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我的金門之旅

金門是台灣的外島,也是第七個國家公園,2016年10月27日我總算如願以償地前往金門戰地國家公園做三天的旅遊也是難得的回憶。
金門雄峙閩海、汪洋四環,舊名浯洲,又有仙洲、浯江、浯島諸稱,根據清代《金門志》的記載,晉代共有蘇、陳、吳、蔡、呂、顏六姓家族五胡亂華期間因躲避戰禍移居金門,唐代朝廷在泉州設置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陳淵任牧馬監, 閩觀察使柳冕,在烈嶼島上紅石山上設有牧馬寨做為牧馬之用,此為金門島上設置行政機構之始。十二姓隨陳淵入島開墾,陳淵因此而被尊為「開浯恩主」。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令江夏侯周德興經略福建沿海,共設五衛十二所。金門守禦千戶所為十二所之一,明兵部稱呼金門是「金門所」,下轄峰上、官澳、田浦、陳坑四個巡檢司,後又增設烈嶼巡檢司。因金門固守福建東南海口,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由浯洲嶼改名為金門。明朝末年,鄭芝龍稱雄閩臺海域,以金門、廈門為基地,樹旗招兵,後接受明朝招撫,1633年明朝鄭芝龍與海盜劉香、荷蘭東印度公司聯軍在金門料羅灣爆發海戰史稱崇禎明荷海戰,1645年(清順治2年)鄭芝龍降清後,先派其弟鄭鴻逵屯金門。不久,金、廈為擁護魯王朱以海的鄭聯、鄭彩兄弟所據,南明鄭成功於1646年在烈嶼島上吳山會文武群臣,曾派林習山駐守烈嶼,以此島做為反清復明根據地之一。1650年(順治7年;南明永曆4 年。1651年8月,南明魯王朱以海從舟山逃往金門,並於1662年11月病故於金門,死後安葬在金門城東之青山岩,為魯王墓。 1663年(康熙2年;永曆17年)11月,耿繼茂、李率泰督清軍及明鄭降兵攻取金門和廈門,明鄭周全斌部不敵而退至東山。清軍登陸兩島後,男女被擄掠一空,最後「墮其城、焚其屋,棄其地而回。」永曆十八年(1664年)清軍攻佔金門後,曾採取遷界措施,強制居民遷至海岸綫30華里外,島上人煙無存。永曆二十八年(1674年)至三十三年(1679年),鄭氏復佔金門,並以此作爲對中國大陸進行軍事行動的前進基地。永曆三十四年(1680年)清軍二度攻佔金門,明鄭投降,金、廈遂為清朝所有。 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後實施復界,因遷界離開的居民陸續返回原籍。清代時為防倭寇,立塞置汛民國34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收復金門,設二鎮四鄉;民國35年(1946年)變更為二鎮二鄉金門縣共轄有金城鎮、金寧鄉、金湖鄉、金山鄉、烈嶼鄉、烏坵鄉等二鎮五鄉。民國48年(1959年)增設金瓊鄉,並改金湖為鎮。民國54年(1965年)9月撤置金山鄉及金瓊鄉。民國47年(1958年)8月23日-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於金門爆發八二三砲戰。民國68年(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國大陸發表《停止砲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砲戰正式劃上句號。
這次前往金門旅遊搭的是遠東航空公司11點半的班機,由於半自由行,需自己前往松山機場報到,因為是第一次搭造國內線班機,又沒有領隊帶領所以相當緊張,9點多便出門搭214公車,10點便到松山機場大廳,不久找到了送機人員,把機票給我們,因為離登機還有一小段時間,便上了瞭望台看了一下飛機,10點半到登機口登機,開始生平第一次的金門之旅。
台灣到金門飛機的航程大概一個小時,也因為這樣飛機上並没有供餐,但有餅乾及飲料等點心,不久後飛機抵達了金門尚義機場,我走出機場當地導遊已在那兒等我們了!我們這團台北出發的約20人,但有8個人會從高雄出發,他們還没到,導遊先帶我們去機埸附近用餐,在機場前有一白色的風獅爺,吸引了我的目光。
金門的風獅爺也是金門的一大特色,金門本來林木茂密,但受海盜侵擾及清廷遷界的影響,島上地型改變,風沙很大,居民為求抵禦黄塵飛沙,在村口豎立風獅爺崇拜祀禱,風獅爺大都在村莊外圍當風的位置,面向東北或北方,收納一年長達九個月的東北季風,造型活潑可愛,成為金門的一大特色。不久我們到了一個商埸,商埸二樓有美食街,我們自由在此用餐,導遊推薦我們吃當地有名的良金牛肉麵。
良金牛肉麵以當天現宰温體牛為主,招牌現沖溫體牛肉麵特別使用100%金門在地酒糟牛,同時也是全金門唯一有牧場加工廠的牛肉乾一條龍業者!現沖溫體牛肉麵湯頭共有三種:鮮骨/紅燒/麻辣,3選1,三種湯頭都是使用牛大骨費時熬煮,若想嚐到牛肉原味,推薦鮮骨湯!滾燙的高湯一直放在櫃台不斷加熱,直接沖下時,牛肉瞬間變成粉紅色!半生熟口感整個太迷人!Q彈的手工麵搭配薑絲去腥,牛骨湯鮮甜夠味,實在太正點!
