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別了菊島


2020年7月28日是我在澎湖旅遊的最後一天,可能由於昨天比較晚睡的關係!今天睡到快六點才起來,刷牙洗臉後,7點左右拿了行李到寶華飯店的大堂,不久祐哥拿了早餐來給我們,是他特別去文康街的北辰市埸排對買來的鐘記燒餅,這是澎湖人屬一屬二的排隊美食,這燒餅可是祐哥五點半就去幫我們排隊買的美食,相當感謝祐哥!
吃完早餐還有一點時間,便走到附近的郵便局參觀。
舊郵便局的和洋式建築位於澎湖馬公市區,有棟引人注目的綠色古老建築,它就是舊時日治時期的澎湖郵便局,建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 三月二十七日。當時「洋風建築」盛行,加上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因而造成「和洋混合風」的建築設計,第一眼看見澎湖郵便局,建築物平面採L型配置,大門入口處位於L型轉角處。屋頂構造採用「兩坡頂」設計,大門入口處屋頂由於受到軍國主義的影響,採用「切角頂」型式,並舖設水泥製日式文化瓦。從遠處欣賞,形狀彷彿一頂器宇軒昂的日本幕府將軍頭盔;窗戶則採用典型巴洛克建築「方形窗」設計,牆壁為硓古石造承重牆。外牆飾面使用「水泥漿打毛」施工法,牆面基座部份粉刷成仿「方石砌」構造。內部地板採用木質地板,光復後改為磨石子地坪。郵便局建築物本身屬於典型的小型公共建築標準樣式。澎湖郵便局雖已近九十年的歷史,但在細心的維護下,仍保有當時的現狀,因它獨特的「和洋混合風」的建築設計,而成為遊客們必訪之地。現在的澎湖郵便局,雖已不復見當時忙碌處理公務的情景,但專屬於它的獨特建築風格,已深植澎湖每個人的心中,且是馬公市著名的觀光景點之ㄧ,來到馬公市,請一定要來參觀這棟頂著幕府將軍頭盔的澎湖郵便局。
目前,這裡也在在舉辦澎湖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展「黑水溝傳奇」,探索百年來的澎湖附近海域沉船歷史。這個展覽是免費參觀,一進來裡面,會覺得一整片藍,就像是海水般那樣的藍。這樣的色調,主要是想營造那種悠遊底的感覺。所有的考古物件都是早期的潛水員從海底打撈起的,進到這裡,你也可以感受一下在海底的感覺。環形牆面其實是個大屏幕,會反覆播放一段影片,勇渡險惡黑水溝。展區的另一邊,稱之為水凝時光膠囊。這裡用了四個透明的圓柱體來展示沈船裡打撈上來的遺物,共有四個圓柱,分別放著在澎湖鄰近海域四艘沈船的出水遺物。這四艘沈船都頗有來頭,包含英國S.S.Bokhara商輪、將軍一號、山藤丸、廣丙艦。早年航行至鄰近海域的時候,可能是遇到颱風,或者撞到了暗礁而沈船。據說,當年沈船可都是轟動一時的新聞。再往裡面去的這一區稱為潛進S.S.Bokhara商輪,是個AR體驗區。這裡用AR動畫技術,就可以讓你感受和水下考古員一起潛進船艙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區是水下考古知識區,有一些互動的遊戲和影音,很適合大小朋友一起玩一下。最後,很推薦大家可以蓋個紀念章。這裡有四種不同圖案的章可以蓋,其實就是展覽的四艘沈船。想蓋的朋友,可以先在剛剛入口處拿一張探索地圖。這個探索地圖是很用心製作的,不但材質較厚,蓋好之後拿回家,貼在牆上也很不錯喔!
