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神祕地下軍團的傳奇(上)


2010年1月27日是我在西安旅遊的第二天,今天我們將參觀有世界第八奇景的兵馬俑博物館和以溫泉著名歷代帝王的離宮華清池,這兩個景點也都是這次旅遊的重點。7點多起來後把行李整理了一下,因為我們今天將住到華山腳下的華山客棧,所以行李必須寄交飯店,整理好了後下到餐廳用了早餐,八點半左右出發開始今天的行程。

小蘭跟我們解釋我們今天 要參觀的是西安東線的旅遊景點,最主要的是有世界第八奇景的兵馬俑博物館,為了這個景點她特別梳了一個類似兵馬俑的頭髻,從西安市到臨潼約需兩個小時的車程,她在車上和我們講了秦始皇和驪山皇陵的故事。

「秦始皇嬴政出生於公元前259年,當時父親嬴異人在趙國為人質,戀上了邯鄲的歌妓趙姬而生下了嬴政,後異人被大商人呂不韋認為奇貨可居秘密送回秦國,並輾轉得了王位,嬴政和趙姬流落民間吃盡了各種苦頭,七年後才被接回秦國。因此在小嬴政的心中便有些憤世忌俗的想法。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登上秦王的位置,重用相國呂不韋及丞相李斯開始為統一六國做準備,在內他平定了成蹻和嫪毐的叛變,在外他統一了當時的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在西元前221年統一了天下,制定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廢除周王朝以來的封建制度改把天下分成36郡,實行郡縣制。自認為功勞超過遠古的三皇五帝,因此議定了始皇帝的封號。統一天下後意氣風發的他又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入侵命民工築了萬里長城,同時築了供其享樂的阿房宮,為了箝制讀書人議論朝政他下令焚書坑儒,為了怕天下人民造反把天下所有的有錢人遷到咸陽,同時收了天下所有兵器熔成了12個大金人,他又建馳道供他任意巡遊,為了求長生不老,派了方士徐福、盧生等人出海求仙藥,公元前210年病死於沙丘,享年49歲。綜觀其一生,功過難評,但他也創造了一 個新的時代了。」

『此外秦始皇也是相當有遠見的君主,他 在13歲即位時便開始著手驪山皇陵的修築了。司馬遷的史記有這樣 的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併天下,天下徒役70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治廓,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將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樹草木已象山。」當時由丞相李斯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至秦滅亡時陵園尚未竣工,可見工程的浩大了。據史料和出土的文獻記載,秦始皇陵是當年秦王朝地上王朝的重現,人世間的一切,在地下無不俱備。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兵馬俑博物館便位於秦始皇陵東側1500公尺處,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它之所以被發現也是一個傳奇。其實早在以前當地人便曾經挖出了類似的秦俑,當時出土時有十多種鮮豔的顏色,但顏色隨即慢慢氧化退掉,當時人稱為瓦王爺把它們請回家供奉,直到西元1974年3月29日,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的農民楊志發、楊彥信等人在抗旱打水井時發現了像人身軀一樣的空心破陶器,隨後又陸續挖出了幾個殘破的陶製人頭及斷腿、胳臂的亂陶片,同時還有銅箭頭及銅弩機等,他認為這是文物把他拖到縣文化館給黃館長鑑定才讓這奇蹟公諸於世的。』

不久我們到了臨潼縣,我們先參觀了一個兵馬俑的複製工廠,在工廠人員的講講下,我們了解了2000多年前秦朝人如何利用高超的陶藝技術製作出這如真人般的兵馬俑 ,兵馬俑是分段製作的,首先把實心的身體和腳部及踏板用模板做好,再利用黃土高原的特有黃土填入模板,放入窯裡燒900度,完成後再把頭部軀幹等空心處完成,兵馬俑千人千面,臉部表情都有不同的奧秘也在於此。重心在下,都完成後再組合起來。每個兵馬俑最重的有300公斤,最輕的也有100公斤,以當時秦人的科技能完成這麼多的陶俑也不簡單了。另外以現代的科技也僅能複製比較簡單的陶俑,陶馬則沒有完成過,在兵馬俑坑中進發現了400多隻的陶馬,這工藝當時如何燒製的現在還是個謎團。另外這裡也有展示唐三彩兩次窯燒的過程,也是唐代工藝的極致展現。工廠也有賣一些小型的兵馬俑及小紀念品,可以選購做個紀念。

