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在車上解釋著:武漢市,又稱 江城,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和唯一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超大組團式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漢的城市宣傳標語「大江,大湖,大武漢」,突出了武漢城市特點。在清末、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做為如今武漢第一城市的漢口經濟繁榮,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城市,繁華程度位居亞洲前列。民國時期的武漢因位於長江沿岸,為交通樞紐,工商業極為發達,與位於北美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稱為「中國芝加哥」。中華民國誕生於此,著名的武昌起義發生在這裡。
武漢其行政區劃沿革非常具有歷史特色,可以看做三地合併。從春秋戰國到明朝成化年間,武漢對應武昌府和漢陽府,從明朝成化年間到189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武昌府、漢陽府和漢口鎮(屬於漢陽府管轄),1912年,清朝滅亡,古代的城市被廢,武昌府降為江夏縣,漢陽府降為漢陽縣,漢口鎮1899年獨立行政,為夏口廳,1926年,成立漢口特別市(包括漢陽城區)和武昌市,在1927年到194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漢口特別市、武昌市和漢陽縣,故有武漢三鎮之說。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併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併先河。武漢淡水資源十分豐富。除長江、漢水在城中交匯外,市轄區內有166個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但因近年來房地產開發過度,填湖造房之事時有發生,中心城區湖泊僅剩38個。武漢市已採取行動保護剩下的湖泊。其中湯遜湖又稱東湖是亞洲最大的城中湖。在武漢城區面積中,水域面積占了約四分之一。 另外武漢蛇山頂的黃鶴樓更有千古江山第一樓之美譽。雖然今天我們只有三個多小時的武漢行程,但走的 景點黃鶴樓、戶部巷及歸元禪寺都是精華景點,不久車子來到了漢口和武漢間的長江大橋。
武漢的長江大橋全長1670.4米,武漢長江大橋在武漢市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間,為鐵路公路兩用雙 層鋼街架橋。1955年動工,1957年建 成通 車,是中國第一座跨越長 江的大橋。 正橋1155.5米,分9孔,每孔跨度128米。上層為寬18米的公路,下層為雙線鐵路。該橋和跨漢江的鐵路橋、公路橋(江漢橋及江漢二橋)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並將原京漢、粵漢兩鐵路連接為京廣鐵路。對發揮城市功能,加強南北交通 聯系起到重要作用。武漢長江大橋是武漢的地標,於1955年由中蘇兩國聯合興建、此橋是公路鐵路兩用橋、雙向四車道,兩側有供遊客觀光人行道、下層是雙線鐵路橋,有萬里長江第一橋之稱。
在過了長江大橋後不久便到我們今天第一個參觀的景點黃鶴樓了。
黄鶴樓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昌蛇山上,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黃鶴樓共5層,高50.4米。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歷史,歷代屢修屢毀,現在我們看到的黃鶴樓是於1985年重修的。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省武昌蛇山黃鶴磯頭,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2年(223年)。《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而據《極恩錄》記載說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省武昌蛇山黃鶴磯頭,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2年(223年)。《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而據《極恩錄》記載說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
現在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後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黃鶴樓從北宋至20世紀50年代,還曾作為道教的名山聖地,是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傳說以前呂洞賓常在此沽酒買醉,店主熱情的招待他,又常不收他酒錢,呂洞賓便於壁上畫一黃鶴,每有客人來時,店家吹笛,黃鶴便會在壁上跳舞,吸引了許多人慕名來參觀,使這個酒樓生意興隆,數年後呂洞賓再來見主人生意興隆,乃吹笛呼鶴下來,乘黃鶴羽化登仙而去。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10月武漢市政府決定根據歷史資料重建黃鶴樓,專家決定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重建新的黃鶴樓。1985年6月落成,成為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新樓共五層,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高51.4米,攢尖頂,層層飛檐,比古樓高出將近20米。古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整個樓體都是用鋼筋混凝土建成。新黃鶴樓的樓層內外繪有以仙鶴為主體,雲紋、花草、龍鳳等為陪襯的圖案。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以「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
