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神秘的基隆嶼一日遊(下)

九月六日的午後天空藍藍的,早上搭小艇逛完神秘的基隆嶼後回到了基隆港,由於第二批的人一小時後才會回來,因此船長免費贈送我們陽明海洋藝術館的門票,帶我們進去參觀。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位於基隆港旁,第一樓是圓山飯店附設的咖啡廳,看起來裝潢氣氛頗佳,消費應該也不便宜吧。二樓展示的是郵輪特展,包括麗星遊輪、鐵達尼號及許多如瑪麗皇后號、五月花號 (英國當年代載著清教徒前往美州大陸開墾的輪船)等許多大航海時期的知名船艦模型,讓我們藉著這些模型體驗一下當年的風采。而三樓則有行航海知識的學習區,遊客可以在模擬的船長室模型內親自體會看著海圖駕駛輪船的樂趣,還有3D的立體電影可以欣賞,裏面還有志工幫我們詳細解說導覽‧一個小時中讓我們體驗了不少航海的樂趣,也了解台灣海洋立國的精神,相當值得推薦參觀喔。 
一點半左右,我們所有人員都到齊了,陳老師帶著我們穿過基隆火車站的地下道走到安樂市場,此時早已饑腸轆轆了,老師推薦我們去吃有名的大腸煎,不知道是因為肚子 餓了,吃起來覺得特別的好吃,而後我們來到了赫赫有名的「老大公廟」。 基隆的老大公廟之所以名聞暇邇是因為每年農曆七月這裏的龕門會打開,放那些孤魂野鬼出來渡假(便是俗稱的開鬼門)這項傳統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朝咸豐年間,居住在當地的漳州及泉州人因為土地及水源的問題發生了大規模的械鬥,雙方橫死者有百餘人,後當地有識 之士為了社會的安寧而出面調解,將這些無主孤魂立墓擠祭祀合稱「老大公墓」便依中原習俗,以姓氏輪值的方式舉辦中元普渡,超渡這些因械鬥、瘟疫、海難、番害而喪身的無主孤魂,久而久之便成了當地的傳統了,截至目前共有15個姓氏(有些為聯姓)共同主祀,加上基隆市政府大力推廣,基隆中原祭放水燈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民間慶典,每年農曆七月這裏都會吸引來許多遊客。我們到這兒參觀時,廟方人員特別為我們介紹了這兒的歷史,同時也開了龕門讓我們看,龕門內有一小鐵門,以大鎖鎖住,裏頭便是「鬼門關」了。 
我們參觀完「老大公廟」後接著來到了有名的獅球嶺,光緒年間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建議開發 鐵道,清廷准奏著手建設基隆到新竹段的鐵路,次年劉銘傳徵調兵工,聘請英、德工程師顧問建築此隧道。由於此地地質複雜,北端為堅硬的岩石,南端為鬆軟潮濕的土層,加深工程的難度 隧道總長二百三十五公尺,採南北兩側同時開挖,最後在中間鑿通,整個工時耗費30個月,完工之時,劉銘傳親自於於隧道南口提了「曠宇天開」之字。甲午戰爭後,日本接收台灣,發現這段鐵路坡度有33度之多,不利於火車行進,又在一公里處建竹仔寮隧道,劉銘傳隧道乃停用,總計「劉銘傳隧道」前後共使用了七年七個月。我們在導覽志工的帶領下進入隧道參觀,在隧道中段還有棲息著十幾隻的蝙蝠洞呢。目前這個隧道在基隆市政府的整修下已經可以開放參觀了,星期六及星期日還有志工的導覽服務,也是基隆的一個全新景點。 
在參觀完台灣首任巡撫所建的隧道後繼續前往獅球嶺,獅球嶺是基隆最內陸的防線位置,海拔155公尺,地理位置適中,山頂視野遼闊,又可俯勘瞰整個基隆港全景,戰略位置越顯重要,劉銘傳聘請英國技師在這裏便建有砲台,中法戰爭時期,林朝棟曾駐守獅球嶺與法軍相持達八月之 久,使戰神孤拔所率領的法軍無法挺進台北城。乙末割台時,日軍由澳底登陸挺進基隆亦在此遭受到頑強的抵抗。獅球嶺砲台在日據時荒廢,大砲遺失,營舍及相關設施所存亦已不多,現在保留較完整的有一個指揮所及一處砲座,懷古憶今,不禁悠然感嘆。 
在參觀完三級古績獅球嶺砲臺後,我們沿著獅球路慢慢下山,陳老師帶我們去參觀了南榮路的百年防風洞,這個防空洞內相當的涼爽,在入口處還有一些學生的畫作,賦宇古蹟的全新生命出了防風洞來到鐵道旁,這便是基隆惡名昭彰的龍安街風化區了,這裏有一條路可以通往三坑火車站,我們今天的基隆嶼、獅球嶺一日遊也在這裏畫下了句點,有些成員要去基隆市區聚餐,我沒有參加和林先生走到三坑火車站搭六點半的區間車回板橋,結束了今天的基隆探索之旅。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