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下午,遊輪停靠酆都港,我們有兩個小時的岸上觀光時間,劉導帶我們下了船後搭上了接駁車前往景區門口,開始今天的酆都之旅。
入口處首先看到的便是中國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親題的(豐都名山)四個大字而後徐步上山,酆都名山古刹多達27座。“陰曹地府”塑像群分别模擬人間訴訟、法庭、監獄、酷刑等,構思奇特,神態逼真,集中反映了中國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獄的觀念。山上還有蘇軾、陸游、范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詩。山上有100多品種的樹木共50餘萬株,其中珍稀樹木20餘種。我們慢慢上山,感受期間長江江面上吹來的清風,甚為暢快,不久便到了哼哈祠,“唯善呈和”是四川省原政協主席著名書法家李半黎先生的書法藝塑畫押组字,中間一個口字,四面各有一個字來共用中間的“口”,構成此著名的書法作品,再往前一點,便到了聞名遐邇的奈何橋了。
這橋本叫“通仙橋”,是明朝的蜀獻王所建。原意是說走過這座橋就可以得道成仙。可是後來這座橋竟被改名為“奈河橋”。“奈河”是地獄中的河名,在《宣室志》中有一段關於奈河的叙述:“董觀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羽,羽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由此可知,奈河是一條來自地獄、充滿腥味、流著血水的河流。在奈河之上有一座橋,就是奈何(奈河)橋。這座橋又窄又顯,凡是惡人的鬼魂經過這座橋,都會掉到奈河中,被河中惡鬼毒蟲吃掉。《西遊記》所說的:“銅蛇鐵狗任爭食,永墮奈河無出路。”就是這種情形。可是,如果生前是善人,則可順利通過這座橋,轉世為人。就這樣“通仙橋”這座“仙橋”便成了“鬼橋”──“奈何橋”。
在酆都的奈河橋下開 鑿了一個池子,叫“血河池”。有許多人為了死後好過些,便到橋前焚纸錢、燒香、施捨財物,導遊教我們如何過奈何橋,如果單身,便獨自過橋,有夫妻愛人的便牽手過橋,在過橋的時候也要注意步伐,盡量以三步,五步,七步或九不等的陽數過橋,橋的另一頭有牛頭馬面和遊客合影,有一句諺語"奈何橋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我依著劉導的說法以陽數最大的九步走過了奈何橋,希望帶來一生的平安和幸福。
奈何橋是不走回頭路的,等團員都過橋後劉導讓我們選擇金橋或銀橋回頭,金橋象徵財富,銀橋象徵健康,兩者可擇一而行,同團的人大部分都選擇了銀橋,只有一個團員走過金橋。
過了奈何橋便到了佛祖殿,這裡奉祀的觀音佛祖,可以買一盒酥餅供佛,再往前一點便是一個人一生最後走過的一條黃泉路了。
黃泉,在漢字文化圈中是指人死後所居住的地方。打井至深時地下水呈黃色,又人死後埋於地下,故古人以地極深處黃泉地帶為人死後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陰曹地府。黃泉路,指人死時通往黃泉地府的路。黃泉又稱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個泉井深,或謂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極深,地下極深處即謂黃泉。關於黃泉路有很多的諺語,如「不到黃泉不相見」,「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黃泉路上無老少。」等。這也是人生最不想走的道路。
