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振衣千仞崗,濁足萬里流(上)


台灣位於亞洲大陸的重要樞紐,地型氣候多變,高達三千多公尺的高山有一百多座,其中最高的山是玉山主峰海拔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要爬上山頂是項艱難的挑戰,但我在二零零七年四月也不知道是什麼好運,竟然有幸登這有護國神山之稱的玉山,也算一件很難能可貴的事。
其實爬玉山是有一定難度的,除了體力上的考驗外還要能抽到排雲山莊的住宿,那是必需要抽韱的,也那麼剛好,鄧姐的女兒有组一團有抽到排雲山莊的床位,剛好有一個人臨時退出,鄧姐要帶團,問我有没有興趣,我也不知那兒來的勇氣竟然答應她的邀請,在以後的三個星期,我去買了背包、登山仗、頭燈、乾糧、大衣等物品,也準備了乾糧、巧克力等必備的物品,假日也去爬了烘爐地等山做了些行前的準備。滿心期待那一天的來臨。
二零零七年四月四日我背著大背包前往台北車站和鄧姐及團體會合,由於爬玉山需要前一天前往東埔温泉過夜,從台北到東埔也需五、六個小時的時間,所以我們大概八點多從台北出發,中午我們在嘉義吃了午飯,大概一點多到有名的東埔帝綸飯店,東埔帝綸溫泉渡假大飯店座落於東埔溫泉區 (玉山溫泉區)入口處,海拔1,120公尺,位於陳有蘭溪溪畔,郡大山,望鄉山的山腳下,臨對玉山北峰尾稜,各方山谷的匯集 地,形成氣流季風的障壁,因此,東埔溫泉四季如春,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飯店有室內和露天溫泉來自玉山最純淨的溫泉水, 來自玉山最純淨的水, 簡稱玉山之泉,台灣海拔最高的溫泉區1200m的玉山溫泉區。
由於還沒有辦法入住,我們便先到附近的彩虹瀑布走走,「彩虹步道」在東埔溫泉區後方,沿著八項溪谷一路往上。步道不僅以石塊、石階整出好走的路面,途中,居民且在道旁遍植花樹,從適合泡湯的初冬起,山徑上便有粉白嫩紅的梅花、山櫻綻放,爾後,陸續又見吉野櫻、八重櫻、桃花、李花,直到初春嫰寒時,杜鵑也來接力盛放。所以冬春二季,步道上總是不乏花影,來泡溫泉,同時散步賞花,成了許多人來東埔最美好的回憶。除了桃李春風帶來的無邊春色,步道最五彩的顏色,莫過於藏在盡頭的「彩虹瀑布」,晌午過後瀑布上的那一抹虹彩,更是走完步道的「勇腳」獨有的獎賞呢。
在欣賞完彩虹瀑布後我們回到飯店享用特殊的布農族料理也泡了有名的溫泉,晚上山區的夜晚極其寧靜,因為明天要爬玉山,需要體力很早就休息了。
二零零七年四月五日在蟲鳴鳥叫中清醒,到飯店的餐廳用過早餐,把裝備行李拿上車開始今天的玉山挑戰行程。
不久我們進入了玉山國家公園的範圍內,玉山主峰山貌高峻,四面皆是陡壁危崖,南北兩側是千仞峭壁,西側絕壑深溝,東側則是碎石陡坡。玉山無論山容或山勢皆在台灣為最具規模,除了是台灣五嶽之首、百岳之王外,更重要的是玉山群峰地區蘊含著珍貴的生命寶藏。這裡有亞熱帶、暖溫帶、冷溫帶及高山寒原帶的不同氣候型態,衍生出多樣化的動物群種及植物林相,生態資源相當豐富。除此,根據日治時期學者鹿野忠雄,佐佐保雄及近代齊士崢等人的研究,發現玉山保存有冰河地形遺跡。根據統計,包含「U形谷」、「冰斗」、「側冰磧」等,其中以玉山至八通關的冰河地形最為豐富。玉山山容氣勢磅礡、雄踞一方,四季景緻分明而優美;春天玉山杜鵑盛開、夏季雲海繚繞、秋季則遍布法國菊,冬季則雪白如玉;「玉山積雪」成為臺灣八景,而在1929年亦發表了新高八景。1985年4月(民國74年),玉山群峰周邊劃入玉山國家公園中。玉山是布農族與鄒族共同的聖山之一,也是當代臺灣的象徵之一。
大概八點左右我們到了排雲管理站,塔塔加是登玉山一個重要的點,鄰近不但有玉山的東峰、南峰、北峰.....還有麟趾山、鹿林山,甚至從排雲管制站到玉山的登山口這段,都很值得各位來這走走,也許排隊等排雲山莊很漫長、艱辛,但是來走鄰近的山系,不但身心能獲得相同的舒爽,登高望遠挑戰一番,也不需要什麼事先的登記。 排雲管制站裡有詳細的地圖介紹與雪季登山用具及宣導短片可供欣賞。我們的布農族嚮導白浪和黑熊也在這兒和我們會合,在看了宣導短片和上了後所後,我們上接駁小車前往登山口玉山登山口。從排雲管制站到這登山口約2公里,你可以漫步到這,也可以搭接駁車(一人 100元/次)。
九點左右我們到了玉山登山口開始今天的八小時爬山行程。塔塔加登山口到排雲山莊(8.5公里,海拔上升842公尺 ) 一開始的路是緩緩地上坡,接著開始有較陡一些的好漢坡,才會到達「孟祿亭」,此為紀念美籍孟祿博士因為不幸墜崖身亡而立的紀念亭,到這邊大約走了1.7公里,已經感到有些喘又有些累了,稍微坐下休息一下吧!隨著海拔的提升,土壤堆積的厚度逐漸增加,生物種類因而增多,在海拔2,500~3,000公尺之間,主要由鐵杉構成。玉山步道於前峰、西峰間之彎道一帶即有鐵杉純林出現。而常混生著雲杉、二葉松、華山松及少數闊葉樹。
休息完後繼續向前,仍是緩緩向上,步道會經往玉山前鋒的岔路,然後接著到達「西峰下觀景台」,這時約走了5公里,西峰下觀景台為一個很大的木製平台,可以在此休息、吃點東西補充能量,遠眺山脈外,順便欣賞可愛的金翼白眉在附近跳來跳去!沿路走著雖然不斷的爬升,但是更高的山總是擋在前面,該不會要到排雲得爬過那做山吧?事後才知道原來那就是玉山的主峰,也是明天登頂的目標。
十二點左右我們到了西峰觀景台這是一個大的休息亭(白木林)一整片都是白木林,但也是這段旅程休息最久的一次了,領隊讓我們在這兒休息,我們把背包內的午餐拿起來吃,這兒有獨特的金翼白眉是到玉山必看的鳥類,因為他不怕人所以很容易觀察得到他。走到5K的西峰觀景台後,就可以準備享用午餐啦! 山上食物的選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帶自己喜歡吃的,因為當你走到很累,完全沒食慾的時候,再有營養的東西都無法吸引你。爬山午餐大部分都帶麵包或是泡麵,近期覺得煮水收拾較麻煩,所以以麵包、餅乾為主。這兒有一間廁所,領隊提醒我們吃完飯一定要去上一下,因為在過來到排雲山莊都沒有廁所了。接下來的路仍持續向上,會經一「大峭壁」後,路線開始變陡,最後是一段累人地階梯陡上,排雲山莊終於出現在眼前。
登玉山的途中,一定會經過的一個地標:大峭壁。根據玉山國家公園的資料距排雲山莊約1.8公里處,其構成的岩層為板岩夾變質砂岩,大峭壁上尚滯留海生物化石及波紋狀痕跡,即是台灣經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板塊互相擠壓自海中隆起最好的證明。
大峭壁是今天爬山以來最驚險的部份了,這兒通道及窄,旁邊便是萬丈深淵的懸崖,一不小心便會粉身碎骨,通這兒後,排雲山莊也不遠了,因此是今天的終極挑戰,領隊要我們側貼著岩壁慢慢前行,大家亦步亦趨地慢慢前行,總算安全通過了。過了後又是一陣的陡坡,慢慢的我們接近今天的目的排雲山莊了,這兒的植物黛色參天的冷杉純林是台灣現今最優美廣大的天然純林,分布在3000公尺玉山及秀姑巒山一帶,樹幹通直的冷杉帶構成台灣最顯著的森林界限。到了這一帶已呈溫帶氣候特色。冷杉林帶的下限與鐵杉、雲杉混生。
這時天空有烏雲密布,領隊擔心會下大雨,要我們趕快爬到排雲山莊。
排雲山莊海拔三千四百零二公尺,為攻頂玉山的前哨站,也是山上唯一可住宿的地方,在日治時期是叫新高下,顧名思義,就是新高山的山腳下。至於「排雲」一詞的來由,依據台灣戶外休閒用品品牌《歐都納》官網刊載,台灣山岳界有「四大天王」之稱的邢天正、丁同三、林文安與蔡景璋,曾在有一次攀登玉山途中,就歇腳住在這棟工寮,邢天正油然心起為這棟工寮命名「排雲」,因為他自己從排長退伍,又見到眼前雲海景象,因而湊得「排」、「雲」二字。但據玉管處蒐集的資料顯示,排雲山莊的前身是1926年日本人闢建「新高山登山道」登頂前的最後一座休泊所,並取名為「新高下休泊所」,1934年因應日漸增多的登山客,日本政府乃將之改建成警察官吏駐在所,名之為「新高下駐在所」,這也足以證明其前身並非工寮。日本政府於1945年戰敗投降,原先的「新高下駐在所」由國民政府接管後便不再派警察進駐,1967年撥交林務局管理期間,遂將之改建成供登山客住宿的山莊,並因排山倒海的雲海美景而命名「排雲山莊」。
在經過八個多小時的爬山,大家已經累得快說不出話來了 ,總算來到了排雲山莊,迎面迎接我們的便是特有的植物玉山杜鵑。
玉山杜鵑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4.5-7.6米;樹皮褐色,光滑;幼枝淡綠色,疏生白色微柔毛,在花序下的小枝直徑3-4毫米,老枝灰褐色,無毛。頂生冬芽長尖卵形,長1.5厘米,直徑6毫米,近於無毛。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6.5-12厘米,寬1.8-3.3厘米,先端短漸尖,有時漸尖,具突尖頭,基部圓形至楔形,邊緣反卷,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白綠色,成長後除中脈有絨毛外,其餘無毛,中脈在上面凹入較深,下面隆起,密被黃褐色絨毛(易脫落),側脈14-16對,在上面稍凹下,下面不顯明;葉柄長2-3厘米,多少被有叢捲毛及有柄腺體。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10-15朵;總軸長2厘米,具腺體;花梗細長,長2.5-4厘米,淡綠色,多少具有柄腺體;花萼小,長1.5-3毫米,裂齒5,三角形或近於圓形,先端尖或鈍,邊緣多少有流蘇狀腺體;花冠漏斗狀鐘形,長5厘米,直徑3.7厘米,白色或帶薔薇色,內有深紅色斑點,基部有明顯的斑塊,裂片5,圓形,長2厘米,寬2.3厘米,頂端有淺缺刻;雄蕊10-14,不等長,長3.7-4.8厘米,花絲自色,基部密被微柔毛,花葯橢圓形,黃色,長2-2.5毫米;子房柱狀圓錐形,長7毫米。直徑2.3毫米,略有肋紋,被短柄腺體及少數細毛,花柱長3.8厘米,白色,基部有短柄腺體,柱頭裂片狀,寬約3毫米。蒴果圓柱形,微彎曲,長1.3-1.6厘米,直徑5-5.7毫米,深褐色,略有平坦的肋紋及毛被殘跡,花柱宿存。花期4月,果期10-11月。
我們到排雲山莊領隊幫我們分了床位,也告訴我們這兒的規定,週末、連假的排雲山莊經常是2、3千人抽那116個床位,能抽中排雲山莊真的就是靠運氣,沒秘訣,排雲山莊以太陽能供電為主,發電機發電為輔,傍晚會開燈,晚上7點後關燈。不提供充電,請自備行動電源,供水平時無虞,冬季則因水源短缺或管線結冰有缺水情形。熱水供應時間:14:00 – 17:00,18:00~裝完為止,1:30~裝完為止進入山莊內一律都需換穿拖鞋,有室內、室外廁所,室內廁所晚上7點後才開放,垃圾一律自己背下山,最值得一提的是有紀念章可以蓋,千辛萬苦爬到這兒了,不好好蓋個紀念章,怎麼對得起自己呢。
我們到排雲都很累便躺到床位上休息了一下,直到晚上六點多才起來到餐廳用餐!
排雲山莊的晚餐有分鷄腿和排骨兩種選擇,配菜和白飯是自取的,由於山區資源缺乏,都是由人從山下扛上來的,因此彌足珍貴,在這海拔三千多公尺的高山能吃到熱騰騰的食物就是一種幸福,雖然網路上有人反應對於這兒的餐點味同嚼蠟,不敢恭維,但是在山區這種品質也算可以接受。
晚餐後到山莊前的廣場走走,看著月明星稀,滿天星斗份外美麗,但山上温度趨近零度,冷風吹來真的讓人有種刺骨的感受,加上明天凌晨就要起來登山,也不敢多待,在山上雖有熱水,也只能簡單的冲澡,不能用化學用品,加上也没有電視,所以很早便領了睡袋休息,期待明天玉山攻頂能順利。

振衣千仞崗,濁足萬里流(下)


