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五台山黛羅頂,朝拜五方文殊真開心

2019年3月21日繼昨天在五台山走了半天連續參觀了五所寺廟後今天還是繼續在五台山旅遊,早上六點多起起來發現五台山氣溫零下二度,還是很冷,趕快多加了件衣服,7點到餐廳吃飯,8點到樓下大堂集合,八點半準時出發開始今天的旅程。
一上車小李跟我們說:我們今天還是會參觀五、六所寺廟,但不同的是我們今天會同點進出,可以考量自己的腳力,真的不行就不要勉強待在遊覽車上休息。他發水給我們,發現礦泉水竟然結冰了,五台山真的是清涼山啊。
遊覽車10多分鐘後來到第一個寺院,也是五台山寺廟群最北的一個寺院碧山寺。 碧山寺,又名廣濟茅蓬、普濟寺、護國寺、北山寺,位於山西五台山,漢傳佛教著名的十方禪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寺建於北魏,後重修於明朝,清乾隆年間改名為碧山寺,宣統年間,又稱為廣濟茅蓬,宣統二年,乘參、恆修法師朝禮五台山北台頂時,時遇凍雨,路有死者。兩位法師使山上茅廬與山下碧山寺聯成一體。該寺無償接納各方遊僧、方丈和尚實行選賢制、叢林師父度的弟子不得在本寺常住,因此,碧山寺名聲大振。民國時期,虛雲、圓瑛、印光三位法師都曾在此講經傳法。該寺為典型漢傳佛教寺院,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雷音寶殿、戒壇殿、藏經殿,雷音寶殿,殿內正中供"毘盧佛",兩壁供十二菩薩,大殿左山牆外壁,嵌有一塊明萬曆年間的石刻題詩,傳聞宋朝楊家將中楊五郎、以及民國時手刃殺父兇手軍閥孫傳芳的施劍翹都在出家。
小李帶我們參觀完碧山寺後跟我們說:當年楊家將中楊五郎出家的地方在旁邊不遠處,但因為風水好被林彪看中,目前已是軍事管制區沒辦法去參觀了。
接著我們上了遊覽車參觀另一間寺廟廣化寺。
廣化寺在台懷鎮營坊村北端,北鄰五台山尼眾律學院普壽寺,東面為潺潺流水清水河。北高南低,視野開闊。 廣化寺歷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華嚴道場,在其後殿後至今還保存著一座北宋元豐三年(1080)的一座八角單亭閣式石塔。塔身正面下部刻一方門,門之兩側下方還雕有兩位金剛,門之上方為一豎匾,上書「宋故金壇郎十宮德之塔」,字體剛勁有力,似為瘦金體。該塔通身由青石雕成,雕刻華麗細膩,十分典雅精緻。具有頗高的學術價值。
就在這時團員們看到有纜車通往山頂,導遊說那是要通往山上黛羅頂的交通工具,黛羅頂有奉祀著五台山的五方文殊,也是熱門的寺廟,但要爬一千零八個石階,考量時間所以沒有安排在行程內,團員討論了一下,覺得那麼遠來一趟了,不上去看好像有點可惜,於是決定自費100元搭纜車上山,請導遊幫我們安排,導遊問了一下還有票就讓我們回遊覽車上搭車去纜車站搭纜車上山。
黛羅頂纜車是兩人一起搭的,沒有護欄,看上去有點危險,但可以整個欣賞到四周的風光,上山大概要20分鐘左右,上山到達纜車站,視野非常開闊,可以看到五台山上積著瑞靄白雪,風光綺麗,大家都被眼前的山景震攝,拍了不少照片,發現這一百塊是沒有白花的。
我們跟著小李來到黛羅頂,黛螺頂的主殿是著名的五方文殊殿,小朝台指的就是朝拜這座大殿中供奉的五方文殊菩薩,東台聰明文殊、北台無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和西台獅子吼文殊。小李說:乾隆皇帝來了好幾次五台山,因為天氣不好,路也難走,始終都沒有登上台頂。於是他就在黛螺頂塑了五尊文殊菩薩像,並請了很多聖者和高僧大德一起修法以迎請五方文殊菩薩來到這裡。如此一來,朝拜黛螺頂的功德就和朝拜五個台頂是一樣的。法王如意寶在世時,為了方便信眾朝拜文殊菩薩,就在喇榮溝,學院周圍的五座山上,帶領所有的高僧和出家人一起修法迎請五方文殊菩薩到喇榮溝來。從此,這山上常常出現瑞相,不可思議。因此繞山的信眾越來越多。喇榮溝也就被稱為多康的五台山。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在這裡朝拜和在五個台頂朝拜的功德是一樣的。
我們在山上朝拜了五方文殊菩薩,發現大陸人有的真的很虔誠,從山腳下一步一叩首的朝山,這麼的虔誠,相信五方文殊菩薩也會感動而實現他們心中的願望吧。