在吃完好吃的牛肉麵後,導遊接了高雄的客人來到我們便開始今天的行程。
首先我們的第一站便是中山林的展示館,融合了反空降堡與閩南式造型的遊客中心,在一片翠綠中顯得格外醒目,室內以圖片、影片展示金門的風土民情,還有豐富自然生態的介紹,讓我們更加了解了金門。
不久我們來到乳山遊客中心,是國內第一棟符合七項標章的綠建築,一樓 呈現環形空間玻璃櫥窗中 陳列著飛機和軍艦的模型,遊客中心外面 一大片的武器展示區這些退役的軍事裝備 是否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呢,有俗稱"老母雞"的"C-119運輸機,TH-55C直升機、經國號戰機、美製M1式57公厘戰防砲,等各種武器裝備還有說明牌,讓我們拍照不停,最後來到蔣經國紀念館。蔣經國先生紀念館」建築為傳統四合院,莊嚴且典雅,館外則有一條筆直的道路延伸至外圍圓環,兩側聳立著高大的行道樹,周邊遍植樹林,環境隆重而清幽。旅客來到可以來此參觀蔣經國先生的一生經歷,並了解其對於台灣經濟、民主改革的重要影響。
在參觀完這紀念館後,已經快四點了,我們抓緊時間前往莒光樓參觀。莒光樓面臨金城美景,背擁豐蓮山脈,初訪金門,必定要登上莒光樓遠眺金門風光!莒光樓做為金門的精神象徵,以中國傳統建築的作法,將傳統城樓放在現代建築的基座之上,締造一項獨特建築美感。這座建築建於西元1952年,是為了表彰在古寧頭戰役中的國軍官兵而建,也傳達「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戰地精神,成為金門征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地標。自西元1959~64年間,莒光樓四度被中華民國郵政總局做為郵票的主題,郵件遍及海內外,與「毋忘在莒」勒石同樣成為戰地金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也是當時金門的最佳代言人。
莒光樓一樓主樓展示區:風獅爺、民俗物品、傳統聚落、金門高粱酒、金門鋼刀,2樓展示區:金門人文風景照片,3樓展示區:胡璉將軍展示、免費的望遠鏡遠看廈門。到莒光樓一定要登上城樓遠眺金廈美景,此時夕陽餘暉將天空染滿紅彩,是金門最美的時刻了。另外有免死金牌之稱的胡璉將軍的青天白日勳章也是莒光樓的鎮樓之寶不可不看。
在參觀完莒光樓後我們今天的行程大抵結束,但離吃飯還太早於是我們先去參觀金合利鋼刀觀光工廠。
金門鋼刀之所以有名歸功於民國47年(1958年)8月23日-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於金門爆發八二三砲戰。解放軍使用榴彈和宣彈砲擊金門,20年間有超過100萬枚砲彈落在金門,砲擊前期使用會爆炸的榴彈,後期則使用不會爆炸的砲宣彈,這兩種炸彈殼是菜刀的主要材料。另外,一顆彈殼可以製成40~60把菜刀,因此這些砲彈至今尚未用完。砲戰後,金合利鋼刀店老闆吳君乃廣搜整座島內的廢棄彈殼,將其用於鍛造菜刀,於彈頭的鋼鐵品質極佳,以之打造出來的菜刀也特別鋒利、耐用,鋼中帶韌的特性,即使切割硬物也不易變形,使金門菜刀在台灣遠近馳名。為防贗品混充,刀廠首創了開放現場指定砲彈製刀,由於菜刀有紀念價值,早年到金門當兵的中華民國國軍返回台灣時,常會帶上幾把作爲紀念;在2001年開放小三通時大陸人會把這些菜刀搶購回去當紀念品,所謂以彼之矛,刺子之盾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我們在這鋼刀場參觀一個小時左右,便上遊覽車前往市區用餐了。
我們今天晚上享用的是牛家莊的全牛宴,聽來過金門旅遊的朋友說,來到金門推薦必吃牛家莊他們之前是吃全牛大餐,說牛家莊的東西很好吃,我們今天用的全牛宴包括有拼盤、牛肉水餃、牛肉麵、紅燒牛筋、薯香牛腩、涮雪花牛肉,葱爆牛心、銀芽百葉、牛雜湯等多樣料理,導遊還每桌請一瓶金門高粱,這餐我們吃得相當開心。