第二層是用大理石鐫刻的《黃鶴樓記》,記述了樓的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此外還有「孫權築城」、「周瑜設宴」等壁畫。第三層大廳內是「繡畫像」壁畫,描繪了中國古代詩人李白、白居易、陸游、岳飛等人的形像,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現在的黃鶴樓被改建為黃鶴樓公園,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占地約150畝。樓前牌坊上寫「三楚一樓」四個大字,樓台基旁立有兩座碑亭,石碑上記載著重建黃鶴樓的業績與今人寫的「重修黃鶴樓記」。
我們隨著小朱來此樓參觀,首先便到了崔顥的題詩處,(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據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到此也詩興大發,欲題詩見崔顥此詩,乃頓首約:(一拳捶倒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美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能讓大詩仙李白都甘拜下風,崔顥這首詩題的真的是太好了。
另外黃鶴樓知名的詩作很多,李白就有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毛澤東1927年由此樓亦提詞云:(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外還有很多名人的題詩碑刻都相當具有歷史價值,包括岳飛銅像,王羲之的鵝池等好多的景點ˋ都值得慢慢的品味,可惜我們只有一小時的時間,只能走馬看花的走過,最後我們登上黃鶴樓的第五層,從這兒遠眺渺渺長江,煙波盪漾,遠方的漢口,漢陽及鸚鵡洲都歷歷在眼前,可惜我沒有李白、崔顥等人的文采,不能立刻賦詩,只能把這兒的美景存在相機中,保留在印象裡。
再參觀完千古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後導遊帶我們走到附近的戶部巷小吃街,戶部巷,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城內,民主路西段以北,南北走向,長150米,寬4米,連通民主路和自由路,是明清舊時古巷。巷道兩側多為老式磚木房屋,其舊貌尚存。1967年曾易名紅安一巷,1972年復故名。被譽為「漢味早點第一巷」。此巷由於東臨戶部藩署而得名戶部巷。明嘉靖年間的《湖廣圖經志》就曾在其中一幅地圖上準確標出戶部巷所在地。古往今來,戶部巷緊依長江碼頭,舟車絡繹人聲鼎沸,自然形成了商販往來交易之地。各式小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漸漸名聲鵲起,長久不衰。因為湖北人愛吃,造成很多小點,比方說徐嫂糊湯粉,三品鮮,葉老癟肉餅,老謙記豆絲,石記熱乾麵,今楚湯包,食味坊,老張滷味,江城鐵板飯,李記民間瓦罐煨湯,老何記豆皮,天下第一臭,陳記紅油牛肉麵,謝家面窩,萬氏米酒,小蔣糖糍粑,李桃燒麥,一品燒梅,彭氏糯米雞。太多好吃的店了,但因為早上吃飽了,不久便要吃午餐了,所以就當觀光客路過了。最後我們回到長江大橋畔,遊覽車也來接我們前往這次武漢旅遊的最後一個景點歸元禪寺。
歸元寺,位於漢陽區翠微路和歸元寺路交界,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座著名佛教曹洞宗寺院,武漢的佛教四大叢林(還包括寶通寺、蓮溪寺、正覺寺)之一。湖北省佛教協會和武漢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開展宗教活動的重點寺廟。寺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藏經閣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小朱告訴我們,歸元寺是佛教寺院,難免有一些禁忌,另外歸元寺可以數羅漢。“數羅漢”是人們遊羅漢堂的趣事。傳說人們任意從一尊羅漢開始,順序往下數完自己的現有的年齡,這最後一尊羅漢的身份、表情和動作,便可昭示自己的命運。這一活動爲人們參觀羅漢堂增添了不少樂趣。到歸元寺羅漢堂數羅漢,是武漢民間早已形成的一種有趣習俗。
不久到了歸元寺,我們參觀了藏經閣,大雄寶殿後來到了羅漢堂,民間有這樣的諺語:“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園(蘇州),北有碧雲(北京) ,中有歸元(武漢)”。意思是說,這四座寺院的五百羅漢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羅漢塑像藝術的精華。 歸元寺的羅漢堂是一座新奇的藝術寶庫。門前的門聯是:“普天供應大阿羅漢;都離方廣來往歸元”。楹聯是:“從白光開創以來,祖德惠靈長,迄今三百餘年,重新廣廈供羅漢;曆同治中興而後,人心沉弱,願將二十八品,普濟群生講法華”。門聯和楹聯都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謙題寫的。 羅漢堂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咸豐二年(1852年),毁於兵燹,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一百年多年歷史。整個羅漢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築格局,“田”字四個口爲四個小天井,給龐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羅漢依“田”字排列,殿堂裏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卻沒有擁擠之感。