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4日 星期二

國內旅遊-龜山島的傳說

 

 
台灣之美,有許多的秘境和離島,在宜蘭外海便有一個神秘的秘境,我在2014年5月4日有幸親臨這神秘的島嶼,體會到天功爭巧斧,島孤人不孤的神秘傳說!
那天風和日麗,我在福朋飯店前等遊覽車,大概七點半左右遊覽車到了,上了北二高又連五號場渭水高速公路,過了雪山隧道便看到孤懸於外海的龜山島了。據文獻記載,龜山島上始有居民永久定居為1853年。龜山島屬於私人產業可追清朝同治年間,當年為福建林家所有,1876年時轉讓給壯圍陳家。龜山島雖是私人產業,卻是個無人島,漁民常到島上休息,逐漸留居,發展成為村落,以捕魚為主業,也種植花生,土地都是向陳家承租的。但漁民因為居住困難與海上交通不便,而陸續搬回台灣本島。1938年5月19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所屬宜蘭旅行社俱樂部募集龜山島遊覽團,從宜蘭大溪漁港出發,登「見取丸」赴龜山島觀光,除船長、船員兩人還有二十七名旅客。見取丸在中途不幸翻覆,全船只有四人獲救,廖瓊枝的母親廖珠桂也不幸遇難。後在大溪漁港立有招魂碑。
1977年中華民國政府將龜山島劃入火砲射擊試驗場的射擊區域,因為軍事需要而強制遷村,龜山島居民全部搬遷至頭城大溪,在此之前興建一批國民住宅(仁澤社區)以安置龜山島的搬遷戶。也將島上的媽祖廟拱蘭宮,徙回大溪,廟在媽祖神像已去,而駐島的軍人只好將之改為「觀音廟」,奉祀普陀山觀音菩薩,以作為精神寄託,改稱「龜山島普陀巖」。 
宜蘭人常感嘆「全國走透透,只有龜山島還未到」,游錫堃上任宜蘭縣長後,積極推動「龜山島軍事管制」鬆綁,1994年宜蘭縣政府配合「全國文藝季」,舉辦「歸來吧!龜山」,成功促成軍事管制政策鬆綁,讓無法回到出生地,睽違故鄉多年的龜山島人重返龜山島一解鄉愁。龜山島人欣喜登上久違的故土,觸摸著已經荒廢而殘破的舊宅,不少新一代的龜山子弟,都是第一次踏龜山島土地,在登島停留數小時間。到處可看到祖父母輩的島民拉著孫子的手,解說著當年島上的生活點滴與家宅的位置。從此龜山島也重返宜蘭人的懷抱。1987年解嚴後,龜山島觀光案經頭城鎮公所等單位多年努力,行政院於1999年12月22日重新將龜山島半開放。2000年8月1日,龜山島正式對外開外觀光,納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定位為海上生態公園。為避免自由觀光破壞島上生態,登島前需經申請,限制每日登島人數。目前有航線往烏石港。每日登島總人數限制,三至十一月,期間週一、週二及週四至週日為一千八百名,週三為五百名。 每日登島時間分四時段,每時段登島總人數,週一、週二及週四至週日以四百五十名、週三以一百二十五名為原則。
我們遊覽車九點左右抵達了烏石港,由於我們的船北極星號九點便要開船了,所以我們先去烏石港由中心上了洗手間,這裡有些鯨豚的資料,宜蘭外海在夏季很容易發現鯨豚,我們今天會不會看到呢?老實說只能看上天的安排了,我們九點回到碼頭,慢慢地出海。
龜山島屹立在太平洋,為宜蘭縣天然地標,位於台灣東北角近海約10公里的海面上,島嶼面積計2.80平方公里,東西長3.3公里,南北長約1.7公里,海岸線總長約10公里,因外貌酷似浮龜而得名,為目前台灣唯一確定的活火山。由烏石港出發約需半個小時,船航行大概十分鐘,便有傳來旅客驚呼的聲音,不遠處便有鯨豚跳耀於海面上了,船長刻意把船速放慢,讓我們和這些海上嬌客拍照,龜山島這邊出現海豚的機率比較高,數量也很多,包括瓶鼻海豚、長吻飛旋原海豚、瑞士海豚、真海豚等等,但是海域不夠深,出現的鯨魚大部分都是比較小型的小虎鯨、偽虎鯨之類的,像抹香鯨這種洄游性的鯨魚,可能頂多一年出現一次或兩次,機率不是這麼高。
我們在龜山島的北岸碼頭上岸由當地導覽員帶我們走一小時的島上觀光行程,首先來到的便是島上的精神標誌「島孤人不孤」字碑在之後是長800公尺的軍事坑道,主坑道高3.5公尺、寬3公尺,裡面有很多設施,如90高砲、機槍陣地等軍事設施,媲美金門翟山坑及馬祖八八坑道. ,讓您不用去金馬戰地前線,也能深深感受戰地坑道實況。
