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日是我在西安旅遊的最後一天,早上依然在唐華賓館享用早餐,我也去飯店櫃台繳了電話費,小蘭熱情的招呼我,同時給我看了他門公司賣的「新絲綢之路」的dvd,那我看了蠻喜歡的,因為這次旅遊都沒有什麼消費到,看看身上的人民幣還夠,便跟她買了,做個這次到西安旅遊的紀念。
早上八點半我們出發開始今天的市區巡禮,第一站便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大雁塔和大慈恩寺了。
在車上小蘭和我們講了大雁塔的故事:「大雁塔是唐朝玄奘法師修建的,玄奘在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中是個耳根子軟,只會唸經的和尚,事實上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他是一個有名的佛學家、翻譯家更是一個旅行家。玄奘(602-664年),生於隋仁壽二年,俗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十三歲被朝廷破格錄取,在洛陽淨土寺剃度為僧,不久便升座述經。貞觀元年(627年)他結伴上表奏請朝廷,申請赴印取經。唐王因建國之初,社稷未穩,下詔不許。其他人紛紛退縮,而他不為所動,矢志不改,並且利用出國前三年時間,從佛經研究、語言梵文及物質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準備。
玄奘於唐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遊學西域。他單人獨騎沿著“絲綢之路”,克服數不清的艱難險阻,經過整整八年的艱難跋涉和五萬餘里孤征,經過130幾個國家,終於達到佛教聖地―天竺印度,如願以償地就學於著名的那爛陀寺拜戒賢長老為師。後又用了五年時間在天竺佛國尋道,遍遊全印眾國。當返回那爛陀寺時,已位居這座佛教最高學府的主講,僅次於恩師戒賢。
公元642年,在玄奘求法圓滿欲回大唐之時,受邀參加了古印度規模空前、規格很高的佛教學術盛會。在會上,玄奘法師為論主,其辯才無礙、博學宏論折服了與會者,連續十八日無人能發論辯駁。大乘僧眾稱玄奘法師為“大乘天”,小乘僧眾稱他為“解脫天”,佛教之“天”,就是之菩薩眾神。為回大唐譯經弘法,玄奘說服勸阻自己回國的恩師、道友及各國國王,於公元645年(唐貞觀十九年)攜經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載譽回到長安。並於次年奉敕與長安弘福寺譯經3年。
公元649年(唐貞觀二十三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該寺首任主持,專心致力於佛經翻譯事業。並於唐永徽三年創建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取回的經像、舍利。唐顯慶三年,玄奘移居西明寺譯經。又於次年奉旨率翻譯住僧與弟子至銅川玉華寺,居素成院,從事《大般若經》的翻譯。終在公元663年(唐龍朔三年)率眾譯成《大般若經》六百卷。他一生只收了兩個弟子,一個是新羅國的王子圓測,另一個則是大將尉遲恭的姪子尉遲窺基,唐麟德元年(公元664)操勞一生的玄奘法師因病在玉華寺圓寂。其靈柩還京奉大慈恩寺並安葬於長安城東白鹿塬上」。
我們到達慈恩寺後,由當地的解說員幫我們解釋了慈恩寺和大雁塔。
大雁塔原稱慈恩寺浮圖。經歷千辛萬苦取回佛經的玄奘法師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准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其塔基成方形,邊長120尺約42米左右,塔身加塔剎相輪、露盤通高180尺,每層皆存舍利,共一萬餘粒。玄奘法師親自參加建塔,搬運磚石,歷時兩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師親自組織建造的這座塔,因轉表土心,風雨剝蝕,草木叢生。五十餘年後逐漸毀壞。於武則天長安年間女皇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重新基建,更新改造為七層寶塔(人稱七級浮屠),較前更加莊嚴雄偉。人們常說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概由此而來。
大雁塔是我國仿木構樓閣式磚塔的佼佼者,更以“唐僧取經”故事馳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通高為64.7米,塔基現高4.2米,南北約48.7米,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底邊長為25.5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我國唐代建築砌檐柱、斗拱、欄額、檀枋、簷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每層四面均有劵門,底層南門洞兩側鑲嵌著唐太宗禦撰的《聖教碑》和高宗李治所撰《述聖記》兩通珍貴石碑,具有很高藝術價值,人稱“二聖三絕碑”。塔內裝有樓梯,供遊人登臨,可俯視西安古城全貌,令人心曠神怡。
