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澎湖仲夏之旅



2020年全球疫情嚴重,因為今年有疫情的關係,並没有出國,但是今年我還是去了國內的離島澎湖做了三天兩夜之旅。會選擇去澎湖主要是因為政府今年全球疫情對於觀光業的衝擊有做了補助,離島可一天補助1200元加上剛好有卡單男,因此我便向旅行社報名了,繳了訂金和尾款後便滿心期待這次的旅程。在出發前幾天收到了旅行社領隊給我貼心的行前通知,我仔細看了一下,領隊也有來電通知我們該準備的東西和事項,真的是十分盡職的領隊。
2020年7月26日是星期天,當天我們是搭立榮航空9典50分的飛機飛往澎湖,媽媽和弟弟一早就在我到松山機場,那時才差不多八點,在那兒休息了一下,不久便找到素未謀面的領隊APPLE李小姐,他帶我們辦了掛行李的手續,把機票給了我們,要我們九點二十分前要到九號登機口集合,我們便進行了通關的手續,順利地進了海關,便走到二樓的登機口等團員了 。
從台灣到馬公飛機航程只要五十分,大概10點半已經抵達澎湖上空了,從飛機上望下去,只見四面環海,間雜夾著幾個大小島嶼,相當特殊的景觀,飛機十點四十分平安降落在馬公機場,我們領了行李出海關,當地佳假旅往社的導遊阿佑已經在那兒接我們了,他帶我們去找車子,然後開始今天的行程,由於今年不能出國,加上有花火節和國旅補助,澎湖遊客暴增,本來才一萬人左右的人潮狂增了三倍,造成澎湖遊覽車和餐廳都不夠用,因此會採取接駁的方式,我們的車子會先在我們去飯店放下行李,然後前往餐廳用餐,因為澎湖當地餐廳沒有停車場,會在附近停車再走五到十分鐘的路前往餐廳,因此有些景點也會以步行的方式參觀,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不久我們便到了今晚住宿的寶華飯店,放下行李後十分鐘後上車,前往今天用餐的餐廳。
 遊覧車載我們到南海遊客中心放我們下來,我們要走到餐廳在碼頭的後方,走路過去也要十分鐘左右,雖然澎湖天氣很熱,尤其是中午時間太陽很大,走到餐廳有點累,但這也是没辦法的事,我們在餐廳用了餐,又走回澎埕三號坊,這是位於澎澄飯店旁的購物中心,裏面有澎湖最大的免税店,還有賣漫威商品的商店,有冷氣相當凉快。我們這兒停到一點半,便陸續走了出來,到對面的南海碼頭服務中心,準備搭兩點的船前往海洋牧場之旅。
海洋牧場原為政府輔導漁民在漁船太多及漁業資源日漸減少的情況下,所因應而生的箱網養殖產業。 近幾年來,在澎湖縣觀光局及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的規劃下,將箱網養殖結合觀光成為海洋牧場。 海洋牧場的活動包含了介紹養殖海鱺魚、趣味釣花枝、吃鮮魚湯及碳烤牡蠣等項目。從南海遊客中心出發船程大概二十五分,領隊建議我們坐到二樓可以欣賞到馬公漂亮的景色,海上風涼涼的吹來,從這欣賞馬公港漂亮的風景,導遊阿佑也幫我們介紹了馬公港的景色約25分後,我們抵達了海上皇宮的平台,下了快艇,導遊帶我們到安排好的位置,也教我們怎麼樣烤鮮蚵,這裡的鮮蚵是可以吃到飽的,澎湖的鮮蚵肥美和一般台灣的石蚵不太一樣,有時候要拿著夾子撬開才能體驗到美好的滋味。除了鮮蚵,海上皇宮還有提供美味的海鮮粥,吃起來相當鮮甜,另外海洋牧場還有海洋牧場-有多個池子提供遊客鬥海鱺、溜花枝等生態趣味體驗,船上還有卡拉OK有吃有玩,相當好玩的行程。 大概四點左右我們離開了海上牧場的平台,搭快艇回到南海碼頭,這時夕陽西下,馬公港的景色晨昏各有不一樣的風情,比起來時炙熱的太陽,我倒比較喜歡這樣的景色,二十五分後我們又回到了南海碼頭,導遊聯絡了遊覽車,上了車後開始今天的市區旅遊。
我們首先遊覽車載我們到篤行十村,放我們下來後我們便開始今天的徒步之旅。 篤行十村是全台最古老的眷村篤行十村,同時也是台灣已故歌手潘安邦以及張雨生的故鄉,一棟棟日式木造老屋,經翻修後改造成文創園區,在地藝術家進駐後,佈置各式各樣的裝置藝術,每個角落都成為復古好拍的場景。園區內還有懷舊柑仔店、復古旅店、咖啡輕食等休憩點,除此之外,「潘安邦紀念館」與「張雨生故事館」吸引廣大樂迷朝聖,聆聽著琅琅上口的樂曲,每一展示品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我們首先參觀張雨生故事館,張雨生(1966年6月7日-1997年11月12日)生於臺灣澎湖父為外省軍人,母為泰雅族人 臺灣創作歌手、作詞人、作曲家、音樂製作人 以聲音高亢著稱,成名曲為《我的未來不是夢》,其音樂創作風格多變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在新北市淡水區因疲勞駕駛發生車禍昏迷24天後於11月12日逝世,享年31歲。
館內展示張雨生從求學時期到出道後的各種新聞 包括他的手稿、家書等 記錄張雨生的人生軌跡,張雨生從學生時代開始寫作,持續文筆練習 使日後在歌詞的創作上,散發出更多深度。澎湖一向乾旱少雨,雨生剛出生時,澎湖連下了七天雨 於是張爸爸就取名用來紀念這個日子。喜歡看電影聽相聲的張爸爸 買了全眷村第一台彩色電視機 雨生當時每天都帶著一群朋友到家裡看電視,故事館內有很多人對於張雨生的懷念與想說的話,看完後對人生的無常有些感慨,會不會有意外誰也不知道 如果有些想要做的事,真的要抓緊時間趕快做 也要多珍惜跟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 人一生只有一次,不要讓自己後悔~
接著我們在阿佑帶領下參觀了篤行十村,這眷村建於明治36年(西元1903年),原本是「澎湖要塞司令部」與「澎湖島重砲兵大隊」的官舍群,戰後便改建為軍官眷村,是一處悠久的歷史建築,而民國七零年代著名的民歌手–潘安邦便是出生於此。其中,潘安邦最著名的成名曲是「外婆的澎湖灣」,歌曲描寫著夕陽西下,彩霞照映著澎湖灣,潘安邦與外婆雙雙漫步在沙灘的溫馨故事,此曲傳唱多年,連中國大陸的民眾都朗朗上口。於是澎湖縣政府斥資百萬元整修潘安邦小時候的故居,更與澎湖當地藝術團體合作將之規劃為藝術創作展覽區,展示創作藝品,並收藏其早年黑膠唱片、錄音帶及劇照等物品,戶外更特別安置外婆雕塑銅像,展現「外婆的澎湖灣」的純樸意象。 此時夕陽西下佑哥唱著:「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懷想,也是黃昏的沙灘上有著腳印兩對半。那是外婆柱著杖將我手輕輕挽,踩著薄暮走向餘暉,暖暖的澎湖灣,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消磨許多時光,直到夜色吞沒我倆在回家的路上。澎湖灣,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更是配合著歌詞意境感動了不少人。
