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赤壁周郎,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孥飛灰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所寫的念奴嬌道盡了多少千古英雄的悲哀。我在到過風光如媚的江南千年古都西安及北京及令人心醉的九寨溝後,今年的出國旅遊便想到中國的最長河流長江旅遊,一窺三國時代及荊楚文化,所以今年的年度旅遊計畫便是前往長江三峽,本來計畫是走九天的團體,從黃山,江西,武漢,再搭長江郵輪前往重慶,但因為六月初長江三峽的郵輪剛出事,台灣團體走得並不多,所以一直也開不出團,最後和旅行社的鄧姊商量後,剛好有六天的團體,所以就決定在10月10日那天出國,做今年度的旅遊了。
2015年10月10日那天的因為搭11點的班機所以九點便要到達桃園機場了,7點左右出門到福朋飯店前搭往機場的大有巴士,8點半左右就到了機場,在這兒逛了一下,9點左右和領隊集團友會合,我們這團友19個人,也不算很大的團,在領隊發了護照和台胞證後便進入海關,又逛了一下,便準備前往登機了。
飛機11點多準時起飛,在飛機上稍事休息後用了餐點,在1點半左右抵達浙江的寧波機場,由於我們還要轉一趟國內線的飛機飛往內陸的重慶,加上轉機還要提領行李在掛一次行李過一次安檢,時間顯得比較趕一點,但我們也搭上兩點前往重慶的班機,在四點多飛機降落在重慶的江北國際機場,提領行李後踏出海關已經五點了,當地的導遊美女楊九夏也在機場笑容可掬地迎接我們,開始今天的行程。
再前往餐廳用餐的途中,小楊跟我們介紹了重慶的概況,重慶是繼北京、天津及上海後成立的第四個直轄市,人口約有3200萬,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最,現轄友19個區,17個縣,4個民族自治區,總面積轄區總面積8.2403萬平方公里。 重慶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直轄市,面積上類似一個省,是一個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為一體的組團式城市,其中主城區建成面積為877.78平方公里,重慶市,簡稱巴和渝,別稱山城、渝都、霧都、橋都,中華人民共和國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世界溫泉之都,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北宋 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宋孝宗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為宋光宗皇帝,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慶成為中國西部地區最早對外開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定重慶為戰時首都和永久陪都,重慶同華盛頓、倫敦、莫斯科一道被列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揮中心,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重慶為中央直轄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和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4年西南行政委員會撤銷。198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劃單列。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恢復設立重慶直轄市,6月18日正式成為中國第四個直轄市。 
我們到重慶後便到市區用餐,這兒到市區也要半個小時,途中我們經過了美麗的長江南岸公園,我們餐廳大蓉和便在長江之畔,我們今天享用的是道地的火鍋料理。重慶和四川一樣口味偏重麻辣,但我還是吃了一些,吃完後楊小姐給了我們一些時間讓我們到長江南岸公園去走走。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心裏有些興奮,長江對岸大樓櫛比鱗次,燈火通明,加上江上清風徐徐吹來讓人心中大為舒暢,對岸還有特殊的交通工具長江索道,長江索道:自渝中區凱旋路,橫跨長江上空,與南岸區一天門相連,建成時間1986年,索道總長1100多米,單此運載量可達80人,設有抗5-6級風力的防擺裝置。目前還在運行。搭乘索道可以一覽渝中區的繁華熱鬧景象,但我們時間不夠,所以也沒有去搭乘了。
導遊也說重慶也有3D魔幻之城的美譽,由於重慶多山,地形錯綜複雜,往往好像從一樓進去,搭電梯上十一樓出來又是大馬路,又如洪崖洞一帶看似在一樓大廳,其實是在二十七樓,讓外地人很不習慣,在這兒問路不是左右而是上下,没有方向感的外地人很容易迷路。重慶也有很多特殊的交通工具,有看到會跟我們介绍。
7點半左右我們上車前往今天下榻的萬達飯店,在南坪區附近有商場、地鐵站、及夜市交通相當便利,領隊幫我們發了房卡後便把行李放進房間,然後出來走一走,酒店附近相當熱鬧,逛了一下商場和夜市,這裡賣的小吃不少,最有名的便是小面和麻辣燙了,有幾家店家有很多的人在排隊,但對於不敢吃辣的我是敬而遠之的,因為是週五可以看到很多高挑時髦的重慶女孩子在這兒逛街,我在附近逛了一下,大概10點就回飯店休息了,期待明天的三峽之旅。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幾度夕陽紅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滔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羅貫中所做的三國演義開場相當有意境,我也做為今天重慶之旅的寫照。 10月11日七點多起來,把行李整理好後到飯店享用早餐,吃完後大概7點40左右,我們今天八點半才出發,所以還有時間便到對面的小公園走走,我們住的飯店便在輕軌南坪站附近,雖然今天是假日,但附近已有很多民眾早起在公園運動,練太極拳,附近類似家樂福的超市也已開門了,南坪的輕軌站也有很多人在出入,熙來攬往的十分熱鬧。在這兒感受一下霧都重慶的魅力後便回飯店,八點半準時出發前往今天的參觀景點。
我們今天所參觀的第一個景點便是以拍瓊瑤小說(幾度夕陽紅)所聞名的瓷器口古鎮,導遊小楊解釋這地方位於重慶的沙坪壩區,這是重慶最有名的文教區沙坪壩區為重慶市轄區。位於重慶市城區西北面,東隔嘉陵江與江北區、渝北區相望,東南與渝中區接壤,東北與北碚區相連,南與九龍坡區相靠,西接璧山縣,緊鄰重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北部新區。總面積396.2平方千米。 這兒有近百所大學集中在此,房價也是比較貴的,抗戰末期,中大和藝專組成了南北社,能吟詩頌詞且溫柔的李夢竹和中大學生何慕天在此相識了,而成為人人欣羨的才子佳人。奈何慕天已有妻室,夢竹亦早已許配他人,但彼此相守的心卻已無法自拔,命運與戰爭終使兩人分離不知音訊。 車子過了大概四十分鐘,我們已經來到了重慶的沙坪壩了,瓷器口始建於宋真宗咸平年間(公元998年),傳說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髮為僧來渝,隱避於寶輪寺,故將原“白岩鎮”改名為“龍隱鎮”。清朝初年,因盛產和轉運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那經歷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后萬盞明燈”,繁盛一時的瓷器口,被美譽為“小重慶”。鎮上有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鳳凰山昂其右,三山遙望,兩谷深切。鳳凰、清水雙溪瀠洄並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寬岸闊,水波不興,實為天然良港。鎮上建築極具川東民居特色,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依和諧,房屋結構多為竹木結構,穿斗夾壁或穿半木板牆。沿街鋪面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鋪面後房一般為四合院,為商賈大戶居所。雕梁畫棟,窗花戶欞圖案精美,做工精巧。古鎮有山有水,空氣清新,綠樹成蔭,民眾生活安寧舒適,保留了中國地方民族生活風貌。古鎮瓷器口位於重慶市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瓷器口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瀏覽,我們在這兒停了一個半小時,這裡的建築大部分都是重新修建的,麻花很有名,口味有八種之多,甜、椒鹽、麻辣、蜂蜜、海苔、五香、蔥油。甜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 ,有很多當地人排隊,走在古鎮中,耳邊不時響起潘越雲演唱的幾度夕陽紅主題曲(時光留不住 ,春去已無踨, 潮來又潮往, 聚散苦匆匆。 往事不能忘, 浮萍各西東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且拭今宵淚, 留與明夜風 ,風兒攜我夢,天涯繞無窮 ,朝朝共暮暮 相思古今同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但因為今天是假日,來遊覽的人很多,把原本不大的古鎮街道擠得水洩不通,人滿為患的,沒有辦法好好悠閒地享受古鎮幽情。
參觀完瓷器口後我們搭車前往下個景點人民大會堂,沿途經過了嘉陵江,這是長江最重要的支流之一了,小楊說:我們來旅遊的時間是重慶最佳的旅遊時間,既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她建議我們到中國旅遊最好不要選十一長假來,她在幾天前帶過一個澳洲團,從瓷器口的入口橋到下車地整整塞了兩個小時,再古鎮停留一小時,回去還塞車一小時,半天的時間就只能遊一個古鎮而已,說著說著,我們已到了重慶的渝中區了。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至學田灣附近,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築群,重慶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禮堂1951年6月動工,1954年4月落成。設計師為張家德。大禮堂最初建設時曾命名為「西南軍政大會堂」,建成後即正式命名為「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1955年改名「重慶人民大禮堂」至今。重慶人民大禮堂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建築,並被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編訂出版的經典著作《比較建築史》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國內43項著名建築的第二位,大禮堂總占地面積6.6萬平方米,分為大禮堂和東樓、南樓、北樓,總建築面積18,500平方米。大禮堂建築總高度為65米,其中禮堂高55米,可容觀眾4206人。建築中軸線對稱,柱廊式的雙翼,人民大禮堂外觀像放大的北京天壇。以大禮堂為核心聯繫其他三部分。整個建築群為設在巨大的台基之上,利用中國民族建築元素體現宏大、莊重之美。 大禮堂對面便是有名的三峽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建築主體長157.3米,寬98.085米,高32米,總建築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總投資為6.5億元人民幣。三峽博物館可入藏文物30萬件,現已有文物17萬餘件,包括三峽出土的國家二級以上的珍貴文物3千餘件。博物館展廳面積為23,225平方米,主展區有四個:反映三峽歷史文化精神的壯麗三峽廳,反映地方歷史源流的遠古巴渝廳,反映重慶城市變遷的城市之路廳,反映重慶抗戰文化的抗戰歲月廳。另外還有其他門個專題陳列區,它們分別是「歷代書畫」、「歷代瓷器」、「歷代錢幣」、「漢代雕塑藝術」、「西南民族民俗風情」和「李初梨捐贈文物」。此外,博物館還擁有反映三峽人文風光的360度環幕電影、《重慶大轟炸》半景畫,以及一個國際學術報告廳、1個觀眾實踐中心和3個臨時展廳。可惜因為時間關係沒辦法進去參觀,畢竟我們只在重慶市停留一天的時間,只能外觀參觀一下了。 參觀完人民大禮堂後結束上午的重慶之旅,我們前往吃道地的小天鵝火鍋,這裡和四川成都吃的都差不多,所以不再繁綴了,吃完火鍋後前往下午的行程。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重慶之旅


10月11日下午重慶天氣很好,再吃完道地的重慶火鍋後我們繼續下午的重慶市行程,首先我們到了渝中區有名的鵝嶺公園。 鵝嶺公園位於重慶市渝中區長江一路,是重慶最早的私家園林,也是重慶直轄後第一個規範化管理一級達標公園。AAA級國家旅遊景區。鵝嶺原名鵝項嶺,其地處於長江、嘉陵江南北挾持而過的陡峻、狹長的山嶺上,形似鵝頸項,故而得名。環抱重慶半島的兩江在這裏距離最近。相傳蜀漢太守李嚴曾想在此鑿穿高崖,連通兩江。鵝嶺背倚山城,高挑出世,挾兩江而西望,覽盡雄、險、曠、秀的自然風光。鵝嶺公園前身為禮園,也稱宜園,是清末重慶商會首屆會長富商李耀庭的別墅,建於清末宣統年間(公元1909-1911年),雲南恩安鹽商李耀廷父子羨鵝嶺之奇美而于此營造園林,名其曰“禮園”,亦稱“宜園”。李氏友人清侍御趙熙曾書贈"鵝嶺",刻石立碑。禮園建成之初,即有“園極亭館池台之勝”的說法。光緒年間進士宋育仁《題禮園亭館》詩,所謂“步虛聲下御風台,一角山樓雨澗開。爽氣西浮白駒逝,江流東去海潮回。俯臨木杪孤亭 鵝嶺公園兩江樓出,靜聽濤音萬壑哀”,對禮園風光描摹頗有傳神之處。    