2007年四月六日凌晨二點多,排雲山莊人聲鼎沸,非常的熱鬧,大家都很早起床排隊吃著早餐,這裏提供的早餐以中式的早餐包括鹼粥、饅頭包子等,雖不算相當豐富,但是在這三千多公尺的高山頂有樣的早餐吃已是很不錯的。
大概三點,嚮導請我們帶上頭燈及帽子、登山仗,穿上大衣準備登山到玉山主峰,此時氣温才一度左右,但大家還是興緻勃勃,在做完熱身運動後大家慢慢披星戴月的出發從護國神山玉山主峰頂邁進。
此時星空分外明亮,伴随著蟲鳴鳥叫,由於海拔三千多公尺,氧氣稀少,走路爬山相當的喘
,嚮導要我們調整自己的步伐,小心慢慢的走
,這段路走的辛苦,這裏開始兩個小時都是之字向上的陡坡,無窮無盡的,但是嚮導說這還不是最難爬的,艱苦的挑戰還在前面等著我們呢!在天亮以前的路段都是摸黑走路。從排雲山莊到玉山主峰需步行2.4k,路程雖短,但全部都是上坡,部分路段相當危險要小心通過!
從排雲山莊往玉山的路一路之字坡上坡,上到往玉山主峰及圓峰山屋的岔路時,就已經累得想坐下休息了,但真正的陡上之路現在才開始,不斷地之字型陡上,好像永無止盡一樣。來到玉山北峰三叉處為風口,附近常因風大落石頻繁,有搭建護欄及鐵網。
魔鬼的挑戰在攻頂前的五百公尺處,接近山頂之處為碎石坡,如果天氣好暴露感很重,雖然有加裝鐵鍊可以輔助,但懼高症者可能會感到害怕。由於主峰本身屬於脆弱地形,加上海拔超過3500公尺,環境惡劣、日夜溫差大、土壤乾旱、石礫裸露地遍佈,造就了數以萬計的爛石頭,幾乎長不出半株植物;由於如此,切勿輕忽,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滑落到谷底。在這兒領隊要我們放下登山杖,慢慢地扶著鐵鍊爬上去,雖然這碎石坡只有短短五百公尺,卻是最難的挑戰,領隊先走在前面,再慢慢地牽著團員慢慢小心地走上去,隨著日出時間的交近來攻頂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大家不管是不是同團的,都很有耐心,慢慢循序前進,(快到了!加油!加油!再撐一下!)聲音不絕於耳。終於我們真的登上了玉山山頂了,心裏莫名的興奮。
從玉山主峰俯瞰周圍的玉山群峰,視野相當遼闊!上來最重要的就是跟玉山主峰三角點合影了! 為了照這張照片可是排隊排超久的。
此時快要六點了,靄靄的朝陽慢慢升起,天空泛起空泛起七彩雯華,雲絕波詭的七彩雲海伴著升空光彩奪目的旭日,豔光四色,很多攝影的愛好者都在這時拍下綺絕照片,此刻好像時間靜止般的,大地的一切都再為此喝采日出起來的時候,往碎石坡的方向看,可以看到玉山主峰的倒影唷!
玉山主峰本還有于右任的銅像。一九六五年,時任監察院院長于右任過世,政府塑三公尺高雕像,「增補」玉山高度,達四千公尺,也尊重于右任「葬我於高山兮,望我大陸」的遺願。教育部委救國團成立「于右任建像籌備處」,由中國青年登山社募款、雕塑家陳一凡設計,立碑人為吳三連。立像近百公斤,由東埔布農族人伍勝美、全桂林,從塔塔加鞍部扛上山。于右任銅像歷經兩次「斷頭」,一九九五年十一月遭鋸斷,後經黏合處理;一九九六年五月,則鋸斷後推入山谷,不知所蹤了。十幾年後,前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館長葉博文等,基於還玉山原貌的原則,承認銅像的第一次斷頭,至於是誰把銅像推落山谷,沒人承認,銅像也無言。玉山,真還給玉山了嗎?政治領袖也熱衷登玉山,宋楚瑜、馬英九接連上山,陳水扁也曾排定行程,後因他事作罷。玉山做為台灣第一高山,政治人物攻頂,自有隱喻了。
就在登上玉山頂,慢慢地欣賞群峰的美景和日出、雲海的壯闊,半小時後慢慢地下山,下坡部分路段高低落差大,或是可走的路很窄,往下走時,記得身體重心要放低,以側身的方式下去,才會走的比較順利。
風口附近的陣風很強,經過務必注意安全,從碎石區再往下走,就會進到矮樹叢區。下坡的時候走的速度較快,很快就回到排雲山莊了! 稍作休息、整理完登山背包,吃完麵食後,大概九點也要準備下山囉!
下山也是沿路返回的,過了驚險的大峭壁,慢慢地欣賞沿途的美景,領隊說(下山雖然比較沒有上山那麼累,但有些地方還是要小心走,注意自己的步伐。)大概12點左右我們來到了白木林休息區。
我們在這兒停留用餐,這兒可以欣賞到玉山西峰的美景,玉山西峰海拔3518公尺,位於玉山主峰的西側,百岳排名NO.24,為台灣玉山山群中的一座台灣百岳名峰,玉山登山口踏上前往玉山主峰的路程,中途最佳休憩點五星級排雲山莊旁的岔路可以前往玉山西峰。從排雲山莊到玉山西峰約2~3小時,是天氣、體力狀況允許者可順撿的百岳。山頂有台灣最高海拔神社,是登頂玉山西峰者必訪之處。
休息夠了,也上完洗手間後慢慢地下山,中途又在孟祿亭做了一次短暫的休息和補充水分,下午兩點半,我們回到了塔塔加鞍部的登山口,接駁車來接我們回到遊覽車處,旅行社的人準備了西瓜給我們消暑,兩天的登玉山行程就此落幕,我們也謝謝領隊和副領隊的照顧,才能完成這兩天的玉山之旅。
大概三點左右我們上了遊覽車,在夫妻樹這個點休息了一下,夫妻樹位於新中橫公路臺21線141.2K,海拔約2,478公尺。原有兩棵臺灣紅檜因森林火災而形成的枯立木,似夫妻相伴相依而得名。106年6月30日因基部腐朽及豪雨,其中一棵應聲而倒,夫妻由雙而單,並留置於現地。此處在日落時可觀賞風起雲湧的雲海景色。
在這兒我們竟然看到了台灣獼猴不怕人的在這附近閒逛,趕緊拿出相機拍照,也算是登玉山意外的驚喜和發現吧。
沿著新中橫公路前往水里,新中橫公路由兩段公路組成,一段是台21線由南投水里至玉山塔塔加,稱為「玉山水里線」;另一段是台18線由塔塔加到嘉義,稱為「嘉義玉山線」,又被稱為阿里山公路。前者約74公里,後者約95公里,最高點在塔塔加遊客中心,海拔2610公尺。水里玉山線又稱水里玉山段,北起於水里頂崁,南迄於東埔山埡口,全長71公里。全線位於南投縣境內,行經水里、信義兩鄉。自頂崁至神木村是利用既有道路改善而成,此路段計長34.3公里;由神木村至東埔山埡口之路段為新闢,此路段計長36.7公里。在和社以北之路段,水里玉山線大致是沿陳有蘭溪畔而建,直到陳有蘭溪於龍神橋附近與濁水溪匯流後,便沿濁水溪畔而行。由北向南,水里玉山線途經頂崁、新山、郡坑、上安、信義、豐丘等聚落。由東岸橫跨陳有蘭溪之後,水里玉山線改行西岸,繼續向南,經過和社後,便沿和社溪西岸而行。跨越和社溪之後,路線急遽改向,高度逐漸攀升,以東埔山塊為分水嶺,由和社溪東岸行至沙里仙溪西岸,之後的路段多以迴頭彎方式攀升,經同富山後,水里玉山線大致與東埔山稜線的走向近乎平行,直到終點東埔山埡口。現今,水里玉山線在省道系統中,被台灣省公路局編入台21線的一段。由於台21線是第三條縱貫公路,且位置靠近中央山脈,故稱為「第三條內陸縱貫公路」。
五點多我們抵達了水里的餐廳,我們在這兒舉辦了慶功宴,鄧姊親自來和我們敬酒,也恭喜我們玉山順利攻頂,大家吃的觥籌交錯,好不盡歡,驀然間我想起了左思的一首詩{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裏,飛宇若雲浮。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遊?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六點多我們離開餐廳,開始慢慢地北上,在八點半左右回到了台北火車站,和鄧姊及團友告別後搭上公車回中和,在車上林志炫演唱,林秋離作詞,熊美玲作曲的玉山之歌慢慢在耳邊響起
(有一座山生長的地方叫台灣
和我們同樣的故鄉它將歷史默默承擔雖寂寞卻堅強 
它高高矗立在雲端
有一種傷 深刻在心頭不敢忘
我們用什麼愛台灣 所有夢和希望全都繫在 這片土地上
我們唯一的靠山但願我和你能心清如玉 義重也如山
心靈改造這美麗的地方
但願我和你能心清如玉 義重也如山這是新台灣人的驕傲 
只要我和你能心清如玉 義重也如山我們相信 這裡會是個天堂)

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綠島戀歌(上)

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裹搖啊搖!這首膾炙人口的綠島小夜曲常常在靜月中在耳朵迴響起,也令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一段年輕往事。綠島舊名火燒島,位於臺東市東方約33公里的海面上,面積16.2平方公里,由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的島嶼,因長年受風化及海水侵蝕,形成曲折多變的海岸景觀。巍峨奇岩巨石、陡峭台地海岸、潔淨的白色沙灘、翠綠草原、獨特的海底溫泉、嶙峋珊瑚礁裙、綺麗海底世界、以及豐盛的植物等優渥的條件,使得綠島這個遺世獨立的小島,搖身一變成東部的海上樂園。民國49年(西元1960年)起政府積極開發綠島,民國66年(西元1977年)推動改善綠島居民生活5項計畫,增進島內設施,如機場、漁港、環島公路等。近年來,臺東縣政府、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綠島鄉公所的共同努力下,將綠島建設成臺灣海上的觀光島嶼,成為國人從事水上休閒活動的最佳選擇。然而,在生態保育的思潮帶動下,兼具生態與人文的生態旅遊模式,已漸漸成為旅遊活動的主流。
時光回到1995年8月1日,我跟著救國團一行二十多人到台東的富岡碼頭,那時才早上八點多,和煦的暖陽照耀在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上, 浮光閃爍著金黃的光芒,領隊阿方發給我們船票,要到綠島是要從這兒搭船過去的,每艘船班都是300~400人座的客輪,基本上相當穩定,但離島旅遊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若遇到季風氣候的影響,風浪會使得搖晃的顛簸問題嚴重一些。建議容易暈船的人,一定要提前排隊登船,上船後就趕緊先往下層船艙的最後一排坐,在地人都說坐在船尾是最不晃的,千萬別誤坐船頭搖滾區!
大概九點半我們搭上了綠島之星的客船乘風破浪的航行於太平洋上,今天的風浪並不大,所以有走到上層吹著太平洋的風,欣賞粼粼波光的太平洋景色,倒也覺得暢快清涼清,暑氣全消,沒有什麼暈船不舒服的感覺,一個小時後我們抵達了這世外仙境綠島的南寮漁港。
我們第一個行程便是換搭半潛艇,半潛艇的設計,就是為了讓遊客可以透過深入水下的玻璃船艙,欣賞海面下豐富的珊瑚礁以及熱帶魚類生態。船艙有冷氣設備,在炎熱的綠島海域能涼爽舒適的欣賞美麗的海底景觀,喜歡大自然的你也能在上艙的甲板吹彿海風遙望著綠島的岸邊景色,享受一覽無遺的無限海景。 南寮漁港以南是連綿緩傾入海的珊瑚礁海岸,擁有豐富的海底珊瑚礁、熱帶魚和蛤貝類,最常見到則有柳穗珊瑚、傘珊瑚和靈芝珊瑚等等,還有桶狀海綿、大旋鰓蟲、河豚、一點鰈魚、神仙魚和蝦蟹等。南寮漁港被公認為海底景觀最優越的觀賞點,有「海底公園」之稱,水流穩定,平均深度在15~20公尺左右,是綠島最熱門的潛水點之一。退潮時顯露一片翠綠的石蓴,顏色鮮綠耀眼。潮池礁岩中甲殼類、魚類甚普遍,常吸引海鳥前來覓食,賞鳥勝地,更是浮潛的最佳場所。
大概十一點導遊帶我們上了遊覽車開始今天的環島行程。
首先我們便來到最有名氣的景點綠島燈塔綠島燈塔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十四年(1939),位於綠島西北岬中寮村內,緊鄰鼻頭角。塔高33.3公尺,外觀為白色直筒狀建築,佇立於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地之上,頂著藍天白雲,宛若一幅印象派的絕佳畫作。到了夜晚,它便搖身一變成為「航海人的守護者」,是漁船、飛機的重要指標,亦為太平洋上深具歷史意義的一盞明燈。綠島燈塔高約33.3公尺,共有150級階梯,由塔頂可眺望全島。建築採鋼筋混凝土構造,塔身為圓筒狀,原本外觀顏色為環狀黑白相間格紋,房舍外牆與圍牆均敷以卵石。民國37年重建之後,全部改為純白色粉刷。現有的燈塔採用新式四等旋轉透鏡交流電燈,每20秒連閃白光二次,光力100萬支燭光,設備更為新穎,讓航海人更能依據光源辨認方向。
導遊說綠島燈塔其實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的1937年12月,一艘長199m,載重31,000噸,於當代堪稱全世界最大的豪華郵輪「胡佛總統號(President Hoover)」,從基隆出發前往菲律賓途中,因當時的濃霧而在綠島公館(柴口)海域觸礁擱淺。次日清晨,綠島居民出動舢舨前往搶救,陸續將船員及遊客營救上岸,安頓於家中,獲得國際之間普遍讚譽。美國當局為了感謝綠島居民見義勇為,挺身而出,便透過紅十字會捐款興建綠島燈塔。二次大戰時,燈塔毀於空襲,今日所見的燈塔,是民國37年 (1948)由民國政府所重建的。
接著我們參觀下一個景點綠洲山莊,也是綠島監獄,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總面積約32公頃,占地極廣,涵蓋將軍岩、人權紀念公園、綠洲山莊、莊敬營區(新生訓導處)、綠島技能訓練所、燕子洞等,極具人權發展的歷史意義。綠洲山莊正式名稱為「綠島感訓監獄」,源自1970年2月8日發生的「泰源事件」,當時國民政府在綠島「新生訓導處」西側建造一座高牆式監獄,也就是現在的綠洲山莊。之後陸續將泰源監獄與各地軍事監獄中的思想犯遷移至此,統一管理,進行感化教育與思想改造,成為人權迫害與政治事件受難者的集中營。知名作家柏陽、李敖、高雄市長陳菊、副總統呂秀蓮等都曾因政治問題被關在這兒過。1987年國民政府解除戒嚴,綠洲山莊從此廢置。四周高牆聳立的綠洲山莊是典型的封閉型監獄,牆壁繪製了各種愛國標語,如「堅定反共」、「苦海無邊」、「毋忘在莒」、「回頭是岸」、「滅共復國」等等。整座監獄主體建築為牢房,有一、二樓,內部結構為六角形,但綠島人習慣稱八卦樓,因為在綠島的過山古道鳥瞰綠洲山莊,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八卦圖案。所以又名八卦樓。
在參觀完這個點後已經快中午了,我們到附近的一家「非炒不可海鮮食堂」是連在地人都推薦的海鮮餐廳,想吃海鮮的話來這裡就對了!位於最熱鬧的南寮大街上,堅持使用新鮮食材,不過度調味,讓旅客們能夠品嚐到食材的鮮味。菜單選擇豐富,可多人一起分享,也有單人套餐可以選擇,所有料理均採現點現炒現煮,熱騰騰香噴噴,令人食指大動,胃口全開。