我們欣賞了外婆的澎湖灣後便順路下到了馬公的順承門。 順承門位於馬公市金龍路上,媽宮城建於光緒12年,是清朝最後一座防禦性城池,別名為澎湖城、光緒城。為國家二級古蹟,於民國75年修成現在的模樣。媽宮城共有6座城門,因年代久遠,除順承門外,其餘都已崩塌,只剩這個拱門供人回憶昔日風光。上有礁樓,下為拱形城門設計,順著樓梯而上的景觀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在此能將馬公港的美景盡收眼底,當夕陽西下,古意盎然的景色更是讓人大飽眼福,城牆內尚有些留存的古蹟遺址能讓遊客尋訪。順承門緊臨著馬公港,控制馬公港口,有著極高的軍事價值,現今仍會國軍官兵在此駐紮,捍衛澎湖的安全。
然後我們參觀了澎湖天后宮,天后宮建於明萬曆20年,位於馬公市中央里,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而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廟體出自唐山名匠之手,此廟不只供奉媽祖,並擁有台灣最早的碑跡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另外還有清乾隆皇帝御賜所題「與天同功」的金匾。陳列於二樓清風閣文物館中,皆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萬軍井相傳施琅在清康熙21年(西元1682年)率艦攻打澎湖,船隊在海上遇颶風被打散,多數的船艦平安回到福建平海澳,少數軍隊抵達澎湖,發現該處有座天妃宮,廟左側有一口井,荒廢沒有治理,因為大軍飲用水不足,施琅便派人整治,果然湧出泉水可供軍隊飲用,因而命為「師泉井」或「萬軍井」。
施將軍廟在有清一代香火鼎盛,廟宇規模亦遠大於今日。道光十二年(1832年),施將軍廟加祀赴台弭平「張丙之亂」而殉職的海壇鎮標兵楊高陞和澎湖水師高清河等入祠,從此改稱「施公祠」。1895年(光緒21年、明治28年)台灣進入日本統治時期;統治者因政治因素考量,刻意提高鄭成功的地位(母親是日本人)。施琅曾做為鄭成功手下,卻涉叛鄭降清之舉被擴大宣染,一代靖海侯的威名轉趨負面,連帶影響施公祠香火沉寂下來。以至於大正三年(1914年)因應澎湖病院興建,將施公祠搬遷至海壇館的伙房處(即今址,位於天后宮東側、中央老街入口處),格局侷促而偏狹,令人難以遙想施公祠於清季香客八方來從的盛況。施公祠內有懸掛澎湖水師副將詹龔顯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所立之「寰海皆春匾」,以及與澎湖水師協海壇鎮營相關等多項文物,如「道光癸卯年重修碑」,以及施公祠入口處「福曜海山匾」,由明治戊戌年海壇鎮將兵後人所立。目前尚有後人居住故沒開放參觀。 
「摸乳巷」位於馬公中央街,是澎湖開發最早的市街,清朝乾隆三十三年時,就有相當多之商店林立,直至光復年後,馬公市仍以中央街為主要商業中心。而後隨著歲月之流逝逐步凋零沒落,民國七十三年政府將中央老街列入「古蹟保存特定區」。早期澎湖的民房建得十分擠迫,屋與屋之間寬兩尺左右的窄巷很多,每逢相遇必側身。婦女路經此巷,都會以雙手護胸而行,因此得名。
四眼井是澎湖最老的古井,位於馬公中央老街的最北端,建立於明代初期(西元1592年),正式名稱為『四穴井』或『四孔井』。四眼井其實只是一個大井,出水量多,為避免民眾取水時不慎跌落入井中,早年以六塊花崗石條覆蓋,並用紅磚砌緣;但先前整修時已經改為水泥粉刷,再用花崗石環收編。不雨也不會乾涸,井深5.6公尺,井寬2公尺,過去曾經是中央街一帶居民生活跟飲用水的來源,現在則是馬公市內的觀光景點。
最後沿著中央老街走回寶華飯店,天后宮旁的中央街,至馬公建城以來與居民相伴,是澎湖歷史最悠久的一條街,短短兩百公尺的閩式商店街,可看到四百多年歷史的四眼井、摸乳巷、施公祠等,許多在地傳統特產都由此發跡,澎湖必買的黑糖糕、干貝醬、冰心糕這裡都買得到。懷舊的街巷中也不乏異國風情,巴洛克式的中藥行與日式老旅社,保留當年風華榮景,值得細細品味。 我們回飯店後把行李送回房間,便又下來有去用晚餐。
我們吃的長進餐廳,當地有名海產店。離天后宮近。必點紅蟳粥。口味鮮美。海產非常新鮮,都是當地特產。海鱺魚生魚片很棒。還有龍蝦蒸豆腐,以及整尾石斑魚。必點還有海膽炒蛋。充滿海膽鮮味。高麗菜乾煮魚湯也很鮮美。紅蟳粥可外帶。金瓜米粉點來當主食剛好。吃完飯後慢慢走回寶華飯店,我們這次住的飯店位於馬公熱鬧的中正路商圈,附近店家很多,離我們明天要去看煙火的觀音亭走路也大概十五分鐘左右,慢慢的逛了一下中正路商圈,便走回飯店休息,結束今天的行程。

搭船出海樂悠遊


2020年7月27日是我在澎湖旅遊的第二天,今天我們將搭船前往望安及七美旅遊,也是我相當期待的行程。今天由於我們一早七點二十分便要到南海碼頭搭船出海了,所以我們六點半便要起床,佑哥一早也去幫我們排了有名的二信飯糰除了油條之外,還包了火腿、蛋和肉鬆/素鬆而且很大顆,吃一個可以很飽,還有咖啡牛奶,非常感謝佑哥那麼早起幫我們買早餐。
七點十分遊覽車到了寶華飯店前,我們趕快上車,十分鐘後來到南海碼頭準備搭大東北的快艇出海了,其中APPLE有和我們說最好坐左邊靠窗的位置,可以看到虎井嶼和桶盤嶼,我也剛好看到左邊靠窗有位置,便先坐了下來,七點五十分船慢慢地往外海開了出去。大概二十分後船家介紹要接近桶盤嶼了。桶盤嶼是澎湖群島中玄武岩柱體最大且最具規模的島,玄武岩因風化差異侵蝕的作用,形成蜂巢狀的孔洞,當地人稱為「貓公石」,曾為雅石愛好者的最愛,現已明令禁採。 桶盤全由玄武岩紋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抱而成,柱狀節理之盛,尤居澎湖之最。玄武岩石柱形成的陡峭海崖。但因颱風肆虐,玄武岩石柱有幾處已坍方。每一岩柱高約20公尺,寬約1.5公尺,顏色因氧化變成淺棕色,頂部則風化成球狀構造,所以有海上黃石公園的美譽,台灣也正積極的向聯合國申請將桶盤玄武岩列為世界遺產。澎湖桶盤地質公園成立於2008年1月3日。島上人口根據澎湖縣民政局2008年八月統計資料共有355人,均靠交通船與馬公市銜接。而近年來因人口外移嚴重,桶盤國小已於1993年廢校。居民大多以捕魚維生。
