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地靈人傑出名賢


2016年6月6日是我們在黃山旅遊的第二天,我們今天上午會在合肥市區旅遊,早上六點多,我便前往飯店的餐廳用早餐,合肥希爾頓飯店的早餐相當豐盛,也有很多樣式可以選擇,吃得相當好,吃完早餐又回飯店休息一下,八點左右於飯店大廳和團員會合,開始今天的行程。
在車上導遊小剛和我們介紹了合肥的歷史,合肥古稱盧州,又稱安慶府、盧陽。位於安徽省正中央,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襟江擁湖,沿海腹地、内地前沿、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自秦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為揚州、合州、南豫州、盧州、德勝軍、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稱,歷代為江淮地區行政軍事首府。這裏地靈仁傑,明賢輩出,歷史上有名的宋代清官包拯,晚清自強運動的主要人物李鴻章及台灣首任劉銘傳等都是合肥名人,自然景色錦繡多姿,文化古蹟甚多。我們今天安排參觀的便是包公墓及包公祠。 
大概半個小時候我們抵達合肥的包公園。 包公園前身是包河公園,位於合肥老一環南環外,河區蕪湖路。為纪念包公千年誕辰,在包河公園原有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建設了包公文化園,簡稱“包公園”,是國家AAAA级旅游景區,除包公祠、包公墓外,還新建了清風閣、包公纪念館、功德廣場、水面噴泉等。整個風景區莊嚴肅穆,環淨優美;湖面波光連漪,遊艇蕩漾;兩岸垂柳婆娑,嘉木葱籠,是人們拜賀先賢、觀賞遊覽的好去處。 傳聞當年仁宗皇帝位嘉獎包拯,要賞賜半個盧州城给他,包拯不願接受又不便给皇帝難堪,便要了一段護城河,而包家子孫就世代沿河而居,故稱此段護城河便稱為包河。 包公園以“歷史包公-文物包公-文化包公”來组織,以最權威最詳實的歷史資料陳列、文物展示和戲劇表演向世人展現這位生於斯,長於斯、坐鎮開封府的宋代重臣包拯的清正廉潔執法嚴明、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的人格魅力。全園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包公 “忠、孝、清、廉”的一生。
 我們下了車由當地導覽員帶我們參觀,首先她向我們介紹了包公的歷史。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表字字希仁廬州安徽省合肥市人,官至樞密副使朝散大夫,給事中上輕車都尉東海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四百戶,賜紫色金魚袋。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包拯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被後世稱譽為包青天,將他奉為神明崇拜。中國民間信仰"包拯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十殿閻羅王第五殿閻羅王五文昌森羅王閻羅天子。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包拯生於廬州合肥。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中丁卯科進士,授大理評事(從八品下),知建昌縣;以父母年老,沒有赴任。又監和州稅收,因其父母仍在拒絕前往,於是一直在家鄉侍奉父母終老直至守孝期滿。調知天長縣。任滿後,調任端州(廣東肇慶)知州。回京任監察御史里行,又改監察御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為懲治貪官,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他向宋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貪贓則是「民賊」。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蠍」、殘害百姓,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稱其「真清朝之穢污,白晝之魑魅。」,又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詐騙案,震動朝野。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包拯任權知開封府,至嘉祐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但在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於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包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鐵面無私,因此受人敬仰。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他進入「二府」成為北宋最高決策機關成員(樞密副使)後,衣著飲食和器具依然「如布衣時」,是古代中國清官的典型代表,民間諺語有云:「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拯為人嚴正,殊少笑容,時人以「黃河清」比喻包拯之笑。曾與包拯同朝為官的歐陽修、司馬光,乃至後世如朱熹、劉敞等,對包拯皆有正面評價。 包公於宋仁宗趙禎嘉祐七年(1062年)農曆五月二十四日(7月3日),病歿於開封。宋仁宗趙禎加封包公為東海郡開國侯,贈官禮部尚書,諡孝肅,還根據包公「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於朝廷。」這句話追諡包公為孝肅,妻子董氏把包拯生前奏議底稿交付至門生張田輯錄成《孝肅包公奏議》(即《包拯集》)傳世,次年歸葬合肥,墓誌銘由同為樞密副使的騎都尉、濮陽縣開國子吳奎撰寫、朝奉郎、上騎都尉楊南仲書寫以及甥將仕郎、守溫州里安縣令文勳篆蓋(現存安徽省博物館)。
在參觀了包公祠後,我們往旁邊的文化館,這裏有三組蠟像,包括(鍘美案)、(打龍袍)、(劾國丈)等有名的歷史故是反映包公為百姓申冤的情節,而後我們到文化長廊欣賞包拯一生縮影的石刻,整個半小時的參觀過程讓我們更加了解包拯的文化。在參觀完包公園後我們搭車前往三河古鎮。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