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綠島戀歌(下)

綠島風景如畫,美景天成在上午遊過人文景點綠島燈塔及綠洲山莊後,我們下午便沿著環島公路旅遊綠島的知名景點。首先我們到有名的牛頭山來到綠島不能不提到「牛頭山」,遠觀可以發現有如一頭老牛俯臥在海面上,栩栩如生的牛頭、牛鼻及牛耳都讓人讚嘆!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踩在牛背上感受360度被海環繞的感覺,能在這一片大草原打滾一個下午也很幸福啊!位於綠島東北角的高地,曾經是軍事訓練用地,視野非常遼闊,寬闊的大草原上不時還可以看到野生的牛隻羊群悠閒得生活著。一覽無遺的海景,吹著海風,無論在這坐著或是奔跑著都讓人好好釋放壓力。
綠島的觀音洞,位於公館村的海階平台上,島民稱作草山,是一個天然的鐘乳石洞;洞府階前立著一副對聯「綠水青山觀音勝地,島上風光神仙洞府」;洞內矗立一座石筍,形態似觀世音菩薩,朝聖者日益漸增、香火鼎盛。
在觀音洞附近有著著名的梅花鹿園區梅花鹿並不是綠島的原生動物,而在60年代引進發展成特色產業。梅花鹿生態園區佔地十分廣闊,除了有可愛的小動物外,也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地質環境。而這裡不單只有梅花鹿群,亦有台灣目前極為珍貴稀少,有著祥瑞象徵的「白鹿」。
接著我們來遠眺小長城步道,小長城來走走,全長約 300 公尺,但因其陡上陡下的棧道,所以也讓人少不了運動的感覺!俗話說:「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小小辛苦一下,映入眼簾的是遼闊至極的湛藍海景,走到終點的涼亭,360 度的環景俯瞰港口、美人與哈巴狗、帆船鼻,各式綠島的自然景觀,沿途綠意盎然的生態更讓人驚奇不斷。
我們接著便看到所謂孔子岩,在綠島的公路東邊最高處一帶(海拔50~100公尺)的海階平台,是綠島最古老的岩塊、也是油子集塊岩主要露出的地方。在這裡有一個獨立且形狀特殊的海蝕景觀,外型就像是面壁思過的孔老夫子,因此命名為孔子岩。孔子岩的地質是由黑色或暗灰色的輝石安山岩、橄欖石輝石安山岩的大小岩塊所構成。也因為這樣的堆積,有了明顯的層次紋路,也造就了人類對大自然風貌的想像。
接著我們來到了世界三大海底溫泉之一的朝日溫泉,綠島朝日溫泉為罕見的海底溫泉,位在綠島東南方帆船鼻礁岩潮間帶,因溫泉面對太平洋,可以看見太陽緩緩從海面上升起,在日治時期有著「旭溫泉」的美名。除了在晨間泡湯觀看日出之外,夜晚能靜聽海濤聲,欣賞滿天星斗,或親自以海底溫泉煮出滋味特別的各種美食料理,朝日溫泉的泉質澄澈透明,溫度約在攝氏60-70度,屬略呈酸性的硫酸鹽氯化物泉,但無濃烈的硫磺味,帶有海水的鹹味,對人類皮膚無刺激性洗後並不黏澀,為罕見的鹹水溫泉。而海中則適合初、中級水肺潛水,愜意享受另類的溫泉之旅。
帆船鼻大草原位在朝日溫泉旁,擁有綠島地毯的美名。是賞海景、看日出、日落的著名地點。大草原三面的海景都著不同的樣貌,擁有豐富的珊瑚礁岩景觀。正因三面環海,東西邊的日出日落都觀賞的到,而晚上更因遠離光害,而成為觀星的景點之一!
綠島主要由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經長時間的風化及侵蝕後,形成崎嶇嶙峋的海岸風光,其海岸多為珊瑚礁岩岸。大白沙的沙灘,是貝殼、珊瑚碎片岩化而成的,名曰「灘岩」,在綠島僅有兩處,以大白沙規模最大,是非常難得一見的沙岸景觀。白色沙灘外,仍是珊瑚礁圍繞的海岸,潮間帶分佈甚廣,潮池內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像是寄居蟹、螃蟹、陽燧足、海蛞蝓和海參等。
最後我們來到了西岸沿海一帶的石朗海域,則是綠島最受歡迎的潛水勝地,和柴口、大白沙並列為綠島三大潛水區。這裡靠近島內商家雲集的南寮村,浮潛後徒步走去用餐只要十分鐘,非常方便;南寮漁港也在不遠處,飽餐一頓再搭船出海賞鯨,多麼悠閒愜意!石朗海域受環狀珊瑚礁所圍繞,不僅有溫暖的太平洋黑潮北流通過,附近還有湧升流,在這樣優渥的條件下,形成豐富的海洋資源,滋養了大批珍貴罕見的軟硬珊瑚,以及各式各樣的熱帶魚群,像是白穗軟珊瑚、傘形軟珊瑚、一點蝶魚、角蝶魚、桶型海綿、大旋腮蟲等,珊瑚種類達200多種,遠遠超越綠島其他潛點此處海岸線平緩綿延,岸上珊瑚礁群與淺灣珊瑚礁緊密相連,加上潮流也相對穩定,因此適合浮潛也適合水肺潛水,無須背上沉重的氣瓶,只要配有簡單的裝備並由教練帶領,就能縱身於繽紛的海底世界,觀賞瑰麗炫目的珊瑚景觀。這裡孕育了豐富的潮間帶生物,吸引許多水鳥停駐、覓食;退潮時,礁石上生長的石蓴一大片顯露出來,翠綠且透明的模樣,在太陽的照射底下很是美麗。
來到石朗,愛好深潛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裡最著名的「大香菇珊瑚」!這塊活體珊瑚,位於南寮灣水深20公尺處,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團塊微孔珊瑚,有12公尺這麼高,若以珊瑚成長速度下去計算的話,估計年齡已在1200歲以上,相當稀有珍貴。在石朗潛水區附近水下11.5米深的地方,有著目前全世界最深的豆丁海馬海底郵筒,寫上一份專屬的防水明信片,親自下水浮潛寄送,感受水下夢幻的海底世界之餘,也向親朋好友傳遞來自深海11米的蔚藍祝福!每年四月的時節,還可以看到飛魚群在海面上飛舞跳躍的畫面。夕陽西下時,橘紅的光暈渲染整片天空,飛魚一片片黑色的剪影倒映在湛藍的海上,如此靜謐之美,令人流連忘返。
綠島的景點真的很多,但我們時間真的很少,有些景點只能靠著導遊的介紹才能了解一二,三點左右回到了南寮漁港,我們有半個小時的時間逛一下,導遊推薦我們去吃有名的冰獄,位於漁港附近的冰店,風格走的是綠島最有特色的監獄風,店內裝潢有許多監獄元素,並且提供道具讓前來吃冰的客人拍照打卡,是有趣又可愛的一間冰店。冰獄的特色就是冰品內皆含有海草,微微的海味在甜膩的冰裡襯托出清爽的口感,一定要試試!
大概三點半我們前往碼頭搭船離開這世外外桃源的綠島,此時的太陽灑落在廣闊的太平洋上,比來時還熱一點,我到船艙中吹著冷氣,慢慢地睡去,夢迴中又聽到綠島小夜曲的深深呼喚。

2021年5月4日 星期二

國內旅遊-龜山島的傳說

 