當地導覽員也和我們說了雁塔提名的故事:「大雁塔的傳說很美,而雁塔提名自古激勵著文人搔客。雁塔提名據說是出現與唐中宗神龍年間,有個姓張的進士在遊覽大雁塔時,非常開心,將名字題在大雁塔的塔壁上,其他人紛紛效仿。後來新科進士都要到雁塔用黑色筆把名字寫在大雁塔的塔壁上,如果有人當了卿相,還要把姓名改為紅筆書寫。白居易在27歲時考中進士,還做詩一首“慈恩塔下提名處,十幾人中最少年。” 」
慈恩寺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歷1350餘年。大慈恩寺位於古城西安南郊,創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寺院新建落成時,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庭聖命,為首任上座住持,並在此翻譯佛經十餘年。
大慈恩寺院山門內,有鐘、鼓樓對峙,中軸線之主體建築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鐘樓內懸掛明代鐵鐘一口,嘉慶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鑄造,重三萬斤,上鑄有“雁塔晨鐘”字樣。為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寺內牡丹亭種植有名貴牡丹70多種。但因為現在季節不對,沒有能看到盛開的牡丹花。
大概10點左右,我們離開了大慈恩寺,前往這次旅遊最後的一個景點西安古城牆參觀。
西安城牆位於西安市中心區,是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築起來的,呈長方形,牆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2米,南牆長3441.6米,北牆長3241米,總周長11.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現存城牆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世紀後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
不久我們便到了有名的西安古城牆了,西安古城牆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遊覽西安古城牆,對了解古代戰爭、城市建設建築藝術都很有意義。
我們走在這三重甕城的城牆上,這裡有許多弩機、雲梯、衝車等冷兵器時代的攻城兵器,西安古城牆在1400多年以來擔任重要的防禦角色,雖然現在的戰略地位已失,但還是具有觀光休閒的價值。在城牆上還可以騎腳踏車及電瓶車環繞的,很多西安人都在此處休閒的。
在遊玩西安古城牆後,我們前往上海老客享用在西安的最後一個午餐,其中車行經過了樂遊原的地方,小蘭說:『樂遊原在唐代是很有名的景點,如李商隱、王勃、王維、李白、杜甫等詩人都曾受皇帝的邀請到這兒來登高望遠的。其中以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登樂遊原一詩特別具有代表性。』
不久我們到了餐廳用餐,今天我們這餐吃得相當豐富,中旅的一個經理也拿了要送我們的小兵馬俑、大紅棗、民間剪紙等禮物來送我們,到下午2點左右才用完餐。
我們下午參觀了一個帝寶絲綢場。西安自漢代開始便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到了唐朝中西方貿易盛極一時,所以到西安參觀絲綢是必要的,這裡展示著漢代絲綢之路從西安經河西走廊到新疆在轉到中亞的過程,及蠶絲被的製作,這裡也有賣絲綢和蠶絲被,有些團員有買,我並不需要所以也沒有買,在參觀完絲綢工廠後,我們前往機場。
三點半我們抵達了咸陽機場,小蘭在通關口前和我們握手道別,到西安旅遊這幾天,小蘭對我們的照顧真的很細心,講解的也都很好,雖然我們這團體是小團體,沒有多少的消費能力,小蘭拿到的小費聽說也都要交回公司,但小蘭沒有任何怨言,算是相當盡職的導遊。我也跟小蘭說要她有時間能到台灣來玩,讓我能盡地主之誼。
我們搭的華航飛機5點20分準時起飛,飛機上的旅客還是以西安人到台灣旅遊的居多,在飛機上用了餐點,回憶這幾天在西安旅遊的點點滴滴,不久便沉沉睡去,夢中我見到了永恆長安不朽的傳奇。
8點半飛機安全的降落在中正機場,我和團員及辛領隊出了海關,又搭接駁車到第二航廈領了行李,和團員們告別後,領隊開車送我回中正路,結束這八天的西安古蹟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