吃完晚餐我們前往今天住宿的金沙大地渡假酒店金沙大地國際渡假飯店,在金門是中上水準的大飯店,它遠離熱鬧的市區,周邊看起來是一大片的高梁種植區,附近沒有商店除非租腳踏車到沙美。飯店的基本設施還很不錯,Wifi效果佳,交誼廳有許多書籍雜誌供自由閱讀,3樓有KTV可提供歡唱,房間大舒適又乾淨,晚上在酒店附近逛了一下,金門的星空似乎特別明亮,不久便回房間休息了。

金門古寧頭之旅


2016年10月28日是我金門旅遊的第二天,一早在蟲鳴鳥叫中醒來,走出飯店看了一下四周景色,飯店附近有一大片的高粱田,這時節正值高粱成熟的季節,黃澄澄的高粱田,天空有鳥飛過,加上旁邊草地上有幾頭黃牛在吃草,沒有市區的喧嘩吵雜,陶淵明詩中所謂:(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大概是這種境界吧。
逛了一下後回飯店享用早餐,金沙度假酒店的早餐還算豐富,中式、西式應有盡有,吃完早餐後導遊也來餐廳和我們打招呼,因為今天行程排得很豐富,所以八點我們就上遊覽車開始今天的旅遊行程了。
酒店旁邊便是太武山了,導遊在車上和我們介紹了一下,太武山位於金門島正中央,海拔253公尺,為金門縣最高峰,太武山區”範圍內,包括毋忘在莒石埤、鄭成功觀兵奕棋處遊憩據點;海印寺石門關、魯王墓、邱良功墓園、蔡攀龍墓等古蹟;太武公廟、擎天廳等景點,其中的毋忘在莒碑為海印寺之處,就可以抵達由先總統蔣公親頒題字的「毋忘在莒」勒石,用這四個字來激勵戰地軍民,期勉效法戰國時代齊國田單以寡敵眾的精神,努力開創生機。臨崖而立的石刻,高有數十丈,為金門最著名的地標之一,現在成為遊客們爭相合影之處。但因為要整個走完要爬山,所以我們這次沒有安排。
我們今天第一站便是要去古寧頭戰史館,民國38年(西元1949年)10月25日凌晨2時,共軍在古寧頭附近登陸,來勢洶洶,並冒死以人海戰術猛衝,再鑽隙突破多處海岸陣地,國軍則配合有「金門之熊」美譽的M5A1型坦克裝甲部隊及海、空軍支援,全力反擊共軍,將共軍逼退至古寧頭附近的南山、北山、林厝一帶村落,展開激烈的巷戰。26日晨3時,共軍續有一營兵力自古寧頭登陸增援,拂曉後國軍重新調整佈署再出擊,至27日晨已將共軍殘部包圍於古寧頭,而於10時將殘共全部肅清,獲得了完全的大勝利。古寧頭之役,於56小時的激戰中,共殲俘了共軍一萬五千餘人,渡海來犯之敵無一逸脫,是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把共軍打得全軍覆沒的真正殲滅戰,不僅逆轉了反共局勢,使臺澎之安全得以確保,也遏阻了共黨赤禍向太平洋地區泛濫漫延。古寧頭一帶地區,是「古寧頭大捷」56小時浴血苦戰,盡殲自瓏口至古寧頭一帶登陸共軍的戰場。現址設有城門一垛,上鐫「古寧頭戰場」,牆上立有戰鬥英雄銅像,狀甚莊嚴。附近林厝海邊亦立有「浴血殲敵紀念碑」,供人憑弔當年奮勇殲敵的國軍戰史。
我們九點左右到達古寧頭戰史館,外觀仿古城堡式的戰史館,兩旁擺置著當年參加古寧頭戰役的「金門之熊」M5A1戰車,室內陳列戰利品武器、作戰文件、作戰指揮官照片、戰情大型油畫展示…等,為近代重大歷史的戰役紀錄下當時的場景。我們進入戰史館,導遊藉由一幅幅油畫幫我們介紹當年的慘烈戰況,還有一幅油畫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蔣公的眼神都在盯著你,相當傳神。 
參觀完後我們繼續參觀附近的北山洋樓,北山古洋樓是金門的歷史建築,古寧頭戰役的時候這裡是共軍的指揮所,國共會戰的時候,因為共軍躲在裡面不肯投降,最後被射死又或者自戕,如今這裡改成了民宿。接著我們到附近的雙鯉濕地自然中心館內 以逼真的展示窗 實景重現介紹金門多樣的動植物資訊,其中最難得的便是沙灘上的活化石~"鱟",這裡地下室的"湖面景觀區"可以隔著玻璃 欣賞雙鯉湖的水中世界,整個雙鯉湖是金門 一塊溫和秀麗的人間淨土,擁有全國鳥類 最高棲息密度的記錄,更有近三百種常見 罕見的珍貴鳥種,雙鯉湖 賞鳥的好據點海角一樂園 飛鳥的快樂天堂!