快艇慢慢地經過桶盤嶼,我也在船上欣賞難得的柱狀玄武岩奇觀,大概三十分後我們經過了虎井嶼。
虎井嶼一如桶盤嶼,有軒昂雄偉的柱狀節理玄武岩景觀,另由於崖下海域澄澈秀麗,昔有「虎井澄淵」美景之名。虎井最為人稱道的當屬沉城之謎,相傳十七世紀荷蘭人曾於島上建有城堡,後於戰火中沉沒海底,近來雖屢有學者前往探勘,但迄未有重大發現,「虎井沉城」依然是三百年來的不解謎團。虎井嶼是澎湖的第七大島,離馬公市約半個小時的船程,整個島嶼是狹長的地形,東西兩側地勢較高,港口中央一帶地勢低,因為如此分為東山和西山,村落也分為村西和村東。關於虎井嶼的由來有幾種說法,一是相傳曾有人看見老虎藏身於島上的乾涸古井中,而有虎井一說。另一說法是,過去因離島水源稀少,先民因意外發現島上的古井有可飲用的甘醇井水而將那口井取名為「好井」,而「好」的閩南語發音也等同於「虎」,久而久之流傳下來就演變成諧音的虎井了。還有一種傳說是,那口可飲用的井水因為很深,曾經不甚有小孩落井而亡,為了有警惕的意味而將井水取名為虎井,示意為如虎嗜人的一口井,要人們在打水時要小心甚防摔落,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名稱也不得而知了。虎井嶼屬「陸連島」地形,島形狹長,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寬約1公里,最高點61公尺。全島由東、西兩大玄武岩方山組成,當地人稱「東山」、「西山」;二山之間由珊瑚碎屑堆積而成的地狹,寬約100公尺,村落即建於其上。島嶼的海崖,排列有柱狀節理的玄武岩,氣勢雄偉壯麗。尤其退潮之際,俯瞰海景,水淺靜澈,是以前澎湖舊八景之一的「虎井澄淵」,此也就是「虎井沈城」傳說。清朝光緒19年(1893年)林豪編著的《澎湖廳志》對於「虎井沉城」有過記載。而虎井嶼位在「北回歸線23.5°N」經過的地帶,因此島上建造了全長55公尺的追日大道,在步道終點也設置了小規模的巨人之手,一雙白色大手像是捧著藍色海岸,若是剛好計畫到離島澎湖玩水避暑,不妨來探探這個新的打卡點。
經過虎井嶼後快艇又航行了四十五分,便來到了澎湖最南方的島嶼七美嶼,這也是我們今天第一個登島的島嶼。七美鄉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代初期稱為「南嶼」或「大嶼」,至民國33年(西元1944年)才由「望安庄」分出,成為「大嶼庄」,民國34年(西元1945年)改為「大嶼鄉」,後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於是改名為「七美鄉」作為永久誌念。七美嶼為一被切割之臺地,因流水作用與地質岩性,於北側西湖村與西側平和村形成河谷地形,整個島是東北高西南低的傾斜臺地,島嶼中間被一座東西走向之山陵(俗稱中崎山),分成南、北兩部分。七美嶼海拔高度為澎湖群島第二高,僅次於「貓嶼」七美嶼西南方三十浬處即是聞名全臺的「南淺漁場」,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漁場。七美的海產資源豐富,島上居民們多以漁撈及海產加工為主,農業為副。據考古發現在南港、東湖等地,發現有距今約四千年左右之石器工場遺留,可見本島嶼開發極早,為重要文化遺址。除此之外,本地有一著名特產-「七美草」,據說是一帖可以治療風濕症、關節炎等筋骨酸痛症狀的單味良藥。此種藥草生長於山野地下深處,須挖掘數尺深,才能見到根部,挖取不易,目前野生「七美草」幾已絕跡,數量相當稀少,十分珍貴。七美人口也是澎湖離島人口最少的,僅3836人。
我們上岸後導遊帶我們找了遊覽車,由於澎湖離島遊覽車比較少,我們兩團並做一團開始今天七美環島之旅。
我們首先第一站便是雙心石滬,澎湖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的成員。這座美麗的海灣上,藏著一個世代傳承的遺址,這個遺址不只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地球的心跳聲,它是位於澎湖七美鄉的雙心石滬。在「落跑吧!愛情」電影中說道,只要在雙心石滬前許下心願,並拿出一顆石頭丟進去石滬中,喜歡的人很快就會出現了。這樣浪漫的電影情節,真實場景就位於在澎湖的七美島上。
我們知道澎湖有個雙心石滬,很多遊客到七美僅與雙心石滬拍拍照、打個卡就光速離開,但鮮少人知道七美雙心石滬的用途是什麼?雙心石滬很浪漫,但你知道雙心石滬是什麼嗎? 石滬為澎湖人與大海相互依存的捕魚方法,在沒有船隻等能出海大量捕魚的時代,漁民僅能在潮間帶靠著漁撈活動從事海耕。透過觀察發現魚的特性,才進階加以堆造出石滬,是先民的海洋智慧運用的精髓。隨著時代變遷,石滬的利用相對減少了,僅留下當時堆砌出來的遺址供遊客探索。石滬有「海上長城」之稱,利用潮汐的起落的原理,在潮間帶利用石頭堆砌出幾道圓弧形長堤,並從淺水處延深至深水處,每當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湧入石滬中覓食,在退潮後,石堤將高於海面,覓食的魚群將被困於石滬內,漁民藉此輕鬆捕捉到漁獲。 全世界石滬約不到六百口,分布在澳洲、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芬蘭、日本、琉球群島、泰國等等國家都有石滬的痕跡,但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澎湖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滬群,擁有574口以上的石滬,尤其是白沙鄉吉貝島就佔了佔了103座,最為眾多、密集,更是為世界密度最高的石滬地。