黃泉路的盡頭有一高台名為望鄉台,名山之巔的懸崖邊,峻崖岌岌,古樹擎天。岩頭原有一矮小的神殿,殿西側有一大香鑪,傳爲舊時名山的“望鄉台”所在。 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報到前,對陽世親人十分掛念,盡管鬼卒嚴催怒斥,還是強登望鄉台,最後遙望家鄉,大哭一聲,才死心塌地前往“陰曹地府”。正是“望鄉台上鬼倉皇,望眼睜睜淚兩行。妻兒老小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望鄉台被傳說這亡魂最後一次向陽世親人告别的地方。又傳說陰間望鄉台建造甚奇,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盡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最初望鄉台設在第一殿,因包老閻羅原執掌第一殿,由於他過於慈悲,憐憫屈死,屢放還陽伸雪,被降調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後因功被封爲閻羅天子,有權有勢。那時,名山懸崖邊,經常有鬼思念親人而在深夜啼哭,聲音悲慘,催人淚下。閻羅天子大慈大悲,又動了惻隱之心,遂將望鄉台遷至天子殿旁邊,允准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時的家鄉與親人。因此,望鄉台又稱“思鄉嶺”,成了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
現在遊客看到的望鄉台,是1985年名山區修複時重建的一座兩樓一底,頂爲重檐四翹角的新式望鄉台,通高二十餘米,台上配置有望遠鏡,遊人登台俯瞰,眼前豁然開闊,江城全貌和長江景物一覽無餘:大江湍急奔流,煙波浩渺,飛閣流舟,帆影點點。鬱鬱蔥蔥的群峰,煙雲茫茫的霧海,爽風輕拂,風景如畫。頓覺心舒眸悦,心情分外欣喜。然而,望鄉台那虛無縹緲的傳奇情景,卻更使人回味無窮。
過了望鄉台便到了名山最高的地方天子殿了,在天子殿旁有商家在賣"路引 "所謂的路引,長三尺、寬二尺,以粗纸印成的一張通行照:上面印著“酆都天子發给路引”“普天之下必備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轉世升天”,上方印有閻羅王的圖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縣府”三個大印。人死之後要到陰間去報到的幽靈就得手持這張閻羅王所發的通行護照,在經過看守鬼門關的小鬼檢查過後,才得以進入鬼國。許多人為了替自己留一條後路,為自己的身後事打算,於是都到酆都買路引,希望死後能够早日超生。因此,酆都的路引大大暢銷,甚至東南亞的人民都千里迢迢來買路引。一張要一百塊人民幣,所以我們這團也沒有人買。
天子殿是閻羅王所住的,在人死後陽世間的一些功過,是非善過都會在這兒受到最終的審判,在旁有18層地獄分別為東地獄:磨推地獄、挖心地獄、火烙地獄、冰山地獄、寒冰地獄、刀山地獄、車裂地獄、蛆蟲地獄、剝皮地獄。西地獄:碓舂地獄、鋸解地獄、油鍋地獄、熱油地獄、拔舌地獄、補經地獄、轉輪地獄、畜生地獄、鑊湯地獄,每一層每一層的恐怖驚悚,讓人看了不禁目驚心,也想起剛進鬼門關的碑文"唯善呈和"古人用這些來警惕世人不要作奸犯科,提醒人們要與人為善和以和為貴。在遊玩天子殿後已四點半了,由於鬼城不走回頭路,我們循另一條大路下山,走了二十分回到出口,再搭接駁車回碼頭結束今天的酆都之旅。
在結束岸上行程後回到船上,先回房間沖了一下澡,換了一套比較正式的襯衫。郵輪也慢慢的啟航,五點半左右回道郵輪五樓的酒吧!今天晚上六點有一個船長的歡迎酒會,大家都穿比較正式的服裝出席,在酒會上有香檳,果汁還有一些如壽司,叉燒包,燒賣,蛋糕等小點心,船長也帶了郵輪經理,行政主廚,客艙經理,櫃台主管等一級主管來和我們逐桌敬酒,衣香鬢影,冠蓋雲集,員工還會邀請大家一起上台共舞華爾滋,接龍跳兔子舞,炒熱氣氛,整個半小時的歡迎酒會非常歡樂,笑聲不斷。
六點四十五分,我們又到樓下餐廳吃晚餐,晚餐菜色豐富,和中餐的菜色又略有不同,整個吃得好撐,回房間稍事休息後,又上五樓酒吧欣賞今天的員工康樂晚會。
六點四十五分,我們又到樓下餐廳吃晚餐,晚餐菜色豐富,和中餐的菜色又略有不同,整個吃得好撐,回房間稍事休息後,又上五樓酒吧欣賞今天的員工康樂晚會。