抗戰時期,蔣介石夫婦在園中飛閣居住半年;英國大使卡爾也在飛雲閣居住達五年;澳大利亞大使館曾設于園中。1949年重慶解放後,為西南軍區司令部駐地。鄧小平、劉伯承、賀龍、李達同志先後住居此處。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于1958年3月移交重慶市政府。1958年,重慶市政府對禮園舊址擴地修繕,新建樓台亭榭,廣植林木花草,命名為"鵝嶺公園"。園中有繩橋、虎台、江山一覽台、盆景園、瞰勝樓(兩江亭)等景點。鵝嶺公園位於重慶半島最高處,瞰勝樓(兩江亭)高聳九重,登樓遠眺,兩江風光盡收眼底,入夜觀燈海,更是絕佳去處。 我們到了景點後小楊帶著我們走上山,首先經過澳大利亞的大使館,走了約十分鐘,到了山腰開闊數,有觀景台,可以欣賞到嘉陵江的寬闊視野,嘉陵江,古稱閬水、渝水,是長江上游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縣西北涼水泉溝,因其西源西漢水流經禮縣的嘉陵關(嘉陵關即趙王嘉陵墓所在地,故名嘉陵關)而得名。上源為西漢水和白龍江,白龍江發源於四川省若爾蓋縣的郎木寺;西漢水發源於秦嶺西南,因在漢江之西,故稱西漢水。直至陝西省略陽縣兩河口以下始稱嘉陵江。與白龍江相匯於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昭化以上為上游,行經高山地區,多暴雨,有「一雨成災」之說;昭化至合川為中游,有航運之利;合川以下為下游段。至重慶朝天門注入長江,幹流全長1119公里。廣元以下可通航,是四川的重要航道,水運一年貨運量占四川內河航運年貨運量的1/4,是四川重要航道之一。
而後我們來到了飛雲閣,抗戰期間蔣總統曾經在這裡住了半年的時間,可惜現在再整修,沒辦法進去參觀,再往上走便到了山頂的兩江樓了,這個高達九層的閣樓可以欣賞到長江和嘉陵江的匯流處,顧名兩江樓,但因為又要另外收費,我們也沒有登樓參觀,徐步下山離開鵝嶺公園前往下一個景點解放碑步行街了。 
隨後我們看到了有名的重慶電梯。凱旋路電梯為何值得紀念?這源於一座電梯和一座城的關係。作為山城的重慶,爬坡上坎成了這座城市的特色。想了解凱旋路電梯,就不得不提到凱旋路的歷史。位於重慶主城區,是連接重慶上下半城的主幹道,下接儲奇門,直達江邊,上連新華路可抵解放碑。這段路,是重慶近代時期進出城門的要道,以其又長又陡的坡度稱之一絕。為解決人們爬坡上坎之累,政府在凱旋門修建了一部公共電梯連接上半城(新華路)與下半城(凱旋路)。
導遊說重慶還有另一種交通工具皇冠大扶梯,不只被列入「世界前十大手扶梯」,也是最會賺錢的手扶梯。連接菜園壩火車站與兩路口,又稱「兩路口皇冠大扶梯」,是一種重慶人上下兩城區的交通工具。扶梯全長112米,寬1.3米,提升高度52.7米,傾斜度為30度,每秒運行0.75米,全程運行2分30秒,由上、下梯和備用梯共3台扶梯組成,每台最大載客能力為13000人次/小時,從單梯長度看,目前仍保持著亞洲第一長梯紀錄。
另外重慶的輕軌也是很有名的,重慶輕軌2號線在李壩子站採取穿越19層大樓的方式,這樣的奇特場景也吸引了《每日郵報》、《鏡報》等外媒報導。綜合陸媒報導,李壩子站與這棟樓是同時設計、同時修建的,並沒有誰先誰後,這樣的設計過程花了2年時間。設計團隊負責人葉天義介紹,「2號線穿越的這棟樓,1樓至5樓是商舖,9樓至19樓是住宅,中間6樓至8樓是軌道交通區域,其中6樓是站廳,7樓是設備層8樓是站台層,每層面積約3500平方尺,高約3.6公尺,列車穿越的長度有132公尺。」
解放碑步行街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歷來就是重慶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地帶。這裡有數量眾多的百貨公司、酒店、飯店等,是重慶購物、美食和走走逛逛的好去處,重慶時尚地標之一。這裡更是來重慶欣賞美女的绝佳去處。
步行街以解放碑為中心,包括周邊的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和八一路和五一路等。商場多,小吃多,美女多,是步行街“三多”。你在這裡可以逛逛時代百貨、大都會廣場,也有比較平民的重慶百貨大樓和太平洋百貨;在步行街上你幾乎能吃到所有的重慶美食和小吃,這裡有八一路小吃街,便宜又好吃的酸辣粉、山城小湯圓和抄手等美食都能在這裡找到。重慶人也將這當成逛街的最佳地點,當你步行街上閒逛時,没走幾步,就會有一位身材高挑,皮膚白皙的重慶美眉從你身邊閃過。做為重慶甚至是中國西部地區最繁華的商業街,無論你是“白富美”,還是“屌絲”;無論你是重慶本地人還是來重慶的遊客,在步行街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步行街上的解放碑,是全國唯一的一座纪念抗日戰爭利的纪念碑。 今天是周日的下午,步行街人潮很多,小楊給我們約兩個小時的時間,好好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體會重慶人的時尚,這次到重慶只停留一天,未能好好體會重慶的風貌,在逛街時也去吃了一碗冰,順便逛了當地的超市及附近建築頗有特色的美術館外觀,五點左右便到這兒時代百貨的樓上用餐,而後準備前往朝天門碼頭登上世紀天子號遊輪離開這美麗的山城。
而後我們上了有中國最複雜立交橋的黃桷灣立交,位於重慶,它連接廣陽島、江北機場、南岸、大佛寺大橋、朝天門大橋、彈子石、四公里、茶園8個方向,一共有20條匝道。黃桷灣立交一共有五層,第一層是連接朝天門大橋與慈母山隧道的「三橫線」快速幹道,第二層是機場專用高速匝道,第三、四層分布著各條匝道,第五層是彈子石至廣陽島道路。導遊要我們感受一下這個立交橋超複雜的設計,黃桷灣立交被稱為重慶主城最大、最複雜、功能最強大的「樞紐型」立交。即便是重慶本地的熟練老司機,在這讓人崩潰的橋上也可能會走錯路,外地來的車輛就更不用說了,各種導航在此也派不上用場。我們在重慶只住一晚,但也可以體會到3D魔幻之都的魅力了。不久我們到了朝天門碼頭。
 小楊說重慶建城於明朝年間朱元璋令大將所建當時分為朝天門 ,東水門 ,太平門, 儲奇門, 金紫門, 南紀門 ,通遠門 ,臨江門 ,千廝門九座城門,另有翠微門 ,太安門, 人和門 ,鳳凰門 ,金湯門 ,定遠門 ,洪崖門, 西水門等八座閉門,象徵著九宮八卦,而其中的朝天門更是歷史悠久,朝天門位於重慶渝中區東北端,長江,嘉陵江交匯處,所在地三面環水,地勢中高,雖經過改造,但有長而陡峭的石梯連接江邊碼頭。明初時在此修建城門,因面朝帝都南京,稱「朝天門」。1891年重慶開埠時曾於此設立海關,1927年城門因修建碼頭而拆除,現僅存城基牆垣。朝天門現在是重慶重要的客運碼頭,建有朝天門廣場,是市民喜愛的活動地點之一,在廣場處可以看見碧綠的嘉陵江水注入褐黃色的長江水奔流東去的景像。朝天門碼頭有開往涪陵-萬州-宜昌沿線的客船,水翼艇及旅遊船,是三峽遊的起點之一。鄧小平在曾此處登船啟程前往法國勤工儉學,抗戰中川軍在此登船前往前線。 不久我們便到了朝天門長江大橋,朝天門長江大橋位於長江上游重慶主城區,西連江北青草壩,東接南岸王家沱,主跨長552米,全長1741米,若含前後引橋段則長達4881米,主跨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拱橋,超越上海的盧浦大橋,是重慶主城區的第8座跨江橋樑,於2006年3月動工,並於2009年4月29日通車。朝天門大橋原計劃跨越兩江連通南岸區、渝中區和江北區三區,後因朝天門地區拆遷費用高達140億元人民幣,超過了造橋費用近一倍,後放棄跨越兩江方案,改為直接連通南岸區和江北區。實際上朝天門大橋並不通過渝中區朝天門。大橋採用優美的弧線造型,為重慶市民全民投票決定的。也是全國第一個市民全民投票決定造橋方案的長江大橋,過了不久就到了碼頭了,領隊曾先生和小楊帶領我們登上五星級的遊輪世紀天子號,大的行李則由挑夫幫我們搬到船上,在船上二樓等了一下領隊把我們的房間分好給了我們,我和一個吳先生住同一間,房間在三樓,有一個小陽台可以做在那裏吹風,晚上長江航道上非常熱鬧,有如朝天門號,金碧輝煌號,滿江紅號,金碧皇宮號,朝天宮號等船載領著遊客遊兩江的夜景,船隻都裝飾得非常漂亮,我在陽台上看了,船上旅客也很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又休息了一下,跟領隊報名了明天早上的酆都鬼城自費之旅,又休息了一下,九點上五樓的酒吧開了遊輪安全的說明會,大概看了一下,我們這艘船大概只有一百多位的客人,船上所有員工也是一百多位,算是一比一了,在說明會上,船經理陳天波親自為我們介紹這三天的行程,在結束後還有逃生演練,整個完已經10點了,便休息了,期待明天的長江三峽之旅。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中國神曲的故鄉-酆都(上)


今天上午五點多便醒了,發現郵輪並沒有在動,以為已經抵達了今天的目的地酆都港口了,六點上五樓酒吧享受早上的咖啡,感覺到郵輪有在開動的感覺,碰到了領隊曾先生,和他聊了一下,才知到昨天晚上因為長江上有載砂的船翻覆,整個長江航道管制,所以沒有開船,今天上午才開船的,也因為這樣忠縣石寶寨的行程會取消,改下午停靠酆都港,早上沒有任何行程,在船上酒吧喝了咖啡後便和領隊搭電梯到二樓餐廳,享用早餐。
世紀天子遊船以純粹、地道的西式自助餐為主,以"美式"中餐為輔,餐食既符合歐美客人的飲食需要,同時也讓客人領略到中國菜的經典。行程充分考慮客人的生活習慣,仍保持著客人從歐洲來到中國的用餐時間和用餐習慣。特別準備早咖啡為早起的客人服務,餐廳的早餐是自助餐,中式,西式,日式,還有披薩,蛋糕,甜點等還蠻多可以選擇的。
因為今天早上沒有任何的行程安排,所以可以相當悠閒的享受早餐,在八點半回到艙房,又到陽台看了一下景點,在上五樓酒吧,有太極拳的教學,然後又有教人打領結及社交舞的教學,活動相當滿,在10點左右我上了六樓的陽光甲板看長江景色,在天氣很好的狀況下,有不少外國人在甲板上悠閒的在躺椅上看書,曬太陽,我也有在船上盪鞦韆,體會長江風情,相當愜意。吹了一下風後又回房間休息,剛好服務員來整理房間,和她們小聊一下,才知道服務員的辛苦,她們從重慶出發,經過三天後在原船回重慶,才能放一天假,便又要上船幫我們服務了,船上乘客一百多人,工作人員也是100多人,可謂一比一的服務了。
十一點多又到船上三樓的販賣部看了一下,然後就到二樓的餐廳用餐,午餐有芥藍牛肉,糖醋排骨,鳳梨蝦球,長江刀魚等,中式西式餐點,也有很多的選擇性,每桌還有服務員幫我們倒可樂,飲料等酒水,備享禮遇,世紀天子號遊船隸屬於世紀遊船艦隊,世紀遊船艦隊代表最高品質的內河頂級豪華遊船。
世紀系列遊船推出的五星級豪華遊船包括:世紀之星號遊船、世紀輝煌號遊船與世紀天子號遊船、世紀鑽石號遊船與世紀寶石號遊船,及世紀神話號遊船及世紀傳奇號遊船。世紀遊船艦隊在經營和管理,船上設施設備、裝修設計均完全一致,達到長江豪華遊船接待的最高標準。
世紀遊船的安全管理理念與歐洲先進遊船管理經驗相結合,重視安全、重視衛生、飲用水前端增設篩檢程式,所有洗處均設有洗手液,消毒液,擦手紙。所有製冰機水源均經過淨化再進入機器。精美的純西式點菜服務,經典的中餐點綴其中(由美國電視節目幾乎家喻戶曉的中餐名人美籍華人馬丁.楊創辦的菜譜),使整個餐食既符合歐美客人的飲食需要,同時也讓客人領略了中國菜的經典。
在這兒悠閒地享用了午餐,又回房間休息了一下,一點半左右郵輪到了酆都港,我們下來到餐廳集合,當地導遊到船上來接我們,準備今天的岸上觀光行程。
(足躡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覺到雲間。 擡眸四顧亁坤闊,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歲月閒。 午夢任隨鳩喚覺, 早朝又聽鹿催班。)這首蘇軾的詩描寫的便是這兒的景色,重慶酆都“鬼城”是人們憑想像建造的“陰曹地府”,“鬼城”廟會的規模和景象都是長江流域罕見的。“鬼城”風景秀麗、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風光山色、鳥語泉鳴,令人心醉。人們憑著想像,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態,崢獰古怪。刑具令人恐怖萬分,不寒而慄,這就是展现在酆都鬼城的“陰曹地府”,一個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 我們在當地導遊的接領下下了郵輪,先搭五分鐘的電瓶車到了景區門口,導遊買了門票開始今天的行程,首先經過的大門口有幽冥地界,四個大字,劉導和我們說了酆都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最早出現在公元270年左右,晉人葛洪在其《神仙傳》中。 傳說在漢朝時候,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劉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們因不滿社會現況,先後棄官到此修道,最後於魏青龍初年得道成仙,升天而去。隨着二位仙人的名聲日盛,招引了不少仙人到此拜訪。如傳說中的麻仙姑,就曾來拜訪過王方平,可惜没遇上。直到現在還留有她住過的“仙姑岩”、“麻姑洞”等遺跡。此外,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也曾拜訪過王方平和陰長生。到了唐朝,他們二人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又誤做為“陰間之王”,因此他們居住的地方──酆都,進而成為閻羅王所主宰的陰曹地府了。酆都城是陰間的“鬼城”和“十八層”因此,原來充滿仙氣的平都山漸漸的被鬼氣所籠罩了,一大群的陰間鬼神纷纷湧進鬼國的京都──酆都,使這個地方成了陽間的陰曹地府。又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小說的誇張渲染,酆都城是鬼城的說法越來越普遍,假的也成了真的。最後,成了真正的"鬼城"。 自宋朝以來,人們藉著自己心中對陰曹地府的揣想,在此處修築了一組如幽冥地府般的建築,使酆都更成了名符其實的鬼城。進入鬼城大門便可看到人間俗稱的“陰陽橋”,它是人門由陰間返陽間的必經之路。人們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個古式樓亭,在血鏽般的門匾上書有三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鬼門關”。天子殿座落在名山頂,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廟宇,與名山對立的是雙桂山,位於雙桂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規模宏大,獨具特色。廟會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與金貿融為一體的民間貿易形式,每逢農曆三月三至十五,酆都縣城雲集四海商賈商客,匯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動異彩纷呈。被人們稱為“鬼臉奇容”。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中國神曲的故鄉-酆都鬼城(下)