我們在這裡停了十五分鐘,讓大家上去和雙心石滬拍照,留下遊七美島的見證,然後前往另一個景點小台灣。 七美小台灣位於澎湖縣七美鄉東湖村、七美島的東北方,由牛母坪沿濱海公路往北走,經過斜坡路段往上到達一個涼亭並往下看,就可以看到經年累月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形狀酷似小台灣的海蝕平台,因此稱作七美小台灣,還有狀似龜山島的岩石在同樣的位置,在海水退潮時形狀更為明顯;在岸邊有片平坦的草原綠地,可供露營活動,更成為遊客熱門的海釣場地。 這裡也是十分熱門的拍照景點,大家都在這裡下車拍照,雖然天氣很炎熱,但大家還是趨之若鶩,這是台灣很難見到的景色,來七美鄉完當然一定要留下美麗的見證。
接著我們前往龍埕石獅風景區,七美是一座充滿想像力的島嶼,似乎每一塊岩石,每一處海灣都賦予了一根靈秀的魔法棒,可以幻化成各式的圖騰。龍埕,像龍的一處海蝕平台,觀其名得其影,立於山頭居高臨下,仔細端詳時還真的可以瞧見龍身、龍頭、龍珠,甚至連浪濤激起的飛沫都像極了游龍在戲水。石獅是一塊風化的玄武岩透過美的聯想作用界定為石獅,就無法避免觀者透過美的視覺做更誇張的聯想。另外七美以石獅海域的水色最美,有時候藍有時候綠,藍的時候像是藍寶石一樣,,綠的時候不輸給翡翠。石獅旁有兩家攤販在賣石花冰、風茹茶等,清涼的石花冰和道地七美風茹草熬煮的風茹茶,讓炎炎夏日來到石獅的遊客,都會忍不住喝個一杯。 然後我們過了七美最美的沙灘來到月鯉灣當地有很多人在浮潛,由專業熱心的浮潛教練,細心解說裝備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項。你將可以親眼目睹七美玥鯉灣,藍色珊瑚海的海景奇觀,完全沒有受到任何破壞及污染的這片海域,綠色的軸孔珊瑚、土白色的鹿角珊瑚、像高麗菜一般的靈芝珊瑚還有藍紫色的珊瑚礁,當然還有穿梭在珊瑚礁之間的魚群都將是讓會是你下水時大呼美麗的特別回憶!
最後我們經過望夫石,望夫石位於澎湖群島最南方的七美鄉上,七美鄉地質是較為年輕的殼灰岩,而也因特殊的地質造就七美島上處處可看到壯觀的柱狀玄武岩地質景觀,氣勢十分磅礡。澎湖早期居民大多從事捕魚行業,討海生活充滿了無數的危險艱困,很多人一出海就回不來,也因此七美以前又被稱為「寡婦之島」
,而望夫石就位在七美燈塔東南方海邊的玄武岩岩塊,因長年受到海蝕作用,形成遠望形似仰臥於海面上的孕婦,因而得名「望夫石」。 望夫石-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望夫石因形似孕婦,加上早期澎湖居民幾乎家家戶戶靠捕魚維生,因此漸漸賦予望夫石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相傳,有對恩愛的夫妻,丈夫出海捕魚許有未歸,妻子大腹便便在此等候夫君歸航,數日仍不見身影,婦女依舊苦守海濱,終至不知倒臥在海邊。後來,海邊巧合的形成一個狀如孕婦的石塊,從髮、頭、胸、腹、腳,皆栩栩如生,令人嘖嘖稱奇,後代的人都認為這就是那位日夜守望郎君回來的婦人的化身,這個傳說為望夫石增添了淒美的傳奇色彩。
最後來到七美人塚,1894年刊行之《澎湖廳志》記載:「遭海寇,有女子七人投井死 」,是目前最早的文獻紀錄,但是海寇的國籍不詳,戰後,因特殊的政治環境,「海寇」被改成「 倭寇以下是戰後流傳的版本: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一批倭寇登陸大嶼燒殺擄掠。有七名女子在倭寇的追趕下,自知難以逃過,又不甘心 ,為保全自身受辱貞節,因而集體投井自盡;事後有人發現此井居然長出七棵樹,因此人們便傳說這些樹就是那七名烈女子的化身。此樹終年長青,會在春秋二季會開出小白花,飄有清香,當地人又稱它為“香花樹”。為感念七名烈女子的故事,後人填井立塚,在此立了塊“七美人碑”,稱為七美人塚;原名大嶼的七美,也在1949年改名為現在的名稱。現今七美人塚上有兩個石碑,左邊的石碑是鄭碾立的,石邊的碑文是何志浩將軍作歌詞和敘文、張默君女士寫書法,表示對七名女子的追悼。1989年1月31日,七美鄉鄉長呂昭麟題〈七美人塚事蹟簡介〉並刻石,以紀念七名烈女子的故事。
十一點半我們回到了碼頭,搭上十一點四十五分開的船前往另一個島望安島。
望安島是澎湖群島第四大島嶼,位於澎湖縣南方的海域,離澎湖本島距離約有18海浬之遠,而整個面積大約有6.7413,望安地勢較平坦,最高高度54公尺,海岸彎曲多,島上附近海域大多為暗礁望安地理位置約在東經119度18–59分至北緯23度12–23分之間,附近還有40個大小島嶼及礁塭。
我們到望安先到港口的一家餐廳用餐,吃完飯上遊覽車前往今天的行程。 導遊在車上解說:「因綠蠵龜而名噪一時的望安,是澎湖的第四大島,也是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島上地形起伏,四周草原遼闊,牛群優遊其間。西側有崢嶸的玄武岩山崖及天然海灣,素有「蜜月島」之稱。望安舊名「八罩」,位於馬公市南方,介於澎湖本島與七美之間,而「望安」兩字可能由當地人所謂「網垵」語音訛化而來,由於望安島擁有沙灘與泥質混合為海床的港灣,早期當地民眾除了沿海漁業和潮間帶漁作外,另盛行「牽罟」(地曳網)圍捕魚類,所以稱為「網垵」,後來逐漸訛音改為「望安」。另一說法則指明末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大軍,從金門渡海來臺時,在海上遠遠看見八罩島後,頓覺心安踏實,而將八罩島改為望安島,不論傳說如何,這兩個典故充分將望安群島居民的常民文化與戰略地位顯現出來。」
不久我們到了第一個景點天台山,天臺山岡丘草原帶為望安島之最高峰,是澎湖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四周草原平坦,為一天然牧場,牛群怡然其間,西側海濱為天然海灣。天台山上可以居高臨下地眺望望安島,山上有一著名的仙跡岩,其實是一塊狀似人類腳印的玄武岩。傳說中仙跡岩是當年八仙過海時呂洞賓突然喊起肚子痛,可又臨時找不到可供如廁的場所,只好一腳踏在望安的天台山上另一腳踩在花嶼東邊的海崖上,就開始方便起來了,而那些落下的黃金就化為澎湖諸島中的一些小島了。 登上天台山眺望四周景色相當漂亮,還可以看到遠方的花嶼和將軍嶼。