這種建築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黄陂縣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鄉,有悠久的泥塑歷史傳統,技藝朔熟,藝人輩出。據《歸元叢林羅漢碑記》,歸元寺的五百羅漢,是以南嶽衡山祝聖寺的五百羅漢石刻拓本爲依據,進行加工提鍊,創造而成的。工藝上采用“脱胎漆 塑”,又稱“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後用葛布生漆逐層沾貼套塑,稱爲漆布空塑,最後飾以金粉。它的特點是抗潮濕,防蟲蛀,經久不變。兩百年間羅漢堂幾次受水災侵襲,羅漢滿堂漂,但水退後羅漢仍完好無損,可見雕塑工藝之高超。我們走進羅漢堂,無不被它們的生動形象所感染。只見有的盤腿端坐,有的臥石看天,有的研讀佛經,有的驅邪除惡。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溫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飽經滄桑,個個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如第463尊羅漢是颯陀怒尊者,四周有6個童子,爲羅漢挖耳、掩嘴、遮眼等,稱“六賊戲彌勒”。六賊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誡佛門弟子,不要爲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爛漫,嬌稚頑皮和羅漢的慈祥憨厚的神態刻化得淋漓盡致,讓人們從心底發出讚歎的笑聲。我依造小朱教我們的方法數羅漢,找到自己有緣的羅漢,在依照自己的年齡去數,數到第416尊羅漢,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現爲正面安然而坐,雙手籠於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禮狀,頭部略向前傾,蓄鬚,頭頂隆起,威嚴貌,其對應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樣:“鳥在林中自由飛,鳥在籠中唯悲啼,聽其自然由其性,生而爲囚最可悲。”至於對這首詩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齡、性格、脾氣、工作、家庭、事業、經歷都不盡相同,各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領悟。
第二層是用大理石鐫刻的《黃鶴樓記》,記述了樓的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此外還有「孫權築城」、「周瑜設宴」等壁畫。第三層大廳內是「繡畫像」壁畫,描繪了中國古代詩人李白、白居易、陸游、岳飛等人的形像,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現在的黃鶴樓被改建為黃鶴樓公園,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占地約150畝。樓前牌坊上寫「三楚一樓」四個大字,樓台基旁立有兩座碑亭,石碑上記載著重建黃鶴樓的業績與今人寫的「重修黃鶴樓記」。
我們隨著小朱來此樓參觀,首先便到了崔顥的題詩處,(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據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到此也詩興大發,欲題詩見崔顥此詩,乃頓首約:(一拳捶倒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美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能讓大詩仙李白都甘拜下風,崔顥這首詩題的真的是太好了。
另外黃鶴樓知名的詩作很多,李白就有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毛澤東1927年由此樓亦提詞云:(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外還有很多名人的題詩碑刻都相當具有歷史價值,包括岳飛銅像,王羲之的鵝池等好多的景點ˋ都值得慢慢的品味,可惜我們只有一小時的時間,只能走馬看花的走過,最後我們登上黃鶴樓的第五層,從這兒遠眺渺渺長江,煙波盪漾,遠方的漢口,漢陽及鸚鵡洲都歷歷在眼前,可惜我沒有李白、崔顥等人的文采,不能立刻賦詩,只能把這兒的美景存在相機中,保留在印象裡。
再參觀完千古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後導遊帶我們走到附近的戶部巷小吃街,戶部巷,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城內,民主路西段以北,南北走向,長150米,寬4米,連通民主路和自由路,是明清舊時古巷。巷道兩側多為老式磚木房屋,其舊貌尚存。1967年曾易名紅安一巷,1972年復故名。被譽為「漢味早點第一巷」。此巷由於東臨戶部藩署而得名戶部巷。明嘉靖年間的《湖廣圖經志》就曾在其中一幅地圖上準確標出戶部巷所在地。古往今來,戶部巷緊依長江碼頭,舟車絡繹人聲鼎沸,自然形成了商販往來交易之地。各式小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漸漸名聲鵲起,長久不衰。因為湖北人愛吃,造成很多小點,比方說徐嫂糊湯粉,三品鮮,葉老癟肉餅,老謙記豆絲,石記熱乾麵,今楚湯包,食味坊,老張滷味,江城鐵板飯,李記民間瓦罐煨湯,老何記豆皮,天下第一臭,陳記紅油牛肉麵,謝家面窩,萬氏米酒,小蔣糖糍粑,李桃燒麥,一品燒梅,彭氏糯米雞。太多好吃的店了,但因為早上吃飽了,不久便要吃午餐了,所以就當觀光客路過了。最後我們回到長江大橋畔,遊覽車也來接我們前往這次武漢旅遊的最後一個景點歸元禪寺。
