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汴京風雲


2011年5月28日中午,我們在雲台度假山莊用完午餐後,便離開雲台山,直接前往另一個古都開封了,從焦作到開封也需三個小時左右的路程,小李在車上放了輕音樂給我們聽,要我們休息一下,中途我們又在中牟縣的服務區停了一下,大概四點左右我們抵達了有名的開封府。

小李給我們解釋著;開封市七朝古都,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金朝都曾在此建都,開封地名的由來便是魏國國王希望能夠開拓封疆之意而得名的,這些王朝中以北宋在此建都達一百六十八年最長,晚上她推薦我們自費200元去看一場"東京夢華"的大型山水實景歌舞秀,可以了解北宋的興亡。因為在台灣很難看到這種大型的實景秀,所以我也會去看的。

開封以前有五座城門,包括安遠門、大梁門等,但因為地形是平原,加上地層下陷和黃河水患的影響,歷代建築的都城大都淹沒在地底之下,形成所謂的"城螺城",所謂"開封城,城螺城,城下還有幾座城。"這是開封的最佳寫照吧。也因為平原地形,造成開封有很多的湖泊,比較有名的如:鐵塔湖、包公東湖、包公西湖、楊家湖、潘家湖、龍亭等,就因為這麼多的湖泊,開封又有北方水都之美譽。

我們抵達開封首先參觀了有名的開封鐵塔,開封在宋代以後,多次遭受黃河滅頂之災,現在的宋都東京早已湮埋在地下,唯一尚存的宋代建築就只有「鐵塔」了;鐵塔公園位在開封城東北隅鐵塔風景區,鐵塔是北宋遺物,建於北宋皇佑元年(西元1409年),開寶寺上方院夷山之上,所以名曰「開寶寺塔」。鐵塔採用仿木結構,以許多形狀大小各異的「結構磚」相組合,建築至今已有900年的歷史了,在開封眾多的文物古跡當中,鐵塔是開封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成了遊客必到之地,就像人們所說的:「來開封不登鐵塔,等於沒來過開封,鐵塔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高13層,等邊八角38種不同造型褐色琉璃磚砌成,因其色褐如鐵故名「鐵塔」。塔身結構堅實,歷經無數次狂風暴雨,依然巍然屹立,是開封市的象徵。

小李說:鐵塔以精湛絕妙的建築藝術和雄偉秀麗的修長身姿而著稱,被譽為「天下第一塔」。鐵塔前身是座木塔,係北宋著名建築學家喻浩在西元989年,為供佛祖釋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木塔共八角十三層,高120公尺,上安千佛萬菩薩,塔下作地宮,供奉佛祖舍利子,造工精細,木塔在京城諸塔中最高,「其土木之宏偉,金碧之炳耀,自佛法入中國,未之有也。」因此該塔被稱為「天下之冠」。初建的塔向西北傾斜,有人問緣由,喻浩說京師無山,又多西北風,不遠又有大河流過,不到百年的時間,塔受風力作用和河水浸岸影響,就自然會直過來,並預言此塔七百年不會倒塌。但令人遺憾的,木塔在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僅存在五十多年。直到皇佑元年,宋仁宗始下詔在不遠的夷山上,仿照木塔樣式建造了這座鐵色琉璃磚塔。鐵塔粗壯的塔心柱是支撐塔壁,抵禦外力的核心部分;現高55.8公尺,平面作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底層每面闊4公尺多,向上逐層遞減,層層開設明窗,一層向北,二層向南,三層向西,四層向東,以此類推,其餘皆為盲窗。設計明窗,除有採光、通風、瞭望之用,還能減緩強風對塔身的衝擊力,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又在塔心柱正對明窗之處,鑲嵌了琉璃佛磚,保護塔心柱免受風力侵蝕。遠看近觀,鐵塔仿佛又是一座木塔,玲瓏剔透;這是因為在設計建造鐵塔之初,採用仿木結構,以許多形狀大小各異的「結構磚」相組合。這些結構磚,就像經過斧鑿的木料一樣,有榫、有眼,組裝起來,嚴密合縫;塔身的簷、椽、瓦等,也俱為琉璃磚所成。磚型的規格化是大陸佛塔建築的一大進步,可以砌出各種仿木結構,這些特點使鐵塔在中國佛教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各種不同用途的外壁磚瓦構件通過登道與塔心柱緊密銜接,異常堅牢,渾然一體,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九百多年來,鐵塔歷經地震、暴風水患,特別是1938年五月,日軍用大炮對鐵塔進行轟炸,北面從第四層至第十三層的各級簷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但仍然屹立。對此,民間老人們解釋說:「鐵塔作為一座佛塔,經歷如此多的災難而不倒塌,是受佛祖保佑的結果」。佛教相信三世輪迴,所小李告訴我們,如果圍繞鐵塔左繞三圈,右繞三圈,佛祖將保佑一生平安。真實的故事是鐵塔外壁鑲嵌的花紋磚有五十餘種,花紋圖案包括飛天、降龍、麒麟、坐佛、玉佛、菩薩、獅子、伎樂、花卉等,如果能如導遊所言,繞鐵塔左繞三圈,右繞三圈,將能仔細欣賞造型優美,精妙生動,具有鮮明的宋代藝術風格的傑作。