將軍嶼因明末有鄭成功部下李胤、李襲兩位將軍駐守而得名,將軍嶼共有兩座港口,分別位於島嶼西側與西北側。依據漁業署資料,分別為將軍南漁港與將軍北漁港,依漁業法分類兩者皆為第二類漁港。將軍南漁港,港深3公尺,面積25,000平方公尺,因位於島嶼背風側且與望安島潭門港遙遙相對,故為將軍嶼聚落(將軍村)所在地,成為居民主要進出交通門戶。設籍將軍南港船筏高達百餘艘,漁業從業人口眾多,早期將軍澳更被人稱為「船長的故鄉」。然本地市場較小且漁業設施不足,漁民需赴馬公或七美交易與補給。將軍北漁港因天后宮位於港邊,亦有人稱「后宮港」,或因位於村後,而稱「後港」。將軍北漁港離聚落較遠,故主要交通與漁業皆以南港為主。設籍將軍北港之漁船不足十艘。然而將軍北港座東朝西,使得該港為颱風期間之良好避風港。
在天台山停留一下,我們再上遊覽車前往花宅參觀。 中社聚落保留了較完整的澎湖集體古厝民宅,古昔稱花宅,據說是因為整個聚落坐落在當地蓮花山花心所在,後來在光復後改稱為中社村,中社村古厝建築型態為傳統合院建築,保存了相當特殊的傳統聚落建築文化特色。
最後我們參觀了綠蠵龜的保育中心,綠蠵龜又稱青海龜,是海洋中的爬行類動物,是海龜屬下的唯一一種。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須回到出生地上產卵,繁育後代,形成了一種較獨特的生活習性。綠海龜廣泛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中,即約南北緯度 20℃ 等溫線之間的海域,並在水溫逾攝氏 25度的沙灘上產卵。由於牠用肺呼吸,於海中的潛水深度極限約一、兩百公尺。綠海龜的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因此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呈現淡綠色,也因而得名。綠海龜已瀕臨絕種,全世界僅剩下約20萬頭產卵母龜,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為避免因人類的捕殺及棲地之破壞,所有海龜被均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簡稱華盛頓公約)附錄中的物種,也被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海洋十寶之一。
參觀完這個景點後,我們趕往碼頭搭船回澎湖本島,結束今天的南海跳島之旅,導遊說:「其實澎湖南海還有東莒嶼、西莒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頭巾嶼等被稱為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尤其是西莒嶼的藍洞,在正午時分陽光直射下一片碧藍更是好看,郭台銘率領鴻海集團的幹部便打算租下西莒嶼發展觀光,他們和我們差不多這時候也在澎湖考察,住的便是喜來登飯店。我們下午要參觀的生活館便在喜來登旁邊,搞不好會合他們不期而遇呢。」大概兩點半左右我們回到了南海碼頭。領隊貼心的幫我們叫了澎湖有名的冰品「玉冠嫩仙草」這是澎湖的排隊美食,不預先訂還吃不到呢。我們邊等車邊吃著透心涼的冰品,還真是一大享受呢。

澎湖古蹟走一遭,浪漫花火賞個夠

2020年7月27日下午,我們遊完澎湖南方四島回到碼頭,吃著領隊為我們訂的玉冠嫩仙草冰品,不久祐哥幫我們連絡的遊覽車到了,我們便前往下一個景點澎湖生活館參觀。
澎湖縣開發久遠,文化及歷史古蹟資源豐厚,風土民情十分樸實,充滿島嶼人文屬性,並發展出獨樹一格之珍貴文化資產面容。長久以來,民眾一直引頸企盼有座特屬澎湖風味與人文內容的博物館。因此,自民國87年(1998)起即開始研議並列為縣政重大建設計畫之一,民國90年(2001)並委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完成先期調查研究規劃工作,為整體設置計畫推動之基礎,92年縣府隨即編列設計規劃監造經費,開啟實質建設。歷經10餘年的籌建,於99年4月3日開館營運。 澎湖生活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城市博物館,全館展示以真實的標本文物、文獻、圖片、生態造景、逼真的縮景模型、生活情境復原及身歷其境的聲、光、影音、感應媒體交替運用,使展示內容更加生活化,如廟埕的涼傘手、報馬仔、乞龜、小法、五營犒軍、宮廟彩繪、蒙面女、石滬、魚灶、曬臭肉魚干、澎湖厝、澎湖美食等等,都是觀眾的最愛;所有的展示更在澎湖居民與傳統工藝匠師參與下,呈現立體、多元、豐美、親和、如真的層次與質感。這裡裝載著澎湖歷史文化的傳承,澎湖人在這塊島嶼生活的流金歲月以及對生活認同與未來想像,也是一座集教育、文化、觀光、休閒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城市博物館,成為全縣博物館事業發展之核心館。
生活館共三樓,我們先參觀二樓,這裡竟然有超可愛的大船入港!底部還有模擬海浪的感覺,超特別。佑哥說2樓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在「海洋澎湖」展區,展示以一艘1:1比例仿真,長達17公尺的實體「透西船」荷蘭船模型,來強調澎湖開拓史中的海洋性格,當你踏上船的時候,真的會感覺好像走到神鬼奇航的海上冒險情境),二樓展示區,包含:(1、海洋澎湖,2、歷史風華, 3、天佑吾土,4、民俗與生活。)2樓望安花宅古聚落模型(這個望安花宅古聚落模型是以30比1等真實比例呈現出來的,模型裡每一座古厝與街景都經過考證與實景相符,讓沒有去過望安的人有如同進入虛擬實境一樣,看到望安聚落的每一個小細節,算是「世界級」的古聚落模型)另外這也展示著澎湖特有的石敢當,及石滬捕魚解說在這裡可以實際瞭解人為的石滬為什麼可以補魚,也會被老祖先的智慧所感動)在三樓露天廣場可以看到位於旁邊的孔廟。澎湖孔廟位於澎湖縣馬公市西文里、澎湖縣立文化中心附近,為澎湖第18任通判胡建偉所倡建,建於清朝乾隆31年(西元1766年),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為清朝時代文石書院之所在地,是當時澎湖唯一的學校,因為採用澎湖當地特產的文石所砌成,故稱為文石書院。澎湖生活館一樓留影寫真區(只要花30元就可以輸出一張你與澎湖風景合成的明信片)。
在參觀完澎湖生活館後,我們前往典醬家特產店,典醬家澎湖伴手禮推薦介紹澎湖干貝醬XO醬、黑糖糕、魚鬆、花生酥、魷魚絲、鹹餅 及各種澎湖名產特產美食,是您澎湖旅遊伴手禮首選網路購物服務!
