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世界遺產-龍門石窟(下)


2011年5月26日在參觀完龍門石窟精彩的西山石窟後,小李帶我們從另一個出入口走了出來,準備前往參觀東山的一些景點。

小李說:東山石窟比較沒有西山那麼精彩,而且有些都被破壞的相當嚴重。東山開鑿石窟的時代大致從唐代武周時期至宋代,北魏時期的工匠不選擇東山開鑿是因為東山大多數地方的岩體層理較薄,並且有多條大斷裂破碎帶存在,因此東山部分較大石窟內的造像均是活動的。

大萬五佛洞區:這一區域建於武周和盛唐,大萬五佛洞與南北二洞和成為「擂鼓台三洞」。

萬佛溝區:位於東山萬佛溝北側的看經寺是東山最大的洞窟。

東山窟龕包括第2044窟龕至2345窟龕以及新1窟至新4窟,主要開鑿於武周和盛唐時期,也有宋代小龕。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洞窟有第2050窟(擂鼓臺南洞)、第2055窟(擂鼓臺中洞)、第2062窟(擂鼓臺北洞)、第2144窟(高平郡王洞)、第2194窟(看經寺)、第2211窟(二蓮花南洞)、第2214窟(二蓮花北洞)、第2220窟(四雁洞)。此外,較為重要的窟龕還有2137龕(千手千眼觀世音像龕)、第2139龕(西方淨土變龕)、第2235龕(吐火羅僧寶隆龕)等。

參觀完西山洞窟,繼續沿漫水橋至東山石窟,二者相較從前曾有「西山一山不及東山一窟」之說,但如今在陽光下遠觀東山,幾乎無物,可見受損極其嚴重;東山有工作人員正在對幾處石窟進行測量維護。首先參觀東山洞窟的「擂鼓台三洞」,南邊為擂鼓台南洞,洞內方形座臺上的佛像被稱作「大日如來」,在密宗裏「大日如來」指的就是釋迦牟尼;主佛頭戴佛冠,臂戴臂釧,脖子戴項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個造像保留了外來造像藝術風格。這種束腰方形台座,在武周時期是比較流行的式樣。主尊釋迦牟尼豐潤的右臂,搭於盤起的右膝之上,舒閑的神態、優雅坐姿,都體現出佛的從容、恬靜。從側面看這尊大佛的形態,頭微微向前傾斜,肩向後仰,腰向內收,臀部依其坐勢顯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環形的衣紋線條,又顯現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個佛的造像極富質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說的:肌理細膩,骨肉亭勻。

從正面看,佛頭部微微向下傾斜,目光向下俯視,和禮拜者眼神交流,流露出關愛世人的殷殷之情。在四壁上有高約36公分的的菩薩坐像,層層排列著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牆壁上,神態肅穆安祥,似乎正在聆聽佛弘揚佛法。創造者對人物的形態美把握得相當適度,簡潔明快的線條和人體造型的健康,都表現了當時的雕鑿者自身的審美價值取向及美學理想。

「大萬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萬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佛頭30年代被盜走,現藏于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整尊造像採取高佛雕手法,端坐在高臺座上,台座下部延伸出朵蓮花,整個造像渾然一體

看經寺是龍門東山最大的一個石窟,整個窟室的平面設計基本上呈方形,與同一時期其他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該窟正壁上沒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壇,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據考證,該窟為禪宗開鑿,洞窟造型為禪宗僧人打坐禮佛的禪堂。窟內牆壁上部有一些不規則的零星造像,在北、東、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組29尊浮雕羅漢像。釋迦牟尼去世之後,將傳法的任務叫給了迦葉,迦葉寂滅後交給了阿難,之後傳莫田地,傳商那阿修,最後至二十九祖菩提達摩菩提達摩是北魏時期自天竺來中國的僧人,被後代佛教禪宗奉為第二十九代傳人。看經寺這二十九尊傳法的羅漢,恰好與《歷代法寶記》所載西土二十九祖相吻合。窟內現二十六尊羅漢像保存完好,每尊羅漢像高約1.8公尺,與真人等高,神態各異,性格刻劃入微,有飽經風霜而又睿智的、執著而又聰慧的、慈祥善良的、兇猛嚴厲的、詼諧幽默的、嚴肅認真的,無不栩栩如生,是龍門石窟中現存最完整的一組羅漢群像雕刻。

經東山大萬五佛洞、千手觀音、看經寺、高平郡王窟,便繞出東山石窟,此地正面對西山奉先寺,此時遊人如織,太陽早已升起照射在盧舍那大佛龕,顯得一絲平靜安詳。看著伊水兩岸那麼多的石壁佛像,規模應該是全世界最大的吧!大大小小,密密麻麻,數以千計、萬計的佛像開鑿在河兩岸山壁上,真的很壯觀啊!我們離開了東山石窟後便再搭電瓶車來到了香山寺。

香山寺位於東山山腰,該寺建於北魏是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建築典雅,古柏森森,唐文宗泰和六年(公元832年)有名的大詩人白居易隱居於此,把好友元稹所寫墓誌銘的潤筆費捐出從重修香山寺,並撰寫了修香山寺記,使這寺院聲名大噪,名聞遐邇,如今此寺分為天王殿,羅漢堂及彌陀寶殿為中軸線主要建物,此外還有1936年10月蔣中正和宋美齡來此避壽的蔣宋別墅,中共建國後將它改為囚禁楊虎城將軍的居所,目前正在整修,沒有辦法進去參觀。

我們跟著小李參觀完香山寺的主要建築後,從東門出來,走到了白園參觀,這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墓園,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鞏縣(今河南鞏義,祖籍山西太原,有史學家考證其祖上是龜茲人,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卒於唐武宗會昌六年。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和百姓疾苦有較多接觸和了解。貞元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贊善大夫,後因上表嚴緝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而得罪權貴,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任杭州刺史,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乾枯無水,便主持重修六井,以利農田灌溉。又見西湖舊堤倒塌,往往造成農田乾旱,因此修建一道從西湖斷橋到孤山的長堤,在堤的兩岸栽種楊柳,既修水利又美化西湖;後人稱這條長堤為白堤。寶曆二年,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晚年與劉禹錫相唱和,稱為劉白,又稱為(詩魔),的詩歌現存近3040首,七十卷,留有一著作為白氏長慶集。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喻、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他最為重視的是諷喻詩。但他影響最大的是新樂府詩。代表作《新樂府》50首,集中體現了詩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詩歌理論,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

我們從售票口進入白園參觀,因為剪票人員的不禮貌行為,領隊和她有點口角,這兒林木清幽,水流潺潺,有一(樂天亭)相傳便是白居易晚年所隱居之地。但見翠竹喬松環繞,環境非常清幽,再走過去便可看見白居易的墳塚,上面刻有(唐太子太傅白居易之墓),是第六十七代後人所立,還有白居易有名的詩句石刻,小李說:這個墳塚其實只埋了白居易的一雙靴子而已,真正的墳塚在香山的主峰琵琶峰上。

在參觀完白園後,已經12點半了,我們循步下山,在白園入口搭上電瓶車回到遊覽車上,又去龍門客棧吃了午飯,便離開這古都洛陽前往鞏義了。雖然我們在洛陽只有參觀了白馬寺、關林及龍門石窟,但我對這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卻留下很好的印象,希望還有機會再到這古都做深度旅遊。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