大概11點半我們走回纜車站搭纜車慢慢下山,這時正可以看到五台山寺廟群的美麗風景,這是今天最值得的一趟新奇體驗了,下了纜車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上午最後一間寺廟殊像寺參觀。
殊像寺屬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五台山懷鎮西南0.5千米處,因寺內供奉着文殊菩薩而得名。創建於東晉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年)又重建,後毀於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再建,萬曆年間(1573-1620年)又重修,寺內有重修碑記。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弘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進香,見文殊妙相莊嚴,令人起敬,「默識其像以歸」。 佛經中釋迦有「東方主尊菩薩是文殊,有時現比丘像,有時現國王像」。而「文殊」又譯「曼殊」,「曼殊」與「滿洲」相似,所以西藏達賴喇嘛進丹書時,稱清朝皇帝為「曼殊師利大皇帝」。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獅子溝傳言,進而有人就附會說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薩轉世。乾隆和太后對此不加可否,任說其說。回到京師,太后令人按五台山文殊模樣雕刻石像供於香山寶相寺。 乾隆三十九年,弘曆特命內務府仿五台山殊像寺規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廟。
殊像寺落成時,乾隆參加瞻禮,並作詩道:「殊像全規台廟模,撰辰慶落禮曼殊。金經蒙古猶常有,寶帙皇朝可獨無?譯以國書宣白業,習之修士翊浮圖。雖然名實期相稱,師利應嗤謂是乎。」該廟喇嘛皆為滿族,故清廷稱此廟為家廟。
殊像寺的文殊殿內有一尊文殊菩薩騎猗狻的塑像,高9.87米,是五台山台懷鎮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這尊文殊菩薩於天空顯現真容,匠人急中生智,拿出廚房和好的喬麵,照形捏製。剛捏好,文殊的真容便隱去。匠人接着用泥仿塑,卻總是不很理想,便乾脆把喬麵頭安在塑像上,並貼上一層金泊,於是這一塑像就有了喬麵頭像文殊菩薩的稱謂。
在參觀完殊像寺後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去用午餐,然後開始下午的行程。
我們下午第一個參觀的寺廟是鎮海寺,五台山鎮海寺是一處被列入傳說的順治皇帝出家遺址,位於台懷鎮南清水河西側,距台懷鎮十里,平時遊客也不多。寺內現有康熙五十年正月御制碑文言:「茲鎮海寺者,乃交口之幽叢,當台懷之勝概,崇基峻刹,緇流禪誦之堂,奧境靈區,法駕經行之地。」 傳說康熙皇帝登基後,曾專門到五台山尋訪父親順治皇帝。 康熙到達五台山後,先找到台麓寺,在此聽說順治曾在善財洞出家,便追尋到善財洞內。在善財洞內,他找到了順治親筆題寫的一首詩:「我本西方一袈裟,為何生於帝王家?天下萬事紛紛擾,不如空門補破衲。」 為了找到順治,康熙輾轉來到鎮海寺,見到了一位正在灑掃廟宇的老僧十分面熟,便問師傅法號,那老僧自稱「八叉和尚」,他送康熙入寺後便離開寺院。待康熙悟出八叉就是父親的「父」字時,老僧已失去了蹤影。現在,鎮海寺的僧人以此故事為依據,證明順治出家地是鎮海寺。 另外,鎮海寺山門有三個,最南面的是龍門。龍門平時不開,是專門留給皇帝使用的。五台山其他寺廟都沒有龍門。據說建寺以來,這個門裡共進出過四位皇帝,一是順治,二是康熙,三乾隆,四是毛澤東。 鎮海寺有一座靈骨塔,據說下面埋的是順治的靈骨。
小李說事實上,順治皇帝24歲去世,從未到過五台山,河北唐山遵化縣的清孝陵才是順治真正的墓地。鎮海寺及清凉寺出家為僧的傳說都欠事實依據。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皇帝年方24歲,因寵妃董鄂妃之死鬱鬱不樂,厭煩宮廷生活,棄位出家來五台,康熙奉太皇太后之命來五台山找他父親順治。許多影視作品中也有順治五台山出家,康熙幾次到五台山尋找順治的描述。其實,這些有關順治皇帝五台山出家的故事只是傳說,經不住史料的推敲。