 
台灣之美,有許多的秘境和離島,在宜蘭外海便有一個神秘的秘境,我在2014年5月4日有幸親臨這神秘的島嶼,體會到天功爭巧斧,島孤人不孤的神秘傳說!
那天風和日麗,我在福朋飯店前等遊覽車,大概七點半左右遊覽車到了,上了北二高又連五號場渭水高速公路,過了雪山隧道便看到孤懸於外海的龜山島了。據文獻記載,龜山島上始有居民永久定居為1853年。龜山島屬於私人產業可追清朝同治年間,當年為福建林家所有,1876年時轉讓給壯圍陳家。龜山島雖是私人產業,卻是個無人島,漁民常到島上休息,逐漸留居,發展成為村落,以捕魚為主業,也種植花生,土地都是向陳家承租的。但漁民因為居住困難與海上交通不便,而陸續搬回台灣本島。1938年5月19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所屬宜蘭旅行社俱樂部募集龜山島遊覽團,從宜蘭大溪漁港出發,登「見取丸」赴龜山島觀光,除船長、船員兩人還有二十七名旅客。見取丸在中途不幸翻覆,全船只有四人獲救,廖瓊枝的母親廖珠桂也不幸遇難。後在大溪漁港立有招魂碑。
1977年中華民國政府將龜山島劃入火砲射擊試驗場的射擊區域,因為軍事需要而強制遷村,龜山島居民全部搬遷至頭城大溪,在此之前興建一批國民住宅(仁澤社區)以安置龜山島的搬遷戶。也將島上的媽祖廟拱蘭宮,徙回大溪,廟在媽祖神像已去,而駐島的軍人只好將之改為「觀音廟」,奉祀普陀山觀音菩薩,以作為精神寄託,改稱「龜山島普陀巖」。 
宜蘭人常感嘆「全國走透透,只有龜山島還未到」,游錫堃上任宜蘭縣長後,積極推動「龜山島軍事管制」鬆綁,1994年宜蘭縣政府配合「全國文藝季」,舉辦「歸來吧!龜山」,成功促成軍事管制政策鬆綁,讓無法回到出生地,睽違故鄉多年的龜山島人重返龜山島一解鄉愁。龜山島人欣喜登上久違的故土,觸摸著已經荒廢而殘破的舊宅,不少新一代的龜山子弟,都是第一次踏龜山島土地,在登島停留數小時間。到處可看到祖父母輩的島民拉著孫子的手,解說著當年島上的生活點滴與家宅的位置。從此龜山島也重返宜蘭人的懷抱。1987年解嚴後,龜山島觀光案經頭城鎮公所等單位多年努力,行政院於1999年12月22日重新將龜山島半開放。2000年8月1日,龜山島正式對外開外觀光,納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定位為海上生態公園。為避免自由觀光破壞島上生態,登島前需經申請,限制每日登島人數。目前有航線往烏石港。每日登島總人數限制,三至十一月,期間週一、週二及週四至週日為一千八百名,週三為五百名。 每日登島時間分四時段,每時段登島總人數,週一、週二及週四至週日以四百五十名、週三以一百二十五名為原則。
我們遊覽車九點左右抵達了烏石港,由於我們的船北極星號九點便要開船了,所以我們先去烏石港由中心上了洗手間,這裡有些鯨豚的資料,宜蘭外海在夏季很容易發現鯨豚,我們今天會不會看到呢?老實說只能看上天的安排了,我們九點回到碼頭,慢慢地出海。
龜山島屹立在太平洋,為宜蘭縣天然地標,位於台灣東北角近海約10公里的海面上,島嶼面積計2.80平方公里,東西長3.3公里,南北長約1.7公里,海岸線總長約10公里,因外貌酷似浮龜而得名,為目前台灣唯一確定的活火山。由烏石港出發約需半個小時,船航行大概十分鐘,便有傳來旅客驚呼的聲音,不遠處便有鯨豚跳耀於海面上了,船長刻意把船速放慢,讓我們和這些海上嬌客拍照,龜山島這邊出現海豚的機率比較高,數量也很多,包括瓶鼻海豚、長吻飛旋原海豚、瑞士海豚、真海豚等等,但是海域不夠深,出現的鯨魚大部分都是比較小型的小虎鯨、偽虎鯨之類的,像抹香鯨這種洄游性的鯨魚,可能頂多一年出現一次或兩次,機率不是這麼高。
我們在龜山島的北岸碼頭上岸由當地導覽員帶我們走一小時的島上觀光行程,首先來到的便是島上的精神標誌「島孤人不孤」字碑在之後是長800公尺的軍事坑道,主坑道高3.5公尺、寬3公尺,裡面有很多設施,如90高砲、機槍陣地等軍事設施,媲美金門翟山坑及馬祖八八坑道. ,讓您不用去金馬戰地前線,也能深深感受戰地坑道實況。
接著我們來到了龜山國小,龜山島以外貌酷似海龜而得名,因地勢顯要,曾列為軍事重地成為國軍駐防的管制區,於民國89年8月1日龜山島正式開放觀光,也因此龜山國小現今成為遊客觀光拍照的重要景點。 接著到銘嘉亭-環湖步道步道全長約650公尺,環繞著寧靜美麗的龜尾湖畔興建而成。沿線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讓您駐足流連,還可見到難得的台灣野百合是遊客最喜愛留影的地方。
龜山島有兩個半淡鹹水湖,較大者位於龜尾和龜甲交接的地方,呈長方形,東西長約四百公尺,南北寬約兩百餘公尺,莊嚴慈祥的觀音像,好像在家鄉等待遊子歸來的慈母湖畔的另一角,有一池永不乾枯的地底天然湧泉,汨汨的泉水,有俗稱它為「龜尿」,不過它可是居民重要的飲水來源。 島上唯一的一座廟宇-拱蘭宮,據傳興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77年)左右,主祀媽祖,為島上唯一信仰中心,並在民國四十一年進行改建完成。在民國64年島民集體遷村的同時,拱蘭宮奉祀的媽祖娘娘,也隨同他們移駕頭城大溪。現今仁澤社區的拱蘭宮,前身即是由龜山島原住民所奉祀的龜山島拱蘭宮。
大概十一點我們回到了龜山島遊客中心,看了龜山島簡介影片後,便又到碼頭搭船還龜山島一圈欣賞所謂的龜山八景龜山島獨特的火山島地形,造就了許多觀光資源,清朝時期有所謂「龜山八景」,分別是龜山朝日、龜岩巉壁、龜卵傳奇、龜島磺煙、神龜帶帽、靈龜擺尾、眼鏡洞及海底溫泉湧上流,與海蝕、火山、氣象等自然現象有關,旅客要看遍八景並不容易。 「龜山朝日」指的是日出從龜山島升起,搭配不同季節的日出方位、天氣狀況,在蘭陽平原海岸線遠眺日出;「神龜戴帽」則指高度較低的積雨雲盤據在龜山島上,遠看彷彿戴了頂帽子的景象,也是早期宜蘭人判斷大雨將至蘭陽平原的氣象徵兆。兩者皆屬氣候景觀,且必須在特定時間從蘭陽平原遠眺龜山島才能見到。
「龜岩巉壁」則是指龜首東南面山壁,長年受到地震及海蝕而不斷崩落,形成特殊的海崖崩壁,地質隨時間千變萬化而鬼斧神工;「眼鏡洞」也是受到差異侵蝕所產生海蝕洞地形,一般民眾只能在船上遠眺無法踏足。東北角管理處說,在民國70年代,還有中國與台灣漁民會在夜間於眼鏡洞附近進行海上的走私交易,又有龜山夜市之稱。
 龜山島上的安山岩隨著地震及海蝕崩落後,礫石隨著海流漂動而在島嶼西側形成一條長約一公里的細長沙嘴,名為「靈龜擺尾」的特殊地景,海流會隨著季節變換,龜尾也就跟著南北飄移擺動,夏季時龜尾筆直一線,秋季開始東北季風慢慢增強朝南彎,冬季時會彎向南側,待春季東北季風減弱,又緩緩朝北飄移恢復到筆直。 龜山八景中的「龜卵傳奇」與「龜島磺煙」已經成為絕景。東北角管理處說,相傳早期退潮時可在龜山島西南側看見兩個浮出水面的礁石,如今卻已不復見,「據傳是在民國32年某日一聲巨響後便消失不見。」因當時正值二戰期間,亦有民間穿鑿附會其遭美軍轟炸而沉沒,但亦可能為天然地質變動因素,實際原因已不可考。
「龜島磺煙」則是原先在龜首的火山口附近,因海底火山活動而有明顯的硫磺出氣孔,如同陽明山的小油坑反覆冒煙,但在2004年因地震造成地質崩塌,落石覆蓋氣孔而消失,磺煙只剩一息尚存,不過隨著火山活動及地質變化,未來龜島磺煙仍有重現的可能。 
龜山八景中的「海底溫泉湧上流」即是指近年龜山島最熱門的景點牛奶海,龜首淺海的火山熱泉不停湧出,使得海水由深藍色轉為淺藍、乳白色的奇特景象。一般海水呈弱鹼性,pH值約為8,但牛奶海的pH值為6,呈弱酸性,而海底熱泉水的pH值則低至1.5,屬酸性熱泉,因此牛奶海應為「酸奶海」。著名的龜山島獨特物種「烏龜怪方蟹」(學名:Xenograpsus testudinatus)正是生存於此。「烏龜怪方蟹」是台灣學者於2000年發表的新物種,因在龜山島發現,且頭胸甲形狀近似龜殼而得名,又因生活在海底熱泉旁的硫磺洞穴附近,也被稱為「硫磺怪方蟹」,除了在台灣龜山島,日本鹿兒島南方海域也有發現族群分佈。
在繞龜山島一圈,船長解釋了龜山八景後,船開回了烏石港碼頭,結束上午龜山島之旅。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北投文.化半日遊,温泉浴場那卡西(上)

台北有很多的行政區,每個行政區都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故事,2021年3月20日和鄧姐參加了台北市導遊協會和台北市觀光局舉辦的北投半日遊,讓我了解以溫泉、浴場、那卡西的文化背景及那個年代北投的黃金歲月。
3月20號那天一早吃完早餐後,大概八點左右搭公車出門到景安捷運站搭捷運到東門站換淡水線經過了台北車站便一路前往北投,這裏在以前是北淡線的火車路線,沿途經過的一些車站和今天的行腳之旅也有一些關連性,捷運大概九點左右到達北投車站,因為今天的起點是新北投捷運站,所以必需要下車到第四月台換車,搭電梯到了第四月台,這兒有一組介绍新北投文化的塑像,包括有人在彈手風琴唱歌,有人在泡温泉,還有不動明王等充份把當時北投繁華的景像忠實的呈現出來,我拍了一些照片,不久新北投支線的列車緩緩駛進。
新北投支線捷運列車不同於其他的列車,整個車身是有彩繪新北投的意像,另外車廂內有些地方有導覽台,裝飾成木質浴缸的台面,按下去會有新北投景點的介绍,別具巧思的設計,讓很多人好奇拍照,列車行駛速度也不快,讓人可以居高臨下欣賞新北投的風景,大概五分鐘已經到新北投捷運站了。
由於離報到的時間還有大概半個小時,鄧姐也還在路上還没到,我便去旁邊的七星公園逛了新北投驛站和一節的火車景點。
日治時期為了發展新北投地區的溫泉觀光產業,因為興建新北投支線,後改為新北投驛,所以新北投這個地名也因此誕生。新北投車站是台北市僅存的百年車站,站體為木造結構,屋簷架下的雕花托座和1937年因擴建的3+1組合老虎窗,是這個建築的一大特色。後在1988年因北淡線停駛而走入歷史,並將站體拆遷至彰化台灣民俗村。2003年因無化資產保存意識抬頭,於是官方和民間一起爭取讓車站回家,最後定案於原址附近的七星公園內重組,經修復後,於2017年4月重組完成並對外開放。
由於車站還沒有開放,我便先參觀了旁邊的月台日子的展覽,新北投車站木建築旁邊,在2019年終於迎回一輛曾跑過淡水線的35TP32850型三等普通客車車廂,這裡面的展示包括北淡線的車站模型,還有以前的舊照片及以前的書包、扁擔、腳踏車等,這火車,不只是能看看,還能走進去參觀喔!裡面是真的火車的樣子耶!而且,一踏進去就像穿越了時空一樣,回到過去了。踏上車廂,從過去臺鐵淡水線手繪動畫開始,靜看延站景緻變化;新北投五光十色的特色文化產業,由五位產業見證者帶您瞭解;紀錄著過往車廂內的庶民生活風景,轉化成VR方式身歷其境;淡水線是臺灣最古老的支線鐵道,也是第一條由傳統火車軌道銳變成高運量的捷運系統,而新北投支線的開發,造就週邊產業的蓬勃,溫泉飯店產業、酒家菜、那卡西、限時專送、北投陶瓷在到中影製片廠等等,藉由五位產業見證者的口述,和我們一起回到五光十色的溫泉鄉。令人心動的城鎮軌跡沿線的風光流轉,穿梭前世今生,從大稻埕站開始,淡水線上的火車一路搖搖晃晃載著旅客往返臺北和淡水,至今,現在的車站名稱融入我們生活的日常,1970年代後,淡水線上大大小小共11個車站,都有各自地方故事與風景,鐵路帶來的變與不變,寫進了一代又一代地方人的傳承裡,讓我們聆聽這些不隨時間褪色的回憶,佐以車站模型,復刻回憶。
十點新北投車站開放參觀,由於現在還是疫情時間,入內參觀必須量測體溫及管控人數,目前車站的常設展是車站時光,將為大家娓娓道來車站的前世與今生,從日治時期歷經擴建與拆除,從北投到彰化,北投人寄給老車站的情書從未間斷,這是一段屬於北投人與老車站之間親密且漫長的故事。本次展覽將帶領大家一窺車站在各個時期當中的興衰點滴、並解析存於車站中各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身體密碼。新北投車站生命的延續,不僅只有站體的遷移重建,還有民眾記憶的傳承接力,只有將車站的故事一代傳一代,車站的未來才能被無止境延伸。
另外有一個特殊的「奇憶北投」實境解謎遊戲,只要購買並遊玩「奇憶北投」實境解謎遊戲,破關後填寫問卷,便有機會抽到Sony PS5、HomePod mini與多項家電等大獎!
新北投車站也有志工老師導覽,但我看時間來不及了,便走出車站,回到捷運站,這時候導覽許老師和台北市導遊協會的工作人員已經到了,我便前去報到,也交了一百元,工作人員給我們每人一個口罩及北投春天酒店的泡湯折價券,可以用四百八十八元的優惠價想用原價八百元的泡湯券,不久鄧姐也到了,參與活動的人慢慢到了,十點半我們開始今天的行程。
首先老師在車站外幫我們解釋了北淡線的歷史。說到北淡線的歷史就要談談淡水港。淡水港,淡水河的河口港,昔日因具航運之利且地理位置重要,在台灣清領末期至日治初期,在貨物運輸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中英法天津條約簽訂之後,淡水港開放為通商口岸,使其搖身一變成為國際港口、北台灣對外貿易的重鎮。外國商人進入,促使北台灣經濟作物茶葉的風光發展,繁榮水路運輸集散地,像是大稻埕。明治33年(1900),為了方便淡水港至台北間的貨物交流方便,日人開始沿著淡水河修築鐵路線。終於,明治34年(1901),台灣第一條鐵路支線,北淡線,從台北到淡水的鐵路全面通車,總長21.6公里。北淡線鐵路共經過16個車站:大稻埕、北門、台北、大正街(戰後改名為長安站)、雙連、圓山、宮之下(戰後改名為劍潭)、士林、唭哩岸(1950年代改名為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江頭(戰後改名為關渡)、竹圍、淡水。為了開發硫磺礦以及方便至北投泡溫泉的民眾,1919年北淡線增築由北投至新北投間1.2公里的新北投支線。時代變遷,人類主要的交通行式也隨著改變。北淡線沿線人口持續成長,地面上逐漸增加的其他交通工具(像是汽車)的競爭,使北淡線鐵路營運收入從1968年的運輸量高峰之後急速下滑,甚至到營運虧損的情況。自此,北淡線的實用性開始受到挑戰,且對於北淡線的改變之聲四起。1988年7月15日,淡水線最終日營運,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台北車站第六月台發車後,87年的營運宣告結束;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台北~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1997年,已經改建完成的台北捷運淡水線通車,成為台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為捷運的路線。
導覽老師介紹完後帶我們走到旁邊的一個溫泉水池,跟我們介紹北投的溫泉。
北投的溫泉和烏來及礁溪的碳酸氫鈉泉不同,大體來說分為青磺、白磺及鐵磺,北投溫泉始自大屯山之火山爆發,火山地底留下豐富的熱源,熱源將地下水加熱,再由岩層裂縫湧冒而出形成溫泉。現在溫泉路的溫泉,正是藉此奇蹟發展而成,溫泉也最為充沛。泉質青磺、白磺兩種。青磺溫高攝氏100度,白磺溫50度,地熱谷屬青磺質,適於煮蛋、嬉戲,為觀光休閒之地,溫泉路之溫泉屬白磺質,天賦治療皮膚病症,促使人體血液循環正常,精神舒暢之作用,最適合中年以上之人沐浴。日據時期北投溫泉最為著名,至50年代尋芳客量暴增,遂有限時專送服務,至民國68年10月政府嚴令禁娼,限時專送立即消失於無形,溫泉路之盛況亦日漸沒落,只有溫泉功能依舊,仍為遊客所喜愛。青磺在地熱谷附近的泉質為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泉,泉水清澈微綠似玉,亞洲只有日本秋田縣和北投才有。北投公園露天溫泉、瀧乃湯、新秀閣大飯店等處的泉質皆屬青磺泉。硫磺谷的區域因為是硫磺氣非溫泉,所以引陽明山之山泉水注入而形成溫泉,色澤乳白,散發著淡淡的硫磺味,因此有牛奶湯的美稱。北投地區的溫泉飯店大多為白磺泉。位於頂北投、雙重溪北面及南磺溪上游山谷內,以及陽明山後公園附近,為中性碳酸泉,水質透明有鐵質沉澱物,因此稱為鐵磺。
我們在這兒享用亞洲少有的溫泉洗手,備感溫馨,接著我們前往新北投公園,北投公園因在新北投捷運站出口,也有不少人稱之為新北投公園。公園本身佔地18500坪,超過6公頃,是台北市的第3座公園,也是第1座溫泉公園。從新北投捷運站一走出來,過個馬路就到,進到北投公園會看到一個大型的噴泉。噴泉在2019年重新裝潢過,定期會有噴泉水舞,多年前金城武與梁詠琪的電影向左走跟向右走就是在水裡拍攝哦。現在因為水情吃緊,並沒有在噴水,但有街頭藝人在這兒演唱,老師也順便幫我們介紹了有名的那卡西文化。
日據時期,藝妓的表演以三味線、能樂為主。臺灣人經營的旅館,收費較日本人經營的溫泉旅館低,表演節目也大都是符合臺灣人口味的南管樂曲和臺灣歌謠。「那卡西」在日文原意為「像水流動的行業」,走唱於各旅館、酒店間、夜市間,其對象泛指走唱維生的歌手、樂手及其音樂演出的形式。最早的表演型態,是採自彈自唱以娛樂賓客,多以1人演奏、1人演唱的2人編制出現,後來才有隨客人點唱的服務。那卡西的樂器由早期樂師自彈自唱,轉變為富西洋風的手風琴、吉他、鼓等小型樂團,隨著科技發達,演進為電子琴或電吉他,尤其是電子琴,只需要電子琴,就可以製造出所需的音效。極盛期北投的飯店,每家約擁有3至7組那卡西團。此外,尚有待命的那卡西,電話一通,服務就到,以便飯店急需。那卡西的沒落是在民國80年後,隨著政府掃蕩八大行業政策的執行及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加上卡拉OK、KTV風行一時,日漸式微。
在短暫休息後,我們沿著北投公園旁的中山路前行,中間我們看到了凱達格蘭文化館,因為我們今天行程很多,並沒有進去參觀,但老師也幫我們介紹了凱達格蘭族和北投的關聯。
北投的舊名「巴島」(Patauw),為平埔族語女巫之意,可能因為北投過去終年煙霧瀰漫,原住民對此充滿尊崇畏懼而稱之,北投溫泉發展起來之後,當地則有「女巫之湯」的美稱。
三百多年前出版的《裨海紀遊》一書中,記載該書作者郁永河於1697年來台採硫時,在北投所見的硫磺泉、平埔族聚落、風土民情等內容,不過當時硫磺可能只使用於製作火藥,並未作溫泉洗浴或浸泡之用。1893年德國硫商奧理(Ohly)來到北投發現溫泉,因為知道溫泉對疾病的療效,遂興建台灣最早的溫泉俱樂部。後來日本人於文獻中雖記載此事,但推測也許奧理的溫泉俱樂部規模不大,時間也很短,因而並未詳加說明。1895年,來自日本大阪的平田源吾發現北投溫泉的泉質極佳,於隔年重返北投成立「天狗庵」。同時期台北軍政廳財務課長松本龜太郎興建「松濤園」,與「天狗庵」同為台灣最早的溫泉旅館,也是北投溫泉浴場的濫觴。
接下來我們到了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北投圖書館是台灣首座綠色建築,建築以木構架為主,座落於北投公園內,從218公車到北投公園站下車也是另一種抵達的方式,沿北投公園走在中山路上,與圖書館遙望的木造景觀台,可以更清楚看見林木茂密,圖書館在自然綠意中充滿生氣的一面,小溪流過、台灣輪廓造型池與比鄰的北投溫泉博物館,緩步走過清新氣息跟歷史將帶我看向別具印象的北投風貌。
在11點左右我們到了溫泉博物館,由於疫情時間必須實名制參觀,館內也不能解說,老師先在外面講了溫泉博物館的歷史沿革。
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為北投公共浴場,1913年完工。日本時代北投溫泉旅館的消費昂貴,台北州廳便仿造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由台北廳長井村大吉規畫、建築師森山松之助監造,在北投溪畔第一瀧旁興建一座公共浴場,開放給一般人士使用。這座兩層樓的公共浴場建築外觀為維多利亞式,浴場空間設計上有拱廊和彩繪玻璃等西洋建築語彙,以及羅馬風格大浴池和日式榻榻米大廳,為當時東亞地區最大、最華麗的溫泉公共浴場。因當時泡湯的男女比例較為懸殊,浴場內的大浴池及榻榻米大廳主要供男性使用,只在大浴池另一側設小浴池,供女性和兒童泡湯,另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供重要賓客使用。日本裕仁皇太子(後為昭和天皇)曾到此一遊,現今二樓的視聽室,即當時為迎接皇太子特別增建的「禦休所」。可惜這座風光一時的公共浴場隨著時空遞嬗,早已停止營業,先後由北投區服務分社、國民黨北投區黨部、縣議會招待所、光明派出所等單位進駐,有段時間還出租為電影道具間。1994年一群北投國小師生在蒐集鄉土教學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此處荒廢的景象,特別寫了陳情書請求保留浴場,爾後在一群關心北投發展人士的推動下,這棟建築於1997年被列為三級古蹟(因法令制度修正,現為市定古蹟),並於1998年以「北投溫泉博物館」之名重新啟用。
11點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北投溫泉博物館參觀。
<待續>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北投半日遊,溫泉浴場那卡西(下)