在參觀完雙鯉濕地自然中心後,我們上車來到另一景點慈湖的三角堡。慈湖三角堡位在慈湖海岸區域內,碉堡四周挖掘了壕溝作為防護,海灘邊使用鐵絲網圍成雷區,在戰時可防止敵人更進一步。三角堡具有堅固的造型和迷彩外觀,堡裡是駐軍住宿和執行任務的生活區。在三個角上均設有瞭望哨與射口,堡上也設有哨站,不愧是一座堅固的堡壘。在海灘上六輛M-14戰車一字排開,砲口一致向前,對著廈門方向防衛家園。
大概10點半,我們上遊覽車前往有名的翟山坑道。 翟山坑道位於金門古崗村古崗湖東南方,為一A字型戰備水道,坑道全長101公尺,寬約6公尺,高約3.5公尺;水道呈A字形,全長357公尺,寬約11.5公尺,高約8公尺。 民國50年(西元1961年)為因應戰爭所需而開挖,耗時5年才完成,戰時供登陸小艇搶灘運補用,坑內並有停靠碼頭。翟山坑道內由人工穿鑿,工程雄偉媲美擎天廳;坑道外海浪澎湃,潮聲勢壯。 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7月正式開放,並成立翟山坑道管理站,是不可錯過的觀光景點。
我們循階梯而下,走進翟山坑道幽暗的光線裡,鬼斧神工的軍事傑作就在眼前,坑道盡頭接引著深不見底的海水,在炎熱的夏季裡替旅人們帶來一些清涼。翟山坑道內,既長而寬闊的坑道及水道兩區域,是八二三砲戰期間,動員無數人力、耗費五年時間,才辛苦鑿出這條能夠容納42艘水道小艇進出、迴轉的極大的工程,又被譽為「地下金門」傑作之一。導遊說這坑道不久前剛辦過翟山坑道音樂會。隨著海面晃動的倒影前行,不由得對戰時國軍弟兄的努力感到震撼。走出坑道外,陳列著各式登陸小艇以及防空武器,也是曾經的軍事記憶,值得前往駐足留影。
 在走完翟山坑道後,我們前往上午最後一個景點金門模範街參觀,邱良功母親的節孝坊。邱良功(金門後浦人,字玉韞,號琢齋,生於清朝乾隆三十四年,西元1769年,卒於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年,享年四十九歲)出生三十五天,父親就與世長辭,全靠年齡未滿三十歲的母親許氏養育成人,長大後從軍報國,驍勇善戰,被浙江提督李長庚提拔,在嘉慶十四年時升任浙江提督,並且在同一年剿滅海盜蔡牽,平定了東南海盜之亂,戰績顯赫。而牌坊是嘉慶十七年(1812年)時,因邱良功屢建奇功,獲得仁宗皇帝嘉許,除誥贈邱母一品夫人並欽準賜建節孝坊,當時邱良功母親許氏已守寡二十八年之久,而牌坊的建立目的在於表揚並流傳邱良功母親的節孝精神。目前這牌坊也是金門ˇ的一級古蹟。
模範街原是明朝末年,鄭成功於後浦練兵的內校場,西元1924年由金門縣商會集資興建,計分橫街和直街兩部分,都用紅磚拱廊建造。據南洋引進的「五腳基」型式,街道兩旁都是二進店屋,第一進為洋樓,第二進為閩式建築,外觀整齊、古典雅致,兼具民國初年中國式建築及洋樓的美感,格局排列非常整齊,單拱拱圈更是優美的線條,極富建築藝術之美,是相當優秀的典範,所以稱為模範街。如今的模範街住商混合,許多新創店家進駐,除了販售伴手禮,還有餐廳能夠選擇,讓旅人看到不一樣的金門情調。
中午我們是在這裡自理的,導遊推薦我們去吃有名的廣東粥,在金門的廣東粥與台灣不同,是煮到不見米粒的粥糜,一碗粥裡有滿滿的配料,自製肉丸、魚丸、豬肝、肉片、起鍋前的蛋花,超級豐富的廣東粥!自製肉丸已經有調味,相當好吃!豬肝肉片等處理得很好,吃得出食材的原味!整碗吃起來的味道算是清淡型的,調味沒有很重!而在這兒吃廣東粥還要配上油條,用手撥開沾著粥吃,這才是道地的金門人吃法。
在吃完美味的廣東粥後,還有一些時間,便逛了一下老街,這裡有一個清金門鎮總兵署所在地原為「叢青軒」,相傳是明萬曆辛丑年(西元1601)進士許獬讀書的地方,康熙年間,總兵陳龍考量舊金門城經歷明末多次兵禍,而后浦人丁興旺,於是將總兵署遷建於此,多次改建後成為現在規模,直到1915年金門設縣,總兵署仍為最高行政中心,歷經金門縣公署、金門縣政府、行政公署、金門防衛部…等等,現在則是金門經典的觀光景點,也是縣定古蹟之一,但因時間不夠就沒有進去參觀了。