因為時間有限稍微參觀一下後便走回寶華飯店,不久便上了遊覽車前往今天旅遊的第一站奎壁山,欣賞摩西分海的奇觀。
在聖經裡的神蹟故事,摩西分紅海,帶領著猶太人逃離埃及,在澎湖的奎壁山,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奇景。 不僅神奇更是浪漫,每逢退潮之際會慢慢在本島與對面赤嶼左右兩邊退出一條礫石踏浪步道,配合潮汐的時間每日的分海也會有所不同~ 同時奎壁山這裡也是看日出的好地方,更有不少人會選擇日出之際,同時也是分海之際,感受大自然創造出的美景~
奎壁山原名為「龜壁山」,後因「龜壁」兩個字聽起來不美,因而改名為「奎壁」。赤嶼與奎壁山隔海相望。退潮時,赤嶼會有一條隱形的小徑與澎湖本島連接;漲潮時,這條小徑又被海水無情切割,斷了赤嶼與本島的連接。隨著潮汐漲落之間出現的小路,情節如金門「建功嶼」一般。特殊的潮汐景象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朝聖這有趣的自然面貌。
我們到那兒差時間不多剛好九點,剛好看到潮水往兩邊退散,工作人員把紅旗換成綠旗,我們開始可以走下去,這條玄武岩礫石步道長約300公尺,寬約6公尺來回走路加上拍照時間約30分鐘以內由於海水才剛退不久,石面很濕滑有點像在走大雨過後的石頭健康步道,有些低窪處潮間帶還有螃蟹、寄居蟹、海參等生物,我們能看到正在分海的奇觀,算是十分幸運的,這時忽然下起了雨,我擔心步道會濕滑,就沒有下去走了,不久便走回停車場了。
九點半我們前往另一個點中屯風車前進,阿佑說:「這地方屬於湖西鄉,因為鄰近機場,很多人都在這兒開民宿,算是很有錢的鄉鎮。」不久遊覽車經過永安橋來到了白沙鄉,我們要參觀的中屯風車園區也快到了。
中屯有八支雪白的巨大風車,迎風旋轉的風車供應了澎湖總電量的12%,為台灣第二座風力發電廠,澎湖第三代的風力發電機。澎湖最早的風力發電設備設置在後寮村及七美村的東邊山地,但是因為設計瑕疵而無法運轉,直到採取德國製造的風車設備,克服了澎湖冬夏兩季不同風向的困難後,才正式開始參與發電這項工程。雪白的風車佇立在海邊沿岸,與藍天綠地相互輝映之下,成為了澎湖的新地標,旅客除了可以在中屯近距離觀賞巨大的風車機組外,也能在其他地區望向中屯,用不同面向欣賞風車們辛勤工作的美麗模樣~
不久我們來到了北海遊客中心,北海遊客服務中心位在白沙鄉,鄰近赤崁親水公園,是澎湖北部主要的遊客服務中心,為遊客提供詳細的旅遊諮詢、遊艇服務、候船室及投幣式置物櫃等,一旁即為赤崁碼頭,周圍的碼頭區也設有浮動碼頭共乘客上下岸,遊客可在此搭乘遊艇到吉貝嶼及目斗嶼等地區。
在這兒參觀了一個特產店及拍了照後我們繼續前往澎湖的地標跨海大橋。連接白沙、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橫跨波濤洶湧的吼門水道,全長2,494公尺,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建好當時為遠東最長的跨海大橋。該橋於民國59年(西元1970年)完工通車,初時僅為單線,會車不易,經重建拓寬為雙線,並於民國85年(西元1996年)3月完工通車,使島間交通更為便利。漫步橋面,可觀壯闊海景,可聽宏偉浪濤,可沐徐徐海風,成為休憩身心一大樂事。
在跨海大橋興建之前,兩島間的唯一交通方式為行船駛過吼門水道,只是海道的水流湍急,平時的流速高達每秒三公尺以上,遇到季風強的冬季時節水流更是險急。這兒因此也有許多沈船,有名的黑水溝便是指此地。政府在經過多年勘查後於1965年開始興建大橋,1970年完工正式通車,自此兩島的住民終於可以經由原來險惡的海路交通改為陸路交通來往於兩島之間,或是前往澎湖本島。跨海大橋經過多年的潮汐及海風侵蝕,另外交通流量增加,原橋逐漸不敷使用,於是在1983年開始改建並於1996年完成改建工程。跨海大橋和橋頭的拱門建築也是澎湖有名的觀光景點之一。站在跨海大橋的吼門水道上方,即可眺望內海的大倉與西邊的馬公、西嶼、白沙、四角嶼、桶盤虎井嶼等島嶼。附近有通樑古榕和漁翁島遊客中心供遊客遊憩。
經過跨海大橋後便到了西嶼鄉了,知名歌手詹雅雯在西嶼鄉有一間三樓的透天住宅便在路邊,阿佑也有指給我們看了,由於西嶼鄉只有兩間餐廳,我們中午11點半左右便先進餐廳用了午餐,然後再走下午的行程。
我們吃完午餐後便先到大果葉玄武岩參觀。
位在澎湖西嶼濱海公路二崁草原至赤馬五孔頂之間有座壯觀的「大菓葉柱狀玄武岩」,日治時期為了交通之故,開發大菓葉、挖土造港而意外發現!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而急速冷卻收縮,形成五、六角形的特殊岩體,在海風侵蝕下,呈現現在的壯觀面貌。和澎湖其它地區的玄武岩不同,因為土質與出土時間較晚的關係,大菓葉的玄武岩色澤偏黃,大雨過後,玄武岩前方的凹地積水倒映壯觀的玄武岩,如幻似真、相當唯美。
我們在這兒和玄武岩拍照後便前往附近的二崁聚落參觀。
澎湖人文景觀豐富,古厝、聚落亦屬探訪焦點,除馬公市興仁里的蔡廷蘭進士第、白沙鄉瓦硐村的張百萬舊宅外,西嶼鄉二崁村亦留存有一幢百年古厝,此外,重新整修完成的傳統閩南合院建築群,保持傳統聚落風貌,並再利用為各式各樣博物館,且活化傳統產業,如二崁傳香、杏仁茶等,走在古色古香又純樸的二崁聚落古厝巷弄間,是您追古思情的好地方。
二崁陳家古厝屬陳氏家族所有,為三進平房大厝,以當地硓咕石與玄武岩為牆身,支撐屋頂結構,並以彩繪瓷磚、交趾陶、泥塑等為裝飾,瓦房、條窗、馬背,完全閩南傳統建築形式,為民風淳樸的澎湖與二崁聚落增添傳統工藝之美。
我們跟著阿佑逛首先便是傳統手工製作的二崁傳香,使用澎湖三寶製作 天人菊、艾草、山芙蓉,澎湖擁有相當炙熱的陽光曝曬,很適合製作傳香,接著我們去品嘗好喝的杏仁茶,老闆堅持用古法製作的杏仁茶十分濃郁好喝。另外有知名的二馬豆花,人潮多的時候要等候,二馬豆花有花生、南瓜、綠豆、紅豆四種口味可挑選,二馬豆花相當傳統,連盤子、碗、還有糖水的茶壺都好有古早味,一般豆花都是使用花生顆粒第一次吃到花生粉豆花,感覺相當特別。另外有一家日本料理店「魚好」以販賣新鮮的日本料理生魚片為主,日本料理人出身的傑哥,選用澎湖當地新鮮漁獲,製作出很多不同料理。一早開店就會吸引來購買的人潮,這間魚好就是在FB社團內看到的,看粉絲頁,好像是今年四月才新開的一家店,雖然是營業不到半年,但是之前從事日本料理多年的傑師傅,對於處理刺身可以說是經驗豐富。生魚片一盒落在300到600之間,有時候會有甜蝦和干貝,也是媒體報導的名店之一,另外二崁聚落也有很多特色小店可逛,來澎湖玩不可不逛二崁聚落。
我們大概兩點上車,前往最後一個景點通樑古榕參觀。
位於通樑村的這棵大榕樹,擁有95根以上的氣根支撐著,老榕在此已經扎根三百年以上的歷史,才形成眼前這片如此壯闊的畫面。其實榕樹在台灣很常見,更是侵略性很強的一種樹種,它會隨著時間茁壯,用根進而把周邊的樹種、建築等等都包圍,像是安平樹屋就是最好的例子。而這棵位於澎湖白沙鄉通樑村的古榕,是綠蔭最大的神木,與保安宮相互守護著澎湖這片海域關於榕樹的歷史,有許多傳說,其中有一傳說源自清朝康熙年間,一艘商船行經通梁附近吼門海域而不幸發生海難,僅存一株樹苗隨著潮水漂到了通梁,通梁村民就將樹苗撿回,並栽種於廟前。栽種至今有可能超過300年以上、也可能只有200年的歷史。但另外一種說法是,許多榕樹都是伴隨著廟宇落成後才栽種,推算保安宮的歷史,大約為200多年,如果是這樣的話,通梁古榕可能更年輕,但不管是哪種說法,如此壯觀的景象真的非常值得一看。
在這兒導遊讓我們去拜了康府王爺,以求身體健康,然後我們便到旁邊買了有名的仙人掌冰淇淋,在榕樹下吃,清風微微吹來讓我們通體舒暢,也為這次澎湖之行做了最佳的註腳。
快三點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機場,雖然這次澎湖之旅每天都走了快一萬步的路,加上澎湖炙熱的陽光,讓我們感受到澎湖的熱情,但還是對這次澎湖之旅有很好的印象。
大概三點半我們到了馬公機場,阿佑和李小姐幫我們做了行李的掛關手續,也和導遊阿佑分別,很快地拿了機票過了安檢,到九號號機門等飛機,我們搭四點五十分的立榮航空飛機,五十分後回到了台北松山機場,領了行李後把機票交給李小姐,出來搭捷運回中和,結束三天的澎湖之旅。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