 2021年3月20日在導覽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北投溫泉博物館參觀,由於疫情期間,參觀必須預約和實名制,老師幫我們預約好11點到11點半在館內參觀。一進去馬上有志工向前告知要脫鞋子,換上現場拖鞋,鞋子有用酒精消毒過,非常安心。北投溫泉博物館被列為三級古蹟,為了避免鞋子刮傷破壞木造建築,這是必須的~話說這鞋櫃完全就是日本古蹟建築裡,常看到的模樣,太有味道啦!獨特鑰匙要保管好喔,一樓一進去便是一個榻榻米大廳,非常經典,是日本時期提供遊客泡湯休息的區域,大廳經常舉辦活動,北投人真有福氣呢。榻榻米旁邊的望台,是欣賞北投風光的好去處,北投溫泉旅館林立,超過百部的台語片喜歡來這取景。因此過去北投這附近還有「台語片好萊塢」之稱,我現在才知道有這種地方,太逗趣啦!接著我走道多媒體視聽室,這裡有很多的多媒體可以讓遊客體驗相當有趣,因為時間很有限,我們便走下一樓參觀。 接下來到一樓展區囉,舊時溫泉浴場模樣現身首先參觀這區是女性和兒童泡湯的地方,空間相對狹小, 接著參觀於性的大浴場,面積大超多的,圓拱列柱圍起的羅馬風格大浴池。浴池外側迴廊牆上,還有鑲嵌彩繪玻璃窗花,塑造出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是當時東亞最大型的溫泉浴場。 最後老師帶我們參觀展區「北投溪上珍寶」(北投石、大浴池)北投石是正式學名,也是全世界唯一用台灣的地名來命名的礦石,它的產地只有日本玉川及台灣的北投溪,其共通特性為生成於青磺溫泉水,且具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鐳。而所謂的北投石是附著在石頭上的一層結晶物,它的價值不在於使用與收藏上,然而學術研究上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共浴溫泉鄉」的展覽1896年松濤園、天狗庵等溫泉旅館開始營業,溫泉事業漸漸興起,各家溫泉旅館、俱樂部等,紛紛引進傳統旅館制度、日本藝妓,現今新北投一帶的溫泉事業如日本國內眾多的溫泉鄉,為著名高級休憩區。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來台,對於在日治時期即發展為娛樂場所的新北投溫泉事業經營模式並沒有禁止,而是訂定辦法管理。此後北投不但是飲酒作樂之所,也是日本觀光客在1960-1970年代的必到之處,亦為越戰時期美軍渡假的據點之一,就這樣到了1979年廢娼為止,北投在臺灣被當作溫柔鄉的代名詞。最後老師幫我們介紹了湯守觀音,日據時期,台灣的佛教起了劇烈的變化,形成與清領時的佛教非常不同的樣貌。台灣佛教之所以會有如此體質上的轉變,與日本佛教的傳入,有密切的關係。1895年,隨著軍隊領台渡台,各宗派為了推行佈教(開教)而設立了許多說教所,作為佈教的據點,並建立寺院。各宗派共通點是以台北為佈教中心,從台北向各地展開佈教;也有一部份是由內地人(在台日本人)的地區展開。日本佛教各宗派先後在台灣活動的宗派有天台宗、真言宗高野派、真言宗醍醐派、淨土宗、曹洞宗、臨濟宗妙心寺派、真宗西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等七宗十二派,於全島擁有寺院五十六、教務所一,布教所百十,信徒約十七萬人,具有相當堅固的勢力,但其中信徒大多係日本人。渡台後,各宗派中比較能夠獲得穩定的信徒、寺院、說教所,有曹洞宗、真宗本願寺派、淨土宗、臨濟宗妙心寺派等等。臨濟宗妙心寺派是和台灣人之佈教使通力合作, 獲得本島人信徒;並為了佈教,積極地進行寺院和說教所的設置。 北投湯守觀音並不屬於日本佛教各宗派或傳統移民神祇,祂是因為溫泉而衍生出來,是因為北投地區人民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現象,依著宗教、心靈生活、審美感情的需求而出現,為守護而被創造出來。這種與民眾的思想感情與生活願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觀音,正是溫泉文化鮮活的生命力。北投湯守觀音的推手村上彰一先生,生於1871年(明治4年),逝世於1916年(大正5年),享年46歲。從14歲加入日本鐵道(路)公司,擔任運輸工作起,一生服務於日本、台灣、南滿州、中國北京鐵道事業。村上在1900年(明治33 年)抵達台灣鐵道服務後,隔年四月到天狗庵入浴與平田源吾認識,經常在天狗庵下棋、閒話家常,度過休閒的時光。
溫泉博物館可以參觀的館藏相當豐富,但我們只有半小時的時間,所以也只能走馬看花的參觀一下,11點半準時離開前往下一個景點梅庭。
梅庭建於1930年代末,曾是「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別館,現為市定歷史性建築。建物格式特殊並保有日式木構架建築風格,地下室之RC防空避難室屬太平洋戰爭初期之形式,庭院外牆係以城垛型式建構,後院綠樹成蔭,幽雅蒼鬱,俯臨北投溪,水流潺潺。入門口柱上並刻有于右任先生其手書之「梅庭」題字。「梅庭」為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日式民宅建築物,順應地形而建,共分上、下二層。上層面臨中山路,正立面為地面層,為日式木構架。考究其牆面施工,為防潮隔間灰漿牆,木條架上內層以「赤泥土沙」鏝抹,外層以白灰漿粉飾;外觀是以石砌台基、魚鱗牆板、黑瓦、木隔櫺為建築風格。下層為鋼筋混凝土造,是作防空避難室用,可直通後院,其日式建築構造與地下防空壕,呼應著對面大型防空壕的種種特殊意義,皆具其歷史價值。
接著我們前往地熱谷,地熱谷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北投公園旁,與捷運淡水線新北投捷運站距離約15分鐘的路程,為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是北投編號56的公園,總面積約為3500平方公尺,是大屯山群區域內水溫最高的溫泉,硫磺煙霧的景色擁有「礦泉玉霧」的美稱,是日據時代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地熱谷早年是遊客煮食和遊樂的所在地,不僅容易發生燙傷意外,更會造成溫泉水質的污染,造成護欄常崩坍,因此在民國83年自來水處將地熱谷重新整修,溫泉池四周設有欄杆、賞景涼亭和親水溝渠,民眾雖然無法在煮食但可在親水溝渠泡腳,讓民眾來到地熱谷依然能享受到溫泉地熱谷溫泉泉水清澈,溫度約在90℃至100℃,水質是屬鹽酸酸性泉,PH值約1.6,又俗稱「青磺泉」,當地居民亦稱為「磺水頭」,不可用肥皂洗身,屬強酸類,對建築物及金屬品腐蝕性強。不可飲用,但據說此類溫泉對關節、筋肉、皮膚、支氣管、神經均有益;地熱谷因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讓人聯想到恐怖的地獄,且谷底地質鬆軟,常常有來此民眾失足跌倒被燙傷,所以又被稱為「地獄谷」,也有人稱為「鬼湖」。老師也跟我們介紹了特殊的北投石,地熱谷的溪石具有放射性元素「鐳」,命名為「北投石」,是世界數千種礦石中唯一用以台灣地名命名的礦石,目前僅有台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有這種礦物,雖然歷經破壞但在整修後,地熱谷設置了「北投石復育區」,讓民眾來到地熱谷旅遊不僅能感受到溫泉鄉的情懷,更能了解世界不可取代的自然生態。 這時候已經12點了,附近的商家有在賣烤玉米和溫泉蛋,在這兒買了東西吃了一下,稍事休息後,老師奏帶我們前往普濟寺。普濟寺建於西元1905年,為臺灣罕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原名「鐵真院」,1949年更名為「普濟寺」,1998年3月台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外觀古樸淡雅,沒有琉璃及彩繪修飾,大殿全為高級檜木造,寺的屋頂向前伸出,成為入口玄關,斗拱及虹樑的雕刻為典型的日本古式建築。我們爬了八十多階的階梯上去但見其屋頂向拜的最前端兩側,放置象徵長壽的烏龜。屋頂兩側的山花雕刻精美,鬼瓦上有鐵真院的徽纹裝飾。樸素無華的花頭窗還有于右任先生手題橫匾墨寶,寺旁供奉的子安地藏王菩薩像,左手抱嬰兒、右手持禪杖係於昭和五年(1930)所供奉象徵保祐小孩,旁邊還有村上鐵道翁略傳石碑,字跡有些模糊,大意是感念日治時代,村上彰一任內對北投溫泉的貢獻,策畫建設完成北投的溫泉管路,以及當地的鐵道工程,是北投溫泉區從日治時代興盛至今的最大功臣之一。
走完這個景點後已經十二點半,照理說導覽的時間已經結束了,但老師還是堅持帶我們走回捷運站,順便參觀兩個未走完的景點,很謝謝老師。我們沿著北投公園旁邊的光明路下山,不久便到了瀧乃湯。瀧乃湯約莫西元1907年前後(日治時期)確切時間已無可考,起初為當時居住於北投的人們沿北投溪畔,利用自然溪流泡溫泉建立的湯瀧浴場之後成為日治時代官方使用的大眾浴池,主要是提供給日本軍人療養使用,所以當時僅有男湯,現今的男湯即是最古老的樣貌。1950年前後,由第一代經營者林添漢先生標購承接後,將原為露天的瀧湯增建為有屏障之大眾浴場,並續保留最原始的男湯風貌,另外增設了女湯與個人湯,開始對外經營。在臺北新北投這個溫泉鄉的中心裡,有一個風格自然簡樸、存在悠久流長、蘊藏豐富故事的溫泉浴場~瀧乃湯就此存在。瀧乃湯溫泉浴場,目前建築仍瀰漫著難得一貫的庶民風格,為新北投溫泉區現存最古老的日式泡湯浴場,亦是為一般民眾最自在消磨時光、休養生息的溫泉沐浴場所。 瀧乃湯令人流連不已的,在於那經歷漫漫歲月所保留下來的氣氛與感受,及一直堅持不變地提供著最天然最原始的優質青磺泉質。 最後我們經過了最高檔的家賀屋飯店來到旁邊的天狗庵遺址,台灣第一間民營溫泉旅館「天狗庵」藏身於台北市,見證北投溫泉發展史,北市府決定原址(現溫泉路73巷)打造「天狗庵史蹟公園」,營造最天然的日式庭園景觀。天狗庵成立於西元1896年,乃台灣第一家民營溫泉旅館。當年創辦人平田源吾來到北投,意外地發現北投的溫泉有療癒之效,便在此留宿養傷,後更經營起溫泉旅館、籌建北投湯守觀音,甚至撰寫《北投溫泉誌》等事蹟,對北投在地發展貢獻極大。
天狗庵是當初日本人開設在新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但隨著日人離開而荒廢,日本溫泉旅館第一品牌~~加賀屋全球海外唯一分館就選在日治時期昔日的天狗庵的遺址重新建一棟,雖然天狗庵未具文資身份,但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北投溫泉的歷史,因而就地打造該公園。天狗庵史蹟公園就在加賀屋側後方,範圍不大,但有著日式庭園風的味道,走在路上時不時就可見路旁冒著煙鼻間有著溫泉味,再加上這有著日本風的小公園,彷彿來到另一個世界,想感受置身於異地的fu,走一趟天狗庵史蹟公園準沒錯。
在走完天狗庵遺址後,已經一點了,今天的行程也結束了,很感謝老師不辭辛苦的帶我們走完今天北投的所有景點,老師也又送了我們每個人一個彩色的口罩當紀念品,慢慢走回新北投捷運站,沿途有一些溫泉飯店,鄧姐還想去淡水,我今天有點累了,便從北投搭捷運回家,結束今天北投半日遊,溫泉、浴場、那卡西的行程。

