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三晉大地,表裏中原


2019年3月25日是我們在山西旅遊的第七天,早上起來在洪善驛用了早餐,我們到大廳集合,小李幫我們叫了電瓶車,我們便離開這世界遺產充滿古意的平遙古城,搭遊覽車後我們前往今天第一個旅遊景點平遙的雙林寺。
雙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里。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中都寺創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獻記載失詳,難以確考寺中現存最古之碑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遠,字跡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於武平二年”尚可辨認。“武平二年”(571)乃北齊年號,既是重修,其創建年代必早於此。假使從北齊算起,中都寺至今也已歷經一千四百多個春秋了中都寺當時為一方勝境,廟貌雄偉,香火隆盛,遊人不絕,曾建有“七重樓閣,高可望省”,可惜毀於火災,原閣礎石至今猶存,直徑一米有餘,足證其規模之大。
導遊說這雙林寺和平遙古城一樣是世界遺產,而雙林寺難能可貴的是它的彩繪,我們跟著導遊進了雙林寺,穿過天王殿,來到釋迦殿。
釋迦殿是雙林寺主殿之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欄額普拍枋出頭,簷下無斗拱明間置門,正中匾額書“靈鷲遺風”四字。釋迦殿內,釋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脅侍文殊、普賢,是本殿主要塑像。殿內四壁運用圓雕、深、淺浮雕手法,採取分層組合、連環壁塑形式,表現了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從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以及四方傳經普渡眾生的佛傳故事,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態各異,活動於建築、山石之間,構思構圖絕妙,令人嘆為觀止,頗富有我國民間藝術的傳統特色,釋迦殿影壁牆後塑一座渡海觀音,是雙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觀音用圓雕手法塑造,單腿盤坐於紅色蓮瓣之上,整個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詳自若,與背景上波濤洶湧的海浪形成強烈對比,具有靜中有動的藝術效果,觀者無不稱奇。
釋迦殿兩廂各為四間懸山式建築,因在殿內隔牆,又分為羅漢、武聖、閻羅、土地四個小殿。羅漢殿內塑十八羅漢,是難得的藝術珍品,他們略與真人等高,分塑於觀音兩側,這些羅漢像比例適當,解剖準確,形體厚重,造型優美,一個個神采奕奕,頗具個性,古代藝術大師運用純熟的傳統彩塑技巧,使這些羅漢塑像達到了呼之欲出、若聞其聲的藝術境界,被人們稱之為“神品”。
東側千佛殿,懸山式建築,面寬七間。殿內彩塑達五百餘尊,佔全寺四分之一。主像為自在觀音,面相恬靜嫵媚,姿態舒暢自然。左右側塑韋馱和夜叉立像。韋馱像極富個性特徵,武中蘊文,頗具動勢,是明代彩塑中少見的藝術傑作。殿內四周為懸塑和壁塑,五百菩薩分為五至六層,或駕祥雲,或騎異獸,與主像聯繫照應,渾然一體。窗台和門兩側還塑有供養人像三十多尊,這些塑像造型非常寫實,他們的衣冠飾物是研究明代服飾發展演變的可貴資料。
菩薩殿在中院西側,正與千佛殿相對,主像為千手千眼觀音,結跏居中而坐,儀容豐滿端莊,神態溫柔雋逸,手勢千變萬化,塑造得十分纖巧而富彈性。如果不是背後伸出許多胳膊,真會使人把千手觀音看成人間—個美麗嫻雅、雍容大度的少婦。四周懸塑四百多菩薩,皆腳登彩雲,作行進狀,大有衣紋飄動,滿壁生風之感。
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也是觀音菩薩的生日,我在這兒拜了觀音菩薩,祈求菩薩能保佑全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在雙林寺逛了半小時後,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汾陽。
汾陽市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緣呂梁山東麓,東、北部與武則天的故鄉文水相鄰,東南與平遙縣、介休市相交,西南為孝義市,西與中陽縣離石區相連,汾陽市素有“秦晉旱碼頭”之稱,市境交通便利,處於太原經濟圈節點,與孝義、介休共同構成太原經濟圈次中心。汾陽是著名的酒都,是中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聞名遐邇的汾酒、竹葉青產地、中華名酒第一村杏花村 就在汾陽。汾陽還是中國縣域經濟主體功能重點開發區。