2015年10月12日下午,遊輪停靠酆都港,我們有兩個小時的岸上觀光時間,劉導帶我們下了船後搭上了接駁車前往景區門口,開始今天的酆都之旅。
入口處首先看到的便是中國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親題的(豐都名山)四個大字而後徐步上山,酆都名山古刹多達27座。“陰曹地府”塑像群分别模擬人間訴訟、法庭、監獄、酷刑等,構思奇特,神態逼真,集中反映了中國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獄的觀念。山上還有蘇軾、陸游、范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詩。山上有100多品種的樹木共50餘萬株,其中珍稀樹木20餘種。我們慢慢上山,感受期間長江江面上吹來的清風,甚為暢快,不久便到了哼哈祠,“唯善呈和”是四川省原政協主席著名書法家李半黎先生的書法藝塑畫押组字,中間一個口字,四面各有一個字來共用中間的“口”,構成此著名的書法作品,再往前一點,便到了聞名遐邇的奈何橋了。
這橋本叫“通仙橋”,是明朝的蜀獻王所建。原意是說走過這座橋就可以得道成仙。可是後來這座橋竟被改名為“奈河橋”。“奈河”是地獄中的河名,在《宣室志》中有一段關於奈河的叙述:“董觀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羽,羽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由此可知,奈河是一條來自地獄、充滿腥味、流著血水的河流。在奈河之上有一座橋,就是奈何(奈河)橋。這座橋又窄又顯,凡是惡人的鬼魂經過這座橋,都會掉到奈河中,被河中惡鬼毒蟲吃掉。《西遊記》所說的:“銅蛇鐵狗任爭食,永墮奈河無出路。”就是這種情形。可是,如果生前是善人,則可順利通過這座橋,轉世為人。就這樣“通仙橋”這座“仙橋”便成了“鬼橋”──“奈何橋”。
在酆都的奈河橋下開 鑿了一個池子,叫“血河池”。有許多人為了死後好過些,便到橋前焚纸錢、燒香、施捨財物,導遊教我們如何過奈何橋,如果單身,便獨自過橋,有夫妻愛人的便牽手過橋,在過橋的時候也要注意步伐,盡量以三步,五步,七步或九不等的陽數過橋,橋的另一頭有牛頭馬面和遊客合影,有一句諺語"奈何橋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我依著劉導的說法以陽數最大的九步走過了奈何橋,希望帶來一生的平安和幸福。
奈何橋是不走回頭路的,等團員都過橋後劉導讓我們選擇金橋或銀橋回頭,金橋象徵財富,銀橋象徵健康,兩者可擇一而行,同團的人大部分都選擇了銀橋,只有一個團員走過金橋。
 過了奈何橋便到了佛祖殿,這裡奉祀的觀音佛祖,可以買一盒酥餅供佛,再往前一點便是一個人一生最後走過的一條黃泉路了。
黃泉,在漢字文化圈中是指人死後所居住的地方。打井至深時地下水呈黃色,又人死後埋於地下,故古人以地極深處黃泉地帶為人死後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陰曹地府。黃泉路,指人死時通往黃泉地府的路。黃泉又稱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個泉井深,或謂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極深,地下極深處即謂黃泉。關於黃泉路有很多的諺語,如「不到黃泉不相見」,「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黃泉路上無老少。」等。這也是人生最不想走的道路。
黃泉路的盡頭有一高台名為望鄉台,名山之巔的懸崖邊,峻崖岌岌,古樹擎天。岩頭原有一矮小的神殿,殿西側有一大香鑪,傳爲舊時名山的“望鄉台”所在。 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報到前,對陽世親人十分掛念,盡管鬼卒嚴催怒斥,還是強登望鄉台,最後遙望家鄉,大哭一聲,才死心塌地前往“陰曹地府”。正是“望鄉台上鬼倉皇,望眼睜睜淚兩行。妻兒老小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望鄉台被傳說這亡魂最後一次向陽世親人告别的地方。又傳說陰間望鄉台建造甚奇,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盡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
最初望鄉台設在第一殿,因包老閻羅原執掌第一殿,由於他過於慈悲,憐憫屈死,屢放還陽伸雪,被降調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後因功被封爲閻羅天子,有權有勢。那時,名山懸崖邊,經常有鬼思念親人而在深夜啼哭,聲音悲慘,催人淚下。閻羅天子大慈大悲,又動了惻隱之心,遂將望鄉台遷至天子殿旁邊,允准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時的家鄉與親人。因此,望鄉台又稱“思鄉嶺”,成了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
現在遊客看到的望鄉台,是1985年名山區修複時重建的一座兩樓一底,頂爲重檐四翹角的新式望鄉台,通高二十餘米,台上配置有望遠鏡,遊人登台俯瞰,眼前豁然開闊,江城全貌和長江景物一覽無餘:大江湍急奔流,煙波浩渺,飛閣流舟,帆影點點。鬱鬱蔥蔥的群峰,煙雲茫茫的霧海,爽風輕拂,風景如畫。頓覺心舒眸悦,心情分外欣喜。然而,望鄉台那虛無縹緲的傳奇情景,卻更使人回味無窮。
過了望鄉台便到了名山最高的地方天子殿了,在天子殿旁有商家在賣"路引 "所謂的路引,長三尺、寬二尺,以粗纸印成的一張通行照:上面印著“酆都天子發给路引”“普天之下必備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轉世升天”,上方印有閻羅王的圖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縣府”三個大印。人死之後要到陰間去報到的幽靈就得手持這張閻羅王所發的通行護照,在經過看守鬼門關的小鬼檢查過後,才得以進入鬼國。許多人為了替自己留一條後路,為自己的身後事打算,於是都到酆都買路引,希望死後能够早日超生。因此,酆都的路引大大暢銷,甚至東南亞的人民都千里迢迢來買路引。一張要一百塊人民幣,所以我們這團也沒有人買。
天子殿是閻羅王所住的,在人死後陽世間的一些功過,是非善過都會在這兒受到最終的審判,在旁有18層地獄分別為東地獄:磨推地獄、挖心地獄、火烙地獄、冰山地獄、寒冰地獄、刀山地獄、車裂地獄、蛆蟲地獄、剝皮地獄。西地獄:碓舂地獄、鋸解地獄、油鍋地獄、熱油地獄、拔舌地獄、補經地獄、轉輪地獄、畜生地獄、鑊湯地獄,每一層每一層的恐怖驚悚,讓人看了不禁目驚心,也想起剛進鬼門關的碑文"唯善呈和"古人用這些來警惕世人不要作奸犯科,提醒人們要與人為善和以和為貴。
在遊玩天子殿後已四點半了,由於鬼城不走回頭路,我們循另一條大路下山,走了二十分回到出口,再搭接駁車回碼頭結束今天的酆都之旅。
 在結束岸上行程後回到船上,先回房間沖了一下澡,換了一套比較正式的襯衫。郵輪也慢慢的啟航,五點半左右回道郵輪五樓的酒吧!今天晚上六點有一個船長的歡迎酒會,大家都穿比較正式的服裝出席,在酒會上有香檳,果汁還有一些如壽司,叉燒包,燒賣,蛋糕等小點心,船長也帶了郵輪經理,行政主廚,客艙經理,櫃台主管等一級主管來和我們逐桌敬酒,衣香鬢影,冠蓋雲集,員工還會邀請大家一起上台共舞華爾滋,接龍跳兔子舞,炒熱氣氛,整個半小時的歡迎酒會非常歡樂,笑聲不斷。
六點四十五分,我們又到樓下餐廳吃晚餐,晚餐菜色豐富,和中餐的菜色又略有不同,整個吃得好撐,回房間稍事休息後,又上五樓酒吧欣賞今天的員工康樂晚會。
船上活動豐富多彩,集知識性、娛樂性為一體,針對高檔市場客人的品位,每晚有不同的活動安排( 如三峽藝術團雜技表演,湖北省歌舞劇團音樂會演奏,三峽大壩資深教授上船互動英文專題講座等 )。三峽行程充分考慮客人的生活習慣,人仍保持著客人從歐洲來到中國的用餐時間和用餐習慣。特別準備早咖啡為早起的客人服務;三餐時間固定,提供至少兩個小時的用餐時間。行程休閒,所有景點安排在白天經過,以便讓客人能更好的欣賞景色。取消了商業氛圍過重的專案,只提供純服務性質專案,充分使客人享受寧靜自如的空間。
今天的員工康樂晚會是由全船員工為我們表演的,大家穿著華麗的服飾,在舞臺上載歌載舞的,還穿插了魔術,變臉等特技,還有團體互動的小遊戲,整個九十分鐘的表演,結束時大家一起跳舞,歡樂無限,是一般旅遊感受到的。
回到房間後在陽台坐了一下,發現對岸的雲陽市燈火通明,江上清風四個斗大的字便在對岸的石壁上,這是有名的三國名將張飛廟的所在地。
張飛廟位於重慶市雲陽縣城外長江南岸的飛鳳山麓,祭祀三國蜀漢名將張飛,此廟已有1700多年歷史,號稱“巴蜀第一勝境”。
主要建築有正殿、旁殿、結義樓、望雲軒、大殿、助風閣、杜鵑亭、得月亭等。前5個建築為紀念張飛廟而建,後兩個建築為紀念唐代詩人杜甫在此客居兩年而建,是難得的文武合廟。
傳說張飛的神靈經常護佑江中往來的船隻,給他們吹順風,人們因此修築助風閣以表紀念。廟內碑刻甚多,其中有岳飛草書前後《出師表》,黃庭堅書《幽蘭賦》,蘇軾墨跡前後《赤壁賦》,彌足珍貴。
據史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年,後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已有1700多年歷史。相傳勇毅剛直的張飛急於為義兄關羽報仇,被部將張達、范疆所害,其頭顱被拋于江中。有漁人夜得張飛托夢,到江中打撈張飛頭顱,意外撈到一罐金子,於是用此金造了張飛廟。
廟前臨江石壁上書有“江上清風”四個大字,字體雄勁秀逸。廟內塑有張飛像,珍藏有漢唐以來的大量詩文碑刻書畫及其他文物數百件,多為稀世珍品。素有“三絕”(文章絕世,書法絕世,鐫刻絕世)之盛譽,號稱“文藻勝地”、“巴渝一勝境”。三峽大壩建成後,舊廟被淹沒。在南岸仿原廟建築,修建一座新張飛廟。
張飛廟面江背山,依山取勢,由一組匠心獨運的古建築群組成,氣勢宏偉壯麗。這是這次長江旅遊經過的一個三國聖地,雖然已經晚了,沒有辦法上岸參觀,但在此地懷念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了吧!不久我便洗澡休息了。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朝發白帝城


(朝發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唐朝詩人李白的(下江陵)國小就耳熟能響了,加上三國時代劉備託孤的地方,因此對於這次的旅遊能夠一窺其貌,相當期待,雖然這也是個自費的行程,但我昨天就已和領隊說好要去了,早上五點半左右起來,依然去五樓酒吧喝了咖啡,此時郵輪已停靠在奉節的碼頭了,斗大的詩城奉節四個字,讓人不禁欣然嚮往,六點半到餐廳吃了早餐,又休息了一下,當地的導遊蔣小姐上船來接我們,開始今天上午的白帝城之旅。
上了岸,蔣小姐帶我們去搭接駁車,在車上和我們介紹著:(白帝城位於重慶市 奉節縣東部的長江北岸,距奉節城東8公里,是長江三峽重要旅遊景點。 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佈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屬重慶市 。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帝城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瞿塘峽,氣勢十分雄偉壯觀。從山腳經過高而陡峭的石階,到達白帝城入口,大門額匾上有郭沫若書寫的「白帝城」三個大字,左右一付對聯,出自杜甫詩句「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
但其實這座「白帝城」只是原來的白帝山上的一座「白帝廟」。真正的白帝城,其實就是整座白帝山。現存白帝城乃明 、 清兩代修復遺址。 而在這座遺址底下,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其實還藏著三座更古老年代的白帝城的城牆。據傳白帝城原名紫陽城,新朝末年,公孫述割據四川,自稱蜀王,因見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煙霧升騰,形似白龍,故自稱白帝,遂於此建都,並將紫陽城名改為白帝城。