我在模範街花一百元買了一個風獅爺的小紀念品,ㄧ點左右就到停車的地方去搭遊覽車,期待下午的小金門行程了。

乘風破浪烈嶼行


2016年10月28日下午我們的行程是到小金門,需到水頭碼頭搭船,由於船班是兩點的,我們提早到,導遊便帶我們先去逛水頭聚落。
水頭又名金水,位於金城鎮的西南隅,是個以黃姓為主的多姓聚落,因鄰近水頭碼口,早期即為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要點。水頭在過去是相當富有的聚落,保存的閩式建築與洋樓,是全島最多、最精美。得月樓、金水國小、僑鄉文化展示館等建築,都別具特色金門。金門俗諺「有水頭富,無水頭厝」,意思是即使能像水頭村人一樣富裕,但要擁有像水頭村那樣華麗的房舍卻不容易,代表著金門人賦予水頭聚落建築的讚譽。水頭村民過去除了以農、漁業維生外,也多從事走船經商,因此,聚落裡錯落著傳統閩南古厝與受到海外風情影響的異國洋樓。閩南傳統聚落有:清乾隆時期所興建的黃氏大宗祠、黃濟古厝、頂界「十八支樑」(九棟二落大厝)等。清中葉以後,大量金門僑民匯款回鄉興建的學校(金水學校)、銃樓(得月樓)等設計講究的洋樓;水頭彷彿是歷史建築的展場,也是金門保留最完善的傳統大聚落。
水頭聚落最有名的得月樓建於公元1931年,是水頭聚落黃輝煌經商致富後,委請福建內地的匠師陳南安設計建造的一座高聳建物,也是當時水頭聚落最高的建築,便以「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意涵,取名為「得月樓」。得月樓建造時,正是金門地方治安最壞的時期,強盜登陸劫掠的事件層出不窮,而水頭聚落位在海邊,也是強盜上岸覬覦的對象,因此得月樓特意打造許多防禦工事:三、四樓的牆面有供架槍瞄準用的槍眼、屋頂女兒牆的垛口是為防禦使用,此外還有逃生密道,在緊急時刻帶領主人通往相鄰的番仔樓內;具機能性又不失美觀,讓得月樓曾獲得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大概一點五十分左右我們到水頭碼頭準備搭船前往列嶼,這碼頭也有船前往廈門,是小三通的主要碼頭,所以也有很多大陸人透過這碼頭前往金門旅遊的。
我們兩點準時登船,從這兒到列嶼約需半小時左右的航程,船行在料羅灣上,乘風破浪,白浪滔滔,回頭看金門島,相當有意思。大概半小時我們抵達了有小金門之稱的烈嶼鄉了。
烈嶼又被稱做「小金門」,島上的先民來自中原,從隋唐時代時代即來此開發繁衍,唐代閩觀察使柳冕,在烈嶼島上紅石山上設有牧馬寨做為牧馬之用,宋元兩代在島上設鹽場,明代烈嶼設巡檢司,清代為防倭寇,立塞置汛。另外,南明鄭成功也於1646年在島上吳山會文武群臣,曾派鄉籍俊彥林習山駐守烈嶼,以此島做為反清復明根據地。
我們一下港口,便看見了風雞的故鄉字眼,烈嶼過去和金門一樣同受風災之苦,在金門本島是以風獅爺為精神寄託,但在烈嶼各村落,情況就顯得相當不同。在這裡,風雞不是佇立在村口,不然就是在屋頂上。泥塑的公雞,因身漆白色,村民遂暱稱為「白雞」或「風雞」。相傳風雞能鎮風煞、剋蟻害、護古宅、保平安。
不久導遊帶我們走九宮坑道。九宮(四維)坑道:又稱四維坑道,位於烈嶼東南方羅厝與九宮之間,民國五十年開挖作為人員、物資運補用,民國87年移撥金門國家公園規劃整理,於90年12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圖文展示金門與大陸廈門相對位置、小金門賞景據點、道路動線、豐富地質景觀及坑道介紹,內容簡單扼要,使遊客能對烈嶼地區有一全面性的了解。
走過九宮坑道後我們上遊覽車開始今天下午的行程。
第一個開車經過的景點便是八達子樓,雄踞烈嶼西宅社區前一座巍峨的城堡矗立路旁。1933年,日軍突襲長城口的國軍部隊,為了誘敵,國軍留下一班步兵死守古北口的八達樓子以掩護轉進。雖然任務圓滿達成,但七位戰士皆壯烈成仁。為紀念這七位勇士,在1966年於西宅社區前,仿建當年八達樓子,並塑出當年其英勇姿態,以表英烈。「八達樓子」有數丈高,拱型的大門上面嵌有「古北口」漆紅的大字,樓內有樓梯通往樓頂。七勇士塑像栩栩如生的英姿,正表現出烈嶼的戰鬥精神。