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新春之旅台南行-大目降文化園區


 2021年春節假期總共有七天連假,我們在二月十四日也就是大年初三那天準備下有全台首府之稱的台南做一次三天兩夜的春節旅行!我們今天大概10點半左右從中和上國道三號南下,因為是過年期間車流量比較大,在土城到龍潭段有些塞車,我們十二點過了關西後車流量就比較順了,一點多我們到了西湖休息站,和妹妹一家約好在這兒會合,也上了洗手間,買了簡單的餐點吃了一下,大概兩點左右繼續往南開,中間又在南投休息了一下,大概四點半左右到了台南的永康交流道,下交流道後便到了我們這兩天助的台南商務會館了。
由於春節期間飯店有一些活動,包括免費的蛋糕、鬆餅等下午茶,但只提供到五點,所以把握時間去享用了一下,飯店房間也有提供包括關廟的鳳梨酥、台南限定版的成功洋芋片及一些糖果餅乾,我們稍事休息後便出發開始台南之旅。
我們第一個去的景點便是新化老街,新化老街座落於新化中正路一帶鬧區,建於日治時期,是連棟仿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現今老街上有許多間歷史悠久的老商號,販賣糕餅、米糧、匹布、中藥材和各式百貨五金...等等,當然也融入了多樣在地特色文化商品。
新化舊名大目降,新化原為西拉雅平埔族聚落,舊稱「大目降」,為西拉雅語Tavocan 音譯。西拉雅 (Siraya) 是台灣文字記錄最早居住在台南的族群,與大台南歷史和文化的形塑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大目降文化園區原為警察宿舍,經修復之後成為一綜合園區,內有多個景點,例如武德殿、日式宿舍群、日式庭園、故事館、大目降廣場等,文化資產及文化設施密集,是認識大目降文化至今演變的最佳文史遊覽場域。
我們在大目降文化廣場前逛了一下,對街便是有名的新化武德殿及日式宿舍群了。
新化武德殿興建於何時有兩種說法,但可確定是於昭和年間所落成。二次大戰後,武德殿從推廣日本武道的地方變成榮民的住所,而入口前方不到一公尺處建有消防隊廳舍(現遷至國立新化高工附近)其入口門廊約在興建此廳舍時被拆除。新化鎮公所計畫將武德殿提報為歷史建築後,裡頭居住的榮民已遷至他處,並進行整修。原本門廊因遭拆毀而難以恢復原貌,但後來在2010年時在康昭明提供舊照片下,得到門廊外觀的資料,而後在2011年時找到門廊基座的鋼筋,得以在原址復建門廊,而舊消防隊廳舍因擋住門面而得拆除,整體工程已完工。
新化武德殿和其他縣市武德殿不同有三個唯一,首先便是第一個【唯一】,指的是全台只有新化武德殿,還保留彈簧地板,而不是只有觀賞用,其實這是當初日本人為柔道所設計的,為了避免受傷,所以在木地板上行走時,稍微會晃動是正常的。第二個【唯一】,是指新化武德殿的三面牆壁都是檜木造的【雨淋板】,其他武德殿多半是用水泥仿造的雨淋板。 第三個【唯一】,新化武德殿雖然只是郡級,但建築立面的【牛眼窗】,一般人認為是為了通風,但武德殿四面都是窗戶及有氣窗,所以應該是與新化老街建築立面的巴洛克風格一樣,牛眼窗裝飾的成分居多,代表的是華麗風格,非常吸睛。
武德殿南側通道遺跡保留著舊有編竹夾泥牆,修復工程以2公分竹皮,孔徑5-6公分採單斜與X型綁法方式編竹後,底層以黏土、稻桿、粗糠,中層以石灰、細砂、麻絨,面層以石灰、麻絨,各層材料分別依其比例調製均勻攪拌後,披覆完成。上面有玻璃寫著上棟日期為【日本大正13年3月25日】,其實上棟是日本人的說法,就是我們所說的上樑的意思,而大正13年是西元的1924年,距今2018已經有94年之久了。而最近的上棟日期則是【中華民國100年9月26日】,玻璃雖然是民國101年整修時才放上去的,但架住玻璃的左右二根長條木頭,可是日本治時期所留下的杉木,它架在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台灣紅檜木屋架構上這種屋頂下架住玻璃的杉木橫條,原先是作為維修屋頂時,提供給維修人員行走的設施,它有一個很特別的名稱叫【貓道】喔!這種貓道目前在國定古蹟舊台南地院裡也看得到,另外國外的歌劇院,為了方便工程人員爬高吊掛燈光或裝設布幕,也會有這種貓道的設施。
在武德殿的後方,這一棟建築物為昭和16年(西元1941年)以前興建,為新化武德殿附屬宿舍群之一,經過整修之後,目前作為化妝室使用。
在新化老街稍微逛了一下後我們便往赤崁文化園區。
赤崁文化園區範圍,以赤崁樓為最大地標建築,範圍大約是新美街以東,成功路以南至民權路左右的區塊,新美街一帶正是十七世紀台南海岸線的位置,園區內赤崁樓、祀典大天后宮、祀典武廟等國定古蹟矗立,回味荷蘭、鄭氏、清領跨跨越時空的歷史軌跡。
赤崁樓是早期台南舊城發展的中心,區內古蹟眾多,是台灣少數擁有荷蘭、鄭氏建築的文化園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區塊內擁有三個國定古蹟,除了華盛頓郵報旅遊版曾特別推薦的赤崁樓外,明寧靖王府邸(今大天后宮)、及由寧靖王的關帝廳改建而成的祀典武廟,都很值得一遊。另外園區內相關的老街,及其它的古蹟,如鄭氏遺臣的宗廟陳德聚堂、香火鼎盛的天公廟天壇、有著明寧靖王親書的名匾的北極殿、有著金面玄天上帝的開基靈佑宮等,也是適合探訪的古蹟景點。若要參觀傳統工藝或品嚐傳統美食,也可在此發現知名的再發號肉粽店、義豐冬瓜茶、白北浮水魚羹、清珍鴨肉羹、金德春茶舖、舊永瑞珍餅舖、吳萬春香舖、隆興亞鉛行等,總令遊客流連忘返。
赤崁樓1652年為荷蘭人所建,初稱為「普羅民遮城」,為行政商業中心。建築為三座略為方形的台座相接而成,1886年改建成飛簷紅瓦,有文昌閣、海神廟和蓬壺書院等,自創建之初迄今三百多年來,樓房之增修次數頗多,然其於台南市所扮演之角色,卻一直是十分重要。現存之赤崁樓,由南面的庭園、北面之閣樓及西面蓬壺書院所組成,庭園草木扶疏,立有國姓爺受降之雕像,靠閣樓之牆基土,則立有九塊石龜之御碑,其是移自於大南門城邊,為清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年讚賞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記功碑,碑以花崗石所雕,碑首雕雙龍,碑文滿漢各四邊,二者合壁一篇,所有碑是立於狀似石龜之贔屭上,其為九龍生子之一,生好負重,然由於其貌與龜無異,一般人均稱之為〔龜碑〕。現有兩棟閩南式閣樓,是立於原普羅民遮城改建之基座上,原有城堡相當的小,上有主要建築一座,南北則各有望樓,目前荷蘭時期之城堡只遺留西面之門及東北角之殘蹟二處,從其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磚材之疊砌,這些磚材來自於印尼爪哇島,並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之混合物為灰漿。閣樓之中,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海神廟目前懸以〔赤嵌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之展示館,東面之花瓶形門洞,相當別緻。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一樓亦做為展示之用,二樓則祀魁星,右手握硃筆,左手拿墨斗,一足踏鱉首,一腳踢星斗,以象徵獨占鰲頭之意。二棟建築皆位於台基之上,台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設置,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二樓閣中間現有一古井,傳說中可通往熱蘭遮城,是真是假,留待遊人自行想像。整座高起之基座周圍,砌以磚造欄杆,南面之欄杆還立有可愛之小石獅。南面基牆則砌以歷代石碑甚多,西面庭園中亦佈滿石馬、石陀與技勇石等歷史文物。蓬壺書院之門廳是該書院留存較具原貌之清領時期建築,面向西面,裝修簡樸,值得一覽。
可惜我們到時赤崁樓已經關園了,便到附近國華街尋找美食。
若說台南是美食之都,那麼國華街就是台南小吃的熱區。台南國華街可是台南超熱門的小吃美食的集散地,是許多觀光客來台南必吃必訪的景點小吃,國華街美食小吃,想吃飯、麵、甜點、飲料這裡通通都有,走一趟國華街,絕對讓你吃的開心又滿足喔 !陳時中部長遊台南,二天一夜的台南美食景點小旅行,抵達國華街,街頭萬頭攢動,人潮愈來愈多,連預先安排品嘗國華街美食也到不了,這次新春假期能來這兒吃道地台南美食也是相當難得的體驗。
台南的美食小吃很多,我們在這兒吃了有名的擔仔麵、蝦仁肉圓、府城豆花等,炸稞等,每樣小吃都比台北的偏甜,也許這便是南部人的口味,直到八點我們才心滿意足地回會館休息。
台南的夜繁華而熱鬧,我們住的永康區比較沒有鬧區的喧囂,飯店有可以做棉花糖的活動,王芊涵有做了一隻,飯店每個房間還有按摩浴缸,可以邊看電視邊泡澡,一解今天旅途的疲累,十一點左右便休息了,期待明天的台南之旅。

