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懸空寺,關天高,三根馬尾吊空中


2019年3月22日上午,五台山的天氣還是有絲毫的涼意,我們今天七點多把行李整理好後放在房間外便下樓下的餐廳用早餐,七點五十分到大廳集合,八點出發開始今天的旅程。
遊覽車上導遊小李說:我們今天上午要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位於北嶽恆山的懸空寺,路程大概要三個小時左右,今天我們將會上五台山的海拔最高的東台望海寺,他要我們注意看四周的美景,隨著蜿蜒的山路開去,越往山上開風景越漂亮,隱約可以看到有大片的積雪,一個小時後我們看見了望海寺。東台頂亦名望海峰;,海拔兩千九百九十六米。
《清涼山志》載∶「蒸雲寢壑,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見滄瀛諸州,因以為名。」這就是東台望海峰之名的由來東台頂原建望海樓是一座,高十六米,三層五間,四面有露明柱十六根。此樓是專為遊客和信眾們觀日出而建築的,後被毀。一九八五年,在政府的支援下,望海寺住持本如法師於原址重建望海樓。登上望海樓,極目遠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遠能望見山東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登上東台頂,極目到海瀛。
這兒有一大片的積雪,由於是單向道,無法路邊停車,但在團員的要求下,師傅還是有停車五分鐘讓我們下車欣賞美景,順便玩雪拍照,團員們也都有下車拍照,玩的異常開心,不久上車,車子便離開了五台山景區,大概又開了近一小時,下到山下的砂河鎮,導遊找一個地方讓我們上洗手間,雖然這洗手間是要收費一元,但因為我們還要一個半小時才能到北嶽恆山,所以我們都還是去上了洗手間。
上車後小李跟我們介紹了北嶽恆山。在清朝順治年間以前,北岳恆山一直指的是今河北省保定縣的大茂山,大茂山,古稱恆山,為了避宋真宗的名諱,曾改名常山。漢書“郊祀志”記載北嶽常山在曲陽,歷代史書也都明確記載,恆山在曲陽縣西北,主峰為大茂山。公元前98年,即漢武帝天漢三年,曲陽縣始建北嶽祠,北魏北魏宣武帝年間(公元500~512年),北嶽祠改建為北嶽廟,直到西元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順治皇帝下詔,祭祀北嶽由曲陽的恆山轉到山西渾源的恆山。
恆山又名元岳、常山,素有“塞北第一名山”之美譽。西漢初年,恆山巳建有寺廟;到明、清朝時已經寺廟群居,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之稱。恆山風景以地險、山雄、寺奇、泉絕稱著。恆山的美景,被明代徐霞客錄入《徐霞客遊記》中。古有恆山十八勝景,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和位於金龍口懸西崖峭壁上的懸空寺等十多處。另外恆山也留下了不少的傳說故事,八仙之一張果老就是相傳在此隱居潛修,並於果老嶺倒騎毛驢上天的。導遊形容著以五嶽來比,東嶽泰山海拔1532.7米,在五嶽裏居中如坐,西嶽華山2155米如立,南嶽衡山1300米五嶽中最低如飛,中嶽嵩山海拔1512米如臥,北嶽恆山2016米如形。
隨著遊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上,我們慢慢接近了北嶽恆山,看著山上的白雪靄靄,心中有種莫名的感動,不久車子進入了恆山隧道,靈山高速公路恆山隧道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大磁窯鎮,左線全長5160m;右線全長5170m;設計為雙向四車道分離式隧道,屬特長隧道。項目的建成極大地緩解了203省道的交通壓力縮短通行時間五個小時,加快了東西部地區政治、經濟發展戰略、完善了國家幹線公路網,促進了山西省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建設。
過了隧道後我們已將接近今天上午旅遊的重點懸空寺了,小李跟我們說了懸空寺的故事。
導遊說: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後期,也是佛教在中國極燦爛的年代,山西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岩峭壁上出現這麼一座高懸於峭壁之上的寺廟,是中國僅存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空」來源於佛教的教義,後來改名為「懸空寺」,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因此得名。遠望懸空寺,像一副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過去,這裡曾是山西大同到五台山的途中,方便往來信徒上香,但山腳下的渾河常因雨而氾濫成災,人們以為有金龍作怪,才在水線以上的峭壁上建了寺廟鎮壓,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上只是由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撐,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從而使懸空寺外貌驚險,奇特、壯觀。