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新春遊半線-花現好心情(下)

2009年1月29日午後天氣不錯,我們在參觀完鹿港的天后宮和新祖宮後便開車來到鹿港的一級古蹟龍山寺附近,抱著一絲的希望想找到停車位,繼續參觀鹿港的古蹟,在附近繞了一下,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如願的在文武廟附近找到了車位,開始下午兩個小時的徒步之旅。 鹿港的文風鼎盛,道光4年(1824)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倡議興建書院,泉廈八郊商紳捐資響應,至道光7年(1827)完成書院的建築,名為「文開書院」,係為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沈光文,字「文開」,於荷據時期至台灣從事教育工作,被譽為「開台文化之父」。在清代,鹿港文開書院曾孕育多位舉人、進士,開啟鹿港文風的輝煌時期。日治時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率軍駐紮書院,昭和18年(1943)日人將文開書院改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館」,龍邊廂廊內有二塊的碑記,分別為台灣總督長谷川所書「北白川官能久親王御遺跡鹿港軍情御視察之所」碑及台中州知事森田俊界所題「北白川官能久親王視察鹿港遺跡紀念」碑。 鹿港文祠即為文昌祠,與文開書院相鄰。嘉慶16年(1811)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捐俸倡建文祠、武廟,由士紳陳士陶負責文昌祠,蘇雲從負責武廟的興建。嘉慶23年(1818)廟宇因風雨侵蝕,殿堂傾毀,由士紳發起重修,歷時一年餘,於嘉慶24年完成修復。鹿港的文人曾於文昌祠內成立「拔社」,是鹿港早期的義學與詩社,文昌祠亦成為文人聚會的場所。 在我們參觀完文武廟後徒步走到龍山寺其間經過了一個鹿港車站,這是一個台糖的五分車老車站,以前鐵路便曾經過這個繁榮的港口,但隨著港口的淤積,鹿港以失去其原有的經濟價值及地位了,榮景不再只剩這個老車站訴說著昔日的悠悠往事。 不久我們經過了全台只有三間的金門館來到了聞名已久的一級古蹟龍山寺。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永曆年七年(西元1653年)由台灣佛教的開山祖師肇善禪師所建,永曆十五年鹿港遷街乃建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今大有街)。為台灣最早的佛寺。乾隆49年(1784)鹿港開為正口,與大陸泉州蚶江對渡通商,開啟了鹿港繁華的一頁。龍山寺建築巍峨,構造精巧,古樸、幽靜、莊嚴雄偉,昔日便有台灣紫禁城之美譽,亦為台灣三大古剎之首。 在參觀完這藝術寶殿鹿港龍山寺後,我們接著來到名聞暇邇的摸乳巷,摸乳巷不過是長條店家間的一條防火巷‧寬度最窄處約50公分,緊容一人穿越,兩人則必擦身而過,故又名為君子巷。遊客到此都會走一下這條小巷,體會其間的樂趣。 我們走過摸乳巷便走到金盛巷,這裏又名九曲巷,鹿港古街道形成彎曲的小巷,係早期聚落發展時,居民沿著河道興建屋舍而自然形成的曲巷。鹿港古街道從泉州街、埔頭街、瑤林街、大有街(低厝仔、暗街仔)、金盛巷、杉行街、石廈街均屬於九曲巷的範圍。鹿港竹枝詞有云「鹿江曲巷聞茗酒、冬日偷閒識一臨,十月風沙吹不入,九天霜雪凍難侵」,亦說明曲巷具有防風防沙的功能,冬日走在蜿蜒的曲巷中,靜暖如春。清朝鹿港與大陸通商的船隻皆使用帆船,由泉州載運中藥材、布匹等貨物較輕,船身需使用泉州石、福杉或紅磚等重物來壓船艙,以保持航行的平穩,泉州石及福杉運抵台灣後,便成了蓋房子、廟宇的材料。早年石材的來源豐富,曲巷內舖設泉州白石與紅磚,直到60年代才被柏油所取代,70年代鹿港古蹟保存區的規劃及全國民俗才藝活動的推展,鹿港的曲巷才又重新舖設紅磚,並將電線地下化,保存舊有景觀。 在九曲巷中最值得欣賞的古蹟便是所謂的十宜樓和意樓了,十宜樓又稱「跑馬樓」,位於鹿港金盛巷內,是廈郊慶昌陳家的宅第。十宜樓前方是昔日五福大街(中山路147號、149號),為二坎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第一進房舍內有一座樓井,做為通風採光之用。十宜樓意指「琴、棋、詩、酒、畫、花、月、博、煙、茶」鹿港竹枝詞有云「九曲巷中風不到,十宜樓上士閒吟」說明十宜樓為昔日詩人墨客聚會的場所。十宜樓旁有一座槍樓,是早年巷道的防禦工事,槍櫃的牆面設有三個槍孔及二個瞭望口,可以居高府視街道的動靜,有助於防禦海盜土匪。十宜樓的後門並設有兩道門扇,木門上包覆鐵皮,層層的防護,以確保居家安全。槍櫃的下方,可見一排陶甕,為早年釀酒或醃漬醬菜的盛皿,其空甕即可砌成甕牆,兼具美觀及通風的功能。 意樓「慶昌號」是廈郊中最大的商行,嘉慶年間,由陳克勸創立,專營與廈門對渡貿易,至道光、咸豐年間,慶昌號已成為鹿港的鉅富。陳克勤次子陳宗潢並於道光26年(1846)中試舉人,道光末年,泉郊日茂行式微後,由廈郊慶昌號取代,成為鹿港商界的牛耳。光緒年間,因慶昌陳家某房家道中落,將意樓售予施姓人家。大正7年(1918)由陳懷澄將房舍購回,奉養其母吳氏,並依其母意,將此房舍取名為「天遺室」。意樓歷經8個月的修繕,耗資五千三佰零三圓八十四錢,完工之際,由陳懷澄親撰「修葺天遺室落成碑記」,為慶昌商號重要的史料。意樓天井處,有一個精緻的磚雕花窗,造型優美而富有古意。花窗上有葫盧的造型,取「福祿」之意,另有古代錢幣的造型,象徵「富貴與財富」,圓形的花窗亦有「圓滿」之意。 在走過聞名的九曲巷後,我們來到了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民俗文物館原是辜顯榮的官邸,日治時期,辜顯榮於台北創立「大和行」,從事鹽田的開闢,食鹽及樟腦買賣等事業,當時與高雄陳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與基隆顏家名列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大正8年(1919)辜顯榮於鹿港家鄉興建官邸,昭和9年(1934)辜顯榮當選台灣首位總督府貴族院議員。文物館為「混合風格」的建築,洋樓外觀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柱式,馬薩爾屋頂造型與兩旁的鐘樓,外牆牆面貼以昂貴的磁磚,西洋柱式則以洗石子的方式,呈現立體感,是日治時期鹿港最精緻的豪宅建築,地方人士均稱此洋樓為「大和」。 由於我們逛到這兒時已經4點半了,而文物館開放的時間只到5點,而且要收每人130元的門票,所以我們並沒有進去參觀,便開車離開鹿港小鎮前往芳苑鄉的王功漁港欣賞有名的王功夕照,並在這兒的海鮮餐廳用了晚餐,大概7:00左右慢慢北上,由於回程路上有些塞車,到了8點半到清水服務區,這時後漂亮的清水之珠已經亮起,隨著絢爛的七彩燈光變化,加上遠方的煙火把夜空點綴的非常漂亮。在9:00左右離開美麗的清水服務區踏上歸途,於凌晨回到中和,結束這兩天的精彩旅程。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