歸元寺,位於漢陽區翠微路和歸元寺路交界,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座著名佛教曹洞宗寺院,武漢的佛教四大叢林(還包括寶通寺、蓮溪寺、正覺寺)之一。湖北省佛教協會和武漢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開展宗教活動的重點寺廟。寺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藏經閣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小朱告訴我們,歸元寺是佛教寺院,難免有一些禁忌,另外歸元寺可以數羅漢。“數羅漢”是人們遊羅漢堂的趣事。傳說人們任意從一尊羅漢開始,順序往下數完自己的現有的年齡,這最後一尊羅漢的身份、表情和動作,便可昭示自己的命運。這一活動爲人們參觀羅漢堂增添了不少樂趣。到歸元寺羅漢堂數羅漢,是武漢民間早已形成的一種有趣習俗。
不久到了歸元寺,我們參觀了藏經閣,大雄寶殿後來到了羅漢堂,民間有這樣的諺語:“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園(蘇州),北有碧雲(北京) ,中有歸元(武漢)”。意思是說,這四座寺院的五百羅漢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羅漢塑像藝術的精華。 歸元寺的羅漢堂是一座新奇的藝術寶庫。門前的門聯是:“普天供應大阿羅漢;都離方廣來往歸元”。楹聯是:“從白光開創以來,祖德惠靈長,迄今三百餘年,重新廣廈供羅漢;曆同治中興而後,人心沉弱,願將二十八品,普濟群生講法華”。門聯和楹聯都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謙題寫的。 羅漢堂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咸豐二年(1852年),毁於兵燹,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一百年多年歷史。整個羅漢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築格局,“田”字四個口爲四個小天井,給龐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羅漢依“田”字排列,殿堂裏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卻沒有擁擠之感。這種建築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黄陂縣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鄉,有悠久的泥塑歷史傳統,技藝朔熟,藝人輩出。據《歸元叢林羅漢碑記》,歸元寺的五百羅漢,是以南嶽衡山祝聖寺的五百羅漢石刻拓本爲依據,進行加工提鍊,創造而成的。工藝上采用“脱胎漆 塑”,又稱“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後用葛布生漆逐層沾貼套塑,稱爲漆布空塑,最後飾以金粉。它的特點是抗潮濕,防蟲蛀,經久不變。兩百年間羅漢堂幾次受水災侵襲,羅漢滿堂漂,但水退後羅漢仍完好無損,可見雕塑工藝之高超。我們走進羅漢堂,無不被它們的生動形象所感染。只見有的盤腿端坐,有的臥石看天,有的研讀佛經,有的驅邪除惡。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溫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飽經滄桑,個個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如第463尊羅漢是颯陀怒尊者,四周有6個童子,爲羅漢挖耳、掩嘴、遮眼等,稱“六賊戲彌勒”。六賊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誡佛門弟子,不要爲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爛漫,嬌稚頑皮和羅漢的慈祥憨厚的神態刻化得淋漓盡致,讓人們從心底發出讚歎的笑聲。我依造小朱教我們的方法數羅漢,找到自己有緣的羅漢,在依照自己的年齡去數,數到第416尊羅漢,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現爲正面安然而坐,雙手籠於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禮狀,頭部略向前傾,蓄鬚,頭頂隆起,威嚴貌,其對應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樣:“鳥在林中自由飛,鳥在籠中唯悲啼,聽其自然由其性,生而爲囚最可悲。”至於對這首詩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齡、性格、脾氣、工作、家庭、事業、經歷都不盡相同,各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領悟。
在12點左右,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旅遊行程,前往機場的餐廳用午餐,小朱說:「其實湖北還有很多的景點,包括亞洲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公園,辛亥革命開第一槍的紅樓便是當年鄂軍的總督府,名列國內十大的武漢大學有最漂亮的櫻花園,春天來此造訪,芳草鮮美,落櫻繽紛的浪漫,還有湖北省嘉魚縣的赤壁古戰場,當年的諸葛亮和周瑜的一把火阻止了曹軍的南侵,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天下大勢,更有道教名山武當山,景點多得數不完。」我們這次只在武漢停留半天的時間,沒辦法欣賞完湖北省的景點,她以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歡迎我們在來湖北旅遊。
在用完午餐後我們來到了武漢的天河機場,搭上三點左右的飛機回台灣,在飛機上回想起這六天的行程,從美麗的山城重慶到中國最長的長江,酆都鬼城,白帝城,長江三峽到江城武漢,以前只在歷史書上看到的景點,如今活生生的就在你眼前,雖然隨著三峽大壩的完工蓄水,有些景點淹沒於大江之下,但是也因此有一些新的景點,這些新舊三峽永遠而不朽,飛機五點左右到達桃園的中正機場,和領隊和團員一起出海觀搭上客運回中和,結束這六天豐富的三峽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