當地民謠描寫道:「懸空寺,關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值得稱『奇』的是,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懸空寺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衝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於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故中國古建專家羅哲文當年揭開了懸空寺在歷次地震中幸免於難的原因。他說,懸空寺橫樑立柱採用的是榫鉚結構,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防震,這種結構的建築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時,部件彼此錯動,當外力消失時又能恢復原狀,所以不會遭到徹底破壞。明代徐霞客在《遊恆山日記》中寫道:【入則樓閣高下,檻路屈曲。岩既矗削,為天下巨觀,而寺之點綴,兼能盡勝。依岩結構,而不為岩石累者,僅此。】
11點左右我們到了懸空寺停車場,導遊帶我們進去,只見懸崖上高聳的廟宇,頗為壯觀在團員上完洗手間後,導遊讓我們在一塊懸空寺的巨石前拍照,這兒是拍懸空寺最好的角度了,然後他帶我們過吊橋到對岸去攀爬這世界10大危險建築之一的懸空寺。
我們慢慢進入了峽谷,進入峽谷後,峽越窄,崖越高。再往裡走,只見西崖的半壁間,矗立著一排層樓重閣的古建築,上接雲端,下臨深谷,紅樓灰瓦,猶如天宮,攀登上這座懸於壁上的寺廟是一趟奇妙的旅程,不單是她建廟的位置,更多的是驚心動魄的過程!雖不至於如地陪揚言的:「凡心臟病、高血壓、懼高症...不適於攀爬」,走在滿是歲月摧殘的木製走道,嘎茲作響的聲音像是催促遊人快快離開,無奈僅能供一人通行的走廊就只是幾根看似不太牢靠的木樁撐起的幾片木板,「前頭的善男信女啊,能否別停下腳步?咱家可是後無退路了!」
整座寺廟的底部共埋有27根木質橫樑,直徑約為50厘米,其中一端依靠榫卯結構固定在山體之中,另有一部分承接寺廟主體建築,並從主體建築下伸出1米左右以承接棧道部分,此外寺底還有十幾根立式木柱,據說,木樑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被白蟻咬,還有防腐作用。但這些木柱本身並不作為主要承重結構, 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 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
懸空寺有好幾層,就在用木頭撐住搭建的石壁上,以【奇“風景”、巧“樓閣”、險“棧道”】著稱開始要先爬上這個有遮陽的樓梯,大約2-3層高,就會到一個收票的感應閘門, 進入閘門後就能臨登懸空寺囉。
整座寺廟依山體沿南北方向坐西朝東布局,總計152.5平方米,共計有40間房間,整體結構均為木質框架式。山門緊靠崖壁,右側建有長10米左右的紅色石牆。這幾根木頭柱子看似撐在山壁上,不由得心頭驚驚!實際上建築採取鑿洞插木為基礎的做法,登臨懸空寺有好幾層可參觀,2座飛樓均為卷檐歇山式屋頂,樓體以插梁依託,外側由幾根長十幾米高的木柱支撐,一面緊貼崖壁,其餘三面懸空,每一層外均向外伸有迴廊。 真正支撐建築的主要結構並不是立柱,而是木挑樑。這些橫木被當地人叫做“鐵扁擔”,是用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方形的木樑,深深插進岩石裡去。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簷有單簷、重簷、三層簷,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外觀,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柱子的長細比也不合常規。那大片的赭黃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傾斜,瞬間就要塌下似的,更讓人感覺奇險。一層層的走道,就像只用數十根細長如筷子似的木柱將它撐住,感覺驚險萬分。 兩樓之間以2條棧道相連,寬度僅能容納一人通過,其中上層棧道為木板鋪成,連接兩樓的第三層;而下層棧道直接在崖壁上開鑿,連接兩樓的底層。主殿底層南北兩側各有一個正方形的耳洞,從北耳洞在往北向上可以到達2座高約10餘米的三層九脊的飛樓。登臨寺廟時,無論拍照或行走都要特別注意,因為走道也不寬,走在棧道上也許稍側身,大家上下樓梯也要互相禮讓。 進入山門後不遠處為主殿,其殿基全用條石砌成,大約長20米,高10餘米,共分上下兩層,下層原來為和尚食宿的禪房和念經的殿堂,上層分別為是三佛殿、太乙殿和關帝廟。主殿兩側均有配殿,南側為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北側為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音殿。 兩座飛樓當中,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純陽宮、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四佛殿、三聖殿和三教殿,其中三教殿同時供奉有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
隨著我們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有些階梯是很窄很小很抖的,各樓內有狹窄的木板樓梯可供上下同行,樓梯的踏板鐵被釘成蓮花圖案。在懸空寺這裡行走時要注意,有些裡面是原始的石頭而且是斜坡,要小心行走以免滑倒,在懸空寺上俯瞰下面的景觀!! 雖然懸空寺並不高,但是臨登後俯瞰景色依舊優美,更高更遠。親臨現場很難想像,如何把一座寺廟,建在懸崖峭壁上,且寺廟已經駐足於此千年!