歷史上的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 」的最佳地點 。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 、 白居易、 劉禹錫 、 蘇軾 、 黃庭堅 、 范成大 、陸游等都曾登白帝,遊夔門,留下大量詩篇。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更是膾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
今日的白帝城入口處有兩幅毛澤東 、周恩來手書的李白著名《朝發白帝城》詩句銅匾。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討伐東吳,兵敗夷陵,憂傷成疾,臨終前在白帝城永安宮向丞相諸葛亮託孤。 白帝廟內託孤堂現陳列有「劉備託孤」大型泥塑。
白帝廟內還有武侯祠 ,祭祀蜀相諸葛亮塑像。杜甫有詩云:「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白帝城中有一尊劉禹錫像。 劉禹錫曾作竹枝詞:「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陌上動鄉情。 」
不久遊覽車到了停車場,我們在導遊發給我們的門票後進入參觀,首先在入口前拍了照片,從這兒遠望白帝城三面環水,一面傍山,孤山獨峙,氣象蕭森,在雄偉險峻的夔門山水中,顯得格外秀麗。
然後經過了所謂的風雨長廊來到廣場,這兒有諸葛亮的大型石雕,鞠躬盡瘁的高風亮節,吸引很多人拍照。
這山腳下拾級而上,坡度滿抖的,要攀登近千級石階,才到達山頂的白帝端門前。因此有當地人扛著轎子送人上山,當地人稱為滑干,但價格不便宜就是了,我們慢慢的走,一邊欣賞四周林木森然及夔門的風景,約二十分鐘爬到了白帝城山上。
在白帝廟前的廣場,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的四塊石碑,分別已不同字體書寫李白膾炙人口的(下江陵 )一詩,我們也和這些碑文拍照,然後進廟參觀。
白帝廟內有明良殿、武侯祠、觀星亭等明清建築。 託孤堂三國蜀漢皇帝劉備討伐東吳,兵敗白帝城 ,憂傷成疾,臨終前在白帝城永安宮向丞相諸葛亮託孤。在白帝廟正廳“託孤堂”中,可觀賞到大型彩塑“白帝託孤”。 這組彩塑有真人大小的三國歷史人物21尊,重現了劉備向諸葛亮託孤的歷史故事。 其中劉備臥於病榻,背對遊人,似向壁悲泣,立於榻前,臉色凝重;兩個小皇子跪在諸葛亮面前,其餘文臣武將,也是一派肅穆之態。
明良殿這座巍峨寬敞的殿堂建於明嘉靖11年(公元1532年)。 殿內供奉有劉備、關羽、張飛的彩色塑像。 明良殿內最初是公孫述的塑像,是當時的老百姓為了紀念公孫述而建。因為公孫述稱帝期間,各地戰亂頻繁,而白帝城一帶卻比較安寧,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公孫述,特地在白帝城興建“白帝廟” ,塑像供祀。 至明朝 ,公孫述的塑像被搬開,為劉備像所代替,廟內還有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塑像。
在文革期間,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四人的塑像均被破壞,將他們的頭部砍掉。 而四個小太監卻保存完好,因為他們認為小太監也是屬於被剝削階級。故文革後明良殿經過重修,人們看到的明良殿內除了四個小太監有脖子以外,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四人均沒有脖子了。
武侯祠位於明良殿西側。 祠中供奉諸葛亮及其子孫諸葛瞻、孫諸葛尚的彩色塑像。 據史書記載,諸葛亮的這一子一孫也是賢臣,為蜀國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
諸葛亮是劉備死後蜀國的實際執政者,被封為武鄉侯。 他治蜀期間勵精圖治,政績斐然。
觀星亭位於武侯祠之前。 觀星亭共有6角12柱,翹角飛簷,氣度不凡。底層由12根木柱,上層由6根木柱支撐著。 飛簷翹角,雕樑畫棟,造型別緻,設計十分考究。 傳說,諸葛亮率軍入川時,曾在此夜觀星象,思考用兵戰略,“觀星亭”由此得名,亭上有一古鐘高懸,亭中石桌、石墩上鐫刻著杜甫窩居夔州時寫的著名詩篇《秋興八首》 ,雕刻精細,獨具特色。
東、西碑林分別位於明很殿與武侯祠兩側。這裡薈萃了從隋代至清代的70多塊碑刻,那篆、隸、楷、行、草各種字體的埤文,是中國書法藝術精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塊隋碑,距今已有1300餘年。 一是《龍公山墓誌》,一是金輪寺舍利塔碑。 前者的碑石上被清代人刻上了:“同治九年六月十九日,大水為災,高於城五丈”的字樣,從而成為珍貴的水文資料。 碑林中還有一塊刻著清康熙帝御筆的詩碑,這是康熙書寫的一首唐詩,是賜給一位告老還鄉的清官——監察御史傅作楫的。 詩文是:“危石才通鳥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何處,澗水浮來落花”。
凰碑竹葉碑 鳳凰碑和竹葉碑是白帝城所藏的兩塊藝術價值最高的碑刻珍品。 鳳凰碑高175厘米,寬96厘米,左右手面烏黑鋥亮,光滑如鏡。碑上鐫刻了一 白帝城藝術珍品:鳳凰碑圖册一株梧桐、一簇牡丹、一對鳳凰,石刻技藝十分精湛。 此碑又稱:“三王碑”——因為梧桐是樹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鳳凰是鳥中之王。
竹葉碑更為奇妙,乍看上去,碑面上是三株修竹,竹葉疏朗。細細一看,原來那竹枝竹葉巧妙地組成了一首五言詩,達到字畫相融,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那首詩是:不謝東篁意,丹青獨自名。 莫嫌孤葉淡,終日不凋零。竹葉碑的作者,是清光緒年間的一名工藝名匠曾崇得。他多才多藝,詩、書畫、刻藝術俱佳。
明良殿廟內還有文物陳列室、詩史堂,陳列著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出土文物和古今名家的書畫。 這些古建築和文物珍品,使白帝城更為增色。
白帝廟內,歷代的詩文碑刻和文物甚多。 其中有著名的東周時期巴蜀柳葉銅劍、 漢晉時期的懸棺遺物和隋唐以來73塊書畫碑刻、陶器和青銅搖錢樹等,及歷代文物1000餘件,古今名家書畫100餘幅。 東、西兩處碑林,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
白帝城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面環水,雄踞水陸要津,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在這裡可觀賞夔門的雄壯氣勢。 繞至廟後,可見蜿蜒秀麗的草堂河從白帝山下入江。
在欣賞完白帝廟的歷史和典故後,慢慢下山,這兒的山頂還有一個地方可以欣賞到夔門天下雄的最佳景觀處,這也是十元人民幣的圖案地點,在這兒有人們幫我們拍了快照,然後徐步下山。
白帝城位於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面環水,雄踞水陸要津,當年劉備為報兩位義弟之仇兵發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兵敗永安,諸葛亮巧用長江天險,在魚腹浦擺了八陣圖,阻止了東吳的追兵,如今隨著三峽大壩的竣工,長江水位抬昇,當年八鎮圖已永沉於江底,留下杜甫所作之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之詩讓人憑弔了。
我們參觀了這個歷史名城後慢慢下山到停車場領了相片,雖然一張20元,但拍得還不錯便買了,然後回到郵輪上,又休息了一下,船上廣播,郵輪要過長江三峽的第一個峽谷瞿塘峽了,有興趣的可以上陽光甲板聽郵船經理介紹,我便帶了相機上六樓甲板,這時人已經很多了,找了一個有利的位子聽陳經理介紹。
瞿塘峽西起奉節縣白帝山 ,東迄巫山縣 大溪鎮 ,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卻最為雄偉險峻,峽以“雄”著稱。 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名“ 夔門 ”,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左邊的名為赤甲山 ,右邊的名為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 。長江闢此一門,浩蕩東瀉,兩岸懸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峽窄,仰視碧空,雲天一線,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足五十公尺,波濤洶湧,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 瞿塘峽雖短,卻能“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古人形容瞿塘峽“案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沿江可見古棧道遺址、風箱峽古代懸棺、分壁牆、鳳凰飲泉、倒吊和尚等奇觀,其中分壁牆上佈滿了歷代碑刻,十分可觀。
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 , 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 的讚嘆。 瞿塘峽西入口處, 白鹽山聳峙江南, 赤甲山巍峨江北,兩山對峙,天開一線,峽張一門,故稱夔門,古稱瞿塘關,形成“西控巴蜀收萬壑” ,瞿塘峽鎖全川水的險要氣勢。在長江三峽中,雖然它最短,卻最為雄偉險峻。 主要景點有奉節古城 , 八陣圖 ,魚腹塔, 古棧道 , 風箱峽 ,粉壁牆,孟良梯,犀牛望月。瞿塘峽雖然僅八公里長,卻是最令人屏息的一段江峽 。 兩岸如削,岩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湧奔流,自古就有“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之譽。
瞿塘峽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到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雖然只有8公里,但卻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雄偉氣勢。 在三段峽谷中,它最短,最狹,最險,氣勢和景色也最為雄奇壯觀。 其“雄”首先是山勢之雄。 遊人進入峽中,但見兩岸險峰上懸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 山似拔地來,峰若刺天去。 峽中主要山峰,有的高達1500米。 瞿塘峽中河道狹窄,河寬不過百餘米。 最窄處僅幾十米,這使兩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幾分雄氣。 其中峽之西端的夔門尤為雄奇。 它兩岸若門,呈欲合未合之狀,堪稱天下雄關。 瞿塘之雄還在於水勢之雄。 古人詠瞿塘:“鎖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 瞿塘峽雖然較短,但峽小景不少在參觀大概一個小時候便下二樓餐廳用餐。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原意是隱喻深廣篤厚的愛情,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其動情的女子了。後來很多歷經坎坷、遍嘗蒼桑、曾經滄海或者眼界開闊、見多識廣的人用此語表達著對素以平常的事物極其的淡視。 2015年10月13日下午,在世纪天子號郵輪上用過了豐盛的自助式午餐後,回房間休息了一下,便又到六樓的陽光甲板欣賞長江三峽的巫峽奇景,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回曲摺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巫峽峽長谷深,迂回曲折,奇峰嵯峨連綿,煙雲氤氳繚繞,景色清幽之極,如一條美不勝收的畫廊,巫峽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里,有大峽之稱。巫峽綺麗幽深,以俊秀著稱天下。它峽長谷深,奇峰突兀,層巒疊嶂,雲騰霧繞,江流曲折,百轉千回,船行其間,宛若進入奇麗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萬峰磅礴一江通,鎖鑰荆襄氣勢雄”是對它真實的寫照。峽江兩岸,青山不斷,群峰如屏,船行峽中,時而大山當前,石塞疑無路;忽又峰回路轉,雲開别有天,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巫峽兩岸群峰,它們各具特色。「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屏列於巫峽南北兩岸巫山十二峰,極爲壯觀,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爲峭麗。古往今來的游人莫不被這裏的迷人景色所陶醉。