順治皇帝篤信佛教,尤其崇奉禪學,於是亦教寵妃董鄂妃拜佛參禪。董鄂妃聰慧好學,不久便對佛學有了相當的造詣。於是益受順治寵幸。順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生了一個男孩,順治皇帝非常高興,準備立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不料男孩只活了三個月便夭折。為此董鄂妃傷悼成疾,於同年八月十八日在承乾宮病逝,時年22歲。 對於董鄂妃的病逝,順治皇帝悲痛欲絕,親撰《董鄂后行狀》悼文,數千言的悼詞情詞懇切,催人淚下。九月九日,根據董鄂妃的遺言,順治按照佛教葬儀請名僧茚溪和尚秉燭將董妃火化。董鄂妃死後,順治皇帝極其傷悼,因此便產生出家為僧的念頭。辦完董鄂妃喪事後,順治皇帝請茚溪和尚給自己剃度。皇帝落髮消息傳開後,茚溪和尚的師父玉林和尚大驚。於十月十五日赴皇城西苑萬善殿勸阻順治出家,一面聚集徒眾,聲言要燒死茚溪。此情景下,順治皇帝才打消了出家的念頭。但順治終因憂傷過度,於第二年,即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病死在皇宮,享年24歲。距董鄂妃死尚不足半年。遺詔死後也同董鄂妃一樣,請茚溪和尚秉燭火化。於是,在順治死後百日時由茚溪和尚在景山壽皇殿前火化。順治與董鄂妃的骨灰於康熙二年並葬於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之孝陵。
在參觀完鎮海寺後,我們前往參觀南山寺,車子在停車場下車後我們要走一大段斜坡路上山,還要爬108個階梯上山才能到半山腰的南山寺,是我們這兩天拜訪的寺廟中最難爬的一個了。導遊介紹南山寺 地6萬平方米的南山寺,下三層是極樂寺,中一層是善德堂,上三層為佑國寺。創建於元代貞二年(1296),寺內現存有一塊石碑,原來這裡叫“大萬聖佑國寺”。明代嘉靖二十年(1514)曾予重建,清代光緒九年(1883)又予增建,稱為極樂寺。那時有一位僧人,叫普濟和尚,他和清廷關係密切,是當時南山寺的當家人。慈禧太后曾親書“真如自在”四字賜予普濟,普濟把它懸在大雄寶殿內。民國初年,南山寺再行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因為這比較難爬,我和一些團員選擇留在遊覽車上休息,但還是有一些團員有去爬,我也很佩服他們的勇氣。
在團員爬完南山寺回來後我們前往在五台山參觀的最後一個寺廟普化寺,普化寺原稱為玉皇廟、帝釋宮,現存寺廟於民國年間重建。這裡的建築特點,一是樓廊式格局,二是裝飾精上石和柱礎等多有漢白玉石雕,體現了民國年間的建築風格。
普化寺的照壁用石與磚砌成,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長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祿壽三星圖案,兩邊分別是“文王別子”和“番溪求賢”,背面雕有觀音、善財和龍女,並有花草作陪襯這些石雕十分出色,可與龍泉寺照壁相婢美,是五台山磚石建築中的傑作之一。
大雄寶殿是主要建築,額掛有“大雄寶殿”木匾。前廊柱間的木製券口縷空雕刻二龍戲珠,廊內柱間裝十二塊格扇,裙板雕龍,上部是花窗。簷枋上的墊板繪有彩畫,斗拱與斗拱間裝墊拱,重施以彩繪。總的看去,大雄寶殿的裝修精細而華麗,有別於該寺其它一般建築。殿內主供釋迦牟尼佛,佛旁有文殊、普賢二菩薩,殿兩壁供有十八羅漢。山牆兩內壁上部,有大型壁畫。屬佛傳圖,又稱釋迦譜,描繪了釋迦牟尼由太子到出家成佛的過程。殿後壁右角,還供奉有一尊老文殊,下頷長鬍鬚,面部如羅漢,在五台山塑像設置中別具一格。
在參觀完這間寺廟後,我們五台山的行程基本結束了,大概四點多回花卉國際山莊休息,一樣六點半下來餐廳吃晚餐,明天我們便要離開五台山了,今天把行李整理了一下,夜晚五台山天氣很涼就沒有外出了,期待明天的恆山懸空寺之旅。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