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千里迢迢金山夢


2013年4月4日是我們到美國旅遊的第五天,我們今天將前往美國西岸第二大城霧都舊金山旅遊,所以相當興奮,早上七點半左右出發,因為飯店沒有供應早餐,我們要到舊金山市區用餐,而去市區前我們還要先去參觀有名的柏克萊大學所以估計到舊金山市區約10點左右,導遊要我們先在附近買個麵包吃一下,七點半準時從奧克蘭的飯店出發前往今天參觀的景點柏克萊大學。
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縮寫:UC Berkeley)因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創始學校又常僅稱為Cal,簡稱柏克萊加大,又常被譯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是一所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東灣柏克萊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許多科系位於全球大學排行前十名,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常被譽為美國乃至世界最頂尖的公立大學。 柏克萊加大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首間大學,創立於1868年,它也是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會員之一。在美國的大學運動聯賽裡,因以往只有一所加州大學,因此柏克萊一直以加州大學(California)作校名,簡稱Cal,並沿用至今;其吉祥物蛻變自加州徽號
,故學生亦常自稱「黃金熊(Golden Bears/Cal Bears)。伯克萊加大是培養華人精英的兩個搖籃和聚集地之一(另一個是芝加哥大學)
。伯克萊加大培養了朱棣文、李遠哲兩個華人諾貝爾獎得主,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莊小威,數學家丘成桐,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HTC創始人王雪紅等也都畢業於伯克萊。諾貝爾獎得主錢永健、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語言學家趙元任、作家張愛玲也都曾在柏克萊研究任教。
我們二十分鐘後到這有有名的大學,我們參觀了有名的生物科學館,在經過加州廳參觀主要的標誌薩勒塔,這是1914年由約翰蓋盧霍華仿造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前的鐘樓而建的,然後到北翼的總圖書館和莫里森圖書館參觀這些氣勢恢弘的建築物,然後到南聽這是柏克萊大學中最老的建築物,導遊說薩勒塔周一到周六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半會開放參觀,上去塔頂視野很好,可以看見整個大學的美麗風光,但是我們今天時間有限,要在舊金山參觀很多景點,所以就不上去了,我們在這綠草如茵建築環繞的柏克萊大學停留了半小時的時間,然後便到停車場搭上遊覽車前往舊金山市區了。
從這兒到舊金山約要一個小時的時間,導遊趁時間幫我們介紹舊金山這個城市,舊金山(San Francisco),正式名稱為三藩市郡(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座都市、是聯合國的誕生地,也是加州唯一市郡合一的行政區,中文又音譯為三藩市和聖佛朗西斯科,亦別名「金門城市」、「灣邊之城」、「霧城」等。位於舊金山半島的北端,東臨舊金山灣、西臨太平洋,人口約86萬,為加州第四大城。其與南邊的聖馬刁郡、南灣的聖荷西與矽谷地區、東灣的奧克蘭與柏克萊、以及北邊的馬林郡與納帕郡合稱為舊金山灣區。 歐洲人在1542年到舊金山灣區,舊金山區域在16世紀屬於西班牙的上加利福尼亞省領土。西班牙將領唐嘉斯帕·德伯爾托拉(Don Gaspar de Portola)於1769年帶領他的屬下在舊金山灣區探索地形。1776年3月28日,西班牙探險家胡安·鮑提斯塔·德·安薩(Juan Bautista de Anza)在當地選了兩個可建築地點,一個作為軍事用途,另一個則作為傳教用途,但實質的施工卻由安薩的兩名同伴Jose Joaquin Moraga中尉及Francisco Palóu神父監督。Jose Joaquin Moraga負責建立的是軍事基地舊金山要塞(Presidio of San Francisco,現已改為要塞公園) 1848年1月,在於加州東北部的蘇特坊(Sutter's Mill)發現黄金後,消息很快的就傳開來,同年8月加州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到東部的紐約,各地許多懷著想一夕致富的人開始湧入舊金山港口。