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新春之旅台南行-奇美博物館


 2021年2月15日也是農曆的大年初四,今天是我們台南之旅的第二天,也是我們重點旅遊!早上7:30分左右去飯店吃了早餐,台南商務飯店的早餐雖然不是非常豐富,但是也有當地的特色,尤其是台南人必吃的牛肉湯,以當天現宰的温體牛切成薄片,再淋上高湯,加些薑絲和米酒,相當道地的早餐,我也吃了兩碗,吃完早餐又回房間休息了一下,十點左右開始今天的行程!
我們今天安排的第一個景點便是保安車站,那地點在仁德區,保安車站前身為1900年啟用之車路墘停車場,原於現址南方1.5㎞處,但在1909年即遷到現址。1962年12月15日:依照村名改稱保安。保安村名係源自境內的車路墘保安宮。後因台鐵需要,2007年在舊址復設車站,保安車站包括門口的玄關,站房側邊、站房內座椅、售票口與行包窗口乃至車站牆上匾額,門口的窗戶、玄關的格式窗櫺,售票口的柵欄等都保留著濃厚的日式風情。是目前台灣保存最好的日治木造車站,站體建築採用阿里山檜木建構而成,至今仍維持昔日樣貌,是鄰近居民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學生們很重要的共同記憶與交通要地。
位於寧靜小村內的保安車站在與永康車站共同推出永保安康車票之後,才讓保安車站聲名大噪,加上2001年本土天王吳宗憲推出一首歌曲「永保安康」,MV就在此處取景,也成為不少人追星朝聖的地點。
我們在這車站外面拍了一些照片,也買了永保安康的紀念車票,然後便往下一個景點奇美博物館行去。
奇美博物館,位於臺南市仁德區,為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創立,是臺灣館藏最豐富的私人博物館美術館。以典藏西洋藝術品為主,展出藝術、樂器、兵器與自然史四大領域。樂器領域,擁有全球數量最多小提琴收藏,其中包含世界各大製琴師名作。藝術方面,典藏台灣最完整西方繪畫雕塑,目標為建構出基礎西洋藝術史脈絡。兵器領域,展示亞洲最完整之各國珍貴古兵器,透過戰爭兵器呈現歷史與科技演進史。自然史領域,擁有亞洲最大動物標本收藏,範圍涵蓋五大洲哺乳類及鳥類。許文龍小時候常造訪臺南州立教育博物館,立志長大後也要開一間博物館。而後來創辦奇美實業後,成為大企業家之餘,對藝術、音樂也很有興趣。從收藏名琴開始(現收藏超過一千把小提琴),奇美逐步擴展收藏藝術品的領域,終於有計畫有規模的成立博物館,且讓民眾免費參觀。1977年成立奇美文化基金會,1989年2月成立奇美藝術資料館籌備處,1992年成立奇美博物館,位於仁德區奇美實業大樓五至八樓,同年4月1日免費對外開放。2001年又在台南科學園區成立南科奇美博物館,專門展出人類從手工到機械的演變歷史。2012年奇美集團捐贈臺南都會公園內的博物館建築物給臺南市政府,本館及南科館館藏將搬遷至都會公園新館,於2015年1月1日啟用。博物館遷至今址後,仍維持臺南市民免費參觀至今。
我們大概10點半到奇美博物館的停車場,由於要走到博物館正門還需走大概十五分鐘,擔心媽媽走不了,於是跟停車場得警衛問可不可以有接駁車,警衛很好心幫我們叫了車,不久接駁車便來了,我們搭了接駁車,五分鐘後到了奇美博物館的大門口。
2010年動工打造奇美博物館新館,面積廣達近10公頃,建物總樓地板面積約一萬兩千坪,是目前奇美總部本館的五倍大,建築為重現西洋文藝復興時代,融合歐洲宮廷巴洛克風格,建築採歐式設計,突出高聳的圓頂、希臘神殿列柱式大門,處處充滿歐式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師『蔡宜璋』強調,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希望透過這座博物館,傳達讓台灣文藝復興從台南開始,建立新的人文價值理念~
因為疫情期間,要入內參觀有一定的人潮管控,擔心買不到票,還好十一點的還可以進去,妹妹買了七張門票,也幫媽媽租了輪椅,我們順利地入場參觀。
我們首先參觀一樓的動物廳,動物廳約展出2000餘件的標本。展示區分為北美洲、非洲、北極、南極、南美洲、澳洲、印度、歐洲、亞洲、台灣、鳥類、化石、隕石等方面。每個動物標本都栩栩如生,也是博物館最大的亮點。我們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參觀這個展廳,因為二樓樂器廳有交響樂的表演,我們便先上二樓。
奇美博物館的樂器廳樂器收藏由世界名琴起步,包含兩把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其中一把是1730年的大提琴,弗雷德里克·鮑爾 ,另一把是1722年的小提琴姚阿幸艾爾曼,及耶穌·瓜奈里的兩把小提琴《奧雷‧布爾》(1744年)及查理士·飛利浦·拉楓特雅羅斯拉夫·(1733年),其中價值約3億台幣的耶穌·瓜奈里名小提琴《奧雷‧布爾》號稱奇美博物館鎮館之寶,而奇美實際收藏的提琴超過450把。之後開始收集自動演奏樂器以及世界各國古樂器,包括弦樂器、管樂器、鍵盤樂器、打擊樂器等。自動樂器展演區中的美國1920年製自動演奏鋼琴,以打孔的紙捲(相當於樂譜)操控,包含鋼琴、曼陀林、排簫、木琴、鼓、響板、三角鐵及鳥鳴聲等樂器,自成一小型樂團。具有代表性的三把小提琴與鋼琴自動合奏樂器,同樣是以機械構造來取代人類的手指,操作琴弓、琴弦,可謂巧奪天工。 為了使更多的人欣賞名琴,而不只是存放在展示櫃中,奇美博物館會將館內收藏的提琴無償出借給知名演奏家(如馬友友、林昭亮、曾宇謙等人) 。
 在欣賞完樂器廳後,我們往旁邊的藝術廳。奇美博物館的藝術收藏以西方油畫、雕塑為主,自1988年開始有系統地廣泛蒐藏藝術史上各流派的作品,包含古羅馬帝國的馬賽克藝術、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及後印象派等派別的經典之作。其中收藏最為豐富的是十九世紀法國的繪畫與雕塑。 接著我們下到一樓的兵器廳參觀。兵器廳收藏的包括收藏數百年前的日本武士刀,各式各樣的盔甲等 。包括中國、日本、歐洲、古印度、波斯、亞洲、中東、伊斯蘭等地區的兵器。 奇美博物館館藏豐富,讓人看得目不暇給,由於時間已經一點了,我們還要逛漂亮的歐洲花園,只好先離開了,至於沒看完的館藏,只好留待下次再來好好欣賞了。
奇美博物館前的繆思廣場和奧林匹克橋也是必來參觀的景點,奧林帕斯橋,兩旁分立的12尊神像是希臘神話眾神,從宙斯、希拉、雅典娜 、阿波羅、阿緹密斯、赫菲斯托斯、波賽頓…等,每尊的神情姿態各異,值得仔細欣賞,尤其是衣服的線條皺摺,有著非常擬真的美感。 阿波羅像是一組大理石群雕,描寫的是太陽神阿波羅駕駛馬車從海面躍出的情景,如果去過法國巴黎郊外凡爾賽宮的應該會覺得很熟悉,這是奇美博物館委託法國藝術家斐路德(GillesPerraul t) ,用等比例複製十七世紀法國雕塑家圖比(Jean – Baptiste Tuby)為凡爾賽宮所製作同款「阿波羅噴泉」。這組作品單是在法國做模型就耗時3年,接著再到義大利以大理石雕塑,總共花了6年才順利運回台灣,放置在奇美博物館前,是難得的藝術作品。未來對提升台南、台灣的藝術水準將有很大幫助。 阿波羅除了是太陽王,也是文藝之神,希臘神話中 ,阿波羅每天早晨都會駕著太陽戰車從東方升起,為世界帶來光明。所以以這組噴泉雕塑做為來到奇美博物館的第一印象,駕著馬車的阿波羅,四周圍繞著用力吹著號角的海怪、海豚,宣告著太陽神的降臨,氣勢十分磅礡。這組雕塑有噴泉每十五分鐘會噴發。
在逛完這氣勢磅礡的雕術後已一點半了,我們請警衛叫了接駁車送我們回停車場,結束上午奇美博物館知性之旅。