金盔銀甲峽和鐵棺峽的峽谷幽深曲折,由長江横切巫山主脈背斜而成。巫山十二峰,高出江面千米。千姿百態,群峰競秀,雲霧繚繞,姿態萬千。北岸六峰依次爲登龍、聖泉、朝雲、望霞、松巒、集仙;南岸六峰依次爲飛鳳、翠屏、聚鶴、淨壇、起雲、上升。但僅飛鳳、翠屏、聚鶴三峰能在江中見到的。其中望霞峰(又稱神女峰),最爲俏麗。(如欲遊覽,須從飛鳳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蘭廠登岸,才可領略沿岸的雄姿。)區内有不少古址,如巨剪插天的孔明碑又名剪刀峰,峰下有白色岩壁,上刻“重崖疊嶂巫峽”大字,相傳爲諸葛亮所書,此外還有一些題刻,飽受風雨侵蝕,字蹟模糊,巫峽主要景觀有三台(楚懷王夢會巫山神女的楚陽台,瑤姬授書,大禹的授書台,大禹斬孽龍的斬龍台)、八景(南陵山頂“南陵春曉”,楊柳坪“夕陽返照”,大寧河口“寧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魚釣”,寧河渡口“澄潭秋月”,五鳳山上“秀峰禪刹”,城西望夫“女觀貞石”,高塘觀“朝雲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戀、集仙六峰,南岸的飛鳳、翠屏、聚鶴、淨壇、起雲、上升六峰)。宋代詩人陸游詩云:「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 。」
兩點左右回餐廳集合,導遊上船來接我們下船,到碼頭轉三十人座的小船開始今天下午的神女溪之旅,神女溪當地人又稱爲“美女溪”,溪長15公里,由於水面湍急、溪淺道窄,其中有10公里爲人蹟罕至的原始山谷。三峽大壩蓄水後,可到溪内峽谷縱深處探秘,優美的風景與原生態居民“驚現”在遊人面前,昔日只有少數攝影家知道的奇峰麗景,將成爲三峽遊的新亮點。巫山十二峰之翠屏、飛鳳、起雲、上升、淨壇五峰,棋布溪水兩岸。神女溪中游,内側南岸是上升峰,西北是起雲峰。峰巒疊翠,雲遮霧繞,江流曲似九回腸。多處“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乃峽中之奇峽,景中之絕景。
神女溪 離“巫山十二峰”神女峰近,等過神女峰,轉身即進入神女溪。慕名神遊長江三峽者,倘若不進神女溪,則永留遺憾。平湖回流,流水變平,水位抬高,神女溪下游約九公里景區,巧奪小三峽之奇秀,更具大三峽之雄險,雖爲巫山之山,卻似桂林漓江之水,靜絕,清絕,綠絕!遊覽其間,愜意舒心。幾年前又發現 “巫山雲”和“偉人峰”兩處人文景觀。擧目遙望上升峰東南側刀劈斧削般的萬丈摩天絕壁,“巫山雲”三個大字清晰可辨,這“墨寶”並非人爲,而是飽經風雨的青灰色崖壁上顯現的褐黄。
神女溪深處淨壇峰景區的“偉人峰”,偉人“毛澤東”凝目北望幾十里外高峽平湖、無恙神女,與宜昌三斗坪的“毛公山”遙相呼應。我們的導遊小劉是當地的土家族青年,在船上一路跟我們講述著神女溪的故事,這裡有古巴人的懸棺,一線天等峽谷景觀,看似已到盡頭,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好一個桃花源的絕妙景觀,遊船的盡頭是一個發電廠,有一個水上平台,所有遊船的導遊們不管男女,都在平台上載歌載舞,也讓我們體會了當地土家人的熱情。在欣賞完表演後,我們再回小船沿路返回,小劉也跟我們介紹沿途景觀,並教我們唱了土家族的名謠"夥計",全團團員一起合唱相當歡樂,五點左右回到碼頭,上了世紀天子號,結束今天下午的行程。
上了世紀天子號後又到房間梳洗了一下,再到甲板上欣賞巫峽的夕陽美景,但見一抹紅日慢慢地墜入長江之中,天空的彩霞和江面的倒影,勾勒出美麗的畫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嘗天一色,相當有詩意,可惜我沒有前人那種賦詩的文采,只能把這美景放在相機中,存在腦海裏,不時拿出來回味咀嚼。
這時遊輪到了巴東鎮,這裡才算是湖北的境內,天色也慢慢晚了,便下二樓餐廳用餐,今天是遊輪的歡送晚會,明天中午我們就會離開世紀天子號前往湖北省旅遊了,今天的晚餐,船長和船上的員工幹部也來跟我們敬酒,整個餐廳非常歡樂。
今天晚上遊輪上的活動是電影欣賞會,放映的是三峽大壩修建過程的影片,因為船上外國遊客居多,所以是英語發音,中文字幕,看了一下,便回房間休息了一下準備欣賞遊輪過五星級船閘的重頭戲。
9點左右,船上廣播要過船閘了,有興趣的可以上甲板聽經理解說,我便起來加了一件外套便上了甲板。此時船上火通明,已有很多遊客爭相到甲板上目睹這奇觀了。經理解說著船閘是船舶通過航道中有集中水位落差河段的一種通航建築物。船閘由閘室、閘首、輸水系統、引航道等組成。在閘首上設有工作閘門、檢修閘門、船閘閥門、啟閉機械及信號、通訊等設備。引航道內設有導航建築物和靠船建築物等。 船閘的閘室是固定在一個位置,用注入或排除水來控制閘室內的水位高度;這不同於直接運載船隻升降的活動沉箱(caisson lock),垂直升船機(boat lift)、傾斜升船機(canal inclined plane)。如三峽大壩"垂直升船機就是在一個3萬多噸的大水箱內承載船舶,整個水箱被垂直升降。船閘用來使河流更易航行,或使運河貫通水平面有落差的航線。由於長江上流的水位目前有175米,而下游只有125米,所以必須經過五個船閘,每個落差10米,才能讓船順利通過,運作船閘的原理很易明瞭。舉個例:如果一隻小船向下游航行,而船閘已經注滿水:入口閘開啟,小船駛入。然後入口閘關閉。開啟一道活門以從防水空間排出水,使小船的位置下降。出口閘開啟,小船離開。如果船閘是空的,小船要先等待船閘注滿水,為時約 5 - 10 分鐘。如果小船要向上游駛,整個程序要調轉來做。整個過程大概為時 10 - 20 分鐘,取決於船閘的體積、是否和小船能配合。 接近船閘的船隻「甲」如還看到另一隻船「乙」從對面駛過來,通常會很高興。因為「乙」剛剛才駛離船閘,船閘仍停留在「甲」要駛入船閘的水平面,所以「甲」無需等待船閘重新定位。這大約節省 5 - 10 分鐘。(這不適用於樓梯式船閘。樓梯式船閘的操作比較快,如果同時有兩隻船或以上一起使用。) 我在甲板上看了從閘門的開啟,世紀天子慢慢地駛入,慢慢地關起閘門,隨著閘門水的排出,遊輪慢慢下降高度,到了165米,另一道閘門開啟,郵輪慢慢使出,整個過程20多分鐘,由於還有四道船閘要過,所以郵輪過完船閘到港口約需三個小時,在看完船過第一道船閘後便回房休息,結束今天的旅程。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高峽出平湖


201年10月14日,也是這是長江三峽旅遊的第五天,經過昨天晚上的一夜好眠,今天早上郵輪已順利過了五個船閘停靠在黃陵廟的碼頭了,早上依舊上五樓喝了咖啡,然後到二樓餐廳享用郵輪上最後一頓自助式早餐,因為領隊說今天午餐會在宜昌市用餐,時間可能會差不多一點多,所以要我們吃飽一點,今天吃完早餐後七點半左右導遊上船來接我們,前往本世紀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
我們下了碼頭搭上遊覽車約15分才會到導遊小高解釋著:三峽大壩建於湖北的三斗坪,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是中國長江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分佈在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的水壩。在長江三峽建造大壩的設想最早可追溯至孫中山《建國方略》(1919年發表)一書中《實業計劃》認為長江「自宜昌以上,入峽行」的這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利」。按此設想,1940年代中期,國民政府與美國墾務局簽約,準備利用美國資金建設水電站,並邀請該局總工程師、世界知名水利專家薩凡奇(John Lucian Savage)來華考察。薩凡奇在三度實地考察三峽地區後,寫出了《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認為三峽工程可行,並安排開展前期工作,但後因國共內戰,此事無疾而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長江上游頻發洪水,屢屢威脅武漢等長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峽工程被重提。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1953年初視察三峽時曾說:「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後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開始修建,要待各個重要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後,才能作出決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水調歌頭·游泳》)的詞句表示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並指定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督辦。在周恩來的主持下,開始了三峽工程的勘探、設計、論證工作,並邀請了蘇聯的水利專家參與。當時水利領域內支持工程上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對方黃萬里、李銳等人,爭論得非常激烈。林一山等人認為要防治洪水得建大壩。李銳等人則認為三峽工程太複雜,除了技術上的困難、這麼大的工程會排擠掉其他計劃外,因為淤泥等問題,建大壩也不一定就能一勞永逸。此外,尚有移民、水位劇升等問題,因此應該考慮其他替代的可行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國力、技術和國內國際形勢等其他因素,毛澤東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三峽工程,「積極準備,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壩水電站,作為三峽水電站的實驗工程。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約需17年,目前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已經全部建成。
一期工程從1993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修建臨時船閘。1997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誌着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二期工程從大江截流後的1998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泄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在這一階段,水流通過導流明渠下泄,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或者臨時船閘通過。到2002年中,左岸大壩上下游的圍堰先後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2002年11月6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誌着三峽全線截流,江水只能通過泄洪壩段下泄。2003年6月1日起,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7月10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到當年11月,首批4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標誌着三峽二期工程結束。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首先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圍堰,並在其保護下修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地下電站、電源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泄沙通道。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部分完工。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三峽水電站的機組佈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右岸地下6台,另外還有2台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度。
這時候遊覽車過了三峽大橋來到了景區,我們隨著導遊下車,過了安檢,才又上遊覽車,過了不久來到了潭子嶺,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旅遊區目前對遊客開放有三個景點:壇子嶺、185平台(觀景點)和截流紀念園,前兩個位於長江北岸,截流紀念園位於長江南岸。至於壩頂,很多年之前就已經不對外開放了。被很多遊客津津樂道的洩洪(放水)場面,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到了第一景區壇子嶺,壇子嶺從上至下分為三層,有電梯相連(無需另付費)。這裡還陳列了萬年江底石、長江截流石、三峽壩址基石等實物。在壇子嶺你可俯視大壩;在185平台平視大壩;而在南岸的截流紀念園,則是仰視大壩。進入旅遊區的第一個景點是壇子嶺,這是三峽旅遊區最早開放的區域,也是觀賞三峽大壩全景的最佳位置。在這裡不僅僅可以欣賞到雄偉的大壩全景,還能夠觀看到有“長江第四峽”之稱的雙向五級船閘,長江上的船隻,就是通過這個五級船閘,來往於大壩的上下游。我們在這兒休息了半個多小時,慢慢走到185平台。
