五台山殊像寺規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廟。
殊像寺落成時,乾隆參加瞻禮,並作詩道:「殊像全規台廟模,撰辰慶落禮曼殊。金經蒙古猶常有,寶帙皇朝可獨無?譯以國書宣白業,習之修士翊浮圖。雖然名實期相稱,師利應嗤謂是乎。」該廟喇嘛皆為滿族,故清廷稱此廟為家廟。
殊像寺的文殊殿內有一尊文殊菩薩騎猗狻的塑像,高9.87米,是五台山台懷鎮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這尊文殊菩薩於天空顯現真容,匠人急中生智,拿出廚房和好的喬麵,照形捏製。剛捏好,文殊的真容便隱去。匠人接着用泥仿塑,卻總是不很理想,便乾脆把喬麵頭安在塑像上,並貼上一層金泊,於是這一塑像就有了喬麵頭像文殊菩薩的稱謂。
在參觀完殊像寺後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去用午餐,然後開始下午的行程。
我們下午第一個參觀的寺廟是鎮海寺,五台山鎮海寺是一處被列入傳說的順治皇帝出家遺址,位於台懷鎮南清水河西側,距台懷鎮十里,平時遊客也不多。寺內現有康熙五十年正月御制碑文言:「茲鎮海寺者,乃交口之幽叢,當台懷之勝概,崇基峻刹,緇流禪誦之堂,奧境靈區,法駕經行之地。」 傳說康熙皇帝登基後,曾專門到五台山尋訪父親順治皇帝。 康熙到達五台山後,先找到台麓寺,在此聽說順治曾在善財洞出家,便追尋到善財洞內。在善財洞內,他找到了順治親筆題寫的一首詩:「我本西方一袈裟,為何生於帝王家?天下萬事紛紛擾,不如空門補破衲。」 為了找到順治,康熙輾轉來到鎮海寺,見到了一位正在灑掃廟宇的老僧十分面熟,便問師傅法號,那老僧自稱「八叉和尚」,他送康熙入寺後便離開寺院。待康熙悟出八叉就是父親的「父」字時,老僧已失去了蹤影。現在,鎮海寺的僧人以此故事為依據,證明順治出家地是鎮海寺。 另外,鎮海寺山門有三個,最南面的是龍門。龍門平時不開,是專門留給皇帝使用的。五台山其他寺廟都沒有龍門。據說建寺以來,這個門裡共進出過四位皇帝,一是順治,二是康熙,三乾隆,四是毛澤東。 鎮海寺有一座靈骨塔,據說下面埋的是順治的靈骨。
小李說事實上,順治皇帝24歲去世,從未到過五台山,河北唐山遵化縣的清孝陵才是順治真正的墓地。鎮海寺及清凉寺出家為僧的傳說都欠事實依據。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皇帝年方24歲,因寵妃董鄂妃之死鬱鬱不樂,厭煩宮廷生活,棄位出家來五台,康熙奉太皇太后之命來五台山找他父親順治。許多影視作品中也有順治五台山出家,康熙幾次到五台山尋找順治的描述。其實,這些有關順治皇帝五台山出家的故事只是傳說,經不住史料的推敲。
順治皇帝篤信佛教,尤其崇奉禪學,於是亦教寵妃董鄂妃拜佛參禪。董鄂妃聰慧好學,不久便對佛學有了相當的造詣。於是益受順治寵幸。順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生了一個男孩,順治皇帝非常高興,準備立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不料男孩只活了三個月便夭折。為此董鄂妃傷悼成疾,於同年八月十八日在承乾宮病逝,時年22歲。 對於董鄂妃的病逝,順治皇帝悲痛欲絕,親撰《董鄂后行狀》悼文,數千言的悼詞情詞懇切,催人淚下。九月九日,根據董鄂妃的遺言,順治按照佛教葬儀請名僧茚溪和尚秉燭將董妃火化。董鄂妃死後,順治皇帝極其傷悼,因此便產生出家為僧的念頭。辦完董鄂妃喪事後,順治皇帝請茚溪和尚給自己剃度。皇帝落髮消息傳開後,茚溪和尚的師父玉林和尚大驚。於十月十五日赴皇城西苑萬善殿勸阻順治出家,一面聚集徒眾,聲言要燒死茚溪。此情景下,順治皇帝才打消了出家的念頭。但順治終因憂傷過度,於第二年,即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病死在皇宮,享年24歲。距董鄂妃死尚不足半年。遺詔死後也同董鄂妃一樣,請茚溪和尚秉燭火化。於是,在順治死後百日時由茚溪和尚在景山壽皇殿前火化。順治與董鄂妃的骨灰於康熙二年並葬於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之孝陵。
在參觀完鎮海寺後,我們前往參觀南山寺,車子在停車場下車後我們要走一大段斜坡路上山,還要爬108個階梯上山才能到半山腰的南山寺,是我們這兩天拜訪的寺廟中最難爬的一個了。導遊介紹南山寺 地6萬平方米的南山寺,下三層是極樂寺,中一層是善德堂,上三層為佑國寺。創建於元代貞二年(1296),寺內現存有一塊石碑,原來這裡叫“大萬聖佑國寺”。明代嘉靖二十年(1514)曾予重建,清代光緒九年(1883)又予增建,稱為極樂寺。那時有一位僧人,叫普濟和尚,他和清廷關係密切,是當時南山寺的當家人。慈禧太后曾親書“真如自在”四字賜予普濟,普濟把它懸在大雄寶殿內。民國初年,南山寺再行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因為這比較難爬,我和一些團員選擇留在遊覽車上休息,但還是有一些團員有去爬,我也很佩服他們的勇氣。
在團員爬完南山寺回來後我們前往在五台山參觀的最後一個寺廟普化寺,普化寺原稱為玉皇廟、帝釋宮,現存寺廟於民國年間重建。這裡的建築特點,一是樓廊式格局,二是裝飾精上石和柱礎等多有漢白玉石雕,體現了民國年間的建築風格。
普化寺的照壁用石與磚砌成,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長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祿壽三星圖案,兩邊分別是“文王別子”和“番溪求賢”,背面雕有觀音、善財和龍女,並有花草作陪襯這些石雕十分出色,可與龍泉寺照壁相婢美,是五台山磚石建築中的傑作之一。
大雄寶殿是主要建築,額掛有“大雄寶殿”木匾。前廊柱間的木製券口縷空雕刻二龍戲珠,廊內柱間裝十二塊格扇,裙板雕龍,上部是花窗。簷枋上的墊板繪有彩畫,斗拱與斗拱間裝墊拱,重施以彩繪。總的看去,大雄寶殿的裝修精細而華麗,有別於該寺其它一般建築。殿內主供釋迦牟尼佛,佛旁有文殊、普賢二菩薩,殿兩壁供有十八羅漢。山牆兩內壁上部,有大型壁畫。屬佛傳圖,又稱釋迦譜,描繪了釋迦牟尼由太子到出家成佛的過程。殿後壁右角,還供奉有一尊老文殊,下頷長鬍鬚,面部如羅漢,在五台山塑像設置中別具一格。
在參觀完這間寺廟後,我們五台山的行程基本結束了,大概四點多回花卉國際山莊休息,一樣六點半下來餐廳吃晚餐,明天我們便要離開五台山了,今天把行李整理了一下,夜晚五台山天氣很涼就沒有外出了,期待明天的恆山懸空寺之旅。

懸空寺,關天高,三根馬尾吊空中


2019年3月22日上午,五台山的天氣還是有絲毫的涼意,我們今天七點多把行李整理好後放在房間外便下樓下的餐廳用早餐,七點五十分到大廳集合,八點出發開始今天的旅程。
遊覽車上導遊小李說:我們今天上午要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位於北嶽恆山的懸空寺,路程大概要三個小時左右,今天我們將會上五台山的海拔最高的東台望海寺,他要我們注意看四周的美景,隨著蜿蜒的山路開去,越往山上開風景越漂亮,隱約可以看到有大片的積雪,一個小時後我們看見了望海寺。東台頂亦名望海峰;,海拔兩千九百九十六米。
《清涼山志》載∶「蒸雲寢壑,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見滄瀛諸州,因以為名。」這就是東台望海峰之名的由來東台頂原建望海樓是一座,高十六米,三層五間,四面有露明柱十六根。此樓是專為遊客和信眾們觀日出而建築的,後被毀。一九八五年,在政府的支援下,望海寺住持本如法師於原址重建望海樓。登上望海樓,極目遠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遠能望見山東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登上東台頂,極目到海瀛。
這兒有一大片的積雪,由於是單向道,無法路邊停車,但在團員的要求下,師傅還是有停車五分鐘讓我們下車欣賞美景,順便玩雪拍照,團員們也都有下車拍照,玩的異常開心,不久上車,車子便離開了五台山景區,大概又開了近一小時,下到山下的砂河鎮,導遊找一個地方讓我們上洗手間,雖然這洗手間是要收費一元,但因為我們還要一個半小時才能到北嶽恆山,所以我們都還是去上了洗手間。
上車後小李跟我們介紹了北嶽恆山。在清朝順治年間以前,北岳恆山一直指的是今河北省保定縣的大茂山,大茂山,古稱恆山,為了避宋真宗的名諱,曾改名常山。漢書“郊祀志”記載北嶽常山在曲陽,歷代史書也都明確記載,恆山在曲陽縣西北,主峰為大茂山。公元前98年,即漢武帝天漢三年,曲陽縣始建北嶽祠,北魏北魏宣武帝年間(公元500~512年),北嶽祠改建為北嶽廟,直到西元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順治皇帝下詔,祭祀北嶽由曲陽的恆山轉到山西渾源的恆山。
恆山又名元岳、常山,素有“塞北第一名山”之美譽。西漢初年,恆山巳建有寺廟;到明、清朝時已經寺廟群居,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之稱。恆山風景以地險、山雄、寺奇、泉絕稱著。恆山的美景,被明代徐霞客錄入《徐霞客遊記》中。古有恆山十八勝景,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和位於金龍口懸西崖峭壁上的懸空寺等十多處。另外恆山也留下了不少的傳說故事,八仙之一張果老就是相傳在此隱居潛修,並於果老嶺倒騎毛驢上天的。導遊形容著以五嶽來比,東嶽泰山海拔1532.7米,在五嶽裏居中如坐,西嶽華山2155米如立,南嶽衡山1300米五嶽中最低如飛,中嶽嵩山海拔1512米如臥,北嶽恆山2016米如形。
隨著遊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上,我們慢慢接近了北嶽恆山,看著山上的白雪靄靄,心中有種莫名的感動,不久車子進入了恆山隧道,靈山高速公路恆山隧道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大磁窯鎮,左線全長5160m;右線全長5170m;設計為雙向四車道分離式隧道,屬特長隧道。項目的建成極大地緩解了203省道的交通壓力縮短通行時間五個小時,加快了東西部地區政治、經濟發展戰略、完善了國家幹線公路網,促進了山西省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建設。
