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最美古鎮天下鳳凰

6月12日,我們要前往湘西的鳳凰古鎮,從常德到鳳凰也需約五個小時的車程,所以我們還是八點要出門,早上六點左右吃了早餐後又回房間整理了下行李,七點五十分下來和團體會合開始我們今天的行程。
姍姍說常德有兩個景點,包括長五公里列入金氏世界記錄的常德詩牆及比西湖大六倍的柳葉湖風景區,但因為今天行程要到鳳凰,時間不夠没安排我們去參觀,從這裡到張家界走高速公路約兩個小時就到了,但是為了讓我們旅程更加豐富,特別安排這個最美的湘西小城給我們參觀,明天才進張家界。
姍姍也說了她是少數民族苗族人,有一些比較奇特的風俗,在高速公路上她跟我們介紹了湘西的八大怪,首先便是女孩不哭沒人愛,在苗族或土家族有一種哭嫁的習俗,一般女孩子在結婚前三個月便會和家裡母親和姐妹們進行哭嫁的習俗,哭嫁哭得越大聲表示嫁得越好,這也是哭給婆家看的。姍姍自己三年前結婚就哭過嫁了,因為哭嫁哭得好,婆婆也給他很大的一包紅包。第二怪是沒有辣椒不成菜,湖南人特別是湘西人特別愛吃辣,如果飯桌上沒有辣椒肯定是吃不下飯的。第三怪是老太太跑得比車快,因為這裡的空氣水質好,所以長壽的人所在多有,最長壽的120多歲了,第四怪便是嘴裡嚼著木頭塊,這種木頭塊其實是一種乾的檳榔,如果在古城看到男人嚼著木頭塊不要覺得奇怪。第五怪是有山必有蠱真正怪,這是一種情蠱,一般苗家女孩會把蜈蚣、蟾蜍、毒蛇、羯子,蜘蛛等五種毒物放在一起對咬,選出最後勝出的一隻,磨成粉末加上自己身上的東西做成蠱,當男人要遠行時便會給他下蠱,使他必須對愛情忠一,這種蠱只有下蠱的人自己才能解,也是苗族婦女傳女不傳子的不傳之密。
第六怪便是狐狸精會作怪,這是源自於劉海和胡秀英的傳說,傳說胡秀英是一隻修練千年的狐狸精,為了逃避狐王的選妃逃到深山被到山上砍材的樵夫劉海所救,感念劉海的孝順和救命之恩進而和劉海結為夫妻,狐王知道此事很生氣派人去抓她,故事的結局如何她先不跟我們說,要我們去看天門狐仙秀時再慢慢品味,第七怪便是湘西趕屍真奇怪,這種習俗是因為湘西交通不便,有些客死異鄉的人便會在道士的作法下站立起來,趕屍的道士們晝伏夜出,把這些屍體運送回故鄉安葬。趕屍也稱移靈,俗稱吆死人是中國湘西地區的一種運送在他鄉死去的本地人回鄉的技法,傳說的來源之一。認為該技法和苗族巫術有聯繫,屬於茅山術,近代趕屍隨著交通的便利,這種運屍方法已經越來越少見。湘西施行趕屍多在天明之前。施術的趕屍匠敲小銅鑼,執攝魂鈴使人避開,順便讓有狗人家關起家犬,以防它們來咬壞屍身。趕屍匠很少提燈籠一類照明,身後幾具屍體排成一排,一行在山路行走。屍體多以黑色屍布遮住,行走時多似蹦跳前進狀,另頭戴高筒毯帽,臉上貼幾張黃符紙。天明前趕屍匠和屍體在不住活人的死屍客棧停歇,夜晚再出發。還有傳聞部份趕屍匠亦有「招魂」的本領,讓屍體做一些和活人一樣的事情。湘西趕屍的屍體大多經過苗醫等防腐處理後搬運,死者身上大多塗抹辰砂,施以辰州符。有關具體過程台灣和中國大陸媒體各自對趕屍進行分析解釋,兩方的看法有區別。台灣的分析認為運屍的主要工具是竹子。運屍匠用竹子穿過死者大袖壽衣的腋下,將數具屍體排在一起,前後兩名運屍匠便可抬竹子運屍。屍體的雙臂被綁在竹子上,大袖使得竹子可以被遮住;而竹子的韌性使得前進時會上下晃動,帶動屍體同樣上下晃動,遠觀便有如屍體蹦跳狀前進了。中央電視臺《走進科學》等中國大陸媒體則報導說有運屍匠會只留下屍體的頭和四肢而拋棄軀幹,而另用稻草等扎一個新軀幹。而搬運時一名運屍匠會把屍體背上,然後一起套上黑屍布。為防止死者家屬看穿,趕屍匠會獨辦收殮,只讓家屬粗看屍體。這種解釋沒有說明如何同時運多具屍體,也沒有解釋屍體如何蹦跳狀前進。湘西趕屍匠傳承靠師徒關係。趕屍匠需16歲以上,相貌醜一些,身高170米以上。入門要經過三項考核:1.望著太陽轉圈,停下後指出東南西北。因為工作多在夜晚,分清方向很重要。2.進行扛重物的訓練。3.深夜去墳山尋找一片師父放置的梧桐葉,鍛煉膽量。入門後師父會教弟子畫符、「 三十六功」等手藝。 第八怪便是三下鍋兒當中擺,三下鍋是湘西土家的名菜,來過張家界的人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實就是一種很方便的乾鍋,它是由三種主料做成的,多為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其中二、三樣或多樣經過本地的土廚師特殊加工成一鍋煮。三下鍋的吃法也分乾鍋與湯鍋之分,乾鍋無湯,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人最好慎重選擇。
說著說著我們已到了休息站了,稍微休息一下我們又繼續前行,這時候姍姍要我們往右手邊看,這條大河便是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沅江,又稱沅水,長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經中國貴州省,流域則跨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四省。屬洞庭湖水系之一條 ,湘、資、沅、澧四水中的第二大水系。