我對汾陽其實是相當有興趣的,因為我的外祖母郭氏便是汾陽人,而汾陽的名人中,我最欣賞的便是幫助唐朝平定安祿山之亂的汾陽王郭子儀,郭子儀(698年1月29日或697年9月5日-781年7月9日),陝西渭南市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帝,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史論家認為他:「權勢傾蓋天下,中央並不猜忌;功勞超過當世,皇帝毫不懷疑;窮奢極侈,輿論卻不抨擊。《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
大概十點左右我們到了汾陽,我們參觀汾酒博物館汾酒博物館以“傳承國寶,清香久遠”為宗旨,是對我國第一文化酒最具權威的詮釋和佐證,彰顯了一個高品質、高定位、高水平的汾酒文化歷史長廊。同時,復古生產線、成品包裝線,使您可以親眼目睹汾酒的製作過程,了解百年汾酒的文化詩韻。看完製作過程可以在陳年酒庫中,品嚐到最純正的汾酒系列陳年佳釀。
我們到這博物館由解說員帶我們參觀,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歷史上,汾酒曾經過了三次輝煌: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廿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晚唐時期,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詩吟出千古絕唱:“清明時節與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汾酒的二次成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甲等金質大獎章,為國爭光,成為中國釀酒行業的佼佼者。
在導覽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汾酒博物館和汾酒的工廠,雖然我不喝酒,但也了解了過程,酒廠也有開放酒窖讓我們參觀,也品嘗了汾酒,算是這次旅遊的另一種體驗吧。
中午我們便在杏花村的酒家用餐,然後才又開始下午的行程。
我們下午回到了太原,小李和我們說了太原的歷史;太原是一座具有兩千五百餘年歷史的古城,也是中國著名歷史古都之一,春秋時期晉文公便定都於此,公元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發起動亂,周襄王逃到鄭國並向晉文公緊急請求援助。同時,秦國正準備去救周王。晉文公想當霸主,他趁這個機會顯示了他的權力和威望,所以不顧晉國剛剛才安定,決定在秦國行動之前拯救天子,不讓秦國得到功勞。因此,他答應了周襄王,打敗了王子帶,並護送周襄王返京。為了感謝晉文公的恩惠,周王將河內、陽樊等地賜與晉。當時齊桓公已卒,中原群龍無首,楚國乘勢堀興。晉文公先翦除楚國的羽翼,擊敗曹國、衛國,使二國與楚國絕交。公元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前632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衛國的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晉文公繼而聯合秦國,攻打親楚的鄭國,阻止日後楚國的北進。而後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由周天子封趙烈侯、魏文侯、韓景侯為諸侯,是為三家分晉,便是戰國時代的開始,太原為趙國都城。之後前秦、東魏、北齊、北晉、後唐、後漢、北漢等朝代都曾在此定都。這使得其成為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我們抵達太原後第一個參觀的便是太原地標永阼寺。永祚寺,位於太原東南郝莊村南之向山腳畔,創建於明萬歷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是一位名叫佛登的高僧奉皇帝之旨修建的。因寺內雙塔高聳,故俗稱雙塔寺。它坐南朝北,依山構築,居高臨下而視野開闊。 雙塔寺現存主要建築均為磚構,由前院、後院、塔院三部分組成。塔院現存雙塔、過殿和後殿。後院現存大雄寶殿、三聖閣、排堂、方丈等建築。寺內大雄寶殿及東西配殿皆系無量殿形制,以青磚雕仿木結構建造。前院牡丹滿園,被稱為太原的“小洛陽”, 有明代所植的名貴牡丹,稱作“紫霞仙”。每到開花季節,花色鮮艷,花香馥郁。