過了隧道後我們已將接近今天上午旅遊的重點懸空寺了,小李跟我們說了懸空寺的故事。
導遊說: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後期,也是佛教在中國極燦爛的年代,山西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岩峭壁上出現這麼一座高懸於峭壁之上的寺廟,是中國僅存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空」來源於佛教的教義,後來改名為「懸空寺」,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因此得名。遠望懸空寺,像一副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過去,這裡曾是山西大同到五台山的途中,方便往來信徒上香,但山腳下的渾河常因雨而氾濫成災,人們以為有金龍作怪,才在水線以上的峭壁上建了寺廟鎮壓,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上只是由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撐,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從而使懸空寺外貌驚險,奇特、壯觀。當地民謠描寫道:「懸空寺,關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值得稱『奇』的是,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懸空寺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衝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於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故中國古建專家羅哲文當年揭開了懸空寺在歷次地震中幸免於難的原因。他說,懸空寺橫樑立柱採用的是榫鉚結構,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防震,這種結構的建築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時,部件彼此錯動,當外力消失時又能恢復原狀,所以不會遭到徹底破壞。明代徐霞客在《遊恆山日記》中寫道:【入則樓閣高下,檻路屈曲。岩既矗削,為天下巨觀,而寺之點綴,兼能盡勝。依岩結構,而不為岩石累者,僅此。】
11點左右我們到了懸空寺停車場,導遊帶我們進去,只見懸崖上高聳的廟宇,頗為壯觀在團員上完洗手間後,導遊讓我們在一塊懸空寺的巨石前拍照,這兒是拍懸空寺最好的角度了,然後他帶我們過吊橋到對岸去攀爬這世界10大危險建築之一的懸空寺。
我們慢慢進入了峽谷,進入峽谷後,峽越窄,崖越高。再往裡走,只見西崖的半壁間,矗立著一排層樓重閣的古建築,上接雲端,下臨深谷,紅樓灰瓦,猶如天宮,攀登上這座懸於壁上的寺廟是一趟奇妙的旅程,不單是她建廟的位置,更多的是驚心動魄的過程!雖不至於如地陪揚言的:「凡心臟病、高血壓、懼高症...不適於攀爬」,走在滿是歲月摧殘的木製走道,嘎茲作響的聲音像是催促遊人快快離開,無奈僅能供一人通行的走廊就只是幾根看似不太牢靠的木樁撐起的幾片木板,「前頭的善男信女啊,能否別停下腳步?咱家可是後無退路了!」
整座寺廟的底部共埋有27根木質橫樑,直徑約為50厘米,其中一端依靠榫卯結構固定在山體之中,另有一部分承接寺廟主體建築,並從主體建築下伸出1米左右以承接棧道部分,此外寺底還有十幾根立式木柱,據說,木樑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被白蟻咬,還有防腐作用。但這些木柱本身並不作為主要承重結構, 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 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
懸空寺有好幾層,就在用木頭撐住搭建的石壁上,以【奇“風景”、巧“樓閣”、險“棧道”】著稱開始要先爬上這個有遮陽的樓梯,大約2-3層高,就會到一個收票的感應閘門, 進入閘門後就能臨登懸空寺囉。
整座寺廟依山體沿南北方向坐西朝東布局,總計152.5平方米,共計有40間房間,整體結構均為木質框架式。山門緊靠崖壁,右側建有長10米左右的紅色石牆。這幾根木頭柱子看似撐在山壁上,不由得心頭驚驚!實際上建築採取鑿洞插木為基礎的做法,登臨懸空寺有好幾層可參觀,2座飛樓均為卷檐歇山式屋頂,樓體以插梁依託,外側由幾根長十幾米高的木柱支撐,一面緊貼崖壁,其餘三面懸空,每一層外均向外伸有迴廊。 真正支撐建築的主要結構並不是立柱,而是木挑樑。這些橫木被當地人叫做“鐵扁擔”,是用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方形的木樑,深深插進岩石裡去。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簷有單簷、重簷、三層簷,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外觀,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柱子的長細比也不合常規。那大片的赭黃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傾斜,瞬間就要塌下似的,更讓人感覺奇險。一層層的走道,就像只用數十根細長如筷子似的木柱將它撐住,感覺驚險萬分。 兩樓之間以2條棧道相連,寬度僅能容納一人通過,其中上層棧道為木板鋪成,連接兩樓的第三層;而下層棧道直接在崖壁上開鑿,連接兩樓的底層。主殿底層南北兩側各有一個正方形的耳洞,從北耳洞在往北向上可以到達2座高約10餘米的三層九脊的飛樓。登臨寺廟時,無論拍照或行走都要特別注意,因為走道也不寬,走在棧道上也許稍側身,大家上下樓梯也要互相禮讓。 進入山門後不遠處為主殿,其殿基全用條石砌成,大約長20米,高10餘米,共分上下兩層,下層原來為和尚食宿的禪房和念經的殿堂,上層分別為是三佛殿、太乙殿和關帝廟。主殿兩側均有配殿,南側為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北側為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音殿。 兩座飛樓當中,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純陽宮、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四佛殿、三聖殿和三教殿,其中三教殿同時供奉有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
隨著我們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有些階梯是很窄很小很抖的,各樓內有狹窄的木板樓梯可供上下同行,樓梯的踏板鐵被釘成蓮花圖案。在懸空寺這裡行走時要注意,有些裡面是原始的石頭而且是斜坡,要小心行走以免滑倒,在懸空寺上俯瞰下面的景觀!! 雖然懸空寺並不高,但是臨登後俯瞰景色依舊優美,更高更遠。親臨現場很難想像,如何把一座寺廟,建在懸崖峭壁上,且寺廟已經駐足於此千年!
懸空寺是歷代文人嚮往之處,公元735年,詩仙李白在遊覽懸空寺後寫了一首詩:“蒼崖恍惚蛟螭走,壯觀二字大如斗。李白當年恆岳遊,自喜名山落吾手。 平沙浩浩黃雲開,雁門龍首肯崔巍。遙想真人下天際,放筆萬里秋風來。”在岩壁上留下了“壯觀”二個大字,並特意在“壯”字上多寫一個點,以表其難以用此二字形容懸空寺的心情。
在明朝的徐霞客也有到過懸空寺,旅行家徐霞客遊覧懸空寺後,在《徐霞客遊記》中有生動的描寫;「西崖之半,層樓高懸,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懸空寺也。五臺北壑,亦有懸空寺,擬此未能具體。仰之神飛,鼓勇獨登、入則樓閣高下,檻路屆曲,崖既矗削,為天下巨觀。而寺之點綴,兼能盡勝,依岩結構,而不為岩石累者僅此。而增寮位置適序,凡客坐禪龕,明窗暖榻,尋丈之間,肅然中雅。」讚揚它是「天下巨觀」。
我們參觀這建築後已經12點半了,我們回遊覧車上,前往渾源縣城用餐,餐廳附近賣一些水果的小販,同團的人也買了不少,大概一點多,我們上遊覽車前往山西北部的大城市大同。
小李說:我們從渾源到大同要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在唐朝末期叫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其實是可以分成兩塊區域,即雁北地區和華北平原,分界線就是太行山脈。西邊的雁北地區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大同市及朔州市,因為在雁門關以北,所以叫雁北地區。這塊地區位於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地帶,內多山脈和盆地海拔較高。而東邊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從燕山山脈一直到黃河邊,除有部分河流之外,沒有其他的阻礙。
幽州、順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檀州這七個州位於太行山以東的華北平原,儒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這九個州位於太行山以西的雁北高原。五代時期的後晉皇帝石敬塘在公元938年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致使後來契丹人擴大,石敬瑭滅後唐後,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使中原地區喪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每歲奉絹三十萬匹,並向比他小10歲的遼太宗耶率德光為稱自己為“兒皇帝”,耶律德光為“父皇帝”,造成了後來北宋的難以統一北方,罪莫大焉!