然後我們前往參觀菊島之星,菊島之星所在地的前身是漁會漁產品直銷中心,廣場上則是過去澎湖夜晚露天海鮮餐廳的營業區,兩年前漁會花了一億兩千萬打造了這艘三層樓仿船型建築的新漁產直銷中心,就座落在第三漁港港邊,白天有藍天水影烘托,晚上則和漁人碼頭的夜間燈火融成一氣,現代感十足的船身建築,加上流線型的船頭大門開口,都使得菊島之星這艘大船變成新的觀光地標。目前菊島之星一樓有些文石、乾貨以及漁產販賣的業者進駐,二樓主要由大船日本料理店在經營,比較特別的是三樓還有真實的舵盤、衛星定位儀、經緯儀、聲納等等設施讓遊客自由拍照參觀。
我們不久便到對街不遠的福慶樓活海鮮餐廳用了晚餐,這裡的海鮮非常的棒,包括炸蚵、清蒸石斑魚、小管沙拉、蒸蝦等都是可口的海鮮料理,這次的澎湖之旅,真的是吃得不錯。
吃完飯到漁人碼頭散個步,第二漁港原為馬公地區作業漁船停靠的基地,站長小時候對於第二漁港的印象就是油污、魚腥味、以及不斷轉動的製冰廠馬達聲。過去兩年縣府花了不少預算整頓第二漁港的環境,先是鋪設木棧道,設置濱港木桌椅、接著也將中油設置漁港區的漁船儲油槽漆上光鮮亮麗的彩繪圖案,製冰廠的牆身也成了彩繪壁畫,最後菊島之星的落成啟用加上廣場上的水舞,第二漁港換了漁人碼頭這樣的招牌重新出發。
不久佑哥聯絡遊覽車來接我們回寶華飯店,先回房間休息一下,七點半下來佑哥帶我們散步前往觀音亭欣賞2020澎湖國際花火節。
我們沿著中正路商圈走到底,便碰到了中正國小,左轉便進入了管制區,機車都不能進入了,沿途只見人潮不比台北的跨年煙火少,又走了五分鐘便看到西瀛勝境的牌坊,在前一點便可以看到所謂的西瀛虹橋了,由於上面快沒位置了,佑哥叫我趕快先找個位置坐下來,這時已快八點了,離煙火施放也只剩下一個小時的時間了,便先找了位置坐下,開始期待今天的煙火和無人機秀的登場。
澎湖會舉辦花火節其實有一個感傷的故事,2002年5月25日,澎湖外海發生了重大空難事件「華航空難」,間接影響了澎湖的觀光產業甚鉅,不論是航空業、飯店住宿業或是餐飲業,都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波及。澎湖縣政府為提振觀光,該年與華航合作舉辦「千萬風情在菊島」活動,在農曆七夕當天掀起一波高潮。華航空姐與空少變裝演出,穿起火紅的蓬蓬裙在漁人碼頭大秀「紅磨坊」舞碼,空姐們窈窕的身材加上惹火舞碼演出,讓現場觀眾情緒High到最高點。當晚除了表演之外,漁人碼頭另有長達半小時精彩的高空煙火秀,將七夕情人節的氣氛炒熱到最高點。
起因於2002年活動的成功,隔年(2003)澎湖縣政府再與多家航空公司、船運公司及民間業者共同來配合,正式舉辦第一屆2003澎湖海上花火節,並將活動地點移至觀音亭舉行,邀請國內知名的歌手、團體前往演出,搭配令人驚豔的高空煙火秀,浪漫樂音、火樹銀花,將入夜的澎湖點綴得愈夜愈美!每年在夏季舉辦的澎湖海上花火節,於是成為澎湖夏季盛會之一,也成為旅人在夏季期間來訪菊島,最美麗燦然的入夜風景。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原本四月會舉行的花火節延到了七月六日開始一直到九月三日每周一及周四在觀音亭施放,今年更與迪士尼公司合作家了三百台無人機的表演,因此每場演出都會吸引來大概三萬多名觀光客,或在觀音亭或搭船出海看煙火,大家一起恭迎盛會,也為菊島帶來了滿滿的觀光人潮。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很快地已經來到九點了,在現場民眾的倒數下,漫威無人機首先登場,三百台的無人機飛越上空,排出了鋼鐵人、美國隊長的盾牌、綠巨人浩克等圖案,加上煙火及音樂的表演讓全場驚豔,驚喜若狂。
在無人機的表演後緊接著長達十五分鐘的煙火施放,因為距離很近,火樹銀花的煙火配合西瀛虹橋的七彩水面倒影,相當具有臨場感,大家都被震撼到了,這次來澎湖看到這麼精彩的花火節表演,我真的相當感動。
看完煙火已大概九點半了,跟著人潮慢慢地走出去,這裡有花火夜市,每個攤位都門庭若市,生意興隆,慢慢地逛到了中正路上的商圈,去吃了一碗有名的小管米粉和仙人掌冰沙,慢慢走回寶華飯店,差不多十點半了,洗了澡便休息了。

別了菊島


2020年7月28日是我在澎湖旅遊的最後一天,可能由於昨天比較晚睡的關係!今天睡到快六點才起來,刷牙洗臉後,7點左右拿了行李到寶華飯店的大堂,不久祐哥拿了早餐來給我們,是他特別去文康街的北辰市埸排對買來的鐘記燒餅,這是澎湖人屬一屬二的排隊美食,這燒餅可是祐哥五點半就去幫我們排隊買的美食,相當感謝祐哥!