然後我們繼續前往所謂的鐵漢堡參觀地雷主題館,地雷主題館:位於黃厝村,含括鐵漢堡、勇士堡及其聯絡坑道,坑道長達三百五十公尺,坑道內設有地雷主題園區,介紹詳細地雷,從地雷定義與種類、地雷歷史、地雷殺傷力來源、佈雷方式、地雷生產及地雷聲光體驗區等。
走出鐵漢堡至戶外的排雷情境展示區,有戰車碰撞地雷爆破情境展示區,仿真的雷區實境,再加上人像模擬排雷步驟實況,猶如置身排雷現場般真實,可體會國軍排雷大隊官兵在執行清除地雷的工作時,所經歷的高風險性。
最後我們到今天最重要的湖井頭戰史館參觀。
烈嶼湖井頭戰史館:座落於湖井頭村,這是一座記錄了烈嶼過去幾場戰役傷痕的史料館。詳細記錄了大二膽、九三、八二三等戰役中,烈嶼軍民勇敢抗敵的史蹟,豐富完整的保留了文字和圖像記錄。館外兩側牆上刻有八二三砲戰實況。戰史館的設計散發出執著且堅忍的軍人氣息,充分訴說了烈嶼的抗戰精神。導遊說:天氣好的話,這邊可以看到大膽島上上著名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心戰牆,但今天天氣並不太好,所以沒辦法看到。
參觀完湖井頭戰史館後,我們在前面廣場休息,有老婆婆拿了當地有名的芋頭來賣,導遊說列嶼是離島中的離島,當地居民也比較清苦,如果好吃的話可以跟她買來吃,也算當幫助一下當地人,同團的人都有買,很快地被一掃而空。那芋頭鬆軟,相當好吃,大家吃得贊不絕口。
接著我們搭車環島,看了一下海岸風光,小金門皆由花崗片麻岩構成,大部分的土地多為紅土所覆蓋,地勢平緩。各區海岸都有被海水侵蝕的花岡片麻岩與金黃色沙灘,交錯構成一幅特殊地形景觀。
貓公石:散布在埔頭至黃厝村間綿延1公里的海岸邊,是種含鐵質結核塊岩,顏色多呈紅褐色,形狀大小豐富多樣,是小金門特有的地質景觀。
陵水湖:寬三里、長二里,是烈嶼最大的人造湖泊。湖面波光瀲灩,湖畔綠茵如蔭,許多鳥類棲息在此。若將過境的鳥類也算進去,來往陵水湖的鳥類可多達百餘種。
北風爺座落在烈嶼西方社區與后宅村之間的道路旁,是一座黑面手持寶塔的塑像,由於北風強勁又有落山風,村民就以此塑像與「風雞」同立,祈求鎮風止煞。
列嶼的景點還有很多,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沒辦法一一停留,四點五十左右我們回到了碼頭搭五點的船回金門,此時夕陽餘暉灑在料羅灣上,把海面照耀的波光粼粼,浮光耀金煞是好看。就在欣賞這樣的美景之際回到了金門島,很高興這是旅遊能到小金門一遊,我想我將會留下永生難忘的回憶了。
回到金門水頭碼頭後,因為離晚餐還有一段時間,導遊帶我們去參觀了一個生產貢糖的工廠。
貢糖是金門著名傳統特產。它以上等花生仁、白砂糖、麥芽糖經民間傳統工藝用木棒“打”出來。“打”閩南語稱為“貢”。謂之為貢糖。相傳,帝王時期,漳州白水地方官常常將閩南特色的素食小食品進貢給皇帝。皇帝茶茗品嚐後讚賞不已,連連稱道,後來,民間傳之為“貢糖”,並流傳至海外。相傳「貢糖」之名​​來源有二:一說是它曾是民間用來朝聖的御膳貢品,因此冠上「貢」字;另一說則是貢糖在製作過程中需仰賴人力搥打,以求糖質綿密細緻,閩南人稱之為「貢」,貢糖起源於花生與麥芽糖的組合,經過烘焙的花生在氣味最濃郁的極佳狀態下,以高比例與純正麥芽糖混合,然後施以人工搗碎、夾纏,再經歷溫揉滲合流淌,最後切塊成形金門貢糖,隨廈門製餅師傳入小金門,並廣被一般糕餅店製成品茗茶點。閩南貢糖有兩種,都使用炒熟的花生仁製作。
金門貢糖之所以面市良久而長盛不衰,這得益於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培育出優質的花生,配以純淨的麥芽糖,如此相得益彰必然能生產出口味獨特的貢糖。貢糖的品種繁多,諸如海苔酥、芝麻酥、子彈餅等等…,那軟硬相宜,不脆不粘,不燥不酥之滋味,果然名不虛傳。