我們休息了一下,大概兩點半左右,我們到了大同市。
導遊解釋著: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 ”之稱。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蹟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等。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 鳳凰城 ”和“ 中國煤都 ”之稱。
遊覽車下了交流道,小李跟我介紹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大同的新城區,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在2008至2013年大同市長任內,耿彥波推動「名城復興工程」,聲稱要讓大同重現古時風華,在全市展開規模空前的拆遷改造行動。他作風明快嚴厲,評價兩極,是官場的爭議人物;當地甚至給他取了「耿拆拆」、「一指倒」、「造城市長」等多個綽號。曾有媒體報導,一項名為「你覺得耿市長用什麼外號最適合」的網路調查中,2300多名受訪者認為耿彥波是「耿菩薩」和「耿瘋子」的,各佔30 %。他在擔任大同市長任內雷厲風行,把老城區和新城區做了道路的擴寬和基礎建設才有如今的大同市容。
我們今天到大同參觀的景點便是大同博物館,大概三點左右我們到達了這個景點,由導覽員帶我們旅遊這個景點。
大同博物館2008年7月25日,位於大同市城區紅旗廣場對面、大同市展覽館東的大同市博物館新館改造完成,展廳面積為2000平方米,展覽環境稍有改善2010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大同市博物館禦東新館奠基。新館位於大同市禦東新區太和路東側,投資總額3.2億人民幣,建築面積31993平方米,新館為中國當代建築設計師崔愷設計建造地上三層(局部為四層)、地下一層。計劃2011年底完成主體工程,2012年開始布展,2012年底對外開放。
大同市博物館有“名城史略”、“平城時代”、“百川匯流”、“瓷路擷珍”四個主題展廳,突出展示都城時期的燦爛歷史、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塞上古城獨特的地域文化展出的文物精品有1000餘件,其中有自館藏三萬件文物中遴選的精品,也有自縣區文物保管所借展的文物。展品中有三四百件為初次亮相,包括“鎮館之寶”元代"瓷器及司馬金鐘墓出土的彩繪人物故事漆屏等都是有名的歷史文物。
導覽員先帶我們走了恐龍館,這裡除了有恐龍的化石外還有聲光效果逼真的恐龍,也吸引很多家長帶小朋友來此參觀。
二樓的展廳則是北魏時期的一些珍寶,司馬金鐘墓出土的彩繪人物故事漆屏每塊長約8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2.5厘米。漆屏風用木板製成,出土時較完整的有五塊,遍讀朱漆然後作畫,有黃色墨書榜題和題記。屏風兩面原皆有畫,入葬時朝下的一面腐蝕嚴重,原貌難以辨別,向上一面保存較完好。圖中所示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塊向上的一面。第一、二塊屏風畫用欄界分為四層。第一層六個人物,為帝舜格守孝道的故事;第二層三個人物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第三層兩個人物,為魯師春姜及春姜女像;第四層六個人物,為班捷仔辭成帝同乘輦故事。以上故事多出自西漢劉向所著《列女傳》,帝舜事蹟見《史記五帝本紀》。所畫內容與漢代以歷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傳統相承襲所畫人物用黑線作鐵線描,臉、手塗鉛白,服飾器具用黃白、青綠、橙紅、灰藍等色渲染,畫風與東晉名畫家顧愷之的作品十分相似,面相則已見南朝“秀骨清相”之端倪。而以漆或油彩作畫比在紙、帛上作畫更為不易,可見漆工技藝高超。這件屏風不但在當時屬於上品,在現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難得的精品。與屏風同出的還有四個石雕屏趺,當初是插立屏風用的,每件邊長約32厘米,高6.5厘米屏趺雕刻極精,但內容與屏風畫沒有聯繫,均與佛教有關,說明當時北魏佛教十分興盛。
大同博物物館三樓展示的是遼、金時期的文物,遼保大二年(1122)金完顏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為西京,改西京道為西京路,府治、縣治未變。西京路轄2府、7節鎮、8刺郡、39縣,9鎮。金皇統元年(1141)以西京路隸屬元帥府,舊置兵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1150)改置西京路總管府,後更置留守司。置轉運使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轄大同、雲中、宣寧、懷安、天成、白登、懷仁7縣。省奉義縣為鎮,入大同。保大二年(1122)金攻打西京時“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閣樓觀,俄而灰之”,遼末以來,再罹烽燼,樓閣飛為埃坌,殿堂聚為瓦礫,棟宇所僅存者,十不三四”。金佔大同後,為醫治戰爭創傷,大興土木,修城修寺,規模宏大。經過修整加固的大同城漢池,南門改稱奉天,東門改稱宣仁,西門改稱阜成。對雲岡石窟進行整修,“委煙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拔河道”,南移,以防水浸石佛。重建雲岡十寺,“重修靈巖大閣九楹,門樓四所……凡三十楹……又創石垣五百餘步”,此次修寺歷時三年半,重修華嚴寺、大普恩寺。天會十五年詔建太祖廟於西京。金大定五年(1165)在西京營建宮室,有保安殿、御容殿及西京宮苑。並設閣門使,掌管禮儀祭奠。還設有西京宮苑使。遼金時陪都西京再度興盛於北方,成為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中轉站 聯繫各民族的紐帶,大同再度輝煌。
我們隨著導覽員的腳步參觀完這個博物館,四點左右上車導遊帶我們到今天下榻的維也納酒店休息,我們住的酒店位置不錯,附近有燒烤店、通訊行等可逛街,我們進酒店後先休息了一下,六點下來導遊帶我們到附近吃了晚餐,大同是大城市,吃住的品質都比五台山來的好,我們吃完晚餐回飯店又休息了一下,十點左右和小林出來逛了街,也吃了燒烤,這兒的燒烤很平價,我們點了十多串也不過六十多塊,又喝了啤酒,便回飯店休息了。

雲岡石窟的精美佛像藝術

2019年3月23日,我們在山西旅遊的第五天,我們要去參觀有名的佛教三大石窟之一的雲岡石窟,晚上會住進平遙古城,因為古城遊覽車不能進去,所以我們要準備小背包,把這兩天要穿的衣服拿出來,大行李所在遊覽車內,我們一早便把大行李放在房間外面,然後下樓吃早餐,今天路程較遠,所以我們提早十分鐘出門,七點五十分準時出發開始今天的遊覽。
我們上了車不久就進入大同舊城區,這裡有一個大同古城牆,大同古城牆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牆舊土城上增築而成,全國頗有名氣大同城牆的總周長為7270.7米,形制為東西略長的矩形城池。牆體“三合土”夯填,牆表包磚,高約14米,比西安古城牆高2米,最寬處16.6米,比南京古城牆最寬處還寬6.6米。城牆上有62座門摟、角樓、望樓。城門樓四座,其中南門城樓最雄壯,為三層重樓,面寬61米,進深23.35米。城牆四角雄峙著四座角樓,尤以西北角樓最傑,呈八角形,稱為乾樓。座望樓中以洪字樓為望樓之最,為其他古城牆中少有。同時還建有96座窩鋪在距牆約40米處,修有護城河,寬10米,深5米。四門外有甕城,建築面積約為17600平方米。甕城外又築有月城,將甕城圈在其中,闢有城門。各門上還建“箭樓”或二層“匾樓。清順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嚴重破壞。明將薑瓖先是投清,後又反叛,多爾袞率軍攻打大同,歷時九個月攻之不下,後因城內彈盡糧絕,姜瓖部下楊振威投敵叛變,殺死姜瓖,把多爾袞放入城內。入城後,為泄私憤,多爾袞下令“屠城”,並把城牆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牆失去了往日的雄風。 耿彥波在2008年,大同市全面實施了歷史文化復興與古城保護工程,大同古城牆得以再度修復,目前東城牆、南城牆已依明代大同城規制修復完畢,並對遊客開放。修復後的東城牆建有甕城、月城、吊橋、護城河,並建有城樓、月樓、箭樓各1座,望樓12座。南城牆不僅修復了甕城、月城,還有關城和東西耳城。城牆上建有城樓、文昌閣、箭樓等古建築樓閣10座,望樓12座,角樓1座。修復後的古城牆雄偉壯觀,特別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燈光,使古城牆樓閣俊俏秀麗,偉岸的輪廓更具魅力。
大概9點半左右我們抵達了今天要參觀的重點,也是世界遺產之一的雲岡石窟,導遊和我們先講了雲岡石窟的歷史。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北魏)興安二年(453年)到(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間,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整個窟群分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石窟多以佛塔為主,又稱塔洞;中部“曇曜五窟”是雲岡開鑿最早,氣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石窟依山開鑿,在武州河北岸東西綿延1公里,主要洞窟達51個,其中保存較好的約20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公尺。1961年雲岡石窟被中國國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雲岡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
導遊買了票後我們進去先搭電瓶車道石窟入口處再慢慢進去參觀。
導遊說:北魏時期,雖有北魏太武帝七年時詔令毀佛焚經,坑殺僧人的太武滅佛,但大體來說,佛蓬勃發展,故開窟造像頗為盛行。 初期,曇曜在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在桑乾河的支流武周川旁的斷崖上鑿山石壁,開窟五所(今稱為曇曜五窟,編號為16-20) 之後,武州山開窟造像大規模地展開,進入了崇佛的高潮時期。河北等地的數十萬傳統匠師雕鑿了其他的窟(編號1、2、3、5、6、7、8、9、10、11、12、13)。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在雲岡石窟的雕鑿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故在中區石窟中(5-13窟)可見到許多帶有漢族色彩的佛像。北魏太和十八年遷都洛陽之後,開鑿的熱潮逐漸衰退,此後窟龕多由貴族官吏為祈福超渡而建。這些窟多為小型棟窟,即曇曜五窟以西的諸小窟。
在雲岡石窟開鑿的初期,其風格帶有濃厚健馱邏國"犍陀羅及笈多王朝"的色彩。佛像的姿勢也明顯反映了外來的風格,包括臉形較為豐腴、肉髻較高以及眼廓較深、鼻子較高。雲岡石窟開鑿的高峰期是北魏孝文帝時。石窟的主要結構多沿襲漢朝,佛像的衣著與表情也與初期較為不同。例如:大多數佛及菩薩的服飾都近似於南朝士大夫的穿著,且臉形、五官也較為世俗化、漢人化。第三期石窟多開鑿在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石窟規模縮小但數量增多。本期的石窟多是為了祈求平安及超渡亡者而興建,故在窟中有世俗男女供養人排列於龕下。
因為時間有限,有些洞窟也不能入內,但小李還是帶我們看了幾個精彩的石窟。