這兒走到185平台約20分鐘,沿途可以欣賞到對岸的秭歸縣城,這裡有楚國有名的宰相屈原的祠堂,屈原(前352年-前281年)戰國時期楚國人,姓"羋,名平,死後諡號原,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字靈均。」。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先後任三閭大夫、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驕傲,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西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秦楚黃棘之盟 ,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憤而辭官自疏,離開郢都,流落到漢北 。屈原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西元前278年,秦國太尉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小高說:秭歸縣城的人除了過端午節外,還會再5月15及5月25過三次的端午節,並選一天到屈原祠祭拜,唐代愛國詩人杜甫曾有詩云(猿愁魚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綠藻滿處無處奠,空聞魚父扣弦歌)這首詩道盡了愛國詩人的委屈和惆悵。
壇子嶺以西是185平台,因為海拔185米而得名。這裡位於壩頂公路的左岸端口處(長江北岸),與壩頂齊高。當你站在觀景平台上向下俯看時,可以近距離感受大壩雄姿,同時領略大壩上游寬闊的水面。三個景點中,只有截流紀念園位於長江南岸,這裡是大壩的下游,你可以在這裡仰視高大的三峽大壩。截流紀念園內設有展室,可以通過展室內的圖文資料了解三峽工程。園區內還可以看見用立體三角形的截流石組成的假山風景,以及大型的施工機械等實物展覽。因為地處大壩的下游,使得這裡成為與三峽大壩全景留念最佳場所。遊客到達旅遊區東部的“遊客接待中心”(長江北岸)後,可以乘坐旅遊區內的觀光車到達三個開放的景點截流紀念園。
在遊完三峽大壩後,我們再次上了世紀天子號,不久船經過三峽最後一段峽。
西陵峽位於中國湖北省境內長江幹流上的一段峽谷。與瞿塘峽、巫峽並稱為長江三峽。西陵峽以西陵山而得名。西起湖北省秭歸縣香溪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約66公里,是三峽中最長的一段峽谷,以灘險流急峽長山奇而著稱。西陵峽中有著名的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黃牛峽、燈影峽等。酈道元之水經注亦有「朝發黄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之句形容此西陵峽之曲折。
香溪河也是中國四大美人王昭君的故里,杜甫詩云:「群 山 萬 壑 赴 荊 門 ,生 長 明 妃 尚 有 村 。 一 去 紫 臺 連 朔 漠 ,獨 留 青 冢 向 黃 昏 。 畫 圖 省 識 春 風 面 ?環 珮 空 歸 月 夜 魂 。 千 載 琵 琶 作 胡 語 ,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論 。 」香溪發源於鄂西神農架林區,這裡漢朝妃子王昭君的故鄉。傳說有一天,昭君在溪口邊洗臉,無意中把頸上項鏈的珍珠散落溪中,從此溪水清澈,水中含有香氣,故名香溪。 從秭歸香溪口至巴東的官渡口,這段長45公里左右的江段便是香溪寬谷。寬谷中有卓絕一世的中國詩壇之祖屈原,建功塞北的名妃王昭君,年少出眾的北宋宰相寇準等名人出現,還有至今仍是一個迷的神農架野人,他們在這裡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動人故事和令人難解的懸念。王昭君,名王嬙,興山縣人,晉代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妃。漢元帝時,王嬙才貌出眾,選為宮女。傳說皇帝選美,先看畫像,因宮女爭寵,紛紛賄賂畫師,昭君生性耿直,不趨炎附勢,被畫師毛延壽醜化,因此不得寵。漢元帝競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呼韓邪單于請求和親,願與漢永結友好。昭君自請「求行」,出塞前,皇帝才發現其容貌光彩照人,意慾留下,但成令已出,為結束邊疆戰爭,決定許嫁,並將年號改為競寧以資紀念。兩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昭君依匈奴風俗改嫁新單于(呼韓邪與前妃水閼氏之子)最後老死塞外。
過了香溪河便是西陵峽中最重要的兵書寶劍峽了,西陵峽香溪東1.5公里、長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之上。相傳蜀相諸葛亮有兵書收藏在此,岩上石隙中有物疊置,狀若書函,名日”兵書”,其右下方,有條形岩石凸起,宛如浮雕巨劍,直插激流,名日”寶劍”,峽以此得名。據記載,唐雅州(今四川雅安)剌史王果舟經峽中時望懸岩中有物似棺,曾令人攀登察看,見岩間棺內骸骨尚存,因名”鐵棺靈跡”,一稱鐵棺峽。近代也有採藥人從山頂追入石穴,並從棺中取出銅劍等文物。更証實所謂兵書,乃是古代巴人岩棺葬之遺跡。南岸金雞嶺下,小青灘村附近峽口,有巨岩上有豁隙,積沙由豁口漏聚岩下,似米糧堆積。曰米倉峽,峭壁千尋,石色鐵青,峽谷幽深,狀極險峻。
三峽人家(石牌)風景區位于長江燈影峽,是新開發的旅游風景區,由三峽人家、龍進溪、天下第四泉、燈影洞、石令牌、石牌古鎮、抗戰紀念館七大景區組成,三峽人家又分為山上人家、水上人家、溪邊人家、今日人家。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傳統的三峽吊腳樓點綴於山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篷船安靜地泊在三峽人家門前,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各種習俗風情體現著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紅繡球飄飄欲落,這時清秀的三峽少女為您捧上一杯峽州清茶,您會覺得如夢似幻、親切怡然。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陸游的:「巴東峽里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沬若的:「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陳毅元帥的:「三峽天下壯,請群乘船游,西陵甲三峽,忘返興猶稠。」等,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燈影峽的景點。既壯美雄奇又幽深秀麗的三峽,在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建成,壩區水位將抬高175米,以往雄奇秀美的長江三峽景色將大為改觀,惟有兩壩之間的燈影峽保持了真正原汁原味的峽谷風光;燈影峽融匯了三峽的雄偉、奇幻、險峭、秀逸,暢遊燈影即可體會到三峽的神廳瑰麗,多姿多彩,從而實現漫步三峽之夢。
遊輪過了燈影峽,馬上就要到宜昌的南津關了,我們這次的長江三峽遊輪之旅也差不多結束了,回房間把大的行李整理好放到門口,便到二樓餐廳等待,12點左右遊船靠岸,我們湖北的導遊小朱上來接我們,結束三天的長江遊輪之旅。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荊州古城之旅


2015年10月14日中午在導遊小朱的帶領下,我們下了碼頭,離開了世紀天子號遊輪來到了湖北的宜昌,這是湖北省南部,古稱夷陵,在三國時期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襲取荊州,擒殺關羽。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奪回荊州,以報關羽被殺之仇為由,親率大軍攻吳。孫權遣使求和不成,改向曹魏稱臣,表示願意修好,以避免兩面作戰,並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軍應戰。漢軍初期因急欲幫關羽報仇,因此士氣極高,屢戰屢勝,奪下巫縣,秭歸。陸遜以漢軍勢盛、求勝心切,決定先讓一步,再相機決戰,令吳軍退至夷陵(今湖北宜昌北)、猇亭(今湖北宜昌東南)一帶,據守有利地形。次年二月,劉備大軍相繼推進至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連營數百里,並得當地土著部族的支援,聲勢浩大。漢軍頻繁挑戰,但陸遜堅守夷陵不出,孫桓也死守夷道.兩軍相持達半年之久,漢軍疲憊、鬥志鬆懈,於是派大將吳班在平地立營以引誘吳軍進行決戰,但陸遜沒有中計,劉備知道此計行不通,乃從山谷中引出八千伏兵,陸遜這時才開始反擊。 陸遜在大舉進攻之前,先攻漢軍一營,結果失利。眾將都說這是浪費兵力,陸遜卻通過這次發現了劉備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欄組成,陸遜決定使用火攻。吳軍放火,並封鎖江面,扼守彝陵道,全線出擊,水陸並進,打了劉備一個措手不及。吳軍克營40餘座,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兵敗如山倒。馮習、張南、沙摩柯被吳軍斬殺,杜路、劉寧向吳軍請降,傅肜、程畿戰死,黃權因退路被斷,便率眾投降魏國。而劉備狼狽逃至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竟一病不起。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召喚在成都的諸葛亮到永安(今奉節縣)。三月,劉備病勢加重,於是向諸葛亮交代後事,四月,在永安宮(今奉節師範學校內)病死。該戰,吳軍後退誘敵,擊其疲憊,創造了由守轉攻的成功戰例。 這場大戰改變了蜀漢的歷史,小朱說:夷陵在清代因高山自此而夷,自此而陵,宜於昌盛,宜於居住故改稱為宜昌,這是湖北西南重要水陸要津,目前有130幾萬人口,特產是柑橘。
我們今天中午便在此用餐。小朱說:湖北簡稱鄂,上面兩個口,表示湖北人愛說也愛吃,另外湖北人比較大而化之,吃點小虧也沒關係,加上凡事只聽一耳,造就了湖北人的個性,所以用鄂這個字來代表湖北是名符其實的。刀魚、鰣魚、河豚,這是古時候就得到世人稱讚的長江三鮮。如今,刀魚以天價上市,而鰣魚和河豚則更多地出現在舊聞之中。在上世紀50至60年代,長江鰣魚和河豚的產量都達到了上百噸,但是從80年代後卻逐年下降,自1996年開始,長江鰣魚和河豚就幾乎銷聲匿跡。自六朝以來,由於士大夫階層和文人墨客的極力推崇,撰寫大量有關的詩詞文章,長江下游城市形成歷史悠久的品嘗江鮮的狂熱嗜好,例如蘇東坡拚死吃河豚。由於大量捕撈,長江中的刀魚的產量也急劇下降,價格頗為昂貴,但這是長江的特產,所以我們今天的午餐便可以享用到長江刀魚,說的我們口水直流。 半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用餐的餐廳。
湖北人相當講究吃的文化,口味沒有四川重慶那樣的辣,也比較合我們的口味,今天的主角長江刀魚,晶瑩剔透就像一把刀似的,沒有什麼魚刺,湯鮮味美,相當爽口,在享用午餐後我們便前往三國古城荊州。
小朱在車上解說著:荊州是千年古鎮了,早在戰國時期,楚國便在此建國都郢都,統治著楚國4百多年,在漢朝時更是精彩,羅貫中所做的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中有八十六回提到荊州,當年諸葛亮認為荊州西控巴蜀,南進湖湘,東聯吳會,北據漢沔,四戰之地也,建議劉備先取荊州,因此有劉備借荊州,魯肅哭荊州,呂蒙取荊州,關羽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到了宋朝更為繁榮,有天下熙熙莫過荊州,天下攘攘莫過揚州的美譽,現在的荊州也是中國國家重點旅遊城市之一。
在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後我們來到了荊州古城,荆州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折的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城垣周長10.5公里,城内面積4.5平方公里,1970年後,随着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城垣上新開3座三孔城們,原有的6座城們,共有9座城們。磚城内有土築城墙,與磚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磚城外有外環道與水城環繞。水城俗稱護城河。荆州城牆高9米左右,城牆厚10米左右,城墙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這便是當年關羽所設計的,原有城樓6棟,其中5棟毁於戰亂,僅存拱極門(大北門) 城樓朝宗樓。八十年代,政府波款重建迎賓門城樓,沿用舊名,曰賓陽樓。荆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歷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中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内外享有盛名。