大概十點半左右我門抵達了這嚮往已久的秦陵兵馬俑博物館,小蘭買了門票後我們進去參觀,因為從這兒走到兵馬俑坑前大概還要二十多分,小蘭貼心的幫 我們安排搭電瓶車進去,節省了一些走入的時間也讓我們在這裡停留多一點的時間,好好欣賞這世界第八大奇景的兵馬俑博物館。

我們進到了兵馬俑博物館,由文宣部的黃小姐幫我們做導覽解說,因為我們這次要參觀銅馬車展示廳及一號坑、二號坑與三號坑,整個行程走下來也要兩個到兩個半小時,他要我們先去一下洗手間,我則趁這時間在附近拍了一些相片,在團員們都出來後我們先去參觀了銅馬車展覽廳。

進入展示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七公尺高的線裝戲偶,這是全世界最高的戲偶,2008年北京奧運時便曾經運到奧運會場,引起全球人注目的眼光,而兵馬俑博物館也是在1987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全中國人的驕傲。

我們接著參觀最重要的兩部銅馬車,1980年11月考古學家在秦始皇陵東側發現了這兩部的銅馬車,當時也碎裂成了3000多片,考古學家用了八年的時間才把這兩部彩繪銅馬車復原,這是迄今中國所發現的體型最大,年代最久,結構最複雜,製作最精美的銅鑄馬車,因此也有青銅之冠的美譽。

1號銅馬車為雙輪單轅結構,前駕四馬,車輿為橫長方形,寬126公分,進深70公分,前面與門的兩側有欄杆,後面留門以供上下。車前配有弩機和銅簇,右側有盾牌。車上有華蓋,下立一名90公分高的銅御官俑,頭挽雙髻,可見其職位之高,左腰配玉珮可以避邪,後有配劍可以格殺勿論。這輛車是為二號車開道的,又稱為立車、高車,重量1061公斤,是秦始皇座車的前導車。

2號銅馬車又名安車是四馬單轅的雙輪車,車廂較大,近似方形,四周封閉,上面有龜甲型的篷蓋,車廂前後左右各有一窗戶,窗戶上有鏤空的菱花形窗板,可以自由開合,開窗則涼,閉窗則溫,又名「轀輬車」,估計便是秦始皇的座車了。2號車廂外有一跽座的銅御官俑,車馬通體彩繪,裝飾華貴,整輛車重1200多公斤,是目前所發現的青銅馬車中最大了了。

兩部銅馬車的主體都是青銅所鑄,一些零件部分為金銀飾品,金和銀的熔點不銅,秦人能把每個部分分別鑄造,然後用嵌鑄、焊接、黏接、鎦接、子母釦、銷接等各種工藝將各部位連接起來,車馬和俑的大小相當於真車的一半,各種鍊條仍能靈活轉動,開閉自如,不禁讓人對2000多年前的工藝技術大表讚服。

在參觀完兩輛青銅之冠的銅馬車後,黃小姐帶我們看了用現代科技復原的華蓋,這個華蓋可以自由靈活的各個角度活動拆合,為主人擋風遮陽,整個華蓋用了許多的工藝技術,也有了包括世界上的第一個齒輪,世界第一把暗鎖,世界第一個合頁和世界上第一把插梢,另外我們也參觀了當時俑坑所發現的一 些青銅劍,這裡共發現了21把青銅劍,最長的有94公分,最短的也有81公分,黃小姐說:「當時有一把青銅劍被壓在秦俑之下而彎曲變形,但工作人員把秦俑移開後這把劍奇蹟式的彈了回來,恢復了原狀,這把劍目前展示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另外秦劍長、扁、窄、劍身修長呈柳葉形,中部起脊,四縱四鍔,構成對秤的扁狀八面體,劍身前端刃部稍稍內縮,這種設計使青銅劍的受力部分得到最佳,劍身前端刃部稍稍內縮,這種設計使青銅劍的受力部分得到加 強,又保持了一定的彈性劍身也不會過於沉重,是秦軍所以能夠虎嘯鷹揚,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另外還出土了大量的銅弩機、銅劍簇、青銅鈹等都是無堅不摧的神兵利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兵器埋於土中兩千多年了,出土後表面依然光潔明亮,顏色青灰,閃閃發亮,刃鋒銳利的程度不減當年,依然可以削金斷玉,據考古專家研究,這些兵器上都有一層含有鉻化合物的氧化層,而這技術直到20世紀的30年代人們才發現電鍍鉻的技術,為何2000多年前的秦人也有這種技術?這也是科學家百思不解的原因。

我們在黃小姐的導覽下逛了這個展示廳,接著便是今天參觀的重點1號坑了。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