今天晚上我們要自理,導遊特別推薦我們到位於金湖鎮成功村的佑昇鍋貼,店家外觀是一間不起眼的住宅,扛棒小不明顯。建議第一次來的客倌們,快到達目的地時,一定要放慢腳步,不然很容易就錯過了!而佑昇鍋貼的招牌鍋貼,是人氣必點菜色,一顆顆內餡厚實、鮮美多汁。不過店家有限制至少要點15顆鍋貼,所以會建議找親朋好友一起去,或者是跟別桌的客倌們一起湊數量!另外他們家的滷味飯也非常好吃,白飯上面鋪滿了各樣式的滷味,再淋上鹹醬汁,一碗料多味美的滷味飯澎湃上桌!這道滷味飯可是擄獲不少金門在地人的胃,喜歡嘗鮮的朋友來到這裡不妨可以嘗試一下!在吃完晚餐後我們又逛了一下沙美村的夜市,離島的夜市比較小,也沒有固定的開放時間,賣的東西也比較少,沒有什麼可逛,不久就和團員回飯店休息了。






我的金門行之陳景蘭洋樓成功坑道


2016年10月29日是我在金門旅遊的最後一天,一早把握時間在飯店前逛了一下,從這裏的寧静很難想像這裏曾經是炮聲隆隆,彈火硝煙的戰場,歲月時間似乎會沖淡掉一些不愉快的記憶,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在此仰望如白雲蒼狗般的浮雲,內心有相當的感動。沿著飯店的花園走一圈,慢慢走回飯店用了早餐,八點左右上車開始今天的行程。
今天我們第一站便是金門酒廠金門酒廠,全名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酒、KKL,是金門縣一家以生產、銷售高粱酒為主的公司,為金門縣政府所擁有之公營事業。金門高粱酒使用金門特產的『旱地高粱』,加上水質甘甜的寶月神泉,利用傳統古法釀造出香、醇、甘、冽的高粱酒,風味獨特享譽國際。高粱酒代表著金門的歷史焠鍊,一直是金門最著名的產品,也是最佳的伴手禮。我們在酒廠導覽員的帶領下參觀了金門高粱酒的製作過程,最後也有高粱酒的試飲,我們停了半個多小時才離去。
接著我們去參觀了昇恆昌金湖廣場,這是觀光客到訪金門必逛!比鄰太湖及金湖飯店旁,佔地 9,000 坪的昇恆昌金湖廣場是金門最大免稅店,提供全球旅客如同精品百貨般的購物享受,匯集超過 500 個國際知名品牌,包括來自全球的璀璨精品、國際時尚品牌、香水美妝、電子產品、文創商品及特色伴手禮等,許多機場免稅商店、飛機上才有賣的熱銷組合在這裡也都買得到。盡情徜徉購物世界之餘,金湖廣場同時結合國賓影城,視聽娛樂一次滿足,帶給旅客最全方位的服務,貼心完備的尊榮服務滿足旅客一站購足的嚮往。
大概九點半我們上車前往今天參觀的景點陳景蘭洋樓。這是金門旅居新加坡僑商陳景蘭於公元1921年興建的洋樓宅第,也是金門規模最大的一棟洋樓,是金門華僑回鄉興建「番仔樓」代表作。淨白色的外觀讓陳景蘭洋樓多添了些洋味,精緻的雕花與對稱拱門,猶如西洋建築的工法,是陳景蘭洋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份。西元1949年後,陳景蘭洋樓曾被國軍防砲部隊駐紮,也曾作過軍醫院、金門中學校舍及官兵休假中心使用,現在轉為遊客來到金門必訪的景點,是展示金門華僑史與洋樓建築的館舍。陳景蘭洋樓的正前方就是金湯公園,中央立有一座自由女神,和洋樓的氣質相互交會,顯得高貴大方,附近的成功海灘與坑道,可以融入你參訪行程中的一部分。
在參觀完這氣派的洋樓後,我們經過成功海防坑道來到成功海灘。由花崗岩盤鑿而成的成功坑道,位在熱門景點陳景蘭洋樓前方,結合了海岸坑道民防坑道兩項功能而成,相較於金門其他坑道,成功坑道的規模較小,但指揮所、戰防砲陣地、高砲陣地、機槍堡、寢室、廚房一應俱全,在戰時發揮很大的功用。目前有設置許多人像,模擬過去防禦的畫面,戰車碉堡停放一M-41戰車供近距離接觸。總長560公尺的坑道以中興亭為兩邊的分界點,往出海口段由軍方把持,負責監視料羅灣海域情形,另一端接往正義里公所,是居民們避難自衛的空間,十足體現金門過去軍民一家的氛圍。
如今成功坑道及海灘褪下了戰時的肅殺氣息,蔚藍大海搖身成為金門夏季最熱門的戲水場所之一!導遊說:每年4至6月,因為風向及溫度的改變,金門海域常有藍眼淚美景產生,成功海灘因為容易抵達、安全性高,是相當適合觀賞藍眼淚的地方!