接著我們來到了龜山國小,龜山島以外貌酷似海龜而得名,因地勢顯要,曾列為軍事重地成為國軍駐防的管制區,於民國89年8月1日龜山島正式開放觀光,也因此龜山國小現今成為遊客觀光拍照的重要景點。 接著到銘嘉亭-環湖步道步道全長約650公尺,環繞著寧靜美麗的龜尾湖畔興建而成。沿線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讓您駐足流連,還可見到難得的台灣野百合是遊客最喜愛留影的地方。
龜山島有兩個半淡鹹水湖,較大者位於龜尾和龜甲交接的地方,呈長方形,東西長約四百公尺,南北寬約兩百餘公尺,莊嚴慈祥的觀音像,好像在家鄉等待遊子歸來的慈母湖畔的另一角,有一池永不乾枯的地底天然湧泉,汨汨的泉水,有俗稱它為「龜尿」,不過它可是居民重要的飲水來源。 島上唯一的一座廟宇-拱蘭宮,據傳興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77年)左右,主祀媽祖,為島上唯一信仰中心,並在民國四十一年進行改建完成。在民國64年島民集體遷村的同時,拱蘭宮奉祀的媽祖娘娘,也隨同他們移駕頭城大溪。現今仁澤社區的拱蘭宮,前身即是由龜山島原住民所奉祀的龜山島拱蘭宮。
大概十一點我們回到了龜山島遊客中心,看了龜山島簡介影片後,便又到碼頭搭船還龜山島一圈欣賞所謂的龜山八景龜山島獨特的火山島地形,造就了許多觀光資源,清朝時期有所謂「龜山八景」,分別是龜山朝日、龜岩巉壁、龜卵傳奇、龜島磺煙、神龜帶帽、靈龜擺尾、眼鏡洞及海底溫泉湧上流,與海蝕、火山、氣象等自然現象有關,旅客要看遍八景並不容易。 「龜山朝日」指的是日出從龜山島升起,搭配不同季節的日出方位、天氣狀況,在蘭陽平原海岸線遠眺日出;「神龜戴帽」則指高度較低的積雨雲盤據在龜山島上,遠看彷彿戴了頂帽子的景象,也是早期宜蘭人判斷大雨將至蘭陽平原的氣象徵兆。兩者皆屬氣候景觀,且必須在特定時間從蘭陽平原遠眺龜山島才能見到。
「龜岩巉壁」則是指龜首東南面山壁,長年受到地震及海蝕而不斷崩落,形成特殊的海崖崩壁,地質隨時間千變萬化而鬼斧神工;「眼鏡洞」也是受到差異侵蝕所產生海蝕洞地形,一般民眾只能在船上遠眺無法踏足。東北角管理處說,在民國70年代,還有中國與台灣漁民會在夜間於眼鏡洞附近進行海上的走私交易,又有龜山夜市之稱。
 龜山島上的安山岩隨著地震及海蝕崩落後,礫石隨著海流漂動而在島嶼西側形成一條長約一公里的細長沙嘴,名為「靈龜擺尾」的特殊地景,海流會隨著季節變換,龜尾也就跟著南北飄移擺動,夏季時龜尾筆直一線,秋季開始東北季風慢慢增強朝南彎,冬季時會彎向南側,待春季東北季風減弱,又緩緩朝北飄移恢復到筆直。 龜山八景中的「龜卵傳奇」與「龜島磺煙」已經成為絕景。東北角管理處說,相傳早期退潮時可在龜山島西南側看見兩個浮出水面的礁石,如今卻已不復見,「據傳是在民國32年某日一聲巨響後便消失不見。」因當時正值二戰期間,亦有民間穿鑿附會其遭美軍轟炸而沉沒,但亦可能為天然地質變動因素,實際原因已不可考。
「龜島磺煙」則是原先在龜首的火山口附近,因海底火山活動而有明顯的硫磺出氣孔,如同陽明山的小油坑反覆冒煙,但在2004年因地震造成地質崩塌,落石覆蓋氣孔而消失,磺煙只剩一息尚存,不過隨著火山活動及地質變化,未來龜島磺煙仍有重現的可能。 
龜山八景中的「海底溫泉湧上流」即是指近年龜山島最熱門的景點牛奶海,龜首淺海的火山熱泉不停湧出,使得海水由深藍色轉為淺藍、乳白色的奇特景象。一般海水呈弱鹼性,pH值約為8,但牛奶海的pH值為6,呈弱酸性,而海底熱泉水的pH值則低至1.5,屬酸性熱泉,因此牛奶海應為「酸奶海」。著名的龜山島獨特物種「烏龜怪方蟹」(學名:Xenograpsus testudinatus)正是生存於此。「烏龜怪方蟹」是台灣學者於2000年發表的新物種,因在龜山島發現,且頭胸甲形狀近似龜殼而得名,又因生活在海底熱泉旁的硫磺洞穴附近,也被稱為「硫磺怪方蟹」,除了在台灣龜山島,日本鹿兒島南方海域也有發現族群分佈。
在繞龜山島一圈,船長解釋了龜山八景後,船開回了烏石港碼頭,結束上午龜山島之旅。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