大概12點多左右,我們來到了鳳凰古鎮,由於姍姍想讓我們領略白天及晚上不同的感覺,所以把中餐和晚餐對調,我們中餐便在天下鳳凰花園酒店使用合菜,餐後又回飯店休息一個小時,兩點半開始今天的鳳凰古城之旅。
遊覽車載我們到景區的入口,然後姍姍帶著我們到風雨長廊前,由當地的地陪,穿著全身苗族服飾的翠翠帶我們由這一千八百多年的古城。
翠翠編了一個順口溜來形容鳳凰古城:(一脈青山抱古城,一灣沱水繞城過,一條紅紅石板街 ,一排小巧吊腳樓,一道千年古長城,一座滄桑古城堡,一個虹橋風雨廊,一群文化世界人。)古城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用紫紅沙石砌成的城樓,沿著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細巧伶仃,明清古院古老樸實風采依然,油綠的沱江靜靜地流淌 ;這裡不僅風景優美,有著少數民族的濃郁風情,而且人傑地靈、賢達輩出。
我們首先跟著翠翠上了虹橋上的風雨樓,由此居高臨下眺望沱江兩畔的美麗吊腳樓,相當漂亮也在這兒拍了不少美麗的照片,然後下來走上了北門城樓始建於明朝。鳳凰北面,俗稱北門城樓,本名“壁輝”。北門古城樓始建于明朝。鳳凰元、明時期為五寨長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間從麻陽移鎮竿參將駐防於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將土城改建為磚城,開設四大門,各覆以樓。清朝先後在這裏設鳳凰廳、鎮竿鎮辰沅永靖兵備道治所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將磚城改建為石城,北門定名為“壁輝門,一直保存至今。北門古城樓采用本地红砂條石築砌,做工考究,精雕细琢。城門呈一半月拱,有兩扇鐵皮包裹。圓頭大鐵釘密鉚其上的大門。城樓用青磚砌築,重檐歇山頂,穿式木结購,石座卷頂。城樓對外一面開槍眼兩層,每層4個能控制防御城門外一百八十度範圍。
接著我們到楊家祠堂,這裡是楊家將後代的祠堂,在這裡我們看了一場祭祖的儀式,而後沿著石板路來古城博物館,這裡是陳寶箴在鳳凰的故居,目前展覽著鳳凰的一些緣格及歷史照片。

參觀完古城博物館後,我們前往中國知名文學家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沈從文故居參觀,1902年出生鳳凰的沈從文和胡適、徐志摩等齊名,尤其他的中篇小說(邊城)繪了茶峒船家女孩兒翠翠和碼頭掌管人的二兒子儺送的愛情。更是讓他得了諾貝爾獎,他的故居展示著他成長、求學、結婚的一些照片。
然後我們又跟著翠翠來到第一任民國大總理熊希齡故居,人稱“熊鳳凰”的民國總理熊希齡倡维新、辦報纸、興學堂、辦慈幼院、救死扶傷,是對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風雲人物。毛澤東曾評價熊希齡:“一個人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是做過許多好事的。”周恩來也說:「熊希齡是袁世凱時代第一流人才,是内閣總理。」
當我們參觀完這些名人故居已快五點了,我們還要搭船去沱江泛舟,翠翠帶我們到碼頭搭上特有的烏篷船泛舟於沱江之上,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牆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
沱江泛舟的上岸碼頭是萬壽宮,我們在這兒下了船,翠翠和我們便在這兒分別了,然後姍姍帶我們到餐廳用餐,餐後她特別多留了一些時間帶我們到江邊看看古城的夜景,走一下獨特的跳岩, 沱江跳岩,位於鳳凰古城北門外沱江河道中。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以前是進出鳳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沱江跳岩,全長100米,共15個岩墩,跳岩岩墩均用红砂塊石修砌,墩與墩之間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鋪,木板再用鐵鍊捆牢,固定在河兩邊的鐵樁上,防洪水冲走。從跳岩中間來眺望沱江,可以欣賞到最美最完全的鳳凰美景。
夜幕西垂,華燈初上。古城酒吧一條街人潮熙來攘往,歌舞昇平,一些民宿吊腳樓都點亮了燈火,倒影在沱江之上非常美麗,也有很多攝影愛好者特別來這裡欣賞古城的夜景,虹橋風雨樓,萬名塔都是非常漂亮的,我們在這兒停留到八點半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這古城前往停車場搭車回酒店休息。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