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搭船出海樂悠遊


2020年7月27日是我在澎湖旅遊的第二天,今天我們將搭船前往望安及七美旅遊,也是我相當期待的行程。今天由於我們一早七點二十分便要到南海碼頭搭船出海了,所以我們六點半便要起床,佑哥一早也去幫我們排了有名的二信飯糰除了油條之外,還包了火腿、蛋和肉鬆/素鬆而且很大顆,吃一個可以很飽,還有咖啡牛奶,非常感謝佑哥那麼早起幫我們買早餐。
七點十分遊覽車到了寶華飯店前,我們趕快上車,十分鐘後來到南海碼頭準備搭大東北的快艇出海了,其中APPLE有和我們說最好坐左邊靠窗的位置,可以看到虎井嶼和桶盤嶼,我也剛好看到左邊靠窗有位置,便先坐了下來,七點五十分船慢慢地往外海開了出去。大概二十分後船家介紹要接近桶盤嶼了。桶盤嶼是澎湖群島中玄武岩柱體最大且最具規模的島,玄武岩因風化差異侵蝕的作用,形成蜂巢狀的孔洞,當地人稱為「貓公石」,曾為雅石愛好者的最愛,現已明令禁採。 桶盤全由玄武岩紋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抱而成,柱狀節理之盛,尤居澎湖之最。玄武岩石柱形成的陡峭海崖。但因颱風肆虐,玄武岩石柱有幾處已坍方。每一岩柱高約20公尺,寬約1.5公尺,顏色因氧化變成淺棕色,頂部則風化成球狀構造,所以有海上黃石公園的美譽,台灣也正積極的向聯合國申請將桶盤玄武岩列為世界遺產。澎湖桶盤地質公園成立於2008年1月3日。島上人口根據澎湖縣民政局2008年八月統計資料共有355人,均靠交通船與馬公市銜接。而近年來因人口外移嚴重,桶盤國小已於1993年廢校。居民大多以捕魚維生。
快艇慢慢地經過桶盤嶼,我也在船上欣賞難得的柱狀玄武岩奇觀,大概三十分後我們經過了虎井嶼。
虎井嶼一如桶盤嶼,有軒昂雄偉的柱狀節理玄武岩景觀,另由於崖下海域澄澈秀麗,昔有「虎井澄淵」美景之名。虎井最為人稱道的當屬沉城之謎,相傳十七世紀荷蘭人曾於島上建有城堡,後於戰火中沉沒海底,近來雖屢有學者前往探勘,但迄未有重大發現,「虎井沉城」依然是三百年來的不解謎團。虎井嶼是澎湖的第七大島,離馬公市約半個小時的船程,整個島嶼是狹長的地形,東西兩側地勢較高,港口中央一帶地勢低,因為如此分為東山和西山,村落也分為村西和村東。關於虎井嶼的由來有幾種說法,一是相傳曾有人看見老虎藏身於島上的乾涸古井中,而有虎井一說。另一說法是,過去因離島水源稀少,先民因意外發現島上的古井有可飲用的甘醇井水而將那口井取名為「好井」,而「好」的閩南語發音也等同於「虎」,久而久之流傳下來就演變成諧音的虎井了。還有一種傳說是,那口可飲用的井水因為很深,曾經不甚有小孩落井而亡,為了有警惕的意味而將井水取名為虎井,示意為如虎嗜人的一口井,要人們在打水時要小心甚防摔落,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名稱也不得而知了。虎井嶼屬「陸連島」地形,島形狹長,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寬約1公里,最高點61公尺。全島由東、西兩大玄武岩方山組成,當地人稱「東山」、「西山」;二山之間由珊瑚碎屑堆積而成的地狹,寬約100公尺,村落即建於其上。島嶼的海崖,排列有柱狀節理的玄武岩,氣勢雄偉壯麗。尤其退潮之際,俯瞰海景,水淺靜澈,是以前澎湖舊八景之一的「虎井澄淵」,此也就是「虎井沈城」傳說。清朝光緒19年(1893年)林豪編著的《澎湖廳志》對於「虎井沉城」有過記載。而虎井嶼位在「北回歸線23.5°N」經過的地帶,因此島上建造了全長55公尺的追日大道,在步道終點也設置了小規模的巨人之手,一雙白色大手像是捧著藍色海岸,若是剛好計畫到離島澎湖玩水避暑,不妨來探探這個新的打卡點。
經過虎井嶼後快艇又航行了四十五分,便來到了澎湖最南方的島嶼七美嶼,這也是我們今天第一個登島的島嶼。七美鄉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代初期稱為「南嶼」或「大嶼」,至民國33年(西元1944年)才由「望安庄」分出,成為「大嶼庄」,民國34年(西元1945年)改為「大嶼鄉」,後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於是改名為「七美鄉」作為永久誌念。七美嶼為一被切割之臺地,因流水作用與地質岩性,於北側西湖村與西側平和村形成河谷地形,整個島是東北高西南低的傾斜臺地,島嶼中間被一座東西走向之山陵(俗稱中崎山),分成南、北兩部分。七美嶼海拔高度為澎湖群島第二高,僅次於「貓嶼」七美嶼西南方三十浬處即是聞名全臺的「南淺漁場」,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漁場。七美的海產資源豐富,島上居民們多以漁撈及海產加工為主,農業為副。據考古發現在南港、東湖等地,發現有距今約四千年左右之石器工場遺留,可見本島嶼開發極早,為重要文化遺址。除此之外,本地有一著名特產-「七美草」,據說是一帖可以治療風濕症、關節炎等筋骨酸痛症狀的單味良藥。此種藥草生長於山野地下深處,須挖掘數尺深,才能見到根部,挖取不易,目前野生「七美草」幾已絕跡,數量相當稀少,十分珍貴。七美人口也是澎湖離島人口最少的,僅3836人。