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窟分前後兩室,斷崖高25米,中上部鑿有12個方孔。後室雕一佛二菩薩像,從雕造手法判斷,應為隋唐時期的作品。第五窟、第六窟並列,窟前分別建有五間四層木構樓閣。第五窟窟內佛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最大的雕像。第六窟中央是連接窟頂的塔柱,高達15米,兩層,塔柱與周壁上雕刻有釋迦牟尼佛傳教事。第七窟、第八窟並列,窟前建有三層木構窟檐。第七窟後室正壁刻有菩薩像。第八窟窟內兩側有鳩摩羅天,東側刻有摩醯首羅天。第十一窟至十三窟並列。第十一窟中央有直達窟頂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東壁有北魏太和七年造像題記。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形象。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腳彌勒佛像,高12米多。第十五窟雕有一萬餘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 第十六窟至二十窟即「曇曜五窟」第十六窟窟形橢園,中間主佛立於蓮座上,周壁雕有千佛與佛龕。第十七窟有交腳彌勒佛倚於須彌座上。第十八窟佛立像高達15米多。第十九窟有一尊佛坐像。第二十窟外側的檐柱已坍塌,成為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較完整,臉型豐滿圓潤,雙耳垂肩,雙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飾精美,剛健雄渾,是雲岡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李幫我們很細心的導覽這些佛窟及特色,從佛祖出生、傳道到涅槃,圓寂,很多精彩的故事,在他的講解下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雲岡石窟真的是北魏佛教藝術的表現,比起幾年前參觀洛陽的龍門石窟,毫不遜色。
在參觀完雲岡石窟的第二十窟後他給了我們自由參觀的時間,然後我們搭電瓶車出來,雲岡石窟入口處的祇源,風景相當漂亮,湖面也結了一層薄冰,大家都在附近拍照,直到11點我們才離開景區前往餐廳用餐。
大概12:30左右我們上遊覽車離開大同市區,這次我們要開五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才會回到晉中地區的祈縣,所以路程相當長,導遊先讓我們休息一下,到了第一個休息區他讓我們下來上洗手間,然後再繼續出發。
不久我們看到了北嶽恆山,導遊要我們看周邊的景色,因為我們已經接近兵家重地雁門關了。
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明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2001年,雁門關雁門關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函谷關、仙霞關、劍門關並稱中國四大古關口。 雁門山因兩山東西對峙,其形如門,飛雁出於其間而得名。雁門關高踞雁門山上,為“天下九塞”之首(《輿圖誌》“天下九塞,雁門為首”),扼守著山西南北交通的要衝,切斷了塞北高原通向華北的一條重要通道。
它的東面連接紫荊關和倒馬關,西面連接寧武關和偏關,均為明長城(內長城)上的重要關隘。戰國末年,趙武靈王修築長城,設置雁門郡,命李牧常駐以防匈奴的進攻。南北朝時西陘關為“北庭三關”之一。唐代設立了關城,防止突厥南下。元代時,雁門關逐漸廢棄,關城被毀。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吉安侯陸享修復了古西陘關,又在關址以東5公里處新築了關城。此後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和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都對關城和附近的長城段進行過較大的修整。
在中國歷史上,雁門關一直是中原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前線要塞,許多名將在這裡建立了不朽的功業。趙國李牧曾誘敵深入,大破匈奴十萬餘騎。漢朝霍去病、衛青和李廣先後由雁門關出兵,北討匈奴。隋煬帝被困雁門關時,李世民獻策用疑兵之計退去了突厥軍隊。唐末沙陀(西突厥的一支)貴族李克用攻克雁門關,奠定了後唐的基業。宋朝時,楊業和楊延昭父子都曾鎮守此關,與遼軍展開多次鏖戰。雁門關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關城城牆高10米,周長約1公里。牆體以石座為底,內填夯土,外包磚身,牆垣上築有垛口。 關城的東西北三面開闢了城門。門洞用磚石疊砌,青石板鋪路,門額位置上均鑲嵌了石匾。東門門匾鐫刻著“天險”二字,門上建“雁門樓”,為重簷歇山頂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四周設迴廊。西門門匾上刻“地利”二字,其門樓為楊六郎祠。北門其實是甕城的城門,門額書刻“雁門關”三字,兩側鑲嵌對聯“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目前東西門樓都已被毀,北門也坍塌成了一處豁口。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3道大石牆和25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雁門關兩側群峰挺拔,山勢陡峭,中間夾一小路盤旋曲折,穿城而過。關城正北的山崗上有明清駐軍的營房舊址,東南有練兵的校場。西門外有關帝廟,東門外有靖邊祠,祭祀戰國名將李牧,現僅存石台、石獅子,關城以西的舊關城俗稱為鐵里門。兩關之間用石砌長城相連,並建造了敵樓、烽火台等,形成一組完整的防禦體系。在舊關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長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長城段之一,該段長城全長5033米,牆高6-8米,底寬5米,頂寬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敵樓各一座,在險要地段,還設置了堡寨、壕溝和暗門等。它的東西兩端向北延伸後,最終與外長城相連在關城周圍和山下還有關署、東城兵盤、西城兵盤、點將台、六郎城、新廣武城、舊廣武城等六十多處明代遺址和遺跡,也都是雁門關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下個休息站後,小李在車上請我們吃了山西特產紅棗及核桃,都還不錯吃,山西地方貧瘠,特產並不多,他也說如果有喜歡的可以多多和他購買,其中有慶州的黃米,據說是當年慈禧太后最喜歡的貢品,我也稍微買了一點,算幫他做個業績。
大概下午五點左右,我們抵達了祁縣,我們不久便到了渠家大院。導遊說: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渠家大院,與祁縣喬家大院、長治申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莊園、太谷曹家大院同為山西晉商大院的代表,但知名度一直排在靠後的位置。
渠家是清代晉商的代表,同時也是祁縣的首富,在鼎盛時期祁縣城東幾乎所有的土地全是渠家的地產,有40多處院落,人稱“渠半城”,現開放的渠家大院是原渠氏家族眾多院落中的一個,是渠本翹的叔父三大財主“田喜財主”渠源潮、“旺財主”渠源湞、“金財主”渠源淦之一渠源潮的住宅,佔地面積五千餘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餘平方米佢家大院為五進式穿堂院,外觀上如同一座小的城堡。建築格局在山西大院中獨具一格。渠家最為著名的人物是渠本翹,根據渠家的故事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昌晉源票號》,片中反映了三晉源票號的經營以及渠源湞、渠本翹父子在思想、觀念上的激烈衝突。渠本翹光緒十一年(1885年)考取秀才,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解元,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進士,為三甲第四名,一生之中集官、商、紳於一體,是山西民族工業的先行者,保礦運動中的愛國者,推動渠家步入鼎盛時期。
我們參觀這個院落由導覽員帶著我們一個院落一個院落的參觀,也跟我們解釋了晉商的歷史,在晉商大族中,有些家族興盛時間較長,子弟有前途者多,而有些家族則衰敗得快,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者重視家規家風,後者家規弛、家風差、敗家子弟也多。晉商家族有重學的一面,但他們具有以學保商,“學而優則商”的特點。晉商的興起,首先是明朝"開中製"政策的實施,為晉商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明代在《晉錄》裡的描述,廣為研究者所徵引:“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其次,山西礦產資源豐富,手工業和加工製造業當時已初具規模,這又為晉商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得晉商逐步走向輝煌;此外,由於晉南一帶地窄人稠,外出經商成為人們的謀生手段,晉中商人當時已遍及全國各地,曾流行這麼一句話:京師大賈數晉人。隨著商業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維護自身的利益,晉商的商業組織開始出現。起初由資本雄厚的商人出資僱傭當地土商,共同經營、朋合營利成為較鬆散的商人群體,後來發展為東夥制,類似股份制,這是晉商的一大創舉,也是晉商能夠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山西商人作為地方性集團組織的出現雖在明代,但其發展的鼎盛時期則在清代,其重要標誌就是會館的設立。會館剛開始是為聯絡同鄉感情的,到後來發展成為維護同行或同鄉利益的組織。
 我們參觀完渠家大院後已經六點了,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世界遺產之一的平遙古城,導遊在車上說了晉商的文化,也推薦我們明天晚上去看"又見平遙秀",他說晉商能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便是重誠信,如孔祥熙是山西太谷縣人,台灣首富郭台銘祖籍是山西澤州人都是成功的晉商,而《又見平遙》這部劇,演出超級震撼,它講述了一個關於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遙古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從沙俄保回了分號王掌櫃的一條血脈七年過後,趙東家本人連同232名鏢師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脈得以延續。雖然票價250元,但絕對是值得看的,同團人也都有要去看,就去體驗一下吧。
大概七點左右我們抵達了平遙古城,我們拿著個人的小行李跟導遊上了電瓶車前往古城,我們今天和明天都住在平遙古城的洪善驛,平遙洪善驛君瀾別院在明清時乃專門為督察及巡撫大臣特設的驛站,慈禧太后西巡時曾下榻此處,並發出“壯哉此驛之繁華,不忍京城之遠望”的戚嘆。客棧位於平遙古城中心區域,雄立於縣衙景區西側,距古城最繁華的明清街僅200米,是一家集餐飲、住宿、度假、休閒、曲藝、商務、會議為一體的涉外民俗客棧,是山西省一家楹聯文化主題酒店,也是晉商大院建築風格的經典之作。
客棧整體建築氣勢恢宏、別具一格,飛簷斗拱,雕樑畫棟,內部曲欄迴廊、移步易景,前廳、後院、書房、繡樓等10個院落錯落有致,薈萃了晉商大院建築的諸多樣式和風格;客棧裝飾則精雕細琢、典雅精緻,美輪美奐的木雕和磚刻展現在客棧的各個角落,將歷史文化、建築文化、旅遊文化、民俗文化與地方飲食文化完美融合為一體,與氣韻恢弘的古城風貌交映生輝,置身其中,猶如穿越到明清時期,盡情回味晉商文化的無窮魅力。
我們晚餐在飯店的餐廳吃飯,吃完飯後導遊帶我們去逛平遙古城的明清一條街。