不久我們前往831特約茶室參觀。831是前線戰地金門及馬祖的特殊風景。金門的831從1951年起,根據法源陸續設立 ,直到1990年廢止,估計至少有3000名女子在這期間赴金門當“侍應生”。據記載,在大金門的金城、山外、成功、小涇、庵前、沙美,以及小金門和大膽島等十個點都找得到服務處,金門八三一的從業女士並非一般人想像中的罪犯或強制送來的,而是以招幕而來的,誘因為比在市井營業有尊嚴且不會受黑道欺凌,且和軍方三七分,一張票士兵票80元(1980年左右),實得56元,報酬算是優厚。管理最為難的應是負責檢查健康的軍醫了,據某位管理過該單位的軍醫官說,因為若檢出健康有問題即不准營業,因此如果檢查嚴格一點,妨害到受檢人員的營業,得罪鶯鶯燕燕結果是到處向上級告狀,指藉機揩油等等,若稍為放鬆一下,若小兵出了問題,上級的責難立刻到來,故苦不堪言,並不是大家所想的肥缺。 軍中樂園有分軍官與士兵,通常軍官如果不自愛的話可以到俗稱八三一的官兵樂部與小兵爭食,但小兵就不能到軍官俱樂部去尋樂子,實在不公平。打聽出來的官兵俱樂部有陽翟、小徑、後浦北門等幾處,軍官俱樂部則有碧陳清吉洋樓,山外陳期宰洋樓和成功陳景蘭洋樓,現今浯江街之軍人招待所則純住宿。隨著時代變革,金門從前的十萬大軍變成五千,這些娛樂場所也變得混不下去了,1990年由時任國防部長陳履安下令全面裁撤。
我們到了這裡參觀,這裡有陳列當時軍官及士兵的娛樂券及小姐的照片,還有招募小姐的守則,後面有幾間重現當時狀況的房間,擺設都大同小異,一張木板床配上一顆枕頭,簡單的衛浴設備,浴缸還鋪有懷舊的馬賽克磁磚呢!在過去全盛時期,金門 的特約茶室超過十幾間,女侍應生人數超過上百人,票價都得依官階而有所不同,戰地的溫柔鄉,一到假日,立刻吸引無數阿兵哥前來排隊。館內還設有提供咖啡、飲料、下午茶等簡單的餐點,參觀完後還可在此聊聊八卦。
記得曾看過鈕承澤所拍的電影<軍中樂園>導演鈕承澤為了將這段鮮為人知的記憶做最深刻的紀錄,在經過8年的構思、2年的時間籌備後,終於斥資2.5億台幣拍攝《軍中樂園》。有別於一般軍教片描述戰地受訓的辛苦、艱困,《軍中樂園》從金門當地特殊的「特約茶室(831)描繪起,除了讓觀眾認識這軍中的「天堂」外,也訴說了鐵絲網裡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參觀完這神秘的特約茶室後,我們金門行程也大致上走完了,由於我們要搭兩點的飛機回台灣,一點到機場辦理就夠了,所以導遊帶我們去有名的馬家麵線參觀。
馬家麵線由創始人馬森殿在廈門同安老家以製造麵線起家,民國初年落腳金門,由廈門傳入金門,設址南門里舊街內。現已祖傳五代已有麵線百年老店之美譽金門風大,日照強,擁有做麵線的絕佳條件。傳統手工製麵技術,是金門製作麵線的翹楚,更是無人出其右。引用金門純淨水質,配合當地獨特天候,經由風、陽光自然曝曬乾燥,絕不添加防腐劑、不漂白、不必放入冰箱保存,常溫隨意存放,絕不發霉,變質,亦不失原有口味。麵線不鹹、香Q,道地家鄉口感,一直以來深受金門本島店家推崇為金門麵線第一品牌,並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加入高粱、山藥、番茄、蔬菜、南瓜、紫地瓜等七款不同口味,增加麵線的口味變化,進而作為居家食用、饋贈親友更多選擇。 馬家麵線觀光工廠兼具生產、展示、觀光、解說並提供觀光客試吃等功能、增加體驗金門麵線文化,推廣產業觀光。
一進入觀光工廠,陣陣的香味撲鼻而來,這裡的觀光客很多,麵線也提供試吃的服務,大家都搶著試吃,場面有點亂,除了麵線試吃外,這裡也有做麵線的工具,還有干貝醬、蒜蓉醬、菩提醬(香樁醬)、麻辣小魚乾醬等,麵線拌上醬料,香味撲鼻而來,令人忍不住一碗接一碗,老闆也不怕客人吃,客人吃得高興也會買很多,創造龐大的商機。
大概12點半我們到了金門機場,導遊把機票給我們,還有一點時間,便在美食街吃了一碗石蚵麵線套餐,由於金門的北海岸與西海岸有著廣大的潮間帶,石蚵很適合在這環境生長。在天時地利人和下,石蚵成為金門的特產。在用料完全不小氣,湯匙下去撈蚵仔都撈不完,我想這才是貨真價實的「蚵仔」麵線吧。除了鮮甜的蚵仔外,還有金門道地的手工麵線,兩者搭配起來實在好吃,若不是待會還有一盤蚵仔煎,我還真想再點一碗呢!雖然金門的蚵仁較小,但因潮水進退緣故,就像幫蚵仔做三溫暖一樣,使得牠嚐起來鮮甜而無腥味。這一碗麵線糊,裡面有滿滿的料,除了有石蚵、滷過的小腸、還會有豬血丁,另外你看到粗細不同的麵線,那就是這裡用的是金門手工麵線,沒吃到你會搥心肝!
不久廣播可以登機了,便登了機,離開這嚮往已久的戰地金門,回憶這些天的行程,在心中充滿了感動,金門真的是一個值得再來的地方。
三點飛機降落在台北的松山機場,這時下著很大的雨,打了電話給媽媽報平安,才知道台北這三天都下著大雨,感謝老天讓我有這三天的晴天,才能讓我有個難忘的金門假期。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