我們上岸後導遊帶我們找了遊覽車,由於澎湖離島遊覽車比較少,我們兩團並做一團開始今天七美環島之旅。
我們首先第一站便是雙心石滬,澎湖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的成員。這座美麗的海灣上,藏著一個世代傳承的遺址,這個遺址不只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地球的心跳聲,它是位於澎湖七美鄉的雙心石滬。在「落跑吧!愛情」電影中說道,只要在雙心石滬前許下心願,並拿出一顆石頭丟進去石滬中,喜歡的人很快就會出現了。這樣浪漫的電影情節,真實場景就位於在澎湖的七美島上。
我們知道澎湖有個雙心石滬,很多遊客到七美僅與雙心石滬拍拍照、打個卡就光速離開,但鮮少人知道七美雙心石滬的用途是什麼?雙心石滬很浪漫,但你知道雙心石滬是什麼嗎? 石滬為澎湖人與大海相互依存的捕魚方法,在沒有船隻等能出海大量捕魚的時代,漁民僅能在潮間帶靠著漁撈活動從事海耕。透過觀察發現魚的特性,才進階加以堆造出石滬,是先民的海洋智慧運用的精髓。隨著時代變遷,石滬的利用相對減少了,僅留下當時堆砌出來的遺址供遊客探索。石滬有「海上長城」之稱,利用潮汐的起落的原理,在潮間帶利用石頭堆砌出幾道圓弧形長堤,並從淺水處延深至深水處,每當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湧入石滬中覓食,在退潮後,石堤將高於海面,覓食的魚群將被困於石滬內,漁民藉此輕鬆捕捉到漁獲。 全世界石滬約不到六百口,分布在澳洲、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芬蘭、日本、琉球群島、泰國等等國家都有石滬的痕跡,但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澎湖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滬群,擁有574口以上的石滬,尤其是白沙鄉吉貝島就佔了佔了103座,最為眾多、密集,更是為世界密度最高的石滬地。
我們在這裡停了十五分鐘,讓大家上去和雙心石滬拍照,留下遊七美島的見證,然後前往另一個景點小台灣。 七美小台灣位於澎湖縣七美鄉東湖村、七美島的東北方,由牛母坪沿濱海公路往北走,經過斜坡路段往上到達一個涼亭並往下看,就可以看到經年累月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形狀酷似小台灣的海蝕平台,因此稱作七美小台灣,還有狀似龜山島的岩石在同樣的位置,在海水退潮時形狀更為明顯;在岸邊有片平坦的草原綠地,可供露營活動,更成為遊客熱門的海釣場地。 這裡也是十分熱門的拍照景點,大家都在這裡下車拍照,雖然天氣很炎熱,但大家還是趨之若鶩,這是台灣很難見到的景色,來七美鄉完當然一定要留下美麗的見證。
接著我們前往龍埕石獅風景區,七美是一座充滿想像力的島嶼,似乎每一塊岩石,每一處海灣都賦予了一根靈秀的魔法棒,可以幻化成各式的圖騰。龍埕,像龍的一處海蝕平台,觀其名得其影,立於山頭居高臨下,仔細端詳時還真的可以瞧見龍身、龍頭、龍珠,甚至連浪濤激起的飛沫都像極了游龍在戲水。石獅是一塊風化的玄武岩透過美的聯想作用界定為石獅,就無法避免觀者透過美的視覺做更誇張的聯想。另外七美以石獅海域的水色最美,有時候藍有時候綠,藍的時候像是藍寶石一樣,,綠的時候不輸給翡翠。石獅旁有兩家攤販在賣石花冰、風茹茶等,清涼的石花冰和道地七美風茹草熬煮的風茹茶,讓炎炎夏日來到石獅的遊客,都會忍不住喝個一杯。 然後我們過了七美最美的沙灘來到月鯉灣當地有很多人在浮潛,由專業熱心的浮潛教練,細心解說裝備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項。你將可以親眼目睹七美玥鯉灣,藍色珊瑚海的海景奇觀,完全沒有受到任何破壞及污染的這片海域,綠色的軸孔珊瑚、土白色的鹿角珊瑚、像高麗菜一般的靈芝珊瑚還有藍紫色的珊瑚礁,當然還有穿梭在珊瑚礁之間的魚群都將是讓會是你下水時大呼美麗的特別回憶!