懸空寺是歷代文人嚮往之處,公元735年,詩仙李白在遊覽懸空寺後寫了一首詩:“蒼崖恍惚蛟螭走,壯觀二字大如斗。李白當年恆岳遊,自喜名山落吾手。 平沙浩浩黃雲開,雁門龍首肯崔巍。遙想真人下天際,放筆萬里秋風來。”在岩壁上留下了“壯觀”二個大字,並特意在“壯”字上多寫一個點,以表其難以用此二字形容懸空寺的心情。
在明朝的徐霞客也有到過懸空寺,旅行家徐霞客遊覧懸空寺後,在《徐霞客遊記》中有生動的描寫;「西崖之半,層樓高懸,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懸空寺也。五臺北壑,亦有懸空寺,擬此未能具體。仰之神飛,鼓勇獨登、入則樓閣高下,檻路屆曲,崖既矗削,為天下巨觀。而寺之點綴,兼能盡勝,依岩結構,而不為岩石累者僅此。而增寮位置適序,凡客坐禪龕,明窗暖榻,尋丈之間,肅然中雅。」讚揚它是「天下巨觀」。
我們參觀這建築後已經12點半了,我們回遊覧車上,前往渾源縣城用餐,餐廳附近賣一些水果的小販,同團的人也買了不少,大概一點多,我們上遊覽車前往山西北部的大城市大同。
小李說:我們從渾源到大同要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在唐朝末期叫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其實是可以分成兩塊區域,即雁北地區和華北平原,分界線就是太行山脈。西邊的雁北地區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大同市及朔州市,因為在雁門關以北,所以叫雁北地區。這塊地區位於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地帶,內多山脈和盆地海拔較高。而東邊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從燕山山脈一直到黃河邊,除有部分河流之外,沒有其他的阻礙。
幽州、順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檀州這七個州位於太行山以東的華北平原,儒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這九個州位於太行山以西的雁北高原。五代時期的後晉皇帝石敬塘在公元938年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致使後來契丹人擴大,石敬瑭滅後唐後,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使中原地區喪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每歲奉絹三十萬匹,並向比他小10歲的遼太宗耶率德光為稱自己為“兒皇帝”,耶律德光為“父皇帝”,造成了後來北宋的難以統一北方,罪莫大焉!
我們休息了一下,大概兩點半左右,我們到了大同市。
導遊解釋著: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 ”之稱。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蹟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等。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 鳳凰城 ”和“ 中國煤都 ”之稱。
遊覽車下了交流道,小李跟我介紹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大同的新城區,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在2008至2013年大同市長任內,耿彥波推動「名城復興工程」,聲稱要讓大同重現古時風華,在全市展開規模空前的拆遷改造行動。他作風明快嚴厲,評價兩極,是官場的爭議人物;當地甚至給他取了「耿拆拆」、「一指倒」、「造城市長」等多個綽號。曾有媒體報導,一項名為「你覺得耿市長用什麼外號最適合」的網路調查中,2300多名受訪者認為耿彥波是「耿菩薩」和「耿瘋子」的,各佔30 %。他在擔任大同市長任內雷厲風行,把老城區和新城區做了道路的擴寬和基礎建設才有如今的大同市容。
我們今天到大同參觀的景點便是大同博物館,大概三點左右我們到達了這個景點,由導覽員帶我們旅遊這個景點。
大同博物館2008年7月25日,位於大同市城區紅旗廣場對面、大同市展覽館東的大同市博物館新館改造完成,展廳面積為2000平方米,展覽環境稍有改善2010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大同市博物館禦東新館奠基。新館位於大同市禦東新區太和路東側,投資總額3.2億人民幣,建築面積31993平方米,新館為中國當代建築設計師崔愷設計建造地上三層(局部為四層)、地下一層。計劃2011年底完成主體工程,2012年開始布展,2012年底對外開放。