明清一條街(南大街)位於平遙古城中軸線上,這裡集中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店鋪遺跡,是古城最重要、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一,鮮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在這條400餘米長的古街上,緊密連綴著78處古店鋪,包括票號、錢莊、當舖、藥舖、肉舖、煙店、雜貨舖、綢緞莊等等,幾乎包容了當時商業的所有行當,這街上也有很多酒吧、按摩店等,由於今天是星期六,逛街的人很多,歌舞喧嘩,甚囂塵上,我和小林逛街時做了足浴和按摩,一個人30元也不算貴,也買了一些飲料,特產回酒店吃,直到11點左右才休息。

白銀帝國一世界遺產平遙古城之旅

2019年3月24日清晨在平遙古城雞鳴犬吠聲中醒來,走到洪善驛大飯店信步參觀了一下,這是個典型的客棧建築,處處充滿著古意還有古董傢俱,信步走來彷彿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萬商雲集的年代,到餐廳中吃了早餐,大概八點半左右到大廳集合,小李也已到了,他說我們今天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將要用雙腳走遍這個古城的精華景點,但因為城區不大,所以應該不會太累,叫我們放心,等團員全到齊後便出發了。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是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美國《紐約時報》評選出2011年全球最值得旅遊的41個地方,平遙古城因能完整保留其“老傳統”而榜上有名,位列第37位平遙古城:晉商發源地、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古代商業中心、中國金融發源地,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始光元年(424年)改名為平遙。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 ”。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 匯通天下 ”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 日昇昌 ”,隨後建立的票號有二十多家。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因有六道城門,南北門為龜首尾,東西四門象徵四足。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佈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佈。城內設四條大街、八條小街和72條小巷。古城以南大街為中軸線,城東有城隍廟,城西有平遙縣署,城左立文廟、城右立武廟,東道觀西佛寺,對稱佈局;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舖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72座敵樓、3000哚口。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
由於平遙古城參觀任何一個景點都需要門票掃描,所以小李交代我們門票要保管好,我們跟著小李的腳步前往參觀,第一個景點便是日昇昌票號。
日昇昌票號是清朝著名金融機構,有清朝第一大票號之稱。 日昇昌前身是達蒲村李氏開設的西裕成顏料莊,位於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佔地2324平方米。李氏原籍陝西漢中,元代仕官山西後,落戶達蒲。李氏經營顏料鋪始於雍正年間。李氏在達蒲村沒有製作顏料的作坊,而是在山西平遙城西大街和北京崇文門外設有顏料商號。山西裕成顏料莊在嘉慶後期總經理是雷履泰。當時,發生了白蓮教大起義,又因自然災荒不斷,社會很不安定,商號之間調運現銀靠鏢行保護,雷氏就在所屬商號間匯票會票代替運現,後來就兼營起匯兌業務。雷履泰諳熟生財之道,先後在漢口、天津、濟南、西安、開封、成都、重慶、長沙、廈門、廣州、桂林南昌、蘇州、揚州、上海、鎮江、奉天、南京等地設置分莊。雷履泰日後獨裁獨斷,引起毛鴻歲強烈不滿,雷履泰以辭職要脅,李東家跪下求雷履泰不要離去。最後毛鴻歲辭職,接掌「蔚字號」。日昇昌把大賬結算期由6年縮短為4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出逃。沿途花費用度,均由日升昌票號匯兌。李氏後代生活以奢侈著稱,家中僕人達數十人,子孫好吸鴉片。辛亥革命後,山西票號毫無準備,放出之款無法收回,日升昌票號在四川、陝西各省的損失,「總計損失白銀300萬兩以上」。此外,時局不穩,湖北、河南、南京等地出現擠兌風潮。1914年,梁懷文因反對東家李王典,多次從票號中提款,最後辭職,趙邦彥託病回山西,最後由侯垣代理日昇昌。侯垣因替祁縣合盛久票號擔保不當,被債權人蘇錫綿等告至北京地方司法機關,平遙總號、北京分號被查封。梁懷文赴京清理號事。1922年,由於日升昌債權人296戶有293戶贊成日升昌復業,經司法部批准復業。1932年,日升昌正式歇業,日升昌的部分夥友發起日升昌錢莊。1948年,日升昌錢莊歇業。
導遊帶我們參觀時特別跟我們介紹了當時的暗語,為了日昇昌分號在分布全國不同城市進行錢鈔匯兌的業務,必須製作具有嚴格保密性的匯票。除了採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印刷技術及在關鍵部位加蓋戳印外,並實行一套以漢字代表數字的密碼法。在展示了一份「防假密押」,表面上56個字的順口溜,實則是暗藏玄機是兌換匯票的一套密碼。"謹防假票冒取 勿忘細視書章堪笑世情薄 天道最公平昧心圖自私 陰謀害他人善惡終有報 到頭必分明坐客多察看 斟酌而後行國寶流通"順口溜中的「謹防假票冒取 勿忘細視書章」是代表1至12個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圖自私,陰謀害他人。善惡終有報,到頭必分明」則是表示1至30天。「坐客多察看,斟酌而後行」是銀兩的1至10,「國寶流通」是萬千百兩。例如票號在6月10日給某省票號分號匯銀3000兩,其暗號代碼就是「取平多寶通」。
日升昌票號舊址,後院的正房是大掌櫃和二掌櫃的起居之所,其面闊三間,前插廊,窯洞式窗戶,懸空匾額「麗日凝輝」,後方掛的匾額便是光緒皇帝所賜的匾額「匯通天下」。
在參完這個這個重要的景點後,我們跟著導遊來到同興公鏢局。
近代學者衛聚賢所著《山西票號史》考證,鏢師之鼻祖,應當為山西人神拳張黑五《山西票號史》裡面是這樣記載的:“考創設鏢局之鼻祖,仍系時神力達摩王,山西人神拳張黑五者,請於達摩王,轉奏乾隆,領聖旨,開設興隆鏢局於北京,是鏢局的嚆矢。”衛聚賢還進一步推論,鏢局是明末清初顧炎武,傅山、戴廷軾為反清復明,以保護商人運送現銀而設。後來的鏢師們一旦看到遠處山上有土匪,趟子手就大喊:“合吾一聲鏢車走,半年江湖平安回。”據說,這個“合吾”即“黑五”的諧音,以資紀念。
同興公鏢局為王正清所立,王正清字松庵,號“面王”,平遙南良莊人。生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幼時讀過2年私塾,但家境貧寒,16歲背井離鄉,到北京一家麵館當學徒,當時還沒有軋面機,王正清必須用手肘揉麵,由此練就驚人臂力。王正清後拜武術大師劉留為師,學武3年,進步很快。之後他拜劉留師兄賈殿魁為師,賈殿魁曾教道光皇帝習武。賈很喜歡王正清,便資助他生活費,要他專心習武。王從師賈殿魁,由此學到少林散手108勢等多套武藝。同時,他與內家高手常義時常切磋武藝,3年後,王正清已貫通內、外二家。王正清30歲那年,成為江西道台朱文的武術教習。36歲,他跟隨朱文赴河南上任,前後9年,制服響馬、大盜無數,幫助地方政府解決了治安難題。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47歲的王正清告別江湖,返回平遙,次年開辦同興公鏢局。王正清與祁縣戴龍邦、文水李毓秀一起,並稱“華北三傑”。三人都有鏢局生意,時常互通有無,有時手下人還會在一起走鏢。河南嵩少林寺曾為王正清鑿碑刻,載入武林史。據說1900年八國聯軍攻戰天津打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逃往西安,西逃旅途少不了吃喝花銷,八月初九,二宮到達平遙,盤點現銀93萬兩,這麼大的數目,無人敢當此皇銀的保鏢,唯有山西平遙的王家敢接,適逢亂世,王家鏢隊一路上風塵僕僕,經歷波折,日夜兼程,只半月餘將銀兩送抵西安,無損分毫,這塊至今仍掛在王家舊址上的奉旨議敘的匾額,就是當年辦完這趟皇差後,慈禧太后的賞賜了。
在參觀時我注意到了鏢車,當時走鏢分兩種路線,一種水路,一種旱路。山西屬於黃土高原地區,羊腸小道特別多,用這種獨輪車推著走比較好走,因為它只有一個輪,平衡力很難掌握,當時推它有一向密絕“要想鏢車走,屁股扭一扭”,也就是說您必須蹲成馬步,蹶起屁股,一搖一擺向前挪動才能推走。鏢局不可缺少的東西是鏢車、鏢箱和鏢旗,鏢旗上寫的押鏢師傅的姓,它就是說您在途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劫匪,如果您是厲害師傅保的鏢,出了名的師傅保的鏢,一般是不敢劫,所以說劫鏢之前先看一下鏢旗上的姓,久而久之就成了鏢局的代號了。而您看一下它的底色是黃色代表山西地處黃土高原,字是紅色代表希望鏢局生意紅紅火火,周圍用藍色圍起來,水是藍色,代表財源滾滾的意思。「同興公」取名時也有一定的含義。“同興”偕音“同心”主要有3個意思:(1)內部人員同心偕力;(2)與客戶同心;(3)與官僚同心。“興”代表事業有成之後興旺發達。“公”是大家共同的一種生意。
在參觀完這鏢局要出來時,小李要我們注意看房檐上掛有兩塊匾,最上邊那塊黃色與藍色鑲嵌的“奉旨議敘”,它是當年慈禧給二代掌櫃王樹茂的一塊匾,您可以注意觀察一下它的結構,一般的結構龍是天子,龍是高高在上的,而它是鳳在上龍在下,表明當時是慈禧執政,一手遮天,上面寫有四個字,但她把頭一個“奉”字寫在了一旁,寫得特別小,猛得一看就像三個字。當時候慈禧是滿人,滿人最忌諱的四個字的豎匾,四的諧音是死字,不吉利,所以把“奉”字寫在了一旁。而您看它把“旨”字與“敘”字寫錯了,而且旨字寫錯的特別有意思,正楷旨上面是個匕首的匕,下面是個“日”,而她寫成了“上面是個上,下面是個日 ”,說明她的身份和地位遠遠高於太陽,而敘字寫錯的原因是慈禧是滿人,滿人到了漢人的地方必須寫漢文,她覺著這樣有貶低身份的意思,所以故意寫錯的。而您看下邊還有一塊橫匾“慶衍花齡”這塊匾是當年護送太后的鏢師在過六十大壽時由各商家票號聯合起來所贈送給他的一塊壽禮,慶是慶祝的意思,衍是繁衍長壽的意思,花齡是六十花甲,下邊這些小字是各商家票號的名字共有五十多家。
參觀完同興公鏢局後,導遊給我們自由逛街的時間,約定好十點半走到南門前,我們便自由逛街了。
因為今天是星期日,平遙老街上逛街的人特別多,我注意到很多商家賣平遙有名的漆器,首飾盒一個50到100元之間,做工相當精美,另外也有不少店家賣冠雲牛肉的,平遙冠雲牛肉既是山西特產,也是文明全國的特色商品。牛肉色澤鮮紅,肉質鮮嫩,口感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還有直升機不時飛過古城上空,提供觀光客由高空俯勘古城,但費用不便宜就是了。
10點半我們走到平遙城牆的南門,導遊帶我們上了平遙城牆,也跟我們介紹了平遙古城的歷史。
平遙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原則修建,風格古樸,重視防禦,工藝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稱。城池平面呈方形,南側城牆沿中都河而建,故略顯蜿蜒。城牆高12米左右,平均寬3.5米,周長6.4公里。牆外有護城河,寬度和深度均為4米。牆體內為土築,外用白灰包砌,頂部用青磚鋪墁,內側設馬道和內向排水渠道。牆上有6座城門及門樓,四角各築1座角樓,每隔50米有一馬面牆,上面有敵樓1座,用以減少守城方的射擊死角。馬面牆共有72座,垛口共計3000多個,據說是按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來設計的。不過除了城門和垛口,其餘已大都殘壞。六座城門中,南北各有一座,東西分別有兩座,東西門外均築有附屬的瓮城,形如烏龜的頭尾和四足,並且城內街道布局亦頗似龜背紋絡,故有「龜城」之稱。 平遙城牆的東南角和東門,分別有魁星樓和"尹吉甫點將台等建築。南門部分牆段曾在2004年倒塌,2005年已獲重修。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牆體都保存較好,城牆頂部已開放,可供遊客憑門票登臨遊覽。 平遙城牆與西安城牆"荊州城牆"遼寧興城城牆"城牆等並列為中國現存最好的四座古城牆。