不久車到了古城牆,導遊讓我們下車拍照,當年赤壁之戰後,荆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荆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给了孫權。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大敗龐德,于禁,水淹七軍,逼得曹操差點遷都,孫權派吕蒙假裝客商夜入荊州城,乘虛偷襲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荆州三郡失陷。關羽因一時大意失荆州,最後戰死於麥城,這段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讓人傳頌,如今我們站在古城前懷古,有說不出的惆悵。
荊州古城門外的關公義園,是一個以三國為背景開發的文化體驗區。遠遠就可以看見世界上最大的關公雕像,重約1200噸,巍然屹立船頭,手握70米大刀,劈波斬浪,震撼霸氣。關公義園位於古城的東南側,以「義」為主題,未來將建置多種聲光體驗的設施呈現關公「義薄雲天」的一生。目前進度還在工程一期,當天到達的時候,大部分的園區還在規劃開發。從巨大的青龍偃月刀下走過,霸氣外露的關公格外震撼。關公像是由中國著名的藝術大師設計,總高58米,寓意關公一生度過了58個春秋,貼上5000多片青銅鑄成。據說關公腳下的船型建築,未來將作為表演的展館,也會有VR等模擬體驗,讓三國故事跟上科技的腳步,呈現更真實的關公視角。
在唐代的荊州廟誌中就已有祭祀關羽的記載,現在的關公已是儒釋道三家揭供奉的神,在佛教又有「伽藍菩薩」的稱號。在關公義園內也有三家不同的神像,供信眾朝拜。主殿內的神像全身金箔,高約六尺。殿內兩側刻有關公《華容道釋曹操》、《水淹七軍》、《過五關斬六將》、《夜讀春秋》、《刮骨療傷》等...大家熟知的傳奇故事,表彰關雲長義薄雲天的民間形象。
在2點半左右,我們離開荊州古城,前往湖北省的省會武漢,這段路程有大概三個多小時,沿途會經過很多的歷史名城,比方說當陽便是當年趙子龍單騎七進七出殺進曹營救阿斗的地方,這兒也有當陽關陵,是我國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的陵寢,埋葬著關羽的無頭之軀。此地四望平川,南倚群山,東臨沮水,為一處宮殿式廟宇群落,為歷代祭祀關羽的地方,與洛陽關陵山西解州關帝廟合稱為中國三大關廟。歷史上的關陵原址與現址相同,原名漳鄉,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吳孫權以侯禮葬關羽身軀於此,南宋時始建祭亭於陵前。由於關羽同鄉元代大戲曲家關漢卿的大力渲染,明代的《三國演義》將關羽顯聖置為當陽,此地更是聲名顯赫,明成化年間,廟宇規模大體落成,及至清代,發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成為全國三大關廟之一,祀田千畝,信徒無數,是各地關廟的祖廟。
當年關羽被呂蒙所擒,斬其首級,孫權收其屍身,建了第一間關帝廟以祭祀之。廟宇座西向東,占地6.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845平方米,陵區分為五院四殿,護以內外宮牆。現有建築20多座,80餘間,均衡對稱地分布在東西中軸線上的兩側,中軸線上自東而西依次為:廣場、仿明清門闕、神道碑亭、石牌坊、三元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祭亭、陵墓;南側有:關公戲台、石墓表、石獅、南碑廊、來止軒、伯子祠、佛堂;北側有:石墓表、書亭、石獅、北碑廊、古井、齋堂、聖像亭、春秋閣、啟聖宮等。鳥瞰關陵整體建築前後貫通,左右平衡,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建築風格為中國古典建築上典型的“中軸對稱式”,恰似舊中國一處帝王宮殿,是中國古建築上的一顆明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也是三大關陵之首。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關公遇害後,當陽玉泉寺的普靜禪師即傳出“玉泉山關公顯聖”,稱關公“稽首皈依”、“願求清誨”;隋開皇年間,佛門天台宗高僧智豈頁在玉泉山下建道場,造像供奉關公。即現當陽玉泉山關羽“最先顯聖之地”。明代初年在關羽葬身處修建神祠,將祭祀關於神廟由玉泉山遷至關陵。因此,當陽關陵在現存關廟中是最早祭祀關公的宗教場所,而為我國三大關陵之首。
接著我們經過長板坡,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長板坡是張飛怒吼,嚇退曹操的百萬雄師的地方;襄陽外的隆中便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出山相助的地方,接著經過歷史名城襄陽城,這是神鵰俠侶中郭靖所駐守之地,這裏有是魚米之鄉,沿途沒有什麼高山,一馬平川是天下的糧倉,所為(湖廣熟,天下足)便是形容兩湖平原的物產豐饒,我們在途中的仙遊休息站休息了一下繼續觀賞老三峽和新三峽的影片,六點半左右到了武漢市。
武漢市分別由武昌、漢口及漢陽組成,是一個三聯市,清朝湖廣總督張之洞便在這裏建立了足以和李鴻章北洋海軍媲美的漢陽兵工廠,主要原因是因為這裏交通方便,有九省通衢之稱,加上附近有萍鄉的煤礦,鞍山的鐵礦,原料取得十分便利,因此武漢到現在都還是有名的工業重鎮,七/點左右我們到了漢口,今天我們在一家有著歐式風格的酒店吃全魚晏料理,除了中午的長江刀魚外,還有另外一種這兒的特產武昌魚。
武昌魚盛產湖北鄂州市(古稱武昌縣)與武漢市江夏區亦為武昌市交界的梁子湖中。武昌魚因爲味道鮮嫩,也是湖北菜中的一道名菜。《武昌縣誌》載「產樊口者甲天下。是處水勢迴旋,深潭無底,漁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較勝別地。」同時以「鱗白而腹內無黑膜者真」。通江處為樊口 ,此地水勢迴旋,並有大小回流之分。《武昌縣誌》記載有「在樊口者曰大回,在釣台下者曰小回」,而唐代的元結有歌曰:「樊口欲東流,大江欲北來,樊口當其南,此中為大回。回中魚好游,回中多約勾。漫欲作漁人,終焉得所水。」歌中所說的:「回中魚」,即是武昌魚,由此可知,武昌魚喜歡生活在回流之中,本魚體側扁且背部顯著隆起,魚體略呈菱形。頭短小而略尖突,口小。魚體背部灰黑色,形成數條不明顯的灰色縱紋,尾鰭叉形,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本魚棲息於水深5至20公尺。為初級淡水魚,棲息於湖泊或水庫中下水層,喜好淤泥底質且水草茂盛的靜止水域,生長快,屬雜食性,幼魚以甲殼類,成魚以水生植物為主食。產粘性卵於水草上。武昌魚得名於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孫皓欲再度從建業(南京)遷都武昌。左丞相陸凱上疏勸阻,疏中引用了“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兩句歌謠。於是武昌魚便始有其名。不過當日所說的武昌魚,可能不是專指樊口鯿魚,但在武昌所產的魚中以樊口鯿魚爲上,故後來就將其美名歸於武昌。歷代名流學者都有讚賞,它的名聲也越來越著。
一九六五年武漢市飲食公司邀請名廚師在武昌大中華酒樓正式定名武昌魚爲地方味菜餚,並繼承和發揚了歷代名廚師烹調技藝,以湖北的土特產爲配料,適當配以名貴海味產品,製造出多種不同的味型,色彩絢麗,味鮮汁濃,清蒸、紅燒、油燜、花釀,幹煸均美,尤以清蒸爲佳,蘇軾有詩云:「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王安石:「昔人寧飲建業水,共道不食武昌魚」。毛澤東:「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今天在這裏有緣吃到這麼多名人所推薦的武昌魚,也是一大樂事了。
在吃完晚飯後我們行程還沒結束,因為我們還有江漢路步行街的夜遊行程。江漢路原名廣利巷,是一條從江邊到鄱陽街口300米長的土路。1861年漢口開埠,拓寬為碎石馬路,命名為「太平路」。清末由南向北延伸至花樓街口。1901年,漢口的「地皮大王」劉歆生將自己貸款購買的漢口張公堤城牆內外的一片低洼地捐獻給當年的漢口英租界,英國方面為了表彰他的行為,就將在該地段修築的道路命名為「歆生路」,也就是江漢路的前身。歆生路開始在華界和租界之間充當商品集散地的角色,已經顯露繁華之像。1927年,北伐的國民政府收回包括歆生路的漢口英租界,並將國民政府北遷至漢口。當局將太平路和歆生路(從花樓街口至循禮門段)統一管理,以路南段江漢關「江漢」2字為名,命名為江漢路。1929年,歆生路第一次整修。在當時,亨達利鐘錶店和中英藥房都已存在,歆生路已經成為大武漢最繁華的街道之一。20世紀30年代,曾有「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詩名來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之稱。 我們到這兒大概八點20左右,小朱給我們40分中的時間逛這步行街,這裏有與天津海關,滬海關,粵海關齊名的江漢關,是中國四大海關,也是中國惟一位於內陸的海關,這裏的租界區有著如農民銀行、台灣銀行等各種洋式,巴洛克式的特色建築,也是武漢人喜歡逛街的地方,時髦玩意也不少,在這兒逛街有不少的樂趣,九點回到江漢關的集合地點,老舊的鍾樓響起了鐺鐺的報時聲,小朱說:這報時聲和以前的都一樣沒有變過,約九點集合就是為了讓我們聽這獨特的聲音,不久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今天下榻的江城明珠大酒店。 回到酒店後稍微休息一下,便到對面的江灘公園欣賞夜景。 漢口江灘公園上起武漢客運港,下至丹水池後湖船廠,全長7公里,分三期進行規劃建設。第一期工程從武漢客運港至粵漢碼頭長1.04公里,綠地面積14萬平方米,以大面積綠化和濱江公共休閑活動空間爲主,展示城市景觀,第二期工程(武漢長江二橋至三陽路段)於2003年9月28日對市民開放,形成3.4公里長的“綠化濱江長廊”。江灘公園保持了親水、生態、休閒的特色。一期工程經過10個月的建設,於2002年十一前正式對游人開放,形成了觀江游覽區,中心廣場區,休閑活動區。江灘上栽種了各類樹灌木70多種,其中喬木4331株,灌木23萬株成了銀杏,竹林,枇杷,桂花,雪松,樟樹,廣玉蘭,烏柏等8個片區,江灘公園内有長椅供遊人休息觀景,清晨是喜歡鍛鍊的人們的好去處,佇立江邊,“不盡長江滾滾來”。晚上,燦豔的燈光,習習的江風,讓你留連忘返。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2015年10月15日是我在大陸旅遊的最後一天,今天下午我們就要去天河機場搭飛機回台灣了,所以把握早上的時間參觀武漢市的知名景點,早上把行李整理好後到二樓的餐廳用餐便到江濱公園逛了一下,從這兒遙望對岸的武昌,別有一番意境,不久後回飯店把行李放出來便到大廳和團員集合,8點半準時出發。
小朱在車上解釋著:武漢市,又稱 江城,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和唯一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超大組團式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漢的城市宣傳標語「大江,大湖,大武漢」,突出了武漢城市特點。在清末、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做為如今武漢第一城市的漢口經濟繁榮,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城市,繁華程度位居亞洲前列。民國時期的武漢因位於長江沿岸,為交通樞紐,工商業極為發達,與位於北美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稱為「中國芝加哥」。中華民國誕生於此,著名的武昌起義發生在這裡。
武漢其行政區劃沿革非常具有歷史特色,可以看做三地合併。從春秋戰國到明朝成化年間,武漢對應武昌府和漢陽府,從明朝成化年間到189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武昌府、漢陽府和漢口鎮(屬於漢陽府管轄),1912年,清朝滅亡,古代的城市被廢,武昌府降為江夏縣,漢陽府降為漢陽縣,漢口鎮1899年獨立行政,為夏口廳,1926年,成立漢口特別市(包括漢陽城區)和武昌市,在1927年到194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漢口特別市、武昌市和漢陽縣,故有武漢三鎮之說。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併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併先河。武漢淡水資源十分豐富。除長江、漢水在城中交匯外,市轄區內有166個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但因近年來房地產開發過度,填湖造房之事時有發生,中心城區湖泊僅剩38個。武漢市已採取行動保護剩下的湖泊。其中湯遜湖又稱東湖是亞洲最大的城中湖。在武漢城區面積中,水域面積占了約四分之一。 另外武漢蛇山頂的黃鶴樓更有千古江山第一樓之美譽。雖然今天我們只有三個多小時的武漢行程,但走的 景點黃鶴樓、戶部巷及歸元禪寺都是精華景點,不久車子來到了漢口和武漢間的長江大橋。