吃完早餐還有一點時間,便走到附近的郵便局參觀。
舊郵便局的和洋式建築位於澎湖馬公市區,有棟引人注目的綠色古老建築,它就是舊時日治時期的澎湖郵便局,建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 三月二十七日。當時「洋風建築」盛行,加上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因而造成「和洋混合風」的建築設計,第一眼看見澎湖郵便局,建築物平面採L型配置,大門入口處位於L型轉角處。屋頂構造採用「兩坡頂」設計,大門入口處屋頂由於受到軍國主義的影響,採用「切角頂」型式,並舖設水泥製日式文化瓦。從遠處欣賞,形狀彷彿一頂器宇軒昂的日本幕府將軍頭盔;窗戶則採用典型巴洛克建築「方形窗」設計,牆壁為硓古石造承重牆。外牆飾面使用「水泥漿打毛」施工法,牆面基座部份粉刷成仿「方石砌」構造。內部地板採用木質地板,光復後改為磨石子地坪。郵便局建築物本身屬於典型的小型公共建築標準樣式。澎湖郵便局雖已近九十年的歷史,但在細心的維護下,仍保有當時的現狀,因它獨特的「和洋混合風」的建築設計,而成為遊客們必訪之地。現在的澎湖郵便局,雖已不復見當時忙碌處理公務的情景,但專屬於它的獨特建築風格,已深植澎湖每個人的心中,且是馬公市著名的觀光景點之ㄧ,來到馬公市,請一定要來參觀這棟頂著幕府將軍頭盔的澎湖郵便局。
目前,這裡也在在舉辦澎湖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展「黑水溝傳奇」,探索百年來的澎湖附近海域沉船歷史。這個展覽是免費參觀,一進來裡面,會覺得一整片藍,就像是海水般那樣的藍。這樣的色調,主要是想營造那種悠遊底的感覺。所有的考古物件都是早期的潛水員從海底打撈起的,進到這裡,你也可以感受一下在海底的感覺。環形牆面其實是個大屏幕,會反覆播放一段影片,勇渡險惡黑水溝。展區的另一邊,稱之為水凝時光膠囊。這裡用了四個透明的圓柱體來展示沈船裡打撈上來的遺物,共有四個圓柱,分別放著在澎湖鄰近海域四艘沈船的出水遺物。這四艘沈船都頗有來頭,包含英國S.S.Bokhara商輪、將軍一號、山藤丸、廣丙艦。早年航行至鄰近海域的時候,可能是遇到颱風,或者撞到了暗礁而沈船。據說,當年沈船可都是轟動一時的新聞。再往裡面去的這一區稱為潛進S.S.Bokhara商輪,是個AR體驗區。這裡用AR動畫技術,就可以讓你感受和水下考古員一起潛進船艙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區是水下考古知識區,有一些互動的遊戲和影音,很適合大小朋友一起玩一下。最後,很推薦大家可以蓋個紀念章。這裡有四種不同圖案的章可以蓋,其實就是展覽的四艘沈船。想蓋的朋友,可以先在剛剛入口處拿一張探索地圖。這個探索地圖是很用心製作的,不但材質較厚,蓋好之後拿回家,貼在牆上也很不錯喔!
因為時間有限稍微參觀一下後便走回寶華飯店,不久便上了遊覽車前往今天旅遊的第一站奎壁山,欣賞摩西分海的奇觀。
在聖經裡的神蹟故事,摩西分紅海,帶領著猶太人逃離埃及,在澎湖的奎壁山,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奇景。 不僅神奇更是浪漫,每逢退潮之際會慢慢在本島與對面赤嶼左右兩邊退出一條礫石踏浪步道,配合潮汐的時間每日的分海也會有所不同~ 同時奎壁山這裡也是看日出的好地方,更有不少人會選擇日出之際,同時也是分海之際,感受大自然創造出的美景~
奎壁山原名為「龜壁山」,後因「龜壁」兩個字聽起來不美,因而改名為「奎壁」。赤嶼與奎壁山隔海相望。退潮時,赤嶼會有一條隱形的小徑與澎湖本島連接;漲潮時,這條小徑又被海水無情切割,斷了赤嶼與本島的連接。隨著潮汐漲落之間出現的小路,情節如金門「建功嶼」一般。特殊的潮汐景象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朝聖這有趣的自然面貌。
我們到那兒差時間不多剛好九點,剛好看到潮水往兩邊退散,工作人員把紅旗換成綠旗,我們開始可以走下去,這條玄武岩礫石步道長約300公尺,寬約6公尺來回走路加上拍照時間約30分鐘以內由於海水才剛退不久,石面很濕滑有點像在走大雨過後的石頭健康步道,有些低窪處潮間帶還有螃蟹、寄居蟹、海參等生物,我們能看到正在分海的奇觀,算是十分幸運的,這時忽然下起了雨,我擔心步道會濕滑,就沒有下去走了,不久便走回停車場了。
九點半我們前往另一個點中屯風車前進,阿佑說:「這地方屬於湖西鄉,因為鄰近機場,很多人都在這兒開民宿,算是很有錢的鄉鎮。」不久遊覽車經過永安橋來到了白沙鄉,我們要參觀的中屯風車園區也快到了。
中屯有八支雪白的巨大風車,迎風旋轉的風車供應了澎湖總電量的12%,為台灣第二座風力發電廠,澎湖第三代的風力發電機。澎湖最早的風力發電設備設置在後寮村及七美村的東邊山地,但是因為設計瑕疵而無法運轉,直到採取德國製造的風車設備,克服了澎湖冬夏兩季不同風向的困難後,才正式開始參與發電這項工程。雪白的風車佇立在海邊沿岸,與藍天綠地相互輝映之下,成為了澎湖的新地標,旅客除了可以在中屯近距離觀賞巨大的風車機組外,也能在其他地區望向中屯,用不同面向欣賞風車們辛勤工作的美麗模樣~
不久我們來到了北海遊客中心,北海遊客服務中心位在白沙鄉,鄰近赤崁親水公園,是澎湖北部主要的遊客服務中心,為遊客提供詳細的旅遊諮詢、遊艇服務、候船室及投幣式置物櫃等,一旁即為赤崁碼頭,周圍的碼頭區也設有浮動碼頭共乘客上下岸,遊客可在此搭乘遊艇到吉貝嶼及目斗嶼等地區。