登上平遙城牆後可以一覽無遺的看見平遙古城的街道格局和星羅密佈的古建築,另外也有展示一些古代的兵器,我們逛了二十分鐘,下來後導遊帶我們參觀平遙的文廟。
平遙文廟在平遙古城東南隅城隍廟街120號,始建於唐"貞觀 "初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孔廟,文廟大成殿重建於金大定三年(1163年),是中國各孔廟中唯一的金代建築。文廟附紹山書院,晚清思想家徐繼畬;曾任山長,教書十年之久。
小李特別幫我們介紹特殊的九龍壁,九龍壁是一種裝飾有九條大龍的琉璃影壁,多為明、清皇家所用。中國現存的古代琉璃九龍壁有四處:大同九龍壁,位於大同市城區,是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前的照壁。山西平遙九龍壁,在平遙古城的平遙文廟內,建於明朝初期,原為太子寺照壁。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後修復。北海九龍壁,位於北京市北海公園內,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雙面皆雕有9條龍,原為大西天經廠門前的影壁。故宮九龍壁,位於北京市故宮內,皇極門前的影壁,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這都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傑作。
在參觀完文廟後我們前往平遙大劇院用餐,本來劇院12點15分開始有表演約45分鐘的,但因為餐廳今天有婚宴包場,所以取消了,但我們吃完飯離開餐廳時有看到新人正在進場,我們也感染了他們的喜悅。
我們下午參觀的第一個景點便是城隍廟,平遙城隍廟位於山西平遙城隍廟街中段。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始建於明洪武初,成化中重修。清代鄭板橋宰濰縣,重修城隍廟並撰有《創修城隍廟碑記》。今天以城隍廟街的肉火燒最為有名。
下午的第二個行程便是小李帶我們去做臉譜DIY,這種臉部化妝主要用於淨(花臉)和醜(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類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內行的觀眾從臉譜上就可以分辨出這個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聰明還是愚蠢,受人愛戴還是使人厭惡。京劇那迷人的臉譜在中國戲劇無數臉部化妝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京劇臉譜它通過運用誇張和變形的圖形來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徵。眼睛,額頭和兩頰通常被畫成蝙蝠,或燕子的翅膀狀,再加上誇張的嘴和鼻子,製造出所需的臉部效果。京劇臉譜色彩十分講究,看來五顏六色的臉譜品來卻鉅細有因,決非僅僅為了好看。不同含義的色彩繪製在不同圖案輪廓裡,人物就被性格化了。臉譜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為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叉圖,嘴下圖。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有規律而無定論。
今天我們做的臉譜DIY老師教我們做的是關公的臉譜,關公是山西運城人,正因為他的祖籍是在山西,所以也是山西人的驕傲,山西運城有世界上最大的關帝廟,郭台銘也曾經把祖廟的關公請到台灣繞境,雖然這次山西之旅我們沒有到運城的關帝廟,但老師也跟我們說了運城關帝廟的概況,關羽故里的解州關帝廟,總占地面積有七點三萬平方米之多,為海內外眾多關帝廟占地面積之最。該廟宇眾多建築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軸線,分四大部分有序展開:中軸線的南端為「結義園」,為紀念劉、關、張桃園結義而建。園內古木參天,山水相依,並建有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等主體建築,往往使人在觸景生情中,沉浸於「桃園結義」的美好傳說之中。關帝廟坐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後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築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一,布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帝廟氤氳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在做完臉譜DIY後我們去參觀平遙縣署。
縣署為縣治所在地,設官蒞事,必有常所。平遙縣衙位於衙門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東西寬131米,南北長203米,佔地2.66萬平方米。建築群主從有序,佈局對稱,前朝后寢,左文右武。明成化十年《山西通志》稱:“平遙縣治在城內西南宣化坊,元至正六年建,國朝洪武三年主簿孫在明重建。”據清光緒八年《平遙縣志》記載,縣治於明萬曆十九年、二十五年、四十七年、四十八年間,均有過大規模的增建改築;清順治十二年及光緒五年補修添建。衙門外,左翼有觀風樓,右翼有樂樓,前有照壁.衙門內,沿中軸線自南而北有儀門3間、牌坊1座、大堂5間、宅門3間、二堂5間(明代匾額名"忠愛堂")、內宅5間、大仙樓3間。儀門外之東西廂窯(房)各7間為賦役房。大堂前東西廂各11間,為吏、戶、禮、兵、刑、工房。大堂兩旁設贊政廳、鑾駕庫各3間。宅內各層均有東西廂房。衙署東部有彰癉亭,自南而北又有釧樓、土地祠、寅賓館、侯祠、糧廳和花園。西部有申明亭,往北有重獄、女獄、輕獄、洪善驛、督捕廳和“馬號”。 這座古縣衙的主要建築均有楹聯,如大堂楹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聯“與百姓有緣才到此地”;“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
縣署在三點左右有縣太爺出巡斷案的活動,整個活動大概半個小時,演員表演賣力,演出精彩,看完這個表演已快四點了,便回洪善驛休息,因為晚上要去看又見平遙秀,所以先回飯店養精蓄銳一下。
五點半,我和小林在出門來到平遙縣署前,導遊帶我們去用了晚餐,吃完飯後我們搭電瓶車出古城,準備看今天晚上的秀。
又見平遙秀是來平遙旅遊必看的大秀,每晚七點在平遙大劇場演出,目前已演出超過1千多場了,這是全中國第一次把劇場和演出合為一體的設計,既像演出場館又像博物館。而《又見平遙》劇場卻顛覆了這個空間。繁複和奇特的空間分割讓觀眾“找不著北”,有進入迷宮般的感受:一會兒是街道,一會兒是大院,一會兒是城牆,一會兒又是黑空間。沒有前廳,沒有主入場口,沒有觀眾席,沒有傳統舞台。觀眾從不同的門進入劇場,在90分鐘的時間裡,穿過完全不同的場景,而且,完全是步行觀眾邊走邊看。
故事是這樣的《又見平遙》講述了一個關於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遙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用自己以及232名鏢師的生命從沙俄保回了分號王掌櫃的一條血脈。
第一幕是【送鏢師·洗浴】鏢師半裸身體,泡在大缸中,他們即將離鄉押鏢,洗個大澡,是鏢師臨走前的隆重儀式。村子裡的人(觀眾)聚集在一起,參與這場隆重的送別。女人們為鏢師擦去身上的水,用力咬了鏢師一口。非常痛,但據說,留下這樣的印記,即使死了,也能找到回家的路。鏢師悲壯上路,為仁義。
 B區為商業文化展示區,由大街、小巷、牌樓、店鋪、小廟等共計22組建築物組成,採用石雕、磚雕、木雕、磨磚對縫等傳統工藝建造,共計2845平方米,建築面積2021平方米。觀眾進入該區後可看到平遙古城在清末時的各種商業活動情況,真切地體味生活在150年前的平遙古人是如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中國商業歷史的舞台上,譜寫著非同尋常的華美樂章。在這裡,人們彷彿穿梭在古代平遙的街頭。
我們們看完後跟著觀眾走到下一個場景【還魂·安息】來到村頭,本盼著二百鏢師凱旋而歸,卻只看到一個人,還有鏢師的靈魂。原來鏢師們都在路上犧牲了,換回王家後人這一條命,這趟鏢成了,回鄉的缺只有魂。鏢師的魂出現在村口的牆上,一個一個訴說著,有的悲,有的泣,有的故作輕鬆。魂能回鄉一趟,他們也安息了。
 接著我們來到了趙家的花廳,這裡正在辦一場選妻的活動,時光逆轉,我們又回到鏢師出行前的時光。這裡是趙家大院,熱鬧非凡,原來是趙家東家今天要選妻。數個妙齡女子站在幕後,依次看各個部位,腳、腰、臀、手、面,最後留下的,也就是萬裏挑一的女人,成為了趙家女人。當天洞房,當天留種。選親之後,趙家東家就去押鏢了,留下家中妻子一人,十月後,趙氏難產而死,臨死悲言:我生都生了,死就死了吧。 趙家也從此沒落。
下一個場景則是【穿越·責問】趙易碩魂回趙家,遇到了當代的趙家後人,後人責問為何當初要去押這趟鏢。趙易碩言道"我複字分號王掌櫃全家十三口,已經在沙俄沒了,只留下一個獨苗兒子,我必得保他回來,讓王家不斷了血脈,這是平遙城的仁德,也是我趙易碩的仗義。為仁義而去,卻也虧欠了自己的家人後代。趙東家奔跑著,懺悔著,朝著家鄉的方向,魂歸故里,落葉歸根。
最後一個場景是有位置,可以坐著好好欣賞的【麵·故鄉】最後,王家後人歸鄉認祖,一段段麵舞,訴說著面和山西這片土地的淵源。"離家在外,吃到了麵,也就算回家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麵秀”之舞就此開始了此舞另闢蹊徑,由50餘名舞蹈演員共同完成,通過陣陣飛揚的麵粉,盡情宣洩遊子對家鄉的眷戀。山西一向以麵食文化著稱,麵粉也就成了一個深邃獨特的鄉情符號。一張張桌子上擺放著的全都是雪白的麵粉,演員們深深俯首其中再陡然高高揚起,輕輕將其捧起又緩緩從指縫流淌,那種深情真是令人百感交加。
當全場《桃花紅杏花白》 時,我看到所有演員和觀眾一起哼唱,留下熱淚。這首左權民歌,讓我感受到了山西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以及愛情。不想說感天動地,因為這個詞用得太濫。我更願說,這種感動不管是愛情還是信義還是仁德,總會觸動你心底的柔軟。它算是一種美,一種人性的美,足以打動每個人的內心讓你熱淚盈眶,落淚兩行。
這場秀是我在大陸旅遊看到的比較特殊的秀了,在前半段沒有特別的舞台,只是跟著人群一直走,邊走邊看,也沒有特別的感動,但最後氣勢磅礡的麵舞和看到本地人邊看邊落淚哼著左權的: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的民歌,我相信這部大秀感動了很多的山西人,也表達中國人慎終追遠的情懷了。
看完了這場秀,我覺得有些不值得,但來山西平遙就是又體驗一下不一樣的文化,小李把團員及和好後叫了電瓶車,我們回到了飯店休息,結束今天世界遺產平遙古城之旅。


三晉大地,表裏中原


2019年3月25日是我們在山西旅遊的第七天,早上起來在洪善驛用了早餐,我們到大廳集合,小李幫我們叫了電瓶車,我們便離開這世界遺產充滿古意的平遙古城,搭遊覽車後我們前往今天第一個旅遊景點平遙的雙林寺。
雙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里。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中都寺創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獻記載失詳,難以確考寺中現存最古之碑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遠,字跡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於武平二年”尚可辨認。“武平二年”(571)乃北齊年號,既是重修,其創建年代必早於此。假使從北齊算起,中都寺至今也已歷經一千四百多個春秋了中都寺當時為一方勝境,廟貌雄偉,香火隆盛,遊人不絕,曾建有“七重樓閣,高可望省”,可惜毀於火災,原閣礎石至今猶存,直徑一米有餘,足證其規模之大。
