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在大家的心目中耳熟能響,這此中原之旅讓我有機會親臨這個旅遊勝地也是中國第一名剎參觀旅遊,也是一件極為難得的事。五月二十五日那天,一早在承譽德酒店用了早餐,然後到酒店的後花園逛了一下,便把行李拿出了房間,由行李員幫我們把行李送上遊覽車,八點半我們出發開始今天的旅遊行程。
從我們住的酒店到登封大概也要一個小時的時間,沿途小李跟我們介紹了少林寺和嵩山的歷史。嵩山為結晶岩,分別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和雲台山並稱為兩個國家地質公園。嵩山海拔不高,更沒有華山的險,泰山的秀、衡山的奇、恆山的幽,但卻能得到中嶽嵩山的稱號,因為整個五嶽之中嵩山有其獨特之處,包括佛教的少林寺和永泰寺、道教的中嶽廟、儒教北宋時期最有名的嵩陽書院,三教各自有崇拜的神祇、教義卻又不相干擾成為嵩山的特色,武則天當皇帝時便有別於其他皇帝前往泰山封禪而獨樹一格前往中嶽嵩山封禪,讓中嶽嵩山的地位定鼎於一尊,和其他山嶽共稱為五嶽,也算是它的特色吧。
大概過了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了嵩山腳下的登封市,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東接省會鄭州,西連九朝古都洛陽,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市區面積12平方公里。1994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登封歷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1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就在這裏的陽城建都。公元696年,唐代女皇武則天在嵩山舉行聲勢浩大的封禪活動,改嵩陽為登封縣,陽城縣為告成縣,以示其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登封由此得名。
在登封我們看到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大型看板,小李解釋著:這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是登封最大的實景山水大秀,由知名導演梅帥元所編導, 全劇分為《水樂》、《木樂》、《風樂》、《光樂》、《石樂》五個樂章组成,浩大的山地實景舞台。面積方圓數公里,以嵩山1400米高的主峰少室山為演出實景舞台和背景,最高處達1400米。以實際效果修建的廟宇、古塔樓、塔林建築群不亞於一個大型寺廟,令觀眾感到身臨深山古刹,禪宗仙境之中。配合少林寺的武僧團700多人,壯觀的演出場面。演出以超越人們想象空間的高超手法,生動地表現了山澗飛瀑、雪夜古刹、塔林殘月、女童牧歸、少林武僧飛天武打、童子功、風棍、梅花樁等中原人文、少林武功和嵩山自然景觀。演出鼓樂齊鳴,佛光普照天地祥和,把演出推向高潮。在老方丈的主持下,數百高僧為人們頌禪、祈禱、祝福,無不使觀眾感到心靈的震撼。
不久我們經過了北宋有名的嵩陽書院景區及太室山北魏孝文帝為其妹永泰公主所修築的尼庵祖庭永泰寺,來到了少林寺的停車場,小李要我們先跟他去入口買票,因為我們要在少林寺的演武廳看一場少林武術的表演,那場表演十點半就開始了,停車場的車子很多,可見來參觀的人肯定不少,如果沒有先去搶位子的話肯定是看不到的,因此要我們跟著他的旗子走,回程再讓我們拍照。
我們走到演武場的途中經過了有名的武塔溝武術學校,很多學生在教練場練習刀槍棍棒等武術,還有整齊的行進隊伍,讓我們大開眼界,十點二十分我們到達了演武場,跟著遊客排隊進去參觀還好一樓還有位子,十點半左右表演準時開始。少林武功名聞天下,這場武術表演有半個小時,武僧們表演少林名聞遐邇的絕技,包括鐵頭功、童子功、少林長拳、羅漢拳及長短兵器,每樣都讓我們看得拍案叫絕,驚呼連連。在演出中間還特別選了三名觀眾上場由武僧們指點武功,三十分鐘的表演絕無冷場。
在看完精彩的武術表演後,小李帶我們搭電瓶車前往少林寺參觀,小李解釋著少林寺的歷史,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聖山-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但使少林聲名大噪的則為達摩祖師了,菩提達摩(?~536),為南天竺(古印度)婆羅門種族高僧。梁大通元年(527年)從廣州登陸,到中國傳播佛教。與當時的梁武帝談論佛教,語不投機,遂以一葦渡長江入北魏境,他先遊歷了洛陽,後到少林寺,在五乳峰上一個石洞裏面壁靜修,時間長達九年。他依據大乘派教義,融匯中國精神,初創了以“靜坐修身”為主要修行方法的學說,稱為“壁觀”,即大乘禪宗。因此少林寺也是禪宗的祖庭。
我們抵達少林寺後,小李要我們注意少林寺三個字的匾額,其中(少林)二字便是康熙皇帝當年親筆所書的,接著我們過了山門進入寺中,小李先幫我們介紹了銀杏樹,此樹又名百果,果實可以降血壓,他要我們注意樹上有很多的小洞,那是少林寺僧人練一指禪、二指禪時所戳出來的,也可以看到少林武僧 的功力了。旁邊有很多名人為少林寺所留的碑刻,稱為碑林。
我們跟著她進入第一殿天王殿,這兒是供俸四大天王及哼哈二將的,在過了這個大殿後便進入了主要大殿大雄寶殿了。大雄寶殿是全寺僧人做早晚課、誦經禮佛的地方,這裡奉祀的是釋迦牟尼、藥師佛及阿彌陀佛,並稱為三世佛,另外比較特殊的便是禪宗初祖達摩和緊那羅王,緊那羅王是少林寺護法神。相傳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軍團攻少林寺時,突然有一火僧顯靈,立於二山頭上,身高十丈,自稱緊那羅王,红巾軍見狀遁去。緊那羅王遂被少林寺尊為護法神。