在這兒參觀了一個特產店及拍了照後我們繼續前往澎湖的地標跨海大橋。連接白沙、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橫跨波濤洶湧的吼門水道,全長2,494公尺,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建好當時為遠東最長的跨海大橋。該橋於民國59年(西元1970年)完工通車,初時僅為單線,會車不易,經重建拓寬為雙線,並於民國85年(西元1996年)3月完工通車,使島間交通更為便利。漫步橋面,可觀壯闊海景,可聽宏偉浪濤,可沐徐徐海風,成為休憩身心一大樂事。
在跨海大橋興建之前,兩島間的唯一交通方式為行船駛過吼門水道,只是海道的水流湍急,平時的流速高達每秒三公尺以上,遇到季風強的冬季時節水流更是險急。這兒因此也有許多沈船,有名的黑水溝便是指此地。政府在經過多年勘查後於1965年開始興建大橋,1970年完工正式通車,自此兩島的住民終於可以經由原來險惡的海路交通改為陸路交通來往於兩島之間,或是前往澎湖本島。跨海大橋經過多年的潮汐及海風侵蝕,另外交通流量增加,原橋逐漸不敷使用,於是在1983年開始改建並於1996年完成改建工程。跨海大橋和橋頭的拱門建築也是澎湖有名的觀光景點之一。站在跨海大橋的吼門水道上方,即可眺望內海的大倉與西邊的馬公、西嶼、白沙、四角嶼、桶盤虎井嶼等島嶼。附近有通樑古榕和漁翁島遊客中心供遊客遊憩。
經過跨海大橋後便到了西嶼鄉了,知名歌手詹雅雯在西嶼鄉有一間三樓的透天住宅便在路邊,阿佑也有指給我們看了,由於西嶼鄉只有兩間餐廳,我們中午11點半左右便先進餐廳用了午餐,然後再走下午的行程。
我們吃完午餐後便先到大果葉玄武岩參觀。
位在澎湖西嶼濱海公路二崁草原至赤馬五孔頂之間有座壯觀的「大菓葉柱狀玄武岩」,日治時期為了交通之故,開發大菓葉、挖土造港而意外發現!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而急速冷卻收縮,形成五、六角形的特殊岩體,在海風侵蝕下,呈現現在的壯觀面貌。和澎湖其它地區的玄武岩不同,因為土質與出土時間較晚的關係,大菓葉的玄武岩色澤偏黃,大雨過後,玄武岩前方的凹地積水倒映壯觀的玄武岩,如幻似真、相當唯美。
我們在這兒和玄武岩拍照後便前往附近的二崁聚落參觀。
澎湖人文景觀豐富,古厝、聚落亦屬探訪焦點,除馬公市興仁里的蔡廷蘭進士第、白沙鄉瓦硐村的張百萬舊宅外,西嶼鄉二崁村亦留存有一幢百年古厝,此外,重新整修完成的傳統閩南合院建築群,保持傳統聚落風貌,並再利用為各式各樣博物館,且活化傳統產業,如二崁傳香、杏仁茶等,走在古色古香又純樸的二崁聚落古厝巷弄間,是您追古思情的好地方。
二崁陳家古厝屬陳氏家族所有,為三進平房大厝,以當地硓咕石與玄武岩為牆身,支撐屋頂結構,並以彩繪瓷磚、交趾陶、泥塑等為裝飾,瓦房、條窗、馬背,完全閩南傳統建築形式,為民風淳樸的澎湖與二崁聚落增添傳統工藝之美。
我們跟著阿佑逛首先便是傳統手工製作的二崁傳香,使用澎湖三寶製作 天人菊、艾草、山芙蓉,澎湖擁有相當炙熱的陽光曝曬,很適合製作傳香,接著我們去品嘗好喝的杏仁茶,老闆堅持用古法製作的杏仁茶十分濃郁好喝。另外有知名的二馬豆花,人潮多的時候要等候,二馬豆花有花生、南瓜、綠豆、紅豆四種口味可挑選,二馬豆花相當傳統,連盤子、碗、還有糖水的茶壺都好有古早味,一般豆花都是使用花生顆粒第一次吃到花生粉豆花,感覺相當特別。另外有一家日本料理店「魚好」以販賣新鮮的日本料理生魚片為主,日本料理人出身的傑哥,選用澎湖當地新鮮漁獲,製作出很多不同料理。一早開店就會吸引來購買的人潮,這間魚好就是在FB社團內看到的,看粉絲頁,好像是今年四月才新開的一家店,雖然是營業不到半年,但是之前從事日本料理多年的傑師傅,對於處理刺身可以說是經驗豐富。生魚片一盒落在300到600之間,有時候會有甜蝦和干貝,也是媒體報導的名店之一,另外二崁聚落也有很多特色小店可逛,來澎湖玩不可不逛二崁聚落。
我們大概兩點上車,前往最後一個景點通樑古榕參觀。
位於通樑村的這棵大榕樹,擁有95根以上的氣根支撐著,老榕在此已經扎根三百年以上的歷史,才形成眼前這片如此壯闊的畫面。其實榕樹在台灣很常見,更是侵略性很強的一種樹種,它會隨著時間茁壯,用根進而把周邊的樹種、建築等等都包圍,像是安平樹屋就是最好的例子。而這棵位於澎湖白沙鄉通樑村的古榕,是綠蔭最大的神木,與保安宮相互守護著澎湖這片海域關於榕樹的歷史,有許多傳說,其中有一傳說源自清朝康熙年間,一艘商船行經通梁附近吼門海域而不幸發生海難,僅存一株樹苗隨著潮水漂到了通梁,通梁村民就將樹苗撿回,並栽種於廟前。栽種至今有可能超過300年以上、也可能只有200年的歷史。但另外一種說法是,許多榕樹都是伴隨著廟宇落成後才栽種,推算保安宮的歷史,大約為200多年,如果是這樣的話,通梁古榕可能更年輕,但不管是哪種說法,如此壯觀的景象真的非常值得一看。
在這兒導遊讓我們去拜了康府王爺,以求身體健康,然後我們便到旁邊買了有名的仙人掌冰淇淋,在榕樹下吃,清風微微吹來讓我們通體舒暢,也為這次澎湖之行做了最佳的註腳。
快三點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機場,雖然這次澎湖之旅每天都走了快一萬步的路,加上澎湖炙熱的陽光,讓我們感受到澎湖的熱情,但還是對這次澎湖之旅有很好的印象。
大概三點半我們到了馬公機場,阿佑和李小姐幫我們做了行李的掛關手續,也和導遊阿佑分別,很快地拿了機票過了安檢,到九號號機門等飛機,我們搭四點五十分的立榮航空飛機,五十分後回到了台北松山機場,領了行李後把機票交給李小姐,出來搭捷運回中和,結束三天的澎湖之旅。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