武漢的長江大橋全長1670.4米,武漢長江大橋在武漢市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間,為鐵路公路兩用雙 層鋼街架橋。1955年動工,1957年建 成通 車,是中國第一座跨越長 江的大橋。 正橋1155.5米,分9孔,每孔跨度128米。上層為寬18米的公路,下層為雙線鐵路。該橋和跨漢江的鐵路橋、公路橋(江漢橋及江漢二橋)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並將原京漢、粵漢兩鐵路連接為京廣鐵路。對發揮城市功能,加強南北交通 聯系起到重要作用。武漢長江大橋是武漢的地標,於1955年由中蘇兩國聯合興建、此橋是公路鐵路兩用橋、雙向四車道,兩側有供遊客觀光人行道、下層是雙線鐵路橋,有萬里長江第一橋之稱。
在過了長江大橋後不久便到我們今天第一個參觀的景點黃鶴樓了。
黄鶴樓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昌蛇山上,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黃鶴樓共5層,高50.4米。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歷史,歷代屢修屢毀,現在我們看到的黃鶴樓是於1985年重修的。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省武昌蛇山黃鶴磯頭,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2年(223年)。《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而據《極恩錄》記載說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
現在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後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黃鶴樓從北宋至20世紀50年代,還曾作為道教的名山聖地,是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傳說以前呂洞賓常在此沽酒買醉,店主熱情的招待他,又常不收他酒錢,呂洞賓便於壁上畫一黃鶴,每有客人來時,店家吹笛,黃鶴便會在壁上跳舞,吸引了許多人慕名來參觀,使這個酒樓生意興隆,數年後呂洞賓再來見主人生意興隆,乃吹笛呼鶴下來,乘黃鶴羽化登仙而去。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10月武漢市政府決定根據歷史資料重建黃鶴樓,專家決定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重建新的黃鶴樓。1985年6月落成,成為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新樓共五層,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高51.4米,攢尖頂,層層飛檐,比古樓高出將近20米。古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整個樓體都是用鋼筋混凝土建成。新黃鶴樓的樓層內外繪有以仙鶴為主體,雲紋、花草、龍鳳等為陪襯的圖案。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以「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
第二層是用大理石鐫刻的《黃鶴樓記》,記述了樓的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此外還有「孫權築城」、「周瑜設宴」等壁畫。第三層大廳內是「繡畫像」壁畫,描繪了中國古代詩人李白、白居易、陸游、岳飛等人的形像,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現在的黃鶴樓被改建為黃鶴樓公園,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占地約150畝。樓前牌坊上寫「三楚一樓」四個大字,樓台基旁立有兩座碑亭,石碑上記載著重建黃鶴樓的業績與今人寫的「重修黃鶴樓記」。
我們隨著小朱來此樓參觀,首先便到了崔顥的題詩處,(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據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到此也詩興大發,欲題詩見崔顥此詩,乃頓首約:(一拳捶倒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美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能讓大詩仙李白都甘拜下風,崔顥這首詩題的真的是太好了。
另外黃鶴樓知名的詩作很多,李白就有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毛澤東1927年由此樓亦提詞云:(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外還有很多名人的題詩碑刻都相當具有歷史價值,包括岳飛銅像,王羲之的鵝池等好多的景點ˋ都值得慢慢的品味,可惜我們只有一小時的時間,只能走馬看花的走過,最後我們登上黃鶴樓的第五層,從這兒遠眺渺渺長江,煙波盪漾,遠方的漢口,漢陽及鸚鵡洲都歷歷在眼前,可惜我沒有李白、崔顥等人的文采,不能立刻賦詩,只能把這兒的美景存在相機中,保留在印象裡。
再參觀完千古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後導遊帶我們走到附近的戶部巷小吃街,戶部巷,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城內,民主路西段以北,南北走向,長150米,寬4米,連通民主路和自由路,是明清舊時古巷。巷道兩側多為老式磚木房屋,其舊貌尚存。1967年曾易名紅安一巷,1972年復故名。被譽為「漢味早點第一巷」。此巷由於東臨戶部藩署而得名戶部巷。明嘉靖年間的《湖廣圖經志》就曾在其中一幅地圖上準確標出戶部巷所在地。古往今來,戶部巷緊依長江碼頭,舟車絡繹人聲鼎沸,自然形成了商販往來交易之地。各式小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漸漸名聲鵲起,長久不衰。因為湖北人愛吃,造成很多小點,比方說徐嫂糊湯粉,三品鮮,葉老癟肉餅,老謙記豆絲,石記熱乾麵,今楚湯包,食味坊,老張滷味,江城鐵板飯,李記民間瓦罐煨湯,老何記豆皮,天下第一臭,陳記紅油牛肉麵,謝家面窩,萬氏米酒,小蔣糖糍粑,李桃燒麥,一品燒梅,彭氏糯米雞。太多好吃的店了,但因為早上吃飽了,不久便要吃午餐了,所以就當觀光客路過了。最後我們回到長江大橋畔,遊覽車也來接我們前往這次武漢旅遊的最後一個景點歸元禪寺。
歸元寺,位於漢陽區翠微路和歸元寺路交界,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座著名佛教曹洞宗寺院,武漢的佛教四大叢林(還包括寶通寺、蓮溪寺、正覺寺)之一。湖北省佛教協會和武漢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開展宗教活動的重點寺廟。寺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藏經閣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小朱告訴我們,歸元寺是佛教寺院,難免有一些禁忌,另外歸元寺可以數羅漢。“數羅漢”是人們遊羅漢堂的趣事。傳說人們任意從一尊羅漢開始,順序往下數完自己的現有的年齡,這最後一尊羅漢的身份、表情和動作,便可昭示自己的命運。這一活動爲人們參觀羅漢堂增添了不少樂趣。到歸元寺羅漢堂數羅漢,是武漢民間早已形成的一種有趣習俗。
不久到了歸元寺,我們參觀了藏經閣,大雄寶殿後來到了羅漢堂,民間有這樣的諺語:“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園(蘇州),北有碧雲(北京) ,中有歸元(武漢)”。意思是說,這四座寺院的五百羅漢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羅漢塑像藝術的精華。 歸元寺的羅漢堂是一座新奇的藝術寶庫。門前的門聯是:“普天供應大阿羅漢;都離方廣來往歸元”。楹聯是:“從白光開創以來,祖德惠靈長,迄今三百餘年,重新廣廈供羅漢;曆同治中興而後,人心沉弱,願將二十八品,普濟群生講法華”。門聯和楹聯都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謙題寫的。 羅漢堂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咸豐二年(1852年),毁於兵燹,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一百年多年歷史。整個羅漢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築格局,“田”字四個口爲四個小天井,給龐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羅漢依“田”字排列,殿堂裏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卻沒有擁擠之感。這種建築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黄陂縣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鄉,有悠久的泥塑歷史傳統,技藝朔熟,藝人輩出。據《歸元叢林羅漢碑記》,歸元寺的五百羅漢,是以南嶽衡山祝聖寺的五百羅漢石刻拓本爲依據,進行加工提鍊,創造而成的。工藝上采用“脱胎漆 塑”,又稱“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後用葛布生漆逐層沾貼套塑,稱爲漆布空塑,最後飾以金粉。它的特點是抗潮濕,防蟲蛀,經久不變。兩百年間羅漢堂幾次受水災侵襲,羅漢滿堂漂,但水退後羅漢仍完好無損,可見雕塑工藝之高超。我們走進羅漢堂,無不被它們的生動形象所感染。只見有的盤腿端坐,有的臥石看天,有的研讀佛經,有的驅邪除惡。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溫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飽經滄桑,個個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如第463尊羅漢是颯陀怒尊者,四周有6個童子,爲羅漢挖耳、掩嘴、遮眼等,稱“六賊戲彌勒”。六賊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誡佛門弟子,不要爲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爛漫,嬌稚頑皮和羅漢的慈祥憨厚的神態刻化得淋漓盡致,讓人們從心底發出讚歎的笑聲。我依造小朱教我們的方法數羅漢,找到自己有緣的羅漢,在依照自己的年齡去數,數到第416尊羅漢,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現爲正面安然而坐,雙手籠於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禮狀,頭部略向前傾,蓄鬚,頭頂隆起,威嚴貌,其對應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樣:“鳥在林中自由飛,鳥在籠中唯悲啼,聽其自然由其性,生而爲囚最可悲。”至於對這首詩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齡、性格、脾氣、工作、家庭、事業、經歷都不盡相同,各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領悟。 
在12點左右,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旅遊行程,前往機場的餐廳用午餐,小朱說:「其實湖北還有很多的景點,包括亞洲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公園,辛亥革命開第一槍的紅樓便是當年鄂軍的總督府,名列國內十大的武漢大學有最漂亮的櫻花園,春天來此造訪,芳草鮮美,落櫻繽紛的浪漫,還有湖北省嘉魚縣的赤壁古戰場,當年的諸葛亮和周瑜的一把火阻止了曹軍的南侵,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天下大勢,更有道教名山武當山,景點多得數不完。」我們這次只在武漢停留半天的時間,沒辦法欣賞完湖北省的景點,她以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歡迎我們在來湖北旅遊。 在用完午餐後我們來到了武漢的天河機場,搭上三點左右的飛機回台灣,在飛機上回想起這六天的行程,從美麗的山城重慶到中國最長的長江,酆都鬼城,白帝城,長江三峽到江城武漢,以前只在歷史書上看到的景點,如今活生生的就在你眼前,雖然隨著三峽大壩的完工蓄水,有些景點淹沒於大江之下,但是也因此有一些新的景點,這些新舊三峽永遠而不朽,飛機五點左右到達桃園的中正機場,和領隊和團員一起出海觀搭上客運回中和,結束這六天豐富的三峽之旅。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