在參觀完大雄寶殿後,我們經過齋房來到位於中軸線上的藏經閣,藏經閣又名法堂,為高僧講經說和儲存佛經典籍之所。現存《中華大藏經》、《龍藏》、《大正藏》、《高麗藏》及其他典籍計數萬册。殿内原供達摩面壁石、法器及包括明代大藏經在内的5000餘卷佛經點籍等,1928年 農曆三月十五日,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鐘鼓樓、藏經樓及所藏之大藏經、《少林寺志》木版、北朝石刻造像碑等皆毁。
藏經閣後便為方丈室了,這是少林寺方丈處理事務之所。該室初建年代约為明初,經歷代维修,現存建築為清代遺跡。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因乾隆皇帝遊少林寺時曾以此殿為行宫,故乾隆後該殿被稱為“龍亭”。今室内放置有雞血石“佛祖講法”浮雕是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時信徒贈送的,北壁内側置少林寺傳代世系譜。
在方丈寺後的立雪亭更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小李解釋著:立雪亭原名達摩亭,是禪宗初祖達摩傳法的地方,北魏正光元年,神光前來達摩亭求法,達摩閉門面壁,置之不理,神光在門外恭候。時值數九寒天,大雪纷飛。第二天天亮時,積雪没膝,達摩仍不理會,並堅定地說:「除非天降红雪」。神光為表示其誠意,拿出利刀,砍下自己的左臂獻给達摩。達摩見他心誠,把衣缽傳授给他,賜法名慧可。所以武俠小說中少林派弟子都以右手拜佛,便為了紀念神光斷臂之事。立雪亭前有一對聯"禪宗初祖天竺僧","斷臂求法立雪人"便是形容此事的,相當貼切。
千佛殿又名毗盧閣、毗盧殿、千佛閣,坐落在立雪亭後方壯觀的大月台上,是少林寺最後一座殿宇,也是寺中最大的殿閣建築。該殿創建于明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經過明、清多次维修,特别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大修之後,該殿建築面貌已經改觀。殿正面檐下懸一大型風字匾,題“西方聖人”四字。這個大殿有木刻佛龕、乾隆親題的"法印高提"匾額及《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等都是十分難得的珍寶。另外這地方也是少林武僧的練武場所,武僧們經年累月的紮馬練功造成地板很多地方塌陷,少林功夫果真名不虛傳。
參觀完少林寺後也已12點多了,小李在入口處等我們,因為我們還要去參觀塔林。
少林寺塔林位於寺西約300米之處,從唐貞元七年(西元791年)到清嘉慶八年(西元1803年)歷代墓塔有228座,佔地面積19906.27平方米,是中國現存面積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價值最高的一個古塔建築群。當年建築塔林總數,究竟多少,至今尚不清楚。有些塔由於年久遠,人為或自然的破壞,當前所剩下的還有200多座。其中隋、唐塔各一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6座、明塔140座、清塔10座。其它塔的年代不詳。
塔內一般安放高僧的遺骨或生前衣缽,也有些建成「身骨塔」和「衣缽塔」的型式。按照佛教葬儀禮規,寺僧圓寂後,佛徒們根據其佛學修養、佛教地位、僧徒多少、威望程度以及經濟、佛德及時代特點等條件而修建其塔,建造層級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形制層級,刻石紀志,以昭功德。
整個塔琳的建造型有圓形、柱形、瓶形、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錐體、瓶體、喇叭體、直線形、拋物線形,等不同形狀的墓塔,可謂千姿百態。還有獨石雕刻、磚石層疊的,有磚塔、石塔和磚石混合塔。造型有「單相塔」、「單層密簷塔」及各式各樣的「喇嘛塔」。 其中以方型為和磚塔為最多,亦有用整塊岩石鑿雕而成。這些磚石結構的墓塔,以「密簷式塔」和「樓閣式塔」為主,形體多樣,造型奇特,堪稱古塔藝術之博物館。
小李幫我們介紹了幾個有名的塔,包括建於唐代貞元七年(西元791年)的「法玩禪師塔」、宋代的「普通塔」
、元代的「裕公塔」、明代的「照公塔」和「小山和尚塔」等還有一個這幾年才完成的塔,是為了紀念少林授喜和尚的塔,在塔上的浮刻有電視、電腦、攝影機等,是完成於2002年塔,我們也在這兒停了一下,拍了一些照片,然後小李帶我們到下方搭電瓶車離開這千年古剎,準備前往登封用餐。
從這兒到登封我們用餐的餐廳不過15分鐘,旁邊便是有名的小龍武術學校,是有名的武打明星釋小龍父親所開設的,釋小龍俗家名稱姓陳,入了少林才改名釋的,在這兒吃中飯菜色雖然不是那麼好,但如小李所說:吃過少林飯,也會踢踢腿,喝過少林水,也會打打拳。在用完午餐後我們便前往古都洛陽了,我們晚餐會在飯店享用牡丹宴,所以我們也就將就一下了吧。
從這兒到登封我們用餐的餐廳不過15分鐘,旁邊便是有名的小龍武術學校,是有名的武打明星釋小龍父親所開設的,釋小龍俗家名稱姓陳,入了少林才改名釋的,在這兒吃中飯菜色雖然不是那麼好,但如小李所說:吃過少林飯,也會踢踢腿,喝過少林水,也會打打拳。在用完午餐後我們便前往古都洛陽了,我們晚餐會在飯店享用牡丹宴,所以我們也就將就一下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