導遊說這雙林寺和平遙古城一樣是世界遺產,而雙林寺難能可貴的是它的彩繪,我們跟著導遊進了雙林寺,穿過天王殿,來到釋迦殿。
釋迦殿是雙林寺主殿之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欄額普拍枋出頭,簷下無斗拱明間置門,正中匾額書“靈鷲遺風”四字。釋迦殿內,釋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脅侍文殊、普賢,是本殿主要塑像。殿內四壁運用圓雕、深、淺浮雕手法,採取分層組合、連環壁塑形式,表現了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從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以及四方傳經普渡眾生的佛傳故事,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態各異,活動於建築、山石之間,構思構圖絕妙,令人嘆為觀止,頗富有我國民間藝術的傳統特色,釋迦殿影壁牆後塑一座渡海觀音,是雙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觀音用圓雕手法塑造,單腿盤坐於紅色蓮瓣之上,整個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詳自若,與背景上波濤洶湧的海浪形成強烈對比,具有靜中有動的藝術效果,觀者無不稱奇。
釋迦殿兩廂各為四間懸山式建築,因在殿內隔牆,又分為羅漢、武聖、閻羅、土地四個小殿。羅漢殿內塑十八羅漢,是難得的藝術珍品,他們略與真人等高,分塑於觀音兩側,這些羅漢像比例適當,解剖準確,形體厚重,造型優美,一個個神采奕奕,頗具個性,古代藝術大師運用純熟的傳統彩塑技巧,使這些羅漢塑像達到了呼之欲出、若聞其聲的藝術境界,被人們稱之為“神品”。
東側千佛殿,懸山式建築,面寬七間。殿內彩塑達五百餘尊,佔全寺四分之一。主像為自在觀音,面相恬靜嫵媚,姿態舒暢自然。左右側塑韋馱和夜叉立像。韋馱像極富個性特徵,武中蘊文,頗具動勢,是明代彩塑中少見的藝術傑作。殿內四周為懸塑和壁塑,五百菩薩分為五至六層,或駕祥雲,或騎異獸,與主像聯繫照應,渾然一體。窗台和門兩側還塑有供養人像三十多尊,這些塑像造型非常寫實,他們的衣冠飾物是研究明代服飾發展演變的可貴資料。
菩薩殿在中院西側,正與千佛殿相對,主像為千手千眼觀音,結跏居中而坐,儀容豐滿端莊,神態溫柔雋逸,手勢千變萬化,塑造得十分纖巧而富彈性。如果不是背後伸出許多胳膊,真會使人把千手觀音看成人間—個美麗嫻雅、雍容大度的少婦。四周懸塑四百多菩薩,皆腳登彩雲,作行進狀,大有衣紋飄動,滿壁生風之感。
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也是觀音菩薩的生日,我在這兒拜了觀音菩薩,祈求菩薩能保佑全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在雙林寺逛了半小時後,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汾陽。
汾陽市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緣呂梁山東麓,東、北部與武則天的故鄉文水相鄰,東南與平遙縣、介休市相交,西南為孝義市,西與中陽縣離石區相連,汾陽市素有“秦晉旱碼頭”之稱,市境交通便利,處於太原經濟圈節點,與孝義、介休共同構成太原經濟圈次中心。汾陽是著名的酒都,是中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聞名遐邇的汾酒、竹葉青產地、中華名酒第一村杏花村 就在汾陽。汾陽還是中國縣域經濟主體功能重點開發區。
我對汾陽其實是相當有興趣的,因為我的外祖母郭氏便是汾陽人,而汾陽的名人中,我最欣賞的便是幫助唐朝平定安祿山之亂的汾陽王郭子儀,郭子儀(698年1月29日或697年9月5日-781年7月9日),陝西渭南市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帝,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史論家認為他:「權勢傾蓋天下,中央並不猜忌;功勞超過當世,皇帝毫不懷疑;窮奢極侈,輿論卻不抨擊。《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
大概十點左右我們到了汾陽,我們參觀汾酒博物館汾酒博物館以“傳承國寶,清香久遠”為宗旨,是對我國第一文化酒最具權威的詮釋和佐證,彰顯了一個高品質、高定位、高水平的汾酒文化歷史長廊。同時,復古生產線、成品包裝線,使您可以親眼目睹汾酒的製作過程,了解百年汾酒的文化詩韻。看完製作過程可以在陳年酒庫中,品嚐到最純正的汾酒系列陳年佳釀。
我們到這博物館由解說員帶我們參觀,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歷史上,汾酒曾經過了三次輝煌: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廿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晚唐時期,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詩吟出千古絕唱:“清明時節與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汾酒的二次成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甲等金質大獎章,為國爭光,成為中國釀酒行業的佼佼者。
在導覽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汾酒博物館和汾酒的工廠,雖然我不喝酒,但也了解了過程,酒廠也有開放酒窖讓我們參觀,也品嘗了汾酒,算是這次旅遊的另一種體驗吧。
中午我們便在杏花村的酒家用餐,然後才又開始下午的行程。
我們下午回到了太原,小李和我們說了太原的歷史;太原是一座具有兩千五百餘年歷史的古城,也是中國著名歷史古都之一,春秋時期晉文公便定都於此,公元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發起動亂,周襄王逃到鄭國並向晉文公緊急請求援助。同時,秦國正準備去救周王。晉文公想當霸主,他趁這個機會顯示了他的權力和威望,所以不顧晉國剛剛才安定,決定在秦國行動之前拯救天子,不讓秦國得到功勞。因此,他答應了周襄王,打敗了王子帶,並護送周襄王返京。為了感謝晉文公的恩惠,周王將河內、陽樊等地賜與晉。當時齊桓公已卒,中原群龍無首,楚國乘勢堀興。晉文公先翦除楚國的羽翼,擊敗曹國、衛國,使二國與楚國絕交。公元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前632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衛國的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晉文公繼而聯合秦國,攻打親楚的鄭國,阻止日後楚國的北進。而後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由周天子封趙烈侯、魏文侯、韓景侯為諸侯,是為三家分晉,便是戰國時代的開始,太原為趙國都城。之後前秦、東魏、北齊、北晉、後唐、後漢、北漢等朝代都曾在此定都。這使得其成為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我們抵達太原後第一個參觀的便是太原地標永阼寺。永祚寺,位於太原東南郝莊村南之向山腳畔,創建於明萬歷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是一位名叫佛登的高僧奉皇帝之旨修建的。因寺內雙塔高聳,故俗稱雙塔寺。它坐南朝北,依山構築,居高臨下而視野開闊。 雙塔寺現存主要建築均為磚構,由前院、後院、塔院三部分組成。塔院現存雙塔、過殿和後殿。後院現存大雄寶殿、三聖閣、排堂、方丈等建築。寺內大雄寶殿及東西配殿皆系無量殿形制,以青磚雕仿木結構建造。前院牡丹滿園,被稱為太原的“小洛陽”, 有明代所植的名貴牡丹,稱作“紫霞仙”。每到開花季節,花色鮮艷,花香馥郁。
永柞寺的主要建築是被稱為雙塔的宣文塔,始建於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萬歷四十年竣工,主持修建者為福登和尚,資助者為明神宗之母慈聖太后。慈聖太后曾加尊號為“宣文”,故塔以此名之。它位於寺院的東南角,南北對峙,均為八角十三層,磚築樓閣式,通高54.7米。兩培均有階梯可盤旋而上,直至十層。塔身每隔一層辟四門通向外檐且方向按順時針不斷變化,這就避免了塔身中間劈裂的危險。北塔沒有琉璃剪邊,塔頂由覆缽、寶珠、寶瓶組成;南塔則有琉璃剪邊,塔頂有鐵鑄覆盆、寶珠等。外表飾以精美的磚雕鬥拱,承托著輝煌的琉璃飛檐。檐上裝有細致精巧的琉璃鳥獸和花卉,檐又有一圈佛像浮雕,宛如一圍華麗的玉帶,又似火面連環的佛龕,其雕工之細致,形象之逼真,都顯示了明代藝術家的匠心和才華。登臨塔頂,憑欄遠眺,太原市的景色盡收眼底。
“雙塔淩霄”被稱為太原一景,已成為太原的標誌。福登和尚計劃中的永柞寺規模很大,但修建中途又奉萬歷帝之命到五臺山經營永明寺,致使工程中止,宏偉的藍圖未及實現,僅建起雙塔和後院部分。
我們大概兩點半到達這個景點,導遊帶我們上去,前方有一大片的牡丹園,但時節還沒到,所以都尚未開花,未能一睹牡丹的風采,相當遺憾,但我們還是去走了一下,半個多小時後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另一景點柳巷。
柳巷為太原有名的商業街,它也有一段故事;相傳明太祖,在北伐滅元的戰爭中,揮戈直指元軍的軍事要塞太原。駐紮太原的元軍,憑藉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優勢,以逸待勞,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將軍常遇春,為了解守敵詳情,遂親自化裝成樵夫,混進太原城臥底。不料,事不機密,常遇春的行跡被元軍探子探得當他剛剛穿過太原城東門外的橋頭街,混進朝曦門時,就被元軍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將軍急迫之中,殺開一條血路,拐入城牆根下的一條小巷,鑽進巷北的一個破舊小院。這所殘頹的小院裡,只住著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婦人,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殘殺,兒子又被元軍抓夫,一去不歸。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統治者。她見這位樵夫被元兵追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進了後院的柴垛中追兵闖入院中搜尋,柳氏裝聾作啞,將他們哄走。常大將軍獲救後,深謝老人救命之恩。臨別時,他順手摘下院中樹上的一根柳枝,交給柳氏說:“老媽媽,這裡不久要打仗了。為不使您老再遭戰火,請把它插在街門上,明朝大軍見到柳枝後,便會盡心保護。不過幾日,明軍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見戰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鄰難逃戰劫,遂走家串戶,告訴眾鄰,各取柳枝插於門首攻入城中的明軍士兵,按常大將軍的命令,看到門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護,秋毫無犯。戰後,眾街坊為了感謝柳氏,也為了紀念太原的光復,便把門首的柳枝,植入門前街畔。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發芽、吐翠。插入街頭巷尾的柳枝,隨著時光的推移,長成了小柳樹、大柳樹、老柳樹。從春到夏,從夏到秋,這條不起眼的小巷,綠柳成蔭,枝條煙娜,涼爽愜意。於是,一個美麗的街名“柳巷”,來到了太原的大地上。