新春之旅台南行一安平追想曲


 (身穿粉紅小洋裝,風吹金髮絲情郎)這首聞名遐邇的安平追想曲是台南人男女老幼都隨口能誦的情歌,新春之旅在上午參觀館藏豐富的奇美博物館後能到這全台開發最早的地方旅遊也算是一件樂事了。一座經過時空淬鍊的古城,安平憑著戰火留存的城牆古堡、貿易經轉的河海港口以及百姓生活的街道痕跡默默醞釀出屬於自己的時代風華。屋瓦紅磚是安平的印象色,他們堆疊出古蹟和懷舊的街道,殘留著漁村的影子,與水密不可分,這裡擁有接港的自然公園、有運河遊船,也有充斥叫賣聲的魚市。
說起安平的歷史不得不回想起一六二四年,安平古稱「大員」,是臺灣名稱的由來,據史冊記載,早期的台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稱為「台江內海」。內海西緣沙洲環繞,其中位居鯤鯓嶼之首的「一鯤鯓」,即在今安平一帶,是西拉雅平埔族台灣社聚居地;台江東岸是平原區,則為平埔族赤崁社所聚集。而明代的地圖、文獻上分別稱呼台江西、東岸為「台員」、「赤崁」,據推論,台南地名即由此二處平埔族社名音譯而來。 早期的漢族移民,可追溯至明代中葉。當時已有一些倭寇、海盜,以台南為基地為禍附近海域,大陸東南沿海居民與台灣原住民皆深深受其擾,明朝廷幾次派兵討伐,與原住民有了初次接觸,也開啟漢族移民之始。閩粵一帶陸續有居民因為逃荒、捕魚、經商等目的移居到台南,在一鯤鯓、北線尾沙洲一帶逐漸形成聚落。西元一六二四年,原佔領澎湖的荷蘭人被明軍所逐,轉而進據台灣南部。首先,荷人在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興建「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做為在台的統治中心。接著又在城堡東方與今民權路、永福路口,分別建「台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及「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前者因為歷史久遠,又曾是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故素有「台灣第一街」之稱。可惜在幾年前,由於當地居民認為老街過於狹窄且禁建法令有礙發展,該街道因而在民意壓力下被市府拓寬,新式樓房也如雨後春筍般蓋起,如今已鮮有古意!至於後者,則是台灣第一條有計畫興建的歐式街道。荷人在台灣的統治,不脫帝國主義的強霸作風,由於對漢族移民百般苛徵、限制,終於招致漢人不滿,於永曆六年爆發了「郭懷一事件」。該起義事件雖然最後被敉平,但荷人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遂於「普羅民遮街」北方建造「普羅民遮城」,即今「赤嵌樓」。然由於無法平息漢人憤怒,直到鄭成功入台前,全島形勢始終動盪不安。 西元一六六一年四月,鄭成功在任職荷蘭通事的漢人何斌引導下,通過鹿耳門港道,越渡台江內海,首先攻下「普羅民遮城」,緊接著圍攻「熱蘭遮城,」,九個月後,荷軍終於投降,結束荷蘭在台統治卅八年的歲月。鄭成功光復台灣後,改熱蘭遮城為「安平鎮」,做為鄭氏府第;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承天府」,做為全島最高行政機構。然而不到半年,鄭成功即不幸因病逝世。世子鄭經即位之後,任用鄭成功舊部陳永華為謀主,繼續地建設台灣。在人稱「明鄭孔明」的陳永華規畫推動下,台灣建起第一座孔廟,設立學校,教導人民晒鹽;更與英國簽訂通商協議,開展海外貿易。除此外,興水利、課農桑、安撫原住民種種施政,使得台灣豐衣足食、人心安定,逐漸成為漢人的海外樂土。雖然明鄭治台僅有短短的廿二載,經營重點多台南一帶,然在前期的戮力建設下,一個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漢人社會已經在台灣紮下基礎。更重要的是,鄭成功的復台,使西方殖民勢力遭到重挫,也開啟漢人有計畫經營台灣的新頁。
2021年2月15日的下午兩點我們抵達了人潮壅擠的安平老街,首先我們到職棒選手王建民常吃的陳家蚵捲享用午餐。這家店裡面滿滿人潮還好妹妹她們有先來佔位,我們到了才能有位子坐,不久我們點的食物慢慢來。"陳家蚵捲"的炸捲物粉裹得比較薄些,口感似乎也沒有周氏蝦捲來的酥脆,這點覺得小小勝出不過裡面的內餡鬆軟多汁,表現得還不錯,我們點的蚵仔酥炸得酥香鹹脆的蚵仔肉質沒老掉,大部分的店家大都灑點胡椒粉,陳家蚵捲給的是番茄醬,沾著吃特別有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蝦派是"陳家蚵捲"的獨家招牌,將蝦仁、魚漿、碎肉、蔥、紅蘿蔔用豆皮包覆著,然後做成方正的形與蝦捲吃起來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此道炸物製作時程耗費較久,須耐心等候囉。此外我們還有點蚵仔煎南部的蚵仔煎會加比較多的豆芽菜,粉漿周圍煎到恰恰的,飽滿的蚵仔讓整個蚵仔煎有加到分。
我們在吃完午餐後準備前往景點參觀,安平知名古蹟眾多,安平古堡、億載金城、安平樹屋早已是知名景點,來此非得前往一遊不可,其他如東興洋行、海山館、德記洋行、安平小砲臺等,也都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及各具特色的建築風貌,分別呈現荷據、明鄭、清朝、日治等不同時期所遺留下來的歷史足跡。臺灣三百多年來最精彩的歷史,皆化作優美的古蹟,留存在安平的結構之中。但因春節假期,有些景點人潮太多,有些以前去過了就不安排,最後我們決定前往德陽艦景區走走。 台南安平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是以「德陽艦」為主角的軍艦博物館,也是全台唯一的軍艦博物館,安平是個海邊城市,帶著濃濃的海岸風情,德陽艦園區就位於清朝時代抵禦外敵的億載金城對面不遠處,巨大的軍艦停泊在港邊顯得十分雄偉,還可以登船一覽艦艇構造,從甲板眺望大海,彷彿正在外海出任務般的臨場感,讓德陽艦已成為旅人們遊安平的熱門景點。
停泊在岸邊的安平定情碼頭德陽艦,除了壯觀的軍艦外,還會有不同的精彩展覽可以看,今天來這次為期一年(2020/6/25~2021/6/27)的艦證奇蹟展覽,主題超酷炫!
大概十五分後我們來到了德陽艦園區。德陽艦園區動線規劃設計良好,船隻前的草皮上還停著兩輛坦克車(M5A1 Stuart 輕戰車;M8 Scott Howitzer Motor Carriage75mm榴彈砲),另一邊的空地廣場設有紀念品區與活動區,逛完船艦後到廣場散散步,享受海風吹拂的愜意。巨大的海軍船錨落在園區廣場,霸氣十足,岸邊廣場設有不同的主題設施可以逛逛。
德陽艦在台服役近30年,於2009年卸下保衛國家的使命,停泊於安平海港,轉型為賦予教育意義的軍艦博物館,可以讓遊客看到軍事裝備的雄偉之姿,搭配安平特有的海岸藍天白雲風情,讓軍艦不再只是冰冷的鋼鐵機械,登船逛逛可以看到艦內的各項設備,黃昏時分還可以眺望美麗的安平夕陽。園區很用心的重現了船身上正統海軍白字黑框的立體「925舷號」字樣,要登上德陽艦是需要票的,一張票90元,登上艦艇後可以看見各項艦艇設備高聳壯觀的艦身,震撼的多個機器人,還有遠古巨獸一起作伴,整艘船氛圍就像是要出征般的熱血沸騰!如果是傍晚時刻來訪德陽艦,可以在船上找個角落,細細欣賞安平港的日落美景,金色的夕陽讓冰冷的鋼鐵戰艦顯得溫暖了起來。
園區還有紀念品店,逛完軍艦會感受到一股熱血的感覺,接著就走去禮品店吧!裡面販售的物品很有特色,與軍事相關的產品好玩有趣,還有恐龍和機器人可以拍照。各種軍事模型讓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是來逛軍艦博物館最有趣的禮品之一,還有各式文創商品可以逛,算是安平最火紅的景點了吧。
我們在這兒逛了一個多小時,日已近暮,由於妹妹訂的府城食府晚上七點半才有位置,所以我們還有一點時間便到林默娘紀念公園走走。林默娘公園,全名為林默娘紀念公園。是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平區安億路的一座公園,現屬於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一部分。佔地二公頃,由蔡宜璋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再交由臺南市政府闢建。園中最為顯目的林默娘(媽祖)雕像,為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捐贈給市政府的,並於2001年2月2日舉行安置動土典禮,9月7日舉行捐贈典禮。於2004年4月23日上午11時正式開幕並啟用。
林默娘雕像高16公尺,基座高4公尺。從設計至豎立,前後歷經10年之久。為中國廈門大學藝術研究所李維祀教授創作、廈門惠安民間雕刻師王文生雕刻。並委託福建惠安精美石雕場組裝,臺南市公共藝術委員會審議通過,由財團法人臺南市奇美文教基金會捐資2000餘萬元完成。林默娘雕像所選用的石材為「白峰石」(花崗岩的一種),是可長期耐海風的石材。 林默娘雕像有別於一般寺廟中的媽祖神像,是以林默娘二十八歲去世前的少女形象為取樣,代表了少女孝順美德的良好模範。而一旁的林默娘半身雕像,則是市政府後來增設的。除了雕像外,園中並設有一塊寫著「孝女成道」的石碑,這裡相當空曠,有一片的草地可以讓小朋友奔跑放風箏的,這裡也是賞夕陽的好地方,我慢慢地爬上小丘,正好看到夕陽慢慢落下,火紅的夕陽慢慢地掉入運河,天邊彩徹雲集,趁著夕陽西下,微涼的天氣與三五好友坐在岸邊對岸台南市南區的魚市場有著小船在岸邊隨著海水的起伏也跟著水波跳起舞來。
大概六點半左右,我們把慢慢離開這個公園前往府城食府享用今天的晚餐。
台南曾是全台政治、經濟重鎮所在,也是台灣文化最悠久的起源地,街頭巷尾流傳的「一府二鹿三艋舺」說法,及反映出臺灣繁華歷史由南往北發展的軌跡。因人口聚集與歲月的累積,孕育出許多府城獨有的民俗文化與特色,其中最為眾所皆知的便是府城料理;從早期因農民而有的在地小吃、因商業繁榮而生的酒家菜及家常菜等,每一道料理都蘊含了台南府城獨有的人文風情及色彩。為了能夠讓到訪府城的人們更了解飲食文化,【府城食府】特別匯集府城道地的美食及文化特色,各種古色古香的陳設,搭配傳統藝文作品,一次滿足您的味蕾與視覺,讓您徹底沉浸在府城的文化氣息中。
大概七點左右我們抵達了【府城食府】,這是最近非常火紅的電影【孤味】拍攝的地點,在電影中林秀英(陳淑芳 飾)是台南赫赫有名的餐廳老闆,在丈夫(龍劭華 飾)無聲無息地離家後,便靠著賣蝦捲,獨自撫養三個女兒長大成人,不僅把蝦捲從路邊攤賣到開餐廳,三個女兒更是成就非凡,大女兒阿青(謝盈萱 飾)是國際舞者,二女兒阿瑜(徐若瑄 飾)在台北當整形醫生,小女兒佳佳(孫可芳 飾)則接手自己的餐廳事業。眼看就要苦盡甘來,秀英卻在70大壽當天接到丈夫離世的噩耗,在替這位有名無實的丈夫籌辦喪禮的同時,竟意外迎來了另一位陪伴丈夫度過晚年的女人,令她不得不再次面對內心埋藏已久的怨懟。
我們七個人點了府城赤崁佳餚—六人分享餐,菜色包括胡八切拼盤、浮水鮮魚羹、三杯鮮軟絲、蝦仁鮮肉圓、蔥燒虱目魚、芋籤花枝丸、蛤蜊燴絲瓜 、府城擔仔麵,家鄉滷肉飯、手工冰豆花、蓬萊水果盤,這些都是台南的道地美食,在這古色古香的用餐環境中享受著佳餚,還可以看到餐廳的服務生扛著麵擔在你桌邊現煮擔仔麵,推著餐車在你桌邊現做豆花,還會傳來叭噗聲,讓你好像搭著時空機回到那個萬商雲集的安平,真的足以及視聽之娛了。
在用完晚餐後我們回到飯店休息,中間經過了美麗的運河,從環河街的運河星鑽區域開始直至安億橋外的港區,是台南運河最精華的景觀區域,目前已推出遊河行程,常可見運河中的魚躍出水面向遊客打招呼,兩側現代高樓林立,沿著水岸有著總舖師電影場景金華橋與談情說愛樹,如彩虹般橫跨的新臨安橋,弦月般的望月橋、亮麗的安億橋沿水路橫跨兩端,夜間燈光亮起時水岸有如台南塞納河般的浪漫氛圍。端看潮汐水位,搭乘特製的平底船有機會享受低頭穿越12座橋的環運河體驗。 
九點左右我們回到了台南商務會館,今天走了很多路,也有點累了,泡了一下按摩浴缸,便休息了,夢迴中我又聽見了安平追想曲,在耳邊縈繞,纏綿不絕的故事一幕幕的伴我走進夢鄉。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新春台南型-來去偽出國萬國通路好好玩


 

2021年2月16日是大年初五,也是今年春節連假的最後一天,我們今天也要慢慢的北上了,早上7點半去飯店的餐廳享用早餐,台南商務會館的早餐還不錯!除了台南人必吃的牛肉湯依然是大排長龍外,港式蘿蔔糕和燒賣也是必吃的亮點。
吃完早餐後台南商務會館逛了一下,台南商務會館位於台南市永康區,循著小巷的指引緩緩駛入,看似盡頭的一隅,異國風情隨著那份悠靜的台南氣息緩緩蔓延而來。坐落於永康歐洲城堡的純白建築,優雅氣派地迎接每位旅人,在這座歷史悠遠的城市裡,打造與眾不同的度假氛圍。為讓旅客能有舒適的入宿體驗,特別設置獨立且完善的活力休閒館。室外的超大泳池,冬日的溫水水療池,搭配檜木打造的烤箱、蒸氣箱,舒壓極了;喜愛健身的你,可到1F 櫃檯旁的健身及兒童休息室,享受流汗的暢快感,小朋友也可以在一旁的休息區玩樂。周到的貼心設想,讓你能在悠閒假期中享受樂活時光。可惜目前因為疫情的關係,游泳池和三溫軟沒有開放,但整體來說整個會館的住宿環境是不錯的。
大概十點左右我們辦好退房後出門前往這次旅遊最後一個景點萬國通路觀光工廠。
萬國創意觀光工廠位於台南市歸仁,離交流道滿近的,算是台南市一個新的景點了,從萬國觀光工廠入口的築夢首站進入,這裡有著世界各國的地標,還可以看到他們的吉祥物太空鷹。
萬國觀光工廠還有超巨大的行李箱,這一咖行李箱雖然是看板,但是拍起來還蠻立體的呢,這真的是巨人用的行李箱呀,好壯觀。
接著我們進了夢想廳,這裡有導覽員幫我們介紹工廠的起源和各行李箱的用途,透過這生動的介紹讓我們了解行李箱的歷史,然後我們前往下一個創意生活區。
穿過互動遊戲走廊來到了創意行旅區,這邊的六大主題區有萬國緣起,隱形冠軍,環保行李箱研發設計,趨勢產品,品牌價值跟測試廊道,介紹了很多萬國努力研發,可靠行測試的品質保證。
接著我們來到了世界光廊,透過高科技的互動投影,掃描你手中的機票後,乘載著夢想的飛機將在地板上和你互動,彷彿置身四萬英呎的高空,直達萬國上河圖區。
萬國上河圖是觀光工廠亮點之一,這裡你可以看到台北的101大樓,日本的富士山,新加坡的魚尾獅身,印度的泰姬瑪哈陵,帶你體驗熱帶國家的熱情,接著紐約的自由女神,倫敦的摩天輪。巴黎的鐵塔,雪梨歌劇院讓你感受溫帶國家的舒適,最後北歐哥本哈根港及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帶您進入寒帶國家的冰雪奇緣,春節期間還有財神穿梭在各大景點間,讓你三分鐘看遍世界各國美景,白天晚上都有著不同的風貌,上面還有熱氣球跟紙飛機帶你環遊世界呢!很用心的多媒體展示。
走過萬國上河圖上到二樓,先來看看時光劇場,看電視以前的員外都讓僕人一箱一箱的箱子搬上車才能拖著去旅行,真的好辛苦。想不到後來有人想在箱子上加個輪子就變的海闊天空了,真的是偉大的發明!旁邊還有個行動體驗區,這邊也有個多媒體互動遊戲,小朋友可是要認真才可以正確的回答問題喔!
旁邊還有萬國的經典特展,巨大的行李箱真的太可愛,裡面裝滿了旅遊的用品,不管是滑雪騎車,去海島渡假,陽光沙灘比基尼,還是潛水。出國工作出差,行李箱對大家來說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伙伴,裝滿了夢想跟回憶呀,這裡拍照真的太可愛了。旁邊還有DIY教室,有一些簡單的可愛的行李箱造型撲滿,也有小小的18吋行李箱可以讓自己貼貼紙,還是其他商品可以選擇。
再來來到生態世界,可以走進森林,山岩,太空銀河之中,還可以隨著多媒體變化,彷彿遊遍世界各地,看著投影,真的好想帶上我的行李箱,出國去流浪,可是最近疫情太可怕,還是來台南萬國創意觀光工廠先來過過乾癮,準備好自己的夥伴下次再出門了。 
接下來到了一樓的旅行生活館這裡販售著形形色色的萬國商品,有的可愛,有的方便,有的時尚,在這邊也可以選到一個適合的伙伴一起出遊去。
遊艇能夠帶領旅人航向夢想的國度,更是自由生活的象徵,也代表世界級的精緻工藝與潮流,但所費不貲,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的,在萬國通路觀光工廠,有台耗資千萬的景觀遊艇可以讓人上去當船長開遊艇,拍拍照,還可以按一下汽笛,或是坐在遊艇前的座位區拍拍照也很不錯喔。
累了嗎?碼頭邊還有間築夢碼頭咖啡,提供世界各國精品咖啡,手作蛋糕和各種輕食提供來參觀的遊客在豪華遊艇的陪伴下享受悠閒的時光,回味旅遊的美好。
我們在這個觀光工廠逛到12點左右才準備離開,由於今天是新春年假的最後一天,擔心北上車流量大會塞車便準備北上了。
途中我們經過了關廟,大潭埤位於松腳里,古名弼衣潭、白衣潭,明鄭時期即已開墾,為關廟最早開發之處。清領時期時大潭埤曾被列入台灣八景之一,其春耕時秀麗風光,更被美稱為『香洋春褥』。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政府遷台,大潭埤被徵收設為軍人公墓,近年來在民眾爭取下遷走軍人公墓,於民國88年改建為旺萊公園,漸漸回復其清麗本色。公園前聳立石雕鳳梨,園內設置兒童遊戲區、休閒區與槌球運動區,周圍圍繞著大潭埤幽靜湖水,山光水色明媚動人。
最近因為偶像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的走紅,連帶著關廟慢慢地打響了知名度,以關廟鳳梨為內餡【深緣及水台南關廟店】是關廟在地特色烘焙坊位於「關廟區旺萊路295號」,我們在這兒稍微停留,買了電視劇中有名的鳳梨酥當點心,然後慢慢從關廟交流道北上,還好沒遇到塞車,在清水及關西服務區各休息了一下,五點多回到中和結束這三天的新春台南走春之旅。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