船上活動豐富多彩,集知識性、娛樂性為一體,針對高檔市場客人的品位,每晚有不同的活動安排( 如三峽藝術團雜技表演,湖北省歌舞劇團音樂會演奏,三峽大壩資深教授上船互動英文專題講座等 )。三峽行程充分考慮客人的生活習慣,人仍保持著客人從歐洲來到中國的用餐時間和用餐習慣。特別準備早咖啡為早起的客人服務;三餐時間固定,提供至少兩個小時的用餐時間。行程休閒,所有景點安排在白天經過,以便讓客人能更好的欣賞景色。取消了商業氛圍過重的專案,只提供純服務性質專案,充分使客人享受寧靜自如的空間。
今天的員工康樂晚會是由全船員工為我們表演的,大家穿著華麗的服飾,在舞臺上載歌載舞的,還穿插了魔術,變臉等特技,還有團體互動的小遊戲,整個九十分鐘的表演,結束時大家一起跳舞,歡樂無限,是一般旅遊感受到的。
回到房間後在陽台坐了一下,發現對岸的雲陽市燈火通明,江上清風四個斗大的字便在對岸的石壁上,這是有名的三國名將張飛廟的所在地。今天的員工康樂晚會是由全船員工為我們表演的,大家穿著華麗的服飾,在舞臺上載歌載舞的,還穿插了魔術,變臉等特技,還有團體互動的小遊戲,整個九十分鐘的表演,結束時大家一起跳舞,歡樂無限,是一般旅遊感受到的。
張飛廟位於重慶市雲陽縣城外長江南岸的飛鳳山麓,祭祀三國蜀漢名將張飛,此廟已有1700多年歷史,號稱“巴蜀第一勝境”。
主要建築有正殿、旁殿、結義樓、望雲軒、大殿、助風閣、杜鵑亭、得月亭等。前5個建築為紀念張飛廟而建,後兩個建築為紀念唐代詩人杜甫在此客居兩年而建,是難得的文武合廟。
傳說張飛的神靈經常護佑江中往來的船隻,給他們吹順風,人們因此修築助風閣以表紀念。廟內碑刻甚多,其中有岳飛草書前後《出師表》,黃庭堅書《幽蘭賦》,蘇軾墨跡前後《赤壁賦》,彌足珍貴。
據史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年,後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已有1700多年歷史。相傳勇毅剛直的張飛急於為義兄關羽報仇,被部將張達、范疆所害,其頭顱被拋于江中。有漁人夜得張飛托夢,到江中打撈張飛頭顱,意外撈到一罐金子,於是用此金造了張飛廟。
廟前臨江石壁上書有“江上清風”四個大字,字體雄勁秀逸。廟內塑有張飛像,珍藏有漢唐以來的大量詩文碑刻書畫及其他文物數百件,多為稀世珍品。素有“三絕”(文章絕世,書法絕世,鐫刻絕世)之盛譽,號稱“文藻勝地”、“巴渝一勝境”。三峽大壩建成後,舊廟被淹沒。在南岸仿原廟建築,修建一座新張飛廟。
張飛廟面江背山,依山取勢,由一組匠心獨運的古建築群組成,氣勢宏偉壯麗。這是這次長江旅遊經過的一個三國聖地,雖然已經晚了,沒有辦法上岸參觀,但在此地懷念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了吧!不久我便洗澡休息了。
傳說張飛的神靈經常護佑江中往來的船隻,給他們吹順風,人們因此修築助風閣以表紀念。廟內碑刻甚多,其中有岳飛草書前後《出師表》,黃庭堅書《幽蘭賦》,蘇軾墨跡前後《赤壁賦》,彌足珍貴。
據史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年,後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已有1700多年歷史。相傳勇毅剛直的張飛急於為義兄關羽報仇,被部將張達、范疆所害,其頭顱被拋于江中。有漁人夜得張飛托夢,到江中打撈張飛頭顱,意外撈到一罐金子,於是用此金造了張飛廟。
廟前臨江石壁上書有“江上清風”四個大字,字體雄勁秀逸。廟內塑有張飛像,珍藏有漢唐以來的大量詩文碑刻書畫及其他文物數百件,多為稀世珍品。素有“三絕”(文章絕世,書法絕世,鐫刻絕世)之盛譽,號稱“文藻勝地”、“巴渝一勝境”。三峽大壩建成後,舊廟被淹沒。在南岸仿原廟建築,修建一座新張飛廟。
張飛廟面江背山,依山取勢,由一組匠心獨運的古建築群組成,氣勢宏偉壯麗。這是這次長江旅遊經過的一個三國聖地,雖然已經晚了,沒有辦法上岸參觀,但在此地懷念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了吧!不久我便洗澡休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