鐵塔原建於夷山之上,後來由於黃河泥沙沉積,將夷山及塔基淤沒。據《如夢錄》載,基座闢有南北二門,向南一門匾曰:「天下第一塔」。基座下有一八棱方池;北面有小橋跨池而過,由小橋進北門入塔。由此可以想見,當年鐵塔如同一株破水而出的芙蓉,亭亭玉立,更使塔身外觀出落得挺拔靈秀,瑞麗舒展。花五元錢可沿塔內磚砌登道,繞塔心柱盤旋而上,歷168階至塔頂,登到第五層,可俯看市區景色;第七層城外原野;第九層遠眺浩瀚奔騰的黃河,領略黃河「天河」的含義;第十二層雲霧撲面,即古汴京八景之一的「鐵塔行雲」。詩曰:「浮圖千尺十三層,高插雲霄客倦登;潤彩氤氳疑錦繡,行人迢遞見觚棱。半空鐵馬風搖鐸,萬朵蓮花夜放燈;我昔憑高穿七級,此身煙際欲飛騰」。每當風起時,環塔層簷下的104個鐵鈴悠然而動,叮噹作響,更讓人心曠神怡。

鐵塔歷來是開封文人騷客歌詠的對象,元人馮子振曾賦詩歌詠中秋節鐵塔燃燈的壯觀:「擎天一柱礙雲低,破暗功同日月齊;半夜火龍翻地軸,八方星象下天梯。光搖瀲灩治蛛蚌,影落蒼冥照水犀,火焰逼人高萬丈,倒提鐵筆向空提」。如果遊客細心觀察這座鐵塔,當能發現鐵塔已向東南方向傾斜;看來,喻浩先生當年精密計算的準確,真是令人折服。

參觀完鐵塔後,信步走到鐵塔公園,這裡湖面波光瀲灩,水波不興,遠處可見開封城牆的遺跡,加上亭台樓榭,湖中有著一些小船隨波盪漾,相當漂亮,因為我們今天還要去參觀包公祠,所以逛了一下後便走到停車場上車,繼續今天的行程。

沒有留言:

台鐵百年的傳說

 鐵路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每當逢年過節路運輸伴演著重要的角色,溝通南北旅人的鄉愁,而台灣是世界上惟一有環島鐵路的國家,在狹長的地型中,鐵路交通尤其重要! 2002年2月18日下著雨,而我到延平北路上的古蹪鐵道部做了半天的文化知性之旅,更了解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那天一早下著大雨,...