1849年起,加州淘金潮真正展開,從美國其他各地和其他國家搭船或者是從內陸來到加州夢想實現掏金夢的人絡繹不絕,船上的的旅客、水手甚至船長下了船馬上就前仆後繼的前往蘇特坊,當時舊金山港口的帆船到處可見,而市區的人口一夕間暴漲。這也讓舊金山居民從1847到1870年之間,從500人口增加到15萬人口。後來所謂舊金山四十九人即是那些於1849年從各地來到舊金山想一夕致富的人。 1906年4月18日的凌晨五點零二分,舊金山發生八級的大地震。地震造成各地的瓦斯管斷裂而引起大火,由於水源不足使得蔓火延燒數日,當時舊金山市區內四分之三的房屋幾乎完全損毀,遠在東灣的區民都可明顯看到火災在市區產生的煙霧。這次地震造成舊金山區民30萬人無家可歸,許多人只能露宿公園和街頭。當時的記錄上只有498人喪生,直到2005年市政府才正式更改喪生人數為超過三千人。
舊金山大地震徹底摧毀了舊金山的街景,但也使得舊金山能獲得機會浴火重生而改造成現代化的都市。當時無家可歸的居民大量遷移至東灣的奧克蘭和柏克萊地區,也促進東灣地區和舊金山往來的聯繫,讓東灣開始蓬勃發展。 受1882年《排華法案》的影響,許多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的華人和其他亞裔移民在美國倍受歧視。舊金山地震引起的大火燒毀了當時市政廳的檔案紀錄,讓許多華人有了機會,利用購買的偽造出生紙,以假造美籍華人兒女的身份進入美國,即是後人所稱的紙兒子。據估計,1910到1940年之間,在進入美國的大約17萬5千華人中,有百分之80多的人是以「紙兒子」或「紙女兒」的身份進入美國。紙兒子的出現也造成許多華人後裔無法回歸真實的姓氏和家族史,成為特殊的華人移民史 舊金山是北加州與舊金山灣區的商業與文化發展中心,當地住有很多藝術家、作家和演員,在20世紀及21世紀初一直是美國嘻皮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中心之一。這個城市同樣以其眾多的互聯網公司而聞名。舊金山也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以其涼爽的夏季、多霧、綿延的丘陵地形、混合的建築風格,和金門大橋、纜車、惡魔島監獄及唐人街等景點聞名。此外,舊金山也是五大主要銀行和許多大型公司、機構的總部所在,包括GAP、太平洋瓦電公司、Yelp、Dropbox、Pinterest、Twitter、優步 (Uber)、Airbnb、Mozilla、維基媒體基金會 (Wikimedia Foundation) 和Craigslist等。
大概10點左右,我們經過了海灣大橋進到舊金山市區, 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San Francisco-Oakland Bay Bridge),當地多簡稱為海灣大橋(Bay Bridge),又譯為灣區大橋,正式名稱為 James "Sunny Jim" Rolph Bridge,是一座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連接舊金山、耶爾巴布埃納島(Yerba Buena Island)、以及奧克蘭的橋樑。海灣大橋是橫跨全美國的80號州際公路一部份,每天約有24萬輛次車輛行經這座橋樑。海灣大橋由Ralph Modjeski設計;1936年11月12日完工通車,比三藩市另一著名橋樑金門大橋早六個月通車。
到了市區後導遊先帶我們到中國城去吃早餐,舊金山唐人街(又稱華埠)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唐人街、亞洲以外最大的華人社區,也是舊金山市內人口密度較高的區域。唐人街自1840年代成立以來,一直在美國以至整個北美洲華人移民社區的歷史和文化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它除了是數以千計華人移民抵美後的落腳點和安家之處外,也是一個主要旅遊景點 — 其商店,餐館和景點每年吸引的遊客超過金門大橋。 傳統上,唐人街由北灘和電報山定義為布希街、泰勒街、海灣街和舊金山灣包圍的地區。唐人街地處舊金山金融區及小義大利附近,長1英里,寬1.34英里。目前的邊界大約是東到蒙哥馬利街(Montgomery Street)、哥倫布大道(Columbus Avenue),北到聯合街(Union Street)和北灘(North Beach),東南是布希街(Bush Street)和聯合廣場(Union Square)。 唐人街內有兩條主要街道:一條是都板街(Grant Avenue;譯自舊名Dupont Street),在布希街口有「中華門」牌坊,聖瑪利亞廣場有孫中山雕像,退伍軍人戰爭紀念館;商店,餐廳和小型商場,主要是迎合遊客。另一條是市德頓街(Stockton Street),有數條無軌電車及公共汽車路線行駛該街,舊金山輕軌T線延伸段(中央地鐵)未來的終點站—華埠站設於市德頓街地下,預計施工至2019年啟用,成為服務舊金山唐人街的主要軌道車站。
唐人街的一個焦點是花園角廣場(Portsmouth Square)。由於花園角廣場是在唐人街的少數開放空間之一,活動熙熙攘攘,如太極拳和圍棋,而每年夏季的華埠夜市亦於此處舉行。1989年天安門廣場抗議的民主女神複製品建於1999年,立在廣場上,由270公斤青銅鑄造。 
我和弟弟在唐人街找了一家香港的港式飲茶餐廳,點了叉燒包、燒賣等幾樣的小點心,餐廳有附香片,吃完後到約定的地方和導遊集合開始今天的舊金山之旅。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