導遊帶著我們到商業街的入口,跟我們說了遊覽車停放的地方和集合的時間便讓我們自由逛街了,這兒有點像北京的王府井、重慶的解放路,甚至像是台北的西門町,充斥著大型商場,電影院、百貨公司等,各種小吃用品應有盡有,比方像清和元飯莊的“頭腦湯”,百年來一直熱乎乎的滋潤著太原人的身心;吃一頓認一力的羊肉蒸餃,在當年經濟困難的時代,是普通太原人過節的一大追求;如果嘴饞了,當地人會去柳巷的六味齋買一塊醬肉,這裡的醬肉至今在選料和配製方法上都嚴格遵守傳統做法;對於外地遊客來說,雙合成的糕點、益源慶的山西老醋等也是不錯的,今天是星期一的下午,但還是有不少太原人在這兒逛街購物的,我們逛到差不多五點便回集合地點,導遊帶我們去餐廳吃晚餐,然後送我們回頤和酒店。
明天我們要搭八點多的飛機回台灣,所以今天是我們在太原住的最後一晚了,我們想體驗一下山西的夜生活,大概八點多我們從酒店出門,碰到了領隊阿翔,他說附近有一個夜市可以去逛逛,我和小林及阿翔便走路去逛了夜市,找到一家燒烤店,點了啤酒和燒烤吃,因為是在大陸最後一晚了,有點放鬆,多喝了點酒,最後竟然走錯路找不到頤和酒店,只好搭計程車回酒店,這時也11點多了,明天五點半就要出門了,便洗了澡休息,結束這八天七夜的山西之旅。

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全家歡樂香港行,海洋公園玩樂好開心

今年2019年新年,因為有九天的連續假期,所以妹妹計劃全家人一起去香港過年,打從去年十二月看到一個雄獅旅行社的香港迪士尼樂園及海洋公園的行程相當喜歡,因為十二月底前報名有折扣,也有每人一個红包,便請鄧姐幫留了8個位置,然後把所有人的證件和簽證都交给了鄧姐滿心期待這次的旅程,雖然這次過年去機票和飯店都比輕貴,團費多了一倍將近三萬元,但我們住的酒店九龍君逸酒店位置好,離地鐵站也近,逛街購物都十分方便,而且會在迪士尼飯店吃圍爐團圓餐,所以還是值得的。
2月3日那天大概4點左右,弟弟把大家叫醒,吃了早餐後大概4點半出發,由於時間很早,出發到機揚並不會塞車,大概五點二十分已到機場第一航廈,停好車後走到機場的華航櫃台和領隊會合,妹妹他們一家五口也到了,然後便辦了CHIAN的手續,也幫媽媽辦了自助通關,7點半左右進入海關在通關閘口休息了一下,8點多我們登機,飛機在8點50分準時起飛,到香港约一個多小時,看了場電影,10點半飛機已抵達大嶼山國際機埸了,我們跟著領隊過海關提領了行李,香港導遊已經在入口等我們,上了遊覽車開始今天的行程。
我們上了遊覽車導遊小林幫我們稍微做了介紹,香港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出海口,其實開發算是很早的,早在秦朝年間開始便有漢人逐漸在此定居,當時稱為番禺香港範圍,大約北緯22度9分到33分之間,東西東經113度50分到114度26分之間。 香港係珠江口東南面一部分,位於澳門以東60公里(37英里),香港大致上有香港島、大嶼山、九龍、新界幾部份。九龍半島北面便是新界,深圳河連往中國大陸。有262個島,當中大嶼山最大、新界最多人、鴨脷洲人口密度最高。全香港最高地方是大帽山,有958米,低窪地方就主要集中香港西北元朗。整個香港有八百萬人口之多,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英國政府取得了香港的主權,開始發展香港的建設,直到1997年7月一日主權回歸,在中國政府的建設下日益繁榮,貨櫃吞吐量居於亞洲第一,使的香港的地位屹立不搖。
遊覽車不久便經過了常常在電影中看到的場景青馬大橋了,青馬大橋由莫特·麦克唐纳公司設計。「青」是指青衣,而「馬」是指馬灣,它離海面高度62米,而橋塔高度則為206米。吊起大橋橋身的主纜直徑為1.1米,而主纜主跨是由33,400條直徑5.38毫米的鋼絲,以空中絞織方法組成。每條主纜會產生5萬公噸的拉力,總長度達16萬公里,足以環繞地球4次。大橋的結構鋼材主要在英國及日本製造,並在中國廣東省東莞市珠附近組合成50件組件,再以躉船運往施工地點。重量方面,結構鋼材重量5萬公噸,橋塔和錨碇混凝土重量則為50萬公噸。
青馬大橋採用雙層設計,橋的露天上層為3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有蓋的下層則為2條港鐵東涌綫及機場快綫的共用路軌,和2條供緊急時(例如颱風吹襲和嚴重交通意外時)使用的單線行車道路。青馬大橋於1992年5月25日開始動工興建,耗資71.44億港元。大橋連同青嶼幹線其餘部份,於1997年4月27日開幕,並由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港督彭定康及布政司陳方安生主持開幕儀式。而大橋則於同年5月22日正式通車。
遊覽車大概開了四十分鐘,我們來到今天主要的旅遊景點香港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佔地逾91.5公頃,是一座集海陸動物展覽、機動遊戲和大型表演的主題公園,1971年成立後在1972年7月動工,於1977年1月10日開幕,其後政府通過《海洋公園條例》,成為獨立的非牟利機構,並且需要自負盈虧,海洋公園規劃初期為香港水族館,香港海洋公園依山而建,主要分為高峰樂園及海濱樂園,以纜車和海洋列車連接。高峰樂園與大樹灣間則由一條全香港第二長的戶外扶手電梯貫通。2005年,海洋公園啟動耗資55.5億港元的《全新發展計劃》,全園景點及機動遊戲由原來約35個增至80個,分為八大主題區域(亞洲動物天地、夢幻水都、威威天地、熱帶雨林天地、動感天地、海洋天地、急流天地及冰極天地),並且躋身為世界級主題公園,成為全球最受歡迎及最多入場人次的主題公園之一,於2012年獲頒全球最佳主題公園(The Applause Award)大獎。
我們到這兒已將近一點了,海洋公園7點關門,導遊跟我們約好晚上7點集合的地點後便讓我們自由進去逛樂園了,導遊建議我們先逛高峰樂園,再留一個小時的時間下來逛海濱樂園,本來我們想搭纜車上高峰樂園的,但過年時間排隊的人潮實在太多了,我們便搭海洋列車上山。>
海洋列車英語:(Ocean Express),是一個位於香港海洋公園園內的雙向登山纜索鐵路系統,列車透過隧道連接海濱樂園(山下——黃竹坑)與高峰樂園(山上——南朗山)兩個區域,往返高峰站與海濱站。列車以探索潛水艇為設計藍本,透過車廂內的多媒體設施,令遊客經歷一次彷彿穿越深海的旅程。全長1,300米,列車可載400人,車程5分鐘,: transparent;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每小時最高單向載客量為5,000人。海洋列車同時亦令海洋公園成為全球首個擁有三組索道系統之主題公園,即兩條登山纜車及海洋列車。
上山我們便排了一個遊樂設施,熱帶激流(The Rapids),熱帶激流是海洋公園內的第二項水上遊樂設施,遊人會登上探險橡皮艇,穿梭於彎曲狹長的熱帶激流,在水花四濺中欣賞沿途的熱帶風光。遊客享用設施時會被水花濺濕。設施裝有兩個定時倒水的大水桶、瀑布、噴水器,使遊客濕透。激流長380米,水深50-70cm,橡皮艇時速約8.3km/h,航程歷時約3分鐘,熱帶激流為水上機動遊戲,但為安全起見,乘客不得在旅程之中打開雨傘,怕被濺浸的乘客可穿著雨衣。這有點像六福村的急流泛舟,我們六個人搭著筏艇行駛於激流之中,水花四濺,噴得我們全身備感清涼,香港今天的溫度有26度,但我們都穿長袖也相當熱,再玩了這個設施給水花噴了一下後頓時暑氣全消,相當好玩的遊樂設施。
接著我們走到餐廳用餐,今天我們每人有148塊港幣的餐券,剛好能讓我們換一份套餐,我吃的叉燒麵口味還不錯,吃完套餐快要三點了,我們便去排海洋劇場的表演。
海洋劇場是海洋公園很熱門的表演,精彩動人的「海洋奇遇」劇目在「海洋劇場」正式開演﹗故事講述探險家探索浩瀚海洋,與海豚和海獅發展出一段美麗邂逅,從此與大海結下不解緣。這個耳目一新的歷險故事集動感與溫馨場面於一身,除了讓你一睹海豚和海獅的風采外,更宣揚保護海洋環境、愛惜海洋動物的訊息,大人小朋友同樣不容錯過﹗
看完這場俏皮的海獅及海豚表演後已經快四點了,我們便又搭了海洋摩天塔,「海洋摩天塔」位於海拔200米高,是東南亞其中一個最高的觀光塔,讓遊客飽覽南中國海360度的環迴景致!隨著觀光塔緩緩攀升至72米的高空,除了可以欣賞到海天一色的蔚藍景致,更可以從居高臨下的角度,悠閒地欣賞香港仔和離島的海岸景色,全方位感受海洋公園及附近地區的美態。
五點左右本來要排登山纜車下山的,但人潮太多,我們改搭登山電梯下山,海洋公園「登山電梯」總長度達225米,是全世界第二長的戶外扶手電梯,每天接載遊客往返海洋天地及急流天地。電梯全程均設有透明圓頂,為你遮風擋雨,沿途盡是翠巒綠蔭的風光,任你悠然欣賞美麗風景。
下山後還有一點時間,我們便去逛了海洋奇觀,這是個巨型的海底隧道,;趕快深呼吸,因為「海洋奇觀」要帶你潛入前所未見的深海世界,揭開海洋生態的奧秘!當你一步步走入海底,記得抬頭觀看,因為直徑達5.5米的觀賞圓頂會帶你以新角度探視水底世界!你更可走進珊瑚礁隧道,探索彩虹般的七彩珊瑚和繽紛魚兒,定會令你目不轉睛!最後你會到達闊13米的巨型觀賞屏,一次過觀賞超過400個品種,共5,000條的珍貴魚類,盡情大開眼界!
逛完這景點已快六點了,我們把握時間參觀了香港賽馬會的四川珍奇館,可愛的川金絲猴樂樂和其其經已長駐海洋公園,與大熊貓安安成為鄰居!貴為亞洲最珍貴的猴種之一,來自四川的樂樂和其其擁有淺藍色的臉蛋和亮麗的橙金色毛髮,加上靈敏身手,最能吸引遊客的目光﹗值得留意的是,野外的川金絲猴正面臨棲息地破壞的威脅,希望大家能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學習如何保護這些可愛的動物!
海洋公園的夜景相當漂亮,我們參觀了四川珍奇館離集合的時間也快到了,便慢慢走出來,這時候的夢幻水都上演漂亮的水舞秀配合燈光的變換相當精彩,另我們嘖嘖稱奇,慢慢地走到出口。領隊也在那兒等我們了,七點準時上 遊覽車前往我們這三天入住的酒店九龍君逸酒店。
大概四十分鐘車程後,我們來到這幾天住宿的九龍君逸酒店,這酒店是香港首富李嘉誠投資的一家酒店,面臨維多利亞灣,附近有黄埔社區及地鐵黄埔站走路只要五分鐘,生活機能便利,我們八個人住在十楼是連通房,雖然房間不大,有兩中床和一張小床,但是香港地狹人稠,寸士寸金,也不能過多要求了。因為我們今天没有晚餐,所以我們決定搭地鐵到熱鬧一點的太子弼道上吃晚餐,8點半左右我們8個人出門搭地鎡。
香港地鐵曾經是香港兩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已在2007年12月2日的兩鐵合併中,和九廣鐵路合併成港鐵。自1979年開通至2007年兩鐵合併期間,香港地鐵是由地鐵有限公司營運的鐵路系統網絡,有10條路線,包括觀塘線、荃灣線、港島線、南港島線、東湧線、將軍澳線、東鐵線、西鐵線、馬鞍山線、迪士尼線等全長91.0公里,共53個車站,其中14個為轉車站。另外還有機場快捷及輕鐵等,是香港最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我們從飯店走道黃埔站,搭地鐵經何文田、由麻地、旺角到太子站下車,位於香港九龍北部的地區,座落油尖旺區北部,原為旺角的中心部分。區內新舊樓宇林立,當中以商場和住宅大廈為主。太子位處彌敦道一帶的著名旅遊購物區之邊陲,其中位於旺角以北。區內交通十分方便,除了彌敦道繁忙的路面交通外,港鐵太子站位於太子的中心地區、彌敦道之下,是荃灣綫和觀塘綫的逆向跨月台轉車站,站內長期有大量人流。
太子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地名,在香港官方地圖或私營出版者所印製的地圖都未能找到它,太子之名乃源於港鐵在此設有太子站,而太子站源自這裏一條自西向東貫穿全區的太子道。因港鐵太子站的命名,港人便約定俗成而且漸漸習慣稱呼該地為太子,情況與佐敦站、金鐘站和天后站相同。現時太子為廣義旺角的北面核心,以社區服務為主(如旺角大球場、旺角警署),而旺角站周邊則是廣義旺角南面亞皆老街一帶的商業中心區核心。
我們來到太子弼到有名的金華冰品吃飯,金華出名菠蘿油,相當受歡迎,最喜歡豬油味的菠蘿包,脆口,再加上一片冰冰的牛油,人間一絕美食,另外「芝士雞扒撈丁」的芝士味道也是很濃很甜。
我吃的叉燒公仔麵及出名的凍奶茶也都不錯吃,吃完逛了一下附近的商圈,快十點了,才搭地鐵回黃埔站走回飯店休息,今天走得有點累就沒有出去看維多利亞港的夜景了,反正我們明後兩天都會住在這個飯店,應該會有機會的吧。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