永柞寺的主要建築是被稱為雙塔的宣文塔,始建於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萬歷四十年竣工,主持修建者為福登和尚,資助者為明神宗之母慈聖太后。慈聖太后曾加尊號為“宣文”,故塔以此名之。它位於寺院的東南角,南北對峙,均為八角十三層,磚築樓閣式,通高54.7米。兩培均有階梯可盤旋而上,直至十層。塔身每隔一層辟四門通向外檐且方向按順時針不斷變化,這就避免了塔身中間劈裂的危險。北塔沒有琉璃剪邊,塔頂由覆缽、寶珠、寶瓶組成;南塔則有琉璃剪邊,塔頂有鐵鑄覆盆、寶珠等。外表飾以精美的磚雕鬥拱,承托著輝煌的琉璃飛檐。檐上裝有細致精巧的琉璃鳥獸和花卉,檐又有一圈佛像浮雕,宛如一圍華麗的玉帶,又似火面連環的佛龕,其雕工之細致,形象之逼真,都顯示了明代藝術家的匠心和才華。登臨塔頂,憑欄遠眺,太原市的景色盡收眼底。
“雙塔淩霄”被稱為太原一景,已成為太原的標誌。福登和尚計劃中的永柞寺規模很大,但修建中途又奉萬歷帝之命到五臺山經營永明寺,致使工程中止,宏偉的藍圖未及實現,僅建起雙塔和後院部分。
我們大概兩點半到達這個景點,導遊帶我們上去,前方有一大片的牡丹園,但時節還沒到,所以都尚未開花,未能一睹牡丹的風采,相當遺憾,但我們還是去走了一下,半個多小時後我們上了遊覽車前往另一景點柳巷。
柳巷為太原有名的商業街,它也有一段故事;相傳明太祖,在北伐滅元的戰爭中,揮戈直指元軍的軍事要塞太原。駐紮太原的元軍,憑藉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優勢,以逸待勞,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將軍常遇春,為了解守敵詳情,遂親自化裝成樵夫,混進太原城臥底。不料,事不機密,常遇春的行跡被元軍探子探得當他剛剛穿過太原城東門外的橋頭街,混進朝曦門時,就被元軍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將軍急迫之中,殺開一條血路,拐入城牆根下的一條小巷,鑽進巷北的一個破舊小院。這所殘頹的小院裡,只住著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婦人,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殘殺,兒子又被元軍抓夫,一去不歸。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統治者。她見這位樵夫被元兵追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進了後院的柴垛中追兵闖入院中搜尋,柳氏裝聾作啞,將他們哄走。常大將軍獲救後,深謝老人救命之恩。臨別時,他順手摘下院中樹上的一根柳枝,交給柳氏說:“老媽媽,這裡不久要打仗了。為不使您老再遭戰火,請把它插在街門上,明朝大軍見到柳枝後,便會盡心保護。不過幾日,明軍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見戰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鄰難逃戰劫,遂走家串戶,告訴眾鄰,各取柳枝插於門首攻入城中的明軍士兵,按常大將軍的命令,看到門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護,秋毫無犯。戰後,眾街坊為了感謝柳氏,也為了紀念太原的光復,便把門首的柳枝,植入門前街畔。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發芽、吐翠。插入街頭巷尾的柳枝,隨著時光的推移,長成了小柳樹、大柳樹、老柳樹。從春到夏,從夏到秋,這條不起眼的小巷,綠柳成蔭,枝條煙娜,涼爽愜意。於是,一個美麗的街名“柳巷”,來到了太原的大地上。
導遊帶著我們到商業街的入口,跟我們說了遊覽車停放的地方和集合的時間便讓我們自由逛街了,這兒有點像北京的王府井、重慶的解放路,甚至像是台北的西門町,充斥著大型商場,電影院、百貨公司等,各種小吃用品應有盡有,比方像清和元飯莊的“頭腦湯”,百年來一直熱乎乎的滋潤著太原人的身心;吃一頓認一力的羊肉蒸餃,在當年經濟困難的時代,是普通太原人過節的一大追求;如果嘴饞了,當地人會去柳巷的六味齋買一塊醬肉,這裡的醬肉至今在選料和配製方法上都嚴格遵守傳統做法;對於外地遊客來說,雙合成的糕點、益源慶的山西老醋等也是不錯的,今天是星期一的下午,但還是有不少太原人在這兒逛街購物的,我們逛到差不多五點便回集合地點,導遊帶我們去餐廳吃晚餐,然後送我們回頤和酒店。
明天我們要搭八點多的飛機回台灣,所以今天是我們在太原住的最後一晚了,我們想體驗一下山西的夜生活,大概八點多我們從酒店出門,碰到了領隊阿翔,他說附近有一個夜市可以去逛逛,我和小林及阿翔便走路去逛了夜市,找到一家燒烤店,點了啤酒和燒烤吃,因為是在大陸最後一晚了,有點放鬆,多喝了點酒,最後竟然走錯路找不到頤和酒店,只好搭計程車回酒店,這時也11點多了,明天五點半就要出門了,便洗了澡休息,結束這八天七夜的山西之旅。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