大同市博物館有“名城史略”、“平城時代”、“百川匯流”、“瓷路擷珍”四個主題展廳,突出展示都城時期的燦爛歷史、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塞上古城獨特的地域文化展出的文物精品有1000餘件,其中有自館藏三萬件文物中遴選的精品,也有自縣區文物保管所借展的文物。展品中有三四百件為初次亮相,包括“鎮館之寶”元代"瓷器及司馬金鐘墓出土的彩繪人物故事漆屏等都是有名的歷史文物。
導覽員先帶我們走了恐龍館,這裡除了有恐龍的化石外還有聲光效果逼真的恐龍,也吸引很多家長帶小朋友來此參觀。
二樓的展廳則是北魏時期的一些珍寶,司馬金鐘墓出土的彩繪人物故事漆屏每塊長約8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2.5厘米。漆屏風用木板製成,出土時較完整的有五塊,遍讀朱漆然後作畫,有黃色墨書榜題和題記。屏風兩面原皆有畫,入葬時朝下的一面腐蝕嚴重,原貌難以辨別,向上一面保存較完好。圖中所示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塊向上的一面。第一、二塊屏風畫用欄界分為四層。第一層六個人物,為帝舜格守孝道的故事;第二層三個人物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第三層兩個人物,為魯師春姜及春姜女像;第四層六個人物,為班捷仔辭成帝同乘輦故事。以上故事多出自西漢劉向所著《列女傳》,帝舜事蹟見《史記五帝本紀》。所畫內容與漢代以歷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傳統相承襲所畫人物用黑線作鐵線描,臉、手塗鉛白,服飾器具用黃白、青綠、橙紅、灰藍等色渲染,畫風與東晉名畫家顧愷之的作品十分相似,面相則已見南朝“秀骨清相”之端倪。而以漆或油彩作畫比在紙、帛上作畫更為不易,可見漆工技藝高超。這件屏風不但在當時屬於上品,在現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難得的精品。與屏風同出的還有四個石雕屏趺,當初是插立屏風用的,每件邊長約32厘米,高6.5厘米屏趺雕刻極精,但內容與屏風畫沒有聯繫,均與佛教有關,說明當時北魏佛教十分興盛。
大同博物物館三樓展示的是遼、金時期的文物,遼保大二年(1122)金完顏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為西京,改西京道為西京路,府治、縣治未變。西京路轄2府、7節鎮、8刺郡、39縣,9鎮。金皇統元年(1141)以西京路隸屬元帥府,舊置兵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1150)改置西京路總管府,後更置留守司。置轉運使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轄大同、雲中、宣寧、懷安、天成、白登、懷仁7縣。省奉義縣為鎮,入大同。保大二年(1122)金攻打西京時“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閣樓觀,俄而灰之”,遼末以來,再罹烽燼,樓閣飛為埃坌,殿堂聚為瓦礫,棟宇所僅存者,十不三四”。金佔大同後,為醫治戰爭創傷,大興土木,修城修寺,規模宏大。經過修整加固的大同城漢池,南門改稱奉天,東門改稱宣仁,西門改稱阜成。對雲岡石窟進行整修,“委煙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拔河道”,南移,以防水浸石佛。重建雲岡十寺,“重修靈巖大閣九楹,門樓四所……凡三十楹……又創石垣五百餘步”,此次修寺歷時三年半,重修華嚴寺、大普恩寺。天會十五年詔建太祖廟於西京。金大定五年(1165)在西京營建宮室,有保安殿、御容殿及西京宮苑。並設閣門使,掌管禮儀祭奠。還設有西京宮苑使。遼金時陪都西京再度興盛於北方,成為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中轉站 聯繫各民族的紐帶,大同再度輝煌。
我們隨著導覽員的腳步參觀完這個博物館,四點左右上車導遊帶我們到今天下榻的維也納酒店休息,我們住的酒店位置不錯,附近有燒烤店、通訊行等可逛街,我們進酒店後先休息了一下,六點下來導遊帶我們到附近吃了晚餐,大同是大城市,吃住的品質都比五台山來的好,我們吃完晚餐回飯店又休息了一下,十點左右和小林出來逛了街,也吃了燒烤,這兒的燒烤很平價,我們點了十多串也不過六十多塊,又喝了啤酒,便回飯店休息了。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