最後我們經過望夫石,望夫石位於澎湖群島最南方的七美鄉上,七美鄉地質是較為年輕的殼灰岩,而也因特殊的地質造就七美島上處處可看到壯觀的柱狀玄武岩地質景觀,氣勢十分磅礡。澎湖早期居民大多從事捕魚行業,討海生活充滿了無數的危險艱困,很多人一出海就回不來,也因此七美以前又被稱為「寡婦之島」
,而望夫石就位在七美燈塔東南方海邊的玄武岩岩塊,因長年受到海蝕作用,形成遠望形似仰臥於海面上的孕婦,因而得名「望夫石」。 望夫石-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望夫石因形似孕婦,加上早期澎湖居民幾乎家家戶戶靠捕魚維生,因此漸漸賦予望夫石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相傳,有對恩愛的夫妻,丈夫出海捕魚許有未歸,妻子大腹便便在此等候夫君歸航,數日仍不見身影,婦女依舊苦守海濱,終至不知倒臥在海邊。後來,海邊巧合的形成一個狀如孕婦的石塊,從髮、頭、胸、腹、腳,皆栩栩如生,令人嘖嘖稱奇,後代的人都認為這就是那位日夜守望郎君回來的婦人的化身,這個傳說為望夫石增添了淒美的傳奇色彩。
最後來到七美人塚,1894年刊行之《澎湖廳志》記載:「遭海寇,有女子七人投井死 」,是目前最早的文獻紀錄,但是海寇的國籍不詳,戰後,因特殊的政治環境,「海寇」被改成「 倭寇以下是戰後流傳的版本: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一批倭寇登陸大嶼燒殺擄掠。有七名女子在倭寇的追趕下,自知難以逃過,又不甘心 ,為保全自身受辱貞節,因而集體投井自盡;事後有人發現此井居然長出七棵樹,因此人們便傳說這些樹就是那七名烈女子的化身。此樹終年長青,會在春秋二季會開出小白花,飄有清香,當地人又稱它為“香花樹”。為感念七名烈女子的故事,後人填井立塚,在此立了塊“七美人碑”,稱為七美人塚;原名大嶼的七美,也在1949年改名為現在的名稱。現今七美人塚上有兩個石碑,左邊的石碑是鄭碾立的,石邊的碑文是何志浩將軍作歌詞和敘文、張默君女士寫書法,表示對七名女子的追悼。1989年1月31日,七美鄉鄉長呂昭麟題〈七美人塚事蹟簡介〉並刻石,以紀念七名烈女子的故事。
十一點半我們回到了碼頭,搭上十一點四十五分開的船前往另一個島望安島。
望安島是澎湖群島第四大島嶼,位於澎湖縣南方的海域,離澎湖本島距離約有18海浬之遠,而整個面積大約有6.7413,望安地勢較平坦,最高高度54公尺,海岸彎曲多,島上附近海域大多為暗礁望安地理位置約在東經119度18–59分至北緯23度12–23分之間,附近還有40個大小島嶼及礁塭。
我們到望安先到港口的一家餐廳用餐,吃完飯上遊覽車前往今天的行程。 導遊在車上解說:「因綠蠵龜而名噪一時的望安,是澎湖的第四大島,也是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島上地形起伏,四周草原遼闊,牛群優遊其間。西側有崢嶸的玄武岩山崖及天然海灣,素有「蜜月島」之稱。望安舊名「八罩」,位於馬公市南方,介於澎湖本島與七美之間,而「望安」兩字可能由當地人所謂「網垵」語音訛化而來,由於望安島擁有沙灘與泥質混合為海床的港灣,早期當地民眾除了沿海漁業和潮間帶漁作外,另盛行「牽罟」(地曳網)圍捕魚類,所以稱為「網垵」,後來逐漸訛音改為「望安」。另一說法則指明末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大軍,從金門渡海來臺時,在海上遠遠看見八罩島後,頓覺心安踏實,而將八罩島改為望安島,不論傳說如何,這兩個典故充分將望安群島居民的常民文化與戰略地位顯現出來。」
