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再會馬祖

2018年4月23日是我們要回台灣的日子,我們的船班是九點半要從福澳港直接回台灣的,所以吃完早餐後我們便要前往碼頭了,為了留下多一點的回憶,所以我和林桑五點多便起床,把行李整理好後便沿著津仁步道,經過鐵堡、抵達津沙聚落。津仁與馬港兩條步道,最早是戰備用的車轍道,建造時因缺乏水泥等建材,僅於路中鋪設兩條如軌道般的細長路面,供戰車等軍車行駛。今日島上的車轍道雖幾乎都已改建成水泥道路,但整個步道,大部分仍保留車轍道的特色往津沙村。
津沙位於雲台山下,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第一大漁村聚落,因早先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故名金沙,後寫作津沙,是賞夕陽、踏沙灘的好去處。歷經百年風華,如今的津沙,雖然蕭瑟滄桑,被遺留下來的馬祖建築,卻仍保留古樸的美感。 聚落內分成澳中、東邊山、西邊山、溪底等4個區域。清末起,連江、長樂、琅岐島等地居民陸續移入,是馬祖最多原籍大陸連江縣移民的村莊。早年漁產興盛,居民除海上捕撈外,也兼營釀酒、藥鋪、商號、煙館等行業,曾是南竿第2大村;當時村內曾設有私塾,因而文風興盛。抗戰時期,日軍為控制閩江口航道進出,有一班兵力據守在西邊山的「雁廬」;而後隨著兩岸對峙,鄰近漁場又遭逢破壞,於是居民紛紛外遷。
今日的津沙聚落在縣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奔走下,頹圮舊屋重現生機,蛻變成老酒館、民宿,連海邊的防空洞也改裝成廁所,並給予「碉堡便利屋」的新稱。聚落內的百年老榕樹,也是不可錯過的景緻。西邊山石階上精彩的古厝群,以及村內閒置空間的再生與活化,讓津沙成為了馬祖的魅力小鎮。
從民宿到津沙大概半個小時左右沿路起伏不大,難得來馬祖了很值得來這兒看看體會不同於芹壁的閩東式建築,在這兒又休息了一下,便慢慢地散步回民宿用早餐。
用完早餐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便到附近的鐵板天后宮走走。
鐵板天后宮有140年歷史,為縱横台海的海盗蔡牽所建。大約是嘉慶年間始建,現存廟貌為民國年重修,仍維持著馬祖的傳統廟宇建築風格,封火山牆,兩側牆面高過屋頂,門前的龍柱還高過於門牆,非常特別。媽祖在人間救苦救難的傳說不斷,慈悲的形象,使得其神像塑造也一直是面容圓潤的福態、不怒而威,相較之下,鐵板天后宮的媽祖就顯得格外不同,這裡的媽祖娘娘仍維持著16歲的少女容貌,這是其得道升天的傳說時間點。鐵板天后宮的媽祖娘娘不同於刻板印象中稍有年紀的長者面貌,這尊罕見的少女媽祖神像,吸引許多人特地前來參拜。除了年輕的媽祖娘娘,鐵板天后宮「廟中廟」的特殊格局也十分有趣,媽祖娘娘旁陪祀的土地公及威武陳將軍,雖然住在媽祖廟裡,但另有自己小小的家,會有這樣特別的格局,有一說是因為廟宇規模擴大,小廟變成大廟,但仍保留原本的廟宇建築沒有拆除,也有一說這是特殊的神龕設計。
八點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南竿的福澳港,導遊阿芬在那兒把船票交給我們,我們也把六百塊的小費給了她,謝謝她帶我們認識不一樣的馬祖風情。
大概九點台馬之星進入福澳港,我們也排隊入續登船,台馬之星總噸位4958頓,可在乘客580人,船上客房分為五個等級,依序為:貴賓室、頭等艙、商務艙、經濟艙座位。貴賓室與上等艙各有兩間、商務艙六間、經濟艙十二大間,可提供380張床位,其中包括兩間無障礙艙;另有座位200張,除非床位客滿,才出售座位。在B甲板前段設有大型「旅客餐廳」,餐廳左右與前方均裝置大片玻璃窗戶,視野開闊,並提供舒適的座位與餐桌,供旅客聊天、談心、看海。餐廳並裝設兩台大型液晶電視,播放馬祖風景與中外影片,另外還提供一具書報架,讓旅客打發時間。 旅客餐廳除了提供副斜躺的座椅,供乘客休息外,並設有販賣部,販售肉粽、簡餐、泡麵、滷味、礦泉水、啤酒、馬祖名酒與各式特產、紀念品,可以滿足旅客的各式需求。
我們上船後先把行李放到床位上,然後上甲板欣賞了馬祖列嶼海天一色的風光,然後和林桑到餐廳聊了一下天,便在這兒點了肉粽吃,吃完後到底艙的電影院看了任賢齊和舒淇演的電影,又回船艙睡了一下午覺,醒來時已經三點了,船也慢慢地接近基隆港,便又上了甲板,欣賞北海岸金山、萬里、野柳及基隆嶼海岸風光,四點半台馬之星返回了基隆港,下了船和林桑搭福和客運回板橋,再轉車回中和結束四天愉快的馬祖之旅。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