不久我們到了第一個景點天台山,天臺山岡丘草原帶為望安島之最高峰,是澎湖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四周草原平坦,為一天然牧場,牛群怡然其間,西側海濱為天然海灣。天台山上可以居高臨下地眺望望安島,山上有一著名的仙跡岩,其實是一塊狀似人類腳印的玄武岩。傳說中仙跡岩是當年八仙過海時呂洞賓突然喊起肚子痛,可又臨時找不到可供如廁的場所,只好一腳踏在望安的天台山上另一腳踩在花嶼東邊的海崖上,就開始方便起來了,而那些落下的黃金就化為澎湖諸島中的一些小島了。 登上天台山眺望四周景色相當漂亮,還可以看到遠方的花嶼和將軍嶼。
將軍嶼因明末有鄭成功部下李胤、李襲兩位將軍駐守而得名,將軍嶼共有兩座港口,分別位於島嶼西側與西北側。依據漁業署資料,分別為將軍南漁港與將軍北漁港,依漁業法分類兩者皆為第二類漁港。將軍南漁港,港深3公尺,面積25,000平方公尺,因位於島嶼背風側且與望安島潭門港遙遙相對,故為將軍嶼聚落(將軍村)所在地,成為居民主要進出交通門戶。設籍將軍南港船筏高達百餘艘,漁業從業人口眾多,早期將軍澳更被人稱為「船長的故鄉」。然本地市場較小且漁業設施不足,漁民需赴馬公或七美交易與補給。將軍北漁港因天后宮位於港邊,亦有人稱「后宮港」,或因位於村後,而稱「後港」。將軍北漁港離聚落較遠,故主要交通與漁業皆以南港為主。設籍將軍北港之漁船不足十艘。然而將軍北港座東朝西,使得該港為颱風期間之良好避風港。
在天台山停留一下,我們再上遊覽車前往花宅參觀。 中社聚落保留了較完整的澎湖集體古厝民宅,古昔稱花宅,據說是因為整個聚落坐落在當地蓮花山花心所在,後來在光復後改稱為中社村,中社村古厝建築型態為傳統合院建築,保存了相當特殊的傳統聚落建築文化特色。
最後我們參觀了綠蠵龜的保育中心,綠蠵龜又稱青海龜,是海洋中的爬行類動物,是海龜屬下的唯一一種。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須回到出生地上產卵,繁育後代,形成了一種較獨特的生活習性。綠海龜廣泛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中,即約南北緯度 20℃ 等溫線之間的海域,並在水溫逾攝氏 25度的沙灘上產卵。由於牠用肺呼吸,於海中的潛水深度極限約一、兩百公尺。綠海龜的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因此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呈現淡綠色,也因而得名。綠海龜已瀕臨絕種,全世界僅剩下約20萬頭產卵母龜,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為避免因人類的捕殺及棲地之破壞,所有海龜被均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簡稱華盛頓公約)附錄中的物種,也被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海洋十寶之一。
參觀完這個景點後,我們趕往碼頭搭船回澎湖本島,結束今天的南海跳島之旅,導遊說:「其實澎湖南海還有東莒嶼、西莒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頭巾嶼等被稱為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尤其是西莒嶼的藍洞,在正午時分陽光直射下一片碧藍更是好看,郭台銘率領鴻海集團的幹部便打算租下西莒嶼發展觀光,他們和我們差不多這時候也在澎湖考察,住的便是喜來登飯店。我們下午要參觀的生活館便在喜來登旁邊,搞不好會合他們不期而遇呢。」大概兩點半左右我們回到了南海碼頭。領隊貼心的幫我們叫了澎湖有名的冰品「玉冠嫩仙草」這是澎湖的排隊美食,不預先訂還吃不到呢。我們邊等車邊吃著